学和宏观经济学小论文用的是什么课本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www.wenku1.com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日期: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复习题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 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 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 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 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 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 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 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数据复习题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 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 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 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 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问题和应用一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 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 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 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 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 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此时男管家没有工资收入。如果GDP是真正衡量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值,既然经济活动总量不变,那结婚是不会影响GDP的。但是,由于有些物品及劳务的价值没忽略,实际GDP是经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6、(1)2000年名义GDP-10年名义GDP-10年实际GDP-IOOOOOOO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600.o。假设所有物品价格都上涨50%,毫无疑问物价水平应该上涨500,o,一 然而例子中相对物价发生变化。汽车价格上涨20%,面包价格上涨1000/o。(’PI和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的差异说明,物价水平变动依赖于如何加权物品价格。(’PI是用2000年购买数量加权物品价格,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用2010年购买数量加权物品价格。一2000年消费的面包数量多于201 0年,CPI对面包加高其权重。由于面包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汽车,CPI就显示出物价水平较高的上涨。一(3)这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理想的是,能有一个准确衡量生活成本的物价水平的指标。当一种物品价格相对较昂贵时,人们会少买该种物品而多买其它物品。例子中,消费者少买面包多买汽车.固定权重的指数,比如CPI,会高估生活成本的变化,因为它没有考虑人们可以用不太昂贵的物品替代较为昂贵的物品。.另一方面,可变权重的指数,比如GDP平减指数,会低估生活成本的变化,因为它没有考虑这种替代可能引起的人们经济福利的减少一7、 (1)第二年(’PI-2一(2)第一年名义支出为10美元,第二年名义支出为20美元√(3)第一年实际支出为10美元,第二年实际支出为20美元一(4)隐含的物价平减指数为05一(5)假设阿贝认为红苹果和绿苹果完全玎替代,那实际的生活费用不变:每年都花1 0美元消费1 0个苹果。但是,根据CPI,生活费用加倍。这是因为CPI仅考虑红苹果价格加倍,忽略绿苹果价格下降,因为它们不在第一年的消费篮子里。与CPI相反,隐含的物价平减指数估算生活费用减半。因为CPI,拉斯派尔指数,高估生活费用的增加,而平减指数,帕氏指数,低估 生活费用的增加+.8、(1)由于迪斯尼停业没有提供任何劳务,实际GDP下降。经济福利会相应的减少,是因为迪斯尼股东和工人的收入减少(国民核算收入方面)以及人们对迪斯尼消费的下降(国民核算支出方面)一(2)由于农场中原有的资本和劳动力现在生产出更多的小麦,实际GDP上升。社会的经济福利相应的增加,是因为现在人们可以消费更多的小麦(如果人们不想消费更多的小麦,农夫和农田可以转而生产其他对社会有价值的物品)一(3)由于在岗工人减少,公司生产下降,实际GDP下降。这确切的反应经济福利的减少。一(4)解雇工人的企业生产下降,实际GDP下降。鏖降低经济福利,因为工人收入减少(收入方面)以及人们要购买的产品变少(支出方面)一(5)当企业转变为少生产少排放污染的生产方法时,实际GDP可能下降。然而,经济檑利增加。现在经济中可衡量的产出更少而清洁空气更多,清洁空气在市场上不可交易,因此无法显示可衡量的GDP上升,但它是对人们有价值的物品一(6)由于高中生从事不创造市场的物品与劳务的活动到可创造市场的物品与劳务活动,实际GDP上升。但是,经济福利可能下降。在理想的国民核算中,上学作为投资的增加,因为它可能提高工人未来的生产率。实际国民核算没有衡量此类投资。同时,如果学生上学,未来的GDP可能会低于实际的,因为未来劳动力受到教育更少。一(7)由于父亲生产市场的物品与劳务更少,可衡量的实际GDP下降。但是,实际产品与劳务的产出没有下降。可衡量的产品(父亲有酬劳动)下降,而不可衡量的抚养小孩的劳务上升。一9、正如议员罗伯特指出的,GDP是经济成果和福利不完善的衡量。同时他忽略了:GDP没有考虑耐用物品的估算租金,比如汽车、冰箱、剪草机;许多家务活动中的产品与劳务,比如烹饪、清洁;非法活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的价值,比如毒品交易。GDP衡量中的不完善j陡丕会降低其有用性。只有这些衡量不完善性的大小一直保持大体不变,GDP比较不同年份的经济活动是有用的。同时,巨额GDP允许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他们敦育所需的新书以及更多的玩具。一第三章长期中的经济一复习题一1、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决定一个经济生产的产出。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和劳动。生产技术是用既定的资本和劳动量可以生产多少产由。任一个生产要素增加或生产技术的进步都会增加经济产出。+-2、一个企业决定所需生产要素的数量时,它考虑壤决策如何影响利润。比如,多雇佣一单位劳动增加生产以及利澜,企业要比较额外收益和支付更多工资的额外成本进行比较。企业获得的额外收益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和产品的价格(P)。额外的一单位劳动生产了MPL单位 的产品,每单位的产品以p价格出售,所以额外的收益是px MPL。多雇佣一单位劳动的额外成本是是工资W。多雇佣一单位劳动的利润变动:△利润=△收益一△成本=(p×MPL) -W。如果额外的收益px MPL大于工资W,额外的一单位劳动会增加利润。企业会一直雇佣劳动,直到下一单位劳动不再有利为止,即直到MPL减少到使额外收益为零时。+-在上述等式,△利润=o时,P×MPL-W,也可以写成W/P=MPL。一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的劳动要到劳动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时为 止。同样逻辑,企业租用的资本要到资本边际产量等于实际租赁价格为止。+-3、如果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生产要素有规模报酬不 变。比如,如果企业把资本和劳动都增加50%,产量也增加5 00.'0.那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如果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经济中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总收入(等同总产 出)分为劳动报酬(MPLx L)和资本报酬(MPKxK):F(I<,L)=(MPK×K) - (MPL×L)。+如果向每种要素支付其边际产量,那这些要素支付的总和等于总产出。换言之,规模收益不变,利润最大化,以及竞争性共同意味着经济利润为零。一-I、消费水平直接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水平:支付了所有税收之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越高, 消费也越多。投资品需求量与实际利率负相关。为了使一个投资项目有利,投资收益必须大 于其成本。因为实际利率衡量为投资筹借资金的成本,实际利率上升使投资的成本更高,因 此投资品需求量就减少。一5、政府购买是政府直接购买的物品与劳务。例如,政府购买枪支、导弹、修路以及提供类似空中交通管制的劳务。所以这些活动属于GDP的部分。转移支付是政府对不用交换物品和劳务的个人的支付。转移支付是减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税收的对立面,它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例如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付、失业包厢以及退伍军人津贴,它不包括在GDP中。一6、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决定经济产出的需求,而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袂定经济产出的供求。利率在经济产出的供求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调整以确保物品的需求等于供给。利率越高,投资水平越低,从而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越小。如果利率极高,投资极低,产出的需求小于供给;如果利率极低,投资极高,需求大于供给。在均衡利率时,物品与劳务的需求等于供给。.--7、政府增加税收,可支配收入减少,以致消费减少。消费减少量等于税收增加额乘以边际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税收增加对消费的影响越大。由于经济的产出是由生产函 数固定的,政府购买水平是由政府固定,所以消费减少必定由投资增加来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利率必然下降。因此,税收增加导致消费减少,投资增加阻及利率下降。一问题和应用一1、(1)根据新吉燕分配理论,实际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量。由于劳动{艮酬递减,劳动边际产量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2)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边际产量。如果地震摧毁了部分资本存量(但奇迹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劳动力减少),资本边际产量增加,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上升。一(3)如果技术进步改善了生产函数,可能增加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因此,实际工资和资本实际租赁价格上升。一2、如果所有生产要素增加一定百分比大于产出增加的百分比,生产函数有规模收益递减。例如,如果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增加一倍而产出增加低于一倍,那生产函数有资本和劳动收益递减。当生产函数中有一种不变要素,比如土地,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要素会变得稀缺,就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如果所有生产要素增加一定百分比小于产出增加的百分比,生产函数有规模收益递增。例如,如果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堵加一倍而产出增加大于一倍,那生产函数有资本和劳动收益递增。当随煮人口增长劳动专业化程度越高,就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例如,一个工人制造一部汽车,由于他必须学会大量不同的技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以及必须频繁改变任务和工具,这些使得速度减慢。但是,如果大量的工人制造一部汽车,每个工人专门负责特定任务,那速度就更快了。一3、 (1)根据新古典理论,技术进步增加农民边际产量导致实际工资增加一(2)在(1)中实际工资用农产品来衡量。如果名义工资是W,那实际工资就是W/P,P是农产 品的价格。一(3)如果理发师的边际生产率不变,那实际工资不会变。一(4)在(3)实际工资用理发来衡量。如果名义工资是W,那实际工资就是W/P,p是理发的价 格。一(5)如果工人可以在当农民和当理发师之间自由流动,每个部门都获得相同的实际工资一(6)如果两部门名义工资一样,但农产品实际工资高于理发的实际工资,那么相对于农产品价格的理发价格上升一(7)从农业技术进步中收益的是农民一4、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 (Y-T)]+【T—G].-(1)公共储蓄:公共储蓄和税收是一等一的增加。税收增加1000亿,公共储蓄也增加1000忆一(2)私人储蓄:税收增加则可支配收入减少,金额为1000亿。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0.6,那消费减少额为0.6乘以1 000亿或600亿。私人储蓄减少400亿-- (-1000)一(3)国民储蓄:因为国民储蓄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之和,税收增加1000亿使得国民储蓄增加600亿。.J(4)投资:为确定税收增加对投资的影响,引入国民核算恒等式:Y=C(Y—T汁I(r)+G,变化得 Y -C (Y -T) - G=I(r),等式左边是国民储蓄,由等式知国民储蓄正好等于投资,由于国民储蓄 增加600亿,因此投资也必须增加600亿。投资增加是怎么发生的?投资取决于利率。投资增加,利率必然下降。由投资、储蓄和利率图可知,税收增加使国民储蓄增加,可贷资金的供应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一5、如果消费者现在增加消费,私人储蓄减少则国民储蓄会减少。从国民储蓄定义得知:一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 (Y-T)]+[T—G】,消费增加减少私人储蓄从而国民储蓄减少。由投资、储蓄和利率图可知,,国民储蓄减少,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自己画图)√6、 (1)私人储蓄吖-T- C-750,公共储蓄-T - G=o,国民储蓄=750*-1(2) S-I,750-1,000-5 0r,均衡利率-5%.J(3)私人储蓄_750,公共储蓄--250,国民储蓄-500一(4)均衡利率-1 0%.J7、要确定政府税收和政府购买增加的影响,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考虑国民储蓄:√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 (Y-T)]+[T—G】一已知由生产要素决定的Y-定,消费变动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乘以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则一 △国民储蓄=【-△T- MPC(一△T)】+[△T-△G]=(MPC-1)△T一上述表达式说明,税收和政府购买等量增加的影响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 向越接近1,国民储蓄越小。例如,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1,那么消费减少等于政府购买增加,国民储蓄不变。边际消费倾向越接近零,对国民储蓄影响越大。因为我们假定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税收和政府购买等量增加时储蓄减少。储蓄减少意味着可贷资金的供应曲线左移,利率 上升,投资减少。+-8、(1)在利率既定,由于补贴增加使投资项目的获利性越大,企业投资需求曲线外移,居民投机需求曲线不变。.--(2)由于投资总需求代表企业投资和居民投资加总,所以投资总需求曲线外移。因此利率上升。<自己画圉)一(3)总投资量没有改变,由于是储蓄供应缺乏弹性的限制。投资税减免导致企业投资增加,而居民投资抵销性减少。即,利率上升,居民投资减少(沿着居民投资需求曲线),而企业投资需求曲线外移使得企业投资上升相同的量。.--9、本章得出结论,政府支出增加减少国民储蓄而提高利率,因此政府支出增加挤出了投资。同样,税收减少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消费增加导致国民储蓄减少,挤出了投资。一 如果消费取决于利率,关于财政政策所得出的这些结论要做些调整。如果消费取决于利率,那么储蓄也是。利率越高,储蓄的收益越高。因此,认为利率上升可能佳储蓄增加而消费减少似乎是合理的<如图)。一政府购买增加时会发生什么情况。给定利率水平,政府购买的变化引起国民储蓄减少(如图)。图示如果储蓄函数向上倾斜,投资减少额少于政府购买增加额,这是因为利率升高引起的消费减少和储蓄增加。因此,消费对利率的反应越大,政府购买的挤出投资就越大。一附录问题一1、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AK伍Lt吨,一劳动边际产量MPL=(1- a)AK伉L-a=(1 -d)Y/L,资本边际产量为MPK:aAK伉-1L1-a=d Y/K,一W/P =MPL=(1-a。Y/L.R/P =MPK:aAK伉一10叫=d Y/K一劳动收入MPL×L=(1- a)Y,资本收入MFK×K=口Y+-(1)资本收入比例为30%,劳动收入比例为70%.-i(2)总产出增加6.g%,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6.g%,实际工资下降2.8%.-1(3)总产出增加2.g%,口<0.5意味着资本和劳动力增加相同的比例,前者引起总产出的增加低于后者。一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6. 5%,因为资本报酬递减,即资本增加时资本边际产量递减一 实际工资下降2. g%,因为增加的资本提高现有工人边际生产率(工资和产出增加同样的比例)一<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率是不变的,即(1- a)/a。要素份额只取决于口,而不取决于资本量或劳动量,也不取决于用参数A衡量的技术状况。)一(_1)均增加I Oo/o+.i2、 (1)人力资本的增加偾现有劳动力更有效率,劳动边际产量增加一](2)人力资本报酬递减,人力资本增加使人力资本的边际产量减少一(3)劳动收入份额为1/3,资本收入份额为1/3,劳动力获得1/3的收入,人力资本获得1/3的收入。由于工人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本(希望是这样),工人将获得2/3的总收入份额一(4) Ws/Wu=(MPL+MPH)/MPL=1+L H,该比率大于1,是因为熟练工人工资比五熟练工人高。当人力资本增加时,该比率下降,是因为人力资本报酬递减所致,然而同时提高非熟练工人的边际产量。一(5)如果为大学教育提供更多的经费增加了人力资本,那会有更加平等的社会。该政策降低教育的收益,减少了多受教育的人和少受教育的人之间的工资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该政策甚至提高丕熟练工人的绝对工资,因为当熟练工人熟练增加时非熟练工人的边际产量提高了。√ 国L第四章经济增长I一复习题一1、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储蓄率高,经济将有大量的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储蓄率低经济将有少量的资本存量和低产出水平。高的储蓄率加快经济发展只是暂时的。储蓄率提高会使增加的加快一直进行到经济达到新稳定状态时为止。如果经济保持高储蓄率,也就保持了大量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但并不能永远保持高经济增长率。一2、假定决策者的目的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人福利最大化。由于经济福利取决于消费量,决策者应该选择最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代表了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例如,假定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变化。如果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按资本边际产量( MPK)增加,而折旧按J折旧率增加,那么这额外的一单位资本对消费的v彪晌是I\IPK -占。 黄金规则的资本水平为MPK-8,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决策者可以把这种找出黄金规则存量的条件运用于任何一个既定的经济。一3、《当经济开始时的资本比黄金规则稳定状态时多,决策者应该实施目的在于降低储蓄率的政策,阻便减少资本存量。储蓄率下降直接引起消费增加和投资减少。当资本存量逐渐减少会引起产出、消费和投资减少。这些变量会一直下降刭新的稳定状态。与原来的稳定状态相比,在新的稳定状态时消费不仅多了,而且还沿着通向新稳定状态的整个路径来提高。当资本存量大于黄金规则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是一个好政策,因为该政策在每个时点上都增加了消费。一当经济开始时的资本比黄金规则稳定状态时少,决策者应该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规则。储蓄率提高直接引起消费减少和投资增加。当资本存量逐渐增加会引起产出、消费和投资增加,最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由于最初的稳定状态时低于黄金规则,储蓄增加最终使消费水平高于以前存在的水平。》一当经济从高于黄金规则开始时,达到黄金规则在所有时点都引起较高的消费;当经济从低于黄金规则开始时,达到黄金规则要求最初减少消费以增加未来的消费。一当决定是否要达到黄金规则稳定状态时,决策者必须考虑现在的消费者和未来的消费者并不总是同样的人。达到黄金规则实现了最高的稳定状态消费水平,所以子孙后代受益。但是,当经济最初低于黄金规则时,达到黄金规则要求增加投资,从而降低现在这一代人的消费。如果对现在这一代人的关心大于子孙后代人的决策者可能决定不实施达到黄金稳定状态的政策。如果同样关心所有各代人的决策者将选择达到黄金规则。尽管现在这一代人特少消费一些,但子孙后代无数的人都将由于向黄金规则变动而受益。一4、人口增长率越高则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水平越低,从而稳定状态时收入越低。如图显示两种人口增长水平的稳定状态,l11(较低)和112(较高)。高人口增长l12表示收支相抵的投资曲线的斜率越高,因此人均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水平越低。总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为l1+o,人口增长率n越高,总收入增长率越高。但是,人均收入增长稳定,不受人口增长的影响。一 问题和应用一1、(1)如果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生产函数有规模报 酬不变。数学上,如果任意正数z有zY=F(zK,zL),则生产函数有规模报酬不变。即,如果 我们把资本和劳动力都增加z倍,那产出也增加z倍。由于F(zK,zL)= (zKP2 (zL)1p:z(K)1p也)ip:zF(K,L),所以函数规模报酬不变。一(2)人均生产函数Y/L:((K)ip(L)1尼)11=,y=(K/L)y2=,v= (k)1p一(3)已知J=0.05,Sa=0.1,"=0.1。+J资本存量变动Ak等于投资量sf (k)减去折1日酞,即△I#sf (k) - 8k。在稳定状态,资本存量没有增长,因此△l卸,即sf (k)=8k。一要找出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人均生产函数与稳定投资相结合,即s(k)y2:8k,kjs/8)2 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ka =4,kb =16一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ya =2,yb =4一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Ca =18,Cb=3.2√(4)一┏━━━━┳━━━┳━━━━━━┳━━━━━━┳━━━━━━┳━━━━━━┳━━━━━┳━━━━━━━┓┃A一 ┃.] ┃k p ┃ v= (k)1p p ┃ c=(l -sy一 ┃rsyp ┃翻王p ┃△kj.羽王一 ┃┃ ┣━━━╋━━━━━━╋━━━━━━╋━━━━━━╋━━━━━━╋━━━━━╋━━━━━━━┫┃ ┃1— ┃2,-, ┃1.-111-_lp ┃ 1.273— ┃0.1-_11<J ┃0. 100,-, ┃ O.O-11<J ┃┃ ┣━━━╋━━━━━━╋━━━━━━╋━━━━━━╋━━━━━━╋━━━━━╋━━━━━━━┫┃ ┃2p ┃ 2.041.=1 ┃ 1.429— ┃1.286<-, ┃0.143,- ┃0.102<-, ┃ 0.041<-, ┃┃ ┣━━━╋━━━━━━╋━━━━━━╋━━━━━━╋━━━━━━╋━━━━━╋━━━━━━━┫┃ ┃3— ┃2.082*-, ┃ 1.-1-13p ┃ 1.299<-, ┃O.144— ┃O.10-l— ┃O.O-IO,J ┃┃ ┣━━━╋━━━━━━╋━━━━━━╋━━━━━━╋━━━━━━╋━━━━━╋━━━━━━━┫┃ ┃ 4— ┃2.122— ┃1.457— ┃1.311<-, ┃0. 1-16,-, ┃0.106p ┃ 0.0._10<- ┃┃ ┣━━━╋━━━━━━╋━━━━━━╋━━━━━━╋━━━━━━╋━━━━━╋━━━━━━━┫┃ ┃ 5— ┃2. 102.-, ┃1.-170,J ┃1.323+ ┃0.1-17*J ┃0.108— ┃0.039.- ┃┣━━━━╋━━━╋━━━━━━╋━━━━━━╋━━━━━━╋━━━━━━╋━━━━━╋━━━━━━━┫┃ B.-, ┃1— ┃2— ┃1. -11-p ┃ 1.131<- ┃0.283,-, ┃O.100*J ┃ 0.183,- ┃┃ ┣━━━╋━━━━━━╋━━━━━━╋━━━━━━╋━━━━━━╋━━━━━╋━━━━━━━┫┃ ┃ 2— ┃2.183*- ┃1.47T, ┃1.182<-, ┃0.295.] ┃0. 109<-, ┃0.186<-, ┃┃ ┣━━━╋━━━━━━╋━━━━━━╋━━━━━━╋━━━━━━╋━━━━━╋━━━━━━━┫┃ ┃3— ┃2.369+ ┃ 1. 539,- ┃1.231*- ┃0.308--, ┃0. 118,-, ┃ 0. 190<-, ┃┃ ┣━━━╋━━━━━━╋━━━━━━╋━━━━━━╋━━━━━━╋━━━━━╋━━━━━━━┫┃ ┃4— ┃2.5 59*-, ┃1.600*-, ┃1.280,-, ┃0.320*-, ┃0. 128*-, ┃0. 192*-, ┃┃ ┣━━━╋━━━━━━╋━━━━━━╋━━━━━━╋━━━━━━╋━━━━━╋━━━━━━━┫┃ ┃5— ┃2.751*-, ┃0.659●- ┃ 1.327<- ┃0.33厶- ┃0.138,- ┃ 0. 19-1*-, ┃┗━━━━┻━━━┻━━━━━━┻━━━━━━┻━━━━━━┻━━━━━━┻━━━━━┻━━━━━━━┛B国需要花5年的时间消费才能赶上A国一2、素洛增长模型中生产函数是Y=F(K,L),或者人均产出表达式y{∞。如果战争人员死伤减 少了劳动力,那L下降而人均资本k K/L上升。有生产函数得知总产出的下降是由于工人减少,然而人均产出上升是由于人均资本增加。.--(2)战后劳动力减少意味着人均资本更高。因此,假设经济在战前处于稳定状态,那么战后经济中人均资本存量大于该稳定状态。随着经济回到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下降,人均产出也下降。一因此,转变到新的稳定状态中,产出增长在放慢。在稳定状态,技术进步决定了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经济一旦回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正如战前一样。一 3 (1)人均生产函数y=(k)o..3√(2)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sf (k):8k,得k水=(s/8)110‘7,人均产出y水=< s/8)3/7一 人均消费c水=脉半).Jk水一(3)┏━━━━━┳━━━━━┳━━━━━┳━━━━━━┳━━━━━┓┃ ┃ '■ ┃ 球 ┃ 木 ┃ ┃┃ s+l ┃ k一 ┃ y一 ┃ C ■ ┃ MPK*J ┃┣━━━━━╋━━━━━╋━━━━━╋━━━━━━╋━━━━━┫┃ O*J ┃ O.OO,-. ┃ O.OO,:l ┃ O.OO<J ┃ .=I ┃┣━━━━━╋━━━━━╋━━━━━╋━━━━━━╋━━━━━┫┃ O.1*J ┃ 1.OO<J ┃ 1.OO<J ┃ 0.90p ┃ 0.30*-, ┃┣━━━━━╋━━━━━╋━━━━━╋━━━━━━╋━━━━━┫┃ O.2*- ┃ 2.69*- ┃ 1.3 5*- ┃ 1.08.- ┃ 0.15*- ┃┣━━━━━╋━━━━━╋━━━━━╋━━━━━━╋━━━━━┫┃ 0.3— ┃ 4.80— ┃ 1.60<-, ┃ 1.12.] ┃ O.10*J ┃┣━━━━━╋━━━━━╋━━━━━╋━━━━━━╋━━━━━┫┃ 0.4— ┃ 7.25<-, ┃ 1.81<- ┃ 1.09p ┃ 0.08*-, ┃┣━━━━━╋━━━━━╋━━━━━╋━━━━━━╋━━━━━┫┃ 0.5— ┃ 9.97p ┃ 1.99,- ┃ I.OO,J ┃ 0.06*- ┃┣━━━━━╋━━━━━╋━━━━━╋━━━━━━╋━━━━━┫┃ O.6— ┃ 12.93*- ┃ 2.16一 ┃ 0.86●-, ┃ 0.05.] ┃┣━━━━━╋━━━━━╋━━━━━╋━━━━━━╋━━━━━┫┃ 0.7*J ┃ 16.12p ┃ 2.30<- ┃ 0.69— ┃ O.O-l+1 ┃┗━━━━━┻━━━━━┻━━━━━┻━━━━━━┻━━━━━┛┏━━━━┳━━━━━━┳━━━━━━━┳━━━━┳━━━━━━┓┃ 0.8p ┃ 19. 50,-, ┃ 2.-_l-:l— ┃0.-19p ┃ 0. O-l*-1 ┃┣━━━━╋━━━━━━╋━━━━━━━╋━━━━╋━━━━━━┫┃ O.9*- ┃23 .08+1 ┃2. 56,- ┃0.26●- ┃ 0.03*- ┃┣━━━━╋━━━━━━╋━━━━━━━╋━━━━╋━━━━━━┫┃I*J ┃26.83p ┃ 2.68一 ┃O.OO*J ┃0.03●-, ┃┗━━━━┻━━━━━━┻━━━━━━━┻━━━━┻━━━━━━┛注意到:储蓄率是100% (s-l)时,人均产出最大。当然此时没有消费,c木=O。人均消费在 储蓄率为0.3时最大,此时s等于产出资本的份额,这是s的黄金规则水平。一(4)资本边际产量A皿K= 0.3仃/K)=0_3 (y/k),在(3)中的表显示每种储蓄率的资本边 际产量。一4、假设经济从低于黄金规则水平的初始稳定状态开始。把较大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投资直接的影响是较小比例的国民产出用于消费,即用消费来衡量的“生活水平”下降了。投资率越高意味着资本存量增加越快,因此产出增长率和人均产出增加。工人的生产效率是每个工人平均生产量,即人均产出。因此生产效率提高。直接影响是生活水平下降而生产率增长加快。在新的稳定状态,产出增长率是n+g,而人均产出增长率是g。这意味着在这稳定状态,生产率增长独立于投资率。由于我们假设经济从低于黄金规则水平的初始稳定状态开始,投资增加,新稳定状态的消费增加,因此生活水平提高。.--投资增加茌短期内使生产率增长,但在长期内没有效果,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立即下降而随着时间流逝在上升。所引用的仅仅强调增长,而没有考虑要达到这样的增长所需的代价。一5、Ak sf (k) - (8+n)k,假如所有的资本收入用于储蓄,资本按边际产量获得收入,那么储蓄 就等于一MPKX k,即Ak-MPK×k-(5+n)k。在稳定状态,△l锄,则MPK=(8+n),MPK-8=n。在经济稳定状态,资本的净边际产量(MPK -5)等于产出增长率n。但这条件描述了黄金规则的稳定状态。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经济达到了资本积累的黄金规则水平。+-6、首先考虑稳定状态。 (图示)人口增长减慢佳表示人口增长和折旧的直线下移。新的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增加,从而人均产出增加。那么稳定状态增长率怎样?在稳定状态,总产出按n+g增长,而人均产出按g增长。因此,人口增长放慢会降低总产出增长,而人均产出增长保持不变。现在考虑各种稳定状态之间过渡。低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水平比较高。因此,新稳定状态的过渡过程中,人均产出以快于g的速度增长一段时间。人口增长下降数十年后,总产出增长下降,但人均产出增加上升。一7、由于有劳动和资本报酬递减,同时墙加资本和劳动相同比例大于产出增加的比例。例如,资本和劳动增加1倍,那产出增加低于1倍。当生产函数中有一种不变要素,比如土地,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要素会变得稀缺,就出现规模报酬递减。人口增长会增加鹄亡世埏瑕瞧氏了人均产出,由于每个工人分配的一种不变要素变少了。如果有规模递增,则资本和劳动增加一倍,产出增长多于1倍。这是由于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分工更广,经济能更快的利用规模的经济的优势。一第五章经济增长II+-复习题一1、在索洛模型中,我们发现只有技术进步才影响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人均资本存 量的增长(通过高储蓄)不影响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人口增长也一样。技术进步可 促进持续增长。一2、要确定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还是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我们需要比较资本边际产量减 折旧一(MPK -占)和总产出增长率(n+g)。GDP增长率易得。估算资本的净边际产量需要些工作量, 通过GDP中资本存量、折旧的比例以及资本收入份额来计算。一3、经济政策通过增加公共储蓄或刺激私人储蓄的方式影响储蓄率。公共储蓄是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差额。当政府支出大于收入时,政府有预算赤字,即负的公共储蓄。预算赤字提高了利率,井挤出了投资,引起资本存量减少是国债的增加。减少赤字的政策(比如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会增加公共储蓄,而增加赤字的政策会减少公共储蓄。当政府支出小于收入时,政府有预算盈余,要减少部分国债,并刺激投资。+-政府还可以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来影响国民储蓄。人们决定储蓄多少取决于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且,这些激励可以由各种公共政策来改变。比如,储蓄利息越高,家庭储蓄的意愿越高。个人退休账户免税以及公司投资税额扣除等可以增加收入以及鼓励私人储蓄。一4、1972年后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放慢。这反映了生产率的增长率减慢。增长放慢的由于生产函数的改善比率一直在放慢。经济学家提出不同的解释,比如衡量问题、工人的素质、石油价格、思想枯竭等,但世界性经济增长放慢仍是个谜。90年代中期美国和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率开始加快。许多评论者把这生产力复苏归因于信息技术。一5、内生增长理论力图通过研究和开发创造知识的决策来解释技术进步率,而索洛模型把技术进步率作为外生变量。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增长只能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与此相比,许多内生增长模型基本上假定资本收益不变。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是该模型和索洛模型之间的关键差别。在内生增摭模型中,储蓄和投资会引起长斯增长。也许对内生增长模型最好的支持是把知识作为一种资本(知识收益递增),如果接受这一观点,那假设资本收益不变的内生增长模型就更合理地描述了长期经济增长。一 问题和应用一1、 (1)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变化Ak sf (k) -(5+n+g)k=o,稳定状态y值:y水=s/(8+lrr-o)一(2)发达国家、?水=4,不友达国家、?木=1√(3)从(1)得出的V水的等式知,不发达国家要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要减少人口增长或提高储 蓄。减少人口的政策有提出生育控制的方法、不鼓励拥有孩子。提高储蓄(包括公共储蓄)的政策有减少预算赤字、提出刺激储蓄的措施如个人退休账户免税和其他退税,以增加储蓄。一2、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是y=(k)d,a为资本收入份额,知a-0.3,则y=0c)o'3,产出增长率n+~0.03,折旧率占=0.0-:l,资本一产出比率K/Y=2.5,k y=【I<J(L×E)】/【Y/(L/E)]-2.5一ci) sy=(a+n+g)k,s-0.175*-1(2)资本收入MPK xK=口Y,MPK=a(Y K)=0.12√(3)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MPK=(6+n+g)=0.07。在黄金规则稳定状态,资奉边际产量是7%, 而初始稳定状态是12%。因此在初始稳定状态需要提高人均资本k才能达到黄金规则稳定状态一(4)由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MPK xK=aY,K Y=d MPK=4.29,比目前资本一产出比率 高一( 5) sy=<cY+n+g)k,s=0.30,比初始的储蓄率高一3、(1)在稳定状态,我们知道sy=<8+n+g)k,k/y=s/(8+n+o),既然s,占,n和g不变,那k/y也不变。由于k/y= K/Y,所蛆资本一产出比率不变。一(2)我们知道资本收入份额口=MPK×ⅨY)。在稳定状态,有(1)知K/Y不变。我们也知道MPK是k的函数,在稳定状态人均资本k也不变,所以MPK必须保持不变。因此资本收入份额不变,劳动收入份额也一样。+-(3)我们知道稳定状态总收入按n+g增长(人口增长率加技术进步率)。在(2)中我们知道 资本收入份额和劳动收入份额不变。如果份额不变,总收入增长n+g,我巍裁L收入和资本收入也会按n+g增长。一(4)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等于MPK,我们知道在稳定状态,MPK不变,因为人均资本k不变。 实际工资等于劳动总收入除以劳动力,w×L-TIl,则△w/w+AL/L=ATLI/TLI.该等式得出实际工资增长率加劳动力增长率等于劳动总收入增长率。我们知道劳动力增长率为n,由(3)知总劳动收入增长率为n+g,因此实际工资增长率为g。√4、国家间教育不一样怎样影响索洛模型?教育是影响劳动效率( E)的一个因素(其他如健康 状况、技术和知识也会影响E)。由于国家1比国家2的劳动力受敦育更多,的效率更高。即Ei>E2。我们假设两个国家都处于稳定状态。一(1)在索洛模型中,总收入增长率是n+g,它独立于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相同,所以两个国家总收入增长率相同。一那么国家1劳动力由于两个国家人口(2)因为两国有相同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因此两个国家稳定状态的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k木趋于一致<如图sy=<8+n+g)k),由y水爿Xk水)知两国稳定状态的效率工人的人均产出一样。但是y水=Y/(L×E),E i、?*= Y/L。已知两国y木相同,但El:)E2。因此 (Y/L)1:二.(Y/L)2,即受教育多的国家的人均收入高。一(3)我们知道实际资本租赁价格等于MPK。但MPK取决于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存量。在稳定 状态,两国kl=k2 =k,因为两国有相同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所以,两国 实际资本租赁价格都等于MPK。一(4)产出分为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效率工人的人均工资为w=f(k) - MPK×k。在(2)和(3)中知,两国有相同的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k和MPK,那么两国中效率工人的入均工资也一样。.但是,工人关心的是人均工资,而不是效率工人的人均工资。工人人均工资与效率工人的人均工资的关系是w‘南E。因此受教育多的国家的人均工人工资高。一5、 (1)两部门内生增摭模型中,制造企业的生产函数是Y=F(K,(1-u)EL),假定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对任意正数z,有zY=F(zK,z(1 -u)EL),设z/EI。,则Y/EL =F( K/EL.(1-ii》,y表示 效率工人人均产出,k表示效率工人人均资本,那么y- F(k,(1一u”一(2)研究性大学的生产函数是AE=g(u)E,资本积累函数为△IvsY- SK。根据第一节推理,用 g(n)替代g。为了佳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不变( K/EI。),收支相抵的投资包含三个变量:8k为替代折旧的资本,irk为新增工人提供的资本,g(u)k为研究性大学新增的知识提供的资本。即,收支相抵的投资是(5+n+g(u))k一(3)根据第一节推理,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增长等于效率工人的人均储蓄减去收支相抵的投资,即Ak=sF@,(1一u)一(6+n+g(u》k。在稳定状态,Ak=0,sF(k,(1-u>=(5+n+g(u))k。 (画图)一(4)稳定状态敷率工人人均资本k不变。假设在稳定状态下研究性大学的时间付出不变,因此u是常量。 (如果u不是常量那就不是稳定状态)。因此,效率工人人均产出也不变。工人人均产出是y.E,且E按g(u)的比率增长。因此,工人人均产出也是按g(u)的比率增长。储蓄率不影响这增长率。但,研究性大学的时间支出量影响该比率:时间付出越多,稳定增长率就上升。一(5) (如图)u的提高改变图中的两曲线。由于制造物品时每个工人所花时间减少了,在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给定下效率工人的人均产出减少了。从u的提高的那时刻就产生这种直接的影响,而资本存量K和每个工人效率E不变。由于效率工人的人均产出减少,表示效率工人的人均储蓄的曲线下移。同时,研究性大学时间支出的增加提高了劳动效率g(u)增长率。因此,在任意给定的k水平下,收支相抵的投资将上升,表示收支相抵的投资曲线上移。在稳定状态,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都下降。一(6)在短期内,u的提高毫无疑问地将减少消费,在(5)中我们的观点是由于工人花在制造物 品的时间减少而在研究性大学里花的时间更多为了扩大知识的积累,这直接的影响是产出减少。储蓄利率一定的话,产出减少意味着消费减少。一怅期的稳定状态的影响是微小的。在(5)中我们发现效率工人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减少了。但是,福利是取决于每个工人的产出(消费),而不是效率工人的人均产出。在研究性大学时间支出增加意味着E增长加快。即,人均产出等于yE。虽然稳定状态y下降了,长期内E的增长率会更快。也就是说,长期内消费无疑会增加。一但是,因为最初消费减少,u的提高并不是好事。即,关心现在的这一代人比关心未来的人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可能不会实行提高u的政策。一附录问题一1、(1)总产出Y的增长取决于劳动L的增加、资本K的增加以及全要素生产率A的提高。表 达式为AY/Y=口△可K+O-口)△L/L+△文/A, 口为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 设AY/Y=出气/A=O,劳动力增加5%对总产出的影响是Al7Y=1.67 0.0,即劳动力增加5%总产 出增加1. 67%.-1劳动生产率是Y/L,则△q./L)/@./L)=AY/Y - AL/L=-3_3-10.0,劳动生产率下降了3.34%。一全要素生产率AVA=AY/Y -口血√K-q-口)AL/L=o。全要素生产率无法直接观察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不能用投入变动解释的产出变动率。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作为一个余量计算出来的,即作为我们考虑了可以衡量的增长决定因素后留下的产出增长量。在本例中,技术没有变化,因此总产出增长归因子可衡量的产出增长率。一(2)在这两年中,资本存量增加1/6,劳动力增加1/3,产出增加1/6,则全要素生产率变 动·J△A/A= AY/Y -口心√K-(1-曲AL/L=-5.60,0,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了5.6%一2、Y= (Y/L)L jAY/Y=△(Y/L)/(Y/L)+AL/L 3△(Y/L)/(Y,L)=AY/Y - AL/L一△(Y/L)/(Y/L)= a△K/K+(1-∞AL/L+AA/A - AL/L ,△(Y/L)/(y/L)= a(AK/K - AL/L)+AA/A一用同样的技巧△(K/L)/(K/L)= AK/K - AL/L,则△(Y/L)/(Y/L)=aA(K/L)/(K/L)+AA/A一3、AY/Y=n+g=300,AK/K=1i+g=300, AL/L=ll=Io.o,J产出增长=资本贡献+劳动力贡献+全要素生产率,AY/Y=“.△I叫K+O-曲AL/L+△A/A一 3%-0.3 X 3%+0.7 X 156+AA A,3%=0.9%+0.7%+1.4‰-1我们得出结论是每年资本贡献0.9%,劳动力贡献0.7%,全要素生产率贡献1 .4%。这与表5-3种所发现的美国的数字相比有些类似,从,资本和劳动的贡献要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要少。一一 国第六章失业一复习题一1、离职率和就业率决定了自然失业率。离职率是每个月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例。就职 率是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离职率越高,失业率越高。就职率越高,失业率越低。2、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需要时 间,因为找工作者和工作空位的信息交流并不完善,不同地区间也不能迅速流动。而且不同 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失业工人可能不接受他们得到的第一份工作。一等待性失业是工资刚性与工作限额引起的失业。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积极寻找最适合 与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因为在现行工资时,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如果工资没有调整到 使劳动市场出清,这些工人必须等待可以得到的工作。等待性失业的产生是因为尽管存在劳 动的超额供给,但企业不能降低工资。一3、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的原因是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以及 效率工资。一最低工资法禁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就引起了工资刚性。虽然大多数工人的工资高 于最低水平,但对一些工人,特别是对不熟练工人和缺乏经验的工人来说,最低工资使他们 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因此,最低工资减少了企业需求的蒡动量,存在劳动的超额供 给,失业就产生了。一工会的垄断力量引起工资刚性,因为工会工人的工资并不是有供求均衡决定的,而是由 工会领导人与企业经理之间的集体议价决定的。通常是最终的协议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 上,并允许企业决定雇用多少工人。结果是所雇用的工人数量减少了,就职率下降,等待性 失业增加了。一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工人生产率更高。工资对工人效率的影响可以解释,尽管存 在超额劳动供给,企业也不能削减工资。即使工资减少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它也降低了工人 的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一-l、有关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这个结论取决于我们如何观察数据。大多数失业持 续时间是短的,即失业者能很快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大多数失业周数要归因于少数长期失 业者。长期失业者不能很快找到工作,他们出现在失业名单中数周或数月。一5、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主要的假设解释70和80年代自然失业率上升,以及90年代自然失业 率下降。一一种解释强调了劳动力构成的变动。因为战后出生率急增,在70年代年轻工人人数增 加。年轻工人的失业率高,所以这种人口转变提高了失业水平,到90年代,婴儿潮一代的 工人年龄增长了,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提高了,就降低丁平均失业率一第二种解释根据了部门变动的普遍性。部门再配置量越大,离职率越高,而且摩擦性失 业水平越高。70和80年代,部门编导的一个来源是石油价格巨大波动。石油价格的这种变 动要求在多用能源型部门和少用能源型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劳动。在90年代,失业减少与石 油价格稳定性提高是一致的。..-所提出的解释是由道理的,但看来哪个解释本身都不是结论性的。一问题和应用+-1、(1)根据例子,我们假定在校期间找一份业余工资,一般需要化两周的时间。我再假设 这份工作持续了1个学期或12个星期,那么就职率为仁(1份工作j2周) -05份工作,/周一(2)离职率s-(1份工作./12周)-0.083工作j周一(3) OLr/L.)=s/(s+f)=0.14。因此如果平均花两周的时间找到一份持续12周的工作,则找 业余工作的大学生的自然失业率是140..o.t2、要说明失业率总是趋向于稳定状态,应该明确失业人数在整个过程中怎样发生变化。失 业人数变动等于失业者( sE)减去就职者(ftT)。即Ut+l - Ut=AU什i=sEt - fUt。而L= Et+Ut , 代入等式得AU什1=sIJ - Ut)t - fUt , 两边除 以 L,AUt+1/L=U什1/L - Ut /L=A(U /L)t+i=s(l - Ut /L) -f ut/L,一A(LT /L)t+i=(s+f)[s/(s+f) - ut /L]。首先注意该等式,在稳定状态,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时,左式等于零。在本章中我们说明了稳定状态失业率是(U/L)n= s/(s+f),代入等式得一 A(LV L)t+i=(s+O[(U/L)n -Ut/L]。一如果ut /L>(U/L)n,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那A(U/L)t+i为负,失业率下降一如果Ut /L.-.:(U/L)n,即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那A(U/L)t+i为正,失业率上升一 这一过程持续到失业率U/L达到稳定状态(U/L)n为止。一3、设居住在这个公寓的人中介入关系的人数为I,没介入关系的人为IT,那居民总数为 T=I+IT。在稳定状态介入的总人数不变。要达到稳定状态,那变成未介入的人(0.1I)等于 变成介入的人(0.05IT)。印Q 05 U=o.10 i 1=0. 10 x(T - Lr).因此U/T=2/3。居民中 未介入人的稳定状态比例是273。一4、自然失业率等式是(U/L)=s/(s+f),如果新法律降低了离职率而不影响就职率,自然失 业率下降。一但是,新法律降低离职率的理由很多。第一,提高雇用的成本使企业更关心己雇工人, 因为企业很难雇到处于弱势的工人;第二,如果找工作的人认为新的立法使他们花更长的时 间找到特定的工作,那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权衡是否接受那样的工作。如果离职率下降足够 多,那新的政策甚至会增加自然失业率。一5、(1)劳动需求是由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既定工资下想要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决定的。利润 最大化的条件是企业雇用劳动力直到劳动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hIPL=W/P,MPL:cIY/cIL=2/3 Klp L1/3一两式求得L - 8/27 K( \V/p)-3,直觉上该等式的含意特点是实际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减少。(2) W/P三2/3。在这种均衡时,就业量是乘以就业量就是工人所赚的总工资量 为667。一产出为1000。一(3)这种工资高于均衡工资一(4)在规定的实际工资为1和资本存量为1000下企业利用劳动力需求函数决定雇用多少劳 动力:+-L;-296。因此296个工人的总收入为296,-1(5)该政策使不知不觉失业的704工人的高工资的296工人的收入的重新分配。工人阶级 总补偿额总66.7个产品单位减少到296个,幸运的工人收益少于失业者的损失。+.(6)该问题集中分析最低工资法的两种影响:提高某些工人的工资而向下倾斜的劳动需求 减少总的工作数。但是,如果劳动需求缺乏弹性,那就业者的损失会更少,工人收入有正向 改变一6、(1)劳动需求曲线是由企业面临的劳动边际产量给定。如果一个国家经历生产率下降, 那劳动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如图)。如果劳动效率越低,在实际工资不变下,企业的劳动需 求越少。一(2)如果劳动市场总处于均衡状态,那假定劳动供给不变,生产率的下降会降低实际工资, 但对就业、失业没有影响(如图)。一(3)如果工会阻止实际工资下降,生产率的变动使就业减少到Li,失业人数L-Li(如图) 该例显示生产率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工会的作用以及集体议价的反应。一7、闲置的办公空间问题跟失业问题类似,我们可以用分析失业的概念来分析闲置的办公空 间存在的原因。办公离开率是企业离开办公室,要么是办公室搬迁,要么是出差办公;办公 寻找率是需要办公空间的企业(开业或扩张)寻找办公室。企业要花一定时间找到可用的空 间。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特点的空间是根据自己的特定需要。因为不同物品需求的波动,部 门变动影响不同企业的利润和办公需求。+-第七章货币和通货膨胀一复习题一1、货币有三种职能:价值储蓄、计价单位以及交换媒介。作为一种价值储蓄,货币是一种 把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购买力的方法。作为一种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东西。一2、法定货币是由政府规定而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比如美元钞票。商品货币是把有某种内 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比如黄金。一3、在许多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在美国,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局。控制货币供给 称为货币政策。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政府债券。当美 联储想增加货币供给时,它用它所拥有的一些美元向公众购买政府债券,使更多的美元进入 公众手中。想减少货币供给时,从自己的有价证券中出售一些政府债券,从公众手中拿走一 些美元。一4、数量方程式畏人们进行交易与所需的货币量之间的关系得等式,一即: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M×、|p×T..-数量方程式的右边告诉我们的是在一定期间内的交易总量,比如说一年。T是在一年中 货币交易的物品或劳务的次数。P是一次典型交易的价格。因此PT是一年中交换的货币量。 数量方程式的左边告诉我们用于进行交易的货币。M是经济中的货币量。、7是交易的 货币流通速度:衡量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一因为衡量交易次数是困难的,经济学家通常用于数量方程式略有不同的方程式,用经 济总产出Y来代替交易次数T。即: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M×、I-P×Y。P是 单位产出的价格,PY是产出的货币价值,即名义GDP。、7是收入的货币流通速度:在一个 既定时期中货币进入个人收入的次数。一5、如果我们假定数量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数量方程式被称为一种名义GDP理论。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数量方程式是M、’-PY。假设速度、’不变,货币数量M的变动引起名 义GDP (PY)的同比例变动。如果我们再假定生产函数和生产技术决定的产出固定,那货 币的数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这就被称为货币数量论。+-6、持有货币的人支付了通货膨胀税。物价上井,人们持有的货币的实际价值下降。因为物 价上升,人们持有的货币买到的物品和劳务更少了。一7、费雪方程式说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和:.ji=r+r。这说明名义利率的变动是因为实际利率的变动或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假定实际利率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利率的调整使储蓄与投资相等。货币数量论说明了,货币增 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费雪方程式告诉我们,把实际利率哈通货膨胀率加在一起决定了名义 利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增长率提高1%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1%,根据费雪方程式通 货膨胀率上升1%引起名义利率上升10.o。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为 费雪效应。一如果通货膨胀从60,0上升到80.0,那费雪效应显示名义利率上升2%,而实际利率不变。一8、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一(1)皮鞋成本: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又减少了实际货币余 额需求。如果人们减少了所持的货币余额,他们必然更频繁地跑到银行取款。这是不方便的 (经常去银行使破鞋磨损更快)一(2)菜单成本:高通货膨胀是企业更经常改变自己报价。重印菜单和新目录表是有成本的。.(3)相对价格频繁变动:如果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那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价格的变 动越大。由于自由市场经济根据相对价格未有效的分配资源,通货膨胀引起资源配置中的微 观经济无效率。一(4)可变更的税法。许多税规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 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所得税负担。一(5)物价水平变动的不方便。在一个物价水平变动的世界中生活不方便。货币是我们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尺度在长度上一直变动。√未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任意再分配财富。在人们中间任意再分配财富。比如,如果 通货膨胀结果高于预期的,债务人获益而债权人受损失。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也受到伤害。.9、超速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增长。当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当中 央银行迅速发行货币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为制止超速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应该简单 的降低货币增值率。一在超速通货膨胀的经济中,中央银行为件么如此快速地发行货币?大多数超速通货膨胀 是在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为其支出进行支付时开始的。当政府无法通过发行国债为巨大的预 算赤字筹资时,政府只能转而印友钞票。结果实迅速的货币增长和超额通货膨胀。.1一旦超速通货膨胀发生,财政问题更加严重。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实际税收收入减少, 政府对金银币铸造税依赖的需要会自我加强。迅速的货币创造引起超速通货膨胀,超速通货 膨胀又引起更大的预算赤字,更大的预算赤字又引起更快的货币制造。一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总是与财政改革一致的。一旦问题严重,政府最终会减少支出并增 加税收,这减少了对金银币铸造税的需要,减少货币增长。一10、实际变量是在这个期间用不变的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比如,他们可以用不变的美元来 衡量。即这些实物需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名义变量是用当前货币衡量的变量,它不需对通 货膨胀进行调整。比如,实际变量是一个黑人的方糖,名义变量是方糖的现行价格:1996 年5美分,1999年75美分。银行提出的利率:800,是名义利率,因为它不会对通货膨胀 进行调整。如果通货膨胀率是3%,那实际利率就是5%。+-问题和应用一1、货币有三种职能:价值储蓄、计价单位以及交换媒介。一(1)倍用卡是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因为它是在物品与劳务交换过程中被接受。信用卡(可 论证的)是负价值储蓄,因为它会累积债务。信用卡不是计价单位。一(2)伦勃朗的油画仅仅是一种价值储蓄一(3)地铁票,在地铁系统内满足货币的三种功能。但在地铁系统外,它就不能作为一种交 换媒介或计价单位,因此它不是一种货币。√2、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M+△V=△P+△Y,△Y=9E6,那实际利率是2%.3、(1)立法者希望能保证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实际价值总是不变。用津贴对生活费用的 指数化来衡量,正如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生活费用。名义津贴跟价格上涨幅度一致。一(2)假定通货膨胀能准确衡量,老年人不受低通货膨胀率影响。虽然他们从政府处领到的 钱少了,但他们所购买的货物更便宜了,他们的购买力完全不变,正如高通货膨胀一样。一4、用本国货币主要收益就是货币铸造税:政府可以通过印芨钞票增加税收。假如政府过分 的依赖货币铸造税,这主要成本就是通货膨胀,甚至是超速通货膨胀。使用外国的货币的利 弊正好相反:使用国外货币的收益是通货膨胀不属于国内控制范围,成本就是国内政府无法 通过货币铸造税来增加税收。一外国政治稳定是关键因素。使用另一国家货币的主要的原因是获得稳定。如果外国不稳 定,那使用本国货币肯定更好:本国经济更稳定,还保留货币铸造税。一5、纸币武器很有效,正如超速通货膨胀糟糕的理由。比如,它增加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 使相对价格变动更大,频繁变更税法,衡量单位用途更少,增加不确定性以及频繁的重新分 配财富。如果超速通货膨胀达到极限,它将破坏公众对经济及其政策的的信心。一 如果外国飞机空投纸币,政府就无法从引起的通货膨胀中获得货币铸造税。一6、要理解柯立芝陈述,就要认为政府是私人部门名义上的净债务人。设B是用美元衡量的 政府未偿债务。实际债务等于B/P,P是物价水平。通过通货膨胀,政府增加了物价水平而实际未偿债务减少。在这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政府拒绝付债。但通货膨胀不可预期时这是重要 的。如果通货膨胀可预期,人们要求更高的名义利率。拒付仍发生(比如物价上升时实际债 务价值降低),但它没有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为他们有更高的名义利率来补偿。一7、通货紧缩是总的物价水平下降,货币价值上升相同。在金本位时期,货币价值上升等于 黄金价值上升,因为货币和黄金是按固定比例的。因此,通货紫缩之后,一饮盎司黄金买更 多的物品及劳务。这激励了寻找新的黄金存款,因此在通货紧缩之后更多的黄金出现了。+-8、货币增长率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通货膨胀反过来又使名义利率上升,意味着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结果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由于货币是财富的一部分,实际财富的 下降减少了消费,而增加了储蓄。储蓄的增加使得储蓄曲线外移(如图),利率下降。一 古典二分法表明名义变量变化比如通货膨胀,不会影响实际变量。本例中,古典二分法 不成立,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实际利率减少。费雪效应方程式是i=l’+石。本例中,由于 实际利率r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1%则名义利率上升不多余1%。一经济学家相信芒德尔.托宾效应不重要,因为实际货币余额是财富中很小的一部分。因 此,他对储蓄的影响很小。一附录问题:一1、(1)由Pt=mt+,:;tL得mt - pt=一;≯z。即,实际货币余额取决于货币增长率。货币增长率上升,实际货币余额下降。由于较快的货币增长意味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那持有货币 的意愿就越低。一(2)货币增长率/z不变,货币供应量lllt增加,则物价水平Pt同等增加。一(3)现期货币供给mt不变,货币增长率/z变动,则韧价水平Pt同方向变动一(4)中央银行降低货币增长率/f,物价水平会迅速下降。要抵销物价水平下降趋势,中央 银行要增加现期的货币供应量m.。这些答案假定私人部门希望在每一个时点上货币增长率 保持不变,以致政策的改变使他们惊讶:一旦发生,它完全可靠。实际上私人部门不会觉得 可靠:现期货币供应增加显示未来货币增长率下降。一(5)如果货币需求不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物价水平只有在货币供应本身变动时才改 变。即,货币增长率变动不会影响物价水平。在(4)中,中央银行保持目前物价水平不变, 只能保持现期货币供应量不变。一国第八章开放经济+复习题一1、我们可以把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写为:S -I=NX。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一个经济 的净出口NX,应该等于其储蓄和投资的差额S-I+国外净投资指的是S.I,即国内储蓄超过国内投资。在开放式经济中,国内储蓄不等于 国内投资,因为投资者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借贷。贸易余额指的是NX,即我们进口 和出口的差额。一即,国外净投资=贸易余额。因此,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 的资金流动和国际间物品与劳务的流动是同一枚货币的两面。一2、名义汇率是两国通货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有时也称贸易条件,是两国物品的相对价 格。实际汇率告诉我们,我们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物品交换另一国的物品。.3、削减国际支出增加政府储蓄,因此增加国民储蓄。投资取决于世界利率而不受影响。(如 图)储蓄增加使得(S.I)曲线右移。贸易余额减少,实际汇率下降。4、如果小型开发经济禁止进口日本、『(1Rs,在任何给定汇率下,进口减少了,则净出口增 加。(如图)净出口曲线外移。+禁止进口V(1Rs的保护主义政策不会影响储蓄、投资或世界利率,所以S.I曲线不变。由于保护主义政策不改变储蓄和投资,那就不会改交贸易余额。但是,保护主义政策使实际 汇率上升。√5、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的比率,e=占.(P水/p),这里P水是意大利的物价水平,P是德国的物价水平(这里我们把德国看成是“国内”)。一 用变动搴毒忝为:e的百分比变动=f的百分比变动+P木的百分比变动一P的百分比变动一 e的百分比变动=f的百分比变动+(万木一万)+名义汇率变动百分比=实际汇率变动百分比+通货膨胀率差别一这里万求是意大利通货膨胀率,石是德国通货膨胀率。如果意大利通货膨胀率高于德国通货 膨胀率,该等式告诉我们随着时间马克购买里拉的数量将增加:马克相对里拉升值了。另一 方面,从意大利的角度,单位里拉的马克汇率下降了。一问题和应用√1、(1)(如图)储蓄增加使S.I曲线右移,用于国外投资的货币供应增加。货币供应增加使 均衡点的汇率由气下降到乞。因为货币贬值,国内物品相对国外物品更便宜了,因此出口 增加而进口减少。这意味着贸易余额增加。随着实际汇率的变动名义汇率下降,因为物价保 持不变。一(2)引进丰田的新型生产线使消费者对外国汽车的偏好大于本国汽车,不会影响储蓄或投 资,但NX曲线内移(如图)。因为物价水乎不受影响,名义汇率跟随实际汇率的变动。√(3)引进自动取款机不影响任何实际变量。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决定了产出Y。世界利率 l’木决定投资I(r耙)。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的差额(S.I)决定净出口。NX和S.I的共同决定实际汇率(如图)。一引进自动取款机,减少了货币需求,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名义汇率。物价水平调 整到实际余额供求均衡,即M/P:(M/P)d。如果M固定,(M/P)d下降使物价水平上升: 这减少了实际余额M/P的供应,货币市场重新达到均衡。对名义汇率的表达式e=£.(P水P),我们知道实际汇率f不变,而且我们假定国夕}物价水平P水不变。当国内物价水平P上升,名义汇率e贬值。一2、(1)国民储蓄是家庭或政府现期不用于消费(用于储蓄)的产出。S=●(1.(=;=_j0,I__j0, NX=0,.f =1.(2) S-500,1-- 50。NX--250,f=1.j。政府支出增加减少了国民储蓄,但世界利率不变, 投资也不变。国内投资大于国内储蓄,因此一些投资要向国外贷款。净出口减少使资本流入, 要求货币升值一(3) S=- 50,1=500,NX=250,£=0.j。跟(1)中比,储蓄不变,但世界利率高,则投资 低。贸易盈余则资本外流,要货币贬值。一3、当利维瑞特的出口平不受欢迎,它的国内储蓄Y-C-G不变。这是因为假定Y由资本和劳 动力数量决定的,消费只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是个不变的外生变量。投资不变,因 为投资取决于利率,利维瑞特是接受给定世界利率的小型开放经济。因为储蓄和投资都不变, 净出口(等于S-I)也不变。(如图) -利维瑞特出口品欢迎度下降使净出口曲线内移(如图)。在新的均衡点,净出口不变, 而货币贬值。+~即使利维瑞特出口品不受欢迎,它的贸易余额保持一致。这是因为贬值的货币促进净出 口,出口品价格降低可以使它摆脱不受欢迎。一(2)现在利维瑞特货币买更少的国外货币,因此国外旅游更昂贵了。进口(包括外国旅游) 变得更昂贵。对出口需求的减少要求保持净出口不变。一(3)如果利维瑞特政府减少税牧,那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增加。储蓄减少以至于净出口也减 少。净出口减少造成汇率向上的压力,它抵消了世界需求的减少。投资和利率的下降不受该 政策影响,因为世界利率的一定的。√4、当政府支付增加,政府储蓄减少,而国民储蓄也减少。储蓄曲线左移(如图)。在既定的 世界利率l’水下,国内储蓄减少导致贸易余额减少。一(如图)表示政府购买增加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国民储蓄减少使S.I曲线左移,减少了投资国外的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减少使均衡汇率上升。因此。国内物品相对于国外物品更昂 贵了,使得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总之,贸易余额下降。一回答该问题取决于国内战争还是世界战争。世界战争使许多国家增加支出,这使得世界 利率l‘水上升。对一国境外账户的影响取决于相对于储蓄减少程度的世界利率下降程度。例如,世界实际利率增加会使一国出现贸易赤字或贸易盈余(如图)。一j、克林顿的政策不会影响净出口,因为它不会影响国民储蓄(没有影响Y、(1或G)或投 资。但是,它会使NX曲线移动,减少美国对日本汽车进口的需求。NX曲线移动会提高汇 率(如图)。既然净出口不变,那进口和出口同等减少。√该政策也有重要的组成影响。在产出方面,高汇率增加进口,压制丁美国公司反对购买 美国豪华汽车产品,这受到关税的保护。美国出口商也受到高汇率的伤害,使得他们的物品 比国外的更昂贵。日本豪华汽车的消费者也受到伤害,而其他消费者却从升值中受益,这允 许他们买到更便宜的物品。总之,该政策以美国其他产品为代价使需求转向美国的豪华轿车, 也从消费日本豪华轿车转向其他进口品。+r6、(1)如果一些国家制定的投资税减免足够大使得世界投资需求移动,那投资税减免使世 界投资需求曲线上移(如图)。一(2)世界利率从lj木上升到l‘,木,因为世昴投资需求增加。(如图).(3)世界利率的上升增加本国投资收益。因为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高利率意味着低投 资(如图)√(4)假定我们储蓄不变,高利率意味着贸易余额增加。(如图)一(j)要使贸余额增加,实际汇率下降。相对于国外物品我们的物品变得便宜,以至于出口 增加、进口减少。(如图)+,_、分析这位朋友的话是否正确最容易的方法是考虑一个例子。假定十年前,一杯美国咖啡 是l美元,而一杯意大利咖啡是1000里拉。由于十年前1美元买1000里拉,那在两国是花 同样的钱买一杯咖啡。由于美国总体通货膨胀是2500,现在美国一杯咖啡值1.25美元。意 大利总体通货膨胀是10000,所以一杯意大利咖啡值2000里拉,即1.33美元。这意味着现 在在意大利买咖啡比在美国更贵。一因此,你的朋友错误的得出结论:在意大利旅游更便宜。即使美元比过去能买更多的里 拉,里拉相对更高的通货膨胀意味着里拉比过去买到的东西更少,对美国人来说去意大利旅 游更昂贵了。一8、(1)费雪方程式i=r+万8,这里“毛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万e使预期通货膨胀率。 由12=l’+万Ce和8=l’+万Ue,则4= _Ce一i'/Ue。因为我们知道两国实际利率l’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加拿大预期通货膨胀高于美国40 0.(2)名义利率e=£.(Pc /PU),f是实际汇率,Pc是加拿大物价水平,PU是美国物价水平。名义利率变动为:e的百分比变动=f的百分比变动+(i一i-U)。我们知道如果购买 力平价成立,那在每个国家一美元用相同的购买力。遮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率为零,因为 购买力平价表明实际汇率是不变的。因此,名义汇率的变动等于美国和加拿大通货膨胀率的 差异,即e的百分比变动=(i'c一“U)。一因为鬃骑丛知道购买力平价成立,他们希望这种关系也成立。换句话说,名义汇率预期 变动等于加拿大通货膨胀率减去美国通货膨胀率,即e的百分比变动=("一i-U)。一在(1)中,我们发现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差异为400,那名义汇率预期变动率也是400一(3)你的朋友计划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在美国和加拿大美元之间名义汇率的变动。假定美 国和加拿大实际利率不变且一致,且购买力平价成立,我们知道名义利率的差异解释了美国 和加拿大美元之间名义汇率预期变动。例如,加拿大名义利率是1200,而美国是80 0。我们的结论是名义汇率预期变动率为40 0。因此,今年的汇率e=l加拿大美元?美国美元,明年的汇率e=l. 04加拿大美元.?美国美元。假设你的朋友从美国银行以80l o的利率贷款1美元,以1加拿大美元兑换,并把它存入加拿大银行。年末你的朋友能有1.12加拿大美元。但为了换钱给美国银行,加拿大美元必 须兑换成美国美元。1.12加拿大美元变成1.08美国美元,这是欠美国银仟的数。因此最后 你的朋友收支平衡。实际,支付了交易成本后,你的朋友损失了。一附录问题:一1、(1)(如图)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减少国民储蓄。这减少了可贷资金的供给,提高均衡时的 利率。国内投资和净国外投资减少。净投资的减少使得可兑换成外国货币的美元供应减少, 因此汇率上升,贸易余额减少。一(2)(如图)出口需求的增加使净出口曲线外移,由于在市场上可贷资金不变,所以利率不 变。净出口曲线的移动使汇率升值。汇率的上升使美国物品相对于国外物品更昂贵,抑制了 出口,刺激了进口。最后,美国物品需求的增加不影响贸易余额。一(3)如图,美国投资需求曲线内移。贷款需求的下降,因此均衡利率下降。低利率增加了净 国外投资。尽管利率下降,国内投资减少。我们知道这是因为i+r\m不变,NFI增加。净国 外投资的增加使市场上用于外币兑换的美元供应增加。汇率贬值,贸易余额增加。.(4)如图,储蓄增加使可贷资金的供应增加,均衡的利率下降。国内投资和净圄夕l投资增 加。净国外投资的增加使用于兑换成外国货币的美元供应增加,因此,汇率贬值,净出口增 加。一(j)美国人到国外旅游的意愿下降减少了进口,因为国外旅游视为一种进口。如图,净国 外投资驭向外移。由于市场上可贷资金不变,利率也不变。净国外出口曲线的移动使汇率升 值。汇率升值使美国物品相对于外国物品更加昂贵,抑制了出口、刺激了进口。因此,美国 人国外旅游的意愿下降不会影响贸易余额。一(6)如图,净国外投资曲线内移。这减少了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均衡利率下降,投资上 升。尽管利率下降,净国参卜投资减少。这是因为I+NFI不变而投资增加。净国外投资减少使得兑换成外国货币的美元供应减少,因此,汇率升值,贸易余额下降。一2、金里奇的声明不会直接影响任何经济的“基础”:消费、政府购买、税收以及产出都不变。 但是,国际投资者将更不情愿投资美国经济,特别是购买美国国债,因为有拖欠的风险。当 美国和外国人把资金转移到国外,NFI曲线外移(有更多的国外投资),如图。利率上升为 了使I+NFI等于不变的S,如图。NFI增加使得市场上外国货币供给增加,均衡汇率下降。.第九章经济波动导言一复习题一1、在短期中,许多价格对货币变动并没有做出反应。货币供给减少不会立即引起所有企业 减少自己支付的工资,所有商店改变自己物品的价格签,所有邮购企业发行新的目录单以及 所有餐馆更换新菜单。即许多价格是粘性的。一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意描述长期中经济的古典模型,货币供给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实 际变量(吉典二分法)。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减少50a使所有物价下降50矗,但实际变量仍然相同。因此,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动并没有引起产出或就业的波动。一2、我们通过思考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来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产出越高,人 们进行的交易就更多,而且需要的实际货币余额M/P就越多。在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M时, 实际余额越高意味着物价水平就越低。相反,如果物价水平越低,实际货币余额就越多;实 际余额水平越高就允许有更大的交易量,更大的交易量意味着产出的需求量越高。一3、在短期中,价格是粘性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而且总需求变动影响经济的物品 与劳务产出。货币供给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下移动。由于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所以 总需求减少使产出水平下降。一在长期中,价格是有伸缩性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变动影响物价水平但不影 响产出。在长期中,经济处于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由于价格调整到这个水 平,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在这一点相交。货币供给减少时,短期内价格是粘性的,总需求曲线 向下方移动。产出和就业低于其自然水平,这意味着经济处于衰退中。随着时间推移,由于 需求低工资与价格下降。价格水平逐渐下降使待经济向下沿着新的总需求曲线移动,达到新 的长期均衡。在新的长期均衡时,产出和就业又回到自然水平,但价格比原先的长期均衡时 低了。.4、面对不利的供给冲击,美联储遇到在两种选择之间做出选择的困难。第一种选择是保持 总需求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产出和就业低于自然率,最后物价下降到原来水平时恢复到充 分就业。但这个过程的代价是痛苦的衰退。第二种选择是扩大总需求,使经济更快地达到自 然率。如果总需求增加与总供给冲击是同步的,经济立即从A点移动到C点。在这种情况 下,可以说美联储抵消了供给冲击。这种选择的缺点是物价水平持续提高。一囤第十章总需求I一复习题√1、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告诉我们财政政策对有收入乘数效应。原因是根据消费函数C=C ( Y-T),较高的收入引起较高的消费。当政府购买增加△G,收入也增加了△G。收入的这 种增加有使消费增加了MPC.×△G,这里MPC是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这种增加又一次增 加了支出和收入。这种从消费到收入又到消费的反馈无限的进行下去。凯恩斯主义交叉图, 增加政府支出1美元,收入增加多于1美元,增加额为△G! (1-MPC)一2、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如何决定利率。流动性偏好理论假定存在一个 固定的实际余额供给,即(M/P)s:而/P,它是由中央银行选择的一个外生政策变量。在这 个模型中,物价水平P也是一个外生变量(即固定),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是固定的。实 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取决子利率,它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即,(M/P)d:L(r)。利率越高 人们持有货币越少,因为机会成本越高。人们持有货币放弃了能带来利息的存款的利息。相 反,利率越惩叁越带有货币越多,因为机会成本越低。(如图)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 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达到平衡。一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降低了利率?考虑一下中央银行赁币供给从M1增加到M2会发生什么。如图,因为物价水平P固定,货币供给增加使实际货币余额曲线M:'P右移。一 利率调整使供求平衡。在原有的利率1i水平上,供过于求。持有超额货币的人们尽可能把它转化为能带来利息的存款或债券。银行和债券者的反应是降低他们所支付的利率。利率 下降到新的均衡点12为止。一3、IS曲线概括了利率与物品和劳务市场均衡时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如图,如果利率从ri上升到艺,计划投资总I1减少到I2。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告诉我们,计划投资的减少使得支出 曲线下移,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利率越高则国民收入越少,即IS曲线向右下倾斜。一4、LM曲线概括了收入水平与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它说明在任何给定的收 入水平下的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LM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该理论 假定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L(1’,Y)与利率负相关(因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与 收入水平正相关。短期内价格水平固定,中央银行决定实际货币余额M:"P的供应固定。如 图,在给定收入水平实际货币余额供求平衡时的利率。一当收入水平从X增加到Y戤恿牍强生什么变化?收入增加使货币需求上移。在原有的 利率1i水平土,实际货币余额供不应求。利率必须上升使供求平衡。因此,收入越高利率越低,即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一问题和应用一1、(1)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描述经济计划支出函数E-C (YT) +I+G,以及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Y-E(如图)。政府购买增加从Gi到G2使计划支出函数上移。B点是新的均衡点。 Y的变动等于政府购买乘数乘以政府购买增加△卜【1j‘( 1-MPC)】△G。因为消费边际倾向 小于1,所以该表达式表明G增加l美元,而Y增加多于1美元。一(2)税收增加△T,可支配收入(YT)减少△T,因此消费减少△T>< MPC.。给定收入水平Y下,计划支出减少。凯恩斯主义交叉图中,税收增加使计划支出函数下移△TX MPC.,如 图。Y减少的量是税收乘数乘以税收增加量,即△卜【-MP(¨(1-MPC.)】△T*-i(3)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增加的影响通过我们在(1)和(2)使用的两种乘数效应:一△卜[1j(1-MPC.)]△G- [MPC..:’(1-MPC)】△T。因为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增加,即△(=;= △T,那么△Hl.:i (1-MPC.)】△G一[MPa(1-MPC)】△(=;=△G。一该表达式表明政府购买和税收筹量增加△G,Y也同等增加。即预算平衡的乘数是1。.2、(1)总的计划支出是E-C.(YT) +I+G=O. - 5Y+3 25如图一(2)均衡收入水平Y-1 300,f(3)如果政府购买增加到125,计划支出E=o.75Y+3 50。均衡收入Y=1-IOO。因此政府购买 增加25,收入增加100。一(4)收入水平1600高于最初收入300元。政府购买乘数是4,意味着政府购买必须增加75, 收入才能增加3 00<-i3、(1)当税收不取决于收入时,收入增加l美元则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消费以边际消 费倾向增加。当税收取决于收入时,收入增加l美元则可支配收入仅增加(1-t)美元。消 费增加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以可支配收入变动,即(1-t) MPC.。这小于MPC.。关键是可支配 收入变动小于收入变动,因此对消费的影响更小。一(2)当拱螺固定,则△\7△G=1/ (1-MPC)。我们发现政府购买增加△G,这种变动的最初影响是收入增加△G。这反过来增加了消费,增加额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乘以收入的变动,即 MPC.×△G。消费的增加使支出增加及收入增加。该过程会无限地持续下去了,就是以上的 乘数效应。一当张螺取决于收入,政府购买增加△G,总收入增加△G。但是,这支配收入增加(1-t) 厶G。那消费增加额为(I-t)△G×MPC。支出和收入按此数额增加,反过来又使消费更大 的增加。这一过程持续下去,总产出的变动为△Ⅵ△G=l.:i (1- (1-t) MPC.)。一因此,政府购买乘数为lj (1- (I-t) MPC.),而不是lj(1-MPC.)。这意味着乘数变小。 例如,如果边际消费倾向MPC=3/4,税收比率1j3,那该乘数由4降到3。一(3)本章,我们导出IS曲线的代数式并用它认识了利率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要确定税制怎 样改变IS曲线的斜率,我们要在税收取决子收入的情况下导出IS曲线。先从国民收入核算 恒等式开始:一Y=C+I+G,消费函数为C=a+b(Y -T- tY)。其中消费函数中税收是收入的函数。一投资函数: I=c-ch。 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代入核算恒等式得Y=【a+ b(Y -T- tY)]+ c-(h+G,一一 a+c 1 -b —d解出Y,Y=. 一+一 -G+- -T+--l‘。该IS曲线方程式类似于1-b(l-t) 1- b(l-t) 1- b(l-t) 1- b(l-t)文中导出的方程式,只是被除数是1-b (1-t)而不是1-b。己知t是税率,小于1。因此,该 IS曲线比税额固定时更陡峭。一4、(l)妯果社会变得更加节俭,即在给定的收入水平下人们储蓄更多消费更少,那么计划 支出函数下移。(如图)一(2)均衡储蓄不变。国民收入恒等式告诉我们储蓄等于投资,即S-I。在凯恩斯主义交叉图中,我们假定意愿投资是固定的。该假定意味在新的均衡点投资与原来的均衡点投资一样。 因此,消费也一样。一(3)节约的悖论是即使节约增加,储蓄也不受影响。增加的节俭仅使收入减少。对于个人, 我们通常把节约视为一种美德。但从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来看,节约是一种罪。一(4)在第三章古典模型中,没有产生节约的悖论。在那模型中,产出由生产函数和生产技 术固定,利率使储蓄和投资均衡,这里投资取决于利率。在给定的产出水平下,节约增加减 少了消费而增加了储蓄。由于产出固定,储蓄曲线右移(如图)。在新的均衡点,利率下降, 投资和储蓄增加。√5、(1)图中向下倾斜的曲线代表了货币需求曲线(M/P)d= IOOO -lOOr。M-lOOO,P-2, 实际货币供应(M/P)s= 500。实际货币余额独立于利率,因此用直线表示。一(2) r5,(3)l=4,(4)货币供给M-600一L第十二章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一复习题+-1、在芒德尔一弗莱明模型中,税收增加使IS术曲线向右移动。如果汇率完全浮动,那LM水曲线不受影响。如图,汇率下降但总收入不变。汇率下降使贸易余额减少。一现在假定汇率不变。当IS木曲线左移时,如图,为了保持汇率不变,货币供给必须减少,LM水曲线由LMl术移动到LM2水,虽然汇率不变但产出减少了。一只有当汇率变动或净出口曲线移动时净出口才会变动,所以净出口不变。一我们的结论是在开放经济中,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有效,而在浮动汇率 下无效。一,■2、在浮动汇率的芒德尔一弗莱明模型中,货币供给减少使得实际货币余额r\rP减少,LM曲线左移。如图,在新的均衡点,收入减少,汇率上升。汇率上升使得贸易余额减少。+- 如果汇率固定,汇率上升的压力使得中央银行出售美元、购进外国货币。这增加了货币 供给M,使得LI木曲线右移回到LM1木为止,如图。在均衡点,收入、汇率以及贸易余额 不变。..-我们的结论是在开放经济中,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有效,而在固定汇率 下无效。一3、在浮动汇率的芒德尔一弗莱明模型中,取消了对进口汽车的限额时,使得净出口曲线内 移。在既走汇率e下,净出口减少。这是因为比有配额时美国人有可能买更多丰田、沃尔沃 以及其他国外汽车。一净出口曲线内移使得IS木曲线也内移,如图。汇率下降而收入不变,贸易余额也不变。 我们知道MK(e)=Y-C心-T)-I(r) -G。取消配额,Y、(1、I以及G不受影响,因此对贸易余额 也不影响。一如果汇率固定,IS木曲线移动使汇率有下降的压力。为了保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必须 购买美元而卖出外国货币。这使得LM木曲线左移,如图。√.1、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优缺点如下√浮动汇率一优点:允许把货币政策用于其他目的,而不仅仅是汇率稳定,比如稳定物件或就业一 缺点:汇率的不确定性太高,它使国际贸易更为困难..-固定汇率一优点:减少汇率的不确定性,使国际贸易更容易。一它规范货币当局行为并防止货币供给过分增长。作为货币规则,它更易于执行。 缺点:货币政策不能用于除了维持汇率不变外的其他目的一作为规范回避当局行为,这种政策可能会引起收入和就业的更大波动。一问题和应用+-1、描述芒德尔一弗莱明模型的三个恒等式:一,kIS:Y=C(Y-T)+l(r)+G+NX(e),LM: M:"P=L.(r.Y),I-I-一而且,我们假定在怅期内国内和国外物价水平固定,这意味着名义汇率e等于实际汇率£一(1)如果消费决定支出减少而储蓄增加,那IS术曲线左移。如图,汇率浮动下,由于货币 供给不会调整,LM水曲线不会移动。由于LM木曲线不动,产出Y也不会改变。汇率下降(贬值),使得贸易余额增加额等于消费减少额。一如图,汇率固定下,IS术曲线左移,汇率不下降。相反,产出减少。由于汇率不变, 那货币余额也不变。一实际上,意愿支出减少使利率和汇率有下降的压力如果汇率固定,那中央银行买进投 资者寻求兑换的国内货币而提供外国货币。结果是,汇率不变,贸易余额不变。因此,没什 么可以抵消消费减少和产出减少。一(2)如果一些消费者偏爱新型的丰田大于福特和克莱斯勒,那净出口曲线左移,如图。即, 在任意汇率水平下,进出口比以前减少了。同时,IS水曲线也左移,如图。在浮动汇率下, 由于LM水曲线固定,产出不变,而汇率下降(贬值)。贸易余额也不变,尽管汇率是下降的。我们知道l\D(-S-I,储蓄和投资都保持不变。一如图在固定汇率下,IS木曲线左移使得汇率有下降的压力。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e不变 买进美元卖出外汇,这减少了M,使得LI木曲线左移。结果是,产出减少。贸易余额减少,因为进出口曲线移动意味着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上净出口减少。一(3)引进自动取款机减少了货币需求。我们知道,货币市场均衡要求实际货币供给r\rP筹 于需求,即M j P=L(r水,Y)。货币需求减少意味着为保持收入和利率不变,该等式右边应 该减少。由于M和P都固定,等式左边不会调整以恢复均衡。我们也知道利率是固定在实 际利率水平上。这意味着为了增加货币需求,唯一能调整的变量收入必须增加。即LM木曲 线右移。一如图,在汇率浮动下,收入增加,汇率下降(贬值),货币余额增加。一如图,在固定汇率下,LM木曲线右移,这促使国内利率下降而货币贬值。但是,为了 保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买进美元卖出外汇。这使得货币供给减少,LM水曲线向左移回。 LM术曲线继续移动直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点。一2、(1)在芒德尔一弗莱明模型中世界利率1.木作为外生变量。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级宏观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