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火箭军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是究竟有多么难

导弹列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导弹列车的正式名称是“军用铁道导弹系统”,被誉为。最初由苏联制造,其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时期,日投入战斗执勤。前苏联时期的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于2005年退役,原因是1993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和俄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但新的条约则没有禁止制造新型导弹系统,包括导弹列车。2006年2月中旬,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洲际弹道导弹列车亮相新闻联播;日,农历腊月27,春节即将来临之前,二炮DF-31洲际弹道导弹列车再度亮相,震撼各界。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副司令费拉托夫发表声明说,俄将恢复制造导弹列车。2017年7月,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表示,装载俄罗斯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RS-28”的新型导弹列车有望在2020年部署到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参加战斗值勤。俄罗斯媒体认为,一旦“幽灵导弹列车”开始服役,将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杀手锏”,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导弹列车历史沿革
日,首列导弹列车在苏联战略火箭军导弹师投入战斗执勤。从此,在广袤的原野上,就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神秘的绿色列车呼啸而过的身影。
从外观上看,除了有三台机车之外,这些由六节至八节车厢组成的导弹列车与普通的货运列车相比几乎没什么分别,有的车厢上甚至还印有“载重135吨”“轻型货物专运”等货运说明字样。唯一不同的是,在导弹列车的机车后面有几节全封闭式的“冷藏车厢”,这些车厢的长度比普通冷藏车要长一些。然而,就是在这些貌似普通的车厢中,却隐藏着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被西方称为“手术刀”的SS-24型。
该型导弹是苏联时期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达1.3万公里,可携带10枚爆炸当量在10万吨至35万吨之间的弹头,只要一枚导弹就可以摧毁小半个欧洲。从1987年开始,一共部署了三个铁路机动导弹师,共12列导弹列车,每列导弹列车上都配备有三枚SS-24型导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运行在钢轨上的核武器库。
导弹列车装备军队后,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器系统让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了震惊,尤其美国更是谈之色变。在美国人看来,这些神秘的导弹列车有着不亚于弹道导弹的强大威慑力。由于外形上与普通货运列车十分相似,导弹列车在经过严密的伪装后与民用列车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对于来说,一旦出现核危机,要想在对方境内每天数千辆普通货运列车中判断哪些列车上装载有随时可以进行致命打击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对方境内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为导弹列车提供了广阔的机动空间。通常情况下,一列导弹列车一昼夜的机动距离可达1000公里,要想始终保持对这列火车的跟踪监视,就必须同时动用300颗左右的侦察卫星,而这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苏联时期,美国最多也只能同时动用18颗军用侦察卫星,保持对几个重要导弹列车基地的全天候监视。而一旦列车离开基地进入铁路网,几分钟后就会驶出美国卫星的监视范围,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每当导弹列车驶出基地的时候,位于美国本土波托马克和的美国战略核力量中央指挥部里就会很惊慌,每个人都在问同样的问题——它往哪里去?干什么去?在哪里?
正是出于对导弹列车的恐惧心理,美国一直千方百计想要拔除这个“眼中钉”。日,美俄总统在商定了《》。在该条约中,美国政府特别向俄罗斯提出要求其销毁所有的导弹列车。
导弹列车取消装备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费开支持续减少,装备维护资金捉襟见肘,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俄罗斯核力量特别是战略核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批武器装备出现了陈旧老化问题,导弹列车也没有能够幸免。苏联时期,所有的铁路机动式导弹战斗系统都是在境内制造的。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宣布将成为无核国家,不拥有、不生产核武器,把继承下来的核导弹生产设备全部销毁。这使得俄罗斯的导弹列车处于一种没有配件供应、无处进行技术维护的尴尬境地。面对这种情况,俄军不得不痛下决心,决定放弃导弹列车。
日深夜,一列载着铁路机动导弹发射装置和三枚SS-24型导弹的导弹列车从地区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出发,前往位于俄罗斯西部的中央修理厂。在这里,列车被拆除了导弹和发射装置,成为一列真正的普通列车。
导弹列车各国发展
导弹列车俄罗斯
2013年,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鉴于美国不断推进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为确保自身核武库的威慑有效性,阻止美国获得“单边核霸权”,俄政府不仅宣布研发两种新的洲际战略弹道导弹,还打算重建曾让美国人谈之色变的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计划在2020年前制造出实验样品,这是迄今俄罗斯对美国反导系统采取的最强硬措施。
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副司令费拉托夫发表声明说,俄将恢复制造导弹列车。费拉托夫在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说:“近期内将落实这一设计。可以说,需要等待。我认为,这个设想将在近期内实施”。
导弹列车可以在行进期间发射导弹,也可以在停车期间发射。每套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配备三套发射装置以及12枚SS-24型导弹。总共有36套铁路机动导弹发射装置进入战斗值勤状态。但新的条约则没有禁止制造新型导弹系统,包括导弹列车。
计划:2019年前后或投入部署
日是俄战略导弹部队成立55周年纪念日。俄战略导弹部队副司令费拉托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俄罗斯现有的6种陆基战略导弹中,唯独缺少威慑力最强的铁路机动导弹。费拉托夫透露,将落实新型铁路机动导弹系统的相关设计,建造计划有望实施。
英国媒体援引俄罗斯消息人士的话说,“俄罗斯方面目前还没有决定是否开始制造(导弹列车),但可能性非常大。在最好的情况下,这种导弹列车将在这个十年结束以前投入部署,很可能是2019年前后。”有关方面正在进行技术研究和成本估算。
按照部署方式的不同,俄罗斯陆基战略核力量分为发射井、公路机动和铁路机动三大类。其中井基导弹系统主要由重型的RS-20B(北约代号SS-18“撒旦”),轻型的RS-18(SS-19“三棱匕首”)和RS-12M2(SS-27“白杨-M”)组成;机动型导弹系统全部为公路机动,包括“白杨”、“白杨-M”以及“亚尔斯”。铁路机动战略导弹是三种陆基战略导弹中建设成本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导弹系统。俄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卡拉卡耶夫曾透露,他手下的军官“对我们没有铁路机动导弹感到失望”。
导弹列车也被称为“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这是一套独一无二的导弹系统,能够在常驻地1500公里范围内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并在数月内自动执行战斗值勤。导弹列车可以在行进期间发射导弹,也可以在停车期间发射。
据了解,俄罗斯(苏联)一共生产了36套军用铁路导弹系统,这些铁路导弹系统在2005年全部退役。俄罗斯计划将这些导弹列车更新,届时,36套铁路机动导弹发射装置全部进入战斗值勤状态。
特点:导弹藏车厢随时发射
提到铁路机动发射战略导弹,很多人都会想到被誉为“死亡列车”的苏联SS-24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进行过实战部署的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
这种导弹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1987年开始战备值班,然而几年之后苏联解体。SS-24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转入俄罗斯手中。2014年9月,俄罗斯曾公布了退役的SS-24导弹列车的照片。
从保存良好的车体可以看出,这种导弹列车看上去与普通列车并没有明显区别,通常由3节车头与数节车厢组成。在导弹列车全封闭的车厢里,其中有3个用于装载和发射导弹的发射舱,1个导弹发射舱由3节车厢组成,其他的车厢用作指挥所或装载燃料等等。SS-24“手术刀”分导式多弹头洲际核导弹就隐藏在车厢里面。这种洲际核导弹可以携带10枚35万吨级的分弹头,射程1.1万公里。一列发射车就是一个导弹作战单位,它可以在苏联的标准铁路上行驶,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点实施导弹发射。
俄罗斯退役的这批导弹列车是由乌克兰南方设计局设计的。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宣布将成为无核国家,不拥有、不生产核武器,无法给俄罗斯提供有效的导弹列车配件。俄国防部透露,战略火箭部队将对铁路发射导弹系统进行改造,主要为其更换新的电脑、通讯指挥系统,改进导弹制导系统,这将极大提高现有的战略核力量。
俄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将研制的新型铁路机动洲际导弹比苏联时期的老型号更轻便,对环境的要求更宽松。苏联时期由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研制的SS-24洲际导弹系统重达110吨,由于发射时后坐力非常大,需要对轨道进行加固。而新型铁路机动导弹的重量预计为47吨,从而实现在普通轨道上也能发射。
目的:应对美全球打击系统
俄罗斯媒体称,高度集成的指挥和发射系统使SS-24导弹在值班时始终处于可发射状态,反应速度非常快。
相对于固定的陆基导弹系统,导弹列车机动速度很高,可以在发射后立刻进行移动躲避。同时,铁路运输的平稳性要好于公路机动运输。据悉,俄罗斯可供导弹火车穿行的电气化铁路约有12万公里,沿途还有数百个铁路涵洞可供隐蔽,因此导弹列车的机动范围大大拓展。一旦纳入战略火箭兵的战斗编成,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将成为俄罗斯反击作战群的基础,因其具备较高的生存性,在遭到敌方第一波攻击后生存下来的概率较大。
据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期间,为了能够掌握苏联这些导弹列车的行踪,美军曾经动用了18颗军用间谍卫星,但还是力不从心。根据美国的相关研究,由于SS-24导弹列车和普通货运列车在外形上差别不大,跟踪一辆机动中的导弹列车必须同时动用300颗左右的侦察卫星,而跟踪多辆导弹列车,动用的卫星数量将成倍增加,因此要实现对导弹列车的跟踪是非常困难的。
美军不断研发新武器,以保持美国的军事主导优势。这让与美国和北约关系紧张的俄罗斯感到不安。据报道,2013年,俄一名导弹战略指挥官卡拉卡耶夫将军曾表示,为应对美国的即时全球打击系统,普京曾下令研制新的“导弹列车”。卡拉卡耶夫表示,一列运载若干枚导弹的“核列车”具备的能力,足以媲美军队中一个派驻固定地点的洲际弹道导弹师。
清华国际关系学院吴大辉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重启导弹列车计划的消息很靠谱,特别是美国的全球导弹系统已经基本部署成型,这对俄罗斯的核武库造成巨大威胁,俄罗斯需要加大部署机动的导弹系统。
俄加紧研发新导弹列车,可载核弹头打至美国本土
2017年7月,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宣布,俄国防部正在加紧研制新一代“铁路导弹作战系统”,恢复生产苏联时期的导弹列车。导弹列车同时还将装载俄罗斯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RS-28”。有专家认为,这将会对美国和北约形成巨大压力。
导弹列车,也被称为“幽灵列车”。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曾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和资金进行开发研制。冷战结束后,根据俄美两国削减核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有10列导弹列车作战系统被销毁,只保留了两列,并在“去军事化”后被送往展览馆展出。
隐蔽性好 机动速度高 杀伤力大。新一代导弹列车的研发将极大提升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的整体实力。据多家俄罗斯军事网站报道,新一代导弹列车外表与普通货运列车极为相似,必要时导弹列车可以在行驶过程中或停驶状态下,几分钟内完成导弹发射。
导弹列车机动速度高,可以在发射后迅速转移阵地,不备锁定为时间敏感目标。在分秒必争的现代战争中,这一点极为关键。
此外,导弹列车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列车上装载的是即将服役的“RS-28”洲际弹道导弹,是俄军正在打造的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导弹重达100吨,可装载多达15枚独立瞄准的分导核弹头,可以从不同方向进行打击。导弹射程达1万公里,足以打击伦敦或者美国西海岸。同时,“RS-28”可在飞行时变更轨道,拥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据俄罗斯军方称,目前世界上没有反导系统能够拦截得住它。它也因此被北约称为“撒旦2”。
俄媒:导弹列车是俄重要“杀手锏”。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表示,新型导弹列车有望在2020年部署到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参加战斗值勤。俄罗斯媒体认为,一旦“幽灵导弹列车”开始服役,将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杀手锏”,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导弹列车中国
早在2006年2月中旬,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洲际弹道导弹列车亮相新闻联播;日,农历腊月27,春节即将来临之前,二炮DF-31洲际弹道导弹列车再度亮相,震撼各界。
中国东风31A弹道导弹
    央视公开曝光的弹道导弹列车包括发射控制车厢、指挥车厢,运载车厢;指挥车车厢安置了一部大型动态显示屏幕和会议室。发射车厢显示控制按钮由多人操作。    从外型看,导弹列车车厢与普通的中国列车没有区别;涂装依然为草绿色,以便实施伪装。整个发射系统总共由6—8节车厢组成,能发射改良后的DF—31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10000公里,可搭载多枚15万吨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这与令欧洲人闻之色变的前苏联的SS—24洲际弹道导弹列车非常相似。    苏联SS—24铁路机动发射系统也是由6—8节车厢组成,被称作“陆地核潜艇”,每个机动发射系统控制一枚战略导弹。前苏联为此还修建了部分专用铁路。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它的最大优势是机动速度可达100~200km/h,机动距离远,一次可机动转移km,可以做大范围的机动,便于摆脱敌方侦察手段的跟踪。    同时铁路运输中平稳性要好于公路机动运输,车辆的转向速率也较公路机动小,适于在机动运输中进行测试工作,可以减小发射阵地发射准备时间,这都大大提高了该导弹的生存概率。
美国监测到发射
据美国《自由灯塔》网站日报道,美国情报机构最近监测到利用轨道发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打击范围能够覆盖美国全境。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这次试射是于本月5日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尽管外界对此次试射的细节知之不多,但中国此前的确曾在山西五寨导弹试射中心进行过轨道发射导弹试验。
五角大楼官员认为,本月进行的此次试射标志着中国战略武器开发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阶段,表明北京正在推动建设和部署更加难以定位的轨道发射“东风-41”导弹系统,而非之前的机动发射车技术。此前发布的“东风-41”导弹图片都表明,它是一种安装在发射车上的洲际导弹。“东风-41”弹道导弹可以打击7500英里之外的目标,是中国最强大的洲际弹道导弹。
文章还援引军事分析人士的话称,轨道机动发射导弹的技术旨在避免敌人对一国核部队的先发打击,如五角大楼设想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该计划利用精确制导常规武器在发现目标后数分钟之内便可对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目标实施打击。
该网站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预测,“东风-41”导弹最多可携带10个弹头。外界预计,北京目前拥有可用于单弹头导弹上的300个弹头。乔治城大学亚洲武器控制项目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或许是从获得了轨道发射导弹技术。在苏联时期,乌克兰曾经建造过SS-24轨道弹道导弹。这篇文章还称,中国官方电视台曾在2006年播出电视画面,导弹发射车、指挥车和其他导弹系统车厢都被伪装成铁路车厢。
乔治城大学的报告表示,中国的轨道移动弹道导弹系统是以乌克兰的SS-24导弹发射系统为原型设计的,后者也被称作是“陆上核航母”。此外,中国还在中部地区修建庞大的铁路和隧道系统,用于进行此种导弹发射系统的训练。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里克·菲舍尔表示:“这极大地增加了追踪中国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的难度,因为中国目前拥有74565英里长的铁路线,其中包括9942英里长的高铁线路。”到2050年,中国将拥有17万英里长的铁路线路。高铁线路将使得东风-41导弹迅速抵达部署地点,并加大他国侦查、追踪和反制的难度。五角大楼也在研究轨道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以应用在未来的核部队上。与此同时,俄罗斯最近也披露称,正在研发新型轨道洲际弹道导弹系统,最早可能于2017年向克里姆林宫提交相关报告。这一系统可能基于SS-24弹道导弹系统进行设计。俄罗斯媒体报道称,此举意在针对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
国防部承认发射
2015年12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
时间:日15:00—16:05
地点:国防部外事办公室
发言人: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
记者:媒体报道,美国情报部门最近监测到中国在铁路火车上发射了一枚“东风-41”导弹。请予以证实。
杨宇军:我们在境内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按照计划安排的。
导弹列车美国
前苏联的铁路机动发射使导弹武器系统在广袤的大地上实施大范围的机动,引起了各核国家的关注。美国同样也很感兴趣,其对铁路机动发射的研究几上几下。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曾提出过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地下井发射和铁路机动发射同时并举的方针。当时美国军方认为每天在全美的列车成千上万,想跟踪伪装成货运列车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发射平台非常困难。美国人自己在追踪那些神出鬼没的苏联铁路机动发射列车时,就备感困难。不过,美国的研究计划最终却夭折,尽管其中有多种其他干扰因素,但技术水平的跟不上是主要原因。美国曾研发过MX洲际战略导弹列车这种陆基战略导弹系统,但由于潜射导弹的研发成功,使美国放弃了研发导弹列车的想法。
导弹列车优缺点
导弹列车优点
导弹列车机动速度比公路交通工具高,不容易被卫星追踪,可以在发射后立刻进行移动躲避,故机动性较好。车辆的转向速率也较公路机动小,适于在机动运输中进行测试工作,可以减小发射阵地发射准备时间,这都大大提高了该导弹的生存概率。同时,铁路运输的平稳性要好于公路机动运输,由于火车能比公路运输的交通工具装载的东西更重,所以导弹列车所装载的导弹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射程更远,威力更强。
导弹列车缺点
由于导弹列车所用的导弹口径较粗,故不能在铁路实现电气化的情况下使用,更不能在隧道中使用。而且由于导弹列车体积较大,没有防空武器,铁路极易被卫星、飞机发现,故导弹列车极易遭受飞机轰炸,有些桥梁不能通过。所以当铁路被破坏时,导弹列车的机动性无法发挥。当导弹列车被飞机的炸弹击中时,会严重威胁生态,破坏生态平衡,极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核污染(当导弹列车装载带核弹头的导弹时)。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环球网.[引用日期]
.中国军网.[引用日期]
.中国军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究竟有多么难?
我的图书馆
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究竟有多么难?
长期以来中国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周边或者其他大国的核弹打击的实际威胁。根据美国《纽约时报》解密的最新文件来看,中国的北京曾经甚至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最多被23枚核弹头同时瞄准过;而此前曾有《华盛顿邮报》报道过,美国历史上曾经4次准备使用核弹头对中国发动打击。正因为如此,才凸显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急迫性,尤其是当中国在1980年成功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后,其他国家才彻底掐死想要对中国核打击的念头,毁灭之战的大幕终究没有拉开。而“两弹一星”工程作为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的一项跨度长达40年的长期工程,也因为其取得成就和为中国的杰出贡献而为世界钦佩。美国评价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屹立世界东方的根本,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的高。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究竟有多么难?已经得到确认,具备发射洲际弹导弹的能力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中五个国家,尽管印度还有其他国家声称自己已经研发出了洲际弹道导弹,不过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进行过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实验,所以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们具备了该项能力。一般来说,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至少要满足8000公里以上,才能称得上是洲际弹道导弹,不过法国算个例外,5000公里就算洲际弹道导弹了。但就是这样缩水目标,仍然再也没有人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难度确实太大了。如果说发射火箭算解决了弹道导弹40%的难题的话,剩下的60%就是把弹头安全送回来-再突入大气层过程。抛开末端拦截武器以外,就说让重量达数吨的弹头以超过5马赫以上的速度突入稠密的大气层时,会遭遇至少3000度的高温,速度越高温度越高,最高可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考验弹头再入装置-隔热罩的设计。隔热罩这个需要考虑弹头的气动性能和材料性能,大国通常都是建立超高声速风洞并附加加温后的气流来模拟这一过程。一般建立的都是5到10马赫的跨声速再入风洞。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大气层稀薄程度的不同,再入时的温度也不同。还要减少内部的震动和可能的冲击,想通过靠火箭点火的那样的方式考验再入隔热罩性能只能验证温度可行性,震动,变化都不可行,更别说获得完善的弹头再入数据。除了五国之外,只有印度和日本模拟进行过再入返回实验,但是返回的不是弹头而是特制的返回舱,只能说他们有了基础研究数据,也不代表他们具备了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还有一点不容小觑,就是核弹头的小型化。尽管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发射常规弹头,但是只要洲际导弹升空就会触发大国的核警报引发核预判,甚至会引发核反击。所以要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实验前,都需要提前宣布相应消息。这样费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核威慑力,不发射核弹头是绝对不行的。要发射核弹头,你就要原子弹的小型化,普遍认为门槛是在500千克左右。根据美国最为经典的W88核弹头来看,当量在47.5万吨左右,命中精度可达100米以内,其质量为200公斤左右,这个是世界性能最强的小型化核武器,国外防务专家猜测中国的核弹头也大致在这个水平。可环顾四周,除了美、俄、中三国能够把核弹头做的200公斤左右,其余国家500公斤都非常勉强。之前也有人称印度做到了500公斤的水平,不过没有可以信服的证明。在小型化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观察爆炸投射镜的制造,个数越多量量理论上越大,或者面积越大个头越小,水平也就越高。不过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称有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拿出来的这个球体,都是玩具装置,不具备实际装机的可能性。就算你拿出了500公斤的小型化核弹头,你导弹的运载能力如何呢?中国的东风-5A洲际液体弹道导弹最初能够搭载2个小型化弹头,推送能力达1吨以上,这还是32.6米的长的大型火箭。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国家都没有战士过如此长度的火箭,更别跳过液体火箭直接掌握大推力固体火箭了。还有就是美、俄、中等5国都进行过小型化核弹头的地下核试验,中国进行了超过40次,美俄甚至多达200多次,没有这么多的原始数据积累,单纯依靠电脑模拟是绝对不可能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的。所以综上所述,哪怕再有国家自称研发了洲际弹道导弹,也可以套用上面这些参数指标项来检查他们的是否果然具备这样的能力,否则就是纸糊一般。而且现在美、俄、中三国都在加大反导系统的建设,在如此绵密的反导网络下研发一款初级水平的弹道导弹,发射的成功率能有多大呢?这个过程就是个盖楼的过程,周围人把已经建立了摩天大楼而你还处于二层小楼还没封顶的状态,这么早宣布自己能造摩天大楼有意义吗?真因如此,更突显了中国在近60年前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性。没有“两弹一星”,中国连盖楼的基础都没有,更别说有现在的摩天大厦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深度:中国一地曾被23枚核弹瞄准 直到这款导弹出现|核弹头|中国|武器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深度:中国一地曾被23枚核弹瞄准 直到这款导弹出现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长期以来中国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周边或者其他大国的核弹打击的实际威胁。根据美国《纽约时报》解密的最新文件来看,中国的北京曾经甚至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最多被23枚核弹头同时瞄准过;而此前曾有《华盛顿邮报》报道过,美国历史上曾经4次准备使用核弹头对中国发动打击。正因为如此,才凸显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急迫性,尤其是当中国在1980年成功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后,其他国家才彻底掐死想要对中国核打击的念头,毁灭之战的大幕终究没有拉开。而“两弹一星”工程作为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的一项跨度长达40年的长期工程,也因为其取得成就和为中国的杰出贡献而为世界钦佩。美国评价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屹立世界东方的根本,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的高。
  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究竟有多么难?已经得到确认,具备发射洲际弹导弹的能力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中五个国家,尽管印度还有其他国家声称自己已经研发出了洲际弹道导弹,不过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进行过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实验,所以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们具备了该项能力。一般来说,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至少要满足8000公里以上,才能称得上是洲际弹道导弹,不过法国算个例外,5000公里就算洲际弹道导弹了。但就是这样缩水目标,仍然再也没有人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难度确实太大了。
  如果说发射火箭算解决了弹道导弹40%的难题的话,剩下的60%就是把弹头安全送回来-再突入大气层过程。抛开末端拦截武器以外,就说让重量达数吨的弹头以超过5马赫以上的速度突入稠密的大气层时,会遭遇至少3000度的高温,速度越高温度越高,最高可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考验弹头再入装置-隔热罩的设计。隔热罩这个需要考虑弹头的气动性能和材料性能,大国通常都是建立超高声速风洞并附加加温后的气流来模拟这一过程。一般建立的都是5到10马赫的跨声速再入风洞。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大气层稀薄程度的不同,再入时的温度也不同。还要减少内部的震动和可能的冲击,想通过靠火箭点火的那样的方式考验再入隔热罩性能只能验证温度可行性,震动,变化都不可行,更别说获得完善的弹头再入数据。除了五国之外,只有印度和日本模拟进行过再入返回实验,但是返回的不是弹头而是特制的返回舱,只能说他们有了基础研究数据,也不代表他们具备了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还有一点不容小觑,就是核弹头的小型化。尽管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发射常规弹头,但是只要洲际导弹升空就会触发大国的核警报引发核预判,甚至会引发核反击。所以要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实验前,都需要提前宣布相应消息。这样费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核威慑力,不发射核弹头是绝对不行的。要发射核弹头,你就要原子弹的小型化,普遍认为门槛是在500千克左右。根据美国最为经典的W88核弹头来看,当量在47.5万吨左右,命中精度可达100米以内,其质量为200公斤左右,这个是世界性能最强的小型化核武器,国外防务专家猜测中国的核弹头也大致在这个水平。可环顾四周,除了美、俄、中三国能够把核弹头做的200公斤左右,其余国家500公斤都非常勉强。之前也有人称印度做到了500公斤的水平,不过没有可以信服的证明。在小型化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观察爆炸投射镜的制造,个数越多量量理论上越大,或者面积越大个头越小,水平也就越高。不过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称有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拿出来的这个球体,都是玩具装置,不具备实际装机的可能性。
  就算你拿出了500公斤的小型化核弹头,你导弹的运载能力如何呢?中国的东风-5A洲际液体弹道导弹最初能够搭载2个小型化弹头,推送能力达1吨以上,这还是32.6米的长的大型火箭。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国家都没有战士过如此长度的火箭,更别跳过液体火箭直接掌握大推力固体火箭了。还有就是美、俄、中等5国都进行过小型化核弹头的地下核试验,中国进行了超过40次,美俄甚至多达200多次,没有这么多的原始数据积累,单纯依靠电脑模拟是绝对不可能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的。
  所以综上所述,哪怕再有国家自称研发了洲际弹道导弹,也可以套用上面这些参数指标项来检查他们的是否果然具备这样的能力,否则就是纸糊一般。而且现在美、俄、中三国都在加大反导系统的建设,在如此绵密的反导网络下研发一款初级水平的弹道导弹,发射的成功率能有多大呢?这个过程就是个盖楼的过程,周围人已经建立了摩天大楼而你还处于二层小楼还没封顶的状态,这么早宣布自己能造摩天大楼有意义吗?真因如此,更突显了中国在近60年前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性。没有“两弹一星”,中国连盖楼的基础都没有,更别说有现在的摩天大厦了。(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