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加成的逆反应

甲醛与亚硫酸氢钠反应可以生成“吊白粉 .其他的醛也可以跟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亚硫酸钠: 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情况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1)若氯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 .分离方法是 .(2)若要使CH3CH(OH)SO3Na全部转化成乙醛.可采用的试剂是 或 .分离方法是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甲醛与亚硫酸氢钠反应可以生成“吊白粉”,其他的醛也可以跟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亚硫酸钠: 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情况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1)若氯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使CH3CH(OH)SO3Na全部转化成乙醛,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_或_________,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苯甲醛中的C=O双键可以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且生成物能溶于水,而氯苯属于卤代烃,不溶于水,然后再用分液操作就可分离,据此可以用饱和NaHSO3溶液除去混在氯苯中的苯甲醛。 (2)要使CH3CH(OH)SO3Na全部转化成乙醛,就要使题干中可逆反应对应的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加入的试剂应能与NaHSO3发生反应,NaHS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加入的试剂可以是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等等,反应如下:2NaHSO3+H2SO4====Na2SO4+2SO2↑+2H2ONaHSO3+NaOH====Na2SO3+H2O2NaHSO3+Na2CO3====2Na2SO3+H2O+CO2↑&&& 生成的Na2SO3和Na2SO4都是离子化合物,沸点高,而乙醛的沸点低(20.8℃),根据沸点差异,最后用加热蒸馏的方法把乙醛分离出来。答案:(1)饱和NaHSO3溶液& 分液& (2)硫酸& Na2CO3溶液& 蒸馏
科目:高中化学
(2011?上海)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工业上可以用作防腐剂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上海
题型:单选题
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基于反应型乳化剂的含吡啶基团聚合物乳液的制备--《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年01期
基于反应型乳化剂的含吡啶基团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摘要】:乳液聚合中,乳化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偏二氯乙烯(VDC)、二乙烯基苯(DVB)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单体,以实验室自制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RAFT试剂作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常规间歇乳液聚合方法制得具有不同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稳定聚合物乳液。通过TEM、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乳液进行了乳胶粒形态和结构测试。通过颗粒度和Zeta电位测试仪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4-乙烯基吡啶的用量和单体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乳液具有较高的ζ电位,粒径分布窄,粒径大小可以在40~300nm范围内调整。该乳液聚合方法对合成含吡啶基团的聚合物乳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Q316.334【正文快照】:
0引言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用量虽少,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乳化剂是靠物理作用而吸附在乳胶粒表面,易于发生解吸,从而造成许多缺陷用下乳化层容易破坏,导致凝胶工I子[21。如在高速剪切的作;残留在乳胶膜中的乳化剂影响膜层的耐水和耐溶剂性{’}.乳胶液的冻乳稳56中国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雅娟;李成海;张海明;;[J];中国胶粘剂;2006年07期
万波,王得宁;[J];合成橡胶工业;2003年02期
朱明月;乔卫红;毕晨光;李鹏飞;李宗石;;[J];化工进展;2006年05期
张心亚,涂伟萍,杨卓如,陈焕钦;[J];粘接;2002年03期
由英才,朱常英,邢幸保,刘莉,安英丽,张保龙;[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金玉顺,刘振明,郭文莉,李树新,曾海;[J];弹性体;2004年05期
侯艳青;李中华;高献英;龙光斗;;[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8年04期
冯宇光;滕枫;黄世华;;[J];液晶与显示;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丽娟;刘全校;许文才;马斐;陈昌青;杨君;;[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俊;余强;聂王焰;周艺峰;;[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吕冬梅;赵自强;石艳;付志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葛虹;邵华锋;张之强;王军;;[J];日用化学工业;2007年02期
范圣强,曹瑞军,周心艳;[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钟金锋;付时雨;詹怀宇;;[J];中华纸业;2009年10期
张建合;[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吕凤娇;林华香;陈晓耕;许小平;;[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曾朝霞;韩锐锋;包汇川;黄洪;;[J];广东化工;2006年05期
汪文祥;周雪松;冯春;;[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夏正斌,张燕红,涂伟萍;[J];高分子通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志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汪振炯;[D];江南大学;2012年
陈立军;[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毛淑才;[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王丽丽;[D];天津大学;2007年
李有金;[D];浙江大学;2008年
刘海英;[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赵自强;[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王建莉;[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张明祖;[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超;[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周一新;[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王辉;[D];江南大学;2011年
韩博;[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郑智贤;[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杜晓娜;[D];郑州大学;2011年
吕俊;[D];安徽大学;2011年
刘晏君;[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王剑;[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咏梅,方云;[J];日用化学工业;1999年01期
张剑秋;封玉凤;贾少晋;俎建华;王捷;;[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7年02期
郭远凯,林艳霞;[J];广东化工;2005年09期
张茂根,翁志学,黄志明,潘祖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张茂根,翁志学,黄志明,毛昕,潘祖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11期
黄志虹,谢志明,李卓美;[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1期
周怡;洪爱军;蔡虹;;[J];粘合剂;1990年04期
张洪涛;陈清元;;[J];粘合剂;1991年03期
张洪涛,李建宗;[J];中国胶粘剂;1994年03期
万波,王得宁;[J];合成橡胶工业;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天津市有机化工实验厂乳液试验组;[J];塑料工业;1978年02期
;[J];胶体与聚合物;1995年02期
;[J];胶体与聚合物;2010年03期
储富祥;吕时铎;;[J];中国胶粘剂;1991年03期
杨宝武;;[J];中国胶粘剂;1993年06期
;[J];胶体与聚合物;1995年01期
徐祖顺,易昌凤,李晓琴,路国红,程时远,陈中华;[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6期
徐祖顺,易昌凤,路国红,程时远,陈中华;[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J];胶体与聚合物;1997年01期
段铃丽;张洪涛;陈莉;;[J];化学与粘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慧婷;李晓娟;杨雨佳;秦娇龙;熊影;喻发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刘雨青;白云鹏;高彦芳;曾心苗;谢续明;;[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崔秀峰;罗英武;罗盛捷;;[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邓敏;扈蓉;何培新;;[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林丽芹;李仲晓;吴江;蒲嘉陵;;[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刘方方;顾丽敏;马彩霞;;[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艾照全;周奇龙;张海荣;刘琴;;[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苗庆显;秦梦华;;[A];'2005(第十二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金枝;柴仕淦;宋功武;程时远;;[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刘宗彬;淡宜;;[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宏辉;[N];中国化工报;2008年
驻天津记者郭关朝;[N];中国建材报;2009年
记者孙建兵;[N];哈密报(汉);2009年
李立;[N];中国包装报;2009年
顾定槐;[N];中国化工报;2009年
王秀兰;[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岗;[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陈林;[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孙翔月;[D];湖南大学;2010年
舒金兵;[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刘刚;[D];湖南大学;2009年
曹翠;[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吕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陈均炽;[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刘继承;[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朱勇;[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醛可以跟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1)若溴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全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 .其分离方法为 .(2)若在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有机物转化为 .将该转化产物分离出来的办法常用 .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醛可以跟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1)若溴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全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分离方法为__________。(2)若在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____,将该转化产物分离出来的办法常用____________。
解析:(1)溴苯和苯甲醛都是有机物,二者互溶,直接分液无法分离。根据信息,苯甲醛可以和NaHSO3饱和溶液发生加成,生成可溶于水的α羟基磺酸钠盐,这样就与溴苯分层,再通过分液漏斗分液即可得到溴苯(下层)。 (2)由于醛与NaHSO3的加成反应是可逆反应,加入的HCl与NaHSO3反应:NaHSO3+HCl=NaCl+H2O+SO2↑使体系中NaHSO3浓度减小,有利于反应向逆方向进行,乙醛的沸点较低(20.8 ℃),可通过蒸馏方法将乙醛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答案:(1)饱和NaHSO3溶液& 分液& (2)乙醛& 蒸馏
科目:高中化学
醛可以跟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1)若溴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全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其分离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2)若在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将该转化产物分离出来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醛可以跟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 R—CHO+NaHSO3RCH(OH)—SO3Na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方向转化。(1)若氯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全部除去,可采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使CH3CH(OH)—SO3Na全部生成乙醛,可采用试剂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其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醛可以跟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 R—CHO+NaHSO3RCH(OH)—SO3Na 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方向转化。 (1)若氯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全部除去,可采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CH3CH(OH)—SO3Na全部生成乙醛,可采用试剂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其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醛可以跟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 R—CHO+NaHSO3RCH(OH)—SO3Na 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方向转化。 (1)若氯苯中混有杂质苯甲醛,欲将此杂质全部除去,可采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CH3CH(OH)—SO3Na全部生成乙醛,可采用试剂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其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醛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我想了解醛是否可以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反应,如果可以,请告诉反应原理,同时以苯甲醛为例,这个反应是否可逆.如果用氢氧化钠是否可以把原醛再调过来.这里的反应式,焦亚硫酸钠溶于水是否和亚硫酸氢钠作用一样,醛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可以产生缩醛或半缩醛,怎么判定是缩醛或半缩醛,结构式是怎么样的,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醛再还原出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醛是否可以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反应.反应原理:Na0-SO2H对的、碳氧双键加成,成HSO3-CR2-ONa,再中和.醛是可以与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反应.产物为白色结晶,不溶于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容易分离.你说可逆不?用酸或碱加热,可以回复到醛(酮)只要能生成饱和亚硫酸氢钠就可以.加醇通常用无水HCl催化.或者用原甲酸三乙酯.先半缩醛H0-CR2-OR,后缩醛RO-CR2-OR.半缩醛不稳定,一般不能分离.缩醛较稳定,可分离.根据化学式判定.结构式见上.稀酸中温热,回复到醛(酮).再给我点分哇.1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基于香豆素类荧光团的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基于香豆素类荧光团的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人体细胞内非常重要的三种小分子生物硫醇(Biothiols),在生命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ys是多种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基因翻译后修饰、生物催化等重要生理过程;当其在细胞中含量异常时,会引起人体生长缓慢、神经性中毒、肝损伤等疾病。Hcy虽然在血清和细胞中是三种生物硫醇里含量最少的,但其作用不容忽视,是多种遗传病的重要标志,例如高胱氨酸尿症、心血管畸形等。GSH参与基因调节,与其氧化态维持着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当其含量异常便会导致各种恶性肿瘤、器官衰竭。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是检测生物样本中生物硫醇的重要方法,简单、灵敏,且不损伤生物样本,有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生理过程研究。由于三种生物硫醇的结构、性质相似,目前需要克服的难点依然是如何有效识别一种生物硫醇,或者同时区分三种生物硫醇。二氧化硫(SO2)衍生物被广泛用作食品防腐剂、抗氧化剂,工业漂白剂、还原剂等,被人体吸入会引发肺水肿,摄入过量则导致腹泻、荨麻疹等疾病。小分子肼(N2H4)同样是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化学药品,被人体过量摄入后会导致神经中枢损伤等,己被认为是可疑致癌物。利用传统方法检测SO2衍生物和肼,成本高且损伤生物样本,利用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检测的方法被相继报道,但是在实际样品和生物样本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荧光光谱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待测样品制备方便、仪器操作简单、实时响应、空间分辨率高、生物成像等优势。随着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小分子荧光探针已成为监控活细胞中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香豆素类衍生物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Stokes位移大等优点,通过对母环的修饰可以得到各种发射波段的荧光,被广泛用作小分子探针的荧光团。本论文基于香豆素类荧光团,结合被检测物性质,设计合成了八种反应型小分子荧光探针,与被检测物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通过反应前后荧光信号的变化,达到定量检测的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简要综述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以及香豆素类荧光团的反应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合成了六种基于香豆素的小分子生物硫醇荧光探针ACCA、 ACA、DPCA、PPN、DPCS、PBQC,不仅都可以在水溶液中裸眼识别不同的生物硫醇,同样成功应用于小牛血清和活细胞成像。探针ACCA利用两个相邻的反应位点,首先与一分子Cys/Hcy的巯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邻位或间位氨基迅速发生分子内重排,得到氨基取代产物,同时与另一分子Cys/Hcy发生缩合-环化作用,得到最终产物;与GSH的巯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继而进行分子内缩合得到十二元环的亚胺正离子化合物,做到细胞内、外均能比率区分GSH、Cys/Hcy,且互不干扰。探针ACA、DPCA利用丙烯酸酯为识别基团,与Cys发生Michael加成-环化反应,释放出前体荧光团,分别得到单一识别Cys的荧光增强信号和荧光比率增强信号。探针PPN同样以丙烯酸酯为识别基团,与GSH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荧光增强信号,在双光子激发条件下也可以定量检测GSH。探针DPCS连接硝基磺酸酯为识别基团,与小分子生物硫醇发生裂解反应,得到两个发射峰同时增强的比率型荧光信号,并且在双光子激发条件下也可以定量检测生物硫醇。探针PBQC以醌为识别基团,与GSH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阻断探针分子的PET过程和分子内旋转作用,得到荧光增强信号。第三章,合成具有红色荧光的探针BICO,其结构中的α,β-不饱和酮作为识别基团,与SO2衍生物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不仅用于活细胞比率荧光成像,还可以在自来水、白糖、白葡萄酒中定量检测S02衍生物,制作成试纸条也能够裸眼识别亚硫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同时作为第一个亚硫酸氢根双光子荧光探针,具有优秀的双光子荧光成像潜力。第四章,合成含有两个苯并吡喃结构的近红外荧光探针BPCC,利用螺环机理响应小分子肼。探针不仅可以在PBS缓冲溶液中特异性响应液态肼,也可以应用于小牛血清和HeLa细胞中肼的检测,进一步将探针附着在硅胶板上可直接检测气态肼,裸眼即可观察到颜色变化。本论文主要创新点:1.合成了八种香豆素类水溶性荧光探针,全部通过与被检测物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改变探针荧光性质,裸眼即可观察到识别效果,并且成功应用于小牛血清或活细胞成像;2.根据三种小分子生物硫醇结构的细微差异,通过不同的识别机理,改变探针荧光团性质,得到区别检测的效果。包括多种反应类型:探针与一分子GSH的取代-环化作用,与两分子Cys/Hcy的取代-重排-缩合-环化作用;a,p-不饱和羰基作为识别基团,与GSH的巯基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与Cys的巯基和邻位氨基发生Michael加成-环化反应。3.以香豆素为荧光母体,连接吡唑啉、苯并咪唑、苯并吡喃等杂环得到了橘红色荧光化合物H-DPC、红色荧光探针BICO、近红外荧光探针BPCC。化合物H-DPC具有两个发射波长,可以结合各种荧光淬灭基团和识别基团得到比率型荧光探针;基于BICO、BPCC响应前后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进一步做成试纸直接用于检测液态或气态的被检测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O657.3【目录】:
摘要10-13Abstract13-15符号说明15-17第一章 绪论17-48 1.1 引言17-18 1.2 荧光探针的结构及识别机理18-28 1.3 基于香豆素类荧光团的反应型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28-39 1.4 论文研究内容39-41 参考文献41-48第二章 基于香豆素类荧光团的生物硫醇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48-124 2.1 引言48-51 2.2 利用双识别基团区分还原型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比率型荧光探针51-68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51
2.2.2 实验部分51-54
2.2.3 结果与讨论54-66
2.2.4 本节小结66-68 2.3 利用丙烯酸酯识别半胱氨酸的增强型荧光探针68-77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68
2.3.2 实验部分68-70
2.3.3 结果与讨论70-76
2.3.4 本节小结76-77 2.4 利用丙烯酸酯识别半胱氨酸的比率型荧光探针77-83
2.4.1 主要仪器与试剂77
2.4.2 实验部分77-79
2.4.3 结果与讨论79-82
2.4.4 本节小结82-83 2.5 利用丙烯酸酯识别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增强型荧光探针83-93
2.5.1 主要仪器与试剂83
2.5.2 实验部分83-86
2.5.3 结果与讨论86-92
2.5.4 本节小结92-93 2.6 利用硝基磺酸酯识别小分子生物硫醇的增强型荧光探针93-103
2.6.2 主要仪器与试剂93
2.6.3 实验部分93-95
2.6.4 结果与讨论95-102
2.6.5 本节小结102-103 2.7 利用醌识别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增强型荧光探针103-116
2.7.1 主要仪器与试剂103
2.7.2 实验部分103-105
2.7.3 结果与讨论105-115
2.7.4 本节小结115-116 2.8 本章小结116-118 参考文献118-124第三章 基于香豆蠢荧光团的亚硫酸氢根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124-140 3.1 引言124-125 3.2 主要仪器与试剂125 3.3 实验部分125-128 3.4 结果与讨论128-136 3.5 本章小结136-137 参考文献137-140第四章 基于苯并吡喃盐类荧光团的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140-154 4.1 引言140-141 4.2 主要仪器与试剂141 4.3 实验部分141-144 4.4 结果与讨论144-150 4.5 本章小结150-151 参考文献151-154结论154-156附录156-16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65-168致谢168-169附件169-182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8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硫酸氢钠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