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中的是痛点,智能手环计步方式有哪几种

六大设计定成败 浅谈智能手环那些事
智能手环:体验真的很重要?智能手环,这个前几年对于多数人来说闻所未闻的小东西,经过数年的不断发展,让其已经成为与手机、电脑可以相提并论的新兴产业。相信对于多数人来说,关注或使用智能无非就是两大类人群: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并指导健康生活的人,和像笔者这样喜欢各种新鲜数码产品、爱折腾的人。无论是早期的Fitbit One、Jawbone Up还是近期的Garmin Vivofit,或是即将推出的Gear Fit。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开始加入到智能穿戴这条产业链中。但是,对于人们需要7×24小时佩戴的智能手环来说,除了计步和追踪睡眠两大基本功能之外,还需要通过哪些设计才能够大幅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呢?本篇文章将通过早期的Fitbit Flex和近期的Garmin Vivofit这两款比较有代表性产品的各方面对比,从最基本的计步及睡眠追踪,到操作体验、细节设计等众多功能,依次来解读智能手环的那些设计。其实智能穿戴这个概念并不是近几年才推出的,早在明朝,就已经有了一种可让人佩戴在手指上,方便计算的珠算戒指。虽然对使用者的视力和手指的稳准性有极高的要求,但是不难看出,早在古代,智能穿戴的概念就已经被一些人提出了。Jowbone UP现如今,随着处理器不断的低功耗及高精度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让以往只处于概念阶段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已经能够被制造出来。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Google Glass,不过,相比发布两年后仍然“一镜难求”的现状来说,更加亲民的智能手环则成为不少人的首选,2011年的Jowbone Up虽然让不少人切身体验到了智能手环的新鲜感,但是开售仅一个月之后,就不得不遭遇了退款及下架的尴尬局面。那么智能手环到底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或者说需要哪些设计才能够为我们带来最佳的使用体验呢?智能手环基本功能:难免有误差的计步可以说计步和睡眠质量追踪已经是当下所有智能手环最基本的功能了,这两个最基本的数据都是依靠手环中的智能传感器和闪存芯片来测量并记录的。而消耗热量、行走距离、睡眠质量等其他数据均是以这两个数据为基本值,加入用户身高、体重、年龄等数值通过软件计算得出的。不过,以现如今使用运动传感器的方案来说,在计步上,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Fitbit FlexGarmin Vivofit然而,不同品牌的智能手环在计步的算法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同,以笔者通过Fitbit Flex和Garmin Vivofit这两款手环的亲自对比发现,相比Fitbit Flex来说,Garmin Vivofit在步数的误差控制上,有着更好的表现。将两个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进行测试两款手环步数相差404步可以看出,虽然将两个手环全部戴在一只手腕上,一天下来,仍然会得出两个不同的数据,毕竟戴在手腕上的手环会根据我们手臂的摆动频率,以及身体的垂直惯性等动作来计算真实步数,所以即使是非步行状态下,有时候手环也会将步数进行累加。这样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每天记录的步数大于实际数值的情况。即使是睡觉时翻个身也会出现误计步的情况所以对于手环来说,内置传感器对动作的侦测和软件的算法是提升计步精准度最大的前提。通过以上的测试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累计步数值越小的手环则在计步上有着更高的准确度,所记录的步数与真实行走步数更加贴近。当然,除了计步之外,睡眠追踪也是智能手环的一大基本功能,不过对于每天需要手动开启关闭睡眠追踪功能的手环来说,Garmin Vivofit支持自动、手动两种睡眠追踪的模式设计则是相当人性化了,毕竟我们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忘记开启或关闭睡眠追踪而出现数据断档的情况。智能手环续航时间:频繁充电仍是噩梦续航时间短已经是目前多数便携数码产品的通病,碍于锂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的限制,让目前电池容量和其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导致许多设备都需要消费者不定期的频繁充电。然而对于人们需要7×24小时连续佩戴在身上的智能手环来说,在何时充电才能避免数据断档,是每个用户都需要仔细计算的。Flex内置的锂电池相比那些智能大屏手机而言,Fitbit官方声称Flex 7-10天的续航已经非常难得了,毕竟在如此小巧的机身内部,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电池空间。然而像笔者这种经常健忘的人,经常会忘记最后一次给Flex充电的时间,好在电量不足时,Fitbit会自动给你发一封低电量警告的邮件,以提醒你尽快给它充电。可待机一年的Vivofit再来看看内部使用两节纽扣电池、号称待机时间长达一年的Vivofit,在买回来之后,我们只需将其戴在手腕上就行了,完全不必再为什么时候充的电,什么时候该充电而操心。所以,笔者认为,像Vivofit这种用户可自行更换、使用一次性纽扣电池作为供电方案的智能手环来说,无论是在产品的使用寿命,还是更换电池的成本、难易度、甚至待机时间上,都是目前智能手环最佳的解决方案。毕竟谁都不想花钱买一个只能用两年就必须扔掉的产品。智能手环同步方式:省时省力才是重点目前来看,智能手环仍然无法摆脱对末端硬件和软件的依赖,毕竟在收集大量数据之后,我们还需要与手环相应的APP进行数据同步,才能够实现永久的记录和分析功能。所以,智能手环与手机或者电脑的同步方式是否足够方便,也是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一大因素。Jowbone UP2的非无线同步方式相信用过Jowbone UP手环的人们都会感觉,在同步方式上,会比使用无线同步的Fitbit麻烦不少,每次同步都需要将手环末端的保护盖取下,再将插头连接到手机上,这样每天多次的插拔必然会给硬件带来一定的损坏。所以相比这种传统的有线同步来说,智能手环的无线同步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支持蓝牙、ANT+两种连接协议的Garmin VivofitFlex和Vivofit均配备了USB无线同步插头支持ANT+心率带的VivofitGarmin Vivofit除了支持与手机端的蓝牙连接之外,还可以支持ANT+设备,比如心率带,在这点上Vivofit很好的继承了Garmin户外运动类产品的理念,除了步行之外,即使是跑步、骑行等其他运动也能够让你方便的了解到自己当前的心率,来更好的控制运动量级。智能手环佩戴舒适:材料和人体工程学与智能手环的功能相比,其材料和造型设计同样非常重要,使用材料舒适,并且造型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智能手环,才不至于在长时间佩戴下出现不适感。目前多数智能手环的材料均为医用级的橡胶材质,其他一些手环还会使用少量的ABS工程塑料或金属材质。使用医用级橡胶材质的智能手环但是由于每个人对舒适度的要求不同,并且少数人还会对一些金属材质出现过敏反应,所以当下不少厂商在手环上使用了非金属材质的设计,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那些对金属过敏人群出现的不适。最近Fitbit Force就是因为手环背部存在少量金属材质,在国内外极少数消费者身上出现了过敏反应。Fitbit Force背部含有金属材质除了材质上的设计之外,智能手环本身的造型设计也能够影响到使用者佩戴的舒适感。以笔者自己的Flex为例,由于使用了平直的机身设计,导致腕带底部与皮肤接触面并不是特别舒适。腕带太松的话,容易出现在手腕上打转的情况,而太紧则会在皮肤上留下明显的“印记”。Flex平直的底部设计Garmin Vivofit的曲面机身相比Fitbit Flex无法让人满意的舒适度,Garmin Vivofit、Jowbone UP、Nike Fuelband在这方面则有着更好的表现,整个手环内侧均为弧形设计,在佩戴时能够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手腕,这种设计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符合人体工程学产品在佩戴舒适度上的一定优势。智能手环提醒功能:看似无用却不可或缺只有加入了提醒功能,我们才能更加直观的通过手环来了解到当前目标的完成状态或进度。比如已经走了多少步、离当日目标还差多远等等。不管是用LED还是屏幕,或者是震动,都要比我们掏出手机在APP端上查看来的方便。众多手环的提示功能目前多数智能手环虽然都具备基本的提示功能,但是在我们需要查看状态时,还是需要另外一只手来对手环进行操作,才会激活上面的显示屏或LED灯。虽然这种平常处于关闭状态下屏幕会延长一定的续航时间,但是对于一些懒人来说,那种与手表相同的抬手即看效果仍然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常亮的液晶屏幕仍是最佳选择相比OLED和彩色屏幕来说,耗电更低的液晶屏幕仍然是当下智能手环最佳的选择,既可以显示较大的尺寸,也不会为了节省电力而自动关闭,这种常亮的屏幕才能够真正做到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够了解当前的各种信息。当然,在显示页面切换时,我们仍然需要按一下旁边的按键,但是相比于其他手环来说,常亮屏幕的设计还是比较方便的。智能手环配套软件:简单直观最重要智能手环自身的功能再强大,也需要末端的软件一起使用才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当下智能手环都需要在收集数据之后,上传到相应APP或电脑端的软件,才能够更加简单直观的对我们的步数、睡眠质量等进行分析。所以智能手环的配套软件设计好坏也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Fitbit数据展示页面Garmin Connect数据展示页面无论是哪种智能手环,在手机APP端的展示页面内信息基本相同,都包括步数、目标、里程、卡路里以及睡眠记录等基本信息。而用户想要获得更加丰富详细的数据分析,则还是需要使用电脑端来进行查看。Fitbit提供食物及饮水摄入记录除此之外,相对于国内用户来说,Fitbit还为用户提供了每日饮水量监测、热量摄入监测和体重监测三大功能,不过想要实现这两个功能需要用户自己手工输入相应的数值,并且网站上提供的一些信息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并不太适用。并且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专业版的数据分析功能,当然,想要使用专业版软件的话,还需要我们花费49.99美元进行购买。总之,对于智能手环相应的软件来说,不同品牌的软件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功能的选择上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而对于笔者这种比较偏向运动的人来说,则更加偏向于Garmin Connect,因为除了手环之外,Garmin Connect还支持其他的Garmin户外运动设备,无论是骑行码表、跑步手表,还是运动摄像机,所有收集的信息全部汇总到这一款软件之中,这种更加多元化的云端解决方案能够大幅减少使用多个软件的麻烦。智能手环未来市场:硬件设计定成败综上所述,在目前众多智能手环当中,挑选出一款适合自己实际需要,并且有着不错使用体验的手环,对于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笔者个人大胆的认为,准确度、续航时间、同步方式、舒适度、提示功能以及配套软件都是考量当下众多智能手环优劣的几大标准。当然,只有在满足做工精细、质量可靠的大前提上,我们才需要这样去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而产品外观等设计是非常主观的,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需求都不相同,所以产品外观设计并不在本文叙述的范围内。Garmin Vivofit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只能手环目前在功能上仍然在不断的发展着,从早期单调的外观到现如今丰富的可替换腕带设计、单纯的计步到更多的数据采集,甚至心率监测,都不断的朝着多元化以及更精准的大方向发展着。来自分析网站的数据显示,仅2013年底,就有大约49家智能穿戴设备公司获得了5亿美元的投资。虽然目前整个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被许多人所看好,但是在排除掉产品自身续航时间短的因素之外,仅人们对智能穿戴设备最基本的舒适度和易用性等需求上,智能穿戴设备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总结:综上所述,目前制约智能手环发展最大的因素,仍然是待机时间,只有让人们不再需要频繁的为产品进行充电,才能够在功能上有着更大的飞跃。不过,好在目前有些厂商已经推出了使用非锂电供电方案的产品,比如号称可待机一年的Garmin Vivofit,仅在待机时间上,就与其他产品有着绝对的优势。除了待机时间之外,笔者个人认为智能手环在硬件上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产品的做工用料还是其他功能设计,都会影响到用户的最终使用体验。所以,即使是概念超前的智能手环,只要其使用体验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那么最终也是一款失败的产品。作者:刘炜击中的是痛点!智能手环计步方式有哪几种
1计步器发展史  【PConline 杂谈】在这种大数据的时代下,席卷着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这个市场下手。对于智能手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甚至有的品牌产品都已经更新几个版本了,国内各大手机厂商也纷纷在这个行业奋起直追。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的应用体验;然而这些都是其次的,笔者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是智能手环主打的计步功能,这个功能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作用,目前市场上都有那些计步方式,这些计步方式的原理又都是什么呢?预知详情的朋友们只需滚动下你的鼠标。  当然这些智能手环就目前来看,除了喜欢尝新的汉子以外,就是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士。在公交上我们也可以随处可见虽然市场的占有率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让广大消费者接收这一新鲜事物也会很远。既然是要了解计步方式跟原理,那么在真正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计步器的一些发展史。计步器最早是由意大利的伦纳德&达芬奇酝酿的,但现存的最早的计步器是在达芬奇之后150年,即1667年制作的。  其次日本最早的计步器是由gcn.naihiraga在1755年制作的。在中世纪和近代,计步器并未被广泛使用,因为人们并不清楚它的用途。这说明机器的发明(硬件)不及找到它对人类的用途(软件)重要。在日本,计步器已经使用了40多年,主要用于体育运动和分析记录行走步调。1965年,计步器正式进入日本商用市场,并被命名为manpo-meter(manpo的日语含义是10000步)。这是的计步器通常利用摆钟原理作为记步技术,利用加重的机械开关检测步伐,并带有一个简单的计数器。  这种机械式的计步器早已淡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式的计步器。电子计步器主要由震动传感器和电子计数器组成。人在步行时重心都要有一点上下移动。以腰部的上下位移最为明显,所以记步器挂在腰带上最为适宜。  电子计步器的工作核心就是震动传感器,一般根据传感器的形式可分为2D计步器和3D计步器。 按功能分又可以分为单功能计步器, 计步器手表, 脂肪测量计步器等等。其中2D采用游丝摆锤机械式传感器而3D采用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电子加速度电子传感器。2D计步器需要垂直佩戴才能帮助我们计步,这种从使用上来上大大不方便,而3D计步器可随意佩戴。  也就是说当我们运动都会产生相应的加速度,并且会在某点有一个峰值。从脚的加速度来检测步数是最准确的,但是考虑到携带的方便,计步器选择利用运动来检测步数。通过行走手的摆动以及腰间的摆动来计算,对加速度的峰值检测可以得到行走的步数。(ps:相信正常人走路不会同手同脚吧)2智能手环就是靠一个传感器计算的三维律动的运动状态感应器  前面我们大概了解了一下计步器的发展史以及计步器的工作原理,那么智能手环的计步原理又是什么呢?其实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环计步功能无非主要有俩种。一种为三维律动的运动状态感应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另外一种为绿光光电测量法(光电作用),但由于心率光电透射测量需要在手环背面加入一个芯片,同过手触来监测,这种比较简单易用,免去了心率带佩戴的麻烦,但是缺点就是不如心率带那么准确。其次加入心率芯片相对来说手环的成本也就变高了。  目前大多厂商都采用三维律动的运动状态感应器。这种感应器通过电容式加速度计能够感测不同方向的加速度或振动等运动状况。还记得当年机皇诺基亚N82吗?这款手机就是加入了三轴重力感应器。三维律动的运动状态感应器又分三轴跟六轴的,三轴的一般在我们摆动手臂就会记录我们的数据,而六轴的则会通过走路、、跑步、骑车、爬楼梯提升运动最好的数据记录与精准度。  软件算法:大多厂商会根据三轴加速度实时捕捉到的三个维度的各项数据,经过滤波、峰谷检测等过程,使用各种算法和科学缜密的逻辑运算,最终将这些数据转变成手环APP端的可读数字,步数、距离、消耗的卡路里数值等呈现在最终用户面前。  与绿光光电测量法不同的是三维律动的运动状态感应器它能够检测到你手臂的摆动,并且计算用户每天运动量。但是也有个缺点就是每个厂商的计算方式不一样也导致同样的硬件得出的数据也不一样的。心率绿光光电测量法  绿光光电测量法是由两个绿色波长的发光LED和一个光敏传感器组成,位于心率表的背部。 其原理是基于手臂血管中的血液在脉动的时候会发生密度改变而引起透光率的变化。发光LED发出绿色波长的光波,光敏传感器可以接受手臂皮肤的反射光并感测光场强度的变化并换算成心率。并可以持续测量心率,计算平均心率,记录最大心率。问题一:  到底我们应该买加入三维律动的运动状态感应器智能手环还是买带有心率绿光广电的智能手环呢?从各大电商网站来看带心率绿光广电的智能手环与戴三维律动的运动状态感应器智能手环就单价格上来看价格的区间相差很大。但如果真的想买一款来监测自己健康的手环的用户,加入三轴感应器手环还达不到我们的需求,笔者而加入心率监测的同样因各种弊端也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或者加入六轴的感应器的手环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问题二:  看似主打健康的手环,其实就是一个计步功能。当然笔者曾经在我们网站做过一些用户调查同时也问过身边同事朋友,有人会认为起码用完喜欢上运动,但是也有些人持不同看法就是这类功能真的有必要吗?虽然我们也知道运动是很好,但是我们会因为这个而非得去买个智能手环来用吗?或者提升一下逼格是可以的,但是为了一个计步功能而消费几百大洋或许现在很多消费者还接收不了。  编辑点评:虽然智能手环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但是进步的空间确让喜欢这类产品的用户是又急又狠。而今天也跟大家聊了目前智能手环常用使用原理;以及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手环都会采用哪些计步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各大厂商都在智能手环植入改功能或许也是它缺一不可的功能之一,面对医疗条件的不足,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智能手环不在以计步功能为特色而是真正的走进移动医疗。
家电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反思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手环是健康爆点?
  二:智能手环反思智能穿戴设备
  其次是现在的运动手环本身具有缺陷:无论你看上了市面上的哪一款手环产品只要打开他们的网上宣传页面运动监测绝对是首当其冲,精确计步、卡路里纪录等都成了卖点,但笔者认为对于爱好运动的人来说在一款好的产品帮助下或许生活回变的更有规律,对不爱运动的人即使你的计步器卡路里消耗多么精确也不能让他们运动起来。说白了还是看平时你有没有运动需求。对于运动监测来说该功能如何让人产生愉悦并乐意坚持用,编者认为各品牌要下功夫的地方。
  对于运动监测中各种运动模式的切换操作体验几乎做的都不够好,无论是你需要敲击设备或者到手机端口切换模式,如果频繁操作会让我觉得比较反感,相信无需任何操作并能精准纪录各种运动或者睡眠模式的体验是各产品一直在追求的。在现有产品中,jawbone的up对睡眠监测效果相比其他手环做的要好一些,能更好的纪录你睡了多久,睡得怎样,中间醒来几次,或者早上会在适合的时间将你叫醒。其实吧每个人睡的好不好早上醒来自己都比较清楚,即使你精确的告诉我睡了多久晚上起夜几次,不能提高我的睡眠质量总感觉这个功能有点让人蛋疼。所以编者认为第一是数据无用,运动手环收集了今天的活动量和卡路里消耗,但光有这些数据不足以引起普通用户的关心;
  另外就是佩戴以及设置方面还是有点麻烦。比如,每晚睡觉前,要自己设定手环改成睡眠状态,否则记录就不精准。比如小编就是经常晚上需要上网修改稿子等事情大多都是坐在电脑前,手腕上戴个手环,实在是不舒服,影响在键盘上打字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摘下来。可过后,很容易忘记再戴上去。如果在电脑前眯了一会,这个时候,就完全想不起来去设什么手环啊。在者就是晚上睡觉带着个手环确实很不好睡觉因为是手环,毕竟与手腕的贴身程度还有个小小的距离;总会感觉有些不舒服。
  所以综上,编者认为健康手环的去向会是一些非常关心健康数据的群体:老人、病人和专业运动员等等。并且在这些情况下手环可能还会配合其他部位的传感元件增加精度,比如老年人的心率监测背心等等。
  刚我们上面说了个人数据起不到什么作用,那么回过头来看手环的属性。手环的优点是比什么都随身,取用方便;缺点是没有屏幕,续航也有限。所以手环还能做的功能应该是高频率/重要,并且低功耗的事件&&在笔者看来对于现有的智能手环,可以说是抓到了用户的需求点,但并没有击中用户的痛点,以至于在很多用户上手之后新鲜感一过,就没有坚持下去也只是当做一种好奇心把玩一下而已。
   编辑点评:对健康类的智能式穿戴设备而言,首先不能影响普通的正常生活,其次就是需要与云端健康顾问结合,需要更有价值的健康报告,而不止是记录&走了几步、睡了几个小时、有没有适当的休息这样等等数据&,如果只是这样,很容易让人对手环失去新鲜感和厌倦感。当然对于现有的智能手环,可以说是抓到了用户的需求点,但并没有击中用户的痛点,以至于在很多用户上手之后新鲜感一过,就没有坚持下去。同时随着人们更多的关注自身与亲人的健康,或许今后&健康&才是这个行业新潮点。
&&[2]新闻纠错:022-
稿源: pconline 原创
编辑: 谈义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