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分宜维也纳酒店加盟条件,有高速出口吗

维也纳酒店:未来酒店创新是生命 个性化是趋势_旅游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维也纳酒店:未来酒店创新是生命 个性化是趋势
之道网导读:如今的行业市场,瞬息万变,但万变离其宗&&跟紧需求。因为需求,我们看到经济型酒店曾经以雨春笋般的姿态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也是因为需求,我们在近两年又看到了中端酒店的发展新契机,以维也纳为代表的中端酒店正在迅速开疆拓土,似要与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酒店业的新格局。暂且不论如今正慢慢趋于萎靡的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我们从当前大势的中端酒店发展历程中窥探酒店业的未来趋势,总离不开在创新与个性化服务方面上的突破。而作为国内中端酒店的缔造者与领导者,基于客户需求,追求宾客的极致体验,仍是维也纳酒店的发展主线,其中,也处处可见&创新&与&个性化&的影子。
五星体验、二星消费基础上的华丽蜕变
&五星体验、二星消费&的&轻五型酒店&,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说法可能还比较新鲜。但是,之于维也纳酒店,这一直是近些年来的定位基调。以二星的平价消费,体验五星级的奢华服务,这是维也纳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并且,我们不难看到,维也纳酒店的很多创新与改革皆是围绕着这种基调在进行。
&巴洛克风格的奢华大厅与经典音乐主题
一直以来,维也纳酒店集团都要求各家分店的大堂均需按照维也纳酒店的主题风格进行装修。而在这种统一要求下,我们看到全国超过600家的分店几乎都为大堂装上了富丽堂皇的罗马柱,经典且色彩对比强烈的壁画用来突出维也纳酒店的巴洛克式的整体风格,与维也纳的主题相得益彰,让宾客觉得&倍儿有面&!
&更贴心的商务配套
精品商务酒店,是很多中端酒店的发展定位,维也纳酒店亦然。所以,维也纳在商务配套上可谓是用了颇多心思。为此,维也纳酒店建立了一系列的商务标准,包括中小视频会议系统标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商务中心标准、确保客户信息安全的网络标准等等被列入维也纳酒店的标准化运营当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维也纳酒店的很多分店都设有厅,方便于商务人员短暂见面交谈。
&更&智慧&的服务理念
在互联科技大行其道的今天,维也纳也从前几年就开始着手&互联网+&以及智能化体验方面的布局。一机通项目、众购O2O的相继登场,让维也纳这样的传统酒店也多了些科技感与未来感。同时,维也纳的子品牌维也纳智好酒店更是以智能科技为主题,宾客除了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从预订到退房的一系列操作外,还可通过手机查询包括空气质量、布草洁净程度、床垫舒适度、枕头助眠度在内的酒店内的各种服务信息。
专注于核心需求的极致入住体验
维也纳酒店将服务宗旨定位于保留五星级酒店核心服务部分,摒弃其华而不实部分,这意味着,维也纳将会在核心需求上下足功夫,也就是专注于核心需求为宾客打造极致入住体验。
五感深眠空间
在维也纳&深.大&的发展主题下,深眠系统一直是维也纳的骄傲。以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视觉形成的五位一体的深眠空间,以康深眠舒适床垫系统、12类系统、仪深眠系统、有机饮品深眠系统、深眠食谱系统、音乐深眠系统、隔间静眠系统、精油深眠系统、灯光深眠系统为主的九大深眠系统,全面为宾客打开了深眠之旅,更深一层为宾客诠释了商旅健康的重要意义。
传统养生餐饮
从维也纳酒店1993年成立以来,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德满先生就多次获得&中华百年文化杰出贡献奖&,这来源于在黄德满先生的引领下,维也纳酒店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养生餐饮的研究。如今,更是形成了以五稻香大酒楼、五稻香顶尖健康美食汇为代表的配套餐饮品牌,为宾客奉献出百款养生大餐,其中,仅即有20多款。
而事实上,无论是维也纳酒店对于创新改革的不懈追求,还是其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打造,终究源于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对于酒店业极致服务的孜孜以求!那么,在未来,这些依然有用!
02/1302/1302/1302/1302/1302/1302/0702/0702/0702/07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春节习俗、春节吃什么、春节饮食养生、春节饮食禁忌等与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社区广播台
查看: 3252|回复: 2
分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请及时注册并发表您的看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转换期,是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是建设和谐富裕文明分宜的黄金机遇期。《分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这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以及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开创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发展成就
& &&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克难奋进,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高。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达207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图1 “十二五”时期GDP总量增速及指标GDP实现10858美元(折合69489元),进入高收入水平阶段。财政总收入达29亿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图2 “十二五”时期财政总收入增速及指标五年累计跨越700亿大关,达71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亿元,年均增长14%,图3 “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是“十一五”末的1.9倍。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0.8亿美元,年均增长23%,提前三年实现翻番。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提质升级。
三产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11.7:66.3:23调整为9:57:34。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矿产、装备制造、新能源
& && && && && && && && &
图4 “十二五”时期三产结构变化及光电“产业雏形”基本形成,光电产业孵化区初步建成,好英王、旭粤在线LOW-E节能玻璃、中电长城生态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进;麻纺产业成功列入全省首批20个省级重点示范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梦时代广场(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维也纳连锁酒店、金豪财富广场(青龙商厦)建成营业。文化业快速壮大,“中国洞都”旅游区已开放牛郎织女和姻缘宫两个景区,岩宏山庄被列为首批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以景笙农业为核心的万亩花卉示范带、以浩森东方集种养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核心区初步形成。
城镇建设步伐加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金地广场建成使用,恩达商贸城项目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城东外环线、北环中路升级改造完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完成,竹叶塘垃圾填埋场、高标准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县城生活垃圾全处理。嵩阳路、泉塘东路、污水管网三期项目稳步推进。城市品位逐步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万年湖湿地公园、庄岗岭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市容环境卫生、绿化景观、公园维护管理等工作有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五年累计打造了新农村建设点350个,双林镇、杨桥镇入选全国重点镇,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10个,被评为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优秀县。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2015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6元,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958元,年均增长14%,五年接近翻番。民生投入不断加大,五年累计达6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47%。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社会保险“五险统征”,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新建分宜六中、五中改扩建工程、分宜中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完成89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市精神病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相继完工。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广电、体育中心投入使用,有线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被评为“江西十大文化古县”。科技事业加速发展,科技创新“663311”工程深入实施,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社会释放发展活力。推进“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财税体制、工业园区大部制、公务用车制度等多项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城市综合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将部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城市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等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实施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推动“三单一网”管理改革,实行重点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以及基建项目收费“一表制”,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平安分宜”建设稳步推进,荣获“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单位”。
专栏1:“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目标值实值1生产总值(亿元)2002072人均生产总值(元)58823694893财政总收入(亿元)60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00(五年累计)<font color="#8(五年累计)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80446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31.43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10.88三次产业比例(%)10.1:62.3:27.69:57:349城镇化率(%)53.457.5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000025910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9001395812城镇登记失业率(%)43.613森林覆盖率(%)60.9160.94第二节 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全球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劳动力密集产业转移提速,支撑世界经济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使得经济发展环境依然脆弱;另一方面,在各国政府与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正在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制高点,为我县发挥后发优势、抢占发展先机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及深层次结构变动的综合作用下,我县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然而,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县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扩大交流合作,参与产业分工,吸引更多资金、政策和项目。
从县域环境看,我县处于人均GDP达10000美元以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发展新阶段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公共需求不断扩张、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丰”字路网框架建设,有助于提升我县区位优势。同时文化古县、资源大县、工业强县以及农业特色县等特色优势依然存在,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三产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新挑战,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综上所述,我县发展环境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总体有利,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实现跨越,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 && &“十三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发展至上、富民为先”,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进位赶超、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文化活县四大战略,重点发展麻纺、新材料、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做大总量、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统筹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启和谐富裕文明分宜建设新征程,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以提升幸福指数为落脚点,在发展中尊重民意、保障民利。加大民生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开展精准扶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基本同步。
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必须坚持协同发展。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基础设施对接,稳步推进产城融合、互补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开创乡村发展与城镇建设协调和谐包容格局。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严守“天蓝水清地绿”三关不动摇,突出生态建设的核心地位。以构筑“两型社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探索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必须强化法治保障。扎实推进法治分宜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分宜而努力奋斗。
三、战略定位
根据我县发展环境与资源禀赋,按照“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确定四大战略定位。
现代工业引领县。坚持工业强县,强化园区平台建设,构建“一园三区两带”产业发展格局,聚焦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着力壮大麻纺、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矿产加工、电力能源等主导产业,构筑百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
中国麻纺龙头县。以建设江西省苎麻纺织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麻纺织产业品牌建设,重点推动产业升级,形成麻纺织精品为主导、高中低档相结合的产业结构,拓展打造特色产业链,促进创新化、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打造中国麻纺产业第一基地。
能源开发示范县。立足区位优势,融入新余国家综合新能源基地战略,主动接受经济高地辐射,重点推进以光伏、风电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大力实施能源设施建设项目,争创新余新能源基地建设排头兵。
绿色旅游生态县。按照“一核两翼”旅游产业布局,整合“洞、山、水、墓、村、史、民”旅游资源,以智慧旅游为抓手,注重区域联动发展,做大做强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和路线,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力争将我县打造成为江西省的旅游强县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经济发展、产业调整、人民生活、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法治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经济总量进入全省二十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0亿元,年均增长9%。财政总收入达46.7亿,年均增长10%。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00亿,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0亿,年均增长9%。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三产比例调整为8:52:40。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150元和21575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6%和9.1%。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就业持续增加,提前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体系。
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改革开放更具新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开放合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程度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显著提高。
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公民法治意识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基本建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分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专栏2:“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预计值)“十三五”规划属性2020年增速(%)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73209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10858186009预期性财政总收入亿元2946.710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7030012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5709预期性出口总额亿美元1.41.85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0.81.113预期性转型升级三产比例-9:57:348:52:40预期性常驻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7.563[5.5]预期性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预期性互联网普及率%5297[45]预期性民生改善总人口万人3436[2]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5916391508.6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958215759.1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4415200001.42约束性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3.794.54指导性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张324020约束性资源环境耕地保有量公顷25013.325013.3
约束性建设用地规模公顷11825.8312159.162.8约束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人1771875.6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3.8414.545约束性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按新余市下达的控制目标约束性单位GDP能耗降低%
约束性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重%
[5]约束性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2]约束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约束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约束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
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COD%
按新余市下达的控制目标约束性氨氮%
约束性二氧化硫%
约束性氮氧化物%
约束性注:指标均采用不变价计算;[]表示五年累计增加值。
第二章&&着力转型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以做大总量、做强存量为重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科技工业、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及配套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逐步形成具有分宜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以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围绕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小微企业群,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成“一园三区两带”发展格局,实施“533”工程,建设工业强县。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利税总额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将优势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重点,壮大麻纺、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矿产加工、电力能源等五大产业,鼓励以高新技术嫁接等多种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优势产业走高端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之路,着力引进产业依存度高、关联性强项目,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麻纺产业。以升级工艺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增加花色品种、改善面料档次)、延长产业链条和创新自有品牌为抓手,实施技术现代化、定位差别化和经营品牌化战略,增强产业竞争力。重点以麻博会为平台,做好统筹规划,依托“恩达麻世纪”品牌,按照“龙头+卫星工厂”格局,依据产业链分工要求,培育大批麻纺小微企业,构建梯队化的企业结构。积极发展纺纱织布、服装辅料、服装加工及包装材料等关联产业,抓好麻纺布料成衣制作项目和3500万平方米麻棉混纺高档面料工艺设备改造及新上印染生产线、亚麻纺纱等项目建设,形成麻纤维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生产、夏布、床上用品的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麻纺产业发展先行区。到2020年,实现微生物脱胶精干麻、高支纯麻纱、多纤维麻混纺纱、特阔幅印染等核心纺织技术突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实施内生动力、外延扩张战略,以驱动桥公司、江锻重工为基础,大力引进和培育汽车零部件、农用车和汽车整车装配等汽配产业及关联产业项目,推进城西汽配产业园建设、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及相关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推动单一生产型企业向整件及整机制造集团转变,支持农机装备、整机制造等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重点以驱动桥公司为代表实施组建合作企业计划。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江锻重工、宏达电机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
光电信息产业。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光电产业的政策,加快对接沿海地区光电信息产业转移,推进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抓好盛泰光学新建年产2000万颗高端手机摄像模组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卓照光电年产200万盏LED系列灯具等建设项目,鼓励和引导盛泰光学、好英王、卓照光电等企业发展上游的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背光模组和下游的电阻、电容、电线、线路板、五金、开关、支架等产品,着力引进LED、手机零配件及整机生产企业,推进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矿产加工产业。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推进铁矿、钨矿、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矿产品加工业的整合,加快江钨集团二号岩体开采、松山外围4000万吨铁矿和铁坑铁坑钼、硫矿采选项目建设。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强化改造提升,推广先进适用开采、加工技术和工艺设备,鼓励矿产企业开展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业务,积极推进浙江全新钙业公司氢氧化钙精细加工项目、高岚乡陶瓷深加工和星夏贸易公司防里高岭土深加工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珠江矿业延伸做粗产业链条,延伸发展超细钨粉、碳化钨粉和硬质合金生产等钨材精深加工项目,大力引进石灰石、镁质粘土等矿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
电力能源产业。进一步提升国电投分电公司建成投产的330MW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质量和发电能力,深入推进国电投分宜公司首期2×660MW和二期2×1000MW燃煤发电机组建设,大力发展煤炭、电厂粉煤灰和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等相关配套产业,积极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电厂废料回收利用及电厂废渣加工研磨生产线项目建设,打造“煤-电-路”一体化产业体系。2020年,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三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力争五年内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10亿元,培育3-6家以上省内或市内新兴产业优势企业,形成工业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立足光伏发电、风电和动力锂电池项目基础,围绕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参与产业链分工,重点引进硅片、电池(锂电池)、光伏设备与器件、风电装备等上下游项目及其他配套产业,加快培育光伏产业和锂电池应用产业。推进宜能农业公司100MW生态光伏发电项目、陆辉光伏发电有限公司70MW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彩虹精细化工公司35MW光伏农业(渔光互补)项目、中长电力公司10MW生态光伏发电项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依托环明科技公司等企业,通过项目引进、项目配套、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提高产业集聚度,做大产业总量,打造小型锂电池生产应用基地。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
新材料。加快推进南粤新材料科技园建设,以江锂公司重组为核心,重点发展镍基合金钢、高镍合金钢、镍基合金、镍铬合金、镍丝镍带等高新镍基材料,培育发展新型金属材料,加快镍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锂盐产业链延伸,实现产品结构向特种材料、新型材料方向调整。推进江锂公司2万改5万吨电解镍产能提升技改工程,推动江镍公司镍丝镍带项目达产达标,积极争取新上超细钨粉、碳化钨粉和硬质合金生产等钨材精深加工项目,拓展发展领域,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节能环保。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利新橡胶公司建设,助推国燕高新公司国家重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程,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打造成为国家再生橡胶标准的最高权威制定单位和采用“光微波厌氧双螺杆塑化技术暨装置”利用废轮胎生产高强力复原胶自动化清洁示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绿色环保日用品项目、环保包装生产线和在线LOW-E节能玻璃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争取进一步拓展大功率LED照明、节能变压器、资源回收设备、节能环保服务等节能领域。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
三、提升工业发展载体
围绕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推进分宜工业园区扩区调区,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气、环保设备等设施,加快清理园区闲置土地,加大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投入,提升园区发展环境。加快建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积极推进研发、市场、物流、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科技七入园”,建立健全“一网两库三台账”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与城东、城西工业园、双林工业平台有效对接,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加快构建结合智慧分宜的数据中心、物联网、云平台等平台,实现园区电子政务、社会资源、公众服务、企业应用的“共享、整合、服务、创新”。以清宜、上分安公路为纽带,以沿线区域为重点,以分宜镇、湖泽镇、凤阳乡、杨桥镇、钤山镇、高岚乡、洞村乡、双林镇、湖泽镇为主要节点,形成两条特色乡镇产业聚集带。
专栏3:工业平台发展策略
城西工业园:加大企业嫁接盘活力度,开展低效用地清理。重点发展麻纺、机械制造、汽车配件、陶瓷、医药等产业,鼓励引进大型磨具、精密仪器、专用铸锻件、工程机械制造项目。加快麻纺产业园建设,以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为重点,完善产业链,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扩大麻纺产业集群规模。加快推进汽配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国内知名汽配生产企业,重点发展高端机械汽配产业。加快升级改造现有陶瓷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青春康源医药企业为龙头,引进更多医药企业落户发展,围绕上下游做好配套。
城东工业园:大力发展光电信息、新材料、LED户外照明、锂电池应用、节能玻璃等产业。以增强城市功能为导向,开展产城融合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科龙公司工业地产项目建设,推进金翎小区二期及商住楼开发,促使城东工业平台建成“生态文明园区”。
双林工业平台:主要对接国电投分电公司扩建和蒙华铁路项目,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结合“中国洞都”特色,以开发现代工业园为目标,积极打造成集加工制造业、现代物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园区。
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实施骨干企业提升工程,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实力较强、成长性好、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集聚,重点扶持恩达麻世纪、江锂公司、盛泰光学。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步伐,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52户,开发新产品60个以上。积极鼓励恩达麻世纪、国燕高新、环明科技、卓照光电、三余实业等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到2020年,力争上市企业达4家以上。
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优化用地供给,增强重点产业配套能力,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企业、服务型企业围绕优势骨干企业布局,积极筹划组建麻纺、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联盟,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加快产业链向两头延伸和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继续壮大麻纺产业集群基础上,结合现有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信息、电力能源、矿产加工产业集群,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形成麻纺产业、光电信息、新材料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第二节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实施“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
一、跨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重点发展物流运输业、商贸流通、中介服务、房地产、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升,并成为我县支柱型产业。
物流运输业。依托工业园区、公路建设和专业市场,完善现代物流设施布局,加快县物流中心建设,嵩阳路北面和高速公路南面物流园区建设,构建“一心四基地多节点”的大物流网络体系,鼓励物流企业向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城东新区、老城区集聚发展,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扶持民营快递公司在全县各地落户设点。推进物流行业、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与金融、商业、税务、贸易等行业管理信息平台的对接,建立和完善集交易、配送、仓储、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平台和分宜区域性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集聚和培育一批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
专栏4:“一心四基地多节点”物流发展体系
一心:即以城市配送为主的服务老城区和城东新区的县物流中心。
四基地:即城西工业园物流基地、双林工业平台物流基地、城东物流基地及清宜公路旁新建大型物流基地(专业交易市场、仓储区、汽运服务区)。
多节点:依托各乡镇公路站场,建设一批乡村(社区)物流代办点和物流作业节点。
中介服务业。以市场为主导提升中介服务,进一步规范现有的中介机构,大幅减少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或间接参与中介服务市场经营,加快优化中介服务市场准入环境,积极引进专业性强、特色突出的中小型中介机构,大力发展上市、财务顾问、会计、人力等经济类服务,拓展发展针对企业和政府的咨询、策划、设计、市场调查等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业,引导和扶持中介机构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培育一批实力强、层次高、信誉好的中介服务机构。
房地产业。结合我县钤东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及中心镇培育,加大普通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推行公共租赁住房“以租以购代建”,稳步推进和创新棚户区改造。优化住房和房地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促进工业地产、生态旅游地产、医疗养老地产、总部经济地产等新兴功能性房地产的多元化发展。拉动住房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构建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超前的住房供应和消费体系。强化房地产行业监管和指导,扶持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全县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融资担保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各大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我县筹建分支机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整合投融资平台,构建金融创新发展服务体系。落实创业投资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创办创业投资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专栏5: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
物流运输业:重点引进德邦物流、中通等大型物流企业,力争到2020年,新增重点物流企业10家,其中大型物流企业1-2家,引进和发展第三方、四方物流企业2-3家,培育15家左右功能性物流企业。新建分宜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和仓储中心。
房地产业: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租赁市场,经营房屋租赁业务,力争引进一批房地产中介公司,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金融服务业:重点引进浦发、招商、中信、华夏等股份制银行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村镇小微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
二、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为导向,重点提升商贸零售、家庭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商贸服务。进一步完善分宜县城商业中心和双林镇、杨桥镇、湖泽镇、钤山镇等中心镇商业中心的县域城镇商贸流通网络,逐步建立县级、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三级中心。实施商贸结构调整和业态提升工程,启动分宜商城改造,以大型城市综合体、农产品交易中心、电器城、特色商业街等建设项目为带动,推进建设一批综合商厦、大型商场和特色商业街区。实施商贸功能区与特色街区、城乡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等“三大提升工程”,抓好商城农贸市场、赣西农商大市场、水果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和以恩达商贸城为载体的苎麻家纺专业市场建设项目。积极培育娱乐、休闲、特色饮食等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发展综合超市、家电卖场、图书中心等大型连锁商贸业,推动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优化。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动超市和生活服务连锁企业向社区和农村居住区延伸,扶持农村乡镇和村庄连锁超市的建设,形成以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贸经营网络。
家庭服务业。支持和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建立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家庭服务发展机制。以满足家庭需求为目标,加快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规范家庭服务机构和家庭服务员行为。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养生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分宜养老服务中心和乡镇敬老院建设。健全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发展家政、托幼、理发、快餐、便利店、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各项服务,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到2020年,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40张以上养老床位数。
新兴服务业。以新兴服务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互联网+、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加紧规划建设一批总部经济园区,鼓励工业园区根据自身情况组建总部基地投资公司,兼顾引进在外总部经济和留住本地企业总部双途径,加快发展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的行业性总部经济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综合性总部经济。积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商贸旅游、交通通信、金融保险、教育文化、经贸等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嫁接,努力构建高效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发挥文化底蕴醇厚、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积极促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发展。
专栏6: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目标
商贸服务业:建设分宜县赣西农商大市场、分宜县水果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分宜西瓜批发市场。各乡镇建设商贸中心1处,共10个。改造湖泽镇集贸市场、县郊机动车大市场(汽车、农用车、摩托车、电动车)建设。依托金地购物广场、金豪商城、恩达商贸城、城东农贸市场、梦时代广场、城投商务中心打造商务中心。新增零售、批发、餐饮企业连锁店10家。
家庭服务业:建立现代家庭服务发展机制,培育1家省重点家庭服务企业,2家市重点家庭服务企业;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在各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批民营养老机构,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40张以上养老床位数。
新兴服务业:新建全县农村电商网络服务建设项目,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基地,打造1-2个总部经济基地,培育2-3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引进一批信息服务外包企业。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
依托文化古县和较好的生态质量优势,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对接赣西旅游圈,努力打造旅游强县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达到40亿元,旅游人次突破500万人次。
加快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依托全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按照“一核两翼”进行总体优化布局,以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为依托,以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为抓手,加快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抓好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档次和规模。
专栏7:“一核两翼”旅游发展格局
一核:以钤阳湖畔风情小镇、介桥古村(严嵩故里)景区和全县旅游集散中心为一体的中部核心板块。
南翼:以大岗山为主体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北翼:以中国洞都景区为主体(包含习凿齿主题公园),融入双林夏布文化,独具特色的蒙山旅游度假区。
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整合洞、山、水、墓、村、史、民等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以山水生态休闲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文化演艺、主体游乐等旅游为重点,辅以商务、购物、工业等多系列的旅游产品体系。做优中国洞都景区、大岗山旅游度假区、钤阳湖畔风情小镇,做强严嵩故里、习凿齿主题公园、夏布文化产业园及钤冈岭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扶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大发展,全力打造景区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四大旅游产品,力争建成1个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或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积极对接赣西旅游联盟,结合仙女湖、明月山、井岗山、武功山等周边知名旅游景区,开发形成以分宜为旅游目的地的短期度假专项线路。重点设计景区观光、历史研学、农园采摘、自驾露营、禅修养生、民宿体验、摄影创作等“慢游分宜”产品,打造推广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专栏8: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情爱浪漫之旅:仙女湖(仙女文化)---中国洞都景区(姻缘文化)---明月山(月亮文化)---武功山(云中草原)。乡村发现之旅:上松桃花源(操场乡上松村)---卢肇故里(杨桥观光)---双林夏布---严嵩故里---钤阳湖畔风情小镇---邓家围屋(湖泽镇尚睦村)---防里进士村(钤山镇)。休闲健身之旅:大岗山旅游度假区---亚林中心树木园---钤阳湖畔风情小镇---桃源古洞探险。民俗体验之旅:神牛洞传说(中国洞都景区)---夏布传统制作技艺(双林镇及恩达麻艺)---花灯艺术(操场乡)---龙舟赛(洋江镇)--采茶戏(杨桥镇)----唢呐艺术(凤阳镇)---二胡演奏(分宜镇)。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充分利用PPP模式和众筹融资模式,加大旅游要素投入,加强县城停车场、旅游厕所、星级酒店等设施建设和管理,推广发展一批民宿酒店,着力打造民宿酒店乡村游集群示范区。完善景点指示牌,健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一批配套相对完善的旅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区商业消费网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景区商业街区、购物一条街。丰富旅游商品,鼓励开发夏布制作工艺品、有机食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完善县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景区旅游交通环线、区内车道和游步道。
加大旅游营销宣传。精心包装中国洞都的洞穴观光游、大岗山生态休闲游、钤阳湖畔风情小镇游和以洋江龙舟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游等旅游产品,结合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活动,鼓励票务、酒店、租赁等旅游相关服务企业和经营者与旅游专业服务网站开展合作,积极推介分宜旅游资源。
第三节& && && &&&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环境整治、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整合农业资源,形成部门合力,促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特色生态农业。着力稳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力争2020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
稳定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传统农业,恢复二季稻种植,全面落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引进专业大户,开展农业开发,继续实施“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和水稻高产创建。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和耕地的保护。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提升粮食作物品质,重点发展优质稻和现代粮食加工,巩固提升绿色优质水稻产业,扩大绿色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到2020年建成10万亩绿色优质大米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98%,杂交稻推广面积90%以上。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把农业产业提升为具有促进农民转移、服务城市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高效农业。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加快完成七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以浩森东方为核心的1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扶持优质稻、生猪、苎麻及高效经济作物等优势特色产业链条延伸,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新建一批以麒麟西瓜、苗木花卉、高产油茶、新余蜜桔和商品蔬菜为主的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1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td]专栏9: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发展策略
发展策略优质稻重点建设操场乡上松村至山泗村、操场乡塘西村至高岚乡笼奎村、杨桥镇新楼村至高岚乡午桥村、凤阳乡西廊村至西茶村、双林镇姜源村至宋家村、洞村乡霞贡村至楼下村、湖泽镇汉塘村至闹州村、钤东办事处水川村至收村、钤山镇白芒村至新祉村等9个万亩连片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粮食作物播面稳定在43.1万亩。畜禽养殖以安扬公司、湖龙公司、科龙公司为龙头,重点建设钤山镇、湖泽镇、风阳乡、杨桥镇、高岚乡、分宜镇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区、钤山镇林禽土禽养殖示范区、高岚乡水禽健康养殖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生猪出栏30万头、肉类总产量3.2万吨。水产品养殖重点建设西坑水库、彰湖水库、石牛滩三座中型水库水产品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主推有机鳙鱼、鳜鱼、小龙虾、日本锦鲤、娃娃鱼等五大产业,形成“一个基地、两个示范片”发展格局。力争到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2万吨。
高产油茶重点建设高岚乡、杨桥镇、湖泽镇千亩连片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油料作物总产达1万吨。苎麻以恩达公司、安扬公司为龙头,建设双林镇、杨桥镇两个优质高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核心区。
优质水果大力发展麒麟西瓜、蜜桔、杨梅等水果产业,重点依托济优果业、水北锦业、湖泽湖龙等公司,突出发展新余蜜桔,在沿大广高速建设一批水果产业示范园区。
花卉苗木建设亚林中心种苗培育基地、芳山绿阳公司花卉苗木基地,丹桂苗木基地、台商景笙农业公司苗木花卉基地、梓海农林花卉苗木基地、沪昆高速大广高速花卉苗木产业带。
食品加工大力发展辛记食品、钟氏米业、含岭特产等品牌。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快构筑“一圈二带三区”,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抓好凤阳大棚西瓜、杨桥荷藕、洋江冬瓜、高岚辣椒、分宜镇和双林蔬菜等特色产业带建设,培育特色乡镇和专业村,着力打造“南部健康养殖、北部优质稻种植、中部农产品加工”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以洞村、双林为主的中国洞都旅游观光采摘等旅游农业,以洋江、湖泽为主发展供城农业,高岚、操场等乡镇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鼓励济优果业、水北锦业、湖泽湖龙等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精品果业。深入推进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整合特色农业、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众鑫生态园生态旅游基地、南宋英姑寨、芳山林场为龙头的农业采摘、休闲观光、农家体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向复合型现代农业转变。
专栏10:“一圈二带三区”现代农业布局
一圈:即县城设施农业圈,主要种植大棚蔬菜、西瓜及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
二带:即沿沪昆高速花卉苗木产业带(赣西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沿大广高速休闲农业产业带(依托洞村乡溶洞地貌打造中国洞村休闲农业区、依托钤山镇大岗山森林资源打造大岗山休闲农业区)。
三区:即北部优质稻种植核心示范区、南部健康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中部农产品加工核心示范区。
促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手段,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一批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构建“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主的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着力打造一批集休闲、健身、教育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融合民俗文化、艺术创作与农产品生产的创意农业基地。积极打造现代农业新业态,加快整合特色农业、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等资源优势,发展农业采摘、休闲观光、农家体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向复合型现代农业转变。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统方统治、高产创建等实用农业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重点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推广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养生农业和功能农业,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效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县、乡(镇)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深化农技人员挂村入户服务工作。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12136三农热线和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施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乡镇农业、农产品信息服务窗口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5%以上。
1035-5.jpg (321.99 KB, 下载次数: 2)
13:21 上传
图5 “十三五”时期产业布局图第四节 加速发展互联网经济
加快分宜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电商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发展互联网经济新业态。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全城电商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加快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构建农村“淘宝”、“微店”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积极推广“农产品+互联网+邮政”发展模式。鼓励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场主、种养大户、经销大户、农家乐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推销农副产品和农村休闲服务,鼓励电商企业自建自营平台与涉农企业合作。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引导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成为农村电商骨干人才。积极开展农网对接活动,做好农村农产品网上销售对接,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共享。到2020年,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上新水平,力争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专栏11: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工程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建立电商企业县服务中心,建立双林镇、湖泽镇、凤阳镇等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组建设涉农电商平台、网上农贸市场。
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建设工程: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0个,在双林镇、湖泽镇、凤阳镇等农业中心镇和主要村建设农家直营店、村级服务中心等电商服务站点;支持电商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增加电商服务功能;支持乡镇超市、村农家店及农产品种植大户建设电商服务点;支持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引导快递下乡,共同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鼓励物流配送资源整合,建设1-2个农产品集散中心,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提升网络通信能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升级、宽带互联网扩容、“三网”融合,实施宽带网络光纤化和广电网络双向数字化改造,推进建设集网络化、宽带化、融合化为一体的“城市光网”,继续优化、扩容城域网,建设和完善扩展性强、灵活高效的城域网,提升宽带网络品质。加快实现第四代通信技术(4G)网络覆盖城乡,推动网络优化、技术升级,提高覆盖深度。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场所的无线局域网络(WiFi、WLAN)等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方式的无线宽带网络。广泛部署传感网络,大力推进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传感网建设,推动各行业领域、办公场所和住宅小区等区域物联网的应用。加速实现信息网络“村村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务实信息基础。
增强信息化服务能力。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宽带技术,加强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开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社区等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城市管理、互联网+公共服务、联网+产业经济建设,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中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融合,打造“智慧分宜”。
专栏12:“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产业经济:大力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应用。开展智慧农业建设,鼓励发展智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网络销售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与服务业的融合,积极发展智慧旅游、“互联网+”物流,加快建成集交易、配送、仓储、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区域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
“互联网+”金融服务:依托云服务平台,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务的信用、认证、接口等公共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拓宽服务覆盖面。加快推动工业园区运用互联网金融实现“产融一体化”发展,积极鼓励有条件、有资质、有经验的金融机构开展规模化的“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
“互联网+”城市管理: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平台,加快发展智能供水、智能排水、智能节水、燃气智能调度、城市照明、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等项目建设,统筹建设全县水、电、天然气、通讯和地铁等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的地下管线信息化系统,实现地下管线数据化和三维立体管理。加强对空气、水质、工业用辐射源、医疗机构水污染物、噪音及其他污染源管理的物联网应用,开展面向重点公园、风景区、绿地、社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园林绿化资源的动态监控及感知应用。建设覆盖城区的智能化垃圾和渣土清运监测和管理系统。
“互联网+”公共服务: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在全县社会民生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和完善一批需求迫切的跨部门、集约化的信息化专项应用系统,促进公共服务领域重要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
第三章 着力创新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打造众创空间,重塑创新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一节 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平台
围绕新能源、光电信息、新材料、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体系,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社区。加大扶持企业科技孵化器成长的力度,鼓励恩达麻世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为国家级研究中心,江锻重工公司、驱动桥公司、盛泰光学公司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为省级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基地,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龙头企业为主体、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政产学研用、职技研科技合作机制,形成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到2020年,新增省级研发平台2家,市级研发平台5家,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65%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第二节 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加快急需人才引进。深入实施引智工程,鼓励政府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紧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公布紧缺人才目录,定期举行大型人才招聘交流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2020年,引进省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青年科学家各2人。
强化人才技能培养。新建我县就业实训综合楼,启动“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鼓励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支持企业与技师院校共同搭建“校企共训”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训”技术人才。大力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等各项计划工程,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以户籍、编制、分配、激励、流动等方面为突破口,推行“无门槛”的引才政策,逐步建立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加快工业园区教育、文化、餐饮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于潜心科研、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两大平台”,为人才在创新创业、社会保障、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研修培训等多方面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第三节 完善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健全人才管理机制。鼓励企业与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长效机制,破解人才流动刚性制约,加快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开辟人才交流绿色通道,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健全人才信息管理机制,对全县人才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建立全面、准确的人才信息数据库,做好信息动态的跟踪、更新工作,准确掌握全县党政人才、企业经理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大类人才的情况,实现人才信息的实时、动态、全面管理。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创新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县政府创新扶持专项基金、创新风险补贴基金以及创新成果转化基金,逐步加大财政性创新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引导风险投资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和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沟通衔接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专栏13: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重大工程
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引进培养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家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各5名;培养150名党政管理人才、实践锻炼540名青年干部、引进20名硕士。
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设立县政府创新扶持专项基金、创新风险补贴基金以及创新成果转化基金,组建设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全县企业自主创新机构和知识产权档案。建设科技孵化器和知识产权服务执法体系。
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培养技能人才、医疗、教育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人。
“百名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训工程:培训农村电商带头340人、村民网上代购和农副产品网上营销员1200人、电商信息员850人。
第四章 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调整县域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抓好镇村联动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根据“一心多核、众星捧月、圈层扩散、轴线发展”总体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现 “多规合一”。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重点开发钤东新城、城北片区、麻纺产业园、物流园区,拓展城市空间;精心打造县城北大门、南大门、火车站等城市窗口,完善老城区功能,着力抓好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升级,引导湖泽镇和凤阳镇成为县城的副中心,培育双林夏布、发电产业,洞村旅游、铁路运输,钤山矿产、农家乐,杨桥物流等一批特色乡镇,构建新的城乡发展格局。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和行业集中,推动创新融合和集聚集群集约发展,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道路。
第二节 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力推进镇村建设。按照“以规划为先导,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采用集镇联中心村、中心村带自然村”的“镇村联动”模式,进一步完善双林、杨桥、湖泽、钤山、凤阳5个中心镇建设,重点抓好双林镇扩权强镇改革示范点工作,推进杨桥镇扩权强镇改革示范点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以洞村乡旅游、洋江镇边贸等为特色的乡镇,推动行政村向重点中心村发展。提升中心镇、特色镇的集聚能力,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村非农产业逐步有序向城镇、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鼓励承包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向种田能手集中,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实力。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中心村镇“10+4[12]”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置建设,完善供水、供气管网设施,推进供配电网、通信设施的改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置建设,完善供水、供气管网设施,推进供配电网、通信设施的改造提升,拓展和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科技信息及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便民服务功能,扎实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通城区至重点中心村公交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有序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紧密衔接、布局合理、统筹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
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改造村落密集区、交通拥堵区、环境恶化区、生态管控区。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植树绿化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土壤环境、农村河道等综合整治,推广和普及村级保洁制度,做好村级垃圾处理工作,重点推进乡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及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项目建设,实现“一镇一站、一村多点”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建立“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压缩、县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延伸覆盖到乡村的较为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监管机制,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积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民建房管理体制,做好“六改”和“三网”建设。“十三五”时期,着重抓好50个新农村建设点整治建设,争取每两年重点建设5个中心村。
第三节 加快推动城镇化升级提质
以由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为依托,推进我县城镇化水平建设增速提质。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条件,重点是落实好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多元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十三五”时期,五年累计实现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
强化产城融合。建立以产兴城服务机制,以构建新的“一园三区”为载体,重点打造钤东新城,按照“P+M”即“公园+工业园”的规划模式,明确功能分区,加大园区在生产生活功能区方面的投入力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关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推动市政配套设施向园区延伸。建立健全以城促产服务机制,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做到产业与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共同发展,提升人口集聚能力,着力推进园区产业与城镇建设相互融合互动发展。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市政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城市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加强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整治工程。优化城市管理水平,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功能,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深入实施“三治两提”工程,打造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新分宜。
专栏14:城镇化重点建设工程
城镇功能提升工程:推进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全县道路交通安全指挥中心,实施县城大外环道路工程,新建钤盛路、岭东南路、北环东路、下坊路、泉塘西路、嵩阳东路、嵩阳西路、西郊北路、钤景路及电厂周边生活区道路,推进西环路、北环西路改造工程。提升城镇供水能力,新建第二水厂。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改造老城区、杨桥镇污水管网、雨水管,新建新城区、双林镇污水管网。有序推进老城区社会停车场及主城区5个停车场建设,启动城区消防栓、集镇天网系统、洋江集镇土地商住开发项目等建设工程。
城镇品味提升工程:实施规划设计和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加强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推进杨溪河两岸景观带建设工程和袁河引水进城项目,加快镇文化广场、森林公园、钤山湖湿地公园、庄塘湖公园及10个小游园建设。实施绿化提升改造,对各大公园、广场、行道树、绿化带升级立体绿化改造。改善城市面貌,推进县城东大门建设工程。推进湖泽镇水川村美丽乡村建设。
旧城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老城区旧县政府大院、小街小巷、保健巷、政法巷、分宜商城、农贸市场、“龙须沟”等改造工程,有序整治政法巷东侧、塘浒巷东侧棚户区以及江锂生活区、煤矿电机厂、矿建社区、分宜电厂、钤东办危房,改善人居条件。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改造主城区6个城中村,主要包括完善排水、照明、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农民社区建设工程:对村小组进行旧村改造。对村庄进行硬化、亮化、美化,拆除旧房20000平方米,新建100幢新房。第五章 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全面发展支撑
按照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第一节 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铁路、对外高速公路、水运等工程建设,改善县区与乡镇及周边县区的交通联系,以整合衔接为重点,构建便捷畅通的“铁路水空”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体系。
铁路。开展分宜站扩建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分文铁路改造,加紧建设蒙华铁路分宜段。
公路。配合城市发展轴,进一步健全等级明确的县域路网系统,推进国道、省道、县道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外环路建设,加快县、镇、乡之间的交通走廊建设及大岗山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公路建设,完善县域路网基本框架,实现国、省干道高等级化、县通乡镇公路畅通化。构建功能完善的客货运站场体系,力争形成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加大危桥改造力度,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水运。依托袁河新余~荷湖馆四级航道,实现航道等级化。
民航。推进分宜一般通用机场建设。
专栏15:交通设施重点项目
铁路建设重大工程:开展分宜站扩建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分文铁路改造,加紧建设蒙华铁路分宜段。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拓宽前江村至彬江镇高速公路入口处公路。推进高速公路出口搬迁工程。
国省干线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国道G220线彬江至分宜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实施省道S222杨桥集镇绕城公路新建工程,推进省道S222凤阳至分宜段一级公路、白芒至早禾坑段公路改建工程。加快推进县道X303操场至高岚段公路、X305操场至杨桥段公路改造工程。
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新建钤山集镇绕城公路、铜锣坑公路、收村、洞源等村级水泥路。实施洋江镇前江村至辑睦桥茅村小组公路拓宽项目,改建高操公路、钤山镇公路、杨福线、分观线等县乡道。拓宽分高公路。推进危桥改造工程,改造袁河大桥、收村上井桥、万溪村侯村桥。
综合客货运枢纽工程:新建分宜镇、洋江镇客货运码头。推进分宜新汽车站、长途汽车站项目、公交车站暨公交车更新建设。加快农村客运候车厅建设,拟建100个候车厅方便村民候车。
民航建设重大工程:新建一个一般通用机场,建设标准为飞行区指标2B、跑道长400—800米。
第二节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围绕提升能源供给,扩宽电网输送,完善能源管网铺设,为我县提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加强能源设施建设,优化完善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实施国电投分宜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及赣西供电公司杨桥双林输变电及配套送出新建工程,110kV钤北变、东兴变、庄岗岭变、松山变扩建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推进天然气管网向工业园区、乡镇、村组延伸,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鼓励中长电力等企业加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开发与应用,加快推进分宜镇光伏发电、洞乡村常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厂、10MW生态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抓好大岗山风电项目建设。
专栏16:能源保障重点项目
电网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国电投分宜电厂燃煤发电机组以及赣西供电公司110kV杨桥双林输变电、220kV输变电及配套送出工程等能源项目的新建,完成110kV钤北变3#主变、110kV东兴变2#主变、110kV庄岗岭变主变、110kV松山变2#主变的扩建工程,加快县城供电网及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能源输配网络工程:完成双林镇新铺设天然气管道50公里供气管网,分布建设燃气充灌站,提高县域天然气使用覆盖率。
新能源工程:加快推进分宜镇光伏发电项目、分宜县洞乡村常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厂项目、宜能农业公司100MW生态光伏发电项目、陆辉光伏发电有限公司70MW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彩虹精细化工公司35MW光伏农业(渔光互补)项目、中长电力有限公司新建10MW生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分宜100MW生态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加紧建设大岗山风电项目。
第三节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以防洪抗旱减灾、水源建设、农田灌溉工程、改善县城人居环境为重点,基本建成重点流域或区域较完善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完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加快骨干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开展28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18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抓好佛岭下、长富、格洛坑、清水塘等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未完工工程续建工程,提高水库防洪能力,保障防洪安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及水系连通工程,重点推进全县境内10条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建立防洪抗旱应急机制,健全山洪灾害治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启动44座水库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加快乡镇指挥系统及应急通信、水政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突发灾情的处置水平。加快推进水源建设工程。加强对县城饮用水源地芦塘的保护,加紧建设湖泽镇罗沙村抗旱水源工程,推进杨桥镇集镇万人饮水工程;开展彰湖水库主干渠清淤工程,保障渠道放水畅通无阻,提高农业用水供水能力。加快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有序推进城乡用水一体化。加快推进引水进城工程的步伐,组织专家对从袁河引水进县城的调研,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开凿水渠引水进县城,提升县城品位,改善现有人居环境。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全面开展全县南方节水减排工程建设,重点推进西坑、彰湖、石牛滩、冷水井等水库的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双林镇农村排水灌溉治理及冷水井东西干道渠道维修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改善灌区用水条件。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对全县9座农村小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第四节 推进信息设施建设
以建设“智慧分宜”为目标,加快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光缆建设与网络升级改造,推进光纤宽带进村入户,快速提高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升级、宽带互联网扩容、“三网”融合,实现第四代通信技术(4G)网络覆盖城乡,努力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增强信息化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宽带技术,深入推进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开展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交通等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服务能力。推进企业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商务营销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夯实信息基础。
1035-6.jpg (1.34 MB, 下载次数: 0)
13:29 上传
图6 “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规划图第六章 着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新余样板”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协同推进“六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构建“两型社会”,打造新余生态文明样板。
第一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融入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建设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
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加强袁河水源涵养区、大岗山自然保护区、石门寨森林公园、钤岭七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以双林河、凤阳河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系统的修复。对西茶煤矿采煤沉陷区,白水、中村、麻田村地质塌陷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构筑赣西生态屏障,提升生态功能。实行科教兴林战略,大力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林木良种应用,增强林业基层站所能力,完善森林“三防”体系,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清洁空气、净化水体、清静社会、修复土壤”的思路,全面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一是清洁空气。加强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工业废气治理,推动污染企业关闭或环保搬迁。逐步取消县城范围内10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强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餐饮油烟和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综合整治,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区域黄标车限行。到“十三五”末,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总体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下降30%以上;二是净化水体。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完善以及现有污水设施提标改造。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完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纳入城镇垃圾处理系统。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基础设施投入,到2020年全面完成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三是清静社会。强化规划引导与约束,开展工业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施工现场噪声管理制度,对主城区路网实施降噪改造,加大广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活动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四是修复土壤。探索建立污染土地综合开发补偿机制,完善土壤常规监测体系,以南乡的铁矿区矿山复垦、北乡的煤矿区植被恢复为重点,开展废弃工矿地、污染耕地等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综合整治。
强化生态监测监督。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对气象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和信息发布网络的建设,强化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不断提升全县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建立县环境质量档案,完成全县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稳妥推进县环境监测站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加强水、大气、土壤等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和信息发布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现代化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继续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加强监控站点联网工作,形成完整的监控和管理网络,与省、市环境管理平台联网,建立省、市、县三级联运机制。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环保机构建设,在重点乡镇、景区设立环保垂直管理的派出机构,落实乡镇专职环保员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
第二节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大力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分宜工业园循环化改造为抓手,以 “三项集中”为主要内容,积极构建资源循环利用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分宜工业园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三品”示范基地,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鼓励服务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生命周期评价,推动服务业集约高效发展。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持续实施上大压小,推进国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加快生物质多元化利用,推进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大光伏发电推广使用力度,积极优化用能结构。以水泥、印染等行业为重点,推广能源梯级利用、清洁能源替代等技术,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加强公共设施节能,深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街道和楼宇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积极开展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以实施国家园林县城为基础,开展多形式的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增强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绿色生活、勤俭节约的习惯。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引导绿色出行。完善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体系,推进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低碳化、绿色化。
第三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
完善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权重,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推进合理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治理”,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探索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投资优惠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矿山环境治理。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规范化的生态管控制度。按照国土空间功能,实施分级分区管控。建立严格的产业环境准入制度,推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加快推进绿色信贷制度,完善企业环保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市场化的资源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环境举报投诉受理处置机制,健全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专栏17:八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实施国家贮备林建设5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1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5万亩、低产低林改造10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开展钤山湖湿地公园、庄塘湖公园工程建设,袁河两岸洋江集镇段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覆盖全县重要湿地区的湿地监测体系。
水体污染防治工程:新建分宜县污水主干管配套支管、分宜县老城区污水管网新建工程等,对县工业园污水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完成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和新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使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洋江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双林镇双林河环境综合治理、双林镇中心镇建设项目等,全面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系统,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程: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防控行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工程,建立健全大气、水环境质量在线监测体系和信息发布预警体系。建立对气象灾害易发区、重点行业、产业进行实时监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发布预警工程。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实施分宜县土壤修复工程,对全县农产品产地的三类重点区域(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和一般农区)开展受污染土壤、场地、水体和底泥等重金属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进分宜工业园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在县城及主要乡镇及重点餐饮企业建立餐厨废油回收体系,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绿色生活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知识推广、专题行动等活动,组织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绿色回收”进机关、进商场、进园区、进社区、进学校等“五进”活动。积极推动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计划,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完善县城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公交体系,倡导公众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交车。
第七章 坚持扩大开放,培植竞争合作优势
坚定不移的实施开放兴县战略,以做强招商引资、扩大内需、促进外贸为重点,主动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全面加强国内外合作,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创新、促发展。
第一节 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战略
以实施赣西经济转型升级、中央苏区振兴为契机,紧密衔接国家和省、市开放战略,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包容性开放、区域协同开放的新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基础设施的融入和产业合作对接,构筑开放大平台。
强化基础设施对接。紧紧抓住蒙华铁路连接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地区与鄂湘赣等华中地区的重大机遇,强化与蒙陕甘宁地区对接合作,加快物流仓储、发电、能源等各领域工业平台建设。强化我县与新余市、宜春市对接路建设,加快实施新建省道S222线金鸡铺至峡石段二级公路、改造省道S311线凤阳至车田段二级公路,加紧建成仙女湖环湖公路(分宜县境内),进一步串联起分宜旅游资源。
强化产业合作对接。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参与南昌大都市区的产业分工、协作配套、产业接替,加强与新宜萍地区县(市)产业合作,主动融入产业链分工体系,加速与区域产业和市场对接,加快融入新余光电信息产业带和机械装备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利用国际麻纺博览会平台,积极开展与香港、台湾、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麻纺产业扩大出口。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有关省市的合作交流,协同建立转出产业项目对接信息库,积极创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探索建设市、县产业合作项目,开展配套协作项目对接,培育配套产业发展。
第二节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坚持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相结合,引进重大项目与引进中小型项目相结合,加快高水平“引进来”,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规模。
强化产业招商。围绕装备制造、麻纺织、光电信息、新材料、旅游、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鼓励以项目合作为主要方式与国内外500强、行业百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实施产业对接,精心组织重大招商和推介活动,不断深化以商招商,拓展委托招商,加大力度为龙头企业寻找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以产业集聚吸引龙头企业,努力形成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产业集群。
强化重点招商。完善招商选资政策,充实丰富招商选资项目库,按照“招引大企业、建设好项目、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以麻纺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南粤新材料产业园及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等重点产业平台为招商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对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好项目,努力形成“引进来一个,带动一片”的聚合效应。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实施全员招商战略,形成政府主导、园区主力、驻点专业招商小分队为骨干、乡镇和部门共同参与的招商格局。拓宽招商渠道,积极组团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招商活动,开展稀缺资源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开展好赴香港、澳门、深圳、上海、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大筑巢引凤力度。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有效整合园区资源,提升园区承载力,积极搭建创业孵化园、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完善工业地产,推进分电公司上下游产业园土地平整项目建设。实施“回归工程”,加强内外分宜人互动和感情联络,提升乡情吸引,建立健全在外分宜人经贸交流联系机制、招商引资机制,鼓励本地人才大胆创业、在外商人回归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建立创业人士回乡创业项目库,加紧建设总部经济园,推动在外分宜人企业引进、资本回流、人才回归,技术反哺、资源返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在外创业人士回乡创业服务机制,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回乡投资发展环境。
第三节 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支持企业主动“走出去”,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奋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加快宽领域开放。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与农业开放,有序实施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逐步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推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破除机制障碍,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完善外商投资监管体系,健全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依法推进贸易便利化。
推动合作共建。统筹区域规划,加强与新余紧密联系,更多地承担起新余的光电信息产业和机械制造基地的功能。加强与新宜萍区内县(市)的对接合作,深化劳动市场、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通道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鼓励发展共管、托管、经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飞地经济。支持盛泰光学、路桥驱动等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实验室,形成政府主导、龙头企业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研用、职技研科技合作机制。增强我县与仙女湖、明月山、武功山、安源、井冈山等周边景区的合作,联建共建赣西大旅游圈,着力发展成为区域性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升级。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出口企业预警监测,鼓励和支持光电信息、服装纺织、新能源等产业优势企业扩大出口,努力提高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稳定重点企业出口,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与出口相配套的出口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国际营销物流等外贸出口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扶持优势出口企业采取自建境外营销网络、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拓展活动空间。实行县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也纳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