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佳能70d照片大小拍出好玩的照片 知乎

怎样学习摄影大师的思路和作品教程讲解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4-01 10:25:54
日,Gursky这张数码处理过的Rhine II在克里斯蒂以,338,500拍卖,成为目前世界最昂贵的照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去学习大师们的思路技巧和作品,喜欢的朋友可以一起来看看
  日,Gursky这张数码处理过的Rhine II在克里斯蒂以,338,500拍卖,成为目前世界最昂贵的照片。
  拍卖自然有很多主观性在里面,我们当然不能问这4个M对应每一个像素是怎么&折价&的,我们是想说说Gursky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能达到&百万&这个价格级呢?这张昂贵的照片是这样的:
  Gursky 摄影作品
  我先拟定两个前提,如果你不同意这两个前提,接下来的文字也不用看了。
  第一,大部分艺术品都有&父亲光环加成&,换言之,一件艺术品的部分价值是由它的创造者带给它的,而不是它自身具有的。
  第二,一件艺术品的价格会随着经营机构、市场行情和买主偏好等因素产生较大波动。
  我上面的两个前提隐含的意思是:
  其一,如果我并不知道这张照片是古斯基拍摄的,我会觉得这幅照片非常普通,甚至毫无出彩之处,而正因为这是古斯基拍摄的,我才觉得这幅作品很有嚼劲。
  也许你们会说,这不是溜须拍马,事后解读吗?
  不是这样的。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古斯基作为一个成熟且知名的摄影师,他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体系,他的大部分作品你都要拿到这个体系里面去读,换言之,他的一幅作品不单单是一幅作品,而是基于一个体系之上的作品。就如同你和某位政要同时说了&最近天气不太好啊&这样一句话,大家不会对你的言语进行深度挖掘,而会对政要的进行深度解读,正是因为你们处于不同的体系之中。
  其二这个前提就是说明古斯基这幅照片能够成为最昂贵的照片,具有随机性,并不是必然结果。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的照片价格普遍卖得很高这样一个事实,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照片的确不仅仅是灵光一现,而是有较高价值和稳定性的。
  如果你同意上面两个前提,就可以看看下面的文字。
  一、器材设备
  古斯基偏好使用大画幅相机,他的许多作品也是用大画幅相机拍出来的,虽然器材与作品质量没有必然联系,但更好的器材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能拍出拥有更多细节的照片,能更大限度的满足作者的拍摄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1.同等条件下,大画幅拍出来的照片质量更高,价格自然比一般相机更高。
  2.大画幅需要投入的成本更高,光一个后背就够普通人喝一壶了,所以,他的准入门槛更高,玩的人更少,稀缺性更大。
  3.大画幅需要毅力和热爱。现在很多人背着全画幅,三脚架,几个镜头就已经嫌重得不行了,而大画幅的重量可想而知,再结合我后面要讲的古斯基的拍摄特点,你就会明白,背着大画幅拍出这些照片的确是个体力活。
  二、拍摄难度
  大画幅和单反不一样,它的操作更加复杂和繁琐,掌握起来的难度比单反要高,其学习的时间也更长,所以拍摄难度更高,自然稀缺性更大。
  上面讲的都是一些客观方面,下面讲的才是本文真正的重点,我们要讲艺术品,就要讲它们的父亲。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就是稀松平常,完全就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制造出来的经济泡沫,构图,用光,色彩都没有任何出彩之处,为何能卖出如此的高价?后来阅读了古斯基一些的作品之后,我当初的观点就变了,相信你看完我的这个回答,你的观点也会有一些改变的。
  三、重构而非重复
  摄影是什么?我想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让每个人都信服的答案,但我相信这种观点应该很少有人反对:摄影要基于真实,也就是说你画面中本来没有人,你不能硬生生P一个人进去。自摄影诞生之初,人们就说摄影是用光作画,光是自然的产物,是真实而客观的,所以,摄影要基于真实,不能人为添加。
  但是古斯基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摄影是一种重构,而不是一种重复,他认为摄影可以像绘画一样,加入人的主观因素,让它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来看一幅他的作品。
  《平壤四号》
  这幅作品是平壤四号,以137.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乍一看,稀松平常,不过就场面宏大了一些,没有任何出彩之处。正好,我这里存有这幅作品的数码格式,我们把画面放大一下看看,没看出所以然?
  局部放大图
  我这里还有这组照片的另一张,你们再看看,看出来了吧?
  局部对比图
  平壤四号这张作品的后期痕迹十分明显,人物都被脸谱化,没有具体的表情,类似于绘画的感觉。我们暂时不讨论这种手法的好坏,着重体会他的思想:重构而非重复。再比如,下面这幅作品的柱子被P掉了。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首页《Rhine II》这幅作品后面的工厂也被P掉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不平衡了???凭什么???P的照片都能卖这么多钱???那请继续看下去。
  四、上帝视角
  古斯基的许多作品都是采用的所谓上帝视角,就是画面包容性非常强,画面元素众多,给人一种造物主般的即视感。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有人觉得上帝视角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啊,不过就是站得高了点儿嘛。是的,的确如此,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得高点儿的。比如国家地理每年几乎都有航拍作品获奖,其获奖几率在所有照片类型中的几率最高,为什么?因为拍的人少,很多人可能玩了几十年摄影都没有进行过一次真正的航拍。坐客机时往下拍还露出大大的机翼在我看来可能算不上航拍。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所以,能站得高也是他的优势,不过,最重要的不是他用了上帝视角,而是他用上帝视角表达出来的思想,后面再讲。
  五、人类与自然,真实与虚无
  先看一下这幅图,你看到这幅图时,会不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觉造物主的神奇?但当你把照片放大的时候,会发现这完全是人工的产物,因为在沙土上分布着许多挖泥船,这是一些人工岛屿。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古斯基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又说回《Rhine II》。这看起来是一幅纯自然的风景,但是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实际上作者把后面的工厂都给抹掉了,他试图营造出一种纯自然的风景,但是因为图片P成了这样,现实就真的变成这样了吗?
  实际上你走到这里,依旧会发现这条河的对面有大量的工厂,黑烟,也就是说,这幅图是一种虚构的美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工的痕迹遍布全球,以莱茵河为例,莱茵河在历史上经过了多次的改直,补弯,限流等,如此一来,似乎莱茵河变得更&好&了,因为它能更好的为人们所用,但是这样就真的更&好&了吗?或者说,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虚构的美丽呢?这就是仁者见仁了。
  六、独立个人与时代洪流
  这点在古斯基的作品里面体会得十分明显,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时代,每个人的自我都被无限的放大了,你看看微博,看看空间,看看朋友圈,每个人的小情绪都通过这些社交网络展现出来,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体。但是,一旦发生了灾难,比如地震,比如恐怖事件,你又会在瞬间觉得那些所谓的小情绪,所谓的自我,所谓的内心都是那么的脆弱与不堪一击,当你看到那些逝去的人们,想到他们生前也曾如你一样,觉得自我的存在感十分强烈,可在此刻,在时代洪流面前,独立个人是多么的渺小与无助。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正如古斯基所言: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是孤零零的。这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就是这样。这是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他这样的作品太多,我略选一二(这种照片如果你去看真图或者找到原图放大了看,给你的感觉和你这样看完全不同)。
  七、无中心主义
  纽摄告诉我们,一张照片一定要有一个主题。可古斯基的作品似乎不是这样,他的作品没有明显的视觉落脚点,没有一眼就能看见的主题,倾向于无中心主义,但是真的没有中心吗?似乎他照片的中心在每个人心中又有不同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结语:
  如我开始所言,艺术品的价格与其价值并不必然相配,但古斯基的确有不少闪光的摄影手法和摄影思想,他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也有较高的内部统一性。以上纯属一家之言。
  图片来源于知乎叶明
  古斯基对我最大的影响倒不是他这些作品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洗礼,而是:拍的照片最好放大看!这影响我到今天。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最高像素照片出炉 利用佳能70D拍出3650亿像素
发表时间:
来源:In2White
作者: 编译
责任编辑: kiwi
  大家能想象到的最高像素照片有多大?1亿像素?2亿像素?还是10亿像素?在之前,曾经有一位摄影师利用电动云台和佳能EOS 7D,采用接片的方式拍摄过一张3200亿像素的伦敦360度全景照片。不过,就在前不久这个记录就被一位意大利摄影师再次打破。
  新的记录是意大利摄影师Filippo Blengini带领其团队拍摄的一张阿尔卑斯山的照片,他也采用了接片的方式,使用佳能EOS 70D相机拍摄出了拥有3650亿像素的全景照片。他们一行5人,在2014年年底爬上了阿尔卑斯山脉的白朗峰,并且耗时2个星期使用佳能EOS 70D配合EF 400mm f/2.8L IS II USM和EF 2X III增距镜,拍摄了一共70000张照片,最终合成了下图中的成片。
  拍摄照片使用了2个星期,那合成需要多久呢?正确答案是2个月。这个团队后期通过电脑将70000张照片合成一张,组成3650亿像素,整张照片输出后可以覆盖一个标准足球场,存储空间更是高达46TB&&
周关注度:8241
周关注度:6989
周关注度:6326
周关注度:6241
周关注度:6879
周关注度:6573
周关注度:6541
周关注度:63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70d照片格式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