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跌跌不休”的主因 股指期货对股市影响和IPO谁更冤

股市“跌跌不休”的主因 股指期货和IPO谁更冤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16券商满意度评选:谁是您心中的最佳券商
神秘电话释劲爆消息 抄底盘井喷
  原标题:股指期货和IPO谁更冤
  一年多以前,股指期货被扣上引发股市下跌的帽子,结果被限制直到如今,现在投资者又在说是因为IPO引发股市下跌。本栏认为,IPO融资额和印花税基本相当,如果因为股市下跌而放弃IPO,还不如免收印花税对股市发展更好。
  投资者都喜欢股市上涨,反感股市下跌,但是哪有天天上涨的股市,涨涨跌跌本就是正常现象。如果只要股市下跌就得找一个责任人,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冤枉。例如股指期货,股指期货问世以来,并没有引起股市下跌,甚至股市从2000点上涨至5100点的过程中,股指期货也是正常交易。没人说是因为股指期货引发了股市的上涨,但只要股市下跌,就把责任归给了股指期货。
  IPO也是类似的情况,在新股发行的早期,股市并没有疲弱的表现,投资者对于新股按照二级市场市值配售也是趋之若鹜。那时候没人说新股发行不好,但直到股市下跌,投资者开始批评新股发行速度太快。本栏认为,IPO的速度并不是决定股市涨跌的惟一因素,如果因为股市下跌而降低新股发行速度,恐有得不偿失的结果。
  本栏不是说新股发行对股市下跌没有影响,而是说还有其他办法能够解决这一矛盾。先说一个问题,是不是只要停止了新股发行,股市就不会继续下跌?本栏认为不是,即使暂停了新股发行,大量的大股东减持和高管减持依然会对二级市场资金面构成巨大的压力,而且本栏也多次指出,这种减持带来的资金流失压力远远要高于IPO融资量。即本栏认为,单纯停发新股并不能促进股市上涨。
  此外,就算停发了新股,排队公司还在,投资者必然会担忧将来新股重开时的压力问题,那么排队新股又成了悬在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对于未来的慢牛行情没有好处。本栏认为,如果市场难以承受IPO的融资额,比较好的做法是暂停征收印花税和红利税,用减税的方法补贴市场,弥补IPO造成的资金量损失。同时还要限制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行为,把他们的减持过程尽可能拉长,以减小对市场的压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引入新增资金流入股市。本栏曾提出,除了传统的社保资金外,国家队资金也应该对蓝筹股实行保护价护盘,即对于指定的股票,一旦低于指定的价格,国家队即进行买入操作,直至股价回到保护价之上,稳住了蓝筹股的价格,股市的下跌也就没有那么迅猛。
  真正决定股市涨跌的,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那么就算停发新股,股市也依然会“跌跌不休”;反之,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和成长性令投资者满意,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进入,那么即使新股发行量较大,股市也能保持慢牛的走势。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qqww220044]
[不老的阿甘]
[管理办法]
[贱人就是矫情]
[一剑如风]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25:18 &&
你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吗?煽动全体散户全抛空手中股票?你想造反吗?破坏金融秩序稳定啊!跑一个证券营业部试试/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34:14 &&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接受专访:不能靠停发新股救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8:50 &&
我一直呼吁散户们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不要去打新股,在行情好的时候,新股上市就涨,那时候是可以打的,但是,上市第一天就应该卖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06:35 &&
20:46:17&&的原帖:首先支持您的这个倡议!但是你不打新,有基金公司打新啊?所以,我们还必须不能申购基金!!!另外,你还真是一个外行,不买股票,怎么能做空股票呢?只有10元钱买进,8元钱抛出,这才叫做空!这样持续的做,6元钱买进,4元钱抛出。只有这样,股市才有可能从2200点跌到1000点!!!你明白不?中国的散户从来都是义和团,当然最后还是给慈禧消灭掉的!呵呵,你可以试试!中国不存在纯粹的股票卖空机制,只有融券可以做空。但是可以卖空股指期货,不存在先买,后卖。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07:31 &&
18:34:14&&的原帖: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接受专访:不能靠停发新股救市这就是中小股民应该行动的原因。他要做权贵的奴才,我们也没有办法。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江西会馆&&├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坚决反对海量IPO压垮A股,每位股民行动起来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股指期货和IPO谁更冤?新增资金是关键_网易财经
股指期货和IPO谁更冤?新增资金是关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股指期货和IPO谁更冤)
一年多以前,被扣上引发下跌的帽子,结果被限制直到如今,现在投资者又在说因为引发股市下跌。本栏认为,IPO融资额和印花税基本相当,如果因为股市下跌而放弃IPO,还不如免收印花税对股市发展更好。投资者都喜欢股市上涨,反感股市下跌,但是哪有天天上涨的股市,涨涨跌跌本就是正常现象。如果只要股市下跌就得找一个责任人,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冤死。例如股指期货,股指期货问世以来,并没有引起股市下跌,甚至股市从2000点上涨至5100点的过程中,股指期货也是正常交易。没人说是因为股指期货引发了股市的上涨,但只要股市下跌,就把责任归给了股指期货。IPO也是类似的情况,在发行的早期,股市并没有疲弱的表现,投资者对于新股按照二级市场市值配售也是趋之若鹜。那时候没人说新股发行不好,但直到股市下跌,投资者开始批评新股发行速度太快。本栏认为,IPO的速度并不是决定股市涨跌的惟一因素,如果因为股市下跌而降低新股发行速度,恐有得不偿失的结果。本栏不是说新股发行对股市下跌没有影响,而是说还有其他办法能够解决这一矛盾。先说一个问题,是不是只要停止了新股发行,股市就不会继续下跌?本栏认为不是,即使暂停了新股发行,大量的大股东减持和高管减持依然会对二级市场资金面构成巨大的压力,而且本栏也多次指出,这种减持带来的资金流失压力远远要高于IPO融资量。即本栏认为,单纯停发新股并不能促进股市上涨。此外,就算停发了新股,排队公司还在,投资者必然会担忧将来新股重开时的压力问题,那么排队新股又成了悬在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对于未来的慢牛行情没有好处。本栏认为,如果市场难以承受IPO的融资额,比较好的做法是暂停征收印花税和红利税,用减税的方法补贴市场,弥补IPO造成的资金量损失。同时还要限制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行为,把他们的减持过程尽可能拉长,以减小对市场的压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引入新增资金流入股市。本栏曾提出,除了传统的社保资金外,国家队资金也应该对实行保护价护盘,即对于指定的股票,一旦低于指定的价格,国家队即进行买入操作,直至股价回到保护价之上,稳住了蓝筹股的价格,股市的下跌也就没有那么迅猛。真正决定股市涨跌的,还得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那么就算停发新股,股市也依然会跌跌不休;反之,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和成长性令投资者满意,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进入,那么即使新股发行量较大,股市也能保持慢牛的走势。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周科竞
责任编辑:惠杨_NF562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千万股民大签名: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 !_
&&没有中国股民,就没有中国股市,没有中国股市,就没有中国经济。
&&二十年股市,无休无止的IPO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股民,每个股民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背后都有一个家族,中国股市已经临近崩盘边缘,请别为了少数几个家族的贪婪欲望而置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局而不顾。
&&改革开放的本意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劫贫济富,2400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圈走了8000万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中国股民已经伤痕累累,当中国股市崩盘后意味着改革开放的失败,请三思。
&&如果你是股民,请在此签名。拒绝谩骂,拒绝暴戾,文明签名,文明回帖,文明上网。
&&水皮十问中国证监会:
&&一、证监会在大盘这么弱势的情况下,还在大发特发新股大盘股。把中国股市搞成世界圈钱第一,跌幅第二,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二、证监会指责上市公司弄虚作假,那为什麽这样多的亏损股和垃圾股能够通过你们的审查,从容混进股市卖给一亿投资者?
&&三、证监会表面指责上市公司肆意圈钱,但实质却纵容他们多圈多占,甚至为他们设计种种“创新”方式来圈钱,到底要维护谁的利益?
&&四、证监会指责有人操纵股市,但多年来对利用内幕消息狂拉乱炒的没查出几个,现在对崩盘式暴跌也坐视不管,作为何在?
&&五、证监会指责市场信息披露不规范,那为什麽每到有重大消息,总是有人第一时间知道,而那些机构又每次总能顺利出脱,管理层自身走漏消息为什麽不查?
&&六、证监会便一再强调过“买者自负”,但是随意改变游戏规则,如在南航认沽事件中,游戏规则的不公早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裁判员的屁股做到了什么位置?
&&七、权钱交易盛行,王益、王小石等等败类都是证监会出产的,多少一年赢利,二年平,三年亏损,四年ST的公司随便被批准以高的离奇的价格发行,权贵们拿着大量的一级市场股票到二级股民手中套钱。谁之过?
&&八、言而无信。关于近期市场的波动,证监会最新开出的“药方”有:“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但最近新股IPO争先恐后,“特批、绿色通道”不绝于耳,请问管理层信用何在?管理层希望的的“稳定”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是不是只要新股发得出去就可以了?
&&九、2007年中小板高歌猛进大发股票,年报有多家亏损如何解释?创业板也要大干快上,是不是另一个坑骗股民的板板?
&&十、为什么在当初一千点时放QFII进场?为什么在国外股市最高点对内放行QDII基金?为什么B股在最高点对国内人民开放?为什么中石油香港发行价格仅1.1港元.大陆发行价格16.7元人民币,为什么仅0.1元面值的紫金矿业A股发行价人民币7.13元,与H股复权发行价相差20倍.公平原则在哪里?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2-07-18 10:58
停发新股,最简单易行的救市,别无他途!
发表于:12-07-18 11:16
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
发表于:12-07-18 11:19
政府及领导人换届不能成为股市下行的理由,要吸取10年前900多点教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要切实保护好股民的利益,
发表于:12-07-18 12:32
政府不知道这一切还是装聋作哑?
发表于:12-07-18 12:48
&&[第2版 07-18 12:48]
1千万股民签名就停发新股,1亿民众签名要选票怎么办?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发表于:12-07-18 15:35
问责证监会有什么用?难道这一切没有上面的旨意,他敢自作主张?
发表于:12-07-18 15:45
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 !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发表于:12-07-18 16:17
回复 第6楼 的 小神仙39号:
答案只有一个
发表于:12-07-18 16:26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新闸老散 的话:
问责证监会有什么用?难道这一切没有上面的旨意,他敢自作主张?...
&将翡翠团购进行到底~~万岁!
&将和田玉团购进行到底~~万岁!
&将老字号纯银团购进行到底!
发表于:12-07-18 16:29
[转载]白岩松10问中国证监会:
1.为什么在当初一千点时放QFII进场?
2.为什么B股在最高点对国内人民开放?
3.为什么中石油香港发行价格仅1.1港元.大陆发行价格16.7元人民币,高达10多倍。仅0.1元面值的紫金矿业A股发行价人民币7.13元,H股复权发行价0.36港元.相差20倍公平原则在哪里?
4.为什么建设银行上市1块钱1股卖给美国商业银行20%的股权,09年让他白赚 1300多亿人民币。
5.为什么一开始就把泡沫化的股票发行给国人,而有投资价值的发行价格1.1港币发给外国人?
6.为什么在国外股市最高点对内放行QDII基金?
7.为什么平安(名为“中国平安”,实为洋人控股)可以如此大规模疯狂抢劫国人的血汗钱?
8.为什么美国次债危机刚刚开始发作的时候,却正是QDII出海的时候要国人去买单,这些都是巧合吗?
9.我们的政策究竟是为什么人服务的?
10.难道这其中真的没有利益交接和利益输送的猫腻吗?你们证监会官员是为谁工作?又被谁操控着?
&将翡翠团购进行到底~~万岁!
&将和田玉团购进行到底~~万岁!
&将老字号纯银团购进行到底!
发表于:12-07-18 16:33
回复 第7楼 的 新闸老散:
就是就是,太对了。搞股市本就是为了用民间的钱救活企业,“繁荣”市场。
发表于:12-07-18 17:21
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 !
发表于:12-07-18 18:15
以下是引用 第13楼 NWR老牛 的话:
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 ! ...
知道一}公司上市需要多少打点费吗?说出来吓死你……
发表于:12-07-18 19:37
发表于:12-07-18 21:32
以下是引用 第14楼 大乌鸦2 的话:
知道一}公司上市需要多少打点费吗?说出来吓死你……...
说说看,大家听听。
发表于:12-07-18 22:23
&&& 书呆子。我当然相信你手上的是一张真钞。可股票就不时地会变成“假钞”的。现阶段股民对IPO有抵触情绪的根子在于发行新股的利益团伙的黑金收入。这个黑幕如何打开看看其中有多黑;才会使这帮那么地热衷于IPO。
&&& 一时郭主席的话出去而感到下不了台,也可把这件不是事的事成立一个“IPO管理委员会”,作为台阶下来。
发表于:12-07-19 18:35
【中国股市 叫我如何能爱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仍高于7%,是世界上最高的增速。货币政策在松动,管理层在鼓励养老金及海外资金进场,但为什么股市不如遭受危机的美国、欧洲?年,中国融资世界第一,涨幅排名倒数,超90%投资者亏损,基金也亏损,如此的股市叫我如何爱你?http://t.cn/zWx7XXB
发表于:12-07-20 21:16
【一睹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大厦“真容”】传说中的“十字星”你觉得如何呢? (图片来源)
发表于:12-07-20 21:20
:【名词新解:IPO是爱骗我】IPO:爱骗我! I = 爱,P = 骗,O = 我,是一群很有钱的人,向一群没钱的人圈钱,还永远不用还。(转载)
发表于:12-07-21 00:26
虽说此举没大用,也发泄一下怨气。
发表于:12-07-21 10:40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不能靠停发新股“救市”
发表于:12-07-21 11:02
A股历史上一共有7次IPO暂停,根据网易财经的统计,从这7次IPO暂停期间的股指涨跌来看,上涨的次数为3次,下跌的次数为4次。IPO暂停期间,指数跌幅最大的一次为17.98%;暂停期间指数涨幅最大的一次为53.02%。IPO暂停并不是想象中的最好的救市牌。
发表于:12-07-21 11:13
IPO该不该暂停?
发表于:12-07-21 12:25
一家企业要上市,需要准备打点费一个亿。这是多大的蛋糕,能吃到蛋糕的人怎么舍得的暂停。
发表于:12-07-22 01:14
被系统删除于: 20:22:49
发表于:12-07-24 14:33
半年22万散户告别A股 女股民蒸发掉2套房(图)
&&日&11:45&&凤凰网
上海一女股民蒸发掉2套房
  受欧美股市上周五走弱影响,A股两市近日大幅下挫,震荡下行创出近期新低,被众多投资人看好的钻石底部2132点失守。
  上海一女股民向记者表示,股市蒸发掉他2套房子,半年时间22万散户“悲情”告别A股市场。
  A股迎来销户潮
  在经历了无数次“被折磨”、“狠割肉”的痛苦之后,少数股民对A股市场不再抱有幻想,拿着早已剩下不多的钱,纷纷选择了销户退出的道路。销户的现象在西安同样有,某证券营业部投资顾问昨天透露,“营业部每周平均有两三个股民销户。以前一年也没有几个,今年二季度开始变多,这些股民资金量一般几万元,大部分是2007年、2008年的时候入市的,入市之后只有亏的份,大多没赚过钱。有几个老股民是10年前开的户,之后成了休眠账户。还有些股民虽没销户,但上半年不进行任何操作”。
  网友用诗歌来纪念这特殊的日子
  半年销户二十万,股民逃离让人叹。
  行情熊熊割肉痛,亏损累累守仓难。
  股市生态要治理,投资理念当清算。
  大盘筑底有时日,否极泰来可期盼。
发表于:12-07-24 21:17
&&日&10:24&&投资快报
  发自《投资快报》& 记者 费国海
  本报讯&& 中国有个成语叫“四十不惑”,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不会像青春年少一样充满迷惑了。然而,中国还有一句俏皮话叫做,“一入股市深似海。”当一位四十岁的股民,五年时间赔光了辛苦赚来的100万,他还是前所未有的迷惑了。近日,某知名社区网站财经版一条名为《40岁男人在股市里亏损100万的血泪史迷茫痛苦》的帖子勾起了不少网友的伤心往事,在大盘惨淡的大背景下,帖子显得尤其应景,评论栏里共鸣一片。
  这位网名“绿色洪钟”的股民在帖子说,自己生活在西部一个三线城市,今年40岁。和老婆一起打理小生意,每年约有80万元的稳定收入,有三个商铺和三套住宅,一年的生活消费只需要5万元左右。不管从哪方面看,这位网友的生活都过得颇为富足。然而,“一着不慎”的他却在2007年投入了股市,从此生活和心态都急转直下。“在07年底股票里投了100万到只剩30万了,今年5月又往股市里追加了55万,结果暴跌3成多……”从发帖者断续的语言可以推算出,入市五年,他亏损了将近100万。“感觉自己突然老了,这5年来我主要精力就放在股市上,结果摧残了身体,破坏了心情,耽误了工作,疏远了朋友,助涨了脾气,股市是我最大的失败。”
  100万对于一个生活在消费不高、白手起家的私营业主来说,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回想起刚结婚时,2万元买个破旧小房子都要借钱的艰苦生活,“绿色洪钟”悔不当初,表示“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每天就是睡觉吃饭,好像自己还有好漫长的时间需要煎熬,迷茫。”
  帖子引起了围观者的共鸣。“这样的人我见多了,半年把五万变成八千,在原来的领域你很成功,但到了股市,你什么也不是。”“股市通病”,“全国股民同悲”,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对这样的情况见怪不怪,而更多的网友则劝楼主早点放弃,回头是岸,割肉离场避免更多损失:“稳定赚钱很重要,炒股风险太大”,“远离股市,远离毒品!”
发表于:12-07-26 09:27
40岁男在股市里亏损100万的血泪史,迷茫痛苦
&&&&我今年40岁,老婆36岁,一个女儿,还想再要一个孩子。我做点稳定的小生意,这两年每年有80万的收入,老婆没有工作在家照顾我们父女俩。除了自己住的房子外,有三个商铺和两套住宅,但是我在三四线城市,住宅现在每平米均价约不到5000元所以租金不高,加上商铺这两年的每年房产租金能收近20万。
&&&&我们家消费估计生活和养车一年5万够了。包含自主住宅有银行按揭每月要还近4000元,还15年。我们夫妻有最基本的三险,没有买过商业险。这几年我买的房产不含自住房子前后共花了240万,现在市值约400万.
&&&&在07年底股票里投了100万到只剩30万了,今年5月我一个表兄是个职业股民,告诉我一个内幕消息,我有往股市里追加了55万,调仓买了这一只股票当时市值85万,这一个多月来自从我买了就没有涨过,暴跌3成多,现在市值只有50多万了,最近一个月来我没有好好睡过,本来还希望减少损失,当时我很信任他就买了,现在也不好说他什么了。
&&&&感觉自己突然老了,现在老婆也怀孕了,而自己觉得很失败,这5年来我主要精力就放在股市上结果自己摧残了身体,破坏了心情,耽误了工作,疏远了朋友,助涨了脾气。
&&&&在我们这个西部小城市,100万可以做好多事。我的生意是贸易也不需要本金但是因为客户和产品单一估价三年内也许还行,以后能不能做就说不准了。现在还有150万现金,不知该怎么办?自己刚结婚时要花2万元买个很旧很旧的小房子都是借同学的钱,也算是白手起家,自己自从参加工作来虽然很辛苦但是幸运的是还顺风顺水,股市是我最大的失败,老婆今天早晨看我一晚没有怎么睡就安慰我说权且当做做生意赔了,让我不要想了,她已经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了。
&&&&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每天就是睡觉吃饭,转念又想想国人平均寿命75岁,好像自己还有好漫长的时间需要煎熬,迷茫中。
发表于:12-07-27 14:09
【贫穷董事长曝光上市黑幕】上市过程中巨额的隐形花费吞噬了大部分制造业出身的董事长个人财富,许多人甚至面临着个人破产的境地――某大券商去年底项目:收3600万承销费,其中500万帮财经公关走账,另外帮董事长个人走账300万。以前这么干主要是中小券商,但现在大券商也这么干。http://t.cn/zWMtV5X
发表于:12-07-29 10:01
皮海洲:停发新股有利于改善市场环境
09:45:00 来源: (北京)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日前对涉及资本市场的九大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在谈到投资者要求停发新股时,证监会投保局除了继续宣扬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之外,还表示停发新股并不能令市场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
作为反映投资者呼声、主张投资者权益的机构,投保局对停发新股呼声的回应令人失望。其实,所谓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不过是一种伪市场化而已。目前A股市场并不具备市场化的土壤,不仅缺少市场化的制度体系,更缺少与之对应的法律体系;不仅投资者不成熟,就是管理层、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都是不成熟的。所谓市场化,无非就是推卸责任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且,目前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只是一种选择性的市场化。凡有利于新股发行的,就列入到制度中去了,相反,对于不利于新股发行的,则予以屏蔽。以投保局提到的八菱科技、朗玛信息、海达股份中止发行案例来说,这本来是市场化的成果,但监管部门却用二次发行来否决了这一市场化选择,从而使得中止发行失去了意义。并且,尽管新股发行高举市场化的大旗,但发行市盈率却远远超过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尤其是那些投资基金,哪怕冒着亏损的风险也要将一级市场的新股搬运到二级市场中来,成为IPO的托儿,这是真正的市场行为吗?
至于说“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停发新股是有利于市场环境改善的,因为停发新股不仅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而且也能休养生息,并有利于推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实际上,A股325点、998点、1664点历史大底的形成,都是伴随着IPO暂停,怎么能说停发新股对市场环境没有实质性改善?退一步讲,即便“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但既然停发新股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有利于股市休养生息,那又为什么不可以叫停新股发行呢?
皮海洲(湖北投资公司总监)
发表于:12-07-30 20:49
全国都被污染唯有股市环保啊
一片绿旗招展
发表于:12-07-31 09:08
&&[第3版 07-31 09:08]
韩志国:A股今年必破2000点
&&日&05:21&&证券日报
  经济学家韩志国7月30日发表微博表示,去年12月26日,我在接受访时判断,今年股市2000点必破,明年股指将在2000点以下运行,任何反弹都是出货机会。中国股市已发生系统性病变,非证监会所能解决。“股市新政”已利好出尽,接下来全是利空。场将进入更严酷的阴跌和绞杀阶段,认不清形势将遭受更大的财产损失。
发表于:12-07-31 11:07
人民日报:股市“钻石底”咋成了“豆腐底”
&&日&08:06&&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市场底部谁也测不准 未来预期不会更糟糕
  本报记者 周小苑
  受到上交所拟设立风险警示板消息影响,本周一沪深两市震荡开盘后,ST股就大批量跌停,沪指盘中向下触及2107点,跌破此前被市场人士誉为“钻石底”的2132点,再度创下A股市场3年来的新低。在外围市场转暖的形势下,为何中国股市仍然跌跌不休,股市“钻石底”怎么就这么不经破?股市的底部究竟在哪里?
  “钻石底”屡次一跌就破
  管理层近来加大市场治理的力度,在上周五最新公布的《》中,将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幅限制为1%,跌幅限制为5%,这种不对称涨跌幅政策将使垃圾股今后再无炒作空间,从而加速了垃圾股退市的步伐。受此影响,本周第一个交易日ST股票几乎全线跌停,大盘也因此再度受挫,再次跌穿“钻石底”。
  事实上,自今年1月6日沪指盘中创下新低2132.63点后,市场进入震荡反弹阶段。此后,有关2132点是市场“钻石底”的说法逐渐被传开,“钻石底”也一度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市场底部。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认为,以此为节点,优质股票进入了投资区域,显示出钻石般的投资价值。
  然而,7月26日沪指盘中下探至2124点,首次跌破“钻石底”后,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随后几个交易日,“钻石底”又被数次跌破,沪指艰难守住2100点关口。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对本报记者表示,股市不断下跌主要原因是:第一,二季度的经济形势比预期的要差,直接影响股市;第二,IPO(首发募股)没有减缓的迹象,导致供求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第三,股指期货做空力量很强大,而且还没有停止做空的迹象,现在中国证监会对股指期货这个昔日寄予厚望的机制没有找到可行的管理办法;第四,股民信心严重缺失。
  底是跌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回顾中国股市20年历史,真正堪称“钻石底”的是325、998、1664这三个数字,代表了A股市场3个重要的历史低点,每一次历史大底的形成,都是在市场极度悲观时出现的,都是经历漫漫熊市跌出来的,而不是算出来的。
  财经评论员叶檀也表示,“钻石底”之所以会成为“豆腐底”,是因为只用股指这一个变量来考查市场。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很便宜、市盈率也很低,只是据此就认为股市已经到底部,这种看法有些片面和极端。
  俗话说,熊市不言底,跌透了便成了底。尽管“钻石底”已被击穿,李大霄仍坚持“钻石底”的观点。他表示,虽然盘中打穿了2132这个点,但这是很正常的波动。“钻石底”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点位,投资者不必太过拘泥“钻石底”指的就是2132点,也并不是说这是一个不能破的底。股市的正常波动表现出来的就是股指的上下震荡,既然是震荡就需要一些空间。
  不过,何维达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大家都认为沪指2132点是股市的“钻石底”,这是不太科学的。因为所谓的“钻石底”并没有界定时间和空间。这就好比6124点不是沪指的最高点一样,如果把时间放宽30年,沪指攀上10000点大关也不是神话。
  应辩证动态看股市
  “钻石底”再度被跌破也让市场对股市的信心受挫,看空情绪正在市场蔓延。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经济增速明显滑落,不仅打破了人们对GDP增速的习惯性乐观预期,而且还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企业或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目前A股市场的糟糕走势,正是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增长预期的悲观,以及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降的客观实际。
  那么,“钻石底”失守后,股市还会下跌多少呢?何维达表示,熊市的底部在哪里,谁也说不准。能否走出底部,管理层任重道远。熊市见底的标志就是供求矛盾逐步解决,股民信心得到恢复,成交量放大,股价逐步回升。要使股市好转,必须具备如下主客观条件:一是坚决否定国际板;二是减缓IPO速度和限制增发数量,逐步解决供求矛盾;三是鼓励和推动更多机构和基金积极投入股市;四是严格监管股指期货的做空,防止恶意做空。
  “目前正是人们对宏观经济预期最悲观的时刻,这一悲观预期所带来的压力已得到全面释放,包括在股市上的表现,因此,将来不会再有更糟糕的经济预期出现。”董登新表示,无论熊市熊到何种程度,都是股市周期必然要经历的一种形式,它是牛熊交替周期中的一种市场状态。越熊越有可能是一种机遇。我们应该辩证地、动态地看问题。谁能否认,2005年的1000点就是投资者的最大机遇呢?谁又能想到2007年的6124点却是投资者的灭顶之灾呢?
发表于:12-07-31 11:12
【蛮子早报】7月31日:中国股市对中国社会的最大的贡献是,其惊悚的表现避免了很多进入股市的老大妈得老年痴呆症。(
发表于:12-07-31 22:10
华生:暂停新股发行 推出二次股改
01:20:00 来源: (上海) 
我们的股市从为国企脱困服务,到最新的为小微企业服务,说来说去都是为融资者服务,投资者的利益自然会受损害。
建议如一次股改即股权分置改革那样,先暂停旧制度下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以避免弯路,尽快推出二次股改。
核心是改革审批制
问:一次股改是股权分置改革,您现在说的二次股改有什么含义和内容?
华生:股权分置改革是第一次股改,它解决了中国股市与国际成熟市场在形式上的接轨。二次股改是更核心的制度变革,即发行审批制度的根本改革,其实质是实现从审核制向统一规范的披露制转变。它要解决的是中国股市与国际规范市场精神实质的接轨。
问:中国股市20多年,发行制度经过了几次改革,但核心还是审核制,您怎样评价当下的核准制度?
华生:新股发行审批制度确实经过了很多变化,最初是让集体企业上市,进行试验,然后才逐步是地方国有企业上市。在相当一段时间,曾把上市指标作为一个红利,按照部委来分配。上世纪90年代后期,搞国企改革,还把发股票作为国企融资脱困的一个手段。新世纪以来,发行制度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和进步。最初是由证监会的发行部批准,后来由发审委审核。证监会从社会上请专业人士组成发审委,发审委委员一人一票。客观地说,发审委制度是证监会主动削权的一个表现。从中央各个部委的民主决策和独立性决策来说,是走在最前面的。但这个制度还是没有跳出审批制的窠臼。有审批就有寻租,而且审批既可能卡掉好企业,也可能放过坏企业。因此,发行审批制度改革,核心是改革审批制。
问:目前监管层把新股发行改革的一个重点,放在抑制发行高价和打击炒新股方面,您怎样评价?
华生:现在监管层改革决心很大,用意也很真诚。但在具体方向和方法上我认为还有问题。新股发行改革重要的不是定价和销售。实际上我们想控制发行价是很容易的,过去都是控制发行价的,所以没有“三高”,你给个窗口指导,行政性的控制,这个并不困难。如果你去控制发行价,那就是新股上市首日暴涨和炒新,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监管部门要打击违法违规,但过多地介入市场本身的交易,而且不断出台一些随意性很强的临时措施去干涉市场本身的运行,我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如果我们要出台制度的话,最好也是统一规范,如每天都10%的涨跌幅限制。
强制分红与强化分红
问:您认为中国股市是否可能实行“强制分红”?有了分红是否就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投机场所转变成为了投资场所?
华生:这可能是媒体在报道中的一个偏差,据我所知证监会从未说过要搞“强制分红”,而只是强化分红的概念。这里虽只一字之差,意思差别却很大。“强化”是强调、重视、鼓励分红;强制则既违反公司法,也违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因为你干涉了股东、企业的自主权,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可能这么做。我个人非常支持证监会强调分红的重要性。这的确是中国股市的一个软肋,从政策方面积极引导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要看到,鼓励是一方面,关键也是要解决制度问题。你要提高分红,银行说要补充资本金,还得降低分红,怎么办?这就有个制度改革和设计问题。
问:很多人呼吁要取消红利税以增加分红,您怎么看?
华生: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个要求并不正确。我看到不少人说征红利税是双重征税、重复征税,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世界上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都是在缴纳了所得税以后再给股东分红,后者都是要再纳税的。一个是对法人主体征税,另一个是对个人征税,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不要闹笑话。
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红利税已减半征收,而非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企业的红利税却没有减半,这其实很不合理,我们现在谈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股息税减半征收只给了上市公司特殊优惠,这是对广大非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的歧视。单给上市公司再取消股息税,这就更不合理了。资本市场靠吃偏饭并不能真正强大。
从整体税制改革方向上说,这也是不对的。中国税制的问题是间接税太重,要大幅降低间接税,逐步增加直接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而股息税、资本利得税都属于直接税范畴,正是将来要发展的方向。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和投资价值还是要靠我们制度安排培养的内生能力。
实际上我们现在真正要降低和取消的不是红利税,而是公司债的利息税。现在储蓄存款利息免税了,债券利息交税,这是不公平的。债券利息免税,师出有名,可以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减轻银行间接融资和企业股本融资压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监管层可以把主要努力放到这个方向上来。
不能光搞新股发行的市场化
问:现行的发行审核体制是不是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华生:中国的新股发行审批制度经历的第一个也是本质的变化是2009年的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过去不管叫什么名称,实际上都是行政定价,通过窗口指导,规定市盈率是15或20倍;而2009年的改革在定价环节真正放开了,由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自己去询价,当然这个机制本身也有缺陷需要改进,所有的新事物不可能没有缺陷,但主导性的变化是从行政控制到放开定价机制,应当说这是一个巨大飞跃和进步。
这次提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是因为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放开触动了股市制度中的深层次问题,激化了矛盾。过去20多年我们实行的是行政定价,这和当时股市整体的审批制度是相配套的。2009年的改革,在其他环节还是审批,却只放开了定价,我当时就写文章说这样单兵突进式的改革要出问题。特别是考虑到这种放开是从创业板开始,企业规模特别小。中国股市的特点是企业盘子越小股价越高,我们过去把市盈率控制在15倍到20倍左右,再好的企业也只准一个市盈率,而市场化定价之后自然出现急剧的两极分化。因此,单纯的定价市场化改革所出现的一个结果就是所谓“三高”,结果反而被指责为“伪市场化”。
2009年的改革是从过去的审批制向市场化过渡的重要一步,方向完全正确,问题在于单兵突进和整个制度不协调,造成市场巨大的反弹。在这个背景下,政府才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我的观点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完全正确,但新股仅仅是审批制度的一个环节,发行定价的单独市场化已经有了教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光搞新股发行的市场化,肯定会造成新的扭曲和更大的问题。
问:您的意思是说,现在酝酿的改革还没有抓住整个制度建设核心的问题?
华生:说老实话,我觉得还没有。因为现在做的还是技术的修补,询价、存量发行、配售权等,其中不少措施还有严重的副作用。以存量发行为例,这种有利于原始股更早套现的办法搬到中国这个卖方市场上来,将贻害无穷。真想增加上市供应量,好办法有很多。就是一定想搞存量发行,也可引入境外市场上原始股东献售股票募集资金归上市公司所有的“存量发行、募集归公”的方式。总之,改革要多考虑投资者而不是融资者的利益。证券市场基本是天罗地网的审批制度下面形成的。我觉得所谓根本性的制度变革,是要对审批制度做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问:有人建议,就是把上市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让市场自己去评价和选择企业?
华生: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企业自由上市的注册制。除了审批制,另外就是披露制,或者介于这二者之间。披露制一是有门槛,不是谁都行。二是要核查,你披露的是否全面,是否真实,从而也有一个审核的过程。
问:现在监管部门已澄清,审批制与注册制没有本质区别,是这样吗?
华生:这个说法恐怕更不对。这二者的区别太大了。用一个例子来比方,披露制是说你有一个门槛,如果我够格了,你对我披露材料真实性全面性的问题也问完了,没有特殊理由,你就不能拒绝我的上市申请。而审批制是说我的门槛也许很低,可是呢,判断裁决权掌握在我手上。不管你做得多好,你能不能够上市,最后取决于我是否让你过关。所以审批制和所谓注册(其实是披露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我们真想使得证券市场的潜力能够释放出来,提高证券市场的投资回报价值,我们就不能回避从审批制向披露制转变的根本性改革。
不要指望全靠退市来解决问题
问:除了新股发行改革,现在也提出了完善退市制度,这是否也是发行制度市场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华生:对,有上市没退市,就像只吃不拉,会生态失衡。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呼吁实行有约束力的退市制度。不过也不要指望全靠一个退市来解决多大问题。据我所知,搞大规模退市的,只有美国等几个地方,其他国家也很少。我个人认为目前内地学不了,香港都学不了。香港前两年有一次说那么多壳公司亏损企业要清理,提高门槛,让他们退市,结果遭到了市场各方的强烈反对,最后香港证监会不了了之,放弃了。如果像美国那样每年有几百家上市公司退市,在中国这个散户为主的市场上,意味着每年都有上千万投资者血本无归,大股东犯错误或没本事要先拿散户投资者垫背,我们的投资者做好这个思想准备了没有?
问: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监管层是应该监审分离,更多地放权给交易所?
华生:从方向上看证监会应该逐步向交易所放权。但现在交易所本质上只是证监会的下属机构,换个地方分两个摊子审批就会更好?所以监审分离只是说法或形式,实质还是在怎么改革那个“审”。放给中介机构,它们就代表市场?中介机构如券商不也几乎全是审批制的产物吗?民间自己根本不能成立。动审批从哪里开始,有大讲究。
下一个10年将是回报的年代
问:“二次股改”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华生: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国股市形式上和国际接轨了,从一个怪胎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形态。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激发的矛盾暴露了我们更深刻的制度问题。新股发行改革的进退两难说明不对整个发行审批制度改革攻坚,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会越走越被动。现在和当年股权分置改革一样,是下决心进行发审制度改革的时候了。
问:那么股市整体制度的改革应当以何处为突破口呢?
华生:整体制度改革一定有一个先后,但新股应当不是“先”,它是难度最大的改革,难就难在它不是一个存量,一旦放开,场外就有好几万家企业,市场能不能容纳那么多,这是个真实问题。所以,难度最大的地方一定不是发动战役的突破口,我觉得现在需要将发行审批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为了避免走弯路、增加改革的负担,同时倒逼改革的紧迫性,可以像当年股权分置改革一样,先暂停新股发行和再融资,不要再增加旧制度下的老产品,以集中力量推出二次股改。
问:过去十年,中国股民们既见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发出了股市回到原点的叹息。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真的不会分享经济增长的福利吗?
华生:与十年前相比,应当说今天以蓝筹股为代表的市场估值基本合理。有人说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完全脱节,中国经济过去十年连续高增长,但股市却在原地徘徊。其实也不尽然。因为这些年来正是经济成长帮助股市消化掉了当年积累的四分之三,甚至是五分之四的泡沫,股市的市盈率从2001年的平均60多倍下降到现在的12、13倍。所以,中国股市靠经济高增长翻越了2001年的泡沫高点,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只回到了2000年泡沫高点的一半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未来10年应当比较乐观。解决好指导思想和基本制度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下一个10年将是回报的年代。
问:除了制度,你说的指导思想也很重要,这是否就是大家呼吁的政策出发点要更多地考虑投资者而不光是融资者的需要和利益?
华生:很对,我们的证券市场从一开始用中小企业来尝试,到帮国企脱贫解困,到为民营创业创新企业融资发展,到最新的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甚至说要进一步降低上市标准,为小微企业服务,这些口号变来变去、说来说去,都是为融资者服务。这种种服务显然就是没有为投资者着想、服务。拟上市企业的队已经排那么长了,还急着想拼命多搞企业来上市。中国股市不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当然就很难好起来。所以现在不是要再开口子,而是要先停下来,赶紧改制度。
问:您在2001年股市高点写过“漫漫熊市的信号”,在2005年股市最低点时发表过“市场转折的信号”,2007年股市泡沫时又发出了“市场过热的信号”,这三个信号给广大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您是否再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号呢?
华生:我想这一次恐怕大家得等待和关注制度变革的信号。
发表于:12-08-01 17:31
人民日报:ST百股跌停 股民扛下几乎所有风险
日03:523126
这两天,手上持有股的投资者都会比较揪心。因为ST板块已经连续两天上演“百股跌停”的场面,其中很多个股还是无量跌停,短期内难有止跌迹象。
引发ST股集体暴跌的导火索,是上周五上交所发布的《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一细则,今后ST类股票将进入风险警示板进行交易。如果这一规则得以实施,ST股的流动性和投机价值将大大缩水。
有投资者认为,出台这一规则是政策“突袭”。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今年6月底主板退市方案正式出台时,上交所在答记者问中曾明确表示,现有的*ST和ST公司股票以及今后的退市整理公司、恢复上市公司、重新上市公司及其他重大风险公司的股票,一并纳入风险警示板进行交易。同时,上交所当时还明确,将对风险警示板交易的股票实施交易限制措施。当时很多投资者对此表述并不在意,ST股也没有因此出现大的波动。
此次细则比较让投资者意外的是,纳入风险警示板股票每天涨幅限制为1%、跌幅限制为5%。如果这一规则得以实施,ST股的炒作基本将被杜绝。对大部分ST股而言,由于基本面状况比较糟糕,目前股价普遍高估。新规的出台加速了其价值回归的进程。
虽然这次ST股暴跌让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但从根本上说,这是退市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必然要跨过的一关。这提醒我们,今后在买股票时要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更加关注股票价值与价格是否匹配,更加关注股市的投资风险。
有投资者对细则出台时机有不同看法,这不无道理。股市是一个对信息高度敏感的场所。牛市里,人们往往对好消息敏感,对坏消息视而不见;在熊市里,悲观情绪弥漫,市场反应则是相反。近几个月来,市场持续下跌,新低被不断刷新。在这样的背景下,该细则对市场信心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从更深层次看,对于退市制度的推进,市场并没有太多争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值得好好思考。近期闽灿坤B意外触发退市条件,连续7个跌停,退市几无悬念。在这一过程中,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却相对超脱。
目前市场很多濒临退市的垃圾股,当初高价发行时个个都是被精心打扮的“美女”。这些已基本丧失融资功能的股票即使退市,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也没有多大损失,但二级市场股民却扛下了几乎所有的风险。由此可见,市场的改革需要整体推进。如果退市制度单兵突进,新股发行、打击违法违规等制度却没有完全跟上,就可能制造更大的不公平。
(人民日报)
发表于:12-08-03 13:31
8旬老股民踩雷 守*ST长油4年亏30多万割肉
&&日&10:20&&现代快报
贺先生收到的提醒短信。
  作者:刘芳
  直到证券公司短信提醒我退市风险,我才知道我爸爸的账户中有7.2万股的*ST长油。“*ST长油持续逼近1元的退市”高压线“,多数股民都以打酱油的方式”围观“,坐等A股退市第一股出现,南京股民贺先生也不例外。直到收到证券公司昨日的提醒短信,他才发现,”悲剧离他并不遥远。
  8旬老股民淡定守长油
  “早上券商给我打电话,说账户中有1.2万股的*ST长油,面临着退市风险。”昨天上午,南京股民贺先生意外地接到了证券公司的提醒电话。“当年我爸爸在这家券商开户时,留的是我的手机号码,所以我断定应该是我爸爸的账户亏损了。”贺先生介绍,当时觉得1.2万股又不算多,就没把证券公司的电话放在心上。“谁知道券商过了会又给我发短信,短信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是7.2万股,我才开始有点蒙了。”
  贺先生随后打开了父亲的股票账户,果然有7.2万股*ST长油。“成本是6块多钱,已经亏损了30多万。从成本估计应该是在2008年买的。”
贺先生介绍,他爸爸今年85岁,是老股民,从1989年开始炒B股,他自己也有将近20年的股龄了。“2007年的时候,*ST长油当时还叫(1.16,-0.05,-4.13%),是大牛股,我9块钱买进去,22块卖的。当时老爸看我赚了钱,就想买。我告诉他,等我觉得到了合适的价位,再让他买。哪知道老先生后来自己悄无声息地买了。”
  按照贺先生对父亲的了解,6块多买进,跌到两三块钱以下,是舍不得伤筋动骨地“割肉”的,但最新退市政策让他们不得不调整策略。“在以往,只要你等的时间够长,总会涨回来的。但现在跌到1元以下,就可能退市了,等不起了。”昨天午盘阶段,贺先生将父亲账户里的7.2万股*ST长油以1.15元悉数出售了。“打电话告诉老先生,他自己也很淡定,没什么大的情绪。”
  儿子有信心帮父亲赚回
  记者在贺先生父亲的账户中看到,除了*ST长油外,还有1.6万股的(6.55,-0.02,-0.30%)。这1.6万股的成本是14.54元,昨日收盘价只有6.57元,亏掉了将近13万元,亏损比例高达54.8%。“60多万的本金,两只股票总共亏损掉了
40多万,大头都亏去了。”贺先生表示,尽管亏损严重,但作为多年的老股民,这点风雨还能承受。“赚起来赚得也快,我前两年让他买的(5.15,0.05,0.98%),成本6块钱,涨到14块卖的,赚了18万。”贺先生平静地表示,等过段时间再给父亲找两只股票,帮他把亏掉的钱赚回来。
  贺先生的自信并非无本之木。他自己的股票账户中有3只股票,分别是(5.59,0.04,0.72%)、(5.91,0.04,0.68%)、(3.67,0.03,0.82%)。其中,胜利股份和通程控股分别浮盈35000元、1000元,只有韶能股份亏损了3500元,账户总计浮盈3万多块钱。“今年这种行情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吧?”面对自己的账户,贺先生有点洋洋得意。
  “30万确实不是一个小数字,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ST长油我是1.15元卖出的,到收盘时已经涨到了1.21元,这7.2万股早卖一个小时,少了4000多元,搁一般人身上,肯定捶胸顿足的。”贺先生表示,自己和父亲炒股多年,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心态比较好。“做股票这么多年,早就把账户里的一切看成是数字变动游戏了,要是时时刻刻想着那是钱,还不早就跳楼去了?”
发表于:12-08-07 22:33
郎咸平:我今天可以说,我们整个股市走到现在,是一个偏差越来越大的股市,根本没有把监管的本质搞清楚。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在股市里面能够赚钱,如果到最后这个股市不能让老百姓赚钱,还要股市干嘛?所以http://t.cn/zW0fISL
发表于:12-08-08 09:11
证监会――改名吧,应该叫“圈钱会”,股市里的钱捞的差不多了,不发新股怎么办,你要明白上一只新股要花多少钱吗?哈哈!中国股民也该清醒了,还有牛市吗?!!!
发表于:12-08-11 09:10
张建祥:中国股市贪大扩容导致股民亏钱
&&日&16:12&&新浪财经微博
  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中国股票市场参与价值的进化性思考
――寻求股票市场资金管理的卓越价值
  作者:张建祥(安徽虹扬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走过了21年的成长历程,伴随着这个市场成长的患得患失,可以分为受益者阶层和受损者阶层,受益者阶层主要体现为国家税收的增加、券商基金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少数股民的盈利,受损者阶层是绝大多数的股民参与者和基金持有人。成长中的中国股市给广大的股民和基民更多的是伤害,几乎可以这么定论,无论你多聪明,无论你多有定力,只要你在这个市场中交易,就有九成的概率赔本。这足以说明中国市场的不成熟性。下面将试图从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成长历程中的观察,来观察参与者的价值和贡献的演化历程,探索和思考今后中国股市的参与价值,寻求股民参与股市的新方法,寻求市场资金管理的新的价值。
  一、&& 回顾:21年前尝试设立中国证券市场的初衷。
  1988年,中国市场出现了“计划经济中的失控现象”,叫抢购风,随之而来的是1990年的“市场疲软”,市场供需规律在其中发挥了导航性作用。1992年底我国明确了走“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股票市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于1990底应运而生的。当时的证券市场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引进的新生事物,是试着开设的,说是万一不行就准备关掉的。但后来的市场效应是买了股票就能赚,导致万人空巷的排队,加之政策上的忽左忽右,市场出现了三至五个年头的大起大落现象。
  在尝试设立证券市场后,管理者发现无论市场是涨是跌,不变的是都能从是市场上发行股票,帮企业融到资而且不要还,政府每天也能获得巨额的印花税收入,也能解决就业问题,也能提高参与者的经济头脑。对管理层而言几乎有百利而无―害。所以不难看出,中国证券市场在尝试中设立,在发现政治价值后扩大发展,设计之初并没有多少因素去考虑投资者的回报问题,那个时候也应是个枝节问题。这似乎注定了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十分明显的先天性,就是政治属性和计划经济的属性。
  二、观察:中国股票市场贪图大而不实,与制度设计有关。
  不容置疑的是中国股票市场仅仅用了21年就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200多年的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市场。这与市场的不间断无节制扩容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最近四年尽管股指跌去接近七成,管理层仍然为企业融资了1.7万亿。中国的扩容方式十分的细腻,中小板、创业板、主板、H板等细分的让你感觉不到速度。几年过去,几乎不注重治理与回报的市场必然使股民成了灾民,广大基民也身陷其中。相对而言,受益者阶层的腰包鼓了起来,这是贪大求成所形成的不公平现象。目前来看,新股发行放缓的迹象开始出现,但有雷声无雨声,追寻其根本原因二点权衡,即是把股市办成“提款机”的问题?还是“国民投资场所”的问题?一个贪大的市场,一个很少考虑投资者利益的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市场设计贪大不断扩容,新资金这三、四年因无赢利效应又不愿进去,股价必然摊簿化,所以今天的股价水平必然很低。对于今后的风险确实着陆了,股价实在了,但对股民的腰包是缩了又缩。
  三、考量:股票市场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投资人
  首先,从政策上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社会地位应该肯定和提升。中国特色的政治性和资金推动市场上涨的属性不可能改变,但要想扭转当前的不公平现象,让投资人真金白银垒起来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有应有的回报,必须在市场政策制度的设计和社会地位方面有更加积极的肯定。
  第二,重塑和建立全社会对股票价值观的认识,股票价格本应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市场中的有些政策和人为因素往往把股价推向价值的两端,这是导致市场不健康的根源,迫使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群远离股票和基金投资,长期下去,虚拟经济体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就会越来越小。
  第三,上市公司的治理应向成熟市场靠拢。中国过多的人情因素妨碍了上市公司的进步,上市公司只报喜不报忧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言行,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导致上市公司圈钱以后迅速变脸现象比比皆是。在中国股市成长的20年里,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和行业自律是一个久拖未决的问题,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主要原因还是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长期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质量。
  第四,机构投资者队伍应该得到更多能力空间。2011年全国公募基金前五名是东方、新华、兴业全球、博时和建信,平均收益率分别是-15.34%、-16%、-21.46%、-21.76%和-21.88%。这样的成绩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而私募基金2011年前五名收益率分别为+31.31%、+23.38%、+14.18%、+12.42%和+11.85%,明显好于公募基金。是公募基金不把基民的钱当钱还是他们的能力有问题?应该都不是,是责任机制和竞争机制的欠缺,致使公募基金经理们的精力投入不够。相比而言,美国的大师们如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等等基金管理人,能够连续20多年保持在20%以上的净收益率,是何尝的了不起。由此看来,中国股票的市场化程度高低和成熟的基金制度,是培养世界级基金管理人的重要环境。而作为市场管理者的制度设计者们,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重要前提是有利于投资人,才是长久之道。
  四、探讨:券商、基金、股民等参与者群体在投资技术方面的尴尬。
  1、为什么政治需要才上涨。投资者进入股市的唯一目的是获得利益,而且是当他们相信股票的权益会比银行存款,投资实业或买房产的权益要大是才会投资股市。中国股市二十年来参与者群体的盈利方式一直是期待着所谓的“行情”,但行情往往与政治需要和资金进入推动上涨有很大的关系。过多的关注力放在这个地方,反映了中国股票市场皇权与奴性的部分属性,当前股市又在再重演着这种属性。有人说,从1996年到2001年的上涨是为了完成证券法的出台,2005年到2007年的上涨为了完成了全流通,其余的时间基本都在消化和修正这两次泡沫式上涨,这两次上涨都体现了政治力量的强大动力,而市场的内在动力只是辅助力量。怎样才能让市场力量起到应有的长期性支撑作用?真的应从二十年、五十年的长远意义去考虑。
  2、中国股票市场也同样考量着政治责任。2001年时,市场上涨到了2000多点,当时股价因大盘股少的影响,大部分股价相当于现在4000多点的股价,经济学家吴敬琏和许小年(微博)都对股市过度泡沫化发表了个人看法,吴主要表达的是能看牌的股市“赌场论”,许发表的是“千点论”,后来市场在对吴、许的不满声中兑现了二位学者的预言。2005年股票市场开始了全流通改革,指数从8点一口气上涨到2007年11月的6124点,这中间的泡沫味在5、6000点时较2001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吴、许的教训使全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泡沫真话”,市场自己在后来的11个月里一口气也暴跌到1664点。虽说全流通改革是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需要,在市场从
1000点上涨2700点时,泡沫已很严重,市场也需要政治智慧和政治力量来平衡一下,但由于某些利益的种种因素,市场硬是疯狂到了6000多点,政治力量在其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导致市场至今下跌4年多仍不见完全回头上涨的重要因素之―。所以,既然中国股票市场有服务于中国政治的某些使命,那么就应该有一定的政治责任,股价过分低估了应该干预,过分高估也应该干预,让上市公司的价值在市场中起积极的长期成长性作用,以此推动市场化的价值投资行为。
  3、社会精英的散户股民,―个比―个聪明,各有―套,却被股市忽悠着十多年了。只比喻―点就说明问题了,假如调查10000个股民,让他重新选择起初是否炒股票,至少95%的人会选”否”,因为现在只有5%的账户还尚有交易。记得,2001年往后的五年下跌到1000点时,基金占市场份额已上升到70%,散户市值几乎十去其八,已基本不能动弹了。2006年的2700点以后,新生代股民进去了,老股民也只敢看了,而现在2300时,这二代股民90%以上又动弹不得了。这次情况可不同了,不可能有2005年后的暴涨机会了,30%就不错了,因为市场参与者结构和大环境变了。所以,散户股民如把握不住几番扎腾,想减损是困难的。由此可见,过于两极化的走势,常规的K线等技术己难以起到重要作用,大势方向把握和胆量运气才是主流了,这确实是赌味十足。
  4、中国股票市场需要真正的技术派大师。过多的人为因素造成中国股票市场不完全市场化的特点,致使券商、基金等资金管理团队追逐短期利益。上市公司管理的空缺无疑又加大了技术派运作的风险。20年来技术派得不到成长,说是20年没有精英是不准确的,但至少没有一个真正公认的投资大师出现,这是不正常的。从券商基金等在2011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公募基金第一名居然是―15.34%,听起来不太敢信。私募基金中前五还不错,都是+11%以上收益,这应与投入度正相关,大概私募基金中今后出现大师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市场也需要这些精英们来支撑,中国更需要像巴菲特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来引领国人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之路。我们期待着这种尴尬局面会随着真正的市场化到来而改善。
  五。寻求:股票市场资金管理的卓越价值
  中国股市21年来总是伴随着政治色彩和资金的推动,往往政治因素不容易事前知晓,在中国受益者阶层是主导利益集团和运气好敢于低价介入的人,所以对中国股市的研究主要是倾听和寻找政治的声音。当前市场政治呼唤上涨的声音此起彼伏,说明中国股市新一轮牛市开始酝酿起步了。这是一个好消息。
  相对而言纯技术派和政治嗅觉派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分,技术派这20年来没有得到有效成长的原因可能与市场不提供“努力的机会”有关,许多沉醉在技术研究领域的精英们绝大多数因为没看懂政治方向而被淘汰出局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本有可能成为像巴菲特、索罗斯或西蒙斯这样的大师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损失。现在,股市在全社会的观念中和中国足球没有两样,一谈到炒股要么同情要么用另类眼光看着你,这种尴尬相信在这个市场中耕耘了许多年的老股民们体会更加深刻。
  现在,社保基金入市正在紧张准备中。目前股价之低系20年来10年一遇。虽然当前持股风险不大,但能不能找到既持股而且能够保障安全增效的方法呢?根据本人最近四、五年对股市的量化研究,这种以降成本为主线的反向盈利模式研究吸收了西蒙斯的量化技术,也结合了中国特色的股市结构,开发出了具有安全边际效应的“3+2环境模型”,其中,3指的是双流板块运动理论、加速度理论和洼地理论,2指的是环境仓理论和纠错理论,而且3和2之间有对应的均衡关系。近期,根据市场开始出现资金流入迹象,市场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强,纯粹单边的上涨和下跌都很难长时间维持,结合虹扬赛马项目中的长虹(微博)降成本的操作预期,每天用量化投机技术不断操作以降低持有成本,从而推理出具有独特性质的反向盈利新模式,既能享有持股升值,又能享有降本操作的收益。如果能把成本不断降低,市场将来无论涨跌,只要管理好配套资金的风险,应该是系统性风险为零的一种投资形式。
  这种方式在投资中有投机,投机中也有投资,投资中的投机是为了长线的投资更安全、更高效,投机中投资是为了更加稳定和降低风险,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股安享增值”。这种方式用企业操作来举例就更容易理解了,模式雷同于用100万元买个企业,配套流动资金30万元一年运营下来,企业投入的100万己通过每天产品的高卖低买挣差价,降到只有50万元买入成本了,等于一年收回―半投资,二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至于企业一、二年后值多少钱市场说了算,可能值150万或200万,也可能值80万。如值80万长虹股价就是1.84元/股,如值200万就是4.6元/股,不做预测,反正都是净赚的了。这也可以比喻为鸡生蛋的故事。
  按照这种思路推理,我们就发现了如下创新型的观念性价值。
  1.发现交易时间+交易技术具有“稳定收益”价值,可以说在国内首先提出创立“反向盈利模式”,长期持股系统性风险为零。这当中交易时间是大家都有的资源,交易技术的稳定性和水平就成了关键,虽说技术只要切实保障本仓不断降低持股成本的趋势就行,但这是―个不容易的功夫。
  2.正态分布中成功发现资本市场中的“肥尾现象”是避险之本。数学精通的人都知道正态分布,但资本市场的肥尾现象时常发生,这是由市场利益驱动形成的。往往你无论站在哪一边,要么受损要么受益,所以认识“肥尾现象”是门真功夫,是通过市场中的征兆和主流发现的。同时肥尾认识不到也是本份,因为90%以上的人提前把握不了,因而是受益率。
  3.交易技术的能力范围适应性和成功率是盈利之本。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精通每个方面,股市也是一样,所以在能力范围内操作股票并保持高的成功率,往往可以积跬步而至千里。所有大投资家无―不在能力范围内做投资,找到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从灰黄到辉煌的“核裂变”过程的。
  4.运用量化投机技术服务于长线持股投资才是真正的安全之道。比方说,就目前的股价而言,虽然已有2400多点,但股价本身和其价值相比还是低估了。但目前市场毕竟已涨了15%左右,现在买进去被套一段的可能性至少有50%,如果能够买入股票,不断通过交易降低持股成本,那么现在的买入就没有那样担心了。因为正常情况下和预期值是二个月降10%(近期―个月降15%暂时只能归类到特殊现象当中不讲),那么现在市场二个月降10%的可能有,但连续每二个月降10%的概率不可能会有了吧。所以用量化投资技术不断降低成本的模式真正安全放心的持股方式,是积极健康的方式,是撇开了靠运气炒股票的好方法。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若欲建言献策,请把您的真知灼见发至:。
发表于:12-08-11 11:55
楼主看好你
凤凰岛?360度韩版柔性吸脂
百位韩星共同见证&&安全&快速&减肥&塑形
880元/部位&&全城最低价格承诺!
发表于:12-08-11 11:56
顶顶顶顶顶顶顶
凤凰岛?360度韩版柔性吸脂
百位韩星共同见证&&安全&快速&减肥&塑形
880元/部位&&全城最低价格承诺!
发表于:12-08-11 15:30
股市不为股民计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一切都是为了权贵集团的利益。
发表于:12-08-12 10:18
郎咸平:究竟是谁在操纵中国股市?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我发现股票市场多了一个“铁三角”,它才是真正的主谋,真正操纵着中国的股市,而它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图利自己,而不是图利股民。
据证监会网站8月2日下午发布消息,继年内先后两次较大幅度降低交易手续费和市场监管费后,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四家期货交易所联手,再次大幅度降低A股交易经手费、过户费和期货交易手续费。调整后的收费标准将从9月1日起实施。
A股交易手续费下调诣在降低了市场成本,也表明了监管部门努力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但要真正保证股民利益,关键不在降低交易成本,而在加强股市监管,谁来为中小股民的利益保驾护航?怎样加强股市监管?股市的监管,必须以中小股民的最大利益为前提。
我告诉各位,现在的中国股市,一方面,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我们的投资者,也就是买股票的人,实际上不应该叫投资者,更多意义上,应该是投机的成分更大。
另一个方面,机构投资者与主承销商之间基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能有很强的利益联盟。
所以,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老百姓,就是我们股民的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股票市场呢?
对此,我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我在几年前曾经批判过很多上市公司的做法,包括科隆、德隆、海尔、TCL、长虹、三九、联想。
可是各位有没有发现,现在类似的对上市公司的批评是越来越多,可股市还是越来越差,尤其是从2010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
因此,这已经不是上市公司的问题了,而是我发现多了一个“铁三角”,它才是真正的主谋,真正操纵着中国的股市,而它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图利自己,而不是图利股民。这个“铁三角”究竟是谁呢?
我想先谈一下“铁三角”中的第一个,就是这些券商、证券公司。它们过去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大投资人而已,但是,今天我认为它们已经不是从犯的概念了,而是主谋。我举个例子,2010年,“绿大地”被冠以“A股历史上信誉度最差的上市公司”。
在“绿大地”上市的时候,海通证券、兴业证券、裕阳基金和国泰君安分别买入了188.61万股、65.96万股、50.94万股和25.76万股,这些券商、基金公司把股票炒作起来之后,它们就开始减持。到了2011年之后呢,这个烂摊子就丢给我们的股民了。
“绿大地”这只股票给我们的股民带来非常大的挫败和打击。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已经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问题了,还有这些券商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些分析师和券商,本来应该是最具专业素质的,最具职业操守的,现在竟然一起来忽悠我们这些中小股民。中国的股民真是太可怜了!
说完了券商,我们再谈谈“铁三角”的第二个――保荐人的问题。按照国外的做法,一定是一批声誉卓著、富有经验、富有社会地位、珍惜自己名声的人。
可以说,这些人是在用自己的名誉来保荐这家公司,大家看到的这个人应该特别有公信力,而且大家会认为,被这个保荐人推荐的公司一定是好的。
我们的保荐人呢?很可怕的,只要通过一个考试就行了。大概我们中国人都特喜欢考试,也都考习惯了。
但我请问,考试通过的人,就一定是声誉卓著、具有公信力的人吗?他们真的有能力推荐股票吗?
要知道,考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这样一个考试来决定谁有资格担任保荐人!只有我们股民才能决定谁做保荐人,也只有我们股民才能评判谁是好的保荐人。
我们应该根据保荐人过去的习惯、过去的业绩、过去所推荐的企业来评判的,这才是真正的考试,也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考试。
各位是不是觉得奇怪,既然保荐人制度有这么大的缺陷,明明是不好的制度,干嘛非要推行呢?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创投公司在投资一个上市企业的时候,它怎么样才能尽快把钱捞回来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赶快上市。
上市的话,就需要保荐人,保荐人在这个时候就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推荐快要上市的公司,然后在辅导期的时候引入创投。
在企业迅速上市之后,再掠夺一把。也就是说,在引进创投的时候先收一笔,然后等到上市之后创投退出的时候再赚一笔。
所以,对于保荐人来说,他唯一的目标也是尽快让企业上市,因为上市之后,他就可以拿到酬金了。各位知道这个酬金是多少吗?我告诉你,对于一个项目的保荐人或者项目组来说,他们所获的报酬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就是上千万。
所以当他们想推动公司上市的时候,那种狠劲是不遗余力的,因为他们不受任何约束,各位懂我的意思吧?他们还不如大股东,因为不管怎么讲,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要受到锁定期的限制,而保荐人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因此,这些人这种疯狂的掠夺性就构成了“铁三角”的第二环。
“铁三角”的第三环节自然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了。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受到惩罚吗?当然不可能的。到最后受到惩罚的基本都是我们小股民,大股东早就透过内幕交易之类的方式退出了。
对于这个所谓的内幕交易,我们目前的惩处力度向来是不够的,一直到了2010年的11月16日,才推出“举证责任倒置”这个制度。
那是不是推出之后就能够制裁大股东?我对此深表怀疑。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如果我们用这种“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查的话,是不是就得首先认定它是内幕交易?那如何定义内幕交易?
理论上说是利用自己的内幕信息赚取利润者就叫内幕交易,那实际上你怎么抓呢?这是非常高深的“高科技”,我们根本抓不到的,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有读者可能会发问了,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铁三角”的关系?我认为,这个是需要很大决心的。因为目前整个中国的监管思维或许是不对的。我们总是认为严刑峻法就是给管理部门更多的权力。完全搞错了。
所谓严刑峻法,是给中小股民更多的权利,而当它违背了中小股民意愿的时候,就能动用司法的力量来保护中小股民说话的权利,这也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股市。
因此我今天可以说,我们整个股市走到现在,是一个偏差越来越大的股市。
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股民,在股市里面能够赚钱,如果到最后这个股市不能让股民赚钱,还要股市干嘛?
所以说在我们股市里面,中小股民的权利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伸张,什么时候能够由中小股民说了算,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股市。
但是就目前这种状况,要达到那样一种健康状态,希望需要走的路时间越短越好。
作者郎咸平,著名经济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著有《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就本文发表看法或联系作者,请电邮至nono.
责任编辑:NONO Han
发表于:12-08-13 11:48
老股民谢宏章:振兴中国股市的十点建议
&&日&11:06&&新浪财经
  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资本市场振兴方略大讨论征文――
  振兴中国股市的十点建议
  一个年过花甲、家住农村的投资者,两年前将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10万元存款投入了股市;每天花在看盘、交易和研究上的时间超过16个小时;全年243个交易日操作了118天,298次“进出”做了32倍成交量;交纳的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多达4178.86元,但他自己辛苦一年不仅颗粒无收而且倒亏了5454元。一年后,该投资者再次追加投资6万元,随着股市大跌,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截止今年8月10日,投入的16万元本金只剩下了12万余元,亏损幅度超过30%。
  不仅新股民投资出现了重大损失,而且老股民也同样面临着不赚反亏的窘境。日前,笔者在与一位老股民交谈中获悉,该投资者在股市辛苦忙碌了近20年,不仅颗粒无收,还倒亏了不少钱财。面对笔者,他不无遗憾说,如果二十年前投资纪念币至今,西藏纪念币涨18倍,人民银行纪念币涨50倍,宁夏纪念币涨70倍;如果二十年前投资邮票至今,生肖猴票、生肖鸡票涨幅都在30倍以上;如果二十年前投资房产至今,涨幅也有30多倍。但如果二十年前投资股票至今,多数将是亏损累累,不仅投资二纺机(7.34,-0.01,-0.14%)、金杯汽车(1.98,-0.01,-0.50%)将巨亏,即使是投资象“新世界(6.82,-0.02,-0.29%)”这样的名店,最终还是巨亏。虽然股市上有深发展、苏宁电器(微博)(6.39,-0.11,-1.69%)这样靠持续发展、大比例送股给股民带来收益的好股票,但毕竟是凤毛麟角。
  面临同样处境的投资者在整个资本市场绝非个别。不少投资者深有感触:中国股市怎么了?还是个投资场所吗?如果有人问起中国股市值不值得投资,我们将作何回答?
  作为资本市场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笔者也在股市摸爬滚打了20年,既见证了中国股市20年来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和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又亲历了股市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和挫折。现借新浪财经联合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资本市场振兴方略大讨论之机,从一个普通投资者亲历的角度,提出振兴中国股市的十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决策时参考。
  一、深化新股发行改革
  新股发行一直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自2009年6月启动以来,在市场参与各方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笔者认为,要解决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须从源头上加以把持,核心在于处理好涉及新股发行“要害”的四大关系。
  一是在供求上,要处理好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把整个资本市场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大的集贸市场的话,市场能否平稳、有序地运行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是否平衡,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都不利于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改革后的新股发行制度首先应成为协调发行者和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平衡器”。参照以往新股发行规模,结合当时市场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一段时间里新股发行总量,使发行者和投资者双方利益最大程度地趋于平衡,应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在节奏上,要处理好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的两大“主阵地”,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处理好这两大“主阵地”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观念、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两大“主阵地”之间始终未能找到理想的“结合点”,以至于在过去的几年里,A股市场闹出了IPO融资额全球第一但涨幅却是全球倒数的“国际笑话”。假如有关部门能在考虑一级市场发行者利益的同时,兼顾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感受,妥善协调、正确处理两大“主阵地”之间的关系,适当控制一级市场发行节奏,及时增加二级市场资金供应,上述结果或许就会重新改写。
  三是在定价上,要处理好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定价机制始终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经过历时数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虽然在完善询价和申购报价约束机制、淡化行政指导以及努力形成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新股发行定价过高、上市后投资者用脚投票、大量新股跌破发行价、参与主体投入产出严重脱节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因此,通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行之有效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促使正向的投入产出关系早日形成,应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又一突破口。
  四是在方式上,要处理好机构和散户之间的关系。资本市场的博弈,说到底是在机构和散户之间展开的。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前普遍采用的发行方式,无论是市值配售还是资金申购,大都存在着对机构有利对散户不利等问题,尤其是当新股价格优势明显、机会大于风险的时候,散户想买买不进,而当散户可以买到的时候,恰恰又是新股定价过高、风险骤然加大之时。因此,在积极探索新股发行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新股发行价格的同时,努力确保价格优势明显的新股在发行时向中小投资者倾斜,让广大散户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与机构平等的权利,同样应成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大重点。
  二、强化保荐机构责任
  新股发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保荐机构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为此,近段时间以来,证监部门明显加大了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力度,被处罚的保荐机构代表人也呈逐渐增多趋势。
  证监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规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公司水平,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喜中有忧的是,证券处罚的力度明显不及数量的增加,“错罚失当”尤其是“大错小罚”现象仍很突出。从已经采取的处罚措施看,大多局限于责令改正、监管谈话、予以警示、撤销资格等。
  与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所秉承的“犯多少罪、判多少刑”原则一样,宽严相济、“错罚相当”同样应成为证券执法工作的一大共识。小错大罚、小题大做,当然不是证券执法工作的初衷和本意,但大题小做、大错小罚,同样会弱化证券监管的作用,显失证券执法的公平。而且,“大错”一旦“小罚”,往往会错失再次追责的机会,相当于为责任主体提供了一块“挡风玻璃”。更为严重的是,当“大错小罚”一旦形成“气候”、成为常态,将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不仅起不到震慑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证券违法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与证券执法工作的本意背道而驰。
  现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等规定,虽然对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保荐业务规范运行、监管措施和法律责任作了相对具体和明确的规定,但仍存在部分条款过于原则、法律责任相对较轻等问题,对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难以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因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下证券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亟待从证券执法的实际需求出发,尽快予以修订和完善。只有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再辅以多种监管手段,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使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使证监工作真正体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建议:证监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疏于管理、放任保荐代表人弄虚作假、违规任职的保荐机构应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另一方面,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依法加大处罚力度,既要做到广度上的全覆盖,使该受处罚的对象悉数受到应有的处罚,做到应罚尽罚、一个不漏;又要做到力度上的“罚到位”,提高责任人的违规成本,促使其尽到勤勉尽责的义务,最大程度地起到震慑作用,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公司分红责任
  随着有关各方“尊重股东、回报股东”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上市公司执行有关分红规定的总体情况较以往有了明显好转,对于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源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涉及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权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存在。从上市公司层面看,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无红可分”。按照规定,所有A股上市公司在持续盈利的情况下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分红。但不少上市公司经营滑坡、入不敷出,企业效益下降,最终导致亏损,使得分红的重要前提不复存在,在上市公司自身饭碗难保的同时,相关投资者的分红权同时落空。
  二是“有红不分”。从上市公司实现持续盈利到投资者分红权的顺利实现,期间受多重因素制约,不仅包括上市公司本身是否存在分红的基础和能力,而且取决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分红主观驱动力。因此,一些本来具备条件、应该分红的上市公司有的干脆借企业研发或扩大再生产等名义“有红不分”。
  三是“多红少分”。本来,分不分红、分多分少都有具有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只要按规定办即可。中国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曾对上市公司分红标准作过调整,明确规定由原来的“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调整为“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然而,从实际执行看,部分上市公司在推出分红方案时未能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存在着“多红少分”、“缺斤少两”等现象。一些上市公司分红主动性不足,约束力不强,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薄弱,是导致少分红甚至不分红问题持续存在的直接原因之一。
  从现行法律和制度层面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均须缴纳一定比例的税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有关红利税的规定存在着税率过高、征收对象“一刀切”等问题;二是在交易规则中有关除权、除息的规定方面,除权除息后的参考价是按照税前现金红利计算确定的,在剔除红利税后投资者账户资产实际上存在着“明保暗降”的不合理现象。
  上市公司分红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投资者获得收益的方式由依靠分红回报转向依靠股票差价,不利于培育资本市场长线投资理念,不利于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活力,不利于构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在上市公司和制度法律两个层面上存在的分红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建议:作为上市公司重在按照“尊重股东、回报股东、全力维护股东利益”宗旨,在提高分红比例、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到“该分则分”、“及时足额”;作为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有关上市公司分红的制度规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促使上市公司严格按规定履行有关分红的义务。
  四、细化分红送配规定
  笔者在参与一些上市公司分红送配过程中发现,不少上市公司推出的分红送配方案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主要有三:
  一是推出的分红派息方案过于“精确”。笔者曾对实施分红送配的部分上市公司“2009年”和“2010中”的分红送配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对,结果发现,多数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方案精确到分(小数点后两位),但也有个别上市公司推出的分红派息方案精确到了小数点后5位。如中国石油(8.97,-0.03,-0.33%)2010年中期分红派息方案为:向全体股东按每股人民币0.16063元(含适用税项)派发2010年中期股息;对于持有公司A股股份的个人股东,由公司按照10%的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扣税后实际发放现金红利为每股人民币0.14457元等。
  分红派息方案过于“精确”的做法弊大于利,不仅投资者看起来十分费劲,而且实际到手的红利与精确到分比也相差无几,多数投资者不会在乎这些零头小钱。再说,分红派息方案不同于科学计算,没有必要做得如此“精确”,只要精确到分(小数点后两位)、其余四舍五入即可。实际上,精确到分的分红派息方案,投资者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利于与投资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接轨”。
  二是除息日与红利发放日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按交易日计,间隔天数长的18天,如(3.81,0.02,0.53%)(见B项),短的也有4天,如(6.03,0.01,0.17%)(见C项);若按自然天数计,长的达一个月,如中国石油(见A1项),短的也有6天,如大秦铁路(见C项)。而且,间隔时间大多不统一,给投资者的感觉是非常“随意”。
  除息日与红利发放日之间的间隔天数过多导致两方面问题:第一,投资者帐户内的资产总值在除息日至红利发放日之间处于失真状态,一方面,股价已经除息,股票市值已经下降,另一方面,红利还未发放,资金应到未到。第二,给投资者计算资产总值和投资盈亏带来不便。在除息日至红利发放日期间,投资者在计算资产总值和投资盈亏时,需在帐户内显示的资产总值的基础上再加上应分未分的红利,给计算带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跌跌不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