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赚钱高手还是作庞氏骗局可以赚钱吗

肖钢:银行理财产品是庞氏骗局
证券时报网()03月17日讯
日,肖钢在《中国日报》撰文讨论&影子银行&问题,指出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以理财产品为主)蕴含较大风险,尤其是&资金池&运作的产品,银行采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产品的兑付,本质上是&骗局&。
肖钢指出,影子银行大致可以描述为一个涉及实体的信用中介系统,且其活动超出常规银行系统。在发达国家,最大的影子银行玩家通常是对冲基金、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在中国,&影子银行&通常表现为理财产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的形式。
过去五年,理财产品便从仅仅几百种迅速增长为超过2万种。&中国的影子银行部门已经成为未来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来源。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理财产品的质量和透明度。&
文章具体分析称,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当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不过,投资者总是相信这些正规银行不会倒闭,总是可以取回他们的钱。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实时热点专区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财苑社区()融聚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执业分析师、企业高管、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顾问等专家人士,致力于打造中国资本市场高尚社区。赶快加入吧!。
&&&&中国资本市场信披平台实时发布上市公司、基金、港股、监管文件等各类公告,提供免费订阅功能,手机短信提醒。信息公告,即刻知道,详情请登录。
  声明:此栏目文章为证券时报网()原创资讯,不构成投资建议,证券时报网拥有完整版权。经证券时报网授权转载的,必须正确标注来源。侵权必究。
24小时快讯排行银行是赚钱高手还是作庞氏骗局?
中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根据某国有大行二级支行行长的说法,“年底考核季每一天过得都像电影《2012》,而在严格监管下,我们没有捷径,只能拼命完成任务。 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指标,其中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收入依然是年终考核的重点,于是每到年末银行再现疯狂高息揽储, 甚至狂发理财产品,过去五年,仅理财产品从仅仅几百种迅速增长为超过2万种,银行究竟是赚钱高手,还是作庞氏骗局?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点评市场热点。
区别对待理财产品 了解产品成本收益
年末高息揽储以及在最近两年狂发理财产品是不是有所谓庞氏骗局?还是银行很健康,有钱大家赚?
奚君羊:乱发理财产品说明银行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受到各种指标的要求,完成任务,所以年底一定要达到一个存款量,达不到存款量就不能完成指标,说明银行管理处于粗放的规模指标式管理。第二,如果理财产品过度滥伐,会使得银行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在线上、在成本上有可能失控,也就是说大量的钱进来后面这个负债,要还的时候发现又还不出来。
日前,中行董事长肖钢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他认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现在银行里有一天理财,两天、七天理财,相关一些投资的品种是不是需要用新钱来补旧钱,进一步的进行这种投资?
奚君羊:是的,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后,在管理上很难有条理的匹配它的期限和成本收益。
去年9月,银监会要求银行暂停发行投向“资金池”模式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要求实现单一产品单独核算,并要求实现更多的信息披露。但是似乎目前资金池的产品并没有得到控制,而出现期限越来越短,发行越来越频繁的局面。
奚君羊:说明银行本的资金期限和收益管理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可能不是自己开发的产品,是第三方开发的产品,拿来代销。
有消息说一些银行现在正在谋求和券商进行合作,可能想利用券商资管平台进行创新业务。将来的一些理财产品和券商进行挂钩,会不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奚君羊:有可能,因为券商从事的活动收益率一般波动比较大,这跟固定收益不一样。银行表面上办理各种客户资金,直接办理业务,其实它有些品种跟某些行情的波动挂钩,投资于某些价格变动收益不确定的产品,它会告诉客户预期收益率有多高,这个预期只是一种数学测算。
银行为了推销产品有时故意不充分揭示这个产品的风险,没有充分说明,强调了有收益的可能,所以客户往往会误解,因为客户对于银行通常形成了一种信任,认为银行是国家开的,银行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们买银行理财产品要区别对待。首先到底是预期收益率,还是规定的收益率,这一点消费者客户一定要有所把握,要有充分理解,避免由于买的预期收益结果没有达到,造成损失。
银行能不能有一天不再发被我们认为可能会存在庞氏骗局的产品?
奚君羊:这不会,我们无法从监管上、政策上限制银行发行比较合理的产品,哪怕是行情有波动,也不能说因为波动不能买,所以在监管上还要多下力度。比如风险要充分揭示,要求银行专门有风险揭示书,说明这个产品的风险在哪,客户是不是知晓,要对客户当面有一段陈述,要有客户签字。
名词解释:
庞氏骗局:
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资金池”类型的产品,:投资者的钱全部汇集在一个“池子”里,由这个“池子”统一购买各类资产。由于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产品募资混在一起,谁也说不清你的钱投到了哪里。
巧妙之处是,银行不断发行短期限产品,使池子里总是“蓄”着一笔资金,可以投资回报更高的长期资产。当中的收益差额就成为银行的利润。甚至在投资无回报的情况下,只要不断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到期产品就能得到兑付。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人参与跟贴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48041条
评论42606条
评论26789条
评论16899条
评论13784条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银行是赚钱高手还是作庞氏骗局?
&&时间: 09:07&&&&来源:中国广播网 &&&&
  中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根据某国有大行二级支行行长的说法,“年底考核季每一天过得都像电影《2012》,而在严格监管下,我们没有捷径,只能拼命完成任务。 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指标,其中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收入依然是年终考核的重点,于是每到年末银行再现疯狂高息揽储, 甚至狂发理财产品,过去五年,仅理财产品从仅仅几百种迅速增长为超过2万种,银行究竟是赚钱高手,还是作庞氏骗局?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点评市场热点。
  区别对待理财产品 了解产品成本收益
  年末高息揽储以及在最近两年狂发理财产品是不是有所谓庞氏骗局?还是银行很健康,有钱大家赚?
  奚君羊:乱发理财产品说明银行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受到各种指标的要求,完成任务,所以年底一定要达到一个存款量,达不到存款量就不能完成指标,说明银行管理处于粗放的规模指标式管理。第二,如果理财产品过度滥伐,会使得银行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在线上、在成本上有可能失控,也就是说大量的钱进来后面这个负债,要还的时候发现又还不出来。
  日前,中行董事长肖钢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他认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现在银行里有一天理财,两天、七天理财,相关一些投资的品种是不是需要用新钱来补旧钱,进一步的进行这种投资?
  奚君羊:是的,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后,在管理上很难有条理的匹配它的期限和成本收益。
  去年9月,银监会要求银行暂停发行投向“资金池”模式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要求实现单一产品单独核算,并要求实现更多的信息披露。但是似乎目前资金池的产品并没有得到控制,而出现期限越来越短,发行越来越频繁的局面。
  奚君羊:说明银行本的资金期限和收益管理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可能不是自己开发的产品,是第三方开发的产品,拿来代销。
  有消息说一些银行现在正在谋求和券商进行合作,可能想利用券商资管平台进行创新业务。将来的一些理财产品和券商进行挂钩,会不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奚君羊:有可能,因为券商从事的活动收益率一般波动比较大,这跟固定收益不一样。银行表面上办理各种客户资金,直接办理业务,其实它有些品种跟某些行情的波动挂钩,投资于某些价格变动收益不确定的产品,它会告诉客户预期收益率有多高,这个预期只是一种数学测算。
  银行为了推销产品有时故意不充分揭示这个产品的风险,没有充分说明,强调了有收益的可能,所以客户往往会误解,因为客户对于银行通常形成了一种信任,认为银行是国家开的,银行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们买银行理财产品要区别对待。首先到底是预期收益率,还是规定的收益率,这一点消费者客户一定要有所把握,要有充分理解,避免由于买的预期收益结果没有达到,造成损失。
  银行能不能有一天不再发被我们认为可能会存在庞氏骗局的产品?
  奚君羊:这不会,我们无法从监管上、政策上限制银行发行比较合理的产品,哪怕是行情有波动,也不能说因为波动不能买,所以在监管上还要多下力度。比如风险要充分揭示,要求银行专门有风险揭示书,说明这个产品的风险在哪,客户是不是知晓,要对客户当面有一段陈述,要有客户签字。
  名词解释:
  庞氏骗局:
  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资金池
  “资金池”类型的产品,:投资者的钱全部汇集在一个“池子”里,由这个“池子”统一购买各类资产。由于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产品募资混在一起,谁也说不清你的钱投到了哪里。
  巧妙之处是,银行不断发行短期限产品,使池子里总是“蓄”着一笔资金,可以投资回报更高的长期资产。当中的收益差额就成为银行的利润。甚至在投资无回报的情况下,只要不断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到期产品就能得到兑付。
编辑:王君飞&&&&
京公网安备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在庞氏骗局中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