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上图材料及图反映一反映的是我国什么经济体制下的现象

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四)
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四)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其中第1题~第30题为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第31题~第35题为判断题,5题,共10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第38题,3题,共30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4、答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 妾
妻(正配)
A. 三哥(20岁) B. 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 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 二哥(22岁)
2.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A. 内阁&&&&&&&&&&&&&&&&&&&&&&
C. 六部&&&&&&&&&&&&&&&&&&&&&&
3.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兼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遇皇军追得我是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情急之中把身藏……”这是京剧《沙家浜》中的几个唱段。该剧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5.1921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确认了国民的权力和自由
6.“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7.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的公告中,令世人振奋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9.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新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 A.一个中国&&&&&&&&&&&&&&&&&&
B.三个世界
& C.一国两制&&&&&&&&&&&&&&&&&&
D.五项原则
10.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雅典的下列制度或机构中最能体现直接民主的是&&&&&&&&&&&&&&&&&&&&&&&&&&&&&&&&&&&&&&&&&&&&&&&&&&&&&&
A.财产等级制&&&&&&&&&&&&&&&&
B.公民大会
C.四百人会议&&&&&&&&&&&&&&&&
D.五百人会议
11.二战后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础。“两极”是指&&&&&&&
A.美国、中国&&&&&&&&&&&&&&&&
B.美国、英国
C.美国、苏联&&&&&&&&&&&&&&&&
D.中国、苏联
12.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1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 )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14.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买卖现象严重&&&&&&&&&&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思想&&&& D.中国古代人多地少的特点
15.据下表数据显示,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列各项与增长现象无关的是&&&&&&&&&&&&&&&&&&&&&&&&&&&&&&&&&&&&&&&&&&&&&&
1952年总产量
1957年总产量
比1952年增长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D. 土地改革
16.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 真理标准大讨论
17.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18.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艺术鉴赏&&&&&&&&&&&&&&&&&&
B.信息传播
& C.舆论监督&&&&&&&&&&&&&&&&&&
D.通达民情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1918年)英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A.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B.炼钢技术的突破&
C.石油的广泛运用&&&&&&&&&&&&
D.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20.右图是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的蓝鹰
标志,其目的是&&&&&&&&&&&&&&&&&&&&&&&&&&&&
A.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和金融秩序
C.复兴工业
D.社会救济
21.假如俄国的伊凡·诺夫,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可能发生于&&&&&&&&&&&&&&&&&&&&&&&&&&&&&&
A.彼得格勒起义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推行&&&&&&&&&&&&
D.苏联成立后
22.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与美国军备竞赛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的经济封锁
2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4.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25.20世纪90年代,我国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投入商业运行。这表明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A.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 B.提高军事战斗力
C.和平利用核能&&&&&&&&&&&&&&
D.成为核武器强国
26.1995年,党和政府为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什么战略& (&&& )
A.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B.实施科教兴国
C.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 D.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27.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一千年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实质是
A. 专制主义&&&&&&&&&&&&&&&&&&
B. 自由主义
& C. 理性主义&&&&&&&&&&&&&&&&&&
D. 人文主义
28.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①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 ②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发表&&& ③爱因斯坦相对论& ④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A.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29.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30.《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作品:“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
  D. 荒诞主义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建立在西周分封制基础之上的郡县制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3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3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见下表,鉴于表中所反映的情况,1953年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决定要重点发展轻工业。& (&&& )
34.《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盟的成立。&&&&&&&&&&&&&&&&&&&&&&&
35.右图是瓦特和他发明的蒸汽机。&&&&&&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三:<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楷体_GB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
飞船“东方”1号(如右图),成功地进行了
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2分)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2分)这些伟大发明对世界发展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分析其中一例的具体作用。(1分)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材料二所反映的各领域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各一个。(3分)
(4)材料二、三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楷体_GB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粮票&&&&&&&&&&&&&&&&&&&&&&&&&&&&&&&&&&&&&&&&&&&&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什么经济体制下的现象?这主要是受到哪个国家什么模式的影响?实行这种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依据下列四幅图片,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到贯彻落实的?(4分)
&&&&&&&&&&&&
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图四 中共十四大
(3)阅读下表,概括1978年以来江苏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2分)
&&&&&&&&&&&&&
江苏省1978年—2006年部分经济数据
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亿元)
&&&&&&&&&&&&&&&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数据中心》、《2003年江苏统计年鉴》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近现代西方有句名言:The glory is Greece
,the grandness is Rome(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似乎他们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着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
(1)古希腊是以其健全的民主政治、繁荣的商品经济和灿烂的思想文化影响后世,尤其是雅典更成为全希腊的学校。请写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的改革家。(1分)写出伯利克里改革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其改革期间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的名称。(2分)
(2)古罗马则是以其完善的法律影响后世的。请写出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1分)
(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政体形式最为典型的是两种什么政体? 并举出两个典型国家。(3分)
(4)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该宪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36.(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
(2)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分)
最大影响:推动西欧进入近代社会;(1分)
作用: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提供了武器。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1分)
(3)在核技术领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航天技术领域:2003年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农业领域:1970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杂交水稻成功。(3分)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37.(1)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人们购买日常的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证。(4分)
&&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 (3)变化: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分)原因:江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者同样给分。)
38.(1)梭伦;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3分)
(2)《十二铜表法》的颁布;(1分)
(3)君主立宪制:英国或德国&&& 共和制:美国或法国。(3分)
& (4)①分权与制衡的原则。②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③作用: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高一下学期历史测试卷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高一下学期历史测试卷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2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应用1】下图反映的是  A.天津工商业调整完成
B.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天津建成国际港口大都市
D.天津港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答案
B【应用2】(2009·通州调研测试)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汁对联依稀可见:"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初  答案
B    史料文本  史料一    史料二  信息解读(1)上面的两则史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发生在中国的大事--大跃进运动。两则史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当时的历史。  (2)我们在运用史料研究历史问题时,要注意对史料进行去伪存真的判断和甄别。例如史料一反映出当时"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其报道的数字不能用来证明当时经济发展的状况。  (3)过去时代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片也是历史文物,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1)上面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件,哪一则是虚假的?哪一则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2)史料二反映的大炼钢铁运动①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破坏了生态平衡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A.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1)图片一是虚假的;图片二是真实的。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2)D大题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提示:从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等角度分析。)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提示:注意材料中的信息"1958年"。)(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提示: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提示:根据四段材料,分四个时期概括归纳。)自主解答
(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3)异军的作用: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一、选择题实施有计划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之一,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回答1~4题。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表明我国建国之初①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③我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
④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A.①②③④
D.②④答案
B2.(2009·邢台模拟)流行歌曲能反映一个时代发展的主题。"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非常流行的歌曲。这首歌曲最可能流行于哪一时期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过渡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
C3.某同学研究新中国汽车工业诞生的历史,首先前往实地考察的城市是 A.十堰
D.武汉答案
C4.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答案
C从1956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回答5~10题。5.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答案
A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 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 C.反映了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 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
B7.(2009·青州模拟)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①②③
D.②④答案
C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答案
A9."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答案
D10.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政策失误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答案
D"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曲折发展。回答11~12题。11. 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发展情况如下  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比上一年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①八大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②"大跃进"中的错误被彻底纠正
③"文革"动乱尚未扩展到经济领域④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②
D.①④答案
C12.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年份比上年增长-9.6%-4.2%9.2%11.9%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A.①②③④
D.①④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摘录: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初南巡讲话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答案
(1)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与市场并不是对立的,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更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3)一致。因为都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认识:这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并为此积极努力探索。1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材料三
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4)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答案
(1)根源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革"时期的极"左"错误。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大跃进"运动。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胜利的保证。第23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应用1】(2008·全国Ⅱ,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B【应用2】 (2009·唐山模拟)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今日商品任挑选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  答案
C  史料文本中国的新面貌  信息解读  (1)这是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  (2)上面的史料反映出美国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态度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3)这则史料是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也是一幅历史照片。照片的配文是"中国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足迹,见证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因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1)该史料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态度是A.否定
B.肯定、赞赏 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D.幸灾乐祸(2)你认为从该史料中"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答案
(1)B  (2)中国正在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已影响到中国等。大题预测以下是前后不同时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根据封面主题提示,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1)图一表现的主题是"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曾感慨"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请问,在此之前的中美关系呈现什么特征?你是否同意尼克松的结论,并说明理由。(提示:学生围绕尼克松中国之旅的影响应从对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2)图二表现的主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请运用历史论述的方法,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加以理解。(提示:史实涉及的必须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即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成就。)  自主解答
(1)特征:中美长期对抗。结论正确:因为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旅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必将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局势(两极对峙缓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尼克松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结论错误:虽然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旅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但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在台湾问题上分歧严重,世界依然处在两极格局对峙状态。  (2)如政治方面:可以从新时代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成就加以论述。经济方面:可以从经济体制改革或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加以论述;外交方面可以结合新时代的外交成就或"一国两制"的实践等方面加以论述。每一方面的论述至少涉及两个方面,并能史论结合。一、选择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回答1~2题。1.明代的一段花鼓词这样描写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1978年之后却又这样描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前后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作出正确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D2.下图中的现象说明A.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是出售,而是散发D.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清除了"文革"的错误答案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回答3~8题。3.(2009·枣庄模拟)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答案
D4."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文中"革命"的含义是 A.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B.社会制度的变革 C.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实现生产力的飞跃答案
A5.(2009·济宁模拟)根据图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答案
C6.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答案
D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政企分开
B.产权制度
D.私有化答案
B8.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答案
B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回答9~12题。9.邓小平曾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下图为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它是A.珠海
D.厦门答案
B10.下图为我国深圳市市政府前的雕塑,它体现了深圳人怎样的精神面貌深圳市市政府前的雕塑--拓荒牛A.大力发展农业的精神
B.敢为人先的精神C.对外开放的精神
D.融入世界的精神答案
B11."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答案
B12.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 534亿元+17.3%558.7亿元+24.4%1967年2 104.5亿元-10%419.4亿元-25%1968年2 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材料二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3 96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国家财政总收入80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国民收入2 318亿元比上年增长8.3%材料三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工农业工业农业总产值或收入4 504亿元3 219亿元1 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15.1%4.6%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出现材料二、三反映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答案
(1)现象: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持续下降。原因:"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工厂停产。(2)材料二是"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材料三是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3)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这种局面又要靠经济发展才能维持长久。14.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问题: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3)略单元总结试题原创(1)"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各是在哪一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谁在何时最先提出来的?(3)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不折腾",是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认识。"不折腾"的含义是什么?举出历史上三例"折腾"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史实,说明"不折腾"的必要性。答案
(1)2021年、2049年。(2)邓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最先提出。(3)"不折腾"的含义是坚持过去30年的道路。史实: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文化大革命运动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历史证明30年来的道路是正确的,因而要坚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探索计划经济发展道路,其实施的历史条件是 A.轻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C.农耕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D.经济已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
D2.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果,"七分人祸"包含 ①决策者的失误
②连年自然灾害
③1958年的所谓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恶劣的国际环境A.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C3.下图是湖南1949年至1961年粮食亩产量柱状图,读图判断A.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B. 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答案
D4.(2009·青岛模拟)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答案
D5.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答案
C6.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原因是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农业互助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D.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答案
D7.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 A.放权让利
B.承包经营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答案
C8.(2009·靖江调研测试)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答案
D9.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答案
B10.(2008·大连模拟)江泽民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同时并举
②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③"走出去"是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④1992年我国外商投资占全国实际投资的29%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11.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答案
D12.观察图表,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应包括①年间工业国民收入迅速增长
②发生这种变化源于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成就
④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A.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13.自耕农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确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民的处境是: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情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 780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 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材料三
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稳定的诸多因素。(4分) (2)材料二中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的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6分) (3)应如何看待小岗村民的分田举动?(6分) (4)某校学生分别以上述材料为主题做专题研究。请自选一组,指出研究该专题的意义。(4分) 答案 (1)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答出其中四项即可得全分) (2)满足于温饱、出卖土地、出租土地、放高利贷(答出其中四项即可得全分) (3)实行包产到户;自发调整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水平。 (4)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发行的一些票证材料二
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这10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396%。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就已达到95 933亿元,比1990年增长近两倍。外汇储备在1989年为55.5亿美元,2003年末达到4 033 亿美元。材料三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什么经济体制下的现象?这种体制有何消极影响?(6分)(2)十四大指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实行这一经济体制有何积极意义?(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产生了什么效果?(6分)答案
(1)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僵化的体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人们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证。(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①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及外汇储备等迅速增长。②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3)问题:市场不是万能的,自发的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破坏性。对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效果:经过艰苦努力,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备课资源1.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答案
A2.(2008·珠江质检)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②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的体现
③尊重客观规律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A.①③
D.①②③答案
C3.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C4.(2008·济南模拟)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导致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不增反减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B.严重的自然灾害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苏关系的恶化答案
C5.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就是好地方,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迈了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 甲乙比较,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后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进程中答案
D6.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答案
A7.下图是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企业民主管理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
D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作为侨乡,更利于吸引外资③工业基础比内地更雄厚
④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A.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材料的核算反映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