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好医学生转行金融都想做金融

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想搞金融,为什么金融创业那么难?
我的图书馆
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想搞金融,为什么金融创业那么难?
版权:作者 向松祚 来源 网易财经我今天谈的想法不代表任何机构,不代表中国农业银行,也不代表我所在的大学,完全代表我的感受。今天大家谈金融的未来,其实我想问在座的各位,我们的金融还有没有未来?信托圈特别说明:向松祚先生是中国农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系其在2016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的演讲实录。我们现在的国家,可能整个世界又处在新一波金融危机边缘,中国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正在大规模快速地爆发。你们注意到这个非常可怕的现实了吗?刚才李扬教授,这是我的师兄,我们的校友,我很尊重他,但是我认为他谈金融风险是太轻描淡写了。中国这么多年的高负债、高杠杆谁来消化?我讲中国现在四大金融风险,我们怎么去消化?制造业的高负债、过剩产能、房地产的高额库存、高负债、高杠杆,大量的社会融资,高利贷、民间借贷完全是胡闹、胡搞、瞎搞,这样的金融风险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还有我们企业举借的大量外债,现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我们国家企业借的外债的规模大概在1-1.2万亿美元,这么庞大的一个金融风险,我们今天谈金融的未来,我想请教在座的各位嘉宾,我们的未来在哪里?这次的中央明确提出在未来经济的三大任务,一个是就是制造业的去产能,金融业的防风险,我非常坦率地说,我作为在金融界工作的人,或者我作为一个观察者,我真的非常担心我们现在能不能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十三五”规划你们看看总书记专门有一长段话讲到近期的频繁爆发的金融风险,特别是6、7月份的股灾,这个问题怎么思考?我们现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全中国这么多的企业家、投资者都要深刻地反思。过去我们都是依靠这种高额的负债、高杠杆率、玩命的、疯狂的扩张,扩张什么东西?扩张一堆不良资产,扩张一堆过剩产能,扩张一堆库存。我最近到一些三四线城市看了一下,山东、湖北、湖南、四川大量的烂尾楼正在开始涌现,我们这种金融风险,我想今天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要深刻地思考,几乎天天都有人在闹事。第二个我关注的一个根本性的现象,你会发现中国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想搞金融。我觉得中国这是非常荒谬的现象,我认为是不可持续的,朋友们。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一个不搞金融的,我曾经讲得很清楚,我说就算阿里巴巴也好,腾讯也好,把现在的所有商业化都取代了,又怎么样呢?又能怎么样?我想请问。现在所有的商业银行,几百家商业银行全部垮掉,由互联网公司全部取代又能怎么样?我们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不把资金拿来研究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你来搞金融,什么P2P一大堆。我不是说我对他们有什么看法,我只是观察这个现象,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也奇怪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你看看我们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我最近看了一下,我稍微梳理一下,这个报告还没写完。我看了一下,很多国有企业一看非常惊人,你感到非常非常吃惊,几乎国有企业里面绝大多数的主营业务全部都是亏损。靠什么赚钱?靠非主营业务,其中一块就是金融,叫资金的二道贩子。这是很可怕的一种现象,朋友们。所以,我认为我们今天的金融,当然也包括整体的经济是需要动大手术的。这样搞下去全民玩命地追逐虚拟经济,都想赚快钱,都想玩快钱,都想空手套白狼。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好吗?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到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非常非常严峻的时期。我现在真的非常担心我们的银行是否有可能又回到90年代后期,二十一世纪初期那种情况,不良率超过10%,甚至20%。高额的负债、高杠杆率,钢铁企业(86家)负债总额超过3.3万亿。全行业亏损,怎么还本付息?我们的P2P公司爆出来的回报率最低15%,到哪儿去赚这个钱?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讨论这个东西不要讨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融合和分歧。要思考的是整个中国金融到底处在一个什么状态?为什么金融创业那么难?版权:作者 li哥&nan姐 来源 添财家 ID:lige_nanjie多数金融圈里的精英,都曾经或正在做着“将来有一天我自己一定会出来创业,自己当老板的”。然而,当自己看着手机里屈指可数所谓的“人脉”,查点当前自己名下尚无法称为“资产”的现金,于是又回到现实世界当中。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群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么是在职业生涯上打拼数年,无论是资历还是背景,都算得上高大上级别,要么是已经赚了无数桶大金,正在跃跃欲试积累量变到质变的最后一战。但是,but,however,nevertheless,即使你准备再充分,也请你看完这篇文章,离开集团公司或大型金融机构或知名投行那一天,就意味着吸了多年“奶妈”的奶,现如今要你自己去募集了,金融创业起步的一家公司的“油盐酱醋茶,烹炒炖煮拌包炸”都要你亲自打点,此时,你还好吗?今天,让我们来告诉你,看透了九鼎投资和诺亚财富的进阶路径,你或许就会清晰了!1.金融创业者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其实,当前中国金融创业者人群分为这么几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拥有光鲜的金融从业履历,积累了些小金库,自己极其勇敢自信地下海,自己招兵买马创立私募投资公司(比如很多的海归回国后的量化对冲基金团队或基金经理,抑或本土金融从业多年的“圈子王”或“腕儿”);第二梯队是在资本大佬扶持下(出资控股49%或51%,取决于是你自建平台还是享受资本大佬的资源平台)创办投资公司;第三梯队是跃跃欲试准备跳槽出来创业的金融从业精英,只是苦于当前自己手上资源实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让自己拥有自主创业的充分勇气,抑或还没有遇到赏识并肯帮扶一把的大佬级“伯乐”。为什么会是上述这种局面,如果你仔细观察和多方面接触你就会发现,其实,当前中国绝大多数资本掌握在“60后”手里(多数是当年法人股起家,后来大小非解禁,再到后来投资房地产,再后来低位参与定向增发,轮番十倍的原始资本积累),而资本的实际运营操作人多掌握在“70后”手中(比如集团控股公司的投资总监、家族企业的投资管家、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等等),剩下的“80后”,混的优秀的进入了核心阶层与上述的“70后”共舞,混的一般的仍在各个金融机构里当着所谓的“经理”,做些实际操作的工作。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金融圈里的人,直接下海大展宏图,也没有多少能够真正的自主创业,多要依靠“60后”资本大佬的信任和支持。2.金融创业难在哪?待惯了大机构,许多金融圈里的“精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集团公司投资总监无须为募集资金而发愁,只要关心投研、尽调、交易结构、法律风险等就OK,金融机构的投资总监无须为基金备案、开户、托管、TA表制作、申购/赎回等基金后台运营服务所操心。本能地认为这一切花钱雇人就都解决了,我来当老总干嘛要操心这些。然而,这个想法只能称之为“办公室里的幻想”。当你迈出老东家的第一步,你会发现,不止于上述的所有细节都要你从“0”到“1”地搭建自己的“小队伍”(尚不构成作战级别),当你正在用你引以为傲的多年高大上金融从业经验去审视你认为靠谱的投资项目或发行自己操盘的基金,你估计会大喊“Hollyshit”,为什么募集资金这么不顺利,白瞎了老子这么高大上的团队了。其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不是你的错,错就错在你不接地气。有人一定会问,怎么才算接地气?很简单,看透金融世界里的人生百态,熟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市场,接着往下看,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3.为啥要看九鼎投资和诺亚财富的发家史?在讨论这个问题前,你需要明白的一件事是,掌握金融圈里的投资技能和久经沙场的经验是简单的,看透金融圈里每一笔交易背后的主体利益关系是可以的,但看明白自己的未来定位与当下实现路径的差异,是难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策略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正领会(建议大家多看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那么为什么拿九鼎投资和诺亚财富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呢?因此,许多人都没搞明白“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区别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你“接地气”的创业规划很有帮助),而九鼎投资和诺亚财富正好是这三个金融业务生态链的反向进阶升级体。“投资管理”是指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方面的管理,“资产管理”是指用别人的钱来形成资产再进行投资方面的配置管理,“财富管理”是指用别人的钱来形成别人管理的资产让别人来进行投资管理。因此,三者尽管有交集,但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资金的来源属性以及操作行为的主体身份差异。九鼎投资,是从PE投资起家的,尽管团队够高大上(央行/证监会跳槽出来的),但创始团队还要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不过当年资金确实没有现在这么多,但话又说回来私募机构和投资产品也没现如今这么琳琅满目),也就是募集资金只投自己家的项目。那么,到今天,九鼎投资已经在公募基金(九泰基金)、券商(九州证券)、海外保险公司、互联网财富管理(武曲星)等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布局,所以,九鼎投资是从资产管理向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两端延伸,形成资管业务的全链条,此时,玩资本运作可谓海陆空齐全各种战斗集群。诺亚财富,是从第三方财富管理做起的,首先是通过知名基金经理的基金产品、靠谱房地产基金项目等等作为吸引投资者客户的高大上全类产品库,随着财富管理端市场客户的不断占有和超级温馨的用心呵护,当客户体量覆盖率够充分后,诺亚财富开始向资产管理端进军,将优质项目自己做成资管产品(如此既可以用好项目练习管理团队的投资能力,同时又不用向以前单纯销售其他资管产品那么低的分成),再到后来诺亚财富自建投资团队,进军投资管理端。4.你的金融创业计划如何才能适应中国大陆的“狼文化”?第一,重视财富管理端,别太在意自己高大上的背景,踏踏实实地用优质项目吸引和维护高端客户群。(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你的第一只基金确实没有历史业绩作为支撑,没办法,只能找大佬做单账户的启动资金了)第二,多结高端理财师人群,让他们来评价你最终选择你,远胜于你作为创业“老总”自己培养客户群。第三,依托于优质资产管理端,财富管理端什么时候构建成型,才是你真正进入创业升级期的时候。第四,不要光顾着自己跑,团队成长起来了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价值,否则,你将成为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身边已无他人,无法到达更远更高的地方!总结总之,金融创业者本身就勇气可嘉,是敢于拼闯的实干家!尽管自主创业拥有太多的艰辛困苦将面临,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用心感受市场内在的驱动逻辑,制定“接地气”的创业规划,而不是一味地追逐“虚无缥缈”的财富管理市场幻觉,那么,早晚有一天老天不负有心人!祝各位准备或正在金融创业的勇士,旗开得胜,前途光明!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中国做科研最好的学生会去转行
今天看到中科院数学所的程老先生以真名实姓所写的一篇惋惜自己的学生转行的博文,让我感触至深。程老师的那位25岁的学生,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获得过作为中科院学生最高荣誉的院长特别奖和控制界很有影响的关肇直奖,是曾经宣布不再参评院士的程老的得意弟子,甚至按程老师的话说,&成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梦&。结果这位学生没有按照程老师的安排出国做博后,而是选择了考会计师,毕业后想去银行,或者去当中学老师,已经走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让程老师十分不解,甚至欲哭无泪。
科学网上有许多老师把学生的转行归咎于大环境下名利和物质的诱惑。然而作为同是中科院的一名研究生,我却十分理解程老师那位同学的选择。我的一位科大少年班的同学,GRE和托福都考得很好,导师也是新晋的院士,但他还是和我一样宁可选择起薪不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愿意再在国内或申请出国走科研的道路。我还曾经在一家期货公司与一位清华物理博士、一位北大数学博士、一位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一起实习过,他们也都是本专业科研领域的潜力股&&北大博士有过海外联合培养经历,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过了FRM二级;清华博士的导师是清华的著名院士,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不愁在学术界的位置,不过也过了CFA二级;只有我自己不是博士,也没有文章,可是我敢在简历上说自己是中科院学习成绩Top 1%的学生。前几天我去参加某资产管理公司的笔试,又听说北大博士已经拒掉了一个自己本专业的十分高薪的offer,专心去准备JP摩根量化研究组的面试了;在看笔试名单时,又赫然发现上面居然还有MIT的博士生,让我十分郁闷为什么人家不好好留在美国或者回国做科研这份很有前途的事业,却非要跑来跟我们抢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我们很多人的转行是不被父母和老师们理解和支持的。我曾经进入一家专业对口的研究单位的终面,但是因为涉密的原因,进去之后就不能再跳到外企或出国,所以我跟父母商量了很久。我的父亲非常生气,说:你为什么进去了还要出来呢?你在这个单位拿的工资已经比我和你妈加起来还多了。你就看到做金融的同学拿的钱多了,但是你跟他们专业一样吗?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不错了,你就是进了外企,又没有北京户口,飘来飘去的,跟无业游民一样,有什么意思么?我看你太浮躁了。。。我的那位少年班的同学的父母也这么说他:为啥不好好做科研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自己端个金饭碗,非要受罪去找工作,有什么意思吗?你要是冲着钱去找工作,那你最后就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但是我们转行找工作真的就只是为了钱吗?&不是的。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年人来说,选择一份可以终身奋斗的事业比选择一个暂时的工作岗位更加令我们在乎。那些就算我们中了亿万元的大奖,仍然会选择去做的工作,才是对我们而言最好的、能够当成事业去奋斗终生的工作。此外,一份工作的价值是不能用工资的高低来衡量的;不同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文、理、法、商、工、农、医、兵,只要做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事情,那么每一份职业都值得获得我们无差异的尊重。
可是我们现在的科研行业,做的是否全是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呢?1989年美国犹他大学曾经宣称在室温下实现了可控核聚变,此后包括我国若干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所,都开始了冷聚变的研究,相关论文、实验报告、会议、项目申请,几乎接踵而至;但是随后证明这只是一场闹剧。1986年日本《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各大公司都认为AI(人工智能)将大有前途,有望造出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智慧的机器人,改写日本和世界历史,于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都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来研究人工智能,但是现在这股热潮也渐渐地冷了下去,高达也只能在日本动漫中让人们怀一怀旧了。当然这不是说要全面否定这个项目,但是它的热度大大降低是事实。众所周知,中国的许多科研项目,都是一阵一阵的风吹来的,都有可能热一段时间,就会冷下去。如果我们很不幸地成为了参与室温冷聚变、人工智能计划这样的项目的研究生,请问等这样的一股风气冷下去之后,我们如果不在大范围或小范围内转行,还能靠什么吃饭?
当然,我国的绝大多数科研做的都是对社会有用的研究。但是也并不是说,你参与的是这样有用的研究,就不用再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发愁了。譬如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它是50年后才有望在实验室中得到突破的技术,有望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的确很有意义;但是即使完成了这样的实验验证,还要考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氘和氚作为燃料建立发电厂;即便在大海中可以找得到核燃料,或许提炼它们的技术又要研究半个世纪&&大家都知道中国学生的数量总是远远超过教授的,请问我们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除了个别成为这一行院士、教授、正研究员甚至获得诺贝尔奖的同学,我们其余的70%到80%以上的人,这50年的人生怎么度过?余下几十年的人生怎么度过?我们的孩子的人生怎么度过?
所以说,有一部分科学研究,其实只是我们整个社会花巨资给自己购买的福利彩票。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探索看似毫无用处,但是万一获得突破,就是可以改写人类命运的&&这不就是跟赌运气有些类似嘛。当然,我国的绝大部分研究都不是买彩票,而是有指向性,或者是跟踪性的,往往是外国已经做出来甚至产业化的东西,我们再通过反向工程、或抄或学地给做过来。我觉得这种行为是非常高尚的,因为这个真的很有用,两弹一星也不是原创,但是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说,如果你能够出国,真的学到对我们国家有用的技术,造福我国人民,我绝对打心眼里敬佩。
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一些利国利民的影响重大的项目,都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是涉密的。所以如果你恰好因为涉密不能出国学习先进技术呢?又如果你恰好做的是领导觉得大有前途,但是你又看空它的前景的项目呢?再如果你所在的环境明明做不出许多原创性的成果,却偏偏又以论文来当做评奖、评职称的指标呢?须知,要想做到最高水平,必须到世界上最专业的地方去;国内读完博士,如果再在国内做博后、讲师、大学青椒,或许N年之后可以拿到几千元的月薪;但是从国外读完博士,走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回国,可以有每年50万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到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配偶解决工作、看病享受干部待遇、子女随便进重点小学&&而你到时候真的很可能这些一个都没有。请问如果你是一名在国内读完博士的学生,而且再如果毕业后幸运地结婚生子、拖家带口了,你到时将如何坦然面对这样的从工资待遇到学术水平上的差距?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会想到再出国读个博士,或者到国外做N年博后,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呢?
是吧。我觉得如果要做科研,这确实是一条正路。因为与获得优厚的待遇相比,更好的是去学习一门手艺,成为一名职业人士和行业内的专家,让我们能够不依附于一家单位的铁饭碗,走到世界各地都能生存。而出国读博和做博后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道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过当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你还是要小心:一来在国内读完一个学位,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出国再读个博士,你的年龄会有多大?二来你确定你出去读的专业,就一定不是那些冷聚变之流吗?怕就怕到时候学了一个江河日下的学科,走遍天下都找不到一个饭碗,那所谓的数理化,跟屠龙之技有什么区别?
还有,如果你是像本文开头程老师的学生那样的人才&&Top大学本科毕业,导师又是大牛,自己拿到院长特别奖,那么你一定会想成为行业顶尖的人。但是在国内并不公平和存在玻璃天花板的环境下,你很容易看到自己走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在科研这条路上你永远走不到金字塔的顶端,不可能像导师一样成为院士,不会给本行业带来突破,不会成为标杆,也不会写进教科书,不会改变历史。十年二十年后,你顶多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从业者,然后想着自己原来吃过多少亏,再努力把自己的儿子或女儿送去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期待他们实现你未竟的梦想&&正如程老师对他的学生所期待的那样。说起来,我在中科院选修了那么多课,每一位在课堂上偶尔提到自己子女去向的老师,都是把孩子送到了美国或欧洲。包括英语老师、政治老师、探月计划设计师、管理学院老师,等等。所以想想,作为一名跟他们的孩子一样年龄的学生,如果你能够过他们梦想中的生活,那干嘛还要过得像他们现在一样?
所以我觉得,不管做出任何选择,还是要分清潮流,想想未来的前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军人,因为赶上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时代,所以可以成为开国将领;八十年代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因为赶上了&向科学进军&的时代,所以成为了时代偶像;九十年代的下海商人,因为赶上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时代,所以涌现出大量千万富翁;最近赶上城镇化和高房价时代的地产开放商们,以及赶上经济发达后融资需求旺盛的金融家们,就更是不用说了。可是如果你是生活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时代的火箭专家,或者是生活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代的作家和诗人呢?那就要想一想这么坚持自己的行业是否值得了。
正如易宝支付CEO唐彬先生所说,&时代比地域更重要&。在当下这样一个时空中,实际上有很多中国人可以选择成为美国人,或者成为欧洲人、非洲人;但是不可以选择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请看看前几天宣布&中国年培养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欧日印总和&的新闻吧,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有些超买的行业,注定要裁员和收缩,正如扩招严重的大学和科研行业;有些现在处于低谷的行业,也注定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革而变得红火,如养老行业和旅游行业。&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先生在一个世纪前讲这句话的时候,或许他的老师和父辈很多人不明白;现在我们找工作和选择职业时,再跟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讲这句话,或许他们也同样也会不明白。
但是,不管他们明不明白,&存在即合理&。既然某些行业的薪水高得离谱,科研行业薪水又这么低,那么就只能说明我们社会急需那方面人才,而科研行业产能过剩、人才超编,做科研的学生应该有一部分跳过去而已;如果没有这种人才流动,反而是科研行业的悲哀。这个道理跟为什么大家要移民的道理一样:既然国内限制人口,计划生育,那么就应该有大量的中国人移民到海外,如果没有,反而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世界历史上有过犹太人出埃及,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大人口迁移,一个地方资源要被耗尽了,一个行业人才过饱和了,为什么不走出去为自己和后代找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呢?看看白种人,因为走出去了,占了世界版图的多大比重?华人在美国都有当部长的了,难道我们的后代就不可以在美国当总统吗?一定要窝在自己小东亚的这一亩三分地里,把美洲、大洋洲那丰腴的土地都留给其他国家的人去繁殖后裔吗?信不信那样的话几百年之后就没人讲汉语写汉字了。
扯远了。我是说,我们年轻人的视野应该开阔一些,老师们和父母们也应该心胸开阔一些,不是有了北京户口,或者当科学家,就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即使有些人可以把科研...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金融学院学生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