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有什么危害呢

五寨您当前的位置:&>&
浅议驾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及治理对策
&&来源:本站编辑&&点击数:2
  (周建伟)日,成都市民刘先生驾车拍照准备发微信时,因操作不当与相向行驶的宝马车发生碰撞,造成副驾驶乘车人王某当场死亡;11月3日,一辆客运大巴车在上海发生侧翻事故,造成6死多伤。经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司机在事发时弯腰捡拾手机,导致车辆侧翻失控,酿成惨剧。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绝大多数机动车驾驶人都有了一部或几部手机。与此同时,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随时接打电话或边开车边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社会上许多人都没有引起重视,也有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不良的开车习惯。但却不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道路交通法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交通违法行为。对于这种说法,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现实中,因开车使用手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却时有发生,这是一种对驾驶员本人或他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对开车打手机法律上是有明文处罚规定的,但因取证比较难,基层交通民警在执法时往往会因驾驶人的否认而只能教育放行,这也导致了这种违法行为的屡禁不止。在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驾车使用手机的根源、有什么危害及治理对策进行粗浅探讨。
  一、开车使用手机的现象及根源分析
  (一)开车使用手机的主要现象。一是开车时接打电话。大多数人开车时手机总是放在触手可及之处,只要听到手机响,许多人都不由自主的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拿手机,边开车边接打电话。也有挂蓝牙者更为严重,驾车过程中,几乎电话不断。二是开车时玩手机。现在是&双微时代&,很多年轻人无时无处不在发短信、看微信、刷微博、聊QQ甚至玩游戏,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刷新着游戏,几乎是手机不离手,有的人驾车过程中也照玩不误。
  (二)原因分析。一是重要电话非接不可。据调查,在开车接打电话的人群中,有超过60%的人认为重要的工作电话或私人电话非接不可,为了不耽误事情,在明知属于交通违法、明知接打电话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下,也只好接打。二是心存侥幸。有的驾驶人认为开车接打电话时注意点就不会有事;也有的认为看微信、短信、刷微博就是几秒钟的事情不会发生问题;还有的认为自己驾龄长、技术好,一心二用完全没有问题。因而有的驾驶人手扶方向盘,眼睛盯着手机,让人捏把汗。三是猎奇心理作怪。行车时看到街头的美景、趣事,开车族们就忍不住用手机拍下来与朋友分享。四是等待信号灯时容易发生使用手机情况。有的路口信号灯间隔时间较长,有些驾驶人在等红灯时,就容易接打手机或玩手机。但绿灯亮起时,电话未接完或玩手机意犹未尽,就会导致一边开车一边使用手机的现象。五是交通安全意识淡漠。由于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知识只是在考取驾驶证时的应试性培训,事后不易集中培训,对驾驶人的持续交通安全教育问题是一大难题,这是社会性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许多驾驶人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因而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同时,社会上对&酒驾&、毒驾、涉牌涉证、违法载人、超速、超载、超员、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宣传的较多,对开车使用手机宣传的相对较少,因此,人们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认识不清,对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也就引不起重视,所以,许多人对开车使用手机就不以为然、习以为常。据我个人统计,在1小时内,经过济宁市梦圆岗路口的车辆中,有36名驾驶人接打手机,而低头看手机的则多达38人。
  二、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
  (一)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时,多数情况下先要一只手把握方向盘,另一只手去寻找手机。接打电话过程中,也是要空出一只手使用手机。因为只能用一只手操作方向盘,这对驾驶车辆形成较大妨碍,对车辆操作控制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一旦发生意外突发情况,一只手把握方向根本无法应对情况,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美国有关部门研究发现,9.4%的交通事故肇事原因是开车时使用手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对连续13个月的车祸资料和699名肇事驾驶人进行分析后发现,开车时使用手机者遇上交通意外的机会,高出未使用手机者4至5倍。
  (二)分散驾驶人的精力。现在许多人认为开车打手机时可以使用蓝牙耳机,这样就不会妨碍驾驶。岂不知人在开车时,既要看路又要迅速判断,大脑已经是满负荷运转,如果还要打电话,负责思维和控制语言系统的大脑额叶将&超载&,事故风险会成倍增加。妨碍驾驶人对路面情况和周边环境的观察,将会大大消弱驾驶人的应变能力和反应时间,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英国伯克郡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人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另外,开车时使用手机,驾车者对路况的反应比正常情况下慢0.5秒。该研究所还发现,车速达100公里时,正常的刹车距离是31米,使用手机时刹车距离则为45米。且打电话时,驾驶人驾车不稳定,难以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极易引发车祸。
  (三)会影响视觉感知能力。开车时使用手机会使驾驶人的视野变得狭窄,极大降低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在有关机构的一项相关测试中发现,一个一个分心打电话的驾驶人比专心开车的驾驶人所记取的信息少50%,会形成&视野狭窄症&、&视野缺损&的情况,即虽然路况进入了视觉,但是并没有被大脑所关注,大脑对突发状况视而不见。因此,打手机的驾驶人更可能错过交通信号,经常看不到公告栏和其他标志。据有关研究发现,驾车打电话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大大削弱驾驶人的应变能力。据英国一家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年轻人驾驶车辆接打手机相当于70岁老人驾驶车辆。还有研究表明,开车打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注意力甚至下降37%。
  (四)容易造成道路交通拥堵。开车打手机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而且一些驾驶人为了保障安全就会在使用手机时降低车速,影响了其他车辆的通行率;还有的驾驶人在等红灯时使用手机,会耽误车辆及时启动,引起交通拥堵。据测试,使用手机的驾驶员行车速度比正常状态慢9%,刹车的反应速度也要慢19%。遇到中度或高度拥堵路况,驾驶人通话时变道次数会降低20%,驾驶速度也会降低;在非常拥堵路段,打手机的驾驶人比正常行驶要多用3%的时间,在中等流量路段,打手机的驾驶人需要多花2%的时间。
  三、治理开车使用手机的难点
  (一)法律层面的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公安部123号令对于开车打手机有了明确的记分规定,驾驶人除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外,并记2分。在具体实施中,山东省内对接打电话处以罚款50元、记2分。但对看手机短信、刷微博、玩微信或游戏并未具体规定,如果按接打电话加以处罚,许多驾驶人会有异议,并产生矛盾。同时,这一处罚力度相对于酒驾和涉牌涉证甚至于开车使用手机等交通违法,都是太轻了。因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较低,不仅引不起驾驶人的重视,一些基层交警部门也没有把此项违法当做重点违法进行治理,这直接导致了开车使用手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执法部门问题。一是取证难。由于使用手机是在驾驶过程中,加之动作相对隐蔽,发现执法者后,驾驶人可以迅速放下电话,一旦驾驶人不认可,就会造成执法中的取证难问题,这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屡见不鲜,有超过80%开车使用手机的驾驶人不承认自己违法。二是警力不足导致管控难。现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在基层交警部门普遍存在,而且在交警的实际执勤执法过程中,每天对道路上接打手机的交通违法行为很少能有进行查处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接打手机的时间和线路不固定,同时又面大量广,很难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查处。三是其它职能部门不作为。道路交通管理涉及安监、交通、农机、公安等多个部门,有行政执法权的也不仅仅是交警部门,但具体到对开车使用手机这一交通违法时,责任却全都落到交警部门,其它职能部门根本对这一违法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这就是多头管理出现的问题。
  (三)社会面的问题。一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以往对开车使用手机的问题宣传不够、执法力度也不足,导致这一问题在整个社会上都引不起重视。例如通过网络调查,有超过80%的网友反对&盲驾&入刑,他们所持的理由大多数是开车使用手机不属于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因而多数人持宽容态度。二是错误的行为引导。开车使用手机的驾驶人中各个阶层都有,其中,许多人属于所谓的&社会精英&。特别是一些政府官员、职能部门的执法者和社会其它阶层的精英者在这方面尤其不注意,他们开车使用手机的行为在社会上起到了恶劣的引导示范作用,让社会上的一些人群起效仿,这导致了开车使用手机行为越来越严重,危害性非常大。
  四、治理驾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的对策
  (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起全社会重视。一是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行条例》进行解释。目前,法律上对开车接打电话有明文处罚规定,但对玩手机没有明文规定,容易引起争议和矛盾。因此,有必要就相关争议问题进行明确解释。二是升格处罚标准。虽然&盲驾&入刑值得商榷,但现行法律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标准明显偏低,起不到震慑作用。因此,对这一交通违法要提高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以法律震慑这一交通违法行为,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二)大力开展交通宣传,普及提高群众安全意识。一是依托媒体作用,开展宣传势。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制作主题宣传节目、播放公益广告、向报刊、网站投稿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开车使用手机的严重危害,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组织媒体记者深入整治一线,并通过对开车使用手机等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号召群众遵法驾车、安全出行,在社会上营造广泛深入的影响力。二是抓住重点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结合联村联户心连心活动,组织各乡镇中队民警深入辖区各村居,通过组织开展座谈教育、大喇叭广播、张贴整治标语、集市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整治开车使用手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群众明白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普及提高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三是要协调教育部门,以中小学校为宣传主阵地,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一名交通安全宣传员,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家长、约束家长,逐渐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扩大宣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持续性,以消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盲区与死角。四是在重要路段和路口、&窗口&单位,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同时,在&窗口&单位每天播放宣传光盘,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及时接受教育,从根本上认识到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交通管理,安全驾驶、遵章出行,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秩序。
  (三)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打造科技管控网络。一是要大力发展道路监控设施。建成后,可以对城区主要道路进行无缝隙管控,可以通过手动抓拍违法停车和开车时使用手机等交通违法行为。二是严把监控信息录入关。要由专业人员负责,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关于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执法取证的有关要求,把开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作为重点进行专门录入,以过硬的证据图片作为证据,对违法者进行非现场执法,以震慑这类交通违法行为,压降发生率。
  (四)屯警路面一线,加强路面管控。一是要科学调整勤务。要按照&包保&责任制的要求,合理安排警力,重点对主要高速口进行管控。以各勤务中队为主,建立科学的路面勤务机制,实行高峰执勤,全面形成严格管控的态势。二是大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要打破常规的出勤方式、执勤的区域限制,阵地前移,集中优势警力,针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开展大规模轮动整治,让想开车使用手机车辆的车主、驾驶员摸不着交警上路的规律。同时,要强化夜间和节假日的路面管理力量,确保了各主要路段不失控、不漏管。三是要为一线人员配备精良的科技设备。要有针对性地为一线执法民警配齐执法记录仪、警务通等设备,一旦发现有驾驶人开车接打电话,立即固定证据,现场处罚,让违法者心服口服、无机可乘,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严管重罚的执法违法,以压降开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的发生率。
  (五)要完善社会化管理机制,遏制开车使用手机问题的发生。一是针对一些党政部门的人员以及社会精英等人群随意开车使用手机等问题,一经发现,以通报的方式,交由有关主管部门,实行纪律处分,以加大整治力度和强度。二要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交通管理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和建立奖励制度,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电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发布,积极地动员广大群众、乘客共同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大胆的举报开车使用手机行为,消除交通安全的隐患。
  开车使用手机这一交通违法问题与其它交通违法一样,虽然不是一时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的,但也并非无可救药的交通顽症。只要我们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向社会进行广泛积极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普及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以及科技强警,严格依法管理等措施,标本兼治的现代交通管理新思路,压降开车使用手机等交通违法现象发生率,道路交通一定会达到&文明、有序、和谐、畅通、安全&的目标。
联系电话:
网站客服邮箱: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创意网站建设、网站视频主持人)> 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开车玩手机危害介绍
&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人对手机产生了强大的依赖,开车玩手机也越来越普遍,而开车玩手机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造成了许多交通事故,那么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开车玩手机的危害
  1、堵塞交通
  由于开车玩手机还需要眼睛看着手机,所以会因分散注意力,导致车速降低,影响了其他车辆的通行率,引起交通拥堵,据测试,遇到中度或高度拥堵路况,司机通话时变道次数会降低20%,驾驶速度也会降低,在非常拥堵路段,玩手机的司机比正常行驶要多用3%的时间,在中等流量路段,玩手机的司机需要多花2%的时间。
  2、视野狭窄
  开车玩手机会使司机的视野变得狭窄,降低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在一项相关测试中发现,一个专心开车的驾驶员比一个分心玩手机的驾驶员所记取的信息多50%,形成&不注意视盲现象&,玩手机的司机更可能错过交通信号,经常看不到公告栏和其他标志。
  3、妨碍驾驶
  驾驶员开车玩手机时,对驾驶车辆形成较大妨碍,对车速控制、车距把握、驾驶员视线都有影响,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4、造成盲开
  当车速在60km/h时,低头看手机2秒,相当于盲开36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至少需20米,用智能手机打开并阅读一条微博需要12秒的话,相当于汽车盲开约216米。
  网友热议开车玩手机:该入刑法该剁手
  行车时看到街头的美景、趣事,开车族们就忍不住动手机拍下来与朋友分享。那么,驾车玩手机究竟该不该入刑?有网友认为,限制所有司机不玩手机不太现实,过于严苛,可以将公交司机玩手机应该列入考核,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开车玩手机的&该剁手&,应该跟酒驾&享受同等待遇&。
  @内拉族人:手机越来越成为必需品,开车接电话也时常发生,开车玩手机入邢不太可能,我感觉无法界定什么是玩手机而且无法监管,即使出台也是一纸空文,但是我觉得可以出台因使用手机造成交通事故的将严厉处罚,受害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对方因为使用手机肇事的种种证据。
  @天堂的困惑:我觉得闯红灯很危险,应该入刑法,我觉得非机动车上高架很危险,应该入刑法,我觉得机动车无责免赔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
  @狮子小妞在减肥:支持,车上一律蓝牙电话,禁止开车玩手机,太危险。
  @海边吃虾:开车玩手机入刑是很多国家或地区的通行做法,比如窃听风云里打手机出了交通事故,就在极力隐瞒。
  @伤心的许愿池:应该,跟喝酒一样一样啊。
  @天堂的困惑:我觉得闯红灯很危险,应该入刑法,我觉得非机动车上高架很危险,应该入刑法,我觉得机动车无责免赔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
  以上就是关于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边开车边用手机太危险 陋习危害堪比酒驾
边开车边用手机? 太危险
交警:这陋习危害堪比酒驾
http://www.zhxww.net
8:19:50 点击:[] 镇海新闻网
&&& 最近随着韩剧《太阳的后裔》的热播,重庆一女白领陈女士也开启了“疯狂追剧”模式,就连下班途中也要边开车边用手机追剧,孰料撞上路边隔离带,自己受了伤不说,还要承担2万余元的修理费。日前,该新闻在网上引发网友热议,也将公众的注意力再一次集中到开车玩手机的驾驶人中。
开车玩手机,到底有多危险?记者日前联系区交警部门,请交警解析这一开车陋习。
两起事故& 令人警醒
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开车时玩手机,轻则错过路口紧急减速、剐蹭其他车辆和行人、刹车不及时造成追尾、穿梭到逆行车道,重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车毁人亡。近日,我区就发生了两起因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3月29日19时20分,在中官路与庄市大道东口,一辆正常行驶的白色小轿车突然撞向路边护栏。原来,当时该驾驶人停车时接了一个电话,通话结束后,便顺手把手机放在仪表盘上。岂料车辆一启动,放在仪表盘上的手机突然掉了下来。当时他也没有多想,一边开车,一边伸手去捡掉在驾驶座椅下的手机。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眼睛离开了前方路面,车辆方向盘在手中也失去了控制,无意间轿车已逐渐偏向道路右边。结果,一头撞上了路边水泥护栏,造成车辆损毁,所幸人员并未受伤。
3月31日13时48分许,蔡某驾车从慈溪市龙山镇来镇海办事,途径凤鸣路北海路路口左转弯时,手机响了。于是他去取手机,谁知没控制好方向盘,撞上了路口临时交通信号灯。幸好蔡某并无大碍,车辆受损不严重。不过,蔡某因急着去办事竟并未报警,直接离开了事故现场。目前,交警部门已对其进行相关处罚。
看手机“玩生命”
对一手握方向盘,一手用手机打电话、拍照、发朋友圈或俯身找手机等行为,交警表示:这陋习危害堪比酒驾!
交警介绍,开车玩手机,驾驶人的视野至少少一半。特别是在驾驶人低头看手机的瞬间,车辆其实已处于无人驾驶状态,非常危险。假如一辆车车速达到60千米/小时,低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至少需20米。据交警部门统计,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
“开车玩手机,玩的是生命!”交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人,不要时刻被手机左右,让不良的习惯成为安全危机。交警建议,驾驶人在开车前最好将手机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开车时尽量不要使用手机。
另据记者了解,大多数驾驶人认为在驾车时用手机接打电话很正常,其实这是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记2分并处50元罚款;驾驶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的,记2分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记者梅佳燕& 通讯员杨未)
编辑:陈巍
      
>>相关新闻开车时看手机,危险行为不可取!
导读: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7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0.8%的受访者发现司机开车看手机的现象普遍,45.6%的受访者认为司机开车看手机是因为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自信,70.8%的受访者建议提高对开车看手机行为的处罚力度。
编辑:高伊诺来源: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7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0.8%的受访者发现司机开车看手机的现象普遍,45.6%的受访者认为司机开车看手机是因为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自信,70.8%的受访者建议提高对开车看手机行为的处罚力度。
司机开车时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看手机?调查显示,从内容上来看,有电话打来(82.5%)最普遍,接下来依次是看(60.1%),开车发短信和讲微信(57.5%),用打车软件抢单(36.5%),刷朋友圈(24.9%),刷微博(12.6%),看视频、小说或者玩游戏(15.6%)。
据测试,开车时速60公里时,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驾50米。而对于出租车来说,用打车软件抢单的应占很大比例。但是编辑某次打车时,赫然发现司机师傅在用手机看电子书,这难道不是在拿乘客的生命开玩笑吗!
虽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还规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记2分。但是在实际取证时却很困难。
建议驾驶员在开车时要集中精力,一个小分神都可能造成事故,害人害己,开车看手机这种危险行为实在不可取。
原文地址:/zcfg/47034.html
责任编辑:高伊诺
温馨提示:
·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中国汽车装具网的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资讯、信息等,版权属于本网站。欢迎转载、链接、建立镜像,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和稿件来源。如需作商业用途,请与本网站联系。联系电话:0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汽车装具网)"的作品,均系中国汽车装具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作品所持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亦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和责任。
中国汽车装具网微博
&&&&&&&&&&
精彩内容推荐
点击排行12345678910开车使用手机,危险!
新华通讯社主办
开车使用手机,危险!
日 17:11:02
新华网常州频道
】 【】 【】&
新华网常州频道3月10日电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QQ等手机APP应用越来越丰富,很多司机在开车时养成了玩手机的坏习惯。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拍照、发微博,或聊天等“开车低头族”愈来愈多。据调查显示,相关网站针对“开车不良习惯”:20%的网友有开车时“接打电话、发信息”的习惯,仅次于“不系安全带”(23%),位居第二。
调查发现,年龄在20至30岁年轻车主群体在开车时使用手机的比例很高,其中70%都有开车时用手机习惯。有部分市民表示,每隔几分钟刷一下微博已成习惯,听到信息提示音,不看看就浑身难受。行车看到街头的美景、趣事,就忍不住想拍下来与朋友分享。至于开车时玩手机的危险性,他们大多认为不是个事儿,“市区本来就开得不快,瞟两眼手机再看看路,没啥问题。”
然而,看似微不足道的隐患往往会引起重大事故。据外媒报道,美国爱荷达州有18岁女孩泰勒边开车边发微博,平均90秒发一条。其中一条“边开车边发不安全,哈哈!”竟成了她的“绝笔”。数秒后,泰勒的车与一辆油罐车追尾而丧生。其父母要求爱达荷州政府立法禁止开车发微博,以诫世人。
实验发现,从拿起手机打开,到浏览信息,眼睛大概要在屏幕定格10秒许,当以30公里时速行驶时,10秒就会开出去80多米,再加上反应时间及制动距离,从发现危险到车辆静止,所需的距离就可能超出100米。司机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而打电话是2.8倍。驾车发短信的反应时间会比正常情况慢35%,而酒驾和毒驾反应时间也仅仅慢12%和21%。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禁止开车打电话。英国开车打电话最高可判入狱2年,如因发短信造成致死车祸,肇事司机面临最高14年的监禁。美国行人走路发短信罚款85美元;驾车打电话、操作GPS导航、发送接收短信电子邮件被定义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每次罚款120美元;新加坡对开车打电话的初犯者最高罚款1000新元(约合600美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2000新元,监禁1年;日本视驾驶员开车手里拿手机为使用手机,即要被罚款。
我国对开车时用手机接打电话的行为,明确规定可对司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扣2分的处罚。但对刷微博之类玩手机的行为,因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如果在开车时频频用手机发短信、刷微博等,且有证据可以证明,应属妨碍安全驾驶行为,也可处罚。
对此,常州公安交巡警部门温馨提示:为了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请您开车时,切勿使用手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查询新闻等;一旦遇有特殊紧急情况非要使用手机,请您选择非高峰时段的安全区域(高速公路行车选择就近服务区停车)靠边停车,开启危险警示灯,在1分钟内接听使用完毕后,迅速驶离。(孔一农 杨福敏)
(责任编辑:
实习生陈东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