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我市财政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革的基本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
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分配关系,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支出责任,规范市区财税秩序,促进市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市政府决定,从日起,对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我市“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的总体发展目标,强化财政体制引导经济发展功能,构建市区财政收入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共同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逐步理顺市、区两级政府事权,明确支出责任,提高市区财政支出总体效益;按照税法规定和市场配置为主的原则,调整税收分配关系,规范市区财税分配秩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均衡市区公共服务水平。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促进发展的原则。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共同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市区经济、财政跨越式发展。  2、财政收入属地划分原则。取消原财政体制按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行政区划等多种形式交叉的确定税收归属的办法,实行按行政区域属地原则为主确定税收收入的管理办法。  3、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逐步理顺、明晰市区两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提高市区两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4、效益与公平相兼顾的原则。保证各区财政既得利益,建立财力分配市区共享、增收激励的机制;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市区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等化。  5、规范透明的原则。体制方案科学、规范、简洁、透明。  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按属地原则建立市区统一的收入界定模型  市区所有纳税人缴纳的各项税收,按下列属地原则界定为市与区的财政收入:  1、一般企业实现的税收,以生产经营地和民政部门勘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划分为各区的财政收入。  2、设有总、分支机构跨区经营的企业,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税收按生产经营地点界定;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税收按总机构所在地界定。  3、难以严格按行政区域划分的金融、保险、证券、邮电通讯、供电、烟草、石油、盐业等税收和车管、交管、客管等部门代征的税收作为市本级固定收入。邗江区上述垂直管理部门的税收维持不变,仍界定为邗江区的财政收入。  4、市属园区,包括瘦西湖新区、新城西区、扬子津科教园,税收按属地原则界定。  5、建筑安装、房地产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按施工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所在地的属地原则界定;所得税等其他税收比照一般企业界定。  6、重点工程建筑营业税,比照现行做法,通过列举的方式,作为市本级财政收入。  7、耕地占用税按占用耕地的属地原则界定。土地契税按所属区属地原则界定,房屋契税作为市本级财政收入。  8、个人房产交易营业税,比照房产契税,作为市本级财政收入。  9、出口退税按照属地原则划分到各区,同时将出口退税基数一并下放。  10、行政事业单位按隶属关系确定税收归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比照一般企业实行属地管理。  11、代扣代缴税收按扣缴人的归属界定。  12、稽查收入、清欠收入,随纳税人归属界定;其他退税随纳税人归属界定;消费税维持现状,分别在市本级和邗江区计算税收返还。  13、本次财政体制改革对非税收入不作调整。  14、企业发生跨区搬迁或兼并、重组的,按属地原则调整税收归属。  15、难以划分的一次性收入,作为市本级财政收入。  16、上述划分原则未涉及到的其他特殊事项,由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协调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相关支出责任  1、改变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市区共同负担的办法,城市低保的支出责任由区级政府承担,市财政以2005年预算安排的城市低保经费为基数,固定补助各区。  2、各区政府要切实安排好义务兵优待金和城镇士兵货币化安置经费。对个别负担较重的区,市财政将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补助。  3、各区政府要足额安排社区工作经费,保障市区基层组织的运转。为解决区级财政困难,取消广陵区房产税上缴的政策,取消广陵区、维扬区个体私营税收以及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量集中的政策,专项用于弥补社区工作经费不足。  4、各区政府要足额安排城管、环卫支出,切实解决人员、装备等各项经费,确保城市管理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对取消广陵区、维扬区城建税增量集中政策形成的财力,应当专项用于弥补城管、环卫经费不足。  (三)调整市区财政预算分成办法  1、保障各区既得利益。以2004年为基期年,保证各区的既得财力。  2、增量税收市与区共享。按2004年区级税收收入(一般预算口径,剔除出口退税、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实绩和按属地原则调整后区级新口径税收收入确定市区增量共享比例,今后年度税收收入增加的部分市与区按确定的共享比例实行比例分成。  3、适度增强市本级的财政调控能力。以2004年为基数,对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的税收收入,剔除增值税25%部分后,市集中10%。开发区仍按原集中比例执行。市区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以外的邗江区乡镇,市集中的财力全额返还。  4、建立财政收入增收激励机制。(1)区级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18%以上部分,市本级分成财力返还50%;比上年增长25%以部分,市本级分成财力全额返还。(2)市集中的增量财力,超市区平均增幅的,作为超收贡献奖全额奖励区。(3)按照省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奖励标准,市除比照省补助20万元外,增加补助10万元,专项用于对领导班子及有关部门的奖励。在考核增收激励机制时,如果市本级下放的中央大型税源企业影响较大,可剔除此项因素。  (四)专项结算事项  1、对市下放企业出口退税增加区负担的,由市财政承担。  2、新城西区、瘦西湖新区、扬子津科教园税收形成的财力,按照市政府《关于明确新城西区税收归属的通知》(扬府发[号)文件精神,通过财政结算分成。区域内的支出责任按照财力分配比例相应承担。  3、文汇路至328国道区域内税收形成的财力由市财政对维扬区按2002年基数固定补助,开发区承担50%。  4、二电厂税收按属地原则下放到开发区,实行单独考核,如果执行结果对开发区财力影响较大,视具体情况通过财政结算调整。  5、取消广陵区房产税上缴的政策;取消广陵区、维扬区个体私营税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增量集中的政策;取消原契税的专项结算办法。  6、教育费附加和教育地方附加随纳税人归属征缴入库,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结算上解。  (五)其他事项  1、企业发生跨区搬迁或兼并、重组,影响区级财力的,原则上按照搬出前一年的税收和2004年基期年的税收孰高的办法,划转财力基数。  2、市出台的与税收挂钩的优惠政策,由市区两级按收入分成比例共同负担。  3、本轮财政体制从日起执行,一定四年。对于今年已按原体制执行的收入和支出事项,由财政、国税、地税、国库等部门互相配合,按新体制进行调整。今后,如遇国家、省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相应进行调整。  三、切实做好财政体制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1、各区政府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要充分认识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改革工作。要切实履行本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要强化财政收入的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本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涉及企业隶属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经济管理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各区政府要继续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  2、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保障新一轮财政体制平稳运行。财政部门要根据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将财政体制落实到位。国税、地税部门要逐步调整内设机构和分局的征管范围,建立与行政区划相对应的征管体系。地税部门要对建筑安装和房地产税收相对集中管理,保障项目税收及时收缴、准确划分、足额入库。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要与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配合,及时通报市区纳税登记和纳税变更的情况。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税库联网系统,建立市区税收预算级次界定机制,保障财政收入按规定的预算级次及时准确入库。关于市区税收征管、入库等方面的具体事项,由财政、国税、地税、人行等部门协调,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3、切实加强财税监管,规范市区财税秩序。各级各部门要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有序的财税环境,不得违反规定,以税收返还、财政变相补贴等形式争拉、互挖税源。要建立以区、乡(镇、街道)为主,社区及广大社会力量参与,覆盖市区范围的协税、护税网络体系,防止税收的跑、冒、滴、漏和买税、转移税收等行为。要建立相关支出保障机制,市财政局要制定专项管理办法,保证各级政府相关支出责任及时足额到位。要建立市区财税信息共享制度,提高市区两级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  
文章出处: 觅法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jl市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情况.doc 4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4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论文摘要中国现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是在1994年确定分税制体制框架下运行的,分税制改革的实行对提高中央政府财力,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当时分税制体制改革仅仅是顺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管理体制,对地方省市之间、市县之间等地方各级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一直以来,省以下地方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都十分模糊,形成了财权向上集中、事权向下集中的局面,导致市以下基层财政运转困难,加剧了财政管理层级末端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的困难,亟待采取相关措施以有效解决地方财力不足及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无论是政府人员还是学者们要求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要求,这就标志着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今后公共财政建设以及地方体制顺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我国加快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通过对JL市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希望方案能够真正的解决基层政府财力不足、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国外关于财政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被称为“财政分权理论”。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财政分权”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明确财政体制中影响地方政府财力及提高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因素。结合JL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情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查找并分析问题原因。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立足JL市经济社会发展愿景,以合理界定事权、财权为基础,从财政收入规模划分,事权的划分、转移支付政策以及预算管理的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合理划分市区两级事权财权,完善收入划分机制,真正做到“谁拿钱谁负责”,“谁负责给谁钱”,促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壮大财源的积极性;完善和改进市对下转移支付制度,为基层政府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有效保障。通过对JL市财政管理各环节的改革推动,建立一套真正适合JL市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事权财权Abstract InChina,thepresentlocalfinancialmanagementsystemwasrunundertheconfirmationofthetaxsharingsystemin1994,andtheimplementationoftaxsharingsystemreformationhasapositiveeffectonimprovingcentralgovernmentfinancialresourcesandcentralgovernment’smacro-regulatingability,butin1994,thetaxsharingsystemreformationwasjustlogicaltothecentralfinancialmanagementsystemandthelocalfinancialmanagementsystem,andtherewasn’taclearlyregulationtothelocalgovernmentsofalllevelsasbetweentheprovinceandcity,orthecityandcountryandsoon.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外关于财政体制实质财政关系。施蒂格勒《地方政府功能的有理范围》论证地方政府存在,地方政府配置资源更有效率比如马斯格雷夫提出的财政分税制思想,这种理论又称为“财政联邦主义”再比如蒂布特的“用足投票”理论蒂布特在其著作《地方支出的纯粹理论》中通过人们可以在不同地区随意流动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了一个他认为比较理想化的地方政府间关系模型,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在不同社区中的自由迁徙来选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从而调度地方政府提高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质量,使得资源配置达到最佳。再比如夏葡“依政府职能分权”的理论、埃克斯坦的“按受益原则分权”的理论等。国外经济学家关于财政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对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对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研究集中在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原财政部部长、著名学者项怀诚认为,目前我国有四级地方政府,政府层级过多,给地方各级政府职能的界定带来很多冲突和矛盾,如最基层的县、乡政府,其职能常有交叉重复之处,造成效率的损失,要根据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层次性作为划分各级政府职能的基础。学者贾康、白景明认为,应“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以健全的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来完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地方财政,在政府层级上主张把省(含)以下政府缩到实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热门关键字:
我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一级政权施政的重要支撑,是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平台。建立健全一套适应乡镇发展趋势的乡镇财政体制,积极有效发挥乡镇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根据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5轮改革和调整,对这一调整过程和调整后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财政体制,促进我市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我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过程   1986年至1993年期间,我市基本实行的是&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1994年实行分税制,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5轮改革和调整,每次调整的侧重点不同,但总的方向是进一步明晰市乡两级政府事权财权,理顺市乡两级分配关系。  第一轮1994年-1996年,按照分税制的改革模式,我市开始在乡镇探索实行以&分级分税、核定收支、收入递增、支出包干、差额缴补、自求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特点是打破了吃财政&大锅饭&的旧格局。第二轮1997年-2001年,实行&分级分税、分级征管、核定收支、收入递增、差额缴补、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开始强调责、权、利相结合,事权、财权相统一,着力理顺市、乡分配关系。第三轮2002年-2004年,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合理转移支付、收支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以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第四轮2005年-2007年,制定&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差额缴补、超收全留&财政管理体制。取消农业税后,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市级加大了财力下移力度,实施了更积极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镇工商税收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第五轮2008年-2011年,这一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在充分总结前四轮体制的基础上,根据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对经济基础较好、财政收支规模较大、财政收入增长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开发区(新河镇)、仙女山、马口、庙头、沉湖、分水、城隍7个乡镇实行分级分税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是: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比例递增、超收全留、一定四年。第二种模式是对经济基础较薄弱、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其他20个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是:核定收支、乡财县管、超收奖励、短收分担、超支不补、一定四年。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总的看来,我市历次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逐步改变了市级财政大包大揽、市乡两级责权不明的格局,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乡镇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为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一)乡镇财政实力不断壮大  自2005年实行第四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到2009年,乡镇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36.8%,高于全市年均增幅的18.6个百分点。2009年乡镇总收入规模达到29862万元,比万元增长3.5倍,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6%。其中:2009年乡镇本级收入为10767万元,比万元增长3.44倍,年均增幅36.2%。  (二)乡镇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在分税制改革初期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乡镇基本属于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自给自足能力严重不足,随着乡镇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乡镇可用财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乡镇可用财力只有7702万元,2009年则达到16147万元,增长2.1倍。经济发达乡镇在保证工资和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还有部分财力用于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如分水、城隍两地在没有市级财力投入的情况,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纺织、医药包装等支柱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在乡镇一级财政支出管理上,自2005年以来,先后实行了&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等重要改革,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从2009年起,对分级分税乡镇开始编制乡镇财政预算,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进一步规范乡镇收支行为。同时,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优势,逐步将下拨到乡镇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其引导、示范作用,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三、现行体制仍然没有改变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问题  从现行乡镇财政体制执行的总体情况看,虽然乡镇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基本运转得到保障,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乡镇发展后劲不足、保障水平不高和市乡两级责权不清等问题。  (一)乡镇实力呈贫富两级分化趋势  尽管在现行分税制体制中采用了分类确定不同留成比例、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等办法,这些办法对平衡各地财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经济发达乡镇税基较大,而经济不发达乡镇税基较小,在保持税收同幅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发达乡镇财政总收入增加额要远远大于经济不发达乡镇,更何况经济发达乡镇税收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不发达镇,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支配财力差距也就进一步拉大。2005年19个统收统支乡镇财政总收入为2406万元,到2009年也仅仅增加377万元,为2783万元,平均146万元;而7个分级分税乡镇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6122万元增长到27079万元,平均达到3868万元,是统收统支乡镇的9.7倍。  (二)绝大部分乡镇财政障能力仍然低下  虽然在第五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中,市级财力全额保障了基本经费,由于乡镇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展落后的乡镇对市级财力给依赖性较大,很难有更多财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支持建设支出。19个统收统支乡镇2009年本级财政收入为1364万元,平均每个乡镇仅有72万元,而其2009年可用财力6198万元,平均每个乡镇是326万元,显然主要是依靠市级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本级财政保障能力非常有限。  (三)乡村债务负担沉重  截止2009年底,全市乡镇级债务高达33921万元,其中农金会债务1078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1262万元,其它建设性及垫交公粮税费等历史债务21871万元。同时,乡镇的发展和事业的开展,又不可避免的会新增一部分债务,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乡镇现有的财力水平来看,除新河、马口、沉湖等乡镇外尚有一定条件外,其他乡镇本身维持正常运转和支持发展就亟需市级财政扶持,根本无法安排本级财力来专门支持化债。  四、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建议  从调查的情况看,第五轮财政体制切合乡镇实际,较好的推动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对上述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办法与措施,保持乡镇协调稳定发展态势。  (一) 积极培植财源,壮大乡镇经济实力  在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时,市一级要保证各乡镇原有利益,不可因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镇级既得财力,从而保护镇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对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升园区产业聚集度。对农业乡镇要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实行项目倾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  (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分类界定乡镇财权事权  应区别对待乡镇发展基础,进一步细化乡镇的经济差异,将目前的26个乡镇从目前分级分税和统收统支的两种类型,按照发展态势和经济实力划分为对市级财政的典型依赖型、中间过渡型、不依赖型三种类型,进一步明晰市乡(镇)事权,坚持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对不依赖型乡镇,在一般预算收入分成比例、财政收入超收返还、规费和土地出让金留成等方面实行倾斜,增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对中间过渡型的乡镇要给予财税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对典型依赖型乡镇要严格按照受益原则,决定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支出责任范围及相应的财力,确保履行基本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三)努力化解债务风险,优化乡镇发展环境  债务问题是县(市)、乡、村的一个沉重负担,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隐患。面对庞大的乡村债务,我市显然无法独自承担化解责任,应该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尽早消除隐患,让乡镇得到彻底解脱,轻装上阵专心抓发展。如通过地方政府债券安排部分资金、或安排省级专项奖励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或按一定比例从县市级以上财政增收中拿出一部分财力分年度增加对乡镇的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消化乡村债务。  (四)深化基层财政改革,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提高对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认识,深化乡镇综合财政预算改革、国度集中支付改革、 &收支两条线&改革,健全乡镇单位财务和资产监管制度、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乡村票据管理制度以及财经所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等,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管理。按照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中管理措施和结算办法的要求,规范帐户设置、严格报帐程序、编制好乡镇财政预算,自觉接受预算合规性审核以及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加强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配套措施,实现财政与乡镇代理银行数据和支付信息的共享,为实现实时支付和清算创造条件,提高资金支付和清算的效率。建立健全比较规范的乡镇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所有非税收入缴入财政专户,支出纳入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核算体系,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行政务公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高乡村财政收支的透明度,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1998年以来,伴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脚步,永州市开始新的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推行财政综合预算制度改革、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征缴体制改革、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这是为了适应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改革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强化政府的调控功能,解决区域财政困难,加强财源建设,规范部门收支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主要做法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主要成绩,分析了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根源,通过评价体系,力求找到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定位,并通过借鉴海内外先进做法,找到永州市今后推进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F812.7【目录】:
ABSTRACT9-10
第一章 绪论10-15
1.1 选题依据10-12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12-13
1.3 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13
1.4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创新点13-14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14-15
第二章 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与发展15-18
2.1 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和本质15
2.2 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15-16
2.3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16
2.4 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16-17
2.5 市级财政管理体制及改革的基本定位17-18
第三章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分析与评价18-37
3.1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18-19
3.2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现状19-21
3.3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21-25
3.4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绩25-30
3.5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30-36
3.6 永州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36-37
第四章 我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7-42
4.1 制度方面的原因37-38
4.2 财力方面的原因38
4.3 人员方面的原因38-40
4.4 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40-42
第五章 国内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启示42-46
5.1 英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42
5.2 香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42-43
5.3 深圳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43-44
5.4 基本启示44-46
第六章 永州市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对策46-55
6.1 永州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定位46
6.2 从思想观念层面上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46-49
6.3 从体制机制层面上须注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协调推进49-50
6.4 从改革实践层面上须规范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操作50-53
6.5 从外部制约层面上须加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监督53-54
6.6 基本结论54-55
第七章 实证分析—江华县会计集中制度改革分析55-58
7.1 江华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55
7.2 江华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主要成绩55-56
7.3 江华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56
7.4 江华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建议56-58
结束语58-59
主要参考文献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伟,时悦;[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华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张国昌;[D];浙江大学;2005年
阳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李腾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徐帅;[D];河南大学;2009年
郭凯;[D];苏州大学;2009年
王秋艳;[D];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亮;[J];财经科学;1995年02期
汪孝德,尹音频;[J];财经科学;1999年06期
陈孝兵;[J];财金贸易;1994年09期
张岗望;[J];财金贸易;1995年12期
黄中发;[J];财经问题研究;1988年01期
张振斌;[J];财经问题研究;198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明;[J];河南石油;1996年03期
陈秋萍;[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王钰,聂凡,刘才宇,刘春盛;[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单洪青,秦庆军;[J];国际石油经济;2000年05期
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尹明华,石玉科;[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袁杰,杨华;[J];卫生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王恒贤,张清江,王付生,胡圣顺;[J];河南冶金;2001年06期
张青山,田庆军;[J];商业研究;2002年09期
陈真宪;[J];经济师;2002年05期
杜冬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欣慧;王瑛;宋建成;胡慧敏;;[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何木光;郑家树;于天齐;;[A];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郭选贤;徐立然;彭青鹤;张明利;;[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吴开俊;;[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李庆生;;[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吴承照;;[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杨振立;赫慧云;王健;;[A];全国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文光;孙海英;王殿甦;付裕;王立敏;;[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焦利峰;;[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梁俊爽;杨金生;;[A];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微;[N];永州日报;2005年
;[N];永州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张新国 黄巍 通讯员  刘波 蒋井泉;[N];湖南日报;2006年
宋明熙;[N];经理日报;2007年
;[N];永州日报;2007年
蔡立平;[N];益阳日报;2010年
刘希平;[N];法制日报;2005年
记者  谢伟 通讯员  陈雨明 柏向东;[N];金融时报;2006年
左亚军;[N];永州日报;2006年
刘扬武;[N];湖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蕤;[D];复旦大学;2005年
杨会永;[D];浙江大学;2005年
赵璐;[D];西北大学;2005年
郭征宇;[D];武汉大学;2005年
李念之;[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王霞;[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赵成林;[D];武汉大学;2005年
王钟杰;[D];河北大学;2006年
张应二;[D];吉林大学;2006年
罗映光;[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小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李晓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何捷;[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何放;[D];广西大学;2005年
贾玉娥;[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杨森;[D];安徽大学;2005年
徐向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王贵卓;[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许巧仙;[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杨晓林;[D];武汉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