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就读是怎样的一番新773体验北京伦敦

-标准化体验式留学服务开创者
切换城市:
还没账号?
快速登录: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责任编辑:Amber
《今日头条》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就读 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是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泡不完的图书馆?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愿意来体验在LSE就读的时光吗?
1.你父母认为你的起薪至少是100000,轻轻松松,毫无压力。
2.你的思想要么是“左”的,要么是“右”的,从来不会处于中间状态。
3.复习备考阶段要想找到一台电脑不拼是不行滴。
4.你会爱上这个家伙。
5.想要出去喝上一品脱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和学校的Wright`s Bar比比价格。
6.考试周住在图书馆是家常便饭。
7.你说你是搞艺术的,别的同学脑海中会立刻浮现酱紫的画面。
8.课程结束的时候,必读书单的书在图书馆里只剩下一本。。So眼疾手快的本领要加强。
9.考试周里它是你最温暖的陪伴。。
10.你常常陷入这样两难的境地:要到老教学楼6楼去上课,你总是纠结累起气喘吁吁地爬楼梯还是冒着迟到15分钟的危险等电梯?
11.爬到螺旋楼梯图书馆4楼是你每天的必修课。
12.你麻麻每天早晨醒来可能都会用这样的杯子喝上一杯咖啡。。
13.在你迈进LSE之前,你是这样儿的。。。
14.当你真正能进入LSE开始大学生活时,却是酱紫滴。
15.你只会说一种语言?肯定在开玩笑,LSE的童鞋都懂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想必很多同学依然会傲娇地说一句“我愿意”。因为在LSE就读就是这样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充盈时光。。。
英国留学中心(liuxueyingguo)
有态度的英国留学媒体,有温度的英国大学资讯,有深度的英国专业解析!有态度更有深度,有温度更有权威!
英国留学中心微信公众平台除了标明文章来源外的其他所有内容,皆为主页外网翻译得来或纯原创,转载请标明来源,禁止任何机构媒体的肆意抄袭!!!
【索引留学声明】本文为索引留学OfferMachine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发邮件到 。
ZIZHUliuxue
天猫旗舰店
教育部官方认证机构
英国76所大学正式授权的官方招生机构
美国国际招生协会(AIRC)的认证会员机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准大一新生的MOOC计划 | edX课程体验员王宇晴(一) | MOOC学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准大一新生的MOOC计划 | edX课程体验员王宇晴(一)
在此前的推送里,我们推出了。15位优秀的学员入选了这个计划,将分别挑战一门课程,并且将自己的学习全程与大家进行分享。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王宇晴,一位即将入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习环境和发展学的准大一新生。 (王宇晴与79岁的外公在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edX选课数:3门主要科目: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理和地质证书数:1张诚信证书、1张身份认证证书
98年出生的准大学生,将于9月前往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大学学习环境和发展学。 爱好自学,三年内,在edX和Coursera平台上,已经累计完成了九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与环境相关),也在不断查找并加入新的班次。申请大学的过程中,我在MOOC自主学习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拿到最后的offer,我很感激这个平台,并不断向同学和家人推广MOOC。(我在知乎上的回答:MOOC 学习有门槛吗?最适合的教学对象是什么样的群体? — 小冷菇 的回答 - 知乎 ) 由于比较早接触Coursera,我在edX上完成的课程数还不多,但我非常喜欢edX版面的设计,可以及时跟踪自己成绩的变化和学习进度,最近手机版的app也做的更好用了,于是我又选修了几门将于近期开课的课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进行学习。 准备学习的课程:Technological, Social, and Sustainable System 对大学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的补充和拓展,环境和地球科学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领域,想了解更多,并向身边的大家进行科普和推广。 我会根据每周的deadline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分配到每日:听课(看video lecture)记笔记,按照大纲复习,完成quiz并记录错题……我会和大家分享我独特的学习节奏,学习时使用的“道具”(时间管理app和笔记本),以及每周的总结(包括生词和专业名词的定义)。 将与大家分享在 Technological, Social, and Sustainable System 这门课程里的学习体验: 开课日期:8月15日课程时长:8周每周预计学习时间:18小时课程链接:
学习计划 我叫王宇晴,是一名九月份将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习环境和发展学的准大一新生。距离大一开学还有不到一个月,抓住暑假尾巴的我,开始了新的一门edX课程的学习。 我所领到的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提供的 Technological, Social and Sustainable Systems 的课程券。这门课程,作为全球新生学院的一部分,是一门可以兑换美国大学学分的超值课程(通过课程后付费购买学分)。 目前已经是开课后的第三周了,很快就能发现这门课和我之前学习过的网课的不同之处。这门课的课程大纲非常清楚,每周要做的阅读和所需看的视频都被列成清单放在很显眼的地方,一目了然。此外,每节视频课程前都配有引导性的思考问题(对应大纲),PPT的截图也会整理成了PDF提供下载,方便学员听课和复习时进行批注。 目前我使用的学习设备是 ①电脑(Win10)+手机的组合:用电脑听课,同时在手机上批注PDF;②Mac:上到第二周的时候买了新电脑,利用OS X系统的Splitview,可以分屏同时观看视频和批注PDF。 需要注意的是,Pearson向这门课的学生提供了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的免费阅读权限,但是学生必须通过Pearson电子阅读器(电脑版)在线阅读。虽然因为这些限制,阅读和批注时会有些小小不便,但是想到能省下几十美元的教材费,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在学习这门课的同时我还在Coursera上学习一门其他的课程,几经考虑之后决定暂时退出本来在edX计划学习的Geoscience,等待下个班次。这也是在线学习的一个便利之处,你可以方便地选择加入或者退出一门课程,下一个班次往往很快就会开启,学员可以及时根据自己时间安排的变更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下面是每周需要学习的内容(以第一周为例): 视频课程:15个video lecture,总长约两个半小时5个field notes视频,总长约30分钟(主要是采访的形式)共计3小时左右 阅读:每周五十页左右的阅读量,课程结业的时候会读完一本12个章节的教材 记分内容(考察):-Cerego提供的记忆练习(Memory Practice)-每周15道 Quiz(每题只有一次提交机会)-期中考试(第四周中)-期末考试 除了网课常规的视频课程和单元测试,这门课程还引入了Cerego这个非常有趣的平台,通过记忆卡片和遗忘曲线的配合,可以帮助学员高效记忆一些重要的定义。每次学习之后,它还会告诉你下个需要复习的时间,到了时间就会发封邮件提醒你回来看看。 在为期七周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会根据我的需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获取我所需的知识,并与大家进行分享。希望能看到更多同龄人加入MOOC学习的队伍,欢迎和我交流讨论哦!在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来源:互联网
06年秋天,我三限盘水星过天底,踩了狗屎运从一个国内非著名老牌建筑系毕业进入Bartlett(相当于UCL建筑系的概念)读Urban Design的硕士(March)。报到时,底楼大厅正在展示上一届的作品,我当场傻了,根本看不懂,隐隐约约觉得我十年内都不可能看懂。真的,后来等我离开UCL的时候,我还是看不懂。。。据那些成绩很好的同学说,他们也不懂别人画的是什么。在一个饭局上听说去年某专业来了四个同济的,三个没能毕业,我想同济建筑系出来的都那么惨我怎么办啊。后来,我真的也没能毕业。。。听学长们说,在这里,建筑学≠盖房子。很多人Bartlett毕业都去干别的了,有时候甚至和设计无关。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尽读些和专业无关的书干些无关的事。但是,学校里读过的那些书一直影响了以后的思考和学习,谈不上是源头,但总是关键的一段剧情。UCL以非宗教背景著称,大概就是这个原因,经常有人来校园里传教。和所有的大都市一样,城市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牛校的派头,那么来自本校的照顾就会少一些,显得比较冷漠。我来之前听说老外对留学生挺照顾的,如果暂时没给你安排上宿舍,会让你用宿舍的价格住酒店,有的时候甚至免费,我居然相信了。那时来得比较着急(国内本科毕业设计,雅思,DIY申请DIY签证都是那一年搞定),没有预定上宿舍就拖着严重超重的行李来了,在机场和一个华威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买手机卡时还咨询了一下,他也跟我说别怕别怕,学校会帮你安排的他们很好的。然后我夜里下了地铁就直奔住宿办公室,这才知道所有的传说都是扯淡。我藏着大笔现金拖着一大堆箱包在附近的几个hostel辗转住了一个月学校才有一个又贵又小又远的宿舍(UCL的校区和宿舍遍布伦敦)空出来给我。当然,后来我知道出去租房子其实也没那么难,自己出去租是更好的选择。关于伦敦的生活经验请看这里:学校食堂在主楼的地下室,我来了一个月都不知道这个地方。食堂做的食物非常简陋,不好吃吃不饱还不便宜。烹饪水平基本上就是原始人的档次。大多数设备都很老旧,不是古老,而是老旧。很多机房还是Win98的系统,不过Bartlett很土豪,全是Mac。连学生证也旧得很有感觉,糙得跟假证一样。我很喜欢这个版本,大家都去换了新的电子卡,而我一直没有换。还是说说Bartlett的情况吧。说实话没感觉到UCL有什么明显的独特的气质,也许是因为校区比较松散吧。但是,Bartlett还是有明显的气质的。这种独立的认同甚至让建筑系的同学忘记自己是UCL的学生。关于Gay,我看出来有个亚裔的老师是同性恋(听说确实是的),其他的我真没注意到。各种花样美男美女,尤其是发达国家地区来的,几乎没有难看的,虽然打扮很随意,但是感觉不错。在Bartlett呆久了,明显觉得AA的风尘味更浓一些,LSE一本正经衣冠禽兽(非贬义)。还有,我在Bartlett没见过黑人!好像真的没见过唉,除了门卫。来了以后我才知道,在Bartlett最被看重的恐怕是两年的Diploma课程而不是听起来高大上的Master课程。读Diploma的学生里面极少有来自大陆的,即使有,也是在海外念的本科。来了以后才感觉到,Bartlett在业内地位之牛已经不是排名可以描述。尤其是每年summer show的盛况会让你直观地感受到她的影响力。展览的时候Bloomsbury校区周围几乎任何一个街道都会有人向你打听Bartlett的展览在哪里。经常有同学在展览现场就会被企业相中。那一年Bartlett的summer show。结束的时候满地狼藉,都是喝剩的酒瓶子。那一年Bartlett的summer show。结束的时候满地狼藉,都是喝剩的酒瓶子。我们这个课程当年的评审阵容是这样的:资金赞助也主要来自这些企业。资金赞助也主要来自这些企业。有的时候Peter Cook也会出场。Bloomsbury校区步行不远就能走到AA(被认为是Bartlett最强劲的对手),可以很方便地分享AA的资源,包括图书馆,书店,展览,大牛的讲座,小圈子的聚会讨论。很多课是和其他学校合办的。我们有一门课就是哥大的Grahame Shane带,一部分哥大的同学也会跟过来旁听(他们应该是顺便来英国field trip)。很多同学都买了他的Recombinant Urbanism请他签名。还认得一个在UCL念PhD的朋友一半的课都要去帝国理工听。带我们的是Colin Fournier,关于他有不少传说。有人说他曾主持中东某城市的建设,那个土豪国给他配了私人飞机和一大群秘书,有人说那时他每年可以调拨数亿还是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他偶尔也提到,当年确实很阔。建筑系的同学一直都很拼的,熬通宵是基本功,国外也是这样。不一样的是,国内交了图,建筑系是一片寂静,大家都睡倒了。在这里,反倒是狂欢的开始。感觉这些人射了一发都没有不应期的是不是?我们建筑类专业有一大福利,就是field trip。学校还给报销机票,从伦敦去洛杉矶的机票也给报!12个月的课程,至少有一个月是在旅行中。而且一边玩儿,一边还有老师给你讲解,也会去拜访兄弟院校,拜访老师的老朋友,拜访业界大牛。去Morphosis的时候他本人接待了我们,很多同学都围上去合影签名了。当时,这对我来说就是游山玩水,其实说游山玩水都糟蹋了这个词,欧美同学每到一地要么好奇地扫描城市各个角落要么坐下来点一杯酒躺在椅子上安安静静地观察。大陆同学基本上是奔着商场去,疯狂购物疯狂剪刀手拍照(这些年可能没那么土了)。王澍说他那个瓦园的作品放在威尼斯双年展,很多老外都非常痴迷,但中国人多半是看一眼就走了,我当年就是那个看一眼就走的。等我活到30岁,到过许多城市做了一些项目甚至还读了不少经济方面的知识,我才有能力在旅行中看出一些关于城市设计与经营的门道。而那时候我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个,国内建筑学要学五年呢,我还比他们小。他们的眼界和知识结构确实让他们具备更完整的思考能力。我记得我刚到伦敦的时候,从Euston站上来,拉着一堆行李向一位很有派克风度的男人问路。他非常耐心地给我指路,然后对我说,我就是UCL毕业的,这是个好地方,你会有很好的前途。
『声明』昨日(日)某微信公众号未经我允许转发我在“在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知乎问题下的答案。由于其关注者大多集中在都英国,有不少读者直接或间接认识我本人,对我个人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首先,去年上半年时写的一篇槽点满满的知乎答案居然现在被突然转发,让我实在是对自己当时愤青式的语气和明显装X的内容感到难堪 (年少轻狂还请海涵)。所以希望读过那个答案的人中有很多虽现在还不认识我、但有机会会当面认识的小伙伴,不要以那个答案为标准认识我。其次,对UCL工程学院管理方面的吐槽仅代表个人看法,UCL工程各个系都有很辉煌的历史且当下也时刻影响着欧洲的科技发展,譬如计算机系的虚拟现实、医学工程的脑成像技术、化学工程的各种新开发等等;并不是说因为一些个人遇见的管理问题,就代表学术问题,我还是殷切地希望能与工科小伙伴们好好玩耍。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很不喜欢不授权就擅自转发,不是不知道怎么维权,而是我本身写答案时间就不够,维权时间却花的更多。本想因为其运营者也是校友,本意肯定不是想给我带来困扰,就没有及时举报,但经过交涉后却反悔不愿发声明,说此事对公众号影响不好,运营者们很郁闷。郁闷,请问有我郁闷吗?我愿意在知乎上分享,但并不代表我希望别人通过那个答案认识我本人。答案我不准备删,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匿名。好吧我活该没有匿名,这样就可以直接转发不需要允许了是么?最后,我不叫“赵思佳”,而是“赵思家”。强迫症真的是看到错字就很难受。无论怎样此事也给我了个教训,我以后不会在公众平台上分享主观看法和经历,所以大家不要再邀请我回答类似问题。还希望大家是通过我平时认真写的脑科学相关的科普答案,而非这篇答案来认识我。五月中旬我准备发布知乎「盐」自选集,欢迎关注,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没有好好过周末而不开心的赵思家日-------谢 邀。没想到还有人会问UCL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感觉UCL在国内不怎么有名,虽王思聪是UCL哲学系毕业...我是2010年进UCL读神经医学本科、2013年开始计算机科学硕士,在UCL读神经医学博士。算下来,我将会不间断地在UCL读3+1+3=7年书。想想都觉得恐怖,我是一个极其不安分,非常喜欢冒险的人,但我是我所知道唯一一个如此在UCL一口气闷到底的人。也不是说我觉得UCL有多好,而是因为多方面原因,譬如说专业、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去剑桥牛津读一年硕士,或者是去美国读博士的,换换环境多认识不同的人。但如果要我选择一个地方工作定居,我还是想呆在UCL。幸运地是,我的三个阶段在三个不同的faculty(就当成是学院):生命科学、工科和脑科学,并有机会在学生会和校办公室任职。我本科比较不安分也不太上进,参加了很多社团(现在想想真是千奇百怪:抢救队、模联、摄影、茶会、杂技、企业家、哈利波特等),但没有进入核心群体也没有担当任何职位,实在太不上进。我没有进入中国学联,算是个圈外人...前面的答案已经讲了很多关于伦敦大学学院的地理优势、学生生活极其丰富、学术还不算辜负其历史地位等等。我也来讲讲我的主观感受吧。====7月7日关于UCL神经科学更新===这里居然有简里里
关于神经科学的回答!那必须多多补充一下大名鼎鼎的Queens Square。UCL神经科学世界排名第二。开始觉得,为毛啊?就这两三栋旧不拉几、里面楼层复杂到读了4年书都搞不清的破楼能顶得住世界第二的帽子?大二开始和导师开始做实验。我才发现妈蛋UCL太有钱了。在UCL Bloomsbury主校区那里,神经医学主要在这几栋楼里面:(先贴一个主校区的地图)Medawar Building, 主要是和药理学相关的大佬在这栋楼。在科学图书馆对面那个洞后面,门把手是这个模样的。而且这个门特重,还必须得拉,所以一定需要你的手紧紧握住某个人的身体...用你温暖的手包裹着他们裸露的身体~~(“我们手里握的是什么!?”)Medical Sciences building, 就是那个拱洞上面的楼,在Print room cafe对面。内部连着着高尔街的Anatomy building (估计好多人永远不会找到连接的方式...只有像我们这些常年需要奔波多个教室的人才找得到...里面巨复杂。)Anatomy building,楼上全是实验室。至少有两层楼是神经学的实验室。Andrew Huxley,print room cafe那个小小广场上的玻璃房子。那里面全是细胞神经学的实验室。Cruciform(医学楼)楼上有个Wellcome Trust资助的大实验室,里面也有神经科学的。这些都不算啥子,重点是在Russel Square车站背后的那个Queens Square。Queens Square本身是个小花园,也有些历史,见维基百科(),围着它的房子全是UCL神经科学的。什么UCL Institute of Neurology,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Gastby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Centre, The Queens Square Imaging Centre, Child Health (里面很多是发展神经学)等 都在这里。至少有个7个楼都是UCL神经科学的。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呢,主要是因为这儿有个牛逼闪闪的医院,也是UCL的。呵呵呵...记不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有个很傻逼的伏地魔出来的桥段?那一大部分是讲童话的,是专门向英国儿童故事和NHS致敬,主线不是一群儿童病人(啊还有美护士)吗?那些病人全是从上面这个国家医院来的。选它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实在是太有名了,旁边全是科研所,有太神奇的病,科研所马上就可以来研究。我们常在上课的时候学一些很奇特的神经学病例,譬如说一些有脑创伤不能再有新记忆、不知道什么是生气的...病人。为了保护病人隐私,他们的名字都是缩写譬如说HM等,只有等他们死去,才会公布他们的姓名生平。这些病人可比好多诺贝尔获得者还有名多了。常讲完一个病例,老师就阴阴一笑,说这个病人这两个月就在Queens Square呢。我们全都是“啊啊啊啊啊 老师你带我们去看看吧!!!!”打鸡血的状态。除了这个Queens Square周边的,还有很多研究得更细的研究所,譬如说视觉研究所、听觉研究所等等。这些研究所离UCL主校区较远,主要原因是为了建在相关的医院旁边(一般会直接在医院隔壁)。譬如说我所在的听觉研究所,就在国家耳鼻喉医院旁边,就在国王十字车站旁边。这些研究所和医学院关系非常紧密。---BSc Neuroscience的苦逼生活---我的本科是UCL神经科学(BSc Neuroscience)。大一全是各种专业基础课,解剖、生理、药剂、生物、生化、基因、化学。各种作文、实验、报告。所有课皆为必修,没有选择。大一的personal tutor是生化系的申请官,特别逗的一个大叔,每天穿个白色的汗衫顶个超大的啤酒肚就来了,因为他讲课讲得特别特别好、说话行事非常风趣所以他非常受欢迎,第一次见面他就对我们几个tutees非常严肃地说,大一就是玩儿的时间,你们要多去party多去社交啊。当时我当时心中各种惶恐...大一除了上课我真的就是各种玩儿。party、club、吃饭、参加社团活动。当时每周三还要跨过伦敦一区,去帝国理工那边去找高中同学吃饭。生活真的是非常忙碌。大一暑假我运气很好找到了在解剖实验室的一个实习。在我周围,我是唯一一个得到与专业相关的暑假实习的人。那个机会虽并没有直接给我什么知识或者经验,却意外成为之后在大二找到我现在的导师的重要跳板。大二除了必修课(实际上就是大一的进阶版,一下子难了很多),还有两门专门是神经科学的课,当时看着觉得巨难,学各种细胞神经学的实验方法,我很不擅长,patch就是拿超细的玻璃管子,suck住细胞膜,然后测量单个或多个channel的电流什么的。想想都觉得好烦啊。还有很多生理实验,学习各种神经反射之类的东西。每周五都在测各种生理数据。大二真的是最难的一年,课程非常多,实验极其多,而且是全能,什么都得学,所有必修课都是各个专业(譬如说生化、生物、药理学)的核心课程,也就是说譬如别人一年有6门课,有一门是核心课,最难,其他都是辅助或者巩固的必修课程,而我们专业的是6门全是别人的核心课。另有两门可全校范围选择(但必须是大二的课程),譬如说我的好朋友就是选择的艺术史,有人选择的非常简单的统计,还有人选的计算机。我傻逼了全选的神经科学的各种实验课...没有最傻逼只有更傻逼。大二我有一门课满分做独立实验或者review,于是我找到了我现在的导师David McAlpine,系听觉研究所的director。我跟着他写了一篇《论脑成像在听觉神经研究里的重要性》得了很高的分。之后大二暑假也是和他做实验,大三的毕业实验也是和他做的。那年我们班来了很多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的交换生。他们在美国是大三学生,来了我们这儿大多只能扫尾。比较特别的是,每周我们都要仔细阅读分析一篇论文,然后要写报告、还要和老师讨论。当时觉得挺蛋疼,现在回想,我觉得那是最有作用的学习神经科学的方式。虽然很吃力,但是培养了我们阅读与时俱进的论文的能力。只有多读了,才能写得好。我们大三就要以Nature的标准写论文。我觉得这个真的很难得,到研究生时看到有些在英国其他大学毕业的同学居然连reference都不会写,真是有些惊悚。大二开始我开始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和讲座。Queens Square的每周的认知科学的seminar,每周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来做演讲、交流,我都回去。开始完全听不懂,大三突然有一天,觉得好像已经更得上节奏了诶~有种“我已经是科学家”了的错觉。大三是最可爱的一年,也是学习难度最大的。没有必修课,全部自选。但我专业是必须在本专业内部(我知道药理和生物是可以去选统计、数学、物理啥的,选那些真的得分特别特别容易)。有非常多极其有趣的科目,譬如睡眠和生物钟、视觉神经学、人造智能、情感、极端环境生理学等等。这些科目都非常有趣,但都是硕士和博士生的课程,非常难,而且我们只能选3-4门。我选的是人造智能、视觉神经学、情感还有一门药理学(是我的个人辅导员的课...)。那一年学的真的很开心,但也非常辛苦。半分的课有20堂课,每堂课都是一个新的主题,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来讲。如果你对ta的课非常感兴趣,便可以去问可不可以和他做实验。然后大多数时间就是做毕业实验写论文。论文要求很多,目标肯定是发表。我们这里从大二开始,只要论文能上80分,就是可以发表的水平。在UCL神经科的三年,我变了不少。以前就算不认真学习我也能轻松比同班同学考得好些,转到神经科学,就算是我拿出吃奶的劲儿,我也只是个中下游。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三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每天能看一篇论文。专业30个人里只有两个中国人。另一个是我的好友,她是我遇见最好、最聪明、最坚强、最坚定的人,而且一点都不虚荣、不浮躁。时间虽然不长却是我最好的两三个朋友之一。我对她的崇敬之情真是涛涛不绝...每次我遇到了困难,想抱怨想放弃,我都会想想她,然后就会冷静下来,并受到鼓舞。有时我觉得有些遗憾,如果我在国内读本科,一定会有更多的小伙伴,但是我也觉得朋友不一定是要天天在一起,能够有这样没有负担地分享快乐分享泪水、相互理解的、而且还是有标榜作用的朋友,我真的非常幸运。每当看到“同窗”这个词,我就会想到她。---BSc Neuroscience 苦逼生活结束---本科三年,在我眼里UCL就是这样的,从学术上来讲,有辉煌的历史,有非常优秀的研究人员,有非常宽松自由的环境。从本地或欧洲学生圈子来讲,学生水平非常高。特别是神经科学,被狂虐啊。无论家庭背景,还是长相还是智商、情商,吾已被亮瞎。从中国圈子来讲,的确层次不齐,但也有非常非常优秀的人。耐心寻找,一定能找到挚友。的确UCL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对UCL是我的母校这一点非常非常自豪。===关于UCL神经科学的补充完毕===优点:1.作为一个都市大学,地理位置绝对是UCL的最大优势。位于伦敦中心,这里工作机会多、国际交流多、来来往往让城市充满活力。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讲,伦敦绝对是个好地方,有世界上前100名大学最多的城市,每天每个领域都有各种大会在此举行。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极为便利、丰富。我一点都不后悔来UCL,地理位置绝对是第一原因。对我的生活、眼界、朋友圈都有非常大的正面影响。但住宿和生活费很高。除房费和一些额外花费(如旅游或者其他兴趣有关的花销),每月基本花销差不多400英镑。我有一半时间自己做饭、一半时间在外面与朋友同学吃。住在学校周边租房子,按人头算,每周150-250英镑。学校周边有很多美食,是培养吃货的最好的地方。交通极为便利,学校东南西北四角上10分钟步行之内有6个地铁站,加两个火车站:Euston火车站(国内火车)和国王十字火车站(国内和国际火车)。2.学校历史悠久,文艺气氛浓厚。这比其他伦敦的大学譬如说帝国理工、LSE感觉要好不少。3.由于是个综合大学,(帝国主理工,LSE主政治经济)很容易遇到各种专业的学生。学生气氛非常活跃。朋友皆是来自各种各样的背景、有不同梦想的有志青年。拿本科同学做例子,有泰国小公主(又漂亮又聪明而且超级优雅)、印度巨富的幺女、东南亚跨国旅游公司的继承人(那位小哥有18个兄弟姐妹,让他做继承人去读酒店管理不干,非要读医学...而且做得一手好菜、和糕点,长得有些妖孽。结果人家有男朋友了,掩面),也有家境不太好的,某英国同学家里父母都没有工作,全靠自己打工和教育贷款,还有个极品是泰国生物竞赛第一(留学全程的全额奖学金,意思是,从高中出国到博士后,只要他想读,就学费全免,且每个月还有1千美金的工资。不限留学国家、不限时间。读完了,回国直接给他一个实验室负责。人家也有男朋友了,掩面)。毕业之后我发现,我的一个好友,是巴基斯坦政府高层的千金,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当好名媛。每周发的那些照片,让我只能跪舔。结果我发现,我所知牛叉的同学里,若是女的,都是身世背景形象智商情商样样都让我跪舔的;若是男的,要么有个死心塌地毕业就结婚的女友,要么就是只喜欢男生的...所以说...让我如何在UCL找男友啊...只好去帝国了...4.活动超多超多超多。每个学院定期有与专业相关的展览或者活动。学生会每天都会有1-5个活动(见)下图系上个月的学生会活动日历。算是一年里活动较少的。所有在校学生在注册时,自动被注册为学生会会员,不收取会员费,仅部分活动收取费用。【注意:这里未包括各个社团的活动】学生社团隶属于学生会,每个社团每周都应该有多个会议和活动。5.学术水平很高。(一般UCL被排在世界第二十一,在某些排名如QS上多年排名世界第四)建筑、纯艺术、医学、法律、考古学、语言都是UCL最好的专业。医学和法律是众所周知的。圣雄甘地是UCL的法律学生,医学出了不少诺贝尔奖。达尔文以前在UCL教书,在这儿写了自然选择。建筑、纯艺术、考古学、语言,妥妥的英国第一。虽然这么说超贱,但有时候吧...听到某某超牛逼地说ta的专业是美国前多少...我会口头点赞然后心中想我的专业(神经科学)还是世界第二咧...我还不是一样渣。*另,UCL 刚刚兼并了伦敦教育研究学院,这个大学将在今年12月正式成为UCL的第十三个学院,其为教育世界第一...缺点:1. 学校管理很分散。每个学院、每个行政单位,都非常独立。独立是个好事儿。但是太独立了,就不能团结起来创造一个共同的形象。学校官方对外宣传效率很低,质量很差。各个学院、部门之间缺少联系,让市场部和负责国际宣传的部门无法跟上。这个所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在某些国家,如中国,知名度非常低、且有诸多误解(譬如说,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大学之间的区别?在申请UCL时,中国学生3个里至少有1个不知道。)2. 不同学院在水平上差距较大。得益于各个学院的独立性,好的学院能够时刻与时俱进,“一日千里”不断发展,从学术水平、教职工质量到教学质量、课程管理以及毕业生水平,在欧洲以及世界保持领先地位。但是,某些学院,除了教职工的名声还担得起UCL的大名,其他种种,从行政人员待人待物的水平风格、课程设置管理到学生平均水平等,真是让人觉得虚有其表,若是仅在这些学院内部闷头学习,一定会让你觉得,UCL是怎么保持英国前五、评上世界第四或是第二十一的?我的本科是在生命
科学学院,研究生在工科学院。我在工科学院的这一年,正好担任工科学院的学生会代表,同时也在校办公长期兼职。虽然我主要在计算机系活动,但是也与工科学
院其他系接触过。在工科学院的这一年,我无不一刻在将其和生命科学学院的三年在对比。我的看法是,除了各系的掌门人以及下面数个教授的确是名声在外、研究
前沿之外,UCL工科学院管理简直一塌糊涂。授课水平、老师牛逼程度、学生平均水平、行政管理、就连交作业发作业的流程都能充满槽点。还不提这短短一年,
各种发生的严重问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我开始觉得可能只是流年不利吧,正好让我知道了这些事儿。现在我知道,“巧合”多了就不是偶
然了。为什么我在生命科学院就没遇到、听到这些问题,是因为学院会及时、合理地解决,至少最后会解决。在工科学院,别说及时解决了,能不能解决都是个问
题,而且各部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绝对低于平均水平。3.教职工水平很高,对待工作、接待学生非常非常负责。但兼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绝大多数行政人员敢说敢想却少做事。大多数学生应该还是觉得UCL不错的,有非常多的活动、展览,水平也很高。那是因为这些教职工和学生水平本身都非常高,但实际上完全做更多事儿、更有效率。这个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庞大、各个单位太独立,没有危机感,日子过得太安逸,就没有危机感。另外,UCL没有商学院,也完全不会有打算建商学院。再另外,UCL的毕业典礼太水了!参加了一次再也不想参加!完全没有帝国理工在皇家艾尔伯特音乐厅举办的高大上!凭什么凭什么啊!!=============近两年有听到某些对UCL了解不够深入的人说“哎呀UCL差帝国理工、LSE太远啦~”。半桶水响叮当,认识不全面,还要拿出一副狂霸酷炫屌炸天的样子。真傻逼。UCL是我的母校,此自豪感不容侵犯。
MSc来了UCL,毕业后让老师留下继续做了PhD。到现在在母校呆了2年多,个中滋味有苦有甜。很多人爱谈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这些东西,我其实觉得,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绝大部分专业内容都是一致的,而你要是想在这个方向里边做到出类拔萃,到最后都是要靠自己的,跟课程什么的都无关了;而如果你不想做出类拔萃,那你还那么关心课程设置干什么?而对于关心科研设施的同僚们,我只知道一些数学计算机的设施,也帮不上太多忙,但是UCL有和Dell一起开发的超级计算机,也有提供各种针对PhD的training,从教我们如何撰写论文,到软件、编程、操作系统......在这里,本文只谈生活,不谈学术。刚来英国,来母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主楼前边拍照后来事实证明,这里成了我拍母校最多的地方。好多时候,跟家里朋友同学亲戚介绍自己在伦敦大学学院,他们也就点点头,表示他们听到了,但不知道是什么。确实,UCL没有牛剑那么闻名遐迩,没有IC那么霸气,没有LSE那么被业内知晓,但看看全英国,说比UCL好的学校还真屈指可数,其实这也就够了,我这个人不喜欢争第一,只喜欢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对我来说,UCL不只是一个好学校,还更是家,是我生活、奋斗的地方。在办公室research遇到了问题,就来学校后边的Gordon Square散散步,坐在木椅上喝杯咖啡再吹吹风,换个思路重新思考一下问题。在图书馆呆的忘了点,匆匆回家,主楼、教堂也是一样壮观。学校附近很多的Park,路边的树也很多,到了秋天,落叶能让你感觉自己生活在画里。下雨天,打着雨伞披着雨衣,路上行人匆匆,这种感觉不能再棒了。学校挨着摄政公园,周末加班的完成后可用去摄政公园散散步,给朋友约着打打网球。学校图书馆有十多个:喜欢复古风格,可以去古罗马穹顶建筑下边的main lib看书学习,这里也是拍《盗梦空间》的地方;搞理工的同僚们为了方便可以呆在我们的sci lib,数学、物理、工程的资料都在这里,lib里暖的让人都昏昏欲睡;喜欢看美女的男同胞可以去SSEES楼下的图书馆,很多欧洲的文科美女,学累了就看会,多么惬意......我很感谢UCL给了我继续读书的机会,很感谢数学系教授老师们的信任,也很喜欢UCL的环境,和提供给我的设施。
楼上看到这么多校友,好开森。我大概是比较老的一个啦。我是06年在UCL读的认知神经科学硕士。前两天有个杂志来采访我,让我讲起在UCL读书的经历。七八年过去,差不多都忘了,但记得那是我读书读得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在此之前,在此之后,一直到我今年创业之前,我都从未那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我申请UCL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它是个什么学校,我只是摸着心理系的排名一个一个看,看到了UCL就申请了。我读书回来之后,大家问我去哪个学校读的?我说伦敦大学学院,一般大家的反应都是,到底是大学还是学院?我说,就是伦敦大学学院。“哦哦,伦敦大学啊,不错的学校吧”——这个感觉就跟北京大学、巴黎大学、郑州大学没啥区别,因为是首都(省会)大学,应该是个过得去的学校吧。我读的那个项目主要在Queen Square,那边有一个大的认知神经的实验室群,紧挨着国家医院。沿着那条路往东走不远,还有一个学校,叫“Good Enough College”,我听说的时候,专门跑过去在黄昏下面对着小校牌大声嘲笑了十分钟。我本科学的是英语语言文学,UCL录取我的是个理科学位,叫Msc in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我读得异常辛苦,幸而当时年纪小,即便后来我没有再在认知神经这个方向上狂奔下去,但UCL给的科学训练还是受用终身。我们那个课程主要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毕业之后申请博士最好。班里面有读过两个博士学位的意大利人,有结了婚的俄国人,有五十开外的大妈,还有当时19岁的我;实验室里面还有一个印度阿哥在研究鱼(鱼!)的数学(数学!)认知,我当时应该还脑残问过他如果在研究过程中鱼死了肿么办。在UCL学习那段时间,也许是形势所逼,我真正开始对知识产生兴趣,你想知道论文怎么写,想知道数据怎么分析,论文怎么查,人类有那么多的奥妙你想要探索和了解。硕士结束之前你必须独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占据毕业成绩的百分之好几十。项目一开始你要说服系里面导师收了你。我去找了一个叫做Brian Butterworth的小老头,长得很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一个。但是很酷,发飙的时候口无遮拦,f**k, 从背面看像个小炮弹。我在毕业前请他给我写推荐信,他哼了一声,说行,下周俩事,给你写封推荐信,给布莱尔交个报告——这估计这是我一生中离布莱尔最近的时候了。系里面有很多小的研讨会。世界各地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们带着他们当时最新的发现来做报告,大家吃着三明治相互讨论,其中讨论之犀利在当时的我看来很多都不可思议。我当时科学基础太差,鲜有能听懂的研讨,每次我也带一块三明治坐在最后看各位操持着各自的口音打得稀里哗啦,纯打酱油。彻夜写论文是常事。生平头一次双腿发软是因为研究提案在截止日期前几个小时被打回来说不行;也有无数次听不懂听不懂不知道大家在讲啥玩意数据到底是啥意思的时候无比沮丧。但也是在经历一切你以为抗不过去的事情,最终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居然活下来的时候,兴高采烈。另:压力大,吃得多。在UCL读书期间胖了20多斤。下飞机时候我妈都不认识我了。================简里里公众微信(心理咨询科普):简里里简单心理找到适合你的心理帮助
就想说说社团UCL一共有200多个各式各样的社团,数量多质量应该也不算很差,毕竟每一个社团必须每年拉到30个member以上才可以成立,(没记错的话),如果已经开创很多年的社团今年招收的member不够,就会被UCLU取消,所以社团就势必要在开学的一两个月组织各种活动忽悠学生们买membership,新生一开始真心十分忙碌的参加各种taste event,然后从中找出感兴趣的再加入。像那个最少30个member的规定,UCL的印度尼西亚社团当时就很努力的在拉朋友,因为整个UCL的印尼人加起来都不超过20个,于是我可爱的印尼小伙伴当时和我说如果他们社长凑不够人,就要让我去帮个忙买个membership。。(虽然他们社团除了组织吃还是组织吃,实在也没搞什么活动……)个人参加了几个art相关的社团(因为我是个爱唱爱跳的萌妹子&///&),当时我就感慨觉得UCL的这些氛围很好。UCL的交响乐队,一年演出不下五次,每年Music Society会出一部歌剧,请专业的老师来演主角,然后UCL的学生担任配角和伴唱,交响乐队在台下演出。整体水平当然比不上专业的,但个人觉得水平不差,虽然我一直在台下演奏,其实整个歌剧我并没有完整的看过。。Musical Society一年排三到五部音乐剧,我去看过一场HAIR,整场演出完整,唱功很好,与观众互动也不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女生,一只手截肢,但仍然在台上非常热情的唱跳,大家也没有显露出任何对残疾的歧视或什么。这个女生唱功和跳舞也都很棒,之后再Dance Society的表演上也又看到她的演出。恩到Dance Society,明年好想参加,灯光音效配合各种舞蹈超好看,每一种舞蹈的联接都十分和谐,从踢踏舞到芭蕾舞,到hippop到爵士,女生超帅气的玩地板,(啊那个女生和我在music society认识,会乐器会跳舞,成绩也好找到很好的intern,觉得她好牛,星星眼)(补充Dance Society的一段舞蹈,偶然在微博上看到的:)还参加了Fashion Society,Society有两台缝纫机,每周开缝纫课教有兴趣的学生做衣服,设计师做衣服,面试模特,走秀,门票捐给慈善组织。今年最厉害的姑娘一口气做了近20件衣服,每件都超好看,在要正式彩排前的一大早她还在拼命赶工缝衣服,那天下午见到她时她说这两天有due,又要赶Dance Society的彩排,还有这边的走秀,两三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我喜欢的,就是这些有热情有精力的投入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的人,并且UCL给了他们平台,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多彩。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社团,我也有参加经济金融类的,也非常的专业,请各种投行各种精英来开讲座,networking等,不过我接触的不多。恩写那么多Art相关的Society是因为UCL是没有这些专业的,没有声乐系舞蹈系之类的,大家都是业余的,然后花时间完成这么多高水平的演出,这就是我想要的大学。社团是我很想讲的,其他有什么想知道的再补充吧。。地理位置什么的已经有人说了,不能更爱UCL的地点了,棒的要飞起来~
Ma Evelyn:
最直接的体验是,别人问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到底是university还是college啦? (笑)
去年UCL化工硕士毕业。UCL是一所,永远不会让你感到boring的学校。先说地理位置,学校南边是大英博物馆,东边是大英图书馆,北边是伦敦文青聚集地Camden Town(不过这里几乎没有小清新),西边,嗯,是中国大使馆,再远一点就是大名鼎鼎soho区…。自己曾经住在Earls court, 每天去学校的半小时路程内,可以经过自然历史博物馆,白金汉宫,国家画廊,伦敦西区剧院,牛津街,还有中国城…在伦敦,在UCL,每天的生活都可以不重样。有一天下午一出校门就发现远处聚集了好多人,过去一看是在拍Sherlock。电视剧里面的221B的镜头里有时候可以看到UCL的。学校内几乎什么专业都有,并且十分强调diversity,一半学生都是来自英国以外的学生(前些天学校发邮件祝贺某校友当选塞浦路斯总统)(有兴趣可以查一下包括伊藤博文的长州五杰)所以这里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学校也提供很多平台,比如周二周四都有lunch hour讲座,社团也很丰富,自己参加的photo
society每周都有几次活动。有些社团也很厉害,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就是当年电影社团的会长。由于自己所在专业并不是UCL传统优势专业(医学、生物、建筑等实力很强)等,所以在教育上没有多大发言权。化工比帝国理工有差距,主要是没钱地方小。但系内关系和谐一些。
法学院学渣一枚。但是觉得学校好好看。主图书馆。里面坐镇的是边沁老先生的。。遗体。。考试之前大家都会去拜一拜。。图书馆外面。刚开始觉得主图太高大上。后来才发现每个学院每栋楼里基本都有图书馆,而且都比主图环境好还各有特色。这是最近大爱的教育学院图书馆。旁边就是costa!买杯咖啡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太赞了有木有!如果现在不是考试月的话!查询图书的电脑都是mac!!教育学院你是有多土豪!!然后这里是我们朴素的法学院。好吧其实我们也挺土豪,开学的时候发了大礼包。(但是听说隔壁IC开学礼物是iPad mini!!!)好吧其实我们也挺土豪,开学的时候发了大礼包。(但是听说隔壁IC开学礼物是iPad mini!!!)医学院。小花园。中午偶尔在里面吃饭。一丢花生面包饼干啥的松鼠这些吃货就围过来了。别吃了!看你们一个个圆的!!现在春天花开了。美!!有个长的挺好看的教堂。随手拍街景。附近就是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王十字车站。找寻食物很方便。罗素饭店真心美啊~人家建于1898年呢!罗素饭店真心美啊~人家建于1898年呢!每次被考试折磨的要死要活的时候看看旁边的景色就任命的继续看书。。。当年选择了风景最美的路,现在再怎样艰辛,也要咬牙继续走下去。。。
答主专业:MSc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尽管最近被收不到毕业证的事弄得怨气冲天,但是看到这个题,尤其是第一个特别有爱的回答,还是得承认在UCL这一年真的会是我生命中很难超越的体验。我就读的DPU(Development Planning Unit)是我们建筑界大牛Bartlett学院下面的小众存在。其他Bartlett人都是忙着通宵搞设计,弄土建,搞房地产啥的,相对于他们的技术性,DPU洋溢着NGO的气氛,底下几个专业覆盖环境、社会、经济、城规、建筑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议题。Bartlett明星大牛教授Peter Hall(研究过伦敦城市发展和城市理论的人需要跪拜lol),经常发表一些关心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演讲,非常贴我们DPU的方向。中肯的说,UCL在发展领域的资源还可以,但全然没有生科那样的旗舰级别。我们在DPU有机会做非常实践性的咨询性项目,同学进NGO、企业都有,进联合国级别就只能靠自己造化啦。我们经济方向的,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会接到伦敦市政府GLA(Great London Authority)的合作研究项目一枚。GLA会派人来给我们讲讲他们对经济数据的处理,也会抛给我们一些题目做,比如服务业出口的统计啦,大伦敦地带对其他英国城市的辐射啦,外来人口对就业的影响啦(这个题目真的非常非常切合英国社会的热点,议会天天吵架)等等。GLA会提供一些内部数据让我们做研究,最后要听审报告。这个题目是我们第一个要合作的大项目,需要每周当堂review每组的研究进度,所以整个2月都异常焦虑痛苦,因为小组都还没什么经验,但是周五到了一定得说点什么,还得有一个人上去直面被导师全否了推倒重来的重创……有一次直到上一组讲了,我还在写PPT……但是!我也特别高兴练就了PPT写完上去就讲的技能,也许对一直在留学的人说不算什么,但是对硕士才留学的人来说,被逼出这种技能我挺高兴的= =。哦对,有欧洲同学有通过这个项目去GLA实习或工作的,但是中国学生因为签证问题比较难啦。第二个学期结束后,我们要去亚非拉国家做田野调查啦。DPU几个专业去年分别去了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秘鲁和柬埔寨。我们经济发展和公管去了埃塞俄比亚的默克莱,当地大学的老师给我们当向导和联络人,可以找到默克莱当地的政府官员、各类机构、商人、学生还有农民伯伯……我组研究电信产业的发展,也有研究房屋产权、小企业发展、交通等等……所以大家在非洲度过了若干个白天上山下乡灰头土脸、晚上整理工作到深夜的日日夜夜。小组成员在非洲一起调研、出访、求助、争论(吵架)、腐败、出活儿、做展板、最后疯狂庆祝,真的是一生难忘的回忆。虽然不是发生在伦敦,但也是UCL给我们的体验:)对了,除了两个大项目,我们在刚入学的时候有一个在温莎搞的大工作坊——模拟解决坦桑尼亚某港口的发展问题,把DPU全学院的学生分成市政府、国家政府、联合国、当地NGO、投资者、当地居民若干组,互相协商(撕逼)一周,以解决当地现实的问题(港口洪涝、危房、投资者建设拆迁等等一系列有机联系起来的问题)。期间有个虚拟的政论节目,上去交流意见,增进了解,互相问询。每个组都有一个media representative需要统筹这些事,为组员统一口径啦,制定谈判策略啦,策划campaign啦。很不幸我因为入学之前有过记者经历,就被选去当这个亟需软实力的可怕角色了。那一周,我被我们市政府组的、其他组的人面对面、facebook、电话短信、邮件轰炸了个遍,我是一个上硕士前都没用英语生活过的人!要努力搞明白外国人的状况,还有很多搞不明白状况的中国小伙伴全都要问我…真是又沮丧又要熬下去撑场面。当时一边努力装做可以hold住,一边心里抱怨,这个Workshop运行起来各组乱成一锅粥,搞毛!但是在我后来开始关注真实世界中的世界大会时——嗯混乱不堪的气候变化大会——我忽然发现学校的良苦用心,当时的工作坊真的就是国际组织谈判的某种再现,利益团体诸多,各怀目的,多人协商效率难以保证,越谈越难谈……你怎么在复杂之中找到有效的途径,奋力前行,改善现实?除了这几个大的项目,平时的生活就是被各种论文和presentation填满。我们专业的作业都是些城市经济的分析,产业结构怎么变化,新型产业怎么发展,新移民和城市就业市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自贸区等等都可以搞。我最后的论文搞的是气候变化下的城市化,讨论经济发展了城市里的工业、交通和建筑怎么影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Bartlett和UCL的地理图书馆成了我最常去啃paper的地方。(去地理是因为这个科目范围极广,完全包括上述那些方向。)UCL的地理和Bartlett图书馆完全满足我这个阶段的需求,我毕业论文写掉后离校前还特意又去了地理图书馆,特别伤感,觉得再没有这么全心全意的学习和理想的生活了。后来我发现UCL地理系的教授还说了这么一句话,让离开UCL的我真的是瞬间泪目——"Never look for a good job from Geography. What you can only get, is the love to this planet and her people. It's not about how you benefit from them, make money on them, but how you understand them, express them, and work for them."说说学习之外的。DPU不像一些UCL的文科院系都是富裕欧洲人的天下,我们这儿基本上是联合国,亚非拉欧美中日韩全制霸。由于我一开始就被拉去当那个media guy,所以被逼练就了打入外国人圈子的技能。当然这是很开心的事,因为DPU是个很热情洋溢的学院,平时没事就会聚会、去pub,有人过生日、世界杯、考试考完了、有人提前离开伦敦,大家都会聚起来party(很健康的)。这种同学情谊可以在UCL别的院系比较少,Bartlett有一次搞返校酒会,DJ一一高喊每个院系的名字,其他系都是稀稀拉拉的掌声,只有喊DPU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别的系的人大概都觉得超怪吧。除此之外,UCL周围全是伦敦大学集团的各个专业领域的学校,亚非学院SOAS啊,高等研究所啊,教育学院IOE啊,伦敦夜校Birkbeck啊,热带疾病什么什么的啊,某个貌似很厉害的戏剧学院啊,皇家兽医啊……首推亚非学院SOAS,里面有本区域最棒的小黑屋——四楼自习室暗无天日,一人一个小台灯,不仅仅是安静,而是寂静。不学不好意思占桌子!亚非书也好,埃塞俄比亚的事儿也能翻出来。唉,俱往矣!------------------------------------------------啰啰嗦嗦回忆了这么多,现在黑一下!——DPU比较国际化,很多非英国人,有些口音难辨,有些生性散漫。选到教学水平欠佳老师,就挺糟心的。我有门经济学的课是个智利老爷爷,听西班牙英语我真的崩溃。也有欧盟那边的西班牙老师,需要磨耳适应。学业指导看情况,抱怨老师的情况也是有的。UCL食堂真的不行,我是一个吃了一年英国食堂并且感觉良好的奇怪亚裔,却都受不了UCL食堂。所以养成午饭去cafe买三明治的习惯,不爱吃正餐了。毕业证是UCL统一发的,院系不管。他们一开始一定要寄出,不让代领,也没有在离校当年冬季就开毕业典礼当场发毕业证。结果我N个中国同学都收不到,丢件了。后果是不能入职,公务员不能进行,不能办户口,麻烦的很。然后并没有开心的毕业典礼,因为毕业快一年后才弄,没几个人能去了……
关于UCL绝佳的地理位置楼上几位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不再赘述。本人在英国读了两个硕士,第一个是在曼大读的化工,第二个就在UCL读的生化工程。所以,对于关于这两所学校的体验,我还是有亲身体会的。首先我想说,我很爱这两所学校以及这两个城市,没有想黑任何一个。刚开始我从曼城转移到伦敦的时候,很不适应伦敦的节奏,在英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除了伦敦,所有城市都可以被称做为“村”,曼城也不能免俗。对于UCL这样一个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学校来说,真是处于一个黄金的不能再黄金的位置。在学习上,两所学校更是很不一样。UCL的课业负担比较重(相比于曼大)。我本以为我已经完成了一个硕士课程的学习可以更适应英国的学习节奏,但是当我开始UCL的学习之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几近崩溃。我相信所有在UCL上过学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所有人也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身处一个顶尖的世界名校,所有的历练都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苦中作乐吧(ps.我在曼大的专业也不轻松,都是工科,课业量都不小)。老师的水平UCL明显是高一个层次的,首先体现在师生比上。我在UCL参加的课程基本是中小规模的教学,也就是我们自己专业和平行一些相似的专业一起,在曼大很多课都是大课(国内上课那种200+的规模)。而且我感觉UCL更注重自学,也许是老师们都太牛了没时间,tutorial的时间几乎没有,顶多考前有个Q&A,那也是大家争先恐后的提问,得抢。不过老师会很耐心的回复你的邮件回答你的问题。而且,据我的观察,UCL的中国学生比例还是很小的(还是跟曼大比),也许是没有商学院的缘故,但是学工程同班的中国人也很少。我也不是黑别的学校,但是我听到看到的中国人多的班里,大家学习兴致没有这么高,而且小组活动都讲中文实在是没什么意义。也许是现实所逼,到了UCL之后有时候一天都讲不了一句中文,我觉得这样才是出国留学的核心意义所在。对于授课的老师,他们很多都是业内的专家,当然免不了你会遇到奇葩。总的来说英国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是很有素养的,这点你不用担心,UCL的英籍、欧洲裔老师很多。有时候深夜小组讨论结束,从校园里穿过,特别是走的main library前面的时候,看着灯光照映下的古老建筑,就觉得一切压力都在这些历史气息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好的安置,重新充满了斗志。也是由于伦敦的繁华,一个人走在街上也不会害怕,地铁里总会有人,总会有人比你还晚下班,买走剩下的三明治。你会更能体会奋斗的意义。在英国已经全面把高等教育做成出口产业来经营的时候,弄清出国留学的真正意义对于每一个留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我在UCL真正学到了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先进这所学校的高水平,虽然有怨言有痛苦,但是现在想起来满满都是成就感(尽管会有人比我更优秀更有成就)。如果题主问体验,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想说如果你有机会在UCL读书,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因为这个学校并不是很好进的,虽然他在国内的知名度简直少的可怜(我求职的时候经常被人认为这个学校是个野鸡大学),但是酸甜苦辣自己知道,不识货的人就不要理会了。
# 冒着被老板逮正着的危险,上班时间倾情贡献我的知乎处女贴本人05年UCL数学本科数学经济专业毕业。目前从事金融投资风险咨询,兼职UCL的管理科学和创新工程系(Mangement Science & Innovation)的助教。先说UCL的数学系:资料来源:个人体验,学弟学妹简介描述,Alumni更新首先大图画是如
在他的缺点部分总结的 (其实个人觉得可算缺点也可算优点): 学科分散,各管各的。UCL数学系是很传统(保守?)的那种,考试统统是背定理些证明,强项都是19,20世纪初流行的领域,如函数分析,数论和代数等等。最近和一个有学妹聊,得知她们数学分析的第一堂课还是在证明为什么根号二是无理数(我们当年的第一堂课,相信也是我之前许多年就已经这样的),亲切和无语的感觉顿时混杂涌出。。。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说好的方面就是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为以后做纯数学方面的研究搭好基础;不好的就是,如我(后来去别的学校念数学PhD的),到毕业都没不知道excel为何物和更不晓得许多计算问题可以直接把参数插到拿来就用的算法库里就可以得到结果!再说细些,正是这些经典的定理和为了考试拿高分而一遍一遍的背记和默写,使得我真正产生对数学之美的欣赏和痴迷,那是国内题海战术(反复使用结果)和浮躁的直接应用永远无法体会的。反之,如我现在在助教的工程系,数学部分在这里作为辅助和工具,有很直接的应用,跳过概念和理论推敲,直接联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会让人有很快速强大的满足感,比如直接介绍pagerank在搜索引擎里的工作,完全不提随机过程和相关的理论属性。。。(关于管理工程专业,下面再做详解),而你在UCL数学系待3年如果不接触其他知识领域,很有可能觉得数学就是屠龙之技。再说UCL的经济系:楼上已有系统的介绍和争辩,我只想补充一点:从本科学位的层面,其实很难感受到UCL的经济系是世界顶尖的:1) 讲师不给力,大概都忙着去做咨询,做研究和发表paper了,讲得都是过时的东西,有些干脆当副业,我上econometrics课那年的讲师,10堂课10堂迟到,因为是2个小时连上,有一次他干脆迟到前一堂,把两堂挤在一小时上完。。。2) 也许念经济的都是冲着金融业就业的打算去的,没有像数学专业的那种潜心学习和专研的心,打自一年级就想着怎么申请到投行的spring week,二年级的internship,三年级保证two one后拿到投行offer(在华人圈子犹盛)不过经济系有一个ELSE的实验室,做行为学的实验,我们常常被叫去当小白鼠,从被实验者的角度学到一些行为经济学关心的问题,还可以赚小钱最后说管理工程:资料来源:个人体验(包括教学,和教职人员互动,和学生互动)这是一个很新但是很强大的专业,有优秀的教职资源(老王卖瓜)和更优秀的生源,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自己在做公司(未成年?),做过大公司的intern,自己写过APP,对付这群家伙总有些心有余悸的。再说课程结构,课业很繁重,不只是相对于英国大学的平均水平,真的是很繁重,中间的reading week(及英国大学的半学期假)还挤进来一个scenario week,学生分成小组做一个project,从一年级做到毕业,越做越细,占成绩比重也越来越大。再说资源,投入很多(因此学费也很重,按工程系那些每天用到大量实验材料的专业的收费标准,你觉得呢?),scenario week会把金融城一整层楼租下来做project,每天来到伦敦唯一的钢筋水泥丛林,做和这里西装革履的职场人士类似的事情,解决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免费使用的软件(matlab,mathematica等等)和账户(如QUID,加州一家做网络语义数据分析的终端,可将网络关键字分析形成优美的聚类图和统计图,Mck和BCG在用,1mio USD的账户年费)目前华人还不多(相较数学系和经济系),对英语语言要求也挺高的,因为第一年半学期后就要学做pitch,以后有机会再对这个专业做更多的介绍。
这世界有一类校园叫作university in the city 这世界上有一类学校叫作被低估的学校 UCL两者俱全 才增其独特魅力 首先谈谈校园 我读过的三个大学都算是university in the city 这种校园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方便 所谓大隐隐于市 坐拥地利之便 享尽学术熏陶 个人认为UCL在伦敦的地理位置极佳 离Oxford street 大英博物馆 Chinatown 都在步行距离 要良辰有良辰 要美景有美景 UCL相比NYU是闹中取静的典范 虽然UCL只有一个小quad 但是NYU除了law school是连quad都没有的完全开放式校园 不禁少了几分韵味 同时NYU虽然于市 但很难隐 极其喧哗 这是此类校园的共同弊病 再次谈谈学术 当时enroll的是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但是上过law和economics的课 UCL在中国的名气或许不够世界级 但是教学资源十分丰富 faculty(只有资格评价law和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都是一流的 就算不是顶级的 个人认为在一个一流但是并非顶级的老师手下写论文做研究是最合适的状态 最后谈谈学校服务 UCL很重视校友关系维护 行政人员效率颇高 毕业以后 会一直保持联系 甚至细致到用边沁脑袋做的灯饰都会往家里寄 Last word: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小的时候看越狱中的话原来是UCL Law Alumni 圣雄甘地说的
Chenge Liu:
还是忍不住在准备考试的间隙答一下吧。本人药理学专业大一在读,坦诚的讲是申剑桥失败走向的UCL怀抱,但是截止到现在我并没有感到一丝失落,因为药理的课程设置和药学在UCL的历史足以满足一个本科生对于大学的全部美好憧憬。 先说药理课吧,开学的第一个session就完全是系主任Trevor Smart带的。在UCL药理课每个单元都是由负责相关科研方向的教授上课,所以总能见到不同大牛。第一堂课,TS教授讲的就是药学史和UCL药理系历史,洋洋洒洒45分钟,从,从历任系主任科研成果到他自己。 好奇UCL药理系历史的可以私信我,这个一百多年的系还是经历了太多波折的,现在已经变为了一个research department,就是现在的NPP了(neuroscience, physiology & pharmacology)...
严格的药理课考核是一个传统强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考试答错是被negatively marked的,导师也专门用此来解释药理40%就pass的原因: 因为有的同学需要时间先把成绩搞成正的再说。简答题,每道一篇A4纸。 化学课CHEM1603,是一个叫Sella的教授负责的,也许你没听说过他,但是我在来之前就确实看过他的BBC化学纪录片(时间关系有时间再回来补链接,惦记着复习呢),第一节课上,他质问的我们斑马为什么有斑?是什么把化学和生命联系一起?
严格的药理课考核是一个传统强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考试答错是被negatively marked的,导师也专门用此来解释药理40%就pass的原因: 因为有的同学需要时间先把成绩搞成正的再说。简答题,每道一篇A4纸。 化学课CHEM1603,是一个叫Sella的教授负责的,也许你没听说过他,但是我在来之前就确实看过他的BBC化学纪录片(时间关系有时间再回来补链接,惦记着复习呢),第一节课上,他质问的我们斑马为什么有斑?是什么把化学和生命联系一起? 这个酷酷的老师在课上就是这样的
有时候也是这样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他大牛不一一列举了,不过当课本里反复出现UCL校友和前辈的身影还是很自豪的事情。生理课药理课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这个激素XXX就是在这栋楼三楼的XXX实验室首次发现的...这个XXX机理就是XXX教授和他学生XXX在楼上XXX实验室发现的,后来我就是跟他的这个学生读的博士后,理论说的是......发表在......” 在一个有很悠久的科研历史和很强大的科研成果的学院学习,对于一个药科狗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光荣。立志努力把UCL药理大旗传递下去。
同学邀请我作答的。当时就很犯难,因为各位校友实在讲得很全面了,连校名的梗都没放过,所以一时想不出还能补充哪些谈资,琢磨来琢磨去,剑走偏锋,讲些与UCL有关但又让大家意想不到的零散往事吧xD1. UCL在国内的知名度确实很低(已经越来越改观了),当初决定去UCL后,得到不少人不解与怀疑的目光(意思是为啥不是牛津或剑桥)。我早就料到他们会这样(只认同牛与剑),不慌不忙的给他们灌输早就准备好的UCL“冷知识”。比如:UCL是大不列颠历史上第一所无差别接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高等学府,同时也可能是第一所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学府。 —— 听起来是不是很impressive?比如:创造了“International”这个词的哲学家边沁(牛津大学毕业的),在UCL的历史上享有盛名,是高等教育应广泛推广理论的强烈拥护者。 —— 是不是很能引起国人的支持与共鸣?比如:边沁的遗体至今仍保存在UCL并公开展示(叫Jeremy Bentham Auto-Icon) —— 一般到这儿就洗脑成功,因为听者肯定会想起某位伟人的遗体。将遗体展示是边沁的遗愿,在遗嘱里写明的。遗体为坐姿,安置在Porter's Lodge的Wilkins Building。2.我妈是医务工作者,有同学在帝国理工、国王学院的附属医院或医学中心教学或做研究,她医院每年也派不少医生护士到海外学习进修,所以,很早就对英国的公费医疗系统NHS有所耳闻。UCL的“附属”医院叫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UCH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 建筑物看上去比较像国内的某些医院。我能说我比较奇葩么?观光过英国许多医院。这些医院不管名气多大,规模比起国内来,都很小。UCH大概有600多张床位,国内商丘那种级别的城市,其中心医院的床位也超过1200。我的小伙伴里有几个三甲医院高层子女,我们曾经想过做伦敦地接的活儿,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医院派人去英国进修访问。这事儿最终没成,因为大家都太懒了 O.O葛兰素史克以及随后的药企事件后,药企不敢支持医院的活动了,不过医院外派海外学习的人数仍是越来越多。除了各专科,英国医院的护理、医院管理还有危机防范(包括医患关系)都是很先进很受国内医院欢迎的交流内容。记得我还参与了戳穿一个假装与伦敦各医院熟悉的台籍英国人真面目的事件——他其实是拿着国内旅行社的医院出国资源去英国医院忽悠,说成是他的资源,获得了英方的关系(英方很欢迎中国医生去交流)。假如他是个厚道的生意人还罢了,他给国内医院许诺的食宿条件,都是骗人的,实际会差很多,还找各种借口搪塞是一时凑巧才这样。因为这事,我与帝国理工管对外交流的一个女的混得挺熟的 hoho3.UCL的建筑学院很强,叫Bartlett。在欧洲,人们直接叫Bartlett,不加UCL。它可是在全球都很有名哒!到了毕业季,此院估计是最愁云惨淡的学院,因为毕不了业的人挺多的。为啥留意它呢?因为我妈好朋友的儿子想念这个学院,拜托我搞些实地情报。一了解,发现建筑水好深,与想象的不一样。Bartlett强在规划,想做扎哈(就是设计北京望京SOHO那个女人)那样的建筑设计师,选择去AA比较好~Bartlett的教学非常严,老师们都有很好的艺术和哲学知识与审美,缺乏美育的中国学生读起来很累。据说这个院les和gay挺多的,我看不出来 ...4.UCL的学生都是above average,不苦读是不行的!UCL有16个图书馆,附近就是大英图书馆。我有一个爱好就是在图书馆搜寻最厚、最古老、灰尘最多的书,抄写生僻字句考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
看到前面有同学说考古院的图书馆是他见过最有品位的图书馆!!深感自己以前都没有细细品味之。图书馆里面各处都摆了花花草草,夏天会开着慢悠悠转着的电风扇。图书馆是个窄长的结构,一直往里走,会有重重古旧纸张的味道,档案区因为少有人去,经常需要自己开灯,很有点探寻尘封密室的感觉。我真的有些怀念站在梯子上找书,一大落放在电脑边赶论文的时候。小房间里窗外望去,有蓝天白云,和我最爱的小公园。(占座,换电脑时上图)
占个位置本回答主要是写在UCL读书,早饭,中午饭,晚饭,夜宵的去处首先早饭。。。。。一般可以忽略,warren station 附近的 the court(108a Tottenham Court Road, London W1T 5AA)是个不错的选择,英式早餐4胖子解决。早餐会有培根鸡蛋香肠面包。。。顶饱然后午饭。。。。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中餐:UCL的地理位置前辈们都强调了很多。学校坐落在euston 跟kings x旁边的同学一般运气多不会太差。euston周围有一家陕西肉夹馍,人均12胖子左右(肉夹馍+泡馍)。为免广告的嫌疑。。。具体评价微博查看 62 Eversholt St, London NW1 1DAeuston周围有一家红满天。老板还是那个老板,大厨却不是那个大厨。价格正常,。 37 Chalton St, London NW1 1JDeuston周围有几家老成都。有自助火锅有炒菜。价格正常。 15 Leigh St, London WC1H 9EWgoodge station旁边有一家三峡人家,70胖子10顿盖饭,包饮料。点菜也有很多选择。 29 Goodge St, London W1T 2PPwarren station 旁边有一家龙餐厅,主打海鲜,有烧烤,有东北乱炖。 100 Cleveland St, London, UK W1T 6NUBrunswick Square 旁边有一家Hare & Tortoise,简称龟兔,人均8胖子。他们家有日式拉面,简餐,不过口味比较符合中国人。11-13 Brunswick Square, London WC1N 1AF顺带一句, brunswick square 还有一家奶茶店。chat time,国内名字好像是日出茶太,奶茶还好哦。日式快餐:Euston Sation有 itsu,人均5-7胖子warren Sation 旁边有 wasabi,人均5-7胖子,127 Tottenham Court Rd, W1T 5AUwarren sation旁边有 The Japanese Canteen,人均5-7胖子 ,W1T 7NWBrunswick Square 旁边有 yo sushi, 寿司转盘,人均稍高。快餐+三明治:大腐国的三明治是大众情人。简单方便便宜。各大超市的meal deal是不少人的选择。一般会在3胖子左右,三明治+薯片+软饮。Pert A Manger,大概4-5胖子Warren station 旁边有麦当劳,goodge station旁边有KFCUCL 食堂:UCL食堂,Refectory 。。。不是太符合我广大吃货的口味, 网页地址:好了 我要上图了晚饭的话大家就可以随便去浪了holborn那边老成都(羊肉烩面♂大滋补营养液),tottenham court road那边各式韩餐中餐都物美价廉,直接米其林也能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觉说了这么多吃的,并没有说学习上的东西,一点都不excited
我来补一个国民老公的例子王思聪参观CJ被女工作人员拦网友脑补玛丽苏剧近日“国民老公”王思聪现身ChinaJoy现场,在准备进入会议厅的时候曾被女工作人员拦下,要求其出示邀请函。而王思聪一脸惊讶看着她:“你拦我?”网友称旁边所有人狂笑,那女的满脸尴尬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了。?这件事可谓又把我们亲爱的“国民老公”推到了风口浪尖,微博搜索排名居高不下,热门微博也不乏他的身影。其实早在2011年4月,因在微博上炮轰俏江南董事长张兰,王思聪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甚至有了“国民老公”的称号。可是我们亲爱的“老公”居然有了不治之症——“智商优越症”?受过完整西方教育的王思聪有一套严谨的思维方式。留学背景显然带给他自信,甚至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智商优越症”,他最不能忍受别人质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曾傲娇地说道:“我读书多有品位”。?就让我们八一八这么有品位的老公是怎样酷炫狂拽吊炸天的学校。第一站:新加坡普通公立中学——Swiss Cottage第二站:英国寄宿制贵族南校——温彻斯特公学第三站:英格兰第三古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Swiss CottageWinchester College
UCL?等下!看到重点了没!人工加亮!【伦敦大学学院】!这个是什么学校?看看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学校性质--公立国际学生--4620UCAS入学标准--495TOEFL分数要求--92雅思分数要求--6.5申请截止日--01月15日国际学生奖学金--有学生教师比例--10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3位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建校于1826年,位于英国伦敦,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尖名校。它是伦敦大学联盟(University of London,简称UOL)的创校学院,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G5超级精英大学"代表了英国最顶尖的科研实力、师生质量以及经济实力。UCL还是英国金三角的名校之一,同时也是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有24所成员大学,类似于美国的“常春藤”)的成员,享有英国政府最多的财政预算。UCL是第一个在招生上不论种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英国大学,被称为是英国教育平权的先锋。上面字太多是不是。。。 没关系小编给你们划重点!金三角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又有金三角名校之称,取名为金三角名校意指每年获得最多的政府预算。G5超级精英伦敦大学学院是“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牛津大学位于牛津。剑桥大学位于剑桥。其余三所大学均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伦敦帝国学院曾是伦敦大学的加盟学院,但它在2007年离开伦敦大学联盟而独立。伦敦大学学院UCL 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仍然留在伦敦大学联盟(UOL)内。UCL简直不明觉厉有没有!再来看看它的生活条件吧!学习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藏有超过一百三十万本的书刊。PCs.Macs和Unix workstations等电脑器材、电脑软件。多媒体、视像会议都被用作教学媒介,科技力量十分发达。组织校学生会属下有80多个学会,包括活跃的中国同学会。\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就能知道常年在海外求学,与父母聚少离多的少年难免叛逆,任性的万达少东家王思聪虽然在微博上惹恼了一票人,而实际上他拿捏得当颇有分寸,对万达、王健林的伤害为零,还赢得一众仇富屌丝们的拥戴,这几乎是一个公众人物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宣传自身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从这一点来讲,王思聪在UCL学到不少,肚子里的洋墨水还是相当有用的。所以说“智商优越症”也算有根有据,毕竟是UCL惯出来的嘛(??ˇ?ˇ?)UniversitiesClub另一种方式给你描述海外名校
占个坑!等我录取了一定来答!一言为定么么哒
2012年Bartlett毕业,学的是Urban Design,最大的体验就是UCLU三楼酒吧的生啤真的便宜啊。
暴躁的胖灰灰:
没什么感觉,我们院的头头是个特别讨厌的犹太人,对于中国学生格外的“留意”。经常给学生开会之后,留下所有中国学生,不停不停让我们去学英语.........工科专业,雅思要求就6.5分,我只考过一次雅思,总分7分,听力8.5,然后他揪着我问我听不听得懂他说什么......................在走廊里看到我也要揪住问我一堆.....................只能说他真的很关注系里的中国学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773体验北京伦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