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斗残局 象棋toutiao吧,转自《广州棋坛六十年》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徐骥著《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七)》1988年2月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徐骥著《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七)》1988年2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12:20: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徐骥著《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七)》1988年2月
官方公共微信广州棋坛六十年史:卢辉先胜钟珍选自《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棋谱说明:
  第二十九回"棋仙"钟珍倦游越南归国  在越南获得"棋仙"称号的番禺象棋名手钟珍,经过几年浪迹生涯,倦游归国。据李文雄、叶逸莲编纂的《越南象棋谱》说:(钟珍)"以象艺环游越南中南、北圻,获彩二千余金。其生平聪明,多机智,诙谐诡怪,留下不少佳话。"钟珍在越南享誉虽隆,但没有对局录存,这方面形成了空白。他好像一条游龙,飘然来去,时而在云雾中露出一鳞半爪。他时在什么时候离开越南回国的,时间也是不可考。但同他比较接近的棋人,知道在抗日战争前三年间,他就出现在台山等地了。象棋名手陈松顺是在台山拜识这位"棋仙"的。据陈所知,钟珍离越南回国的路线,是漫游了海南岛之后,即到达台山。他踪迹所到,总是隐姓埋名,游戏人间,唯恐别人知道他有一身绝技。在台城时,他化名金重源,在街头摆棋档会友。这样一个五十多岁的江湖棋客,衣衫不整,神气萧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他和人走残局,有胜有负,不像一个高手,有些人说他是只懂得"三十六板斧"的程咬金。后来,这个金重源从台城入斗山,目的是想钓当地棋王雷法耀上钩。他在斗山和一些普通棋客下了几天棋,仍然深藏若虚,又推说走全局花时间,不如走排局。他摆出古局"七星聚会",变化繁杂,叫人摸不到他的高深。当地传开后,有棋友消息传达室到镇口,告诉雷法耀和陈松顺。雷、陈两人去看他下棋,当时还不知道金重源是什么人。一次,钟珍和一位约三十岁的归侨余舜和下棋,雷法耀在旁观战。余舜和输棋后,发现这个金重源左眉上有颗黑痣,突然回忆直来,他出国时,曾在广州海幢寺见过钟珍,这颗痣是最好的标记了。余舜和审认确实,忍不住笑了一声,对金重源:"我说你不是姓金,你是"米仔"钟珍,你不用骗我!"钟珍见他识破行藏只得承认道:"金重源,我早就说我姓钟了。"这一来使在场的人十分雀跃,争着问他怎样来到台山的。原来钟珍随同曾展鸿去越南后,得到越南华人棋手陈就的照料,站住了脚。辗转多年,除了靠下棋博彩之外,还以猜枚赌博为生涯。离开越南时,他确实集聚了一些钱,但以猜枚赢进的为多。他将钱做本,私运鸦片,因被破获而致资财荡然。回到越南后,未到广州即先来台山,故此广州的棋友完全不知他的行踪。自此,归侨棋手雷法耀结识了钟珍,请他到镇口利昌隆商号居住。棋友余舜和,还有端芬棋王梅国长等,经常在一起请钟珍教棋。这时候,钟珍叫陈松顺为"辣椒仔",意思是说他的棋度锋利,但陈松顺还未正式以钟珍为师。钟珍过惯了湖海生涯,喜欢到处闯荡,在利昌隆住了十多天,就去广州摆棋。此后,他出广州、到香港,又与棋坛早友重逢了。钟珍在台山期间的对局也是散佚无存,在穗、港露面之后,才有对局传世。归国后的钟珍,作风依然如早,但求在棋盘上讨生活,而毫不骛名。由于他喜欢使用诈术,有些对局的胜败,并不能真正显示他的棋艺水平。曾获广州市象棋冠军的邓飞,曾要求钟珍让他的"三先",在广州白宫酒店对弈三局,战绩是钟珍二负一胜。饶"三先"相当于饶单马,能胜一局就很不错了。钟珍对香港棋手郑宗彦敢于饶左马,可见他棋艺精湛。钟珍从未与黄松轩正式对局,与卢辉的对局也绝少。卢辉现仍珍藏与钟珍的一个对局,弈于香港大东酒店,那是他们之间珍贵的传达室世之作。"雪上偶然留指爪,鸿 飞那复计东西",这局棋就算他们的鸿爪留痕了。  这是一个对兵局,在卢辉的对局中是少见的。他从边线进取,在开局阶段即以一路炮、兵向隔河推进,压迫钟的边马退却。兑去双车后,钟珍运用双炮取势,企图反扑,但双马始终受制不得跃出,无法配合作战。卢辉的九路过河兵钳制住钟珍的边马。钟珍为了消减这只兵,被卢辉跃马咬双,致失一子而负。
共有位棋迷查看了此象棋残局,其中以下棋迷对此局表示赞赏!!!
关注本站,每天看精彩棋局。打开手机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关注本站。  《广州棋坛六十年》    三凤四王威已振,杨陈并起日中天;羊城名将知多少,细说棋坛六十年。    “雕虫技,千古亦才难。”这是王国维论词的名句,移之论棋,似亦未尝不可。棋虽“小道”,易学难精,此所以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象奕》诗有云:“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也。    中国象棋源远流长(有史可考的唐代“宝应象棋”已具现代中国象棋雏型),上至公卿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喜欢下象棋的不计其数,可说是最普遍的民间娱乐。但时至今日,仍未见有一本完整的《中国象棋史》出现,思之能不令人兴叹。    往史难稽,近史易考,那就不如先写近代的中国象棋吧。甚至范围还可以缩小一些,分地区,有重点的来写。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令我欣喜的是,这个工作已经有人做了。这个工作的成果就是徐骥、褚石编著的《广州棋坛六十年》。    广州夙有“象棋城”之称,依我个人看法,从30年代左右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论棋风之盛,棋人之多,都是广州首屈一指。(直到现在,也只有上海能与广州抗衡。但我还是比较看高广州一线。)写中国近代的象棋史,用广州来作重点,我认为是非常恰当的。    50年代中期,我曾在写《三剑楼随笔》专栏时,写过一篇《纵谈南北棋坛》的文字,提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近代棋坛的兴替,似乎是由北而南。清末民初,北京执全国棋坛牛耳,当时耿四、叶仪并称国手,至盂文宣一出,更是声光灿然。其后扬州好手纷出,先有王浩然,张锦荣、周焕文(周德裕之父,1912年即以擅用当头炮雄视华东棋坛);后有周德裕、窦国柱、朱剑秋,可称先后三雄。又稍后广州崛起,华南四大天王(黄松轩、冯敬如,卢辉、李庆全),声威显赫,各有专长,黄的炮夹马、冯的单提马,卢的五七炮、李的屏风马都是一时绝技。再加上“棋仙”钟珍(陈松顺之师)和曾展鸿(曾益谦之父)等人,棋风之盛,已有凌驾扬州之势了。(按:黄松轩、钟珍、曾展鸿又合称“粤东三凤”,本文开场诗的“三风”、“四王”即指他们。)到了50年代,杨(官瞵)、陈(松顺)并起。广州在棋坛上的声威之盛,更是有如日在中天。50年代以后,蔡福如、吕钦(今年全国赛曾打败胡荣华)等新秀辈出,象棋城的声誉,迄今未见稍衰!    但我说的只是一个梗概,欲知其详,那就非得阅读徐骥、褚石编著的《广州棋坛六十年》不可了。    本书的第一个特色,就是这个“详”字。说到史料的丰富,在我看过的象棋书籍中,这部书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它不但介绍了广州第一流棋手,如“四大天王”,“粤东三凤”等人的出身经历、成名佳话 以及他们有名的对局等等,而且还介绍了“足以上榜”的次一等高手,让读者对广州的棋坛全貌有更深认识。如“五虎将”赵坤,刘寿彭,陈镜堂、赵培。黄志。“苏家四将”:苏兆南、苏天雄,苏秀泉、苏钧林。“十八罗汉”:黄汉,龙庆云、保玉书、何鲁荫——等人,书中均有介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但如此,本书还旁及海外其他棋坛,如越南、新加坡、澳门等地棋坛的情况,重点叙述了国内棋手(以广州棋手为主)和海外棋手作棋艺交流的许多有趣故事。例如钟珍获得“安南棋仙”称号的由来,谢侠逊下南洋与新加坡粤籍棋手陈粤樵棋战“笔战”的趣事等等。这些资料,据我所知,他们是参考了旅居越南的华人棋手李文雄所撰的《越南棋坛沿革史》和新加坡棋会出版的《新加坡棋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特刊》的。由此也可见到他们搜集史料之勤。    中国的象棋刊物,谈及海外的棋坛的不多,这也应该算得是本书的又一特色吧。    第三个特色是文字生动,趣味性故事性都很强,对每一个大战役的来龙去脉,鏖兵经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例如他写“东南大战”,从1930年周德裕、林奕仙南下香港开始,到李善卿广州请将,终于促成华东、华南的四大高手之战止(华南的两名代表为冯敬如、李庆全。黄松轩因病未能参加)。写得如火如荼,各人的神态,也跃然纸上,令读者好像看“演义”一般。试看他怎样写冯敬如登台的神态吧,“开赛的晚上,四位选手都身穿长衫登台。广州选手李庆全、冯敬如的风度颇使人刮目相看,特别是这位泽叔,和从前蹲在广州城隍庙摆开棋档候教的局促神态迥然不同。尺蠖之屈也有挺然而伸的时候,江湖棋人泽叔在这个大赛中还成为众所瞩目的大将!” 冯敬如原名冯泽,一贯被人呼为“烟屎泽”。香港知道他的人很多,读之当忍俊不禁吧。    有来龙还有去脉,“东南大战”由于黄松轩因病未能参加,其后又引出黄周大战之事,本书也是写得非常生动有趣的,听作者说,他们准备一直写到1980年的广州棋坛的,但为了便利于出版的关系,现在这部《广州棋坛六十年》大概只写了1/3左右(从1915至1935年,两名华东象棋名手罗天阳,方绍钦南征广东止)。我以一个象棋爱好者的身分,希望他们能够完成“巨著”,陆续出版。    
  棋坛三杰的浮沉    五十年代的三杰杨官磷、李义庭和王嘉良有“棋坛三杰”之称,不过要说明的是五十年代的中国象棋坛。    五十年代之初,杨官磷北战南征,所向披靡,唯一堪称他的对手的只有个湖北李义庭。李十六岁出道,在汉口攻杨的擂台,可能是老杨见他年纪太轻,有点轻敌,竟然连败两局。老杨懊恼之余,邀他续赛,续赛方得扳成平手。自此演成杨李争雄局面,一二两届的全国象棋冠军是杨官磷,第三届李义庭始遂心愿,从老杨手中夺得冠军。但第四届老杨又重振雄风,三登冠军宝座。    王嘉良有“东北虎”之称,杀法极其霸悍,首届全国赛老杨竟然给他打下马来,积分一直是王领先。直到最后决赛那局,王嘉良输给何顺安,杨官磷力克李义庭,这才得以登上冠军宝座。杨李之后再加上一个王,“棋坛三杰”遂从此得名了。    五九年全国棋赛之后,棋史名家徐骥写了一首《念奴娇》词,上半阕写李义庭,下半阕则用王嘉良的口吻评论“棋坛三杰”,不但可见棋风,并且见其性格,甚为有趣。词道:    英年国手,谱梅花,曾奠东南霸业。甘肃传烽逢老将,一局雌雄莫决。转旆图功,举棋翻误,惊报军初折。咸阳路远,风云变幻难说。    人道杨李才多,一时瑜亮,与我成三杰。我纵输杨能抑李,请试老夫黄钺。酒熟青梅,闻雷失著,掌上杯还热。九宫夺帅,且看谁更英烈。    “甘肃传烽逢老将”的“老将”是农民出身的棋手武延福,他从未读过棋谱,积数十年经验,打入国手行列。小李和他的赛局成和,失掉最宝贵的一分。王嘉良又有“李义庭考试官”之称,在全国比赛中,李是往往输给他的。“我纵输杨能抑李”之说倒非吹牛。但到了今日,三杰的浮沉却又各自不同了。    
  (一九八一年八月)    六十年代的变化一九六零年,胡荣华年方十五,第一次参加全国象棋赛,就打败了杨官磷。最后由于积分刚好相同,并列冠军。但自此之后,接连十届,都是胡荣华冠军,老杨的“翻身仗”始终没打成功。七九年的全国棋赛,最后一轮比赛,他还领前小胡一分,不料他却被一个新进的棋手言穆江缠斗成和,胡荣华则胜了对手,结果“场分”相同,局分小胡较多,这一届老杨本是最有希望夺回冠军的,结果又成泡影。“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美人名将如此,棋手亦然。棋赛是限时间的,年纪大了,思路不够敏捷,难免吃亏。老杨毕竟是稍嫌年纪大了。去年他竟然打不进决赛,初赛就被淘汰。中国自有全国棋赛以来,去年是第一次没有杨官磷参加决赛的局面。    从今年开始,杨官磷已专任广东队教练,不再是“现役”比赛员了。不过,教练有个“特权”,在比赛员因事不能出赛时,可以作为后备。因此,他只能说是“半退休”。今年广东队夺得全国冠军,最后一仗,就是由他顶替第四台比赛员蔡玉光,打败了北京队的刘静而取得胜利的。    王嘉良则得过三次全国亚军,他体格很好,现在仍然是黑龙江队挂头牌的棋手。比较来说,李义庭“沉”得最快,他在“文革”后因身体不好,已经不再参加任何比赛了。但他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徒弟柳大华是去年的“新科状元”,胡荣华蝉联十届冠军,第一次被人取而代之。有徒弟争气,李义庭亦足以自豪了。    (一九八一年八月)    输杨抑李是耶非日前碰上象棋名宿曾益谦先生,他和杨官磷、李义庭都是老朋友,话题很自然就落在棋人棋事上。他说:“你在《话说棋坛三杰》中引用的那首《念奴娇》,其中一句似乎与事实不符。‘这首词是别人借用王嘉良的口气来写”棋坛三杰“的,中有句云:”人道杨李才多,一时瑜亮,与我成三杰。我纵输杨能抑李,请试老夫黄钺。“曾益谦指出”我纵输杨能抑李“这句,事实错了。他说王嘉良非但不能抑李,相反是为李所抑的。    这首词是一位署名“柳梢青”的作者(按:即徐骥。写此文时我尚未知是他的笔名)在一九五九年全国棋赛结束之后写的。曾益谦对棋坛名将的对局纪录烂熟于胸,他和我算了一笔“细账”:一九五六年第一次全国赛,王嘉良对李义庭两局均和。五七年全国赛,王胜。五八年全国赛,李胜。五九年全国赛,和。但在武汉的表演赛中则是李胜。即截至一九五九年止,比对李净胜一局。但依我猜想,那位作者可能是根据王的“自述”写的。王是比较好胜的人,记者访问他时,他一计成绩,在全国赛中,他和李刚好打成平手,就自夸能抑李了。    王杨之间的胜负,似乎也很微,我没查过详细记录,“输杨”之说恐怕也还待考。五九年全国赛的王李对局被大会评选为“最佳对局”;六零年的“最佳对局”则是王杨对局。王嘉良虽然从未获过全国冠军,却接连两届都是“最佳对局”的主角,亦堪自豪了。他是工人出身,体格甚好。七四年全国赛中,他和杨官磷缠斗九个小时,创下了棋赛时间纪录。杨精神不支,终于落败,成为棋坛“趣事”之一。    王嘉良颇有创新精神,如他所创的“归心马战术”就是一例。象棋俗语本来说“马归心必死”的,用归心马取胜,可谓别开生面。故我评他的棋风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也。    
  (一九八一年九月)    棋事杂写(六则)    象棋冠军的冠军说胡荣华是中国象棋史上难得一见的天才,相信没人否认。他曾创下两个“前无古人”的纪录,一是最年轻的全国冠军,第一次夺得全国冠军时只不过是十五岁;一是连任冠军次数最多的棋手,从一九六零年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棋赛就击败了老冠军杨官磷开始,以后每次全国赛他都是以大热门姿态胜出,至一九七九年止,他总共蝉联了十届全国象棋冠军,被人称为“十连霸”。    但最近这两年,他的棋运之不济,恐怕也是任何人都意想不到。八零年的全国象棋赛,他在甲组棋手中名列倒数第三,惨遭降级;八一年全国象棋赛,他在乙组棋手中又只能得到第四名,依然要“留级”一年(按照规定,乙组前三名才升任)。    他“倒霉”了两年,最近方始在一个重要棋赛中得以吐气扬眉——夺得了五羊杯的“三王赛”冠军。    五羊杯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广州《羊城晚报》和北京《新体育》杂志合办的一个棋赛。参加棋赛的资格,只限于曾经得过全国象棋冠军的人物。换言之五羊杯的冠军即是象棋冠军中的冠军。五羊杯是去年开始举办的,今年是第二届。第一届的冠军是柳大华。柳亦是近年蝉联两届的全国冠军。去年他在五羊杯中卫冕成功,今年却是要拱手让给胡荣华了。    曾经得过象棋冠军的共有四人,依次序是:杨官磷、李义庭、胡荣华和柳大华。李义庭因健康关系,早已“封刀”,只当教练。因此这两届的五羊杯都只是“三王赛”。    本届五羊杯,胡柳争持甚烈。原定的赛程结束之后,他们还是同分。结果加赛,胡方胜柳。胡在这次比赛中可说出尽浑身解数,例如古谱的“金钩炮”局,近代棋手已经很少采用,他拿“古谱翻新”,获得良好战果就是一例。柳的特点是熟读兵书,胡的创新,正是针对他这特点的。    (一九八二年二月)    老将。心理。新招杨官磷在五十年代曾横扫中国棋坛,有人拿他与金刀杨。令公相比,称他为“杨无敌”。他的《棋国争雄录》出版时,我赠以诗道:“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心血而今收笔底,可从一卷识楸枰。”但近年的杨官磷,则早已由绚烂而归平淡了。在两次“三王赛”中,他都是屈居榜末。对一个棋手来说,五十六岁的杨官磷,毕竟是稍嫌老了。棋赛是有时间限制的,上了年纪,思考自是不及年轻棋手的敏捷,此所以老将会输给新秀也。    环顾当世的围、象两棋坛,能够在实战中保持声威于不坠:的老将,只有日本的“棋圣”藤泽。他今年五十五岁,比杨官磷只小一岁,从七七年《读卖新闻》开始举办棋圣赛至今,他已是接连五届获得这个最高荣衔。他的秘诀是不参加次要棋赛,养精蓄锐,只在棋圣赛力求卫冕。棋圣赛是七局定胜负的,所以有人说他每年只要下好四局棋就行了(棋圣赛的奖金是二千万日元,约合港币五十万,足够他一年生活费用)。他这办法,或者可供杨官磷参考。    我曾说过,胡荣华接连两年惨遭降级,心理因素大于棋力因素,从这次他在“三王赛”中夺得冠军可获证明。他以乙组棋手的身分,成为“冠军的冠军”,这件事的本身多少也有点讽刺意味,我因此也不免有点怀疑中国现行的分组比赛规则(乙组棋手没有机会争夺全国冠军)是否完全合理了。    成名棋手除了受患得患失的心理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不利因素,以胡荣华为例,他的对局纪录,别的棋手早已研究得滚瓜烂熟,别人是知己知彼,他是知己而不知彼,怎不吃亏?所以他要坐稳宝座,就必须有创造性的新招。但新招一使出来,不久又会变成老招的,这个难题,恐怕就很难解决了。成名容易保名难,不仅下棋为然也。  
  (一九八二年二月)    胡荣华与赵汝权上月中旬,上海象棋手胡荣华和徐天利应邀来港比赛,港方迎战的两名选手是赵汝权和朱俊奇。胡荣华是人所熟知的“十连霸”,无须介绍;徐天利是前年全国象棋赛的亚军,去年全国象棋赛的季军,也是大师级的国手。港方之败是意料中之事。稍为令人失望的是,港方主将赵汝权的演出似乎稍失水准。赵是和胡荣华交手次数最多的香港棋手,过去的战绩是总共比赛十局,赵二胜七负一和,虽然差距甚大,但曾胜过“十连霸”两局这个纪录,已经是足以骄人的了。这次港沪棋赛,港方棋友对他期望颇大,一般预测,赵虽败亦当有激战发生,没想到演出的结果却是一面倒的形势。倒是朱俊奇有出入意外的佳作,虽然同样失败,中局却曾予胡荣华以严重的威胁。    在欢送客队的宴会上,我恰好和胡荣华、赵汝权、朱俊奇同席,席间听他们“覆局”,颇为有趣。朱俊奇对胡荣华那局,在中局某一阶段,表面看来,朱似乎颇有可胜之机,但经胡反复解拆,朱最多只能成和。他口讲指划,纵谈各种变着,整盘棋好似印在他的脑中。胡荣华的记忆力之强是出名的,他曾有过闭目同时下十五盘棋的纪录,即同一时间轮流应战十五个人,十五盘棋的局势各各不同,他和甲走了一步棋,立即又要和乙下一步棋了。记忆力之强,在棋手中纵然不能说是后无来者,也可说是前无古人了。    胡赵那局也很有趣,那局棋胡是用中炮过河车对赵的屏风马乎炮斗车局,这个局法三年前在澳门主办的亚洲名手邀请赛中,胡曾用过击败赵的,这次故技重施,赵虽有变着,但仍难免一败。赵承认是开局不如之故,这倒是知己知彼之谈。赵的象棋是无师自通的,他曾自称学棋的心得是“看别人怎样走有效我就怎样走”,自是不及国内棋手对局法之有系统的研究了。    (一九八二年四月)    赵汝权无师自通赵汝权的棋下得很有灵气,中路变化尤具特色,论棋风倒是和胡荣华颇接近的,可惜开局较差,这就难免吃亏了。他的象棋是无师自通的,一九七六年,第六届亚洲象棋赛在马尼拉举行时,他曾和记者谈及他对棋谱的看法,认为谱是“死”的,而象棋千变万化,必须活学活用才行。所以他不很重视棋谱,而重视实战。从实战中吸收经验教训,“看别人怎样走有效我就怎样走”。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尚未曾与胡荣华交过手的。现在,他吸收了败给胡荣华的经验教训,这看法不知改变没有。    他这话也未尝没有道理,但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宋史》有一段名将岳飞的故事:岳飞初为宗泽部下,他擅打野战,宗泽劝他多习战阵,他说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行军布阵,只能隔阵以决,不能固阵不变。宗泽赞许他的见解,但说兵法是前人经验所聚,亦不宜偏废。最后岳飞还是跟宗泽学了兵法,方成大将之材。我对棋谱的看法是比较接近宗泽的。其实学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共通的道理,必须基本功十分扎实,方能变化自如。武侠小说中常说的“从有招到无招”,也正是这个道理。    国内棋手对局法是十分注重的,研究的趋势,一是推陈出新,一是细微方面发展。例如上相局,过去是偏于防守的,现在则是攻守咸宜了。胡荣华就是擅于用上相局的高手。又如归心马,过去是被当作象棋的禁忌,现在在王嘉良所著的《象棋后卫》中,已经有了用归心马来破当头炮的局法了。    顺带一提,据胡荣华透露的消息,今年的全国象棋赛,将取消分组比赛的制度。若然属实,则胡荣华又有机会可以争夺全国冠军的宝座了。且看他能否更上层楼,成为“十一连霸”吧。但杨官磷今年或者不会参赛了,不过还有个进步神速的新人李来群将是他的劲敌。    
  (一九八二年四月)    曼谷的兵车之会这两个月来,象棋界有两件引人注目的大事,一是在广州举行的“三王赛”;另一则是在泰京曼谷的兵车之会——正式的名称是亚洲城市象棋名手邀请赛。参赛的名手共十六名,包括有中国的两个冠军级棋手胡荣华和柳大华(另一老冠军杨官磷则只任领队,不参加比赛)。香港的代表则是曾益谦和李旭英。    比赛的结果稍为有点“爆冷”,赛前预测,一般都以为冠军呼声最高的当是中国的“二华”,李来群也是热门人选。但结果却是另一中国棋手陈孝堃荣获冠军,李来群得亚军,胡荣华得季军。中国的“新科状元”柳大华则跌落第七。    其实陈孝堃之获得冠军也不算怎么“爆冷”,远在一九七五年,陈孝堃就曾经有过战胜胡荣华的纪录。他的归心马战术化腐朽为神奇,曾博得棋评家赞为“招里藏招”,我曾赞以词道:“禁忌何妨,新招频试。敢将腐朽化神奇!添得梅花一瓣香,橘中胜负浑闲事。”《橘中秘》和《梅花谱》是著名的象棋古谱,“添得梅花一瓣香”者,意即对象棋艺术有一点一滴的新贡献也。    香港的曾益谦也有很不错的表现,他对陈孝堃的第一局,陈弃子取势,他本来有个机会可以化解陈方攻势而夺取胜利,只因走了一步缓着,这就应胜反败了。不过他对中国另一名好手徐天利则是打成平手,两局均和。假如他不输给陈孝堃的话,是有进入前四名希望的。    柳大华之跌落第七,那是因为输给东马古晋棋手黄聪武之故。那局棋弈至残局时,柳以车马兵对黄的车炮兵,本是和局。柳要“硬杀”,弃了士相,结果反给工于残局的黄聪武“杀”了。另一印尼年轻棋手余仲明也曾以凌厉的攻势战胜徐天利一局,获得很高评价。从这也可见到海外棋手的实力,与中国的棋手相差其实不远。    (一九八二年六月)    罗燕清力撼女棋王曾益谦先生是本港专业教棋的“老师傅”,近来他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今年七月,在澳门举行的省港澳象棋埠际赛中,他的女弟子罗燕清和广州女棋手黄子君以一胜一负打成平手,令得棋坛刮目相看。    黄子君可不是等闲之辈,提起此马来头大,她不但是代表广州队的女棋手,而且是中国的第一个女棋王。    中国是在一九七九年的全运会中开始增添女子棋赛项目的,黄子君就是第一个获得女子象棋冠军的人。她是广州业余体校象棋班的学生,指导她棋艺的老师是广州名棋手陈松顺。夺得冠军那年,她只有十七岁。    在她之前,中国最出名的女象棋手是安徽高华。高华也是第一个参加全国棋赛的女棋手,七五年的全国赛,她就以安徽队代表的资格参加了。不过当时是男女混合比赛的,所以她没有获得名次。但在那次全国赛中,她也曾打败黑龙江的名手孟昭忠,令得棋坛为之震惊(孟是黑队的第二把手,第一把手就是王嘉良)。    七九年全国棋赛的时候,人们都以为女子棋赛定是高华夺标,哪知她却败给了北京女将谢思明,而黄子君则连胜京沪两女将(上海女将是单丽霞),终于登上冠军宝座。    广州的《象棋月刊》曾介绍她两件趣事,一是“棋廊练棋”,一是“擂台试剑”。广州文化公园有条走廊,在这条走廊下棋的人甚多,称为“棋廊”,其中不乏名手。黄子君是棋廊常客,常常走得最迟,买一两个面包当作晚餐。广州许多游乐场都设有象棋擂台,她几乎打遍所有擂台,称为“试剑”。  罗燕清胜她的那盘棋是抓着她的一个“软着”,就毫不放松而力克强敌的。罗本来输了一盘在先,这盘又是后走,在不利形势下有此表现,更加难能可贵。  她年纪很轻,今年也只是十七岁。
  (一九八二年九月)    虎斗龙争一局棋——一九七五年全国象棋赛杨胡决战述评    “蜀甲秦兵同朽木,齐城燕垒无坚壁。”胡荣华果然是如棋评家预言那样“更从容七战霸诸侯,矜宏绩”,成为了中国象棋史无前例的“七连霸”了(按:“史无前例”陆续有来,现在他已是“十三连霸”了)。    这次他是以压倒性的胜利取得冠军的(踏入决赛阶段,他从未败过一局。老冠军杨官磷则输了两局),但却并非一帆风顺。    两次“有惊无险”    第一次他碰上的“有惊无险”的局面,是再战陈孝堃的一局。陈曾在预赛胜过他,决赛重逢,争夺升级(陈若能胜,可进入最后四强)。胡荣华抱必胜之心,陈孝堃亦有再撼“霸主”之志。开局未久,陈即用新招,计划以先手方而用归心马的战术。胡荣华虽然没有中他圈套,他也还是可以弈成和局的。惜乎走了一步弱着,逐渐给胡扩大先手,终于败了。    这局棋的胜负对胡影响不大,而且“中变”之后,陈孝堃即使全无破绽,似乎也难胜他。不过他当时是尚未知道他的后来战绩会那样好的,在陈孝堃使出新招的时候,可以看得出他是小心翼翼,用极为绵密的着法解拆的,故而可以说是稍为“有惊无险”的局面。    在最后四强决战阶段,他和杨官磷的一局,风险就较为大了。当时杨的积分比他领先一分,这一局的胜负很可能就是决定冠军谁属的。杨用屏风马双炮过河开局,中局反先,纵不能胜,也可上风成和,成和即是对杨官磷有利了。结果杨官磷也是在紧要关头,算错一着,比陈孝堃更糟(陈不过是走了“弱着”,而杨则是“错着”),应和不和,反成败局。    蜀甲秦兵同朽木“乱云飞渡仍从容。”这是胡荣华的棋风,在这次的棋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并非一帆风顺,才格外显出他的“从容”。    正因为有过惊险的局面,才更加看得出他的镇定功夫。“有惊无险”只是指盘面的形势而言,他本人是绝不惊惶失措的。    “蜀甲”并非不坚,“秦兵”并非不利,但在他从容应付之下,“坚甲利兵”竟如摧枯拉朽,这份镇定的功夫,在目前全国的名棋手中,似乎尚无人能出其右。  
  现在先让我们看看,他和杨官磷的对局。    上海 胡荣华(黑先胜) 广东 杨官磷一    炮二平五      马八上七二    马二上三      兵七上一三    卒七上一      马二上三四    车一平二      车九平八五    马八上七      炮二上四六    卒五上一      炮八上四七    车九上一      相三上五八    车九平六      士四上五九    卒三上一      车一平四    弈至第六回合,成屏风马双炮过河应当头炮局。这是杨官磷的拿手名局之一,他曾在他主编的《象棋月刊》中有过专文论述。这个布局往往会演变成双方极为激烈的搏杀。    第九回合,过去一般人多走炮八平三兑车,演变下去,搏杀凶险。近年国内棋手认为后手方走车一平四兑车才是正着。兑车后虽然稍处下风,如无错失,可以成和。比炮八平三较为稳健。    十    车六上八      马三下四十一   卒三上一      相五上七十二   卒五上一      兵五上一十三   马七上五      相七上五十四   马三上四      车八上五十五   马四上六      车八平四十六   士四上五      炮八下二十七   马六上八      马四上三十八   炮八平六      炮二平九十九   马五下三      炮九平六二十   车二上四      兵五上一    第十四回合,胡若改走炮五上三打中兵亦佳,可以稳握先手。但胡这着上马,则是比较深沉的攻法。    胡匹马走卧槽,杨车守将门,退八路炮河头固守,仗多兵之利与胡纠缠。    第二十回合,胡走车二上四与杨兑车,杨不能兑车,因对方有卧槽马杀势,因此只能过中兵。胡荣华这着棋,演变下去虽然能够抢回中兵,但却渐失先手。所以胡方这着,似乎应该走马三上四咬炮更有攻势。杨不能用车去马,否则胡一个卧槽马叫将,立成杀势,着法为马八上七、帅五平四、炮五上一。    二十一  马三上五      炮六下五二十二  炮五上二      马三上五二十三  马五下七      车四上一二十四  马七上八      炮六平八二十五  车二平三(如图)  ……    胡抢回中兵却被杨占了先手。这几个回合,杨运子取势,俱见功力。弈至如图形势,杨重兵集结胡之右翼空门,胡之卧槽马被杨之士线炮射住,进退失据。形势已是可说对杨甚为有利。    但在这紧要关头,杨却走了一步“躁着”,更要命的是在“躁着”之后,又走了一步大漏着,竟把可胜可和的一局棋输了。    功力悉敌 难分轩轾    瑜亮同时豪杰,十载雌雄未决。    老将图功,举棋翻误,惊报军初折!    杨胡二人可以说得是棋坛的“老对头”,自胡荣华崛起之后,几乎每一届的全国象棋大赛都是他们二人争霸的局面。用“功力悉敌,难分轩轾”这两句成语来形容他们,也可说得是最恰切不过的了。
  从一九六零年算起到一九七二年止(中间有几年停办棋赛,七三年胡荣华到广州与杨官磷作友谊赛,七四年全国棋赛恢复),他们之间公开赛的记录是:一共下了十七盘,四胜四负九和,恰好打成平手。    但最近这两三年杨官磷则似乎渐处下风,到今年全国比赛之前,他和胡荣华公开赛的记录,多输了两盘。    这次的全国赛,杨官磷的成绩本来一直不错,在和胡荣华决赛之时,他的积分还是领先一分的,只要弈成和局,就对他有利。    如图形势,胡之卧槽马被杨之士线炮射住,攻势无法展开,而右翼又有防务空虚之虞,这样的盘面,杨方已是可胜可和的形势。    此时杨方的最佳着法应是车四平二赶马,在有利形势下与胡互缠,稳握先手。这样才是攻守兼备的上策。    一着棋差 铸成大错杨官磷并非看不出这步棋,但他误认为发动攻势的时机已到,无须纠缠,这就走出了“躁着”了。    他走的是炮八进五叫将军,这着棋表面看似有攻势,但此炮一进,易发难收,反而造成祸患。    二十五  ……(接图)    前炮上五二十六  象三上五      车四平八    进炮叫将之后,杨官磷续走车四平八,准备发动“三子归边”的攻势。    看来胡方右翼已成空门,杨方攻势甚为强劲。其实这一着车四平八却是更大的错着。    假如杨发觉得早,不走这着,仍然把躁进的八路炮退守河头,虽失一先,还可固守。此车一走,可就给了胡荣华可乘之机了。    不过倘若没有第一流高手的棋力,也看不出杨官磷的破绽的。(请有兴趣研究的棋友在未看下文之前,先替胡荣华想一想,在这样形势下,应怎样走才能反败为胜?)    奇峰突起 扭转劣势    二十七  后马上七      前炮平九二十八  马七上五      相七下五二十九  车三上三      ……    杨官磷失算,胡荣华则已是成竹在胸,不理会他三子归边的攻势,把八路的河头马跳过河吃兵,杨一平炮,他立即进马踩相。    这两步棋真可说是奇峰突起,把杨官磷杀了个措手不及!    胡荣华弃马入局,踩相后有双卧槽马杀势,杨官磷当然不能不吃他的弃马,一吃弃马,胡立即车三进三,“硬杀”杨的七路马。    此时杨方不能退马去车(因胡有马八进六挂角马的杀着。可见车离开要线之害!),抽车也不行,只能借抽子兑炮,兑了对方中头恶炮,暂解燃眉之急。子力虽然仍是相等,但杨方失了一相,进入残局,自是大大吃亏了。    “诸葛一生唯谨慎”,杨官磷的棋风本来是以算度深远、谨  我的猜想,可能与他想在公开赛中扳回一局的“贪胜”心理有关,因此形势一有利就急于求胜,却不料欲速则不达。    当然更大的因素是年龄体力方面的吃亏,在激战中他的精神自是比不上正在壮年的胡荣华。据杨官磷说,当时又恰值在拍电视,强光耀眼,对他也多少有点影响。    稳狠结合 终获胜利但话说回来,假如不是胡荣华,换了别一个人,也未必能够在限时间的比赛中,在那样复杂的盘面之下,立即看出杨官磷的破绽的。    而且杨官磷素来以残棋著名,虽然失了一相,要胜他也还不是易事。胡荣华在扭转劣势之后,着法非常绵密,又稳又狠,结果还是要经过六十九个回合的缠斗,方能取胜。    
  弈至六十九回合,胡方卒七平六成妙杀!后着杨若士五进四去卒,胡马五进六杀;杨若帅四上一去卒,胡成“钓鱼马”(车八退二,帅四退一,马五退七)亦杀!    杨官磷输了这局,战意似乎颇受影响。最后四强决赛第三轮,又以“盲”了一马输给蒋志樑,只能屈居季军了。    古晋观棋    橘中逐鹿消闲日,鸿鹄高飞拜弈秋。    收拾诗囊挟棋谱,乘风汗漫作南游。    生平最喜欢两件事,一是旅行,一是下棋。旅行要挤时间,下棋要找对手,两者有时都很难“恰到好处”。资质所限,今生是难望成为一流棋手的了,所以更喜欢看一流高手下棋。    两年一度的亚洲象棋赛,上一届(第七届)于去年(一九七九)十一月下旬在马来西亚的古晋举行,我恰巧比较有空,就随香港棋队前往观棋,当作度假。    古晋是东马名城,以风景幽美著称。能够参加亚洲象棋赛的选手当然是各地棋坛的一流高手,大过棋瘾与旅游之乐,此行可说是兼而有之了。因此虽说是“昨日黄花”,似乎也还值得一记。    古晋给我的印象,令我想起一部古代棋谱的名称《适情雅趣》。它靠山面水,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好像香港初夏的气候,不会感觉太热。在市中心区,到处也都可以见到花草树木。人们在街上悠闲的走着,毫无香港那种挤逼的现象。    亚洲棋赛的举行,给古晋平添了热闹气氛,人们对棋赛的欢迎,也是十分热烈。而对我来说,古晋朋友的热情,更是令我永远难忘。    棋赛的地点,是在古晋最宏伟的一座建筑物——敦拉萨馆,每晚都是座无虚席。    报纸以大量的篇幅,报道棋赛消息(古晋有七家报纸之多),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见人们谈论昨晚的赛事。    我们这些从外地来的客人,在街上行走,往往有车子在身旁停下,车子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问我们要到什么地方,他可以义务送我们一程。    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是中国棋队未获签证,不能参加比赛。    
  但中国棋队虽然没有参加,在棋赛进行期间,好几家报纸,包括当地销量最大的《国际时报》、《世界早报》,以及在吉隆坡出版的《南洋商报》等等,都以很大的篇幅,刊载了去年中国全国象棋赛的名手对局,我在《新晚报》所写的杨官磷与胡荣华对局,许多报纸也转载了。有人笑说:“中国棋队是没出场的主角。”可以见到他们对中国的重视。    亚洲各地区的棋会,这次在古晋开会,成立了一个统一机构,名为亚洲象棋联合会,蒙该会邀请,我为亚洲象棋联合会写了会歌,由槟城的作曲家黄振文先生配曲。黄先生也是西马象棋总会的秘书长。    (一九八零年一月)    港澳棋队的表现    在第七届亚洲象棋赛中,香港和澳门的棋队,都有甚为出色的表现。    先说香港棋队。    囊括三项锦标“杯酒祝,祝射潮身手,风定帆回。”这是我在香港棋队出发之日,所写的祝词。    我的祝愿果然成为事实,在这次棋赛中,香港队获得了团体赛冠军、个人赛冠军(赵汝权)、个人赛亚军(曾益谦)三项锦标。在闭幕礼举行后的欢送宴上,香港队银杯满桌,引起全场注目,“哗,哗”之声大作。    上届亚赛,赵汝权以场分半分之差,屈居亚军,今届可说是得偿素愿了。他是以七战七胜的成绩荣获个人冠军的。    说来有趣,他最惊险的一仗竟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第一场第一局)出现的。他的对手就是澳门小将梁永强。这局棋梁小将本来大有获胜的机会,可惜因搏杀过勇,残局不及赵汝权老练,终于败了(这局棋甚有特色,留待谈及梁永强时再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赵汝权棋风的爽利,在今届棋赛中可说是技惊四座。他下子的快捷,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当地报章谈及他的棋艺时,津津乐道的“特色”之一。    赵汝权精力惊人他精力的充沛,也是惊人的。比赛期间,我和他同住一间房,他跟我学围棋,我跟他学象棋。围棋我让他二十子,把他杀得落花流水。象棋他让我二先,我也是一败涂地。赛程最后那天,他白天晚上都有比赛。    上午九时开始举行的比赛结束之后,他下午二时回到旅馆,和我下了四盘围棋,四盘象棋,时间接近六时方始罢战。六时半开始,他又要参加晚上最后一场的比赛了。我真有点为他担心,但他说不怕,结果最后一仗,果然又是全胜。那时许多棋手第一局还未下完。古晋销数最多的报纸《国际时报》,由总编辑郑宪文带了记者来访问香港棋队,首先访问领队梁利成,第二个就轮到他了。他却棋兴尚浓,还在和当地棋友下闭目棋,他闭着眼睛对付对方的三人联军,结果又下了两盘象棋才回来接受访问。    曾益谦宝刀未老老将曾益谦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现,他的棋路老谋深算,着法稳重,绝少侥幸成分。他的成绩是六胜一和,仅以场分半分之差,屈居亚军。但小分则和赵汝权一样,都是二十三分。失去的那半分说来非常可惜。他对新加坡棋手许希焕的第一局,本来甚占上风,获胜机会颇浓,可惜他刻意求胜,可能犯了象棋俗语说的“算过笼”的毛病,把太好的一局棋输了。第二场方始扳回,但这半分却失去了。    他喜欢诗词,比赛结束后,他和我谈天,曾引用刘克庄的两句词笑说:“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次我本来很有机会获得亚洲冠军,可惜运气总是差了一点。”我说棋手的成就不是以一分半分之差来评价的,你成名三十多年,棋坛早已承认你是一流高手了,又何须如此介怀?虽是安慰之辞,但亦是事实。放眼棋坛,有三十年以上棋龄的人,有几个还能是现役战将?杨官磷出道比他迟四年,如今也已经升为教练了。他尚未封刀,已足自豪。    再说澳门棋队。澳门棋队在这次决赛中获得团体赛殿军,个人赛第五名(梁永强)。比起上届,澳门队的成绩可说是有了飞跃的进步。    
  这次棋赛中,风头最劲的两位棋手,一是香港的赵汝权,另一位就是澳门的梁永强。当地的报纸与电台,把他们作为重点采访的对象。    天才小棋手梁永强梁永强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名次还在其次,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他是最有希望的新人。他今年只有十七岁,是本届棋手中最年轻的。    当然他在棋艺上的表现也是获得众口一辞的称赞的,用“初生之犊不畏虎”来形容他最是恰当不过。众口一辞的称赞,也就是称赞他这“大胆搏杀”的少年锐气。《国际时报》对他的专访,标题就是“天才棋手梁永强”。    以他和赵汝权的第一局棋为例,这局棋他可说是虽败犹荣。    请看上面棋图。    下一着轮到梁方走子,如果他走卒五进一的话,一面可使中炮有根,一面可为三路马从中路盘出开道。胜算极大!但可能是他少年气盛,却用弃子抢攻的战略,走车二进五。后面着法变为:炮九进二、车二平三、车六平五、车三平四、士五下六、车八平五。这么一来,他以一炮换士相,攻势虽仍锐利,但少了一子,后援不继,遂败给工于残局的赵汝权了。    但话说回来,他这大胆搏杀的精神,还是得到很高评价的。大会特邀的棋评家严清秀对这局棋的评论就是这样说的:“梁君为全场最年轻的选手,首次代表出席此盛大比赛,即逢成名悍将赵君,但却斗志如虹,毫无怯色,是有前途的后起之秀。观其在本局中的弃子抢攻,挑起复杂的搏杀,令敌一度沦于困境,实不敢等闲视之。……虽因经验不足,结果输棋,但那股拼劲确难能可贵!”    最后报道几件有关港澳棋队的“新闻”。虽然是过气的“新闻”,但仍有一谈的价值的。    大会开幕礼中,代表来宾致谢辞的是香港棋队领队梁利成。    大会闭幕礼中,代表来宾致谢辞的是澳门棋队领队崔德祺。    新成立的亚洲象棋联合会,各棋队代表一致通过选出的会长是澳门的何贤。这个消息在当地的报纸是作为头条新闻的。    从这些新闻,也可以见到港澳棋队在本届棋赛中所受的重视了。    
  现将《中国象棋谱》关于这个局法的“正本”着法介绍如下:    (接图)    十一   炮五进四  炮三进八十二   帅五进一  炮三平一十三   炮七进二  车一平三十四   炮七平五  车三进八十五   帅五退一  车三退三十六   兵三进一  炮八进七十七   马三进四  车三子四十八   车三平五  车四平五十九   兵五进一  象七进五二十   兵五进一  车八进三二十一  兵三进一  车八平五二十二  兵五进一  马五进三二十三  兵五进一  马三进二(黑优)    第十六回合黑方的炮八进七是关键着法。    在“正本”(《中国象棋谱》为“一本”)中还有许多变化,限于篇幅不详列了。棋友对这局法若有兴趣,可看《中国象棋谱》第一集的“布局研究”篇,或杨官磷著的《弈林精华》。    不过“弃马陷车局”虽然是运用“归心马”战术成功的一例,但还不是主动的、有计划的“归心马”布局。作为一个主动运用“归心马”来布局而自成一个体系的,我认为最大的“功臣”应是王嘉良。    王嘉良在棋坛上号称“关东悍将”,我曾用“无限风光在险峰”来形容他的棋风,骠悍可以想见。但他最可贵之处,我认为还不在于“悍”,而是在于他富有大胆创新的精神。    “象棋后卫”的新布局法一九五九年他和李德林合作编写了一部《象棋后卫》,书中精华所在就是用“窝心马”来作进攻手段的五个开局法(南方人称“归心马”,北方人称“窝心马”。“归心”“窝心”,意义相同)。他是第一个创立有计划的用“归心马”来布局而自成体系的棋手。    他的“归心马”布局是用来应付先手方过河车压马的,不过似乎只限于对方摆七路炮时方最有效。    现在先把他的开局法介绍:    一    炮二平五  马八上七二    马二上三  马二上三三    车一平二  车九平八四    卒七上一  兵七上一五    车二上六  炮八平九六    车二平三  炮九下一七    炮八平七  马三下五(如图)    第七回合,黑方摆七路炮,准备猛冲七路兵,是明显、疾进的速攻着法。王嘉良认为如此着法,由于攻得过急,给己方酿成祸患。    红方(后手防御一方)此时退马归心,根据王嘉良自己说明的战略企图是甲、消散黑方七路炮的攻势;乙、威胁黑方过河车(炮九平七打车);丙、给以后从左翼发起的反攻创造条件。所以他认为:“红方退马堵塞自己将路,粗算起来,好像很拙劣,实质上却是一步老谋深算的妙着。”在如图的形势下退归心马,我同意他的意见是似拙实巧的高招。    如图形势,黑方通常有两种走法:一、炮五进四打中兵,二、车三退一去兵。限于篇幅,每种走法只能介绍一局,棋友若要知道更详细的变化,那就只好请看王嘉良的原著了。    
  棋盘上的兵马    胡志明很喜欢下中国象棋,曾有诗道:“错路双车也没用,乘时一卒可成功。”诗虽浅俗,却颇含哲理,也合乎棋理的。卒子未过河只能任人宰割,一过了河,威力就大了。一局棋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兵卒的运用是否得当。著名象棋残局中,有个名为“蚯蚓降龙”的残局,就是卒子可以胜车的。不过,中国象棋的卒,却千万不能成为“老兵”,一成老兵,战斗力就消失了。在对局中兵卒也往往成为要换取胜利的牺牲品。这一点又颇令人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了。    兵的走法,也是中西两种象棋的一大差异,中国象棋的兵,到了对方的底线,就变成“老兵”,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国际象棋的兵到了底线,那可是厉害之极了,它可以变成威力最大的后,或任何一种兵种(一般情形除了变后,就是变马,因为后可走直线、斜线,威力最大,但不能如马之行“日”字,所以只有在走“日”字才可把对方“将死”的情形下,变马才有作用)。一到有一方的兵变后,对方多半就要认输。    身经百战的“老兵”,最后竟要“报废”,实在是令人惋惜的事。因此在这方面我也觉似乎是国际象棋合理一些,合乎论功行赏的原则。    国际象棋的马无“蹩脚”,这也是和中国象棋不同的。马无“蹩脚”,威力当然大些,不过加多一重限制,变化却更加复杂。艺术上的趣味,往往是从既有一定的限制,而又能够在这约束之下尽量发挥得出来。比如律诗,中间四句是要讲究对仗的,假如取消这个限制,也就失去了律诗的趣味了。不知我的想法对不对,我是比较拥护马有“蹩脚”的。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同源异流。其不同处,大抵是根源于东方和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好,值得细看,佩服
  好文!
  棋迷的最爱
  久未来棋斋,竟有如斯妙文啊顶一个
  棋斋逸事,妙极!
  李来群的笔墨太少了,楼主继续。。。
  怎么象棋"正史"中关于董文渊的描述也没有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天象棋残局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