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大萧条已来临会陷入长期萧条吗

苹果/安卓/wp
积分 331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18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编者按:这是夏斌9月12日在思想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困局?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今天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这一轮经济周期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的,大的环境与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有关。2002年底,我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到国务院发展中心工作。在2002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每年的工作目标,就是为放1万亿贷款而奋斗。彼时朱镕基总理正好严抓不良贷款,各级行长都非常谨慎,严控贷款。但到了2003年,上半年贷款一下子达到1万亿,全年贷款规模增长23%。此后,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7年的14.2%。2008年发生百年一遇的大危机,波及了全球经济。2009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往下走,这个期间,我们出台了4万亿政策。4万亿是财政的钱,更多的是央行提供了大量的配套资金。
...............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
这个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负责任的ZF经济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局面。比如,ZF办事从来不讲后果,更从来不理会欠钱债务,结果一方面造成债务极大,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严重。为什么产能过剩严重?因为各地ZF极不负责任的乱投资行径,导致投资趋同化严重,从而使产品无法卖出去。
因此,所谓ZF主导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在某些人沾沾自喜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局面。因此,对于ZF是应该不要鼓励投资的,你鼓励一分,他们就无法控制地达到10分,因此,对待08年危机的错误,就是太鼓励ZF投资了,从而造成今天生死存亡的局面。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
yuyike 发表于
不错不错如何不错?
hhj 发表于
这个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负责任的ZF经济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局面。比如,ZF办事从来不讲后果,更从 ...& & 并且,ZF的这种不讲效益的投资行为还在延续。ZF只是为了完成投资而投资,甚至有的ZF投资项目在刚刚完成后就被打掉又重新投资,而有的投资项目在完成后在运行中不仅没有产生效益,而且还将继续不断需要追加投资加以养护而成为财政负担,真是荒唐。
YYSRR 发表于
并且,ZF的这种不讲效益的投资行为还在延续。ZF只是为了完成投资而投资,甚至有的ZF投资项目在刚刚完 ...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追求国家投资,因此现在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反腐而没了他们的个人利益,就没人对国家指派下来的投资感兴趣了。所以,这更加证明,以前的投资行径那都是心怀鬼胎的。所以,投资结果,包括借了多少钱来投资,投资后有没有效果,以后如何还钱等等,对于他们来说那都不是问题。所以在08年后的发狂投资的时候,本人就曾告诫当局:不能对官员们太过鼓励投资!结果没错吧。
YYSRR 发表于
并且,ZF的这种不讲效益的投资行为还在延续。ZF只是为了完成投资而投资,甚至有的ZF投资项目在刚刚完 ...现在竟然还在走这个末日之路,可见,所谓全面改革那真是......那真是看来是黔驴技穷穷途末路。欠了无法知道真正多少的债务再加上投资率50%以上,仅仅换来“企稳”就沾沾自喜,全然不知道现在正处于危机之中。
hhj 发表于
原文: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44&ID=
盲目悲观的人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您(@)目前可用积分:33700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 中国会再次走向大萧条吗?
4539 次点击
10:44:14 发布在
中国会再次走向大萧条吗?
21:16:31&&共识网&&
  中国经济必然走向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从未真正理解为什么市场是一只无形之手,因此,从未对市场有过敬畏之心,所以总是希望通过自认为的明智行动(有形之手)调控经济运行,造成了政府无处不在地干预着市场。   在我自己漫长的一生中,我对政府的看法越来越糟:政府越是想 (对经济运行) 采取某些明智的行动(而不是简单地遵从现成的规则),它(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危害就越多。――哈耶克  就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说,哈耶克的论断如同一面镜子。  发生于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危机,数以百计的银行破产倒闭,高达830万人失业,200多万美国人处于流浪状态。那时的美国,流行着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随着股票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旋即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  事实上,在近代历史上,还有一次延续时间更长,波及人口更多的大萧条,只不过这一大萧条由于中国当时的封闭状态并未波及全球经济。这一大萧条发生在中国,我们可以大致地说,这次大萧条始于1958年,一直持续到1978年,总计20年,最严重的经济灾难发生在,1961三个年头,在中国的正式史料中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但其本质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的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无论是从经济的萧条程度,还是对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害,中国大萧条的惨烈程度都远远超过了美国大萧条。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当时的中国国情,我们都不能否认中国的确发生了经济崩溃与大萧条这样的客观事实。  那么,中美两国的大萧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总统,随即开始实施以3R(救济,复苏,改革)为标志的罗斯福新政,直到今天,包括许多经济学家在内,人们普遍认为是罗斯福新政将美国从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的深渊中挽救了出来。因此,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也为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成为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然而,经济学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造就奥地利经济学派复兴的代表人物罗斯巴德在其著作《美国大萧条》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失业率依然高达15%以上的情形下,如果我们认为年的美国经济已经走向繁荣的话,这是愚蠢的,尽管这一时期的萧条在程度上已经有所减弱,但美国经济依然处在萧条之中”。显然,罗斯巴德彻底否定了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复苏的意义。事实上,若没有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将更快地从大萧条中复苏,即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远比政府干预有效。  美国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在其著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进行了更加直接的批评,指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些政策虽然改善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但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经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如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阻滞了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并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毋庸违言,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一直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laissez faire economics),因此有人将美国大萧条归结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失败,对此,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阐述道:“如果政府希望萧条尽快结束,经济重返正常的繁荣,政府应该做什么呢?首要而清楚的禁令是:(政府)不要干预市场自身的调节过程。政府越是干预,市场自身的调节就越是被延迟,萧条就越是漫长和严重”。那么,经济危机是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引起的吗?当然不是,商业周期的成因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深奥的课题,以至于伯南克将其称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圣杯,限于篇幅,本文并不打算对此进行详尽的论述,但有一个结论是非常清楚的:即政府的有形之手对市场的任何干预都将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罗斯巴德在总结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也清楚地写到:大萧条的错误,并不在自由市场经济本身,而应该归咎于政府政客、官僚和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  毫无疑问,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什么力量导致了这样的沧桑巨变呢?  众所周知,人口,土地,资源(生产资料)是人类经济活动最基本的三种要素,一个显然的事实是,1978年前后,中国拥有同样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样拥有这块土地所蕴藏的自然资源,不同只是人口的继续增加,但就中国本已足够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人口的增加更多的只是导致经济负担的加重。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中国人,为什么创造财富的效率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人均自然资源是日本和瑞士的数倍,但日本和瑞士的人均收入却是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数倍。中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自然资源都远远地优于日本,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却长期远远低于日本人。同一个高丽民族,同样的土地和资源,南朝鲜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北朝鲜人民却生活在贫困之中。为什么?  上述经济发展历史证明着一个真理:就发展经济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国的经济制度而非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这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伟大力量,或者说,这就是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巨大好处。更加明确地说,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曾经发生过政府主导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以及08年金融危机后的4万亿投资规划等等,我们当然相信中国的政治家们是为了人民的福祉,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经济衰退与长期的萧条。中美两国的大萧条都告诉我们,政治家们往往出于极为良好的愿望对经济进行干预,但却由于违背经济规律而导致极为不良的后果,这就是经济规律的不可抗拒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今天的中国,新常态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的常用词,说的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了中高速增长,“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一次题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中说:“即使现在有很多产业是产能过剩,但是我们还可以产业升级。这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产业都在前沿,下一个新的产业还没找到。而对我们来说,新的产业并不难找。”林先生确认了许多产业的产能过剩,但却用产业升级为中国大量的产能过剩寻找出路,而产生大量产能过剩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病因,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的产能过剩?可以说,不弄清楚导致产能大量过剩的根源和机制,中国经济就无法继续健康发展,因为这种根源与机制会导致新一轮产能过剩。进一步的问题是,中国经济为什么不得不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正常状态吗?或者说,新常态距离经济衰退有多远?还是新常态的本质就是经济衰退?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产能过剩是经济走向衰退时的重要标志,而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置严重的产能过剩于不顾,却为所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诸多“合理”的经济学诠释,如果政治家们由于不能理解经济规律而接受了经济学家们的“科学”解释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众多经济学家齐声为新常态做出经济学上的“合理”解释则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悲哀!更深入地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我们说,中国经济必然走向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从未真正理解为什么市场是一只无形之手,因此,从未对市场有过敬畏之心,所以总是希望通过自认为的明智行动(有形之手)调控经济运行,造成了政府无处不在地干预着市场。而这一切,都可以从中国文化,中国人的观念,中国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制度上找到深层原因。正是这样的深层原因,导致中国迄今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也导致了中国社会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更导致了社会公权力和利益集团对民众切身利益与自由的损害甚至剥夺。由于这种中国社会基础结构的深层缺陷,未来中国经济走向长期的萧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方倚戈)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7:06 &&
随着房地产崩溃。不是什么萧条,是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可怕的多的金融危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7:40 &&
肯定会,原因极其简单:狼太多!!!!!!!肉太太太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1:41 &&
&&&&现在的南方报业,打着灯笼也数不出一巴掌的自由化份子吧,但是,没有题材,创造题材也要撸,是虚假希望重度成瘾患者的老毛病了,于是就有了昨天的自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3:19 &&
&&&&私企提供的低工资,羞辱式就业,导致了社会沦丧&&&&私企的高强度无尝加班,一个干两人的活,提高失业率,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低,优质产品销售量低,低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利润低普遍亏损&&&&私企陷入了高强度无尝加班,失业率高,消费力低,优质产品没市场,低价产品利润低恶性竞争亏损的恶性循环局面&&&&由于大多数私企以生产低价劣质产品为主,导致技术高的年龄大的熟练技术员工反而没有就业市场,年纪轻的能熬夜加班的年轻人成为热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4:27 &&
发生萧条很正常,恰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家里都有汽车了,谁会再买汽车?冰箱装满了,总得消化几天吧?不想萧条就打仗吧,制造生产的机会。不敢打仗?那就放农闲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抗市场没有好下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4:36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6:44 &&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游泳也得换气,市场也在暂时饱和的时候。没必要惧怕萧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8:14 &&
不是“再次走向”,而是“正在行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9:46 &&
&&&&私企提供的低工资,羞辱式就业,导致了社会沦丧&&&&私企的高强度无尝加班,一个干两人的活,提高失业率,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低,优质产品销售量低,低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利润低普遍亏损&&&&私企陷入了高强度无尝加班,失业率高,消费力低,优质产品没市场,低价产品利润低恶性竞争亏损的恶性循环局面&&&&由于大多数私企以生产低价劣质产品为主,导致技术高的年龄大的熟练技术员工反而没有就业市场,年纪轻的能熬夜加班的年轻人成为热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0:02 &&
&&&&资本是不讲道德的&&&&发展私企的前提是政府要有令人信服的监管能力&&&&要是政府监管能力很差(或故意不监管,比如,在劳动法的执行方面,还有其他)&&&&那必然假货遍地,事故连连&&&&工人讨薪,社会沦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1:14 &&
10:53:19&&的原帖:&&&&私企提供的低工资,羞辱式就业,导致了社会沦丧&&&&私企的高强度无尝加班,一个干两人的活,提高失业率,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低,优质产品销售量低,低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利润低普遍亏损&&&&私企陷入了高强度无尝加班,失业率高,消费力低,优质产品没市场,低价产品利润低恶性竞争亏损的恶性循环局面&&&&由于大多数私企以生产低价劣质产品为主,导致技术高的年龄大的熟练技术员工反而没有就业市场,年纪轻的能熬夜加班的年轻人成为热门哈哈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3:20 &&
未来中国经济走向长期的萧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3:52 &&
未来中国经济走向长期的萧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5:52 &&
反正不可能一直都有7%
共 4539 次点击,32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98224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7419 / 昨日发帖:22739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 中国会再次走向大萧条吗?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馆藏&10154
TA的最新馆藏[转]&中国经济至少萧条5年,你准备好了吗?(深度好文)
来源:建筑管理 日 09:09
浏览:1866 
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出席正和岛论坛上以其一贯风格再次大胆直言,政府不愿意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企业不应再寄望于此。同时,许小年还强调新一轮经济景气短期内不会到来。
对于企业转型,许小年认为,我们陷入传统的商业模式不能自拔,首先要转变的是观念,因为&中国人有时候太聪明了,聪明到了经常做蠢事。&
对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的热火朝天,许小年直言自己是&泼冷水&的,他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早就有过总结,互联网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面对现实,回归常识&,主要是我对宏观经济的一些判断和感觉,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
经济困难形势要持续5年,政府无力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
为什么叫做面对现实,现实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各位都已经感觉到,每天都是在市场在打拼,每天都要思考自己企业的经营问题,现实是比较严峻的,中国的经历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这个新的常态,各方面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看法是在新的常态下,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时期。
这个中低速到底是多少?到底是7还是6,或者是5,这个我不好说。因为我们的统计数据和我们在微观层面上的观察有比较大的出入。如果硬让我说出一个数字,我真的说不出来。国际上一些媒体对于中国宏观数据和微观上的差距的问题,也都发表了一些文章,表示出他们的困惑。所以这个宏观的数字,我想我就不要讲了。
中低速增长也就是比过去要明显的低下来,而这个增长速度的放慢既是周期性的,更是结构性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的放慢。结构调整的困难决定了我们经济的新常态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这时间持续多久?我最近看到外电报道,财政部长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讲,中国经济面临困难的形势可能要持续5年的时间。对于财政部长的估计,我本人表示同意。
在这样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新常态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是大家关心的焦点。我自己的观察,在新常态的情况下,政府不愿意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我这样的观察是否准确,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但是我认为,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在当前的形势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原因我等一下会提到。
所以,现实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慢,而且放慢主要是结构性的。结构性调整的困难决定了新常态的长期性。政府不会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和过去不同的形势。这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现实。
我们不缺钱,缺的是盈利的投资机会
在行业的层面上,我们观察到的是,过剩产能的普遍存在,各个行业为过剩产能而苦恼,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在宏观层面上显示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在传统实体经济中,投资机会缺乏。所以,现在我们缺的不是钱,缺的是能够盈利的投资机会,这是另外一个现实。
再看企业层面,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但是人工成本、资本价格、资金成本呈现出来的刚性,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的下滑而降低。一方面经济疲软,另一方面成本出现刚性,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利润率受到了挤压。一些企业过去靠低成本扩张非常成功,而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市场,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是因为在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这个转变具体是什么?1978年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依靠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效率的提高,具体体现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比计划经济更加有效,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到工业部门,资源从国有部门转向效率更高的民营部门转移。即资源配置在市场价格信号的引导下,朝着更有效率的部门和行业转移,这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另外还有激励机制的改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一大群企业家在改革的大潮中出现,这些企业家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千方百计寻找市场急需的产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强烈的提高效率驱动,远远超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因为国有企业受到体制的限制,对效率的提高是不敏感的。
分清中国两个&中国模式&
所以当我们谈&中国模式&的时候,我们混淆了一个概念,其实我们有两个&中国模式&,从1978年到1990末是一个&中国模式&,从1990年末到现在是另外一个&中国模式&,我们经常把这两个&中国模式&混淆了,现在有必要区分一下。
从1990年到现在是什么模式?主要是依靠政府分配资源,刺激短期的需求拉动GDP的增长。现在中国模式主要是依靠借贷来实现的,我们知道,政府发钱、支配资源、拉动经济的增长。政府的资源从哪里来,来自于税收,来自于国有银行扩张信用,政府的资源来自于中央发行货币,主要是依靠这样一套方法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启动了4万亿刺激计划,更是第二阶段中国模式的典型代表。靠政府花钱、靠银行发贷款,靠银行印钞票来拉动经济发展,跟前一个中国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
[责任编辑:刘玉琴]
还可以再输入400个字
亿房网房产微信
一周销量Top5
Copyright & .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亿房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摘要】文章将通过比较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异同,对中国经济如何避免欧洲化进行探讨,并指出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后"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经济会陷入欧洲式衰退吗?
2015年2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文章将通过比较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异同,对中国经济如何避免欧洲化进行探讨,并指出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后发优势”决定了中国长期经济潜力远远大于欧洲发达国家,统一的财政体系也保证了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不会陷入欧洲式的债务危机。然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将提高中国经济“欧洲化”的风险。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是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四个动力。 中国论文网 /1/view-7161939.htm  【关键词】欧洲式衰退 后发优势 增长动力   【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转型。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了新阶段,增长速度持续下滑:GDP增长率由2011年的9.5%下降到年的7.7%,2014年进一步下滑到7.3%,2015年上半年增长率仅为7%①。   面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在“三期叠加”的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的时候,其增长率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出现“增长阶段的转换”(刘世锦,2013)。2013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超过11000国际元,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迫在眉睫。   除了经济增速放缓以外,近两年经济结构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也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很可能已经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增幅大幅回落到5%~10%的增长区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减小;二是官方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消费占GDP的比重开始超过投资,虽然2013年有所反复,但2014年消费再次超过投资,且大的变动趋势已经显现出来;三是201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四是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对应,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劳动力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五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明显缩小;六是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风险明显增加;七是总体资产回报率有所下降,产能过剩问题相当突出。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拉开帷幕,结构调整“阵痛期”必然影响当前经济增长。   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欧洲地区。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了欧洲金融市场,进而导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1季度,欧洲各国经济增长率相继跌入谷底,德国GDP同比增长率为-6.9%,英国为-5.8%②,法国为-3.9%,西班牙为-3.3%,希腊为-5.9%。面对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欧洲央行不断下调存贷款利率以刺激经济。2014年5月,欧洲央行存款利率已经下调至0%,贷款利率仅为0.75%。从2014年6月起,欧洲央行开始执行存款负利率政策。2015年8月,存款年利率下降到-0.2%,贷款年利率也进一步下调到0.3%。除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以外,欧洲各国同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稳定经济。这些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欧洲经济在2009年6月之后触底反弹,德国、英国、法国逐步回到了经济复苏的轨道上,维持了2%甚至更高的增长率。然而,希腊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则在短暂的反弹后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债务危机。   中国经济会不会像一些欧洲国家那样面临萧条的风险?中国会不会陷入欧洲式的经济衰退?本文将通过比较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异同,对中国经济如何避免欧洲化进行探讨,并指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与欧洲经济增长前景的比较分析   中国和欧洲经济衰退同时受到长期趋势性因素和短期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长期因素决定各国增长潜力,短期因素则影响各国经济周期。中国和欧洲国家在增长潜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宏观经济周期也有所不同。   就长期而言,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核心差异在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欧洲主要国家都是发达国家。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主要取决于其技术进步的可能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技术进步的可能性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发达国家往往处于技术前沿,技术进步只能依赖于研究与开发(后文统称“研发”)。研发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其能否成功往往是一个随机事件。在大数定律的作用下,一个国家研发成功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技术水平也以比较稳定的速度不断推进。正是技术相对稳定但缓慢的进步,保证了发达国家平均每年2%~3%的经济增长率。由此可见,欧洲主要国家(德国、英国、法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其经济增长率回升到每年2%左右的正常水平后,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   与发达国家不同,由于发展中国家并不处在技术前沿,所以它们既可以通过研发来促进技术进步,又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引进的成本往往低于研发成本,且技术风险较小。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促进技术进步更为有效。由于技术引进的成本远远低于研发,所以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速度也会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在“后发优势”作用下,发展中国家在赶超阶段的经济增长率往往远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不仅在长期增长潜力上与欧洲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在短期宏观政策有效性上也与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金融危机对欧洲国家和中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只有部分欧盟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因此陷入了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发生凸显了欧盟在应对宏观经济周期上的天然缺陷。欧盟首先是一个货币联盟,具有统一的货币―欧元。统一货币的好处是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但其弱点也很明显:欧盟各国不再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经济状况更差的国家(如希腊等)无法通过扩张货币和汇率贬值来刺激本国经济。在面临经济衰退的时候,缺失货币政策工具的欧盟国家只能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然而,财政收入往往是顺周期的。经济衰退意味着财政收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只能依赖于政府发债,而这对于已经债台高筑的国家无疑是雪上加霜。为稳定本国经济,这些过度负债的国家只能求助于欧盟。但是,与美国联邦政府不同,欧盟不具备财政权力,无法直接给予经济困难的国家(地区)以财政转移支付。各国出资救助处于债务危机中的国家都需要得到本国纳税人的同意。独立的财政和统一的货币是欧洲债务危机迟迟难以解决的主要因素。
  与欧盟不同,中国拥有统一的货币和统一的财政体系。一方面,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控整体宏观经济。另一方面,如果不同地区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平衡地区发展,而不至于出现局部性危机。因此,无论从长期增长潜力还是短期宏观管理来看,中国陷入欧洲式衰退的可能性都很小。   中国经济欧洲化的风险   尽管中国长期增长潜力远高于欧洲发达国家,且拥有统一的财政体系来更好地应对危机,但是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都有“欧洲化”的风险(陆铭,2013年)。这些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中国难以走出当前的经济衰退。   欧洲债务危机的直接起因是部分国家债务过高,而过高的债务导致经济陷入萧条。近年来,中国债务水平开始持续上升,凸显出中国式“债务危机”的风险。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历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数据,2010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0万亿元;2013年6月,债务规模快速上升到17.9万亿元;2015年1月进一步上升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中国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虽然中央政府在过去几年里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但是收效甚微。中国式“债务危机”的风险依然存在。   与欧洲国家不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累积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和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导致的。在当前财政分权和GDP考核的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热衷于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预算外收入。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和营业税,然而增值税的75%、所得税的60%都需要上缴中央财政。如果考虑地方政府给企业的税收返还和优惠,地方政府从企业获得的税收收入越来越少。在很长的时间里,地方政府主要依靠预算外收入,特别是土地财政收入来弥补预算内税收收入的不足。土地财政能够提供收入的前提是房价能够持续上涨,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土地出让收入不断上升。但是,自从2011年以来,随着房价上涨速度的放慢甚至下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也大幅下滑。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要想发展经济只能依赖于借债。   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的借债具有“软约束”的性质。地方政府官员任期往往较短,在任期内产生的债务不一定需要自己偿还,即使大量负债也不影响升迁。因此,地方政府有激励大举借债发展经济,而金融机构也有激励借债给地方政府,因为在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下,当前地方政府破产的可能性非常低。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借债获得廉价的资金,但在预算软约束的现实背景下,他们没有激励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投资回报率也就难以保证。如果投资回报率不高,那么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就会因此而下降,债务规模也将不断累积,这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要防止中国式“债务危机”的发生,需要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否则,中国经济也将面临欧洲部分国家经历的债务风险,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欧洲化”的另一个风险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在欧盟国家,即使没有统一的财政体系,如果劳动力可以更加自由流动,债务危机也可以得到缓解。其原因是,在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可以离开经济衰退的国家(如希腊),去经济状况更好的国家(如德国)寻找就业机会,这将在短期内降低经济衰退国家的就业和财政压力,并在长期内推动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趋同。然而,由于文化、语言和制度等方面的约束,欧盟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受到了诸多限制,这导致大量劳动力滞留于经济衰退国家,使得这些国家的失业率高企,进一步加深了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   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中国各地区间文化和语言的隔阂较小,完全具备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但是,中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却被户籍制度所限制,阻碍了劳动力在城乡和区域间的有效流动。劳动力滞留于落后地区不仅会降低劳动生产率,而且会进一步加大落后地区的财政压力。因此,要防止欧洲式的地区性经济衰退发生,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保、医疗、住房和教育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区域间的有效流动,逐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   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有效促进劳动力市场流动可以防范欧洲式债务危机在中国发生。但是,要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存在意味着中国的增长潜力远远大于欧洲发达国家,然而,要将“增长的潜力”转换为“现实的增长”并不容易。国际经验表明,二战后成功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3个(分别是葡萄牙、希腊、马耳他、以色列、韩国、塞浦路斯、中国台湾、西班牙、日本、阿曼、爱尔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③,许多拉美国家数十年来都停留在中等收入的水平上,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正如世界银行的报告所总结的那样:“历史显示,许多经济体常常都能够非常迅速地达到中等收入的发展阶段,但是只有很少的国家能够跨越这个阶段,因为要实现这一跨越所必需的那些政策和制度变化,在技术、政治和社会方面更复杂、更加具有挑战性”(World Bank,2007)。由此可见,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选择得当,中国依然可以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一样实现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最终向发达国家靠拢;相反,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失当,那么中国经济就可能和部分拉美国家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未来将实现持续增长还是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支撑“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有效化解政策风险。   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现阶段中国经济的特征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转型、发展、开放、大国”。“转型”是指中国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展”是指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开放”是指中国正在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大国”强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四个核心特征决定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四个重要动力,“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动力是指通过要素市场和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供需均衡,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还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市场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依然具有很大的空间。“城镇化”动力是指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中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为54%,按户籍人口计算还不到40%,相比发达国家75%~80%的平均水平还有十分明显差距,因此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很大潜力。“全球化”动力是指通过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有利位置,提高附加值,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中国目前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这是全球化赋予中国经济的发展的良机。“信息化”动力是指利用互联网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互联网经济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发展互联网经济有独特的优势,大力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主要动力。   总体而言,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增长潜力远远大于欧洲国家。只要能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的优势,中国经济陷入欧洲式衰退的可能性极低。在经历周期性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后,中国经济在未来的20年还将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后文中国年度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②数据来源:CEIC数据库。后文所有季度数据和欧洲各国数据均来自CEIC数据库。   ③根据PWT8.0测算。   责编/王坤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