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云金互联网金融日报金融公司的了解和看法

互联网金融十大运营模式,你了解几种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金融十大运营模式,你了解几种
读书人网站涵盖公务员、外语、财会、建筑、...|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阿里金融云在金融互联网创新的真经总结:场景、数据智能、运营以及核心引擎
阿里金融云在金融互联网创新的真经总结:场景、数据智能、运营以及核心引擎
阿里金融云在金融互联网创新方面的实践主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场景、数据智能、运营以及核心引擎。
作者:徐敏 阿里金融云经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很荣幸今天有机会来向各位汇报和分享金融互联网创新方面的实践。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我和我的团队有幸参加了几十家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创新类项目,有IT的,也有业务的。归纳起来,这个阶段的创新集中在这四个方向:
第一是场景,和更多的互联网或者产业场景对接;
第二是数据智能,大家也都认识到数据智能不是简单地搭一个大数据平台,除了平台之外,至少还要具备四方面的能力,第一是大数据,利用更多的内外部数据实现数据大拼图;第二是算力,云计算的普及让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价格便宜量又足”的计算能力,算得快、算得准;第三是场景,大数据不仅仅是用来做离线的EDM(事件触发式营销),或者利用大数据提升了多大的交叉营销成功率,而是通过互联网催生了大量在线的、数据和业务结合的场景,阿里巴巴的“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可能是一个方向;第四是数据科学家,特别是熟练地掌握算法、又有业务背景的数据科学家,我们也在尝试同时发展数据合作、场景创新、计算能力、数据科学家四个维度的能力,来助力金融机构的数据化之路。
第三是运营,很多人都说阿里巴巴是“运营为王”的公司,我进入阿里之后,才发现其实阿里巴巴在运营背后、更核心的支撑运营的能力是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产品设计、绩效考核和IT等多方面的组合,而运营只是最后表现出来的能力而已,阿里金融云也正在基于我们对行业的了解,将阿里巴巴运营方面的能力进行解耦,输出给行业。
最后是核心引擎,这个引擎是支撑前面三个转型力量背后的力量,一个支撑企业具备有互联网一样的爆发力、互联网一样的柔性的引擎,这个引擎和现有的基于IOE技术搭建的核心的功能定位是不同的,但两者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共存。
所以,我们基于行业的发展需求,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整体能力逐一解耦,推出了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能力框架模型,这也是我们的产品或者能力大图:
最下面一层是基础的IT能力,大规模分布式架构、海量处理能力和弹性的云平台,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它正在被上百万客户验证它的成熟度、特别是稳定性和高可用。我们基于它也实现了淘宝、天猫、支付宝、网商银行等的异地多活能力,最近我们也帮助“饿了吗”实现了多活架构,后面我们也会在更多的外部金融机构来实现异地多活。安全在互联网时代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校园有没有围墙一样,互联网时代的安全不再是构建一个攻不破的围墙,而是在拆除围墙后还能确保安全,这方面我们提供技术、数据和运营三位一体的安全能力。
第二层是中间件PaaS层,包括了移动化、分布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方面的能力,例如移动化方面,我们把支付宝、网商银行的移动APP开发框架对外开放了,可以实现IOS和安卓兼容、可以适配各类移动终端、甚至可以做应用级的监控。
第三层则是业务和大数据能力的开放层,包括像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风控、淘宝货架开放平台、借呗开放平台、钉钉开放平台、移动办公、舆情监测、广告平台、云市场等等,这一层我们力图为大家提供开箱即用的业务创新能力。另外阿里巴巴的完全自主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YunOS以及它所承载的生态也可以嫁接到金融业,YunOS自身也可以成为金融机具底层的安全可控的国产化操作系统,目前公安系统正在大规模使用。
这张图上的所有模块我们都是模块化的,既可以拼凑在一起使用,也可以从中拿出一两个模块拼接在金融机构现有能力上,例如我们的中间件PaaS平台下面既可以是阿里云的飞天IaaS,也可以是金融机构现在已经在使用的云平台;同时,大部分模块是既支持公共云部署,也支持部署到客户的自有IDC中的。
选出几个模块具体讲一下。
针对目前各家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的核心引擎分布式转型场景,我们提供了三驾马车。第一架马车是互联网分布式中间件,这个领域我们的配置非常豪华和奢侈,因为我们有全世界最考验技术极限的双十一场景,而且我们有淘宝天猫和支付宝两个场景下分别打磨出的互联网中间件产品,这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阿里巴巴的中间件我们叫Apsara Aliware,它也是阿里巴巴全公司的大中台支撑系统,阿里巴巴把各共享能力都集中在上面,例如我们在开发“聚划算”这个平台时才有7个人用了3个月就开发出来了,而像其他团购平台是用了一两百人、一年多时间才开发出类似功能的平台,而今天聚划算已经是阿里的淘宝、天猫、聚划算的三大平台之一。除了目前在中石化、联通全国集中号卡系统这样的极限性能场景中已经在使用之外,目前在金融行业,广发银行正准备基于这套技术来搭建全行的互联网金融中台系统,同时将全行系统中可以共享的能力抽象沉淀在中台,来支撑广发银行未来的更快创新。
我们的另一套互联网分布式中间件是蚂蚁PaaS,也有人称之为“蚂蚁金融云”,这是支撑支付宝、网商银行、信美保险的中间件平台,它是阿里技术体系在金融领域的实践和沉淀,是基于SOFA框架的。目前这个平台也可以对外输出,南京银行正在基于蚂蚁PaaS构建南京银行的互联网核心交易系统,新的互联网核心交易系统将与现有系统共存,重点来支持各类互联网场景需求,目前已经规划了几十个场景在逐一实现。
三驾马车的第二驾马车是OceanBase,这是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在支付宝内部已经通过它完全去Oracle,也支持了去年支付宝12万笔/秒的交易峰值,而且它的RPO=0 ,会对应用开发带来很多便利。南京银行互联网金融核心交易平台底层也将基于OceanBase开发。
第三驾马车则是开发测试平台云效,在阿里内部,我们开发和测试人员比是7:1,有46%的需求从需求提出到具备发布条件是在24小时之内,并且可以持续发布。光大银行、众安保险以及多家金融机构正在基于它提升开发测试效率。
第二大部分是运营升级,这部分我们倡导微创新,引入一系列小而美的优化,同样也是三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客服的智能升级,在阿里巴巴内部,我们去年双十一当天有500万通客服电话,当然这中间也不仅是电话、还在来自移动端或者网页端的客服需求,其中94%的需求是通过机器人搞定的,大大降低了人工介入的需求。同时,我们还通过AI实现了100%的质检、通过大数据样本优化了话术或者提升了电销的精准率和成功率。这套平台今天除了蚂蚁自身在用,我们也输出给了合众人寿、安心保险、信美保险等等。我们在合众人寿,可以基于客户的交互语音,实时推出营销产品建议,甚至会基于电销失败的录音,进行AI分析后发现二次营销机会。
第二驾马车是移动端的全生命周期提升,除了前面讲到的MPaaS移动开发框架,我们可以工具化进行各种移动终端的测试、可以在发布时做安全增强,防止DNS劫持、可以支持热修复,这对安卓应用市场的APP尤其重要,包括利用阿里巴巴的CDN网络进行APP加速;可以支持您做数据化运营,例如你做一次移动推送,这个推动活动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中推广情况、带来的实际客户导流效果等等都是全流程跟踪和实时展现出来。从今年开始,我们又把阿里巴巴移动虚拟运营商的能力整合进来了,阿里巴巴自用的短信、语音质量和到达率要求很高,所以背后也接了各家运营商的优质资源,同时因为用量很大,所以价格也比较不错,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触达客户“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包括通过隐私小号服务,来让客户的重要信息不被第三方获得,但不影响第三方提供服务,例如在向客户递送信用卡、或者积分兑换礼物场景。当然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例如浦发银行采购了很多移动流量包,来送给客户做礼物,年轻的客户很欢迎。
第三驾马车是实现线下网点的智能化。我们的设计很巧妙,就是网点的WIFI登录点。
第三个大方面是场景连接器,我们和网银联盟等多个合作伙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个重要项目FinMall,意为金融行业的“天猫”,他的定位是帮助金融机构更方便地对接海量的外部场景,特别是互联网场景。他主要做三方面事情:1、把外部的场景基于我们对金融的理解做一定程度的标准化,方便两边业务快速对接;2、利用阿里和蚂蚁的技术,使得金融机构对接互联网场景时没有IT方面的担忧;3、我们在其中也放了一个小小的、可选的银行核心模块,来降低对现有核心系统的改造工作量。我们目前已经发展了百合网、瓜子二手车、阿里娱乐、唯你网、海关等多个场景,其中像百合网的场景,我们通过新网银行做了第一层对接,之后在通过联合贷的方式引入更多金融机构一起参与。如果说,蚂蚁金服是网商银行的大中台,FinMall的定位是成为更多金融机构共享的大中台。
最后简单讲一下,阿里金融云与金融行业合作的方式。客户可以选择上阿里金融云行业公共云,目前已经有2000多家金融机构在使用,例如2015年股市牛市时,很多券商因为交易太火爆而系统瘫痪了,有几十家券商把行情查询放在云上,而这几十家券商没有一家被交易撑爆系统;目前也有六十多家保险公司把关键应用放在云上,有些是保险核心系统、或者全系统上云。
第二种方式是专有云、或者混合云,很多客户从之前讲的那张大图中,选择几个模块组合放在自己的IDC中,有可能是底层IaaS 飞天、也有可能是中间件或者OceanBase、或者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或者是他们的组合。专有云也是阿里云整体重要战略方向,我们组建了很大的技术团队、服务团队、发展了几十家外部合作伙伴技术支持团队、包括和联通、万国等IDC打通、甚至打通了上游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供应链,来确保我们的专有云客户得到长期稳定的服务。
第三种方式是联盟云或者集团云模式。这个模式特别适合各地中小金融机构抱团取暖,在各自总体投入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拥有云计算的能力。我们去年是帮助中信集团构建了中信云,中信集团的各下属公司通过中信云统一入口和管控进来,来申请和使用底层的云资源,底层云资源你可以选择阿里云的公共云、也可以选择使用阿里云技术在中信集团自建机房里的专有云。
我们希望各自灵活的方式和更多的金融客户合作。我们自身一方面通过自有场景不断突破技术极限,打磨产品和技术,同时逐步开放自己的技术、或者部分开源来赋能行业。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让阿里巴巴的技术和能力有机会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使用,在中国金融行业走向更美好明天的过程中,阿里金融云有机会在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
来源:央行观察
用云栖社区APP,舒服~
【云栖快讯】青年们,一起向代码致敬,来寻找第83行吧,云栖社区邀请大神彭蕾、多隆、毕玄、福贝、点评Review你的代码,参与互动者将选取50位精彩回复赠送“向代码致敬”定制T恤1件,最终成为“多隆奖”的小伙伴还将获得由阿里巴巴提供的“多隆奖”荣誉证书和奖杯。&&
为金融行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云计算服务,具备低成本、高弹性、高可用、安全合规的特性。帮助金融客户...
用于实时预测用户对物品偏好,支持企业定制推荐算法,支持A/B Test效果对比
阿里云专门为物联网领域的开发人员推出的,其目的是帮助开发者搭建安全性能强大的数据通道,方便终...
为您提供简单高效、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帮助您快速构建更稳定、安全的应用,提升运维效...私有云助力金融企业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私有云助力金融企业
英特尔作为全球计算创新领域的领先厂商,大...|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上云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改变? : 经理人分享
上云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改变?
徐敏阿里巴巴阿里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央行观察专栏作家1月29日晚,&央行观察&邀请到阿里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徐敏做了一期《上云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改变?》的线上播报,逾百名的小伙伴一起在线上收听了讲座,大家就金融业云计算、大数据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互动,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演讲环节
各位晚上好,我是徐敏,很期待今天晚上跟大家在微信朋友圈里面做这么一次特殊交流,很期待。其实我觉得今天晚上更像是央行观察公众号的粉丝之夜,所以特别感谢&央行观察&组织今天晚上这场活动。
今天晚上最主要想跟大家聊一下,从我们角度来看的话,金融行业未来在云计算方面的一些我个人的理解,以及我们的实践。当然整个云计算市场也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间,特别是在金融行业目前还仅仅是处于一个云计算的初期,所以未来还会有很多变化和发展,我们对云计算的一些理解、想法,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我们也很期待跟各位的交流和探讨,来共同推进金融行业云计算的未来,来帮助金融行业更多地跟中国经济、全世界经济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how Google works》,这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有印象,“如果某个行业的主要要素的成本曲线下降,该行业将会发生巨变。”其实这个事情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了,很多行业已经发生了,下面我想讲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就是我们&央行观察&,在上个礼拜,我们阿里云的PR同事跟我说,央行观察这么一个公众号,它获得了一项特别的金融行业媒体影响力大奖的提名,而跟央行观察一起获得提名的另外三家是华尔街见闻、经观报和财新,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通过一些个体来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能够在很短时间之内获得了和一些主流媒体相似的影响力,背后来看的话,一定是互联网降低了内容触达用户成本,因此这个行业得到巨变,我相信同样的改变,也将会发生在金融以及相关行业。
我们来看金融行业成本曲线是什么呢?其实金融行业的资金流在流动过程里面,它会有三个主要成本:成本一:连接。今天我们看到像银行的柜台、柜面、柜员、网点、支行、客服,包括保险行业的中介代理等等一系列,这些成本都是用于连接的,它使得金融产品能够达到用户手中,第一个成本是连接。 成本二:信息。今天金融机构是通过数据来进行风控、定价、CRM、内部管理、监管报送一系列,这背后都是信息的成本,信息还不仅如此,还包括像整个保险行业的精算,或者说投资行业、证券行业的投资分析,这些也都是信息的成本。
成本三:计算。金融机构今天买的大机、小机、PC机,或者建数据仓库等等一系列,这些都是用于计算的。
今天我们看到,这些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摩擦力,是说资金流或者说金融服务,从它的供给侧到消费侧的过程里,产生的一系列成本,而这些成本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来降低的。互联网一定可以降低连接成本,大数据可以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以及扩大信息获取的范畴,而第三个是计算,云计算能够降低这方面成本。所以当我们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三者,让整个金融服务从金融供给方到需求侧的流动中间,大大降低它摩擦力,降低整体成本以后,我相信金融行业变革时代,即将或者已经到来。
下面这一页就是说,我们认为金融行业云计算,它是如何来帮助、推动这个行业变化的,云计算可以提供互联网连接、信息(大数据处理)和计算这三者能力,而且我个人也坚信,云是一个最佳的提供三者能力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具体来讲的话,一方面它能够提升创新效率,我个人认为未来整个金融创新将近70%会放在云上,原因很简单,因为云上会有很多创新所需要的要素,它是一个API世界,你可以像搭一个乐高积木一样,把一些创新能力组合在一起,然后推出一个新的产品。举个例子说,今天保险公司说我要基于基因测序来推出一个保险产品,没问题,像很多基因测序公司他们在阿里云上都有服务API,或者说另外一家公司说,我今天要基于人脸识别来做一个产品,没问题,像Face++它人脸识别的API就在阿里云上,所以你可以基于这些API很方便地搭建一些金融创新的产品出来,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说,金融创新所需要的很多场景,在云上都有,这一块我后面会具体再讲。
第一点能够提升金融创新的效率,第二点是说降低成本,这一块来说,保守估计我们能够比传统的数据降低一个数量级的投入,例如像支付宝做一笔支付,基于云平台的成本是2分钱,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应该是2毛到3毛,差了10倍。或者再讲个例子,像众安保险,众安保险目前的估值在成立差不多20个月不到的时候,就超过了500亿人民币,是个行业奇迹,同时它也刚刚获得了全球FinTECH最强100个公司的榜首,非常强。众安保险现在每年保单交易的笔数,是以数十亿笔来算的,当然每个金额不是很大,众安保险一家公司保单的量,差不多应该是整个中国保险行业总保单量的50%上下,非常多,它即便有那么大的保单量,它今年一年给到我的IT成本,可能也就是几百万,不到一千万,很便宜。所以说,我们用一个这么低的成本,创造了一个这么奇迹的公司,在成立两年市值超过500亿人民币的市值,所以云上是能够让整个公司,能够实现轻资产的创新,降低成本同时来获得更大业务回报。
第三点,能够促进业务的合作和数据共享,后面我会单独来讲大数据这一块。同时还有一点,阿里云有一个目前相对特有的能力,今天我们在全球都在布一些局,布一些国外的数据中心,在美国、欧洲、东亚、西亚等等很多地方,这会带来一个什么好处?就是说,假如你今天的业务在云上,某一天您的金融业务需要出海了很容易复制、粘贴,出去很容易,不需要像现在一样,我需要在当地去租机房、买服务器、租贷款,一堆事可能半年过去了,现在会很快,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阿里云在全球布局,能够帮助中国金融行业走出去,而且我个人还有一个小小理想,我真希望有一天人民币能够成为世界货币,去和美元扳一扳手腕。
总结一下就是说,降低连接、信息和计算三者的成本,这其实是所有的云计算,或者金融行业云计算所共有的特征,不仅仅是阿里金融云,我相信别的云计算平台、也期待他们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多,我们一起来帮助金融行业向云的方向去转型,去走得更远,去做得更好。
我们金融云或者云计算平台,未来至少能够具备哪些能力呢?我相信它第一点是一个帮助金融行业进行互联网创新的技术引擎,第二个是数据引擎,第三个是互联引擎,第四个场景引擎。技术、数据、场景这些都很好理解,但互联引擎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自己对金融云终局的一个思考,我们认为金融云的终局是一张网,这网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一个金融机构,有可能是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交易所,甚至也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像P2P、众筹、担保、典当等等一系列,所有能够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点。但是请注意,这个网是在互联网上的,可以想象成是在天上的,因为在天上不同金融之间的互联、互动才能更加融洽,而现状很多金融机构更像是在地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岛,我们之间是通过水路才能联通,而不在天上的,所以联通的效率会相对差一点。同时我们也会去搭建一个从地上到天上的天梯,这个梯子的作用是什么呢?它会把我们在地上的金融机构能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天上去,而这个天梯谁来搭建呢?就是我们云上众多的金融及合作伙伴,他们通过银行的核心、券商的交易系统、保险核心等等一系列,来帮助金融机构把能力从地下慢慢地输送到天上去。
就阿里金融来说的话,或者我们认为金融行业的云计算未来,应该具备这么几个能力,我是个人自己创造一个公式来说明,就是它应该等于云+端+数×安全稳定,还有两个幂指数,一个是业务创新一个是生态。
云是什么呢?云就是阿里云或者云计算,当然也有很多别的云平台。今天阿里金融云的整个能力相对来说已经到一个量级了,去年刚刚过去双11,我们每秒钟的并发量是8.59万笔每秒,这个什么概念,目前可能全世界最强大的支付交易系统应该是VISA,一秒钟的交易笔数是1.4万笔,我们是8.59万笔,差不多是它的六七倍这么多,而且今天我们能够实现异地多活,所以未来我们在理论上来说可以是无限横向扩展的,唯一的极限就是我们来不来得及去建机房。第二个能力是端,端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为了帮助金融行业创新,我们在端的层面会去做这么几个事情:
第一个,我们会有一个移动APP的开发平台,你能够很快地去做APP,很快面向市场推出,我们底层基于的是支付宝本身的一个APP开发框架。
第二个,端这块我认为它应该具有端的风控能力,因为未来端这块将是一个重要的风控入口,所以我们应该在端这块做很多的风控,例如你去屏幕上刷密码的动作幅度和速度,可能就会代表着一个不同的风险事件,当然也包括人脸识别,这也是端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三个,它会包含一些移动互联网场景。
下面就是数据,数据是一个大数据,数据能讲的东西特别多,简单里说,数据应该具备两个能力:
能力一,很大规模数据的处理性能,这个要求很高,这一块就我们阿里云的能力来说的话,目前我们大概能够在6个小时能够搞定100个PB的量,这个量挺大的,100PB像大银行数据量差不多是在400倍左右这么个量,我们6个小时就搞定了,银行去做数据仓库也是一个晚上时间,所以相对来说我们数据仓库的性能,应该比传统金融技术快几百倍的速度。
能力二,数据交换能力,因为我相信未来数据一定会有一个大数据交换时代到来,我们也希望在云上能够搭建一个数据交换平台,来方便大家进行数据共创。归纳起来说,云、端、数是整个金融行业云的基本能力,在阿里云这边,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是它通过一些技术革新,能够把整个能力比我们传统的IT技术又往前走了一步,我们单笔交易的处理性能是传统技术的几倍,例如像目前国内金融行业银行业交易的峰值是7000笔或者1万笔,我们是七八万笔,有几倍的差异。第二点,通过云能够把单笔交易成本降低几十倍,例如支付从一笔两毛钱变成两分钱。第三点说,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比传统技术提升几百倍。所以几倍交易性能差异,几十倍是交易成本差异,几百倍是大数据处理能力差异,所以云+端+数。云本身的安全稳定是一个硬的要求,我们这边有一系列的方式来保证安全稳定,所以我们云上的一些大型客户,像众安保险、天弘基金、网上银行、支付宝,那么多年来它一直是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下面是业务创新和生态。讲到生态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其实在我们来看,金融上云只是第一步而已,那个可能还是一个纯IT概念,但是从未来来讲,我期待我们能够从金融上云慢慢走向云上金融时代,从金融上云到云上金融,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今天云上是具备发生突变或者奇妙效果的发生地,今天我们打造金融云的生态圈包含四层:
第一层,是我们的金融客户,我们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交易所、P2P、众筹、小贷、担保、典当、支付、征信这一系列都是我们金融服务的能力,他们之间是彼此打通的,今天有几十家银行、几十家保险公司、上百家证券公司等等,他们跟我是有专线连接的,未来你们做一些银银、银保或者证保等业务的话,通过云上面很容易就实现了。
第二层,在传统管理公司里面也做,我们会有很多云上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所众知的像恒生在证券行业,还有像融都科技是在做P2P的,像银行领域我们刚刚上周宣布了跟润和软件建立战略合作,他们正在把一个他们花了几十个亿收购的银行核心产品,在很短时间之内迅速地进行云上改造,出现一个云版本,甚至会推出一个快速的民营银行开业版,很有意思。当然还有像保险行业,中科软、易保这些公司,这些SV也正在积极拥抱云平台,来帮助我们去搭建一个从地上到天上的天梯。 正好由曦老师刚刚写了一篇关于润和软件的一些未来设想,我发给大家作为一个课外延伸阅读。
有了上面这两层以后,这也是传统的IT公司能够打造的两层,但在云上我们是能够做更多的,刚刚我说过,云是一个天生的连接器,它能够帮助你去对接你所期望触达的客户和场景,所以在云上我们又增加两层,最上面一层是我们金融行业所服务的实体经济,之后是触达层。传统来说,其实金融行业跟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在很多领域都是脱节的,特别是一些个人以及小微企业的服务领域是够不着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金融机构,像银行去做小微贷款做得不好或者做不起来的原因,因为这两者目前是脱裂的,你们之间连接也好,信息也好。所以金融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连接成本、信息成本都太高了,所以做不动、做不起,后面我们就开始去打造这么一个叫场景化生态层,或者称之为金融O2O,或者称之为去打通金融和产业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个生态层我们会分成两部分:
部分一,消费侧的消费侧生态,这一块我们的资源就很多了,因为整个阿里系,淘宝、支付宝,口碑是做O2O的,去啊是做旅游的等等一系列,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外部的,像我们的一些基因测序的,做健康和娱乐的一系列,这些都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跟消费侧的场景进行打通。
部分二,我们创新提出一个叫供给侧的打通,也就是说帮助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个体户)建立一些高效的连接、低成本的连接,足够的数据和信息交互。这一块像我们跟唯你网的合作,就在做这块事情,唯你网是帮助中国的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财务、法务、报税、人事、商务、订单、管理的平台,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SAAS服务,或者不仅仅是提供软件而已,因为在中国做SAAS化软件,小微企业是做不下去的,原因很简单,我曾经帮助一个银行做互联网金融平台,然后我们帮一些小企业做了一个免费的ERP,当我拿到ERP去找小微企业去谈的时候,被它拒绝了,我是免费的,他不要,为什么?他说为了用你这个系统,我还要招一个大学生,还增加几万块钱成本,我干嘛呢?所以在中国,给小微企业纯粹提供SAAS服务是不靠谱的。今天唯你网它不光是做SAAS服务,它后面还有一个几百人、上千团队来做业务处理,是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一侧就是一个很好的服务。
而这些服务本身是可以积累大量数据的,而且能发现大量金融需求的,今天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场景,跟我们的金融机构开放出去,你要做贷款、小微贷款通过它下去的,你要给他们做一些保险服务,通过它下去的,你要做很多理财服务,通过它下去的,例如我去帮他们去代发工资,代发工资的过程里面,我们就可以内置一些基金销售的产品进去,很多创新产品可以去做,今天他们这个平台目前每个月的增量,能够新做2000家小微企业,目前总数超过10万家了。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别的,像专门做三农产业的农村淘宝,或者帮助中国的餐饮行业的CM公司,叫无锡雅座在线,这些我们都是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供给侧场景,来帮助我们金融行业,把金融服务渗透给、提供给这些小微企业及个人,让这些小微企业和个人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地金融服务,更加平等地、更加人性化的,和更加民主化的金融服务,这也是我的理想,这也是我们阿里金融云的理想,我也希望全社会所有云计算厂商都能够朝这方面去努力,去打通金融和经济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是一张阿里金融云目前的整个产品图,我觉得今天晚上群里很多同学都是非技术背景的,所以我就不展开讲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单独找我,我也可以给大家发一些我们产品的资料,让你们知道这些产品分别都是做什么的,它未来是怎么组合起来的,来帮助金融行业进行IT转型的。
下面这张数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自己之前也是做数据领域的,这一块我想法蛮多的,一句话是说,金融行业的数据即将从农耕时代走向工商时代,农耕时代是说各家只产自家粮,就像金融行业说我建一个数据仓库,把我的数据需求搞定了,这没问题。但是随着我们大数据时代,外面有那么多数据,或者我自己数据量这么大,我自己搞不定了,所以会慢慢地像经济一样,从农业时代慢慢走向了一个工商时代,工的意思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因为你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太大了,大到你自己的数据仓库搞不定了,或者太贵了你用不起了,就像当年我们整个支付宝,就是因为我们整个交易量太大了,用IOE用不起了,所以我们只能用云计算来实现。今天好一点,在外部有很多大量的、便宜的、高性能的资源来给你使用,这是很好的。商是指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交易,我相信未来金融创新将绝大部分发生在数据交汇处,数据交汇、数据交易,它本身一定会有它相应的规则,不像现在很多地方,我花多少钱买你多少数据,这本身是不符合数据规律的,未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我相信靠谱的方式是,今天用你的数据和我的数据在一起,我们数据共创,创新出业务来,然后分成,这我认为是合理的方式。所以我觉得未来数据的交易,一定是说场景化定价,基于业务来定价,这一块来说,我们现在其实也是会创造一些基础设施来帮助你和我、你和他进行数据交易,比如说阿里云上有个数据沙箱、数据黑盒子,你们数据都进来以后放里面跑一圈,跑完以后把结果拿走,整个过程会被审计,在整个过程中你完全不需要看对方数据就可以进行数据合作,所以交换的是数据使用权而不是数据的所有权。
数据里面还有一些场景或者案例挺有意思,像众安保险,它的整个后台、产品都是基于数据的,它每天要大量的数据在跑。而且有个细节,众安每天都会去调整精算模型,保险行业精算模型很多时候是一年,或者很长时间从来不调的,因为成本太高了,太难调了,但是众安保险说,我每天晚上都要调,基于这么大数据量做一个保险精算模型调整非常难做,实现这个有三个前提:
第一,是说你能够获得足够新鲜数据,你每天能拿到,这个很难,因为数据量大了以后,你传输都传不过来,所以它通过云,它应用在云上,数据处理在云上,就降低了或者避免了传输成本,让数据能够足够新鲜地获得。
第二,数据的处理足够快,当年晚上出结果。
第三,处理成本要足够低,你才能够用得起。
所以众安保险的成功,很他数据运用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它因此获得了全球金融FINTECH的排名第一名,超过很多美国、英国公司,它背后的数据支撑是它最主要的能力,所以这块我也希望,我们金融行业未来能够更多、更好地去利用大数据能力,云和大数据结合的能力。
刚才我说过,我们会有一些金融场景层,然后会通过刚才生态图里第二层(从下往上数),那些ISV解决方案,把互联网场景,无论是消费侧还是供给侧场景打包好,方便地跟金融机构进行对接。这一块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做了一个互联网保险的线上的核心,能够快速地去对接一些场景,来推出很多的保险产品,这个平台推出差不多几个月时间,目前我们上面大概有十几个创新保险产品,有中华联合农险、大棚风力指数保险、生猪价格保险、海水养殖低温指数保险、春节安心自驶险、三井赴日旅游意外险、中美大都会的带娃安全出行险……
未来金融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自己有些思考:
第一我认为金融行业将会长期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同人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不同的风险偏好在一起进行交换的时候,金融交易的需求就在里面,因为你要交换风险,不同的风险偏好带来不同的价差,所以就会有金融存在。但是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它表现形式会发生变化,你的风险偏好是可以通过数据算出来的,这也是金融机构像银行、保险,他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风控、定价,但是你的风险偏好,你所依赖的数据,很多时候未来外部很多大数据,它也能够照样地算出一个你的风险偏好来,而外部还会有很多大数据科学家、大数据创业者,他们基于外部数据,他们通过APP,通过各种手段,也能够算出你的风险偏好,来提供一些风险产品或者金融产品。
第二点,互联网无疑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交易平台,甚至会让金融机构不需要在里面就能够完成金融交易。比如今天我们一百个人,每人交1万块钱做个防癌的互助险,谁得癌症了,钱归谁,这里面其实很多事儿不需要金融机构在里面,我通过第三方平台机构进来,第三方医生监测进来,就把事情搞定了,所以互联网是可能让部分金融交易能够脱离金融机构这条主线存在的。
第三点,像区块链金融现在很火,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协议,或者说它能够部分代替金融机构所固有的信用中介的功能,因为区块连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它就是一个不可篡改的,一个分布式的记帐本,它能够去代替金融机构之前所承担的信任中介的角色,风控大数据可以搞定了,交易渠道互联网可以替换你了,信任中介,区块连金融也能做到了,我们认为金融机构未来一定会有转型在里面,这转型很有可能就是说,你会需要从目前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慢慢地变成一个平台,要求把自己变得更加开放,你能够更好地吸收外部的这些力量,把它收进来,然后再去创造你的独有价值,就像淘宝一样,你必须是开放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有一句话,大家一定记住“连接比拥有重要”,我相信金融机构未来的转型,是怎么把自己从一个能力和产品提供者变成连接者。
在我来看,其实金融行业的未来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未来,在那个未来里面,场景唾手可得,到处都是,计算能力到处都是,数据到处都是,所以金融行业的未来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去做一些思考、转型和选择,第一点一定要看清楚,未来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原子世界,就是说现下的物理世界和互联网世界、互联网经济世界是共存的,而且我们现在能看到互联网经济世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它这里面会蕴含大量的金融需求,那是一个金融行业的大航海时代,是一个金融行业的处女地,谁能更早地发现里面的机会,像众安保险一样,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所以未来我们的金融战略,或者金融布局一定要兼顾原子世界。
第二点, 数据未来一定是通过大交换,合作来创新金融的,这一块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基本认识,不要把自己关起来,关闭以后最后结果是你被OUT了。
第三点,机器智能或者是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学习,这一块其实未来会有很多很好玩的事情,它会把很多行业都改变掉,人工智能很好玩,这一块大家也需要去研究一下,未来是不是还会有会计这个行业在呢?如果通过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了以后,会计这个行业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就不见了,包括律师和很多行业,这个只是猜测而已。所以一定要相信,人类领先机器的是智慧,而不是智能,我们得知道哪些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想清楚。而且看清楚哪些行业会被机器取代的话,还有一个好处,你帮助你的孩子选专业的时候,能够想清楚,哪些行业是没有未来的,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避开,我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一点,计算这个事情,将会成为一种计算能力,而不是计算机,Computer这个词未来也可能从英文字典里面消失,不见了,未来一定是计算能力的世界,云的世界,而且我也相信,未来可能再过20年、15年,整个计算的领域将会发生大变化,那时候整个基于芯片的计算世界将会崩塌,就会使用量子计算,为什么基于芯片的计算会崩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摩尔定律可能再过10年就失效了,人类不可能造出一个比一个原子尺寸更小的芯片,当我们芯片不能做更小的时候,整个摩尔定律就要失效了,那时候整个计算机世界将会重新再来过,那时候量子计算就来了。
总结一下,未来会非常好玩,有很多我们现在想要花大成本、大价格才能获得能力,无论是连接、信息、计算,这些都将会变得非常便宜,但是问题是说,今天你要去做选择,你要把自己改变,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灵活,能够把这些能力吸收进去,让自己变得不一样,让金融行业、金融能力也会变得不一样,我们特别希望金融行业未来能够真正跟实体经济对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力量,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整个经济、整个老百姓、整个小微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平等、人性化和民主的金融服务。
谢谢大家。问答环节提问在未来的这样一个智能时代,中小企业还有创业机会么?是否更有利于大企业?不会,我反而觉得中小企业更有未来,互联网是一个蜂群、蚂蚁绊倒大象的时代,特别通过C2B和流程众包生产。徐敏提问能否介绍一下大数据在风控之外的应用?这个很多,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定价、信用、客服都有。我觉得未来可能没有人分别大数据和小数据,都是数据,不用特意区分。徐敏提问我想问一下,数据互通是不是意味着要等云计算形成一定规模,大数据才有发展前景?不会,数据的应用场景可以很宏观、也可以很微观。例如你授权某个银行拿到你个人的芝麻信用分,因此就可能获得更高的授信,这也是一种类型的数据合作。徐敏提问银行通过采购外部数据来自建大数据平台,和在金融上建,两者的效果有哪些差异?我还是倾向于不用把数据拉回自己园子里。徐敏提问另外,云服务如何保证在故障出现时的业务连续性?这里面有底层的业务连续性设计、也有应用层的设计。支付宝目前能在云上实现异地多活,是业内业务连续性上的最高水平实践(但并不是每个金融机构都要走到这个程度的)。徐敏
徐敏简介:
在加入阿里金融云之前,徐敏曾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科技部、Oracle等企业任职。个人主要方向:互联网金融、客户体验、大数据、企业数据架构、云计算等。曾参与中国金融系统十五科技规划、中国工商银行科技规划、多家金融企业及台湾某大型金融机构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架构设计、为某国有商业银行主导设计互联网金融业务战略及IT平台规划、多家传统企业互联网战略转型及大数据平台规划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