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促进就业与企业发展,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系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近20年来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但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结构调整上看.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 ) 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近20年来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但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结构调整上看,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  ) 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 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B 注意题干的限制性要求,“经济结构调整”。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但不利于提高就业增长率,排除。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4年高中政治专题限时练:专题二 发展经济,完善分配,着力改善民生(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  )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 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  )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④加快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A.①②④&&&&&& B.①②③ &&&&& C.②③④&&&&&& D.①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届高三政治专题训练四
题型:单选题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4届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大幅度提高的有效措施是: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河南省卫辉市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题
题型:单选题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  )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④加快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④&&&&&& B.①②③ &&&&& C.②③④&&&&&& D.①③④&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如何看待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建设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的矛盾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中。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坚决长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目前来讲我国由于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如人口素质不高、就业高峰、老龄化高峰等同题突出?且短期内不易解决?在全面建设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时期,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相关信息水平的提高。因此全社会要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使之逐步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绿色经济。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大,人均拥有资源能源量比较小且利用率低。主观上缺乏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客观上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和尚未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对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发相关专业技术,构建完整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及社会采取循...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的矛盾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中。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坚决长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目前来讲我国由于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如人口素质不高、就业高峰、老龄化高峰等同题突出?且短期内不易解决?在全面建设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时期,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相关信息水平的提高。因此全社会要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使之逐步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绿色经济。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大,人均拥有资源能源量比较小且利用率低。主观上缺乏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客观上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和尚未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对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发相关专业技术,构建完整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及社会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最后,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社会环保机制,加大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健全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及使用资源、污染环境的补偿机制?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来调节经济主体的行为。这样。如若环境成本超过了行为主体由于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利润?他就会三思而后行了。另外,还需健全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鼓励、支持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技术设备和产品。
  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是由企业物质的小循环到区域物质的中循环,最终实现最高层次——全社会物质大循环的递进过程。只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得到持续、稳定的推进。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环境严重污染会导致很多人患病!!]失调导致外国人来北京居住,旅游的人减少[前期网上报道、因PM2.5严重超标]。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且使居民加大钱财损失。
大学生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不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锻...
應該說在開發的時後,也要兼顧到環境的保護。可惜在中國不管是哪個地方,為了求發展往往都忽略甚至犧牲了環境,一切以發展為先,其他都是次要的。仿彿只要經際發展起來了,...
第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
经济发展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如果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1、国民经济的基本指标
(1)经济发展指标
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每万元GDP综合能耗;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
答: 融资租赁属于前置审批,经过商委审批,才能办理营业执照,你说的许可证应该是商委的批复或者备案证明,现统一改为备案回执。
上海,深圳,天津融资租赁公司净壳,随时可...
答: 3.期限金融产品的期限有长短之分,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市场上的产品期限比较短,资本市场上的产品期限比较长
答: 挺不错的。。
答: 你想学经济学呢还是投资理财? 这是两个方面可以说是连不上关系的。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微信公众号小企业发展与就业 - 法律快车劳动法
权威专业的劳动法法律频道
小企业发展与就业
杨 宜 勇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提要:小企业发展对于就业促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这种形势不仅是短期的而且是长期的。接着指出了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发展小企业促进就业,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上也是如此。文章认为中国未来就业的新增长点在于小企业的发展,并且研究了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提出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小企业发展是一个制度问题,市场经济转轨到不到位,要看小企业发展得好不好。传统计划经济的成功标志主要是大企业,如“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连小企业都培育不好,那么就艰难培育出大的跨国公司。与此同时,“小企业、大就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是一条经过实践证明的定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比较迅速,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面对21世纪初,我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如何利用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的有效增长,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形势与问题(一)长期就业趋势从中国今后发展的长期走势来看,就业压力可能要到2015年以后才能有所缓解。因为到那时,中国经济活动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8.05亿。如果就业问题解决得不好,失业率仍然有可能上升。(见表)从长期发展来看,我们认为中国今后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追求过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改革开放前20年9%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经不太现实,因此除了尽可能保持略高一些的增长速度以外,就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就业密度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失业问题不至于严重恶化,而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密度的唯一措施就是发展小企业。(二)当前存在的问题没有就业岗位增加的经济增长对于今天的中国帮助不大。1997年中国GDP增长率为8.8%,从业人员增加了1.1%;1998年GDP增长率为7.8%,但是从业人员只增加了0.6%;1999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7.1%,而从业人员比1998年末仅增加0.4%。现在就业增长的速度下降得太快,我们必须扼止这样一个不好的苗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是大中型企业处在结构调整之中,效益没有彻底改变,景气低迷;二是小企业发展不顺利。1.小企业发展不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重视发展小企业,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根据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小企业个数占企业总数的99.68%,工业总产值占61.6%,从业人员占72.9%。在小企业构成中,个体私营企业占77.7%,集体企业占20.1%,国有企业占1.4%。从小企业产值来看,集体企业占51%,个体私营占23.3%,中外合资和三资企业占13.1%。小企业的数量东部和中部各占42.5%,西部占15%;小企业的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占8%。小企业占各地区产值的比重东部为66%,中部为67%,西部为55%。90年代以来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小企业创造的。目前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的70%,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的80%,木材和家具行业的90%。但是,这些成绩明显都带有补课的性质,是对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化工工业结构的一种修补。我国小企业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不仅数量依然偏少,而且质量不高。小企业发展不足,使得社会丧失了许多潜在的就业机会。2.小企业发展环境较差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年间中国非公有制小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政府对小企业的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关注不够,或许这前20年还处在摸索经验的阶段。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非公有制小企业的发展是严格禁止或者限制的,应该说改革开放初期,允许非公有制小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突破。但是,在改革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以后,光允许小企业发展已经显得不够了,特别是在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创造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减轻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3.创办小企业的意识较差长期以来,知识阶层往往以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是就业的最佳场所;改革开放以来则发展到以在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就业为荣。由此可见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为人打工的观念非常强烈,缺少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这也是导致小企业发展数量少、小企业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创办小企业的意识较差,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是传统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造成的。21世纪应该是创业的世纪,而创业就必定要从小企业开始。大力培养小企业家队伍,提高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是中国未来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二、国际经验(一)欧盟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失业现象日趋严重,1994年失业率曾高达11.3%,目前仍在10%以上徘徊,失业大军接近1800万人。严重的失业问题已成为欧盟的一大经济难题和社会痼疾。近年来,如何解决失业问题成了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就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和高福利制度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劳动力市场僵化是欧盟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对就业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劳动力市场能及时适应经济的变化,特别要大力促进青年就业,如减少工时、设置非全日制工作岗位和建立弹性工作制等。欧盟特别提出要逐步、稳采地对各国普遍实施的高福利、高和高税收政策进行改革,鼓励广大企业特别是占欧盟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增加雇员。据统计,近年来欧盟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有三分之二集中在电信、金融、咨询、旅游和运输等第三产业部门。目前,欧盟的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64%,该部门就业人员已占欧盟总就业人口的66%。(见表)(二)日本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许多企业为阻止盈利下降而相继裁员,造成失业情况不断恶化。1999年财政年度,日本政府公布了就业启动全面计划,将增加就业的预算提高到89亿美元,以便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这个增加就业的计划,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数目、帮助人们重新就业、促进劳动力供需平衡以及通过增加职业培训支出为失业人员建立安全的保障网络。主要目的是鼓励更为灵活的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鼓励成立新的公司以减少失业。具体措施是由国家对希望建立从事新领域业务的子公司提供初创的工资补贴。虽然这种对每个子公司只给6个雇员6个月工资补贴的支持是有限的,但如果各企业能多建这类子公司,增加就业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如果富余人员自己兴办企业,将有资格从政府得到最多达120万日元的开办费补助,连同已经建议的税务措施,将在日本有力地减轻新企业创办初期的费用负担。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为了缓解就业的矛盾,日本把中小企业作为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本先后出台了税收、银行贷款、财政扶持、法律保障等优惠政策,这样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又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抑制了失业率的上升。据通产省统计,日本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日本企业的90%以上,就业人数占整个劳动力的80%以上,财政收入占整个国民经济的60%以上。(三)韩国1997年末,韩国爆发了以外债偿付困难为特征的金融危机。虽然这场危机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救助而得以暂时缓解,但是它给韩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据韩国官方统计,截至1999年5月底韩国失业人数已达149.2万人,失业率为6.9%。如何妥善解决失业问题,保障社会安定已成为韩国新政府的一大课题。不久前韩国产业资源部和劳动部联合发布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决定从多方面入手,对失业问题实行综合治理,以达到减少失业、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的目的。其中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鼓励中小企业少解雇,保住原有就业岗位。韩国新政府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把减少中小企业的失业作为政策实施重点。政府决定从财力上支持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通过稳定经营的方式努力将失业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措施有:通过对因汇率变化造成经济损失的中小企业,就1998年到期的贷款一律推迟一年偿还;在稳定中小企业经营的同时,还鼓励企业减少裁员,对于每天减少1/10以上劳动时间而不减员或一个月内实施2天以上停业但不减薪的企业以及能够转变工种安排工人工作的单位,由政府在支付工人工资和培训费方面给予相应资助。(四)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年7年间失业率进一步上升,最近4年均超过10%,1997年达到11.1%。失业已成为1990年德国统一后的头号经济与社会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中小企业。现代中小企业政策旨在改善德国经济的竞争地位,办法是提高手工业、商业、工业、自由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效率和革新、创新能力。德国企业99%属中小企业,最近几年新的就业几乎全部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年间德国新建中小企业总共雇佣了200万人,平均每家雇佣4人。为了更多的就业和增加新的工作岗位,决定性的问题是要让人们具有冒险勇气和主动精神,社会应对这些精神予以高度评价。德政府鼓励人们自主自强;高等学校和其他机构要为人们提供这方面的知识技能,鼓励毕业生独立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全国要提倡一种自立自助的“文化”,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中也要把这作为一个重要题目。据德国中小企业研究所估计,将近30万个中小企业(它们雇佣了约400万人)在2000年前要更换业主,其中43%将由家庭成员接替,30%被“外人“接收,27%可能歇业。接收现有企业需要一笔为数不小的资本,因此必须让较大的中等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参与公司筹集资金;同时国家也应考虑到这些公司的筹资问题和它们的特殊风险,并给以帮助。德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专家小组提出的建议,使新建的和现有的中小企业便于进入资本市场。具体措施是:在现行的法律规范范围内,在德国的各交易所中专门为此实行一些新的市场办法;对需要从事有价证券业务的企业,通过规定不同等级自有资金的办法,便于它们进行证券发行市场,并使这种市场活跃起来;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投资公司,不承担必须回购一部分所行股票的义务,使它们能更好地向中小企业投资;活跃参股市场,使资本参与公司更多地为新建中小企业和未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筹资;采取措施冲抵部分在交易所活动中所征收的税项,并平等对待外来资金和自有资金;在财产政策方面也要采取优惠措施。德国经济在高新技术中的竞争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意愿。因此,要更好地处用中小企业在结构上优势,如灵活性,善于发现新市场需求等;同时弥补它们的弱点,如信息、管理、国际联系、与科学界结合、自有资本不足等。办法是加强联合研究和技术转让。德国对高科技的中小企业,自1995年开始已在实行一项资本参与计划,联邦政府准备为此在2000年前拨款9亿马克,这些资金还可用来抵御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风险。政府还决定实施另一项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计划,其资金来源来自ERP(欧洲复兴计划,当年马歇尔计划的对等基金),目的是为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为服务行业与市场营销工作提供资助。德国政府还认为培训和再培训特别重要。为了使企业中的专业人员有晋升机会,使人们能够开始独立从事经济活动,联邦政府已经专门为此提出了一项法律草案,给全日或业余参与培训者以资助。如果有关人员日后独立开业,据此项法律政府已提供的可以免予归还。三、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一)小企业创业容易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数的就业人员。这是因为小企业创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个人或者几就可以办一个小型企业。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有一定的创业精神,只要有面对市场风险的勇气,就可以创办小型企业。这不仅能够解决本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或多或少地为家庭或者社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创造就业的贡献各不相同。企业在就业创造过程中净就业创造率与企业规模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根据国外的经验,由表3可以看出,在就业创造过程中,就业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贡献较小,就业人数在1-19人之间的小企业对于就业创造的贡献最大。(见表)外国政府习惯用鼓励发展小企业的办法缓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其实这是很聪明的办法,聪明之处不仅在于其看到了小企业解决失业问题的效果明显,而且利用这种措施既摆脱了政府对失业问题的无限责任,又表明了政府关心就业的姿态。这种做法比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政府直接安置待业人员要好,它既减轻了政府的工作压力,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现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地方政府,往往习惯用排斥农民工的简单办法解决所谓城市失业、下岗问题,其实是在玩失业或者剩余人员搬家的游戏。希望城市政府能够在市场经济下少做一些表面文章,在促进就业方面多办一些实事,切实鼓励和扶持城市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兴办小企业,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办法。小企业虽然大多数属于劳动者个人或者所创办,在资金规模上无法与主导国民经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但是它们却具有社会分散性和广泛性。普遍地号召老百姓创办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和发展经济由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自己包揽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化动员一种形式。所以,政府应将鼓励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创办小企业,当做一项通过增加就业减少失业人口、实现分配公平、稳定社会以及调动全社会投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战略性措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也指出:面对经济困难的形势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悲观失望,而要寻找对付经济困难的办法,那就是在全社会塑造一种企业家精神。有了创业者,才能有更多的就业者,要认识到创业比就业更重要。周其仁教授还特别指出,目前政府提供的创业条件还是不够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超过了满足必需品的阶段,今后的市场将是一个创造性的市场。这就需要政府尽可能充分培育这种环境,认识到只有市场才能发现那些能利用资源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政府在鼓励创业的同时,不要与民争利。他认为中国的市场机制正在产生一种可怕的东西,即权利经济,企业家的精力都放在了“寻租”上,而政府部门的精力又都在“争利”。一些政府部门发现一个好的机会,就打着“规范、管理、整顿”的名义去干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人们创业意识的形成。(二)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细胞,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金字塔”中占据着最基础的部分。没有小企业就不可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一切企业都是通过小企业发展而来的。同样,没有小企业大中型企业就无法生存,因为这个世界已经离不开分工与协作。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关于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但是小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大体一致的。各国小企业在数量上占95%以上,就业人数占65%左右,产值则占50%左右。1998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户数在90%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8%左右,在实现利税上占35%左右,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世界主要国家的数据充分显示,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就业和产值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见表)目前小企业已经构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年,中国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9%,其中大中型企业为15%,小企业为22%。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新增产值中,小企业占68%;以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一般贸易出口的4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3倍,其中小企业的作用功不可没。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在年的新增加收入中有32%来自乡镇企业。年间,我国城市7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小企业创造的。综上所述,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新的生力军,同时小企业发展能够创造大量的新增就业机会。(三)小企业创新意识强小企业往往是最脆弱的,因此小企业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日本,50%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由企业主进行的,大中企业的技术员只完成其余的部分,并且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创新费用;在美国,1982年每100万人的技术创新数量小企业为36.35个,而大企业为31个;在英国,年间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为23%,年则上升到29%,年进一步增加到了38%。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注定是要衰亡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的经济必然是缺乏活力的经济。小企业是创新的温床,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学校。如果说大中型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保证,那么小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迅速,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优化产业分工、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靠的是国家创新,对一些高、精、尖的项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这个体制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它过分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意识,使得整个经济的活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就是纠正这种不足,使得农村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现在农村家庭实际上就是成千上万的小企业,而且是多种经营。这说明小企业可以使创新泛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就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解决就业问题,光靠政府的一个积极性不够,光靠劳动者个人的一个积极性也显得单薄,如果上下这两个积极性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找到合适的途径,就有利于就业问题的缓解。大力鼓励和扶持发展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小企业,不失为促进就业的一个好办法。(四)小企业资金的就业效率高一般说来,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在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很大,等量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中型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日本,大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小企业的4倍,也就是说等量的资金投入到小企业中去,小企业增加的就业岗位比大企业多3倍。美国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还表现在小企业数量的净增加上(净增加就是新建企业减去倒闭企业),净增加企业占对就业贡献的比重为45%—55%(年)。1992年美国80%的新就业机会是由小企业(雇工人数少于100)提供的。年美国新建小企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为69%。年,1—4人的小企业数量增加了36.8%,因为新公司的建立而净增加就业21.9%。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1995年工业小企业平均每户的资金仅17万元,为中型企业的1%,大型企业的0.1%。如果用平均每户从业人员15人去除,每人占用的资金不过1万元左右,只有中型企业的50%,大型企业的30%。现代特大型企业的人均资金占用水平奇高,如上海宝钢,年产300万吨钢时定员为4.2万人,现在年产700万吨钢用工却降到2万人,到2000年产钢1,100万吨时计划用工将降到1.5万人。显然,小企业资金的就业效率高,在扩大就业方面往往能够起到大中型企业无法起到的作用。(五)小企业技术进步与就业蒸汽机革命以来,关于技术进步对于小企业就业机会的影响,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初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以革新为主体,使整个生产过程发生变化,减少每单位产量需要的劳动,没有减少资本或原料。产量不能提高,或不能提高足够的幅度去抵消单位产量劳动投入的下降,所以技术进步总的说减少了对劳动的需求。当时,这种分析停留在静态的水平,对于短期内某个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劳动需求是成立的。随后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对劳动需求的影响甚微,因为某些生产活动中劳动需求会减少,另外一些生产活动中劳动需求会增加;二者相互抵消。劳动力技巧上的不一致会引起结构性失业,但是政府政策能加以调整和纠正。近来的观点更进了一步,不仅认为技术进步在不同生产活动中的劳动需求变化会抵消平衡,而且认为技术进步通过促进消费和创造有利的投资机会,总体上提高了劳动需求。实践证明,这个观点更加符合实际经济的发展和运行状况。深入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影响是多维的,动态的。每一种技术进步对就业机会变化产生的影响大体需要经历四种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就业机会有所减少,这种效应在新技术应用的初始时期的短期内表现最为明显;其具体过程是:技术进步及其应用—资本投资增加—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效应发生—减员增产或者增产不增人或维持原产量减员—就业机会绝对或者相对减少。第二阶段:就业机会(或职业)的替代效应发生,这种效应在较长时期内起作用,在微观个体和宏观整体均有表现;其具体过程是:技术进步及其应用—劳动力与劳动工具重新组合资本/劳动比率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发生变化—旧劳动技巧被淘汰或降级,新劳动技巧产生,就业岗位相应变化—传统就业机会逐渐减少,被新的就业机会所替代,新的职业替代旧职业。第三阶段:就业机会转移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宏观上;其具体过程是:技术进步不平衡性及其在生产部门的应用—维持生存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所有其他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按比较生产率(或劳动聚集)部门向低生产率或者新部门转移—不断的剥离、转移,使就业机会在宏观上变换配置区间。第四种效应:就业机会增加效应,这是一种长期效应。其具体过程是:技术进步及其应用—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需要劳动力—进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或部门—增加的就业机会逐步抵销减少的就业机会—就业机会逐步增加。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若干种技术进步相继产生,这四种阶段效应此起彼伏,同时存在发挥作用,即技术进步同时引起某种就业机会减少(注意技术进步并不能引起所有就业机会减少)新职业取代旧职业、劳动力在就业部门间转移和某种就业机会增长。然而减少效应和替代效应会强于转移效应和增加效应,尤其以减少效应最突出。如果从长期趋势看,减少效应会被增加效应逐渐抵消,转移效应会消化减少效应造成的多余劳动力,增加效应和转移效应会表现的更为突出,成为基本的趋势。因此,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并不导致社会就业总量的减少,相反会增加就业总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小企业的资金密集程度和技术密集程度需要有一定的提高。乍看起来,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似乎与扩大就业形成一对矛盾;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其实两者的关系并不得完全对立的:首先,小企业技术进步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否则中国的小企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相反有萎缩的可能。其次,小企业技术进步可以使得小企业的经济总量得到提升,这实际上是把可以瓜分的就业“蛋糕”做大了。第三,从中国目前工业化所处的阶段来看,第二产业就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绝对减少的日子还没有到来,总的来说工业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就业增加。第四,即使到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绝对减少的时候(这肯定会在未来50年间出现),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将起到承接扩大就业的作用。总之,人数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还没有发现一个国家的就业形势恶化是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相反,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技术落后的国家(如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失业和贫困的现象最为严重。四 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以及在增加就业,改变传统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和推动技术创新,开拓市场,促进出口,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而都以极大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在21世纪头十年,中国也必须采用适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小企业,这样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有利于就业机会的持续增长。(一)创造有利于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规范。小企业的主体是非公有制企业,其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我们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小企业发展法》,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国家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非公有制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很强,1999年全国平均每天有4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再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渠道,来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数字表明。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3300多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亿。如果法律环境更加平等,非公有制小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将在年有更大的发展前景。政府要依法行政,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简化审批和办事程序,清理有关税费,使各项工作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要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政策方面,应扩大小企业的进出口权与进出口服务代理权,使小企业享受同等的退税待遇与便利;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小企业进入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借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增加就业。(二)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主群体提高小企业主素质的主要途径有三个:一是加强对现有小企业主的培训工作,提升小企业的发展能力。国家以前只注重对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进行免费培训,现在必须未雨绸缪。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国家应该加强对现有小企业主进行免费的转业培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小企业的倒闭,而且有利于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二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创办各类技术密集型小企业,激励他们的创业意识。考虑到独身子女家庭的心理状况及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困难情况,在大学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开设小企业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鉴于未来小企业发展对人员的需求,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要多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国家可以考虑通过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为大学毕业生创办小企业提供实际经验。三是引导城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或者去小企业就业。政府可以出资,由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对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举办怎样开办和管理小企业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以前在工厂中就业的下岗者获得一门技能,并了解自己开办小企业的程序和管理知识,促使更多的下岗者自己创业、自己就业。日,新加坡政府公布了“中小型企业21”(SME21)10年发展计划,以确保新加坡1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能更具活力和经得起知识经济的考验。这个由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局、政府机构及私人企业等共同拟定的“中小型企业21”10年发展计划定下了三大目标:一是培养一批高增长的创新中小企业,以便到时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的本地中小型企业数目是目前的3倍,从2000家增加到60000家。二是发展具有高生产力的中小企业,通过重组、复兴及提升来加强本地服务行业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力,使得零售业中小企业的生产力能够提高一倍,每名工友所能带来的增加值可以从28000新加坡元提高到56000新加坡元。三是创造一个具有知识基础、亲商的环境,以在10年内使得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型企业数目是目前的4倍,从8000家增加到32000家。贸工部长杨荣文准将强调指出,新加坡要培养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并使中小型企业与世界各个角落建立联系。杨荣文准将认为,中小型企业是新加坡培育21世纪世界级水平企业家的温床,当然他们中有些会成功、有些会失败,但新加坡人有必要尝试,而最近新加坡修改过的破产法正好让这些人有个重头来过的机会。为了培养创业文化和制造创业气氛,新加坡应该培养大学生及理工学院的学生对从商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在“中小型企业21”10年发展计划中,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局将在大专学府的学生企业家俱乐部里进一步推广创业精神。此外,还要广泛宣传有关青年企业家创业的成功故事,好让他们成为青年学习的榜样。(三)对小企业发展进行必要扶持从税收优惠和经济补贴等方面鼓励居民投资办小企业。具体政策可以这样考虑:对于为政府接收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小企业,前三年可实行部分返还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制度;对于像沈阳、哈尔滨等重工业、高失业人口地区,新办小企业头三年实行免税制度;对于运营的小企业,降低其各种税率使其增值部分税负为大型企业的一半,甚至更少一些,此项政策设置为小企业的普惠税制;个人收入和存款用于投资办小企业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利息税。税务部门对营业额较小的小企业所需要的发票提供便利,使它们真正能够开业并正常经营。对于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兴办小企业,在申请营业执照以后,政府可以考虑一次性提供定额的启动资金。大力发展为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股份制和地方商业银行体系。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小企业投资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对容纳大量失业人员、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扩大出口的小企业,国家从有关社会保障基金、高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和出口信贷基金中予以一定的贴息资助和资金支持。尽快为低风险和高科技的小企业建立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第二板块市场,同时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建立一些专为小企业融资的地区性一级半资本市场。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小企业。一是在小企业尽快普及社会保险制度,解决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进入非公有制小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实行更加灵活的失业保险制度。根据中国财力弱和劳动力多的国情,失业保险的设计和发放以鼓励劳动者和促进群众就业的方式进行。与其让失业者长期吃社会保障,不如国家用社会保障资金培训其技能、补贴接收企业、发放其开业的流动资金等,这样将大大减轻国家失业保障的负担。(四)完善小企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小企业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关心和扶持小企业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要求,“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扶持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从国际经验看,建立和健全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国来说,培育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的小企业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小企业的发展,而且服务体系本身也能创造不少就业机会。健全的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的政府管理机构。比如建立由各级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小企业管理部门或政府各经济职能部门联合组成的小企业管理委员会,其职能是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职能: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和促进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措施;审核确定培育服务体系发展的年度计划;制定操作规则,建立对服务机构的评价、考核、奖惩制度;维护小企业权益,倾听小企业呼声,依法对服务体系实施监管。二是健全的行业服务机构。它既可以是由政府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小企业服务中心,又可以是由服务机构自发组成的行业协会,其性质可以是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定位为综合性社会公共服务自律性组织,是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它接受政府的政策指导,联系、沟通、协调服务机构,促进业务交流,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为小企业提供服务指南及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小企业利益,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工作,协助落实有关小企业扶持政策,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对小企业的服务。三是完善的社会服务机构。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社会机构应满足依法设立、具备相应资质的条件,其性质可以是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企业法人或自然人,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规则运作,具有在批准的范围内自主经营的权利,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跨地区经营。(五)加速国有小企业改革如果说非国有小企业的问题主要是规范,那么国有小企业的问题主要是改革。国有小企业要通过改革,实行政企分开,转换机制,走向市场。国有小企业要依据企业的历史和现状,选择合适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可以通过联合、改组、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使企业的所有者职能到位,使有人真正地关心企业的兴衰,也就是说企业赚钱的时候有人关心,亏损的时候有人着急。这种所有者追求经济效益的冲动形成企业的动力,所有者避免风险的审慎形成企业的约束。二是在小企业中强化职工对所在企业的参与和监督,这一点可能比大企业更重要。虽然深化企业改革可以改善生产关系,但是如果生产要素的质量没有改变,企业在市场中仍很难有新的竞争力。小企业要通过结构调整,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路子,形成本企业的优势;要在转换机制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推进技术改造,改善企业生产要素质量,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只有通过上述两个层面的改革搞活国有小企业,才能真正平息源源不断的下岗浪潮。
网站声明:法律快车刊载各类法律性内容是以学习交流为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内容,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将问题与链接反馈给我们,核实后会尽快给予处理。
扫微信,获最新法律热点
做中国在线法律服务第一品牌
中国专业的在线法律服务平台
覆盖82个法律专业领域
目前专业覆盖面最全的法律网站
每天为全国近100万互联网用户
提供各种类型法律知识查询服务
法律快车版权所有 2005- 粤ICP备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