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5g进军5g,目的是什么?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你的位置:
> 英特尔进军5G,目的是什么?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发表于( 19:33) 本文标签:
浏览量:271次
&&&&值班编辑QQ:
热点资讯[]&&&&[]&&&&[]&&&&[]&&&&[]&&&&[]&&&&[]&&&&[]&&&&[]&&&&[]&&&&
阿里云参与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 人工智能继续深入工业制造领域
谷歌让三个AI玩对抗游戏 两个学会如何"防偷听"
Google的机器人公司还没卖,出了会跳高的机器人
了解机器学习 只需了解“三大法宝”
地平线余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是深度学习+贝叶斯网络
苹果悄摸下架VR头戴式设备 自家产品将跟进?
比起大众使用私家车,无人驾驶卡车的需求可能更迫切一些。 按照传统车厂及供应链各方公认的时间表,无人驾驶在私家车上大规模商用最早也要等到2021年。 而专门用来运送长途货物的卡车公司已经有点儿等不及了。在美国,有不少无人驾驶初创公司开始跟他们寻求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行业高级分析师向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80亿元。不过,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才刚刚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 尽管AlphaGo与李世石人机大战战鼓的敲响,已宣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但直到2017
据BBC报道,在公司应对网络袭击的数字防御体系中,存在一个巨大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全世界都缺少熟练的技术人员,而他们在确保安全硬件运行、分析威胁以及反击入侵者的过程中,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领域的行业机构ISC2研究显示,目前全球安全行业缺少
科技讯2月14日消息,美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公司8i宣布获2700万美元B轮融资,时代华纳领投,百度、Hearst、Verizon、One Ventures、Seed Speed等公司参投,百度还将与8i在产品上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资料显示,8i公司创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和新西兰
本文作者:周翔 导语:苹果为员工准备了面积高达10万平方英尺(约9290.3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而且Apple Park的公园里还有2英里(约3218.69米)的跑道。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消息:苹果于昨日(2月22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其新总部的正式名称为Apple Par
当前,谷歌、亚马逊等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大举加码人工智能技术,Alpha Go在人机围棋大战上的碾压式胜利更是让该技术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然而,就在人工智能站上风口的当下,全球最大社交网络平台公司Facebook却在该领域放慢了脚步。 据英国科技资讯网站thereg
科技讯2月27日消息 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去年诺基亚以1.9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穿戴品牌Withings,今年夏天,诺基亚便将推出新的智能穿戴设备。Withings原有的产品线也将改名归属到诺基亚的品牌之下。 展望未来,Withings的Activit智能健身手表将更名为诺[sictech]英特尔进军5G,目的是什么?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日期: 14:58
&&&&&&&&a href=".cn/" rel="nofollow"> /a&&&&&&&& &&&&&&&&
&&&&&&&& &&&&&&&&
&&&&&&&& &&&&&&&&
MWC全称为Mobile World Congress,即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2017年2月举行的MWC 2017上,英特尔却体现出了爆棚的存在感:该企业展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甚至要比到场的手机厂商还要多。在以往的理解之中,英特尔的名气更多的是停留于PC以及服务器领域,在外界眼里,他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插入可能会产生一种莫名感。&&&&&&&& &&&&&&&&
&&&&&&&& &&&&&&&&
事实真如此吗?&&&&&&&& &&&&&&&&
&&&&&&&& &&&&&&&&
让我们把时间倒退回2004年,当时在通讯领域有这样一种无线接入技术——WiMax,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其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能力,长达50公里的数据传输范围,QoS保障等等,一并被认为是3G最具威胁的对手,没有之一。&&&&&&&& &&&&&&&&
&&&&&&&& &&&&&&&&
后来因为电信运营商认为WiMax是一种移动化的宽带业务,欠缺了移动业务属性,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3G。然而当4G诞生之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客户需求更高流量,设备需求更低延迟。&&&&&&&& &&&&&&&&
&&&&&&&& &&&&&&&&
因此,如果考虑5G所包含的产业规模,那么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势必合一。而WiMax是哪家的业务呢?答,英特尔。不过这只是一个铺垫,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英特尔要进军5G。&&&&&&&& &&&&&&&&
&&&&&&&& &&&&&&&&
所以为什么呢?&&&&&&&& &&&&&&&&
&&&&&&&& &&&&&&&&
首先我们要先看4G,2008年4G技术商业化时,作为应用层的我们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网络传输效率提升,因此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社会热度大幅度提高,其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也一度成为了风口话题。&&&&&&&& &&&&&&&&
&&&&&&&& &&&&&&&&
但事实上,从4G流量成本来看,该技术手段仍然停留于智慧移动终端层面上。社会无时无刻都在进步,科技水平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在提升,由此我们引出了一个新概念——物联网。即设备连接云端,通过云计算来完成本地无法完成的任务,像是无人车、移动VR等等。虽然这个概念很简单,然而产业规模是巨大的,即使不算上保险业也能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
&&&&&&&& &&&&&&&&
所以就有了5G,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语言。5G流量成本相比较4G将会降低1000倍,同时传输速率也将大大加快。底层技术巨头英特尔以计算量著称,所以复杂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再加上之前WiMax的背景,这就使得英特尔有了一张进入5G领域的门票。&&&&&&&& &&&&&&&&
&&&&&&&& &&&&&&&&
其次,如果想要实现端到端之间的掌控,那么就必须要把握其中的通道。举个例子,2017年高通在每部苹果手机上收取的专利费用达到了15美元/台,其中占据比例最高的就是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而且随着社会进步,这种专利费用将会与日俱增。&&&&&&&& &&&&&&&&
&&&&&&&& &&&&&&&&
那么也就是说,即便英特尔实现了万物互联,如果通道技术无法自己掌控的话,每台设备为其产生的额外费用将会让英特尔吃不消。这种运营成本可能会阻挡了技术的脚步,也影响了英特尔物联网生态的建设速度。&&&&&&&& &&&&&&&&
&&&&&&&& &&&&&&&&
同时,我们也引出了英特尔进军5G的另一个原因:生态。据销售与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全球物联网销售总经理Rose Schooler介绍,英特尔在物联网生态上的战略是一种“圆环套圆环型”的布局。&&&&&&&& &&&&&&&&
&&&&&&&&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从云端到设备端之间需要途径至少两个环节。出于对信息安全的考虑,英特尔每层环都建立地非常谨慎,尤其是环与环之间连接的地方。如何才能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安全呢?就是自己做,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出了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事发原因并且修复,提高了其服务能力。这些正是作为客户所需要的能力。&&&&&&&& &&&&&&&&
&&&&&&&& &&&&&&&&
还有一点,就是物联网所涉及的边缘处理能力。边缘处理本身不是单独的计算节点,边缘和云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端到端系统,两者是共同配合的。根据用户对于应用的要求,合理地分配负载,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分布式的最佳解决方案。&&&&&&&& &&&&&&&&
&&&&&&&& &&&&&&&&
在某些应用场景里,边缘是相对数据做一个预处理预过滤的过程,从大量的数据里把它的特征信息提取出来,再把这些被处理的数据传到云端进行进一步处理,而不是全部的原始数据,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对网络带宽的限制。于是乎,英特尔需要通道技术来支撑边缘处理能力的拓展。&&&&&&&& &&&&&&&&
&&&&&&&& &&&&&&&&
英特尔的做法是啥?&&&&&&&& &&&&&&&&
&&&&&&&& &&&&&&&&
让我们起底产品,英特尔基本上把所有和5G有关的项目都拿到了MWC 2017上做出了展示:&&&&&&&& &&&&&&&&
&&&&&&&& &&&&&&&&
5G FIRST:一个涵盖了诺基亚AirScale大规模MIMO自适应天线、数据包内核和移动传输解决方案的诺基亚无线接入网(RAN),以及一个采用了英特尔架构的完整的服务产品。诺基亚将采用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应用于5G FIRST的初期部署,从而为使用固定无线接入的家庭提供超宽频带,以替代当前的光纤部署。&&&&&&&& &&&&&&&&
&&&&&&&& &&&&&&&&
5G NR:英特尔与众多行业伙伴联合推进5G NR标准化进程,并计划于2019年早些时候实现大规模的试验和部署。&&&&&&&& &&&&&&&&
&&&&&&&& &&&&&&&&
中国电信基于RSD的NFVi:基于英特尔RSD解决方案的NFVi可在一个单一的机架解决方案中,提供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多厂商硬件管理等功能。RSD能够动态地分配机架资源,以便管理NFVi负载和各类网络流量。此外,硬件功能感应(Hardware property awareness)和EPA等其它功能提供了负载均衡的工具。可管理性还能通过一个通用接口——DMTF的RedfishAPI,实现跨多厂商硬件之间的管理。该接口是一个开放行业标准规范和模式,用以管理现代的可扩展平台硬件。&&&&&&&& &&&&&&&&
&&&&&&&& &&&&&&&&
中兴通讯IT BBU:这是面向5G的下一代IT基带产品 (ITBBU),ITBBU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软件定义架构和网络功能虚拟化(SDN/NFV)的5G无线接入(RAN)解决方案。它采用了SDN/NFV虚拟化技术,兼容2G/3G/4G/Pre5G,支持C-RAN、D-RAN、5G CU/DU,演进能力强。新一代模块化基带处理平台,基于英特尔x86架构的芯片,具有高容量、高集成、多模灵活组网等特点,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机制大幅降低设备能耗,支持垂直业务和多场景的灵活部署,支持4G、5G混合组网,可以有效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
&&&&&&&& &&&&&&&&
展讯SC9861G-IA:该Soc由英特尔和展讯合作推出,采用14纳米8核64位LTE系统芯片平台。该芯片平台面向全球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采用英特尔14纳米制程工艺,内置英特尔Airmont处理器架构。支持五模(TDD-LTE/ FDD-LTE / TD-SCDMA / WCDMA / GSM)全频段LTE Category 7 (CAT7),双向支持载波聚合以及TDD+FDD混合组网。使下行速率可达300Mbps,上行速率达100Mpbs。&&&&&&&& &&&&&&&&
&&&&&&&& &&&&&&&&
这个芯片对于英特尔来说意义很大,这是他们久违的移动智慧终端市场布局。同时,虎嗅也了解到,这款Soc并非试水作品,而是被英特尔内部非常看中的市场战略。&&&&&&&& &&&&&&&&
&&&&&&&& &&&&&&&&
英特尔XMM 7560调制解调器:首个采用英特尔14纳米制程制造的LTE调制解调器。支持LTE Advanced Pro,1 Gbps的Category 16下行链路速度,225 Mbps的Category 13上行链路速度。这款调制解调器的架构已进行了优化,通过功耗及设备内共存功能的提升,从而支持LTE与Wi-Fi的链路级集成。&&&&&&&& &&&&&&&&
&&&&&&&& &&&&&&&&
英特尔XMM 7560调制解调器支持下行5载波聚合(总带宽最高可达100 MHz)和上行3载波聚合(总带宽最高可达60 MHz,适用于高速数据服务)。并且额外支持4x4 MIMO和256QAM。&&&&&&&& &&&&&&&&
&&&&&&&& &&&&&&&&
采用英特尔SMARTi7无线电射频收发器最多可支持35个LTE频带,可以利用一个单SKU开发实现全球覆盖的移动设备。英特尔SMARTi 7无线电射频收发器和英特尔XMM 7560平台最多能够支持230个载波聚合组合。&&&&&&&& &&&&&&&&
&&&&&&&& &&&&&&&&
该如何看待呢?&&&&&&&& &&&&&&&&
&&&&&&&& &&&&&&&&
观点来源于做法,我们看到英特尔5G的商业部署通常位于:VR、无人车、大型酒店、赌场、工厂和港口以及一些诸如红酒的零售业。此处应该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英特尔不接地气?在我的理解里,英特尔已经完成从IT到OT(operation technology)企业的转型,在前端应用方面并不会出现不接地气的情况。&&&&&&&& &&&&&&&&
&&&&&&&& &&&&&&&&
事实上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商业部署,原因可能在于场景的联网能力以及产业成熟度。当整个场景都被云计算业务覆盖时,才能保证联网解决办法的完整性,这是一种加强监督能力的做法。&&&&&&&& &&&&&&&&
&&&&&&&& &&&&&&&&
另外,成熟度高则代表从后端到前端中包含的不稳定因素少,业务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小。相当于在5G普世化之前做的热身运动,毕竟大家都是先有通用解决办法,再有的客户定制产品。&&&&&&&& &&&&&&&&
&&&&&&&& &&&&&&&&
英特尔对5G野心非常大,谁让这块蛋糕太好吃了呢?让我们跳回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那里,这便是现如今跨界融合的一种反馈。所以到了今天,不能再用一家半导体制造商的眼光去评价英特尔,而是该去思考5G,或者说物联网对于英特尔来说是怎样的意义。作为底层技术厂商,英特尔每年百余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到了应用层,他们的前端战略、产品质量、营销手段都将会影响英特尔的地位,这也是每个OT企业都需要面对的。&&&&&&&& &&&&&&&&
&&&&&&&& &&&&&&&&
a href=".cn/" rel="nofollow"> 西城微科(sictech)电子有限公司(.cn)/a创立于2006年,“服务源于诚信”是我们的宗旨。公司代理CHIPSEA,华润,友达,晟矽微电,HYCON等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的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8位/32位MCU,LCD/LED/VFD驱动,EEPROM存储器,电源管理,时钟电路,低功耗运放 ,触摸按键等一系列标准IC与技术支持。公司致力于不同领域电子产品的研发,可以为客户提供最新的蓝牙秤方案,普通电子秤方案、血压计方案,红外耳温枪方案,电子体温计方案等医疗器械、LED电源驱动、触控开关、充电器、移动电源,报警器,单车表,计步器,热电偶,电池电量仪等产品的相关成熟方案。欢迎广大客户定制开发方案。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为己任,尽可能 的为客户提供最新的市场资讯、最佳的产品与最优质的服务,以争取和客户取得双赢、实现永续经营为追求之目标。&&&&&&&& &&&&&&&&
a href=".cn/" rel="nofollow"> /a
相似文章:(共1条)
发布时间:& & & &MWC全称为Mobile World Congress,即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2017年2月举行的MWC 2017上,英特尔却体现出了爆棚的存在感:该企业展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甚至要比到场的手机厂商还要多。在以往的理解之中,英特尔的名气更多的是停留于PC以及服务器领域,在外界眼里,他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插入可能会产生一种莫名感。
& & & &事实真如此吗?
& & & &让我们把时间倒退回2004年,当时在通讯领域有这样一种无线接入技术&&WiMax,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其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能力,长达50公里的数据传输范围,QoS保障等等,一并被认为是3G最具威胁的对手,没有之一。
& & & &后来因为电信运营商认为WiMax是一种移动化的宽带业务,欠缺了移动业务属性,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3G。然而当4G诞生之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客户需求更高流量,设备需求更低延迟。
& & & &因此,如果考虑5G所包含的产业规模,那么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势必合一。而WiMax是哪家的业务呢?答,英特尔。不过这只是一个铺垫,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英特尔要进军5G。
& & & &所以为什么呢?
& & & &首先我们要先看4G,2008年4G技术商业化时,作为应用层的我们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网络传输效率提升,因此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社会热度大幅度提高,其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也一度成为了风口话题。
& & & &但事实上,从4G流量成本来看,该技术手段仍然停留于智慧移动终端层面上。社会无时无刻都在进步,科技水平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在提升,由此我们引出了一个新概念&&物联网。即设备连接云端,通过云计算来完成本地无法完成的任务,像是无人车、移动VR等等。虽然这个概念很简单,然而产业规模是巨大的,即使不算上保险业也能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 & & &所以就有了5G,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语言。5G流量成本相比较4G将会降低1000倍,同时传输速率也将大大加快。底层技术巨头英特尔以计算量著称,所以复杂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再加上之前WiMax的背景,这就使得英特尔有了一张进入5G领域的门票。
& & & &其次,如果想要实现端到端之间的掌控,那么就必须要把握其中的通道。举个例子,2017年高通在每部苹果手机上收取的专利费用达到了15美元/台,其中占据比例最高的就是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而且随着社会进步,这种专利费用将会与日俱增。
& & & &那么也就是说,即便英特尔实现了万物互联,如果通道技术无法自己掌控的话,每台设备为其产生的额外费用将会让英特尔吃不消。这种运营成本可能会阻挡了技术的脚步,也影响了英特尔物联网生态的建设速度。
同时,我们也引出了英特尔进军5G的另一个原因:生态。据销售与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全球物联网销售总经理Rose Schooler介绍,英特尔在物联网生态上的战略是一种&圆环套圆环型&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 &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从云端到设备端之间需要途径至少两个环节。出于对信息安全的考虑,英特尔每层环都建立地非常谨慎,尤其是环与环之间连接的地方。如何才能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安全呢?就是自己做,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出了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事发原因并且修复,提高了其服务能力。这些正是作为客户所需要的能力。
& & & &还有一点,就是物联网所涉及的边缘处理能力。边缘处理本身不是单独的计算节点,边缘和云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端到端系统,两者是共同配合的。根据用户对于应用的要求,合理地分配负载,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分布式的最佳解决方案。
& & & &在某些应用场景里,边缘是相对数据做一个预处理预过滤的过程,从大量的数据里把它的特征信息提取出来,再把这些被处理的数据传到云端进行进一步处理,而不是全部的原始数据,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对网络带宽的限制。于是乎,英特尔需要通道技术来支撑边缘处理能力的拓展。
& & & &英特尔的做法是啥?
& & & &让我们起底产品,英特尔基本上把所有和5G有关的项目都拿到了MWC 2017上做出了展示:
& & & &5G FIRST:一个涵盖了诺基亚AirScale大规模MIMO自适应天线、数据包内核和移动传输解决方案的诺基亚无线接入网(RAN),以及一个采用了英特尔架构的完整的服务产品。诺基亚将采用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应用于5G FIRST的初期部署,从而为使用固定无线接入的家庭提供超宽频带,以替代当前的光纤部署。
& & & &5G NR:英特尔与众多行业伙伴联合推进5G NR标准化进程,并计划于2019年早些时候实现大规模的试验和部署。
& & & &中国电信基于RSD的NFVi:基于英特尔RSD解决方案的NFVi可在一个单一的机架解决方案中,提供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多厂商硬件管理等功能。RSD能够动态地分配机架资源,以便管理NFVi负载和各类网络流量。此外,硬件功能感应(Hardware property awareness)和EPA等其它功能提供了负载均衡的工具。可管理性还能通过一个通用接口&&DMTF的Redfish API,实现跨多厂商硬件之间的管理。该接口是一个开放行业标准规范和模式,用以管理现代的可扩展平台硬件。
& & & &中兴通讯IT BBU:这是面向5G的下一代IT基带产品 (ITBBU),IT BBU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软件定义架构和网络功能虚拟化(SDN/NFV)的5G无线接入(RAN)解决方案。它采用了SDN/NFV虚拟化技术,兼容 2G/3G/4G/Pre5G,支持C-RAN、D-RAN、5G CU/DU,演进能力强。新一代模块化基带处理平台,基于英特尔x86架构的芯片,具有高容量、高集成、多模灵活组网等特点,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机制大幅降低设备能耗,支持垂直业务和多场景的灵活部署,支持4G、5G混合组网,可以有效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 & & &展讯SC9861G-IA:该Soc由英特尔和展讯合作推出,采用14纳米8核64位LTE系统芯片平台。该芯片平台面向全球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采用英特尔14纳米制程工艺,内置英特尔Airmont处理器架构。支持五模(TDD-LTE / FDD-LTE / TD-SCDMA / WCDMA / GSM)全频段LTE Category 7 (CAT 7),双向支持载波聚合以及TDD+FDD混合组网。使下行速率可达300Mbps,上行速率达100Mpbs。
& & & &这个芯片对于英特尔来说意义很大,这是他们久违的移动智慧终端市场布局。同时,虎嗅也了解到,这款Soc并非试水作品,而是被英特尔内部非常看中的市场战略。
& & & &英特尔XMM 7560调制解调器:首个采用英特尔14纳米制程制造的LTE调制解调器。支持LTE Advanced Pro,1 Gbps的Category 16下行链路速度,225 Mbps的Category 13上行链路速度。这款调制解调器的架构已进行了优化,通过功耗及设备内共存功能的提升,从而支持LTE与Wi-Fi的链路级集成。
& & & &英特尔XMM 7560调制解调器支持下行5载波聚合(总带宽最高可达100 MHz)和上行3载波聚合(总带宽最高可达60 MHz,适用于高速数据服务)。并且额外支持4x4 MIMO和256QAM。
& & & &采用英特尔SMARTi 7无线电射频收发器最多可支持35个LTE频带,可以利用一个单SKU开发实现全球覆盖的移动设备。英特尔SMARTi 7无线电射频收发器和英特尔XMM 7560平台最多能够支持230个载波聚合组合。
& & & &该如何看待呢?
& & & &观点来源于做法,我们看到英特尔5G的商业部署通常位于:VR、无人车、大型酒店、赌场、工厂和港口以及一些诸如红酒的零售业。此处应该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英特尔不接地气?在我的理解里,英特尔已经完成从IT到OT(operation technology)企业的转型,在前端应用方面并不会出现不接地气的情况。
& & & &事实上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商业部署,原因可能在于场景的联网能力以及产业成熟度。当整个场景都被云计算业务覆盖时,才能保证联网解决办法的完整性,这是一种加强监督能力的做法。
& & & &另外,成熟度高则代表从后端到前端中包含的不稳定因素少,业务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小。相当于在5G普世化之前做的热身运动,毕竟大家都是先有通用解决办法,再有的客户定制产品。
& & & &英特尔对5G野心非常大,谁让这块蛋糕太好吃了呢?让我们跳回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那里,这便是现如今跨界融合的一种反馈。所以到了今天,不能再用一家半导体制造商的眼光去评价英特尔,而是该去思考5G,或者说物联网对于英特尔来说是怎样的意义。作为底层技术厂商,英特尔每年百余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到了应用层,他们的前端战略、产品质量、营销手段都将会影响英特尔的地位,这也是每个OT企业都需要面对的。
科讯广电网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科讯广电网”的文章,版权均属科讯广电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摘编等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科讯广电网”,并保留本站的原文链接地址,否则,科讯广电网保留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科讯广电网)”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索尼 IP Live 系统,再次以其先进的 IP 技术优势,卓越的 4K/HDR 产品和系统, 一举拿下中国数字文化内容原创与集成基地的中国数字文化集团8+2讯道4K/高清电视转播车项目。涵盖了所有索......
亚马逊Prime原创4K纪录片《PRIME JAPAN》采用Blackmagic URSA Mini 4.6K拍摄。《PRIME JAPAN》是一部关于日本的系列纪录片。片中涉及各种各样关于日本的主题,从寿司、清酒和武士刀等传统......
BIRTV 2016
广电制播新技术高峰论坛
2017年 3月刊
深挖同轴宝藏, 实现99.99%超宽带接入 ...
Copyright (C) Tech-ex Dot Com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科讯网世界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59号英特尔进军5G目的是什么?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1)_安徽为您而来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 >
英特尔进军5G目的是什么?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1)
发布时间: 17:17 来源:未知 作者:安徽为您而来文化信息
MWC全称为Mobile World Congress,即世界移动通讯大会。在2017年2月举办的MWC 2017上,英特尔却体现出了爆棚的存在感:该企业展出的产品和解决计划甚至要比到场的手机厂商还要多。在以往的懂得之中,英特尔的名气更多的是停留于PC以及服务器领域,在外界眼里,他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插入可能会发生一种莫名感。事实真如斯吗?让我们把时间倒退回2004年,当时在通信领域有这样一种无线接入技术——WiMax,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其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能力,长达50公里的数据传输范围,QoS保障等等,一并被认为是3G最具威胁的对手,没有之一。后来因为电信运营商以为WiMax是一种移动化的宽带业务,欠缺了移动业务属性,所以终极仍是选择了3G。然而当4G出生之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客户需求更高流量,装备需求更低延迟。因此,假如斟酌5G所包括的产业规模,那么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势必合一。而WiMax是哪家的业务呢?答,英特尔。不外这只是一个铺垫,并不能完全说明为什么英特尔要进军5G。所以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先看4G,2008年4G技术贸易化时,作为应用层的我们可以感想到显著的网络传输效率提升,因此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社会热度大幅度提高,其流质变现的商业模式也一度成为了风口话题。但事实上,从4G流量成原来看,该技术手腕依然停留于智慧移动终端层面上。社会无时无刻都在先进,科技程度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在晋升,由此我们引出了一个新概念——物联网。即设备衔接云端,通过云计算来完成本地无法完成的任务,像是无人车、移动VR等等。固然这个概念很简略,然而产业规模是伟大的,即便不算上保险业也能到达万亿美元级别。所以就有了5G,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语言。5G流量本钱相比较4G将会下降1000倍,同时传输速率也将大大加快。底层技巧巨头英特尔以盘算量著称,所以复杂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再加上之前WiMax的背景,这就使得英特尔有了一张进入5G范畴的门票。其次,如果想要实现端到端之间的掌控,那么就必需要掌握其中的通道。举个例子,2017年高通在每部苹果手机上收取的专利费用达到了15美元/台,其中占据比例最高的就是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而且随着社会提高,这种专利费用将会与日俱增。那么也就是说,即使英特尔实现了万物互联,如果通道技术无法自己掌控的话,每台设备为其产生的额定费用将会让英特尔吃不消。这种运营成本可能会阻拦了技术的脚步,也影响了英特尔物联网生态的建设速度。同时,我们也引出了英特尔进军5G的另一个原因:生态。据销售与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寰球物联网销售总经理Rose Schooler介绍,英特尔在物联网生态上的战略是一种“圆环套圆环型”的布局,如下图所示。由此我们能够看到,英特尔从云端到设备端之间需要门路至少两个环节。出于对信息平安的考虑,英特尔每层环都树立地非常谨慎,尤其是环与环之间连接的处所。如何才干做到最大水平上的保险呢?就是本人做,可以降低危险产生的概率,此外,出了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事发原因并且修复,进步了其服务能力。这些正是作为客户所需要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物联网所波及的边缘处置才能。边沿处理自身不是独自的计算节点,边缘和云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端到端系统,两者是共同配合的。依据用户对于应用的要求,公道地调配负载,最终实现这样一个散布式的最佳解决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农基金 背后逻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