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待遇太好和央视哪个待遇更好,更有发展潜力呢,新华社待遇太好的

【写在即将工作之时】新华社、央广、央视的找工作总结帖
我承认,这帖子来得有点晚。因为找工作之后紧连着毕业论文,因为最终定的工作不分岗仍未尘埃落定,因为自己拖延。但无论怎样,现在提笔,开始回忆半年前的兵荒马乱和心绪波动,算给自己学生年代和职场生涯过渡的一个文字仪式,也算作为&师姐&给马上要开始找工作的师弟师妹们一个仅供参考的经验帮助。&前期准备& & & 2011年9月还完全没有进入找工作状态,月底还稀里糊涂去湖南录了个节目,回来的时候心玩野了,等十一过后才开始看找工作经验,把应届生网、前程无忧等等各种招聘网站收入收藏夹,并开始制作简历。找工作牛人太多,我只提几点在前期准备中我感受最深的:了解找工作的大致流程,各类行业的招聘时间分布,全方位看各类经验贴。证件照。找完工作才发现,证件照这事的影响和作用被我们夸大了。北大清华北外人大都最爱光顾的名店美意达,现在想想十分坑爹,贵,挤到爆,然后等我最后面试的时候有面试官直接说你的照片把你照老了十倍。证件照不用花太多心思,大方、自然就好了。简历。网上,特别是未名bbs上有很多简历制作经验,非常有益,首先找前辈指点过的,其次满足自己喜好的模板模仿着来做。简历永远都达不到完美,直到前几天用人单位要求交简历,我还在家改了一个小时才交。原则很多,不同单位投不同简历、名字当标题、一页纸、细节动词取胜、将优势外化等等,慢慢摸索就好。做个时间表。室友一个日程小本,记录哪天有宣讲会、哪天是网申截止日,哪天投了哪家,一目了然。别觉得找工作一定是个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过程,错过网申、错过笔试面试的事情真实大量发生。把自己非常看重的就业单位明确记在本中。另外,千万别拖延了,觉得网申麻烦,deadline在20号就拖到19号。往前赶总没有错,因为也许你也会碰上像新浪这么奇葩的地方,招聘官网上标注20号截止,可15号就关闭了网申系统。&打酱油的经历& & &本文标题直指三大媒体,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文不对题。不过各位忍忍,找工作实在是个系统工程,加上我开始线性回忆,所以简单说说酱油经历,一是满足我对回顾完整性的强迫症要求,二是提及下融入新传学生求职主力军的互联网行业和大国企,也算作是后续找媒体工作的经历和心理铺垫。腾讯(时间:10月初,10月15日笔试)。小企鹅是我网申、笔试、面试和得到宣讲会礼物的第一家,我把所有的第一次给了它,它给了我许久不考试的紧张兴奋和自信、经验、教训。笔试好像有行测,找回了高中做题的快感。第一面群面,从没经验但直接被大家推举总结发言,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直接进了第二面。二面侃侃而谈,最后面试官透露肯定的意思,然后,我,居然,傻兮兮的说如果下一轮面试在明天,我是助教,有很重要的讲座,我来不了,可不可以换到后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大家千万切记,找工作时学生真是弱势一方,自己少提要求,不然就落得我一样的后果。& &2. &其他互联网公司:百度&&笔试之后被鄙视。搜狐&&真的没有见过这么混乱的企业招聘,投了简历就没消息(我投的纪录片和影视、新闻之类,拒我我是一辈子也想不通的),其他同学在一两个月之后收到网络版性格测评,之后也都没消息了。新浪&&我说过了,我拖延,它假deadline,误了。室友最后录了,但是要一直实习一直实习一直实习到毕业到入职。新浪微博(10月23日左右)&&weibo宣讲的时候把北阁挤得哟。因为赶面试,没能去成笔试。但现场新浪微博运营送礼物时问了粉丝在1300以上的达人,我上去领奖品,他私下说如果想来运营,直接私信他。不过他忙招聘,我们约了两次时间都没约成,后来媒体招聘上来了我就没再理会。提醒:如果想去新浪微博,提高自己的粉丝数是条捷径。在互联网招聘中,版主经历、贴吧吧主经历、人人网人气之星、微博粉丝量、豆瓣红人等都是极有竞争力的指标,简历都不妨写上。& & & 3. 中海地产。一直对企业不感冒,并且真心不知道去里面做什么,所以外企、国企都没有怎么投。唯一跟宿舍姐妹的风,投了个中海地产,见识了下央企,哪怕是没落地产行业的央企的霸气。简历要求填身高体重、交全身照片,处处询问学习成绩和科研成绩。后直接面试,早上9:50在清华面试,凌晨2:00收到的短信通知,要不是早上莫名早醒,完全废掉。一面内容 两分钟演讲:我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自我介绍嘛。二面下午临时电话约时间,翘掉了微博的笔试赶去,单面,完败,行业类专业问题就算稍有准备也搞不定,另外面试官不断的质疑我的从业意愿,一直提媒体实习、新闻理想的问题,我就这么被看穿了。第二天终面,群面,50多人一批,12人一组,先每组每个人站一排,抽题一分钟准备时间的即兴演讲(是有多喜欢演讲),有辩论、演讲和主持经验的会吃香很多。之后有领导小组讨论,旁边是面试官转悠。中海地产称自己选拔的员工为海之子,确实,个个形象好气质佳,并且口才出众,三轮的面试环节也让自己迅速成长并结识很多朋友。自认为其他环节自己表现无差,但是单面中面对为何不找媒体行业工作的问题时,回答出连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的答案,面试官不是傻子,自己已然出局。如此出局让我坚定,不再自己折磨自己,不再看企业类招聘信息,不再海投企业,不参加企业类面试。刚开始找工作时,谁都迷茫过,海投过,但找着找着,方向就愈见明了,你对哪家的面试无所谓、不准备,你对哪家的面试紧张、期待,包括面试中可能产生的你与行业的适应感都非常明显,所以,开始别急,别慌,慢慢地,你就知道心中所属了。从企业出局,幸好,媒体招聘大举压上了。& 媒体类工作&终于到主题了。坦白说,笔落至此开始忐忑。忐忑一是给自己盖了顶大帽子,但实际我却不像著名光华姐姐体验了四大、快消、咨询等各门类写出两万超综合经验,我主要描述我主攻的三家中央媒体:新华社、央广和央视。原因在于我拿到了这三家的offer,了解完整招聘程序,可能更有借鉴意义。另外,确定签约央视后就没再继续找,偷懒、避免同班同学竞争。其他媒体我参与了某个阶段的我也会简单介绍。忐忑二是怕辜负师弟师妹期望。很多人希望看到宏观的或具体的找工作经验,甚至希望我提出明确的建议1、2、3,但自己回忆,也结合同班同学的经历,说句实在的,媒体的招聘让人找不到北,特别是简历筛选、面试结果等等都是找工作经历中最大的槽点,抱怨、不解太多了,所以媒体选人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很难概况,就连问人事部门的师姐也难说出个所以然。因此,我的这部分内容,也只能是描述我的经历,在媒体行业找工作经验贫瘠的背景下,提供一个大致的流程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臆想的人才选拔的可能性。&&我的录取结果:新华社 总编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之声 新闻编辑;中央电视台(入台培训后分岗)&我的最终去向:中央电视台我的申请背景:教育: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 大众传播专业 硕士 GPA3.86 专业排名第二;本科北大新传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专业排名第三;北大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双学位&实习:央视社会新闻部实习记者;香港TVB新闻与资讯部实习记者;新华社音视频部 实习编辑;咨询公司项目视频总监;多次录制湖南卫视、央视节目。(简历中,每次实习经历用2-3条工作内容、表彰或细节呈现)&校内实践:北大电视台记者团;新传社《第八日记者报道》制片人;校学生会文艺部;话剧社;主持人大赛执行导演;十佳歌手大赛组织者;第一届文化创意&未来领袖&创业大赛冠军队伍队长。获奖:北京市、北大优秀毕业生;三好;优秀团员;社会工作奖;电视台优秀记者;三次奖学金&媒体开始招聘大致是从10月底开始陆续展开宣讲并开放网申系统,这个关注校园中横幅、bbs以及学院推送的邮件,应该不会落掉信息。筛选简历后通知笔试。新华社、央视、央广的笔试时间非常紧密,分别是11月19日上午、下午 和20日上午,于我来说,我应聘的几家央媒的笔试就在一个周末内全部搞定了。媒体间的竞争从招聘的第一步就开始了,如果你同时应聘同在19日下午考试的新华社分社和央视的话,你从笔试就要开始做取舍。下面,一家一家来说。&【新华社&总编室】新华社招聘是分岗位应聘,对外新闻、参编、摄影部、音视频部和各分社这样,每个部门明确招聘人数。我当时报的是总编室,招2人。报新华社的时候自己很随意选择的总编室,一方面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新传的师兄师姐在总编室,于是给总编室加了分,心想如果真能每年一个也真是新传的薪火相传了;另一方面08年音视频部刚成立时的实习经历让我对视音频部没了太大兴趣,觉得如果做电视台没必要来这,于是报了总编室。说句后话,徐总之后提示说应该同时报个分社,北京分社或者你所在的家乡分社,在分社的锻炼机会多,报名的人也比总社相对较少,把握大一些。新华社是可以总社和分社同时报名的,提醒大家,到时候注意。不过新华社的简历筛选也让大家吐槽很多,我们班40人,过了简历的只有3人,说不出规律,客观陈述:3人中两女一男,两京户,本科学校不一,实习经历也有差别。&笔试11月19日上午在新华社,三个小时。内容非常多,形式几乎涵盖了所有出题类型:填空、单选、多选、简答、材料、论述、作文。没有行测,填空和选择题都是新闻时事和新闻常识题。当然,也有让人瞠目结舌的&非常识题&&&这都仅限于自认为秉承西方专业主义新闻教育的学生单纯的想法,现在应聘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宣传机构,因此,会出现这样的填空题: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提出我党面临的四种危险:____;还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关于_______的讲话,指出要______文化产业,________文化大国&& &指出&一词后有四个空儿要填,不骗大家,猛地一看真想一头撞墙,后来就只能冷笑了。先做点普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真的是当时最大的时政热点,三家央媒还有后来北京的都市报都大范围地考了,不过新华社确实是考的最细致的!要读全文啊,不过如果常读人日,常看联播,其实看到空儿后面的名词,还是可以顺下去的,像我这样的还蒙对了两个。还有的比如天宫一号对接、体育类大事新闻,国际形势(比如埃及、泰国),还会给你个外国名字,问你是哪国的领导人,默多克新闻集团、历史题比如辛亥革命抗战多少周年(大多是整数周年的事件)等等。填空和多选还是比较有难度,不过对一个新闻系学生的要求大都不为过。简答题包括:媒介素养、美军嵌入式报道、财经报道的一行三会、社交媒体之类。总编室的题目还有改错别字和改病句,这个对高考600以上语文110以上的应该都没有任何问题。后面是答录体改成消息,内容是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选举答记者问,我改写的新闻点是 针对独立候选人的。议论文是看郭美美事件引发人们对红十字会,进而对整个慈善领域的信任危机,以&我看信任&为题作文。可以说,新华社总编室的笔试题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能考察出你的新闻敏感性、了解新闻时事广度深度、新闻学传播学的热点知识以及新闻实践基本能力和语言水平。新华社的笔试成绩公布很有趣,是把每个部门的笔试成绩贴在新华社的食堂一层。考生获知成绩的方式就是等好心人把这表照下来发到应届生或者其他bbs上,再有就是托新华社的师兄师姐帮你打探,再告知你。当时我是mat师兄直接给我发来短信,83.5,总编室成绩第三。?面试12月8日下午在新华社面试。进入面试的18人,是笔试成绩的前18名,分两批,9个9个面。新华社的面试非常正式,大家基本穿基本款正装,一入场,老师还表扬了我们的状态。会议室是长条会议桌。一面坐着总编室的各位大佬,一面按笔试成绩坐着9个面试者。领导包括新华社的两位副总编辑(这就是总编室要天天服务和打交道的人),还有总编室各部门主任,后面座位上还有围观的各种师兄师姐。先是副总编辑介绍总编室情况,然后每人自我介绍。说是一分钟,每个人基本上都说了3分钟吧,也不会被打断,自我介绍可以听出来,每个人实力都很强,起码学业、实习背景很强,第一次这种方式的群面,气氛很紧张,每个人也都叫着劲。当时其实很虚,觉得自己要打酱油了,但后来围观的mat师兄发微博叫好,说霸气,想想在那样的群面场里,保持霸气的外在气场是关键吧,哪怕很心虚。第二轮是自由提问。副总编辑先提了两个问题,第一描绘一下未来在新华社工作的图谱或者轨迹;第二,新华社的报道中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提了问题看了看大家说谁先说,发现没人应答,就说,那前四个回答这个问题吧。对第一个问题大家基本上说,前3到5年在总编室熟悉全社业务之类,之后再到某某部发挥自己某某方面的特长;第二个问题说得很多,总之要稍微对应聘的单位有全面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前两位说的很多,到我基本上只能靠补充了,所以要不断想新的问题。后来没什么人提问,就有一位老师问说,刚才你们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有很多同学在拿笔记录啊,你们在记什么呢?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回答。我当时就觉得很庆幸,幸好回答了第一轮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可答呢?除了说大家的回答很有智慧,学习的过程;以后可能会成为同事,记录名字易尽快熟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总编室的工作也要求细致、准确。所以基本上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就些许悲剧了。面试差不多就是如此。面试的结果很快发来,18进7,7个人进入实习阶段的考察。如果要问这7个人的笔试成绩,凭我不清晰的印象,差不多是1 2 3 5 10 18之类。&?实习实习时间12月8日&&12月17日,六天。从周一到周六,在业务研究室和值班室各三天,在值班室的三天还有一天要值小夜班。原先觉得招聘还要实习很麻烦,但后来觉得这个过程是个双向体验的绝佳机会,你可以实实在在的感受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状态。领导和同事都很nice,对总编室工作和自己是否适合也有个大概的判断。&? 发offer及体检签约bug1月4日发短信通知,1月5日去体检。5日按时到了新华社门口,才知道同伴还有人,总共4个人,3男一女。笔试成绩差不多1 2 3 5吧。然后4人相视一笑,去体检。这是唯一一次自费的体检,费用150。体检之后回家,然后再没消息。于是不得不讲这个大bug。大家应该还记得上文中说过网申时总编室是招2个人,现在4人体检,也没有交代我们什么,我们以为扩招了,这事原来也都发生过。但过年后,一男生问我是否收到签约通知,我说没有,他说其他两人收到了,然后他就很崩溃,因为他因为新华社没问题,大方拒了央视,但是新华社却没了消息。一直到4月份吧,新华社总编室应该是又申请到人事的两个名额,又来通知我们。所以,给大家提醒,有的单位的体检不一定百分百的保证一定要你,一定要等交了三方再松口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新闻编辑】央广同样是分岗位招聘。报的中国之声,想到汶川、甬温723事故时中国之声的表现就深深的向往。但当时没有记者岗位,所以报了新闻编辑了,也是招2人。&?&& 笔试11月20日上午,在央广南礼士路附近的一个中学。也是三个小时,综合能力测试一个半小时,专业能力测试一个半小时。都是央广台里面的老同志在负责监控,场面稍稍有些混乱。先发综合能力测试卷,大量的选择题。有一般的行测题,比公务员考试简单,偏常识类和时政类。应届生上有考生说的好,&这算综合,那啥算专业啊?&&几乎是天文地理神马都有,时事也有,金融类的知识也有,真的是什么都有。&选择题之后还有三个作文,两短一长。当时黑板时间以及试卷分发都不很清晰,我鬼使神差的以为后面这仨作文就是专业能力测试了,所以在选择题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我拖延的能力,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只有最后30分钟写最后的三个作文了。大作文内容是结合小悦悦、老人摔倒服不服讨论、北大副校长&要扶,打官司北大出钱&等新闻事件写评论。800字吧,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字是什么样,写的是什么了,找回了高考时文综最后一题20分钟写完的爽感。跟我一样犯错误的还有2、3个人,还有个姑娘都收卷了才知道大作文也是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部分,央求了老师很久,老师没收她的卷子,给了10分钟。教训啊童鞋们,找工作的考试中,千万别自己想当然,不清楚了就问。后来一个半小时是专业能力测试,都是简答大题,做的整体算得心应手。印象比较深的有:1)要求写今年你认为最重要的国际国内五件大事;2)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是关于什么的、是谁代表中央政治局来向大会做了报告;3)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即将上任证监会主席,中国之声对他进行专访,请你写出采访准备内容,以及采访提纲;4)为2012年春运写一个报道策划方案;5)中国之声有哪些优点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6)把一段长新闻改变成广播稿。(稿件中数字多,需要注意广播稿的听觉感受) 这部分如果新闻功底扎实、新闻实习丰富的,应该都容易搞定。&?&& 面试央广有两轮面试。第一轮在笔试的一周后,11月26日。这一轮是所有参加笔试的人都参加的面试。要求带各种证件证书学位证的原件复印件。因为人多,我们等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十个一组候场,发现我们倒数第二组,进行的特别快。进去做个自我介绍,几位台里的老人,问问你家里父母做什么的,然后还找了其他什么地方的工作。我其中提到了对央广的喜爱,说遗憾没有在广播媒体的实习经历,老师就很热情地说你想什么时候来实习,我就什么时候给你安排。很简单,就结束了面试。后来听班里同去的大名说,她面试的时候直接问你有什么同学也来考试的吗,她说有我和另一个男生,人家就说那你介绍介绍他们吧。总之,一面很简单。第二轮,面试的人不多了。在12月16日面试。我是10点档,我9点50到传达室,后来等了一会就有个工作人员风风火火的跑出来带我们10点档的进去,一个劲的指责我为什么不早来一点。可能是上一批结束早了。所以我跑上了楼,呼哧带喘的进了面试间,和新华社类似,一长条桌,做了十几个领导,单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迟到了。我就解释我没有迟到,也很奇怪带我进来的老师指责是什么意思,我确定是10点那批,并且我9点50就到了。摆了个大乌龙,幸好后来有人为了正名。后面的问题是,1. 你对限娱令怎么看? 这在央视的面试里就问过了,于是这次我答的非常轻松,而且全面没什么大漏洞,自己还做了些评论,还有些个案,说完了好几个领导点头。2 你觉得新闻编辑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有条理的说了好几点,尽量保持逻辑完整性。央广的面试是我所有面试里最自如的也是表现最好的。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家里的亲人偶然见到央广的一位副台长,说起我也参加了央广考试,他居然记得,说我还有一个清华的男生面试得非常出色,让人事部门马上签,但是遗憾都没能去。&?&& 发offer1月4日下午,我接到央广电话,这是第一个offer,抑制不住兴奋,可马上就来了个下马威。电话里的女人让我马上回复是否去央广工作。我说我。。我。。。我要考虑一下啊,她就一直吓唬我,说半个小时后给她答复,不然她就要通知后面的人了。我绝对属于第一次拿offer真把人家的话当真的,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陷入慌张,马上给我爸、徐总、同学、师姐打电话,问了一圈,冷静住,跟人家说去。人家就说好等体检通知。其实呢,不管怎么着,拿到offer就先说去,这是经验之谈,大家不用再犯我这样的错误,只要没到交三方的地方一切口头承诺都不算数的。到了1月10日通知去体检,这时新华社已经体检完了,算上毕业体检,我准备接受第三次胸透射线。可没想到的是,去了体检现场,就发给我们一张就业意向协议,很多很多条,唯一有用的一条是:如果违约,需交纳一万元违约金。着实又把我吓一跳。问团委马老师,这东西有法律效力吗,他说签字了就有。我说不去的话会追着我要吗,他说可能会要。我说我不给行吗?他说他们可以凭这张纸起诉你。就看他们愿不愿意起诉了。于是我又开始打电话。这个时候,家里出于对广播这弱势媒体的偏见和对国社地位级别的向往,是偏向新华社的,我希望从事一线实务工作,也从单位文化上和价值观判断上也都是倾向中国之声的。于是纠结。最后,我和上文中提到的那个清华男生一起没有签字,后来只剩下我俩和人事老师,他们表达了中国之声是待遇最好的频道,编辑倒班,休息也不少的,工资还高,三年之后编制就落在你们脑袋上等等。后来和我们一路出来,还劝说我新华社让你实习,我们也可以让你实习一周感受一下,让我回去再考虑考虑,但是后来回老家过年、拿到央视offer,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其实心里还一直有点遗憾。&【中央电视台】央视今年的校招非常特殊,第一次面对高校定向招生,第一批是北京的五所高校: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和北师大。当时北大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说在北大定向招30人(后来入台的是20人)。于是整个的考试都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央视的招聘是分类招收,四大类:文科综合类、英语类、财会类和技术类。大家基本都报文综类,如果你本科学的英语或者小语种,一般报英语类。央视按类别招聘进去之后,再分岗。&简历筛选又很多槽点,我们班5个人收到笔试通知,2男3女,3京户;本部班5个人收到笔试通知,4男1女。我们班有京户的在央视实习过的女生没过简历,有很多本科传媒大学的硕士北大的没收到通知,有实习经历很丰富的没收到,反正,那几天很多人不太好过,我们也都归纳不出理由。&?&& 笔试11月19日下午在清华考试。一个教室里都是同一个学校的人,北大的差不多占了3个教室,差不多也有一百多人吧。笔试两个小时,我们上午从新华社的考点出来赶到清华,手已经写废了,中午也没休息,总之状态特别差。央视的笔试题差不多三类:行测选择题;作文;英语题。行测题没有数学图像分析(公务员考试中最变态的题型),主要是常识类,涉及时政、新闻、数学、简单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逻辑推理等,综合性强。作文内容好像也是小悦悦啊老人摔倒不扶之类,还有个专业题型。英语的分值也很大,一个完型,四个阅读,每个题目分量都很重,挺有难度的。而且最主要的问题是时间紧张,考试一向往后压时间的我,前面行测又希望做好做的很谨慎,于是后面英语3篇阅读没看。随便填涂机读卡。所以笔试成绩应该很惨。&?&& 面试面试就在笔试后的第二天,11月21日下午。这次面对学校定向招生,笔试和面试综合考察,笔试之后没有刷人。面试在清华进行,分时段,入场之后没收手机,在大教室等叫。每个学校一个面试室。同一个时间段的应该是同一道大题。每个面试室,三个主面试官,其中一位是cctv-9的英文主播,负责问英语问题。我一进屋,老师先开玩笑说,你这照片照的比本人老十倍。如果这算调节气氛的话,我真是哭笑不得。老师们都很nice,好像每个人的开场都有这么段类似的插曲。我先自我介绍。后来问主问题,就是对限娱令怎么看的问题。之后另一位考官问起做过什么片子之类,我就提了之前胡泳老师课上拍的纪录片和其他的新闻,回答完后又追问对音乐和画面的感觉好不好,我说好呀,就继续举例,他细致到问你片子里用了什么音乐。在之后就进入英语面试。这位姐姐英语发音超好听,她问问题都是根据你的简历,有什么她觉得能问的她感兴趣的就让你讲一讲,比如我是在湖南卫视录节目,和王旭明讨论新闻发言人制度,她就问王旭明都有什么观点。同门的是让他讲讲他简历上写到的一个共青团活动。之后面试就结束了。&?&& 发offer1月10号左右吧,发了第一批offer,当时我没有收到,非常意外,不过想起我的笔试也不能说什么了,只好默默去纠结是新华社还是央广的选择。本来已经觉得与央视88的时候收到了第二批的offer。时间是在大年三十的前两天,绝对是过年的大礼。于是心定,从老家回来后参加签约见面会,然后交三方。一切搞定。&?&& 分岗其实,央视招聘有个很大的弱点,它并非按照岗位招人,而且培训之后由台里统一分岗。我选择央视,是过度自信于央视分岗的科学合理,我认为以我的学业背景和实践背景无论怎样,都会把我分到一线的记者岗位,就算不是心仪的栏目,也至少会是新闻中心。6月底央视人事还要求写邮件表明入台意愿和职业愿景,我更是在信中明确表示了自己的记者志向,觉得无论怎样业务部门没跑了。可就是这样的确信和笃定,让我知道结果之后几天没缓过神来&&总编室。闺蜜问你是不是把新华社总编室的实习写上了。不知道怎么和新华社总编室没了的缘分,难道要到央视来续?央视的总编室是核心的职能部门,与业务相关,但联系不密切。幸好分具体科室时,还与节目有些许关系。对现在的我而言,只能说路慢慢走,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再多说几句培训和分岗。央视说今年他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规模校招,招了230多人,全国10所211学校,英语类70多人,文综150多人。后来的分岗,英语类大部分去了新闻中心,少部分去了台办外事部之类。文综也有去新闻中心的,还有去财经2套、中文国际4套、体育5套、少儿频道(少)、戏曲频道(少)、社会与法12套的,还有总编室。行政部门还有台办、人事部、海外传播中心等等。还是不知道依据什么分岗,有传说是主要职能部门先挑人,也有说台领导直接分配,反正变数大。不过也有很匹配的,和意愿相悖的当然也不少。&【其他媒体】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招聘更奇怪了,是通过学院填了一个推荐表,然后由北京电视台直接联系进入实习环节,据说,实习环节的考察结束了之后还会有笔试之类。我当时被分到了文艺频道,大概各个学校不到20人到北京电视台报到,文艺频道的头儿讲讲话,然后自我介绍一下,交份简历。再过几天去等待分节目的结果。我们几个同学分到了《每日文娱播报》,我一个人分到了《家有大明星》,本不情愿,但是分岗的一姐姐解释说节目缺人,只留你一个证明很希望你能留下。后来跟节目的制片人聊,他人特别好,爆了很多内幕,聊电视台现状、网络视频冲击,还直言北京电视台很难留住人。我至今感谢他的坦诚和信任。当时大概是12月底,说要实习一到两个月。因为当时男人从米国回来了,所以拖着拖着就一次实习也没去。制片人也很忙,发了几次短信后就没再顾上我。找工作以后你就会发现,一切不以&&&& 签约为目的的实习都是耍流氓。所以一听说要实习,基本上大家兴趣就少了一半。我们一起去的童鞋们也大都去了一两次采访就不再去了。北京电视台是太想招来的人直接上手了,不过除了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直接可以去试镜实习外,其他的岗位效果实在不好,不知以后北京台会不会改变招聘方式。&2. &新京报、京华时报在12月中旬,北大在英杰举行了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的双选会,里面包含大部分的北京媒体和文化产业企业。新京报和京华时报的简历就是在这个时候交上去的。再来笔试通知的时候是过年以后,大概2月中旬,两家报纸时间差不多。我因为已经确定去央视,所以接到通知后都没有参加。&3.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台一贯喜欢我院的娃,今年也不例外,招了很多人。招聘大概从3月开始,在学院会先举办一场面试。之后按笔试面试的正常流程来走,确定的时间比较晚了,差不多在4月底5月初。7月入职后去井冈山或者延安之类的地方培训40天,之后再分岗位。北京电台一直还算是有竞争力的一家媒体,解决户口、待遇很好、组织机构相对简单、关系轻松、人才激励措施丰富、培训体制好等等。因为不想再给自己选择纠结的机会,也懒得再去笔试面试,所以一开始就没有报名。很多师兄师姐和同学在电台,他们比我更有发言权。&&【总结和建议】第一份工作选择媒体?在我看来,仍然觉得毕业之后选择媒体就业是最正确的选择。自己并非不宽容,却不得不坦白自己不太能理解新闻专业的学生一头扎进银行、和自己专业无关岗位的国企。23、4岁,正青年,对世界最好奇,充满记录或改变历史的热情冲动,但同样对世事只有脑补的想象没有切实感悟的年纪,有什么比把双脚扎扎实实踏在土地上来得更欣喜呢。抛开与&公知&一样臭掉的&理想&不谈,仅仅是记者所能带来的饱满丰富的生命体验就让人动心不已。见别人见不到的人,看别人看不到的事,用三年体验别人也许几十年都不能体验的世界。不为别的,就算只为充盈自己的内心,媒体都是我唯一的倾心选择。尽管分岗的出师不利,但心底这份坚守不变。没有一份工作完美、没有困难。媒体亦然。说太多媒体环境太苍白,我至今相信,改变中国的最有力力量仍来自我们不解咒骂和部分歪曲的体制内。更何况,中国的媒体都是体制内。我非常期待看到我的师兄师姐、同门同窗、师弟师妹都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媒体并逐渐成为中坚。&2. &关于户口、编制、待遇央视、央广、新华社的校招都是解决北京户口的。北京广播电台也是肯定解决的。编制问题,我了解的这几家只有央广承诺三年内不出重大问题就有编制,其他的都没有,企聘。待遇,真的不清楚,应该差别不是特别特别大,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央视的工资是多少。五险一金都没有问题。&3. &笔试要点1)行测:之前还是买本行测做一做吧,公务员、国企、银行什么的都有行测。媒体的行测题不是很难,可以主要练练速度,其中的常识题,特别是时政类可以多看看。2)时政考点:有时间考试前后看看新闻联播或者半月谈,个人觉得看新闻联播一定是有用的,如果你能坚持看下去的话。大家一定别忽视这部分,新京报的笔试要求按顺序写出中央九大常委,很多人写不出来,新京报总编还发了微博质疑新闻系学生。3)作文:社会热点,有自己观点最好,实在不行多看看新闻评论。&4.&面试很重要特别是媒体面试时其实就在考察你与人交流的能力。除了基本面试注意事项以外,语言流畅、逻辑性、完整性以及与考官的互动都是考察重点。我个人认为,面试出色的会直接影响录用,笔试可能都要稍微弱一些。&5. 央视-英语央视最近加快建设国际化媒体步伐,所以,是媒体考试(除新华社国际部之类)中唯一考察英语的。不管英语还是文综,都要考英语,而且英语和文综对英语的考察没有区别。所以,想要以好成绩进央视的,还是针对性的拣一拣英语。&&16000字了。不是洋洋洒洒,而是拖拖拉拉。回想起找工作慌乱焦虑时的我,其实特别想要一张地图,告诉我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每一个考试是什么内容可能的形式。所以,流水账记录了这么多,我只是希望这些文字能让你们按图索骥,工作找得淡定点从容点,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了。找工作达人朱总鼓励我写,说媒体类的经验贴太少了,是,这就是我们找媒体类工作比企业类工作困难的地方,所以,从自己做起,写起来吧。我也倡导下,呼吁去北京电台的、新京报的、北京电视台的其他媒体的童鞋们能写点什么,薪火相传,造福师弟师妹。&亲爱的07级师弟师妹,你们是徐总、朱玉老师、王辰瑶老师还有吴琦、方可成两位助教gg带起来的一代,在我眼里,你们是几年来最有新闻理想的一届。我和你们关系菲比寻常,有大一就在我眼前哭成红眼兔的,有做我徒弟拍新闻挨骂的,有被我改稿改到三四遍的&&是你们和我一起创造了第八日最好的时代,带你们做的新传八周年、鸟巢志愿者各种vcr,还有第一届MJC&&最美好的祝愿都送给你们,希望我的经验回顾给你们可能的一点点帮助。如还有问题,我会尽我所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写在入职第一天易晶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周末的不眠夜
小仙女求守护~
一日不见~
我要你在我身旁
热门日志推荐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