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固态硬盘没有普通硬盘可以用吗?

不常移动电脑的人,你需要的是笔记本电脑吗?
八月底,同学就要服兵役回来了,和他聊到回来一起打游戏,他说要买游戏本。据我所知,他没有移动的需求。
​正好我还有个妹妹明天高考,考完也得买电脑了,我就在可能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认真的写一点东西。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删。
​笔记本电脑→Laptop
Lap英语释义是膝盖的意思,所以Laptop直译为“膝上型”。这一类型的电脑诞生之初就带着“可以放在膝盖上使用”的使命。你需要放在膝盖上使用电脑吗?
或者说,你需要频繁移动你的电脑吗?
每天带电脑上班的上班族;每周带电脑回家的学生;时常要出差/旅行、会议需要用到电脑的商务人士;我推荐你们选择笔记本电脑。
一个学期带电脑回家一次的学生,可以考虑Mini-ITX机箱,或者笔记本电脑。
没有移动需求的话,我不推荐选择笔记本电脑,我推荐能放进ATX/M-ATX主板的机箱;如果只需低频次移动,我推荐Mini-ITX微型机箱;如果你是因为桌子小放不下为由选择笔记本电脑,Mini-ITX微型机箱会颠覆你对台式机的笨重的成见。
​为了便携付出的代价
Laptop——Desktop,
膝上型——桌面型,
更易于接受的称呼为“移动端”、“桌面端”。
笔记本一台机器集成了主机、屏幕、音频、麦克、键盘、触摸板、电池、摄像头。把台式机需要一个桌子摆放的,如此之多的部件全部塞进一个小小的模具中,是付出了许多代价的,扩展/升级性、散热、性能、寿命、可维修/维护性......都被大打折扣。
扩展/升级性
我收集了4块京东上热销的、适配第六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B150-主流芯片组和Z170-高端芯片组主板的常用扩展/升级的插槽/接口的资料和两款不同定位的热销游戏本进行对比,主板的版型分别为ATX-大板、M-ATX-小板、Mini-ITX-迷你小板。
渣浪的文章没有表格格式,上截图。
主流英特尔LGA1151平台部分常用接口/插槽统计
​两款游戏本部分常用接口/插槽统计
USB,平时最常用到的接口。两款笔记本都只提供了4个,勉强够用,规格也都可以。两台笔记本可以在插一个鼠标、一个键盘的情况下在两个USB存储设备之间互相传数据,但是存储设备不能再多了。但是堪堪够用的数量说明,只要其中一个口失效就会影响使用。桌面端USB接口非常充足,坏一个换一个,甚至还有Type-C接口,能实现一些新特性(比如高压/高电流输出?)。
SATA3和M.2,都是硬盘接口,列举的主板中最少都能插5块硬盘,未来人类T5最多能插4块,在笔记本中算是了不起了,普通笔记本一般是两块。我自用笔记本上的两块硬盘分别是机械和固态,基本满足日常使用。笔记本的SATA硬盘一般是2.5寸,和台式机的3.5寸硬盘也有一定性能差距,台式机的3.5寸硬盘是无法塞进笔记本里的,但是笔记本的2.5寸硬盘可以装进台式机。注意,不是所有的M.2接口都是支持更高速率的PCIe规格固态硬盘的,只支持SATA规格固态硬盘的M.2接口的速率和SATA3接口差距不大。
内存,英特尔Skylake平台为我们带了新的内存规格:DDR4。新规格内存工作在以往属于低电压内存的电压上,所以兼容上代低电压内存-DDR3L,但不兼容上代标准电压内存-DDR3。列举设备中容量和通道数都没什么问题,除了Z170主板,都只支持2133mhz这个频率的内存。
PCIex16,显卡插槽。笔记本的独显一般焊在主板上,所以没有这个插槽。列举的设备中有三块主板支持多路显卡,但是只有其中的Z170支持双路N卡sli,同时支持三路A卡交火。移动端基本没有多路显卡一说,虽然有厂商造出来了双路980的“笔记本”,但那体重和个头也快告别移动端了,叫一体机比较合适。
扩展卡,主要指独立声卡、独立网卡、视频采集卡什么的。一般数字媒体工作者和网络主播用得着。
​可升级性
除了少数准系统和高端笔记本,笔记本的升级就是换内存和硬盘。。。
一般英特尔推出新架构的CPU都会改针脚,相应地,主板上CPU插槽的针脚也会相应改变。一般同代主板支持全线的同代消费级CPU,但是上代和下代的就不兼容了(也有例外,LGA1155插槽就沿用了两代,部分2代主板可以通过更新BIOS支持3代CPU)。在不换主板的情况下,一般升级CPU只能升级同代产品或插槽针脚数相同的产品。比如B85主板上的i5-4590能升级成i7-4770,但无法升级为i7-6700或者i5-6500。
AMD平台不太了解,一般也是根据插槽的针脚数量来决定兼容性的。
在电源功率足够,PCIe插槽规格满足的情况下选你预算内的显卡就行。单路显卡升级多路显卡需要注意主板支持的cf/sli对规格的要求,A卡和N卡的区别,电源功率是否足够,机箱散热条件等等。多路显卡的效率目前存在争议,无特殊需求则没必要尝试。
​可维修/维护性
到这里,可维修性就很好理解,台式机由于高度模块化的部件,非专业人员也可轻松拆卸,用新部件替换旧部件。笔记本就不同了,笔记本CPU向BGA封装发展,和显卡一样是焊在主板上的。主板、CPU、显卡,一旦其中一个出现损坏,要换只能一起换。成本过于高昂,效费比很低。而且笔记本集成度非常高,不小心把水撒到键盘上,直接往下渗入主板芯片上,没准整台电脑就都交代了。台式机集成度低很多,外加机箱的保护,哪怕出了这种意外,情况不会这么惨。笔记本由于空间小每次拆机清灰我都小心翼翼,地方太小施展不开。至于台式机,抡开膀子,怎么拆怎么顺手。上次贪便宜买的散热器扣具紧得要命,一开始不敢用大力,急眼了直接大力出奇迹。
笔记本发热位置集中,散热条件较差,高温对于电子产品是有损寿命的。台式机低集成度带来的另一个好处便是良好的散热条件,这点比笔记本强多了。还有如果不外接键盘,夏天在滚烫的笔记本自带键盘上玩游戏...铁板烧吃过吧,恩,就是那种感觉。
以数量换来寿命。我说个现在我遇到的问题:我的14寸笔记本自带键盘没有右侧数字小键盘,一直以来都是USB外接键盘用的。现在由于长期拔插,已经有两个USB3.0的口有些接触不良,而这台笔记本一共就三个USB。这一点在台式机上完全不是问题,主板上有大量的USB,坏了换一个。
还有一个影响寿命的不是主观因素,是客观因素,即硬件性能过时跟不上用户需求。台式机由于高度的模块化,可相对自由的升级,什么不行换什么,可以大幅延长服役时间;多数笔记本能升级的也就内存、硬盘了吧,计算性能跟不上,整台笔记本都得淘汰。
​性能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概念:即使是相同型号,后缀不同的移动端硬件和桌面端硬件存在较大的性能差距。
对于两者性能差距的量化,我通过网友整理的性能天梯图来说明,在此感谢两位天梯图的作者:Retadidas和jzw1950。需要注意的是桌面级显卡根据厂商调教的核心频率和散热用料不同。同一个GPU核心的显卡发挥的性能都会有差距。此处谨做粗略参考,而且英特尔和英伟达也没有出品官方数据,请多包容。
我选取了一组移动端高性能硬件和与之同型号的桌面端硬件作为对比。
列出售价差距是,移动端同等性能的桌面端硬件&移动端同型号的桌面端硬件
之差,以便参考。
渣浪图片水印不能去,只好留白截图。
桌面端GTX970和移动端GTX970M理论性能差距
​移动端970M的性能对照组是桌面端960,960和970这两张桌面端显卡可是有1000元左右的差价,何况因为移动端远不如桌面端的散热条件所限制,移动端实际性能会弱于理论性能。
桌面端i7-0K和移动端i7-6700HQ理论性能差距
​移动端6700HQ的性能对照组是E3-1230v2,但是这块处理器已经停产了,目前淘宝散片售价1000元左右,显然不能用作参考。我选取了目前仍有盒装行货在售的E3-1231v3,它性能更强,是E3-1230v2的后辈,天梯位置恰好处于i7-6700移动/桌面版本两者之间的中点,售价1829;桌面i7-6700,售价2299,差价470。同理,因为移动端远不如桌面端的散热条件所限制,移动端实际性能会弱于理论性能。
移动端和桌面端共用一套命名规则多少有些蒙人的意思。
​散热
所有的芯片工作时都会发热,小到手机移动处理器、路由器/交换机处理器,大到服务器、超级计算机。不严谨地说,处理器就是个大号的电阻,单纯地将电能变换为热能,所以电子设备的散热非常重要。
高温对于芯片是有损寿命的,一般情况下,厂商都会限制芯片性能以工作在安全温度。长时间进行高负载处理时,过热在所难免,为防止热量损伤芯片,此时根据厂商设定的降频温度阈值,达到阈值温度时触发降频,芯片的主频率骤降随之而来的是大幅性能损失。
所以在笔记本上散热往往成为性能发挥的瓶颈,散热设计差的笔记本往往无法发挥出其参数应有的性能。台式机由于相对宽敞的内部空间,只要花较少的钱购买一个合格的散热器,性能一般不会受到散热的制约。
这也是烤机测试(温度压力测试,运行特定程序使芯片运算性能长时间满载)与针对计算性能的各种跑分测试的区别:测试厂商调教的降频温度阈值,及笔记本模具/机箱和散热设备的散热性能。在笔记本、手机等散热压力较大的移动端平台上,烤机测试和性能测试同等重要。
热管:内壁为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的密封金属管,充填了少量工作液体并抽成低压,使得其中液体沸点极低。通常一端固定在发热元件上,一端连接鳍片。工作液体在受热后迅速蒸发,运动到低温的鳍片端放热,降温液化后回到高温端,如此往复带走芯片的热量。
别以为你切开了热管就能见到那些工作液体,切开的瞬间因为压力骤变液体早就汽化了...
硅脂:涂抹于发热元件和热管或鳍片之间,帮助消除金属接触面之间的空气间隙,增大热流通,减小热阻。
​鳍片:金属散热片,铝制或铜制,连接热管或直接固定在发热元件上。
​风扇:用于计算机散热的风扇一般噪音较低,一般固定在鳍片一端,吹走鳍片上热量。
​移动端的风扇则弱得可怜
​主流桌面端/移动端散热条件对比
桌面端CPU散热器一般固定在CPU上,不同型号,体积、散热性能和价格差距很大。
比较辣鸡的,如:英特尔原装散热器,结构为:风扇 鳍片。买盒装CPU送的,铝制,没热管,优点就是体积小,不占地方。
​现在装机爆款型号,如:九州风神玄冰400,结构为:风扇 热管
鳍片。售价亲民,99元,散热性能不错。有点噪音,体积大,对机箱空间有一定要求(被玩家戏称为锯机箱400)。
​​桌面端显卡散热器一般无需另外购买,如图,显卡的芯片和电路板部分仅占用了很小的体积,其余基本都是散热模块。散热用料多厚道视具体型号售价和厂商的良心了,不过一般的桌面显卡散热用料都比笔记本的显卡散热强多了。
​移动端
笔记本散热模块一般为热管连接到CPU/显卡上,一端连接到鳍片。鳍片一般位于笔记本出风口之前,风扇出风方向一般针对着鳍片以便带走热量。
热管和风扇数量有多有少,用料有多厚道,也视具体型号售价和笔记本厂家的良心而定。热管的布置方式和模具设计也有很多门道,不过这不在我能解释的范围。
高端游戏本的散热配置,可能不及桌面端99元亲民的爆款散热器​。当然这个结论有些不妥,玄冰400仅仅是安装在CPU上的,笔记本散热器还需顾及显卡散热。
结论:只有在优秀的散热条件下,芯片的强大性能才得以完全发挥。散热强大的笔记本售价可能难以接受,而在桌面平台可以较低成本实现。
​ 以下是基于我自己的见解聊聊笔记本电脑和小机箱
1.超极本(被动散热)
​极度轻薄,为极致便携而生,尺寸一般在14寸及以下,使用低功耗、低性能的Core
M系列处理器,接口一般能少则少,12寸Macbook甚至整机仅有一个USB-TypeC接口,这一个口承担着视频输出、充电、数据传输的任务。由于追求极度轻薄,没有设计风扇,采用被动散热。
也就是低发热的Core
M才敢被动散热这么玩,当然性能也是异常弱。网页浏览,轻度办公,这便是这类笔记本的使命,强度再高一点的负载都难以胜任。
多数超级本的内存一般焊死在主板上,不可升级;超极本没有网线接口这么一说,上网全靠无线网络或移动网络,确认你的使用场所无线质量合格后再买;硬盘一般出厂默认全固态,容量有限,确定你需要的存储空间;用了Core
M说明这台电脑几乎告别游戏。
代表机型:12吋Macbook、华为Matebook、神州优雅XS
2.超极本(主动散热)
非常轻薄,易于携带, 尺寸一般在14寸及以下 ,普遍使用低电压Core
i系列处理器,主动风扇散热,多数无独立显卡。 Core i系列处理器性能强于Core
M,可以应付炉石之类的卡牌游戏,但是它的使命依旧是网页浏览和办公,不适合游戏。接口也是能少则少,但是没有12寸Macbook那么极端,至少视频输出、充电、数据传输不会共用一个接口。
低电压Core
i系列处理器加上主动风扇散热,性能得以更大程度上发挥,可以带来更为流畅的办公/网页浏览体验,但别妄想用一台不带独显的超级本带来合格的游戏体验,你能忍受极低的特效和幻灯片一样的游戏画面吗?
多数超级本的内存一般焊死在主板上,不可升级;超极本没有网线接口这么一说,上网全靠无线网络或移动网络,确认你的使用场所无线质量合格后再买;硬盘一般出厂默认全固态,容量有限,确定你需要的存储空间。
代表机型:戴尔XPS13、Macbook Pro、联想X1
Carbon(顺带一提,前一阵子斗鱼主播远洋君在南京一数码商场直播砸的是联想 X1 Carbon)
​3.普通办公笔记本
这一类型笔记本使用比较广泛,尺寸在14寸及以上。 普遍使用低压/标压Core
i系列处理器,或AMD的低端APU(联想就爱用这种货糊弄人),主动风扇散热。接口相对齐备,基本满足办公使用。
此类笔记本一般价格亲民,但是性能不强,也没有为了便携做出努力,可能相对超极本厚度增加但性能没有提升,仅能胜任办公,有独显的机型一般搭载低端显卡,仅能满足入门级的游戏娱乐。一般出厂标配无固态硬盘,内存容量一般是64位系统下堪堪够用的4G。屏幕分辨率一般是万年的渣屏,色彩表现比较辣鸡,这类型的笔记本厂商一般用料比较缩,买来办公的的人一般不懂也不在意这些。
代表机型:华硕 R454LJ
​4.影音娱乐笔记本
有一些搭载了高性能处理器和中/高端独立显卡的机型,但是我觉得直接称呼其为“游戏本”并不合适​,它们往往没有游戏本傻大黑粗的机身,可能还显得很苗条,但是塞进了高性能芯片。
比如戴尔XPS15,拿出它的配置,已经达到了主流级游戏本的水平。
​这货轻薄的机身硬是塞进了双风扇和双热管!散热规格也是不逊主流游戏本!
但是它没有RJ45网线接口!只能用无线网,这是超极本的特征!
不得不说XPS15的模具设计极为优秀,在苗条的15.6寸机身下塞进了高性能芯片和两个风扇。售价较为高昂,同价位能买到性能更强的游戏本。我不能把它归类为游戏本,对于轻薄化做出的妥协,只能作为便携/高性能的影音娱乐本。
​其他机型:雷蛇Razer Blade 2016 14寸
虽然它自称游戏本,但我不这么认为。售价1.6W。
​5.游戏本
一般搭载标压i5/i7处理器,中高端独显,充足的散热规格,接口齐备,出厂自带固态(当然奸商们不见得用上什么好货,比如CM871),一般内存出厂8G起步(但也有4G起步的,比如联想),机身相对厚重。
有移动需求的游戏玩家、高性能需求的专业用户适合此类笔记本。
主流游戏本与影音娱乐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接口数量和机身厚度上。高端游戏本一般在芯片配置和散热规格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代表机型:戴尔游匣7559、惠普暗影精灵2代、未来人类T5
6.移动图形工作站​
搭载顶级i7处理器或服务器处理器的移动端版本(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至强E3有移动版本),专业图形显卡,比较昂贵。
术业有专攻,专业用户使用,没有专业需求没必要买。
​桌面平台ITX
ITX标准主板的尺寸是170&170 mm,ITX机箱就是只能安装进ITX规格主板的机箱。
ITX主板由于尺寸所限,插槽数量会比ATX和M-ATX主板少一些,但是也比多数笔记本充裕多了。部分ITX机箱尺寸所限,对显卡长度有些要求。
乔思伯 U2 ITX机箱
&#寸/3.5寸硬盘和风扇选装
银欣SilverStone CS01 ITX机箱
比较贵,但是带个提手,硬盘架也是模块化的,可以提着到处走。
​图片来自淘宝店铺:点个赞科技,侵删
小尺寸桌面级显卡
为了使小机箱获得不逊于ATX/M-ATX主机的游戏性能,同时满足到部分ITX机箱对于显卡长度的限制
,小尺寸显卡提供了这个可能。
技嘉GTX 1070 Mini ITX
性能没有被阉割太多,​ 长度仅仅为17cm,目前最强短卡
MHz,各位可以去对比全尺寸1070的频率
AMD R9 Nano
上代最强短卡!上代显卡中最短的,性能甚至略强于GTX980!最初见到它是Linus的《7人1机》中,双路E5,七张R9
Nano,满足七台虚拟机的高性能游戏。
可是为啥当时没火起来呢,似乎当时售价太高冷了。
​NUC
这是个跨界产品,我和同学争论过,它属于移动端还是桌面端。因为它用了笔记本的移动端硬件,电源和笔记本一样是外置的,但是没有屏幕、键盘和触控板;但是它比超极本还便携。
这台是英特尔的新型NUC:骷髅峡谷,没有独显,但是集显比较强劲,大致在移动端的中游水平,可以应付多数网游。
​携带这玩意移动的话,需要保证你往返的两个地方都有相应外设:鼠标、键盘、显示器。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需要买它,也许有人要一台高性能的客厅电脑来看电视吧。
​以上,这就是文章的全部了。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删。
今天接到了班主任给我介绍工作的电话,虽然想回绝那个岗位,但我意识到我作为学生的时间不多了。我在学生时代痴迷电子产品,工作后呢,不得不被现实磨平棱角,放弃爱好,每天两点一线。
这也许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认真的写文章了,就让我的极客梦和我的青春一起逝去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笔记本电脑该如何升级?
来源:泡泡网作者:吴琼责编:小兽
几乎所有笔记本用户在使用了一两年之后都会有“用着不爽”的感觉,这其中包括性能方面的不够用,也包括一些散热方面的问题。这时候究竟该怎么办,本文给您解答一下。
清理维护:不提升理论性能,但可以让性能更充分发挥,降低温度
夏天马上就来了,机身过热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机身过热一般是由于内部灰尘过多或者散热硅脂凝固了,导致空气流动差、热量传递效率降低。同时,过高的处理器/显卡温度也会导致降频,性能严重下降。解决方法是拆机清理灰尘,更换散热硅脂。维护频率以半年到一年一次为宜。散热硅脂,个人推荐猫头鹰NT-H1,1g售价大约10块钱左右,虽然贵,但够您使用两三次的,值得购买。
灰尘将散热鳍片空隙挡住,热风无法吹出,热量堆积
一般笔记本的灰尘会集中在散热鳍片与风扇之间,因此需要大拆。不同的笔记本拆的方式不一样,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百度一下,拆的时候对照教程,小心排线,会容易一些,在此也就不做详细说明。
猫头鹰NT-H1散热硅脂
处理器升级:最高性能提升80%到100%
如果您的笔记本还停留在45nm工艺的酷睿2时代,我并不建议您更换处理器。第一,即便是顶级的酷睿2,其性能在当前也会捉襟见肘,第二,其生命周期已经结束,该是它下岗的时候了。
对于酷睿i3、i5来说,我建议您直接选择酷睿i7四核处理器,双核i7就不要考虑了,四核可提供近乎双倍的性能,而双核总归是双核。四核散热方面的问题不用太担心,同样的计算量,i3全负荷可能需要10秒,i5需要7秒,而i7只要算4到5秒,这样i7即便是功耗高,但由于高负荷时间短,其发热量也并不会比i3、i5明显增加。
i7四核处理器核心面积比双核大了近1倍,性能也强了近1倍
哪些处理器可以更换?封装方式为PGA的可以更换,BGA则为焊在主板上面的,无法更换。一般来说,超极本无法更换处理器,厚度在25mm以内的超薄笔记本也有部分无法更换,您最好还是拆机看一眼。从名称来看,以字母“U”、“Y”结尾的处理器无法更换,如i5-3317U、i5-4202Y等等;以字母“HQ”结尾的处理器无法更换,如i7-4750HQ,其余如i5-4200M、i7-4700MQ,则是可以更换的。
i7-4750HQ为BGA封装,i7-4700MQ为PGA封装
更换处理器时注意事项:匹配芯片组,5系列芯片组选择酷睿i7-7xxQM四核处理器,6系列芯片组选择i7-2xxxQM处理器,7系列芯片组选择i7-3xxxQM处理器,8系列芯片组选择i7-4xxxMQ处理器;轻拿轻放,避免处理器针脚弯折;记得拧底座的固定锁,别直接拔处理器;把处理器一角的三角标记,与插座的三角标记对准,处理器会靠重力自己掉到插座里,不要人为用力往插座里按。
处理器安装时注意三角标记对齐
笔记本处理器的购买渠道,一般是电子卖场实体店,以及淘宝。京东这样的B2C电商暂时还不提供。
显卡升级:大部分笔记本无法更换
喜欢游戏的朋友会在显卡环节非常重视,不过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笔记本显卡都无法更换,NVIDIA方面,GeForce GT 555M、GTX 660M、GTX
765M、部分GTX 860M以及同一年代定位在它们之下的显卡均无法更换,您也就不用考虑升级的问题的,记得定期更换散热硅脂即可。
GTX 765M采用板载封装
定位高端的GTX 670MX、GTX 770M、GTX 780M、GTX 870M等等是可以更换的,它们基本采用MXM显卡接口。价格方面,目前GTX
770M淘宝价格约1500元,GTX 780M为3700元。
MXM接口显卡
AMD移动版笔记本显卡在这两年并不占优势,目前顶级的Radeon HD 8970M
4GB显卡的淘宝价格仅为2000元左右,同样采用MXM接口,可以更换。
升级内存:满足容量要求即可,注意兼容问题
当前应用程序越做越大,内存消耗也越来越多,以前4GB就已经足够用了,如今4GB却只能沦落为及格水平,8GB更稳妥。SNB平台采用DDR3
1333,IVB为DDR3 1600,而Haswell只能选择1.35v低电压的DDR3
1600内存,老的1.5v内存可能会出现兼容故障,甚至无法启动,这一点需要注意。
三星8GB DDR3 1600低电压内存
选择方面,笔者最推荐三星内存,它的兼容性非常好。如单条4GB容量、黑色窄条、1.3V电压的黑武士,以及全尺寸8GB容量的1600低电压内存,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三星4GB DDR3 1600低电压内存(黑武士)】
我的笔记本是否带独立内存插槽?对于近两年的产品,我们在评测时都会尽可能的说明它的内存插槽情况,您可以找找相关产品评测。CPU-Z检测出的插槽数量不准确,不可作为参考。当然,您也可以拆机验证。
硬盘升级:升级SSD速度提升最明显,但不会提升游戏性能
硬盘升级主要有几种方案。如果电脑带有mSATA或者NGFF固态硬盘插槽,那么直接选择该接口的固态硬盘安装即可,容量推荐128GB起步,2.5英寸硬盘可随意支配,典型例子如ThinkPad
E430、联想昭阳K29;
mSATA接口固态硬盘
如果您的电脑尺寸很小很轻,没有提供mSATA或者NGFF,那么不妨直接安装2.5英寸7mm厚度固态硬盘,以获得爽快的使用感受,硬盘容量问题可以通过外接的USB3.0移动硬盘解决;如果不想外接,可以考虑SSHD混合硬盘,它在常用数据的读取方面有着和固态硬盘等同的效果,且容量很大,基本为750GB到1TB。
用于笔记本的1TB混合硬盘
最后,如果您使用的就是一款很普通的14或15英寸笔记本,不轻薄,那么干脆拆了光驱,使用固态硬盘取代之,形成HDD与SSD双硬盘的存储方案,前者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后者用于系统以及常用应用程序的存放。
光驱位硬盘托架(图片来自互联网)
全文总结:
以上内容有些零散,但几乎涵盖了我们平时对笔记本升级、维护的方方面面。,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11:21:31 修改
好吧,脑残的我又上主页了。。。挨砖也值了。。。评论本人的笔记本是联想E520,最低配的那个版本,俗称乞丐版,不是I3,也不是I5,没有独显。不过双核对我来说上上网看看片子(你懂的)基本够用了,唯独那个硬盘还是5400转的硬盘,于是想到了看看能不能外挂台式机硬盘,让性能好些。说罢,X宝立刻掏一条线,SATA一公一母的延长线,到货马上拆机试验。评论这是公头,要插人家的。。。评论这是母头,要被人插的。。。由于后来笔记本电压不够,所以这里我把它锯开,单独接电源。评论拆底盘,露出硬盘,拆!希捷的320G硬盘,还行。评论不知道硬盘上面那个空空的插口是插什么的,谁来解答一下?评论然后把延长线的一端插进去,另一段露出来,接到原来的硬盘上,先试验一下延长线有没有用,开机成功,这里就不上图了。延长线证明是有用的。评论---------------------------这是华丽的分割线--------------------------第一个设想,接台式机硬盘。接口是一样的,对接直接开机,无反应,硬盘也没转,应该是电压不够了。好吧,给硬盘外接电源。评论评论试开机,但由于这个硬盘原来有系统,所以先用U盘进PE看看。进到PE后成功识别硬盘并看到里面的资料。CDEF盘就是硬盘上的4个分区,倒数第二个BIN-SYS是我的U盘。评论重启后,直接硬盘启动,看到WINDOWS启动菜单,说明硬盘识别成功,接下来已经不用再继续了。第一个设想,成功!评论---------------------------这是华丽的分割线--------------------------第二个设想,光驱位外接台式机硬盘,充分利用闲置接口。但是碉堡了,把光驱拆开来看了一下,接口不一样啊,看来还用到光驱位,还必须得先买光驱位硬盘托盘才行。然后再利用公母SATA线外接硬盘。评论---------------------------这是华丽的分割线--------------------------最后小小总结一下:用笔记本外挂台式机硬盘由于接口一致,所以完全能够实现,但笔记本电压不够,必须外接电源。电源可以直接用台式机的电源,没有开关的电源可以直接用短接法,即找到绿线和黑线,用一根线把它们接起来,接起来后电源风扇有转,证明电源已经开了。操作方法:笔记本开机前要先打开台式机硬盘的电源,然后再开机。关机的时候&笔记本先关机,再关硬盘的电源。此方法适用人群&&1,那些有笔记本电脑,但是基本不带走的人,因为外挂台式机硬盘要用到外接电源,你总不能带着一个电源到处走。&&&&&&&&&&&&&&&&&&&&&&&&2,没钱又想稍微提升一下性能的人。怎么说台式机的硬盘比笔记本硬盘还是比较便宜的。台式机的7200转,笔记本的5400转。有钱的土豪直接略过,你们可以直接上SSD+HDD了。
GALAXY Note3_为大梦想而生~~~~~~~~~~~~~~~~~~~~~~~~~~~~~~~~~~~~~~~~~~~~~~~~~~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 ... 看帖回帖好习惯!纯手工灌水,只在论坛买东西,看上的会主动联系,没需要就当 帮顶.
路过... ... 谢谢!
一个移动硬盘盒,多好呀
电脑硬件diy群:
diy群不止聊硬件,只求积极发言,潜水者勿入 求懂硬件的diy sir加入,无广告,无商家,单纯的交流天地 只要求一点,务实求真(想装x装大神的获得优越感的勿入) ps:群里的朋友都很活跃的
支持动手如果是为了增加存储空间而外挂硬盘&赞成如果只是为7200转的转速&那就没太大必要了毕竟外挂上硬盘之后&将开启尴尬的用机生活
及时采撷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日便在风中枯萎。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65e379ed/7.png
&发表于&16:11&一个移动硬盘盒,多好呀
这个设想是把台式机硬盘挂接在笔记本上长期使用。如果是用硬盘盒,只能当作移动硬盘,而不能用作系统盘。
GALAXY Note3_为大梦想而生~~~~~~~~~~~~~~~~~~~~~~~~~~~~~~~~~~~~~~~~~~~~~~~~~~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发表于&16:35&支持动手如果是为了增加存储空间而外挂硬盘&赞成如果只是为7200转的转速&那就没太大必要了毕竟外挂上硬盘之后&将开启尴尬的用机生活
台式机的大容量硬盘挺便宜的。。。这么开机也值了。。。
GALAXY Note3_为大梦想而生~~~~~~~~~~~~~~~~~~~~~~~~~~~~~~~~~~~~~~~~~~~~~~~~~~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笔记本也有7200转的
37升虚标自来水极致的液体散热效果毫不惧怕广州高温! 精确到0.1mm图纸设计激光打造DIY玩家版小机箱也有强散热! 掌控瞬时灵感仅30分钟时间马上有!
&发表于&17:01&笔记本也有7200转的
是的丫。。。可惜俺的是5400的丫。。。
GALAXY Note3_为大梦想而生~~~~~~~~~~~~~~~~~~~~~~~~~~~~~~~~~~~~~~~~~~~~~~~~~~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有没有数据比较看&效果如何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电脑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