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台湾制造业世界第一转移到台湾的主要原因是台湾

台湾的弱点是没有腹地和足够广阔的市场,也没有可支撑的人文历史和人才,产业全面性的高端研发力量,长期来看,成功转型升级后的长三角中心如苏南沪宁杭地区发展水平将很快超过台湾达到日本的水平,台湾虽然在大陆有很多代工厂,但台湾人不可能都来大陆工作,支撑本土台湾经济就业的渠道有限,陷入困境时难免的!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3-31 22:42
长三角虽然前期有沦为台湾为全世界代工的廉价用地用工的扩大再生产投资地之嫌,也付出了一定的生态代价,但毕竟完成了原始积累和基础建设,传统的工商才能和精明正开始发挥能量,借外资和国家几轮投资的东风,已建立起比台湾还完备的产业体系,随着跨越过中等收如陷阱和更注重生态,低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得以从容调整产业和人口结构,开始了向欧美日为标杆的现代化跨越!台湾,早就不是江南核心地区的参照物!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3-31 22:47
台湾经济的软肋与特点
1、浅碟型经济,基础薄弱,对外依赖过大
台湾经济历经战后60 年发展,始终没有建立稳固的产业根基,被形象地称为“浅碟型经济”,90 年代后兴起的高科技产业 也未能在深化产业基础方面有所突破,代工模式仍然是其制胜的法宝。另一方面,服务业占台湾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70%,但其
中技术含量低的批发零售业始终是最大的产业部门,而专业与技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门类,虽然是台湾目前少数能够保持 持续增长的产业部门(见表1),但规模依然较小,加上自有技术有限,难以达成井喷式增长。台湾擅长的产业群聚作法虽然有
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快速降低成本,但所掌控的产业链优势依然集中在制造端,产业纵深不足,所能产生的衍生效果与附加价值 正被快速压缩,更无法摆脱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命运。因此从总体产业方面来看,制造业面临产业基础浅薄及外在环境变迁等挑
战;增长动能递减的同时,服务业也受困于规模分散、技术进步缓慢、经营形态保守等弱点,难以实现超越式发展。 2、长期集中在少数明星产业,风险高,发展空间收窄 台湾经济过去50
年获得快速发展的经验之一是依靠众多中小企业发挥经营灵活性,实现支柱产业的快速转换,能否及时转 换及过程的顺利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发展风险的高低。90 年代以来,以半导体产业及21
世纪后崛起的液晶面板产业构成了制造业 的领军产业,不仅在制造业产值中占有较高比重,出口占比更高,已成为维系其外向型经济延续的主要支柱。不过液晶面板业取 代原有的电脑制造业成为龙头产业,是投资向上游产业转移的结果,新兴的产业链并未能及时出现与壮大,以零部件制造业为主
构成支柱产业虽然有助于提高附加价值,增强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但仍无法跳脱产业单一化所带来的高风险。同时新一轮的产业 转换滞后又加剧了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衰减造成的影响。
3、后继产业未能及时跟进,产业发展梯度不足 目前台湾产业在大陆经济不断崛起,东盟国家后发优势加大的引力作用下,制造端加速外移,而留在岛内的产业发展梯度又 明显不足。迄今为止,台湾虽然陆续发展出一些新兴产业,但都不足以承担起后续支柱产业的使命,即使是2001
年台湾当局提 出的“双星”产业,即生技产业与数位内容产业,也都未能实现快速增长,与半导体业和液晶面板业发展存在着过大的发展时 差。未来10 年台湾如果仍不能孕育出新的明星产业链来填补此一缺失,其既有的产业优势就会加速流失。
台湾以上这些困境有些早就存在,目前只是更加突出,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外在环境变化加快,制造端外移呈加速度发展,更 在于岛内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见表2),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内需市场规模再扩大的空间有限。
台湾产业发展的弱点在2008 年9 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暴露无遗。面对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台湾产业难以及时应变,出口 大幅下降,加剧了支柱产业的调整幅度,造成投资锐减,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全面性倒退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3-31 22:48
台湾始终无法从跨国公司手中获取成熟技术与充足供应的设备,其开发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也寥若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3-31 22:50
比如韩国就可以凭借内需市场的支撑,在制造业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缩
短了与日本之间的差距,只有台湾仍徘徊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框框内。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都面临困境,进一步扩张的阻力越 来越大。未来台湾发展只能依赖两岸经贸关系的调整,通过加强两岸经贸与产业合作,实现两岸产业与资金的双向往来,以填补
新兴产业壮大前的空档,并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足够的市场与资源支撑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3-31 22:53
年的坎坷,台湾产业转型迄今仍未摆脱艰辛坎坷之路,只能说仍在路上,从原来远超长三角到现在都基本处于一条起跑线上,现在看来谁最终能先转型成功则还无定数!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3-31 22:55
日,马英九在会见来台访问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院长时表示,台湾经济要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如果现在不调整,以后可能困难更大。而对于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方向,他希望从效率导向转型到效率创新导向。目前关于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操作,台湾“经济部”研拟了一个台湾“2020年产业发展策略”。在该策略中台湾产业发展将以“创新经济,乐活台湾”为愿景目标,同时并以“传统产业全面升级”、“新兴产业加速推动”及“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国际化”等为三大主轴,推动台湾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3-31 23:00
不谈政治因素,从纯经济考虑,台湾产业战略上与大陆实现对接,其不但可赢得发展先机,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其可直接在大陆就能整合全球性资源,对台湾确实非常有利的!但对长三角来说,却是有成为现代化转型路上的一个竟争对手之嫌的!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6:35
台湾是靠美俄中冷战而起来的暴发户,加上西方和日本的技术释放,才有今天貌似的繁荣。
发表于:14-04-01 08:51
台湾对服贸协议有阴谋论一说,其实也不是全无道理。此计确有让台湾经济加速向第三产业转型,从而更加加深对中国的依赖的意图。但是即使这样,台湾也要吞下去,因为台湾别无选择。
  支撑台湾经济的四大惨业已经露出疲态,被大陆本土企业取代是迟早的事。台湾代工企业已经不能再逐草而居了。台湾根本找不到像大陆这样对台企‘友善’的地方。因为其他国家不会对台湾统战,也就不会一味容忍血汗工厂。而且台湾到东南亚、印度去会和日本、韩国企业产生直接竞争,没有当地政府的特别照顾台湾货根本不是这日韩货的对手。
  台湾要市场没市场,要劳力没劳力,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第二产业和高科技业也不是台湾可以长期玩的,只能向服务业转型。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11
长三角有很多高级产业台湾是无法拥有的,如上海的造船业能造驱护舰,潜艇,航母,核工业能造核电站,有制造商用客机的能力,还有长三角很多城市都有汽车制造业,发动机制造业,总之台湾不仅缺少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甚至也无法拥有像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注定了其最后将回归到其70年代前的经济地位,而江南核心地区则将重回中国甚至世界级的传统一流地区的历史应有地位!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14
和前些年不同,江浙两地的干部现在并不忌讳在记者面前大讲“接轨上海”;相反,他们甚至显得有点着急,“上海经济应该快点爬梯子,腾出更多的空间让我们爬上去。”苏州市一位政府官员的话很有代表性。
  “爬梯子”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按照他们理想的安排,上海应该着力发展服务业,尽早腾出制造业的空间,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梯度发展格局。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周边城市在要不要接轨上海的问题上还曾经有过犹豫与反复。现在这一切早已不是问题――――主动接轨上海和拒绝上海辐射,苏州和嘉兴已经给出了不同的现实答案。
  即使作为江苏和浙江两个经济强省的省会城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仅次于上海的副中心,南京和杭州也毫不犹豫地表达出相同的愿望。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15
只有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才能提供国际产业集聚的力量,而这正是长三角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有了崛起的上海,跨国公司就来了,它们把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放在上海,生产线布局在周边城市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15
“资源环境的压力,迫使原来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必须向低能耗、高附加值转变,长三角的产业集群不能再停留在国际产业链的最低端,而要向上游发展。”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20
长三角的功能定位: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28
长三角制造业在国际制造业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制造业的增长主要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来推动,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制造基地”有较大距离,至多只能称之为“世界的加工和组装车间”,包括在长三角的很多台企,都是这个车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消化引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如何“留精汰劣”?达到在根本上实现地区全面现代化,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38
在造船方面,上海目前有4个船厂,投资44亿建成的中国最大船舶总装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建的世界第一大造船基地江南长兴投资118亿,中船集团公司和日本三井合资在上海建立我国最大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加上重点配套企业投资,总投入逾30亿元,中船集团公司决定在沪打造中国最大的游艇制造基地&(30万吨油轮只有1.1亿美元,而万吨豪华游轮售价7亿美元),中国军用船只大约有一半由上海组装.总投资100多亿元的17个船舶建造企业已落户江苏启东沿江船舶工业带,浙江将在未来几年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兴建十大造船基地.未来5年,江苏造船产能将达到700万载重吨,浙江接近1000万吨,上海将达到1000万吨,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造船产量约占全国60%。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41
在汽车方面,上海国际汽车城已经投资380多亿元,随着投资18亿的上汽车工程院等一批项目的落户,汽车城投资将突破400亿,上海通用、大众的产能100万中国最大。长三角汽车产能巨大,厂家众多,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华普,安徽奇瑞、浙江吉利,江苏东风悦达、南京菲亚特,南京福特(在建),安徽江淮轿车等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43
宝钢的第一主导产品汽车板国内占有率50%,宝钢有中国最大的5米宽厚板项目,还有超高端钢铁-投资60亿的36万吨特钢项目用于生产航天、核电站用钢,上海化工区乙烯年产能力目标达到400万吨,年炼油能力达4000万吨,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绿色生态化工区。&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47
在航空航天方面,上海民机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工程ARJ21新支线飞机上海宝山大场基地建设已经启动,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正在将其民机设计、制造、研发能力向上海集中,并在上海构建民机设计、总装、发动机、航电、环控系统的研发生产体系,上海并拟在应用卫星、运载火箭等领域形成若干产业群,在发电设备方面,上海已投资百亿打造世界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火电、核电、水电、风电、气电“五电”联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提前完成了年产1500万千瓦机组的生产目标,使上海电站设备制造的产量和产能双双跃居世界首位,还有上海与西门子合资制造燃气轮机。总的看,&从水里的潜艇到水面的驱逐舰、登陆舰、科学考察船再到陆上的汽车甚至到空中的飞机乃至太空中的卫星、火箭,上海都有!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50
“新港澳台日韩”这种“车间经济模式”是亚洲人的悲剧。香港、台湾和日本等亚洲经济体在全产业结构的创新能力上是远远不够的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09:56
最先复制“新港澳台日韩”模式的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要率先跳出这个怪圈!应该向欧洲模式特别是德国学习,让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群和本土的经济资源所内涵的技术进步路线相耦合。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10:07
& & & & 欧洲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6世纪开始 到20世纪20年代,这里孕育了世界一个又一个科学中心,长期以来它拥有世界上最
强大的经济、科技与军事实力,并主宰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在本世纪上半叶,以英、 法、德、意为代表的西欧列强曾称霸世界、互相争夺,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战后世界科技中心西移美国,日本和苏联的科学技术力量相继崛起,欧洲的优势破
灭了。 1973 年以来,西欧受到战后两次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两次石油提价的严重打击, 经济实力明显削弱。 年西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失业人数逐年增加,经济
“滞胀”导致科技进步缓慢,在高技术领域与美、日的差距拉大,高技术产品市场(包 括部分欧洲市场)被日、美占领。例如,二十世纪80 年代中期日本电子产品产值已相
当于英、法、联邦德国三国总和的80%;西欧市场上的电子计算机80%都是美国货; 美、日音响、录像器材和家用电器充斥西欧市场;1983 年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销售额
美国为57 亿美元,日本34 亿美元,而西欧只有22 亿美元;与此同时,太平洋地区 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则以新技术和低成本(低工资)产品直接威胁到西欧的传统
工业。面对这种严峻现实,西欧各国开始认识到:为对抗美、日及迎接新兴工业国家 的挑战,必须加强团结,克服国家小、资源资金分散、市场狭小等弱点,走联合发 展高技术的道路。在这种大背景下尤里卡计划应运而生。“尤里卡”计划是在世界新
技术革命发展浪潮中,特别是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两年后宣布实施的。它 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广阔的现实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美国 二战后,美国奉行只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原则。20
世纪60 至70 年代,美国联 邦政府开始并加大对公益性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80 年代早期,对信息技术、生物 技术等新兴高技术领域的政府支持计划开始出现;1984
年,先进技术计划(ATP)设 立,并出台了《合作研究法案》,共性技术政策成为美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共性技术的主要提供者是私人部门,政府部门起引导和扶持的作用,以弥
补市场的不足。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和管理职能主要由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承担。支持的组织形式有四种:专项计划;直接资助或组织研究联合体;通过合作 4
开发协议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形式,促进联合开发;成立国家研究院。针对不同的目 标、不同共性技术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美国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特点注重企业 的参与。其共性技术政策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合作研究,合作研究的根本内涵是要有
企业的参与,这是获得政府资助的先决条件。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对知识产权 法律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知识产权的归属进一步向企业倾斜,以此鼓励企 业参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扩散,同时为合作研究清除制度障碍。如
1980 年的 “Bayh-Dole 法案”和 1995 年的“国家技术转移和进步法案”都规定受到政府资助 或与政府合作研究的非政府组织可以获得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并被许可有排他或非
排他性的许可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日本 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自明治维新以来主要以引进欧美主要国家的先进技术及 培育人才而建立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产业合理化中增加了产业基础的 扩充、新兴及成长产业的培育、振兴策略。二十世纪60
年代开始进行自主性技术开 发,构建民间企业共同研究环境。 日本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与其技术发展政策密切相关。20 世纪70 年代,日本 以追赶为主要技术发展目标,政府重点支持的是试验室阶段的共性技术研究,为企
业消化吸收和改造引进技术提供技术基础或平台。其支持目标是提高单个公司的研 发能力,且多集中于半导体、电子等少数高技术领域。如VLSI 计划对日本电子产业 的推动。进入80
年代,以实现技术领先为目标,与之相应,支持重点转向应用研究 的早期阶段,与欧美国家越来越接近。支持目标也转向以支持合作研究为主,支持 领域也随之拓宽。日本的共性技术支持的组织和管理职责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和
工业部(METI),其他政府部门在各自职责领域内起辅助作用。主要组织形式有专项 计划、关键技术中心和国家研究所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10:13
二战以后,美国的产业升级和转移是与其地缘政治布局并行的。二战结束以后,与苏联类似,同为世界新秩序奠基者的美国作为霸权实体,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布局并改造世界。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推行了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在经济和政治上扶持了作为缓冲垫和准傀儡的西德和英国。为了抑制社会主义阵营在太平洋的可能扩张,美国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中国台湾,这一岛链直至东南亚,都一度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而在中东地区,美国帮助以色列复国,并通过战争让石油对美元标价,以控制全球经济的命脉。在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中,美国控制了欧亚大陆的两端和枢纽地带。
同时,美元本位下自由贸易的蓬勃发展打开了 1950 至 1973 年这段资本主义真正的“黄金年代”。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拓展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全球市场大大提高了潜在需求水平,各参与国的福利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快速提高。美国的传统制造业部门陆续向海外转移,更专注于发展技术含量与利润率更高的第三产业部门。从产业增加值分析,商品生产部门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从
1951 年的 46%下降到 2011 年的 21%,而服务生产部门的占比则上升到了近 80%。从二级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和农业的占比逐步下降,而金融地产、教育医疗社保、专业与商业服务的占比则稳步提升。
美国设计的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分工打造了西德和日本两个工业中心,为欧洲一体化和东亚模式埋下了种子,并最终造就了三大经济区域:北美,东亚和欧洲。这次分工带来的增长红利直到1973
年才被来自资源国的“石油危机”冲击所打断。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10:22
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制造业体系和研发创新力量,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世界超级军事强国,这就是美国的基础,美元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这个基础不动摇,美元也不会动摇,欧洲,日本,也拥有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军用技术逊美国一筹,但在高端民用商品的技术研发上,品牌上,据世界领先地位,有自己的高利润的固有消费市场,全球化进程中,一些曾是美国的主要产业如汽车业,造船业,电子加工业转移到日本,台湾,韩国,中国,美国是权衡过的
中国经济目前在世界市场上的相对优势地位主要还就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和低环保门槛,制造业的根基并不牢固,这个要清醒!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10:29
对于现在提出的京津冀都市圈,对长三角来说可以乐观其成,毕竟可以分流一些人口,产业压力!但京津冀有一个致命缺陷,大家可能忽略了,那就是缺水的问题,在京津冀都缺水的情况下,这一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刚性用水需求呈增加趋势,由水资源引发的问题必然日趋严重。因此,京津冀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化解水资源引发的矛盾冲突?
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现实承载力可根据“木桶理论”来确定。如果说,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那么,城市或地区的现实承载力则由各单项资源和发展条件中最小的一项来确定。而北京地区的最“短板”是“水资源”
京津冀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m3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m3为中度缺水,1000m3为重度缺水。2011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m3,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m3,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m3的重度缺水标准。2011年天津市水资源总量为15.4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6m3,约为当年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即使是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市行政区水资源也极为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标准。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10:34
说得有些跑题,但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如何用好长三角得天独厚的条件转化为转型升级,现代化的信心,动力,助力和独门秘器!而不要和其他地区去竟次,而是要和先进国家和地区去竟优!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10:54
长三角地区已取代珠三角地区,成为台商进军大陆市场的“最爱”!台湾媒体10日公布近日一项名为“2012年大陆台商1000大”的调查,入围的1000家企业中竟有多达509家以长三角地区为基地,江苏更以343家,取代广东成为“台商第一大省”。
  据中通社十日报道:台湾《工商时报》与台湾“中华徵信所”举行“大陆台商1000大”的调查,自2004年开始至今已是第9年。该调查经过大规模调查、核实後的关键报告,被称为“直指未来的历史纪录”。调查报告书指出,如今在陆台商多如牛毛,2012年想要晋身“千人榜”,公司的“最低消费”是年营业额3.4亿元(人民币,下同),大陆台商实力在此有清晰而完整的呈现。
  509家台企落户长三角
  评选调查结果於近期出炉,发现长三角地区成台商的“欢乐天地”,共有509家台资企业以长三角为基地,其中343家落户江苏省,上海市106家,浙江省60家。其中,上海的达功电脑、达丰电脑与昆山的仁宝信息技术、仁宝资讯工业、纬新资通5家台企,更是跻身“台商1000大”中的前10位
 调查显示,面对近几年全球经济环境剧变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台商1000大”展现出了强大的“逆境突围”能力。2012年,千大台商的整体营收增速较上年有大幅提升,高达47.7%。与各省市同期GDP表现相比较,则更能直观体现这种强劲反弹。
  2010年,千大台商的营收总额超越河北省,排名第六;2011年超越河南省,排名第五;2012年则是超过浙江省,排名第四,仅落後广东、江苏、山东“三巨头”。有媒体称,大陆台商已经“富可敌省”。
  据了解,此项调查活动自2004年首次举行以来,已经迈入第9年,也见证台商在大陆经济版图上的开疆拓土,由先前的广东珠三角及福建等先开发地区,至今台商的足迹已由广东、福建,再迈足到浙江、上海、江苏(长三角)、山东、天津、北京、辽宁、湖北、四川等地。
&&& 来源:大公报&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4-04-01 11:03
& & & & 在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作为大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发 展成为我国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台商
投资的集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了冲破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 业发展的瓶颈,致力于吸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落户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从而迎来了台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投
资的热潮。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台商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虽然,台商在长江三角 洲地区正面临着产品出口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等危机,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仍是台 商投资最为青睐的地区,但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提高,
环境监控愈发严格等因素,吸引台商投资的趋势有所减弱。
& & & 台 商 对 大陆地区投资 的产业布局 特征 台商对大陆地区投资的初期,由于台湾内部经济环境和国际投资环境的恶化, 台商为降低成本,将橡胶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
制造业行业转移到较近的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台湾接单、 [28] 大陆生产、香港转口、海外销售”的模式将大陆沿海地区作为加工出口基地 。 随着台商在大陆地区的不断发展和扩展,台商在大陆地区投资的行业结构发
生了新的变化。为满足台商在大陆地区的纵向延伸,更多的提供原材料的中上游 企业进入大陆地区。产业形态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为资本和资源密集型 产业。 近几年来,台商在大陆地区投资的产业中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首的新兴产业迅
速崛起。2010年,台商投资前六位的行业(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电脑、电子产 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不动产业、批发零售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融及保险 业)占台商对外投资额比重达到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台湾需要“制造业复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台湾需要“制造业复兴”
|0|0|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生进行了第一次重大...”,相似的试题还有: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结合图5一2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5一21(1)目前,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试分析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IT产业的原因。(2)简述第一次调整前和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在布局上的变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目前,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试分析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IT产业的原因。(2)简述第一次调整前和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在布局上的变化。(3)高科技产业的地域分布往往具有集聚性的特征,这种布局的优点是什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试分析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IT产业的原因。(2)简述第一次调整前和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在布局上的变化。(3)高科技产业的地域分布往往具有集聚性的特征,这种布局的优点是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