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什么时候竟成了日本的原油进口配额国

中国原油进口图谱:俄取代沙特成中国最大进口国
&&&&来源:&&&&
原标题:中国原油进口图谱:俄取代沙特成中国最大进口国
  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原有的世界能源利益分配格局均势被打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如何利用这个变局,构建原油战略储备,是当前能源市场一大看点。
  石油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分析中国能源战略问题,很难从单一角度切入,但是制定石油战略不外乎为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支付能力;第二,油源的获得;第三,运输和安全。
  对于前两个问题,中国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原油供给端群雄四起,除了美国、俄罗斯外,巴西产量日盛,伊朗也将冲破“牢笼”,加入战局。
  对于运输和安全,“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将为此环节注入更重的安全砝码。
  全球能源需求端的深刻变化,正通过两个数据露出端倪。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392万吨,俄罗斯已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4月,中国原油进口达每日740万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在供给端,由于页岩气革命,美国一跃成为能源生产大国。供需两极的大变化,决定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调整正在发生。我们试着抓取原油进口格局变化的细节,以及世界原油供给端的近期变化,勾勒出一幅中国原油进口图谱。
  最大进口国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会超越美国,2015年很可能会成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元年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石油进口达到每日740万桶,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标志着过去10年能源流动的大转变达到顶峰。
  每日740万桶,相当于全球每日石油消费量的1/13。Blacklight Research管理合伙人科林?芬顿(Colin Fenton)指出:“中国的原油进口在过去5个月中,有4个月高出趋势线。”
  不少分析机构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会超越美国,2015年很可能会成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元年。
  其实,中国大幅增加原油进口量并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为3.1亿吨,同比增幅达到9.5%。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产量为2.1亿吨,这样可以推算出,2014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9.6%,较2013年的57%高出了2.6个百分点。
  “尽管近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中国的经济体量仍在不断地扩大,各个产业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资银行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更重要的是,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暴跌,趁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而产油大国纷纷表示不减产的有利环境,中国增加石油进口以增强石油储备。”
  去年11月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随后,中国国家统计局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的消息。国家统计局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国际能源署此前预测,2015年中国石油需求占全球需求量的11%以上。卓创资讯分析师高健分析指出,“长远看,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肯定是要增长的,因为目前国内的供应增量赶不上需求增量。”
  据其介绍,2015年,大庆油田计划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调减至3200万吨,年均减幅逾130万吨。数据显示,大庆油田石油产量此前连续12年保持4000万吨以上。
  中国之所以成为最大进口国,与美国“主动”减少进口也有关系。
  “美国和中国在原油进口方面正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这自然就加速了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步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页岩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除了进口体量上的变化,在进口格局上,也出现调整。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一直都是中国进口原油的第一大来源地。数据显示,2014年,沙特向中国输出原油总量为4967万吨,占该国原油输出总量的16.11%。其次,安哥拉向中国输出原油4100万吨,占输出总量的13.18%。排在第三位的是俄罗斯,2014年向中国输出原油量为3300万吨,占输出总量比例为10.74%。这也是多年来较为固定的座次排名状态。
  这一状态在今年5月份被打破了。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392万吨,俄罗斯取代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5月份392万吨的进口量,相当于92.7万桶/日。2014年,中国从俄罗斯的平均月进口量只有约275万吨,相当于65万桶/日。也就是说从去年到现在,国内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增长了近43%,涨幅可观。反观中国对沙特的进口,则出现近36%的下滑。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表示,中国作为屈指可数的消费大户,势必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这一最新消息反映出,中国原油进口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俄罗斯动向
  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制裁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接受人民币作为中俄两国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俄罗斯与中国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全方位的
  俄罗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原油最大供应商则是当前大环境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述中资银行分析师表示:“俄罗斯从去年开始增加向中国输出的原油,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有意扩大了原油进口量。另一方面是,俄罗斯从去年开始因克里米亚事件而遭到美欧等国的经济制裁,向欧美市场输出的原油量大幅减少,开始积极开拓亚洲等市场,增加了对亚洲原油的供应。”
  油气分析机构Energy Aspects的首席石油市场分析师阿姆里塔?森在一封邮件中称:“由于中东石油不得不与来自其他地区的石油争夺市场,亚洲已然成为石油出口国的宠儿。俄罗斯越来越关注其东方,俄罗斯最大石油生产商Rosneft与中国达成的各种各样的交易很有可能让更多的俄罗斯石油源源不断进入中国。”
  事实上,近几年,中俄两国强化了彼此间的油气合作。2013年,Rosneft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达成2700亿美元交易,前者同意在未来25年向后者供应3.65亿吨石油。同年,Rosneft又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达成850亿美元十年期协议。
  2014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上海会晤期间,双方达成东线天然气管道合作协议,实现了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历史性突破。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签署中俄西线天然气合作协议,为期30年。这项协定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中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
  5月,俄罗斯副总理阿卡迪?达瓦科维奇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可以增持其在270亿美元的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所持股权,目前诺瓦泰克公司拥有该项目多数股权,“诺瓦泰克在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中已经有一个中国合作伙伴,他们已经掌握了20%的股权,正考虑增持”。
  “我们对外国合作伙伴的放行通常很审慎,但对我们的中国朋友,我们当然不设任何限制。”普京于去年9月宣布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邀请中石油投资万科尔油田时表示。达瓦科维奇称,俄罗斯愿意把控股权给予中国投资者。
  而俄罗斯接受人民币作为中俄两国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也刺激了中国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力度。
  野村证券地区油气研究部门负责人戈登?关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就中国货币发表评论:“在俄罗斯接受人民币作为购买石油付款方式后,预期有更多的俄罗斯石油将出口到中国。如果沙特阿拉伯想要重回第一宝座,需要接受人民币作为购买石油付款方式,而不仅仅只要美元。”
  “中俄两国在货币互换领域的合作也为以人民币结算的能源交易提供了更结实的基础。”上述分析师表示。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曾指出,此举旨在便利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沙特野心
  沙特原油性价比一直很高,但近期对中国出现惜售现象,“已经拒绝了中国5、6月进口更多原油的请求”,或由于国内需求量增加,或出于对中国原油储备战略的防备
  从原油的质量来看,沙特阿拉伯出产的原油质量普遍高于其他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原油不仅在中国市场,在整个国际市场都是很有竞争力的。从2014年中国从各国进口原油的价格来看,沙特向中国出口原油的价格基本每个月都比安哥拉和俄罗斯来得低。上述中资银行分析师指出:“沙特作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商的地位之所以被俄罗斯取代,与沙特本身采取的原油出口政策有关。也就是说,我们愿意买,那也要人家愿意卖。”
  此前,路透社援引中国资深石油交易商的消息称,沙特阿拉伯和主要OPEC成员国已经拒绝了中国5、6月进口更多原油的请求。
  “沙特拒绝中国的购油需求,或出于满足自身需求考虑的。”高健指出,“沙特或担心中国大量储油之后,会造成需求放缓。去年下半年原油暴跌以来,中国在大规模抄底储油,一旦二期战略储备完成,那么未来的需求就会出现下滑,沙特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的出口收入便会受到影响。”
  有分析认为,沙特阿拉伯拒绝供应中国更多的原油,或与其新的能源战略决定有关。前段时间,沙特最高经济委员会已批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重组计划,今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将会从沙特石油部中剥离出来。5月11日,沙特阿美批露了2014年度公司报告。报告指出,沙特阿美的愿景是在2020年成为世界领先的综合能源和化工公司。沙特阿美特别强调了自己在石油下游产业的发展。报告中多次提及了沙特阿美在沙特境内的炼油项目,包括与Total合资的SATORP项目、中石化合资的YASREF项目以及沙特阿美独资的Jazan项目。因此,有消息指出,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在4月时已经减少给日本和韩国一些客户的合同供应量。
  为了留更多的原油供沙特国内炼油使用,沙特阿拉伯上调了供应给亚洲的石油的官方价格。根据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发表的公开声明,7月阿拉伯轻质原油和中质原油的价格已经被设定在10个月以来的最高位。
  中国之策
  俄罗斯很难在中长期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商,未来,中国进口原油的来源会更加多元化,伊朗在中国的进口排名可能还会上升,巴西会是潜在合作伙伴,美国也有可能成为进口地之一
  截至目前,向中国出口原油的主要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联邦、阿曼、伊拉克和伊朗等6个国家,占进口总量的68%。历年来,这个顺序变化比较小。中东国家对中国出口原油占48%。未来,进口格局有无更大变化呢?
  对此,上述分析师则指出:“国际原油贸易关系牵扯到方方面面很多要素,而未来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不确定性也会加大。俄罗斯很难在中长期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商。未来,中国进口原油的来源会更加多元化。”
  5月俄罗斯方面曾表态,或无法根据协议长期供应中国所有石油。尽管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在不断加深,但是已经不止一笔拟议中的交易陷入困境。了解万科尔谈判内幕的两名人士称,双方无法就条款达成一致,除了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石油公司无法获得长期贷款的影响外,还有就要价产生的分歧。中石油另一项潜在投资是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东西伯利亚的Taas-Yuriakh部门进行投资,该计划自2013年宣布之后也不了了之。俄罗斯石油公司正在就向英国石油(BP)出售相同油田的股份举行谈判。
  “中俄两国关系会有起落,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方贸易合作。”上述分析师进而指出,“除了考虑各种政治因素,任何贸易的价格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如果其他国家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中国届时在进口原油时会有所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伊朗在中国石油进口的排名上由去年的第6位跃居今年的第4位,5月对中国出口约220万吨。6月底,伊朗的石油出口可能会解禁,其出口量或将恢复50%。若这一预期落实,伊朗在中国的进口排名可能还会上升。
  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认为,5月份中国石油进口跃升的部分原因是从伊朗进口的数量提高。伊朗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投资,可能对其石油提供更多折扣,作为增进与中国石油企业关系的努力的一部分。
  从中国自身的能源战略角度来看,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也是必然的。
  2009年后,中石油开始行动,在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五条线路进行海外扩张,加快四大通道建设;中石化也发展了自己的原油、成品油、货轮和管道等石油进出口方式。“现在,中国在全球的石油进口网络已经初步建成,中国对进口原油的担忧将渐渐过去。”
  未来中国潜在深入合作伙伴或包括巴西。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此前表示,预计今年的出口量将达35万桶/天,去年这一数据为23.15万桶/天。目前巴西石油主要出口国家为中国和印度,其次为美国。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还称,公司所属的subsalt region油田日均产油量创下纪录新高,达80万桶/天。该油田被誉为30多年来美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田。英国天然气集团分析师称,巴西有望大幅提高原油产量,并增加中质油以及中重质油的份额。其预计,到2020年巴西原油日产量将达到370万桶/日,出口将达到100万桶/日。
  “其实,从更长期的角度来说,美国也有可能成为中国进口石油的来源地之一,如果美国的页岩产业能够得到持续良好发展的话。”上述中资银行分析师表示。
  据《BP2014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 2013年,借助页岩油气革命,美国原油产量增量达到日均110多万桶,这是第二次实现“美国历史上的最大增产”。国际能源署去年11月预计,2015年,美国将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年度报告,美国在2014年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垂直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混合带来了页岩气和页岩油的革命,随着这一非常规油气产量暴增,美国在2011年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国际能源署此前曾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前成为第一大产油国。现在,这道门槛已提前跨过。
(责编:王静、杜燕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伊朗摒弃日本 强势联合中国 中国竟成产油国中的“香饽饽
  石油被称之为“黑金”,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现代工业和生活离不开石油,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控制了石油就等于控制了世界。此话暂且不论,但足以证明石油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每年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石油,用以保证国内工业使用和民用,因此中东各大产油国纷纷抢占市场,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其本身的能源资源极其匮乏,石油自给率只有0.2[[%]]。日本石油基本依赖进口,并且进口途径单一,超过99.8[[%]]的石油靠进口。  伊朗每年供应日本大量的原油,这次断了货,无异于掐住日本的咽喉,日本在之前,为了与中国争夺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安倍携大笔资金意欲讨好普京,被普京果断打脸,最终中俄石油管道协议签订。这一次,伊朗又毫不留情的的全面打压日本。对于伊朗这么做,日本也只能忍了,连美国都制裁不了的伊朗的经济,日本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对于日本而言,噩耗不至于此,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将把位于伊朗中西部伊斯法罕省的北阿扎德甘油田和南部胡齐斯坦省的亚达瓦兰油田第二阶段的开发工作交由中国的石油公司进行。其中,前者的开发商为()公司,而后者为()公司。这两处油田又都属于伊朗国内最大的阿扎德甘油田的一部分,阿扎德甘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而且,这个油田原本是由日本开采的,现在控制权也移交给了中国。  本人对原油、、铜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如果你在投资方面遇到问题,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 zrlj888886(长按可复制
已有--个人赏过
天王盖底虎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14关注人气
51文章数量
24922访问量
&&爱生活,爱运动,爱同花顺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JMedia】揭秘中国成为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真相|界面新闻o商业图片来源:网络最近,一张新加坡海岸挤满超级油轮的图火了,不少分析者借此证明,中国正在不断利用国际低油价的机会窗口,放开存量不断囤积原油。而早在4月份,青岛港门口积压的超级油轮也引发了媒体关注。&
(从新加坡眺望海上油轮)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2015年4月中国日均进口原油达到737万桶,而同期美国原油进口量为每日720万桶。这意味着我国原油日进口量首次超过美国。随后我国原油进口量维持高位,2015年全年进口规模接近3.4亿吨,较十年前增长近1.5倍,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难道中国一夜之间成&土豪&了,有钱任性?真实原因为你全揭秘。
外因之一:&前老大&进口需求下降
安迅思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内,美国原油进口量下降了30%。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消费不振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随着页岩革命的发展,美国国内原油产量不断增长,屡创历史新高,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进口原油占国内消费的比例,导致美国原油进口量持续下滑。
外因之二:原油供应竞争白热化
2004年至2014年,是属于石油的黄金年代。在这期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百元以上高价持续了三年有余,各原油出口国好好享受了一把躺着赚钱的快感。资本天生逐利,各路投资向油气行业蜂拥而来。传统OPEC产油国开足马力,后起之秀美国则利用自身金融与技术优势迅速催生了页岩革命。一时间,常规石油产能稳步提升,非常规的页岩油、油砂、超重油等热闹登场。
然而,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原油需求增速回落,世界石油行业逐渐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随着2014年8月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整个行业哀鸿遍野,市场争夺战也愈演愈烈。
据目前业内共识,OPEC决定国际油价下限,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决定国际油价上限。前者的标杆沙特率先实施&弃价格保份额&策略,伊拉克、伊朗等也不断刷新出口记录;后者则依靠成本控制勉力硬撑,以求不要倒在黎明曙光前。之前牛气冲天的供油大佬们在中国等大客户面前放低姿态,提供种种优渥条件,努力占据重要市场。
外因之三:&石油换贷款&
在油价高企的年代,OPEC许多产油国通过原油抵押大举融资。如今抵押物价值陡降,他们不得不用较过去数倍规模的石油来偿还贷款。而中国,作为数百亿美元石油抵押贷款的债权国,则成了当前的最大赢家。
据路透社称,当油价每桶120美元时,偿还500亿美元贷款仅需要每日出口100万桶石油;而当油价降至每桶40美元,日均出口量则需要提升到300万桶。这或许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何近期青岛港油轮大量积压,中国突然淹没在石油的海洋里。
内因之一:中国向石油消费大国迈进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消费量逐渐增长,同时国内原油产量一直稳定在2亿吨左右,这导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15年国内表观石油消费量约5.4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达到60.6%。据目前情况推算,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到2030年,我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
内因之二:新炼厂的巨大需求
自2015年我国政府取消私营炼油厂的进口限制后,新增独立炼厂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些国外媒体口中的&茶壶炼厂&日益成为原油进口的重要主力。中国石油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截止今年2月底,已有27家私营炼油厂收到或申请了进口配额,年化额度为8950万吨,合约每天180万桶。它们获得进口配额后,大量购买原油,进而刺激了进口需求的增长。
内因之三:中国加强原油储备
我国于2003年开始启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准备用15年的时间分三期来完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各项建设。根据《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20年以前,我国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达到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准&水平。
自2014年年中油价下跌以来,不少业内人士建言,应趁机加大原油储备,弥补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起步较晚的空缺。据路透社统计分析,中国政府将在2016年向战略石油储备中增加7000万至9000万桶,购买规模比去年翻倍,倒是储备仓库建设不足阻碍了中国&抄底&,可能会&胃小吃不下&。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原油进口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