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华为有没有金堂希望未来城成为手机界老大

华为的公关比华为自身更成功!_网易手机
华为的公关比华为自身更成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华为的公关比华为自身更成功!)
仿佛一夜间,华为就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值得骄傲与尊重的品牌。这个口碑与形象的建立,基本都是依靠媒体与自媒体的各种报道,而且每一个文章的标题都十分具有侵略性,内容也是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信服。直到看完著名财经作家、资深媒体人余胜海《请不要捧杀华为!》一文我才意识到,华为是通过向各个行业的老大“开刀”,成功地塑造了自己伟大的形象,应该说:华为的公关的成就,比华为自身更成功,在此要为华为公关点个赞!众所周知,无论在金庸、古龙,亦或是梁羽生笔下的江湖中,一个武林高手想成名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打败最厉害的武林高手,一战而成名。而华为的公关也是采用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套路,利用自身的大体量与业绩成功地打败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个老大,塑造了华为自身强大的品牌形象。我们先回顾一下华为的品牌建设之路。手机:将各个领先者“踩”在脚下作为全球公认的安卓机老大,三星手机可是没少被华为拉着蹭热度。在“爆炸门”事件中还没缓过劲儿来呢,就被华为公关趁机借了势。小米手机第一次在中国掀起国产机的抢购浪潮,当时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特别在年轻人心中,更是趋之若鹜,但是华为有“千万销量”。苹果是世界手机行业的颠覆者,直到今天也无人能及。而华为公关却将苹果“踩”在了脚下。实力: 直接找“话题之王”万达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大连万达名列第六,华为第一,华为公关不借第二、第三说事,却直接找“话题之王”企业万达蹭热度。管理:几篇稿子就“超越”了海尔海尔的管理模式可是全球都数得上的,获得了全世界管理大家、学者的认可。华为公关就用了两篇稿子就将自己包装得超越了海尔的管理模式。人心:华为是格力的“师傅”作为业内数一数二的女强人,董明珠一个人把年产2万台空调的小厂带成了营收千亿的巨头,不过华为狠狠地教育了一下董小姐。如果是一篇文章,大家会认为是偶然;如果是两篇文章,大家还会认为是巧合;如果是接二连三地炮轰其它品牌,那就不得不让人相信这是有意为之。因此,这应该归功于华为强大的公关借势能力,让华为成功转型为“国产榜样”。但是,在华为公关频繁向各个行业的老大开刀,塑造华为伟大形象的同时,也引起了外界的注意。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余胜海在《请不要捧杀华为!》的文章里,就把近期华为公关近期塑造的“大事件”扒了一遍,“干掉三星”、“秒杀苹果”“超越海尔”、“完爆格力”也成为业内新的谈资。其实,仔细看看华为公关对比过的这些各个行业老大,苹果、三星与华为同处手机通讯行业,类似对比还能被业内理解。但像万达、海尔、格力这些完全不在一个领域的企业,完全没有可比性。作为不同领域的引领者,华为与万达、海尔、格力等企业作为民族品牌分别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在此,奉上《请不要捧杀华为!》一文,与君共勉之:1、华为发布新款手机Mate9,保时捷版的价格过万元11月3日,华为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了一款旗舰手机华为Mate9。作为华为梦想之作和其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华为Mate9s基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深度创新,实现了Android手机的革命性突破,在性能、续航、拍照等多个领域获得了颠覆性体验。与此同时,与全球顶级设计品牌PORSCHE DESIGN联袂打造的首款奢华智能手机——华为华为Mate9保时捷全球限量版同步上市。华为Mate9作为2016年度压轴旗舰机,华为的确是使出了杀手锏,采用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60芯片,与奢侈品牌保时捷合作,双曲面设计,搭载徕卡双镜头,第一部久用不卡的安卓手机等,华为Mate9可谓来势汹汹,直逼苹果和三星。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售价,华为Mate 9(4GB+64GB),售价699欧元起步(折合人民币5230元),华为Mate9保时捷设计全球限量版(6GB+256GB),售价1395欧元(折合人民币10460元),国内售价8999元人民币。华为Mate 9的这一定价已经向苹果、三星的高端智能手机看齐。于是媒体和一些自媒人开始大肆炒作报道:《干掉苹果!华为卖到了10000元!》,然后《干掉三星苹果!华为卖到了10000元!》,再转《干掉三星苹果!华为发布世界最强手机,售价10000元》,又转《华为手机卖到10000元,中国制造沸腾全世界!》,还有《余承东:华为三年干掉苹果,五年干掉三星》、《载入史册!今天,华为振奋中国!》的文章,其编者按为:“今天,华为打响世界芯片大战,碾压高通、秒杀苹果,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再次颤抖,振奋中华!”事实情况:据全球知名调研公司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三星手机销量3.2亿部,苹果手机销量2.2亿部,华为手机销量1亿部,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 5%、15.9%、7.3%。三星和苹果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华为位列当年全球智能手机厂商销量的前三名。国外科技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2016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分布研究数据表明,华为、OPPO与步步高三家中国手机厂商智能手机销量总和占全球总销售量的21%。华为持续拉近与苹果之间的距离,两家公司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差距仅不到3%。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厂家的总利润为94亿美元,而苹果一家占到了85亿美元,占比为91%,利润排在苹果之后的企业包括华为、Vivo和 OPPO。干掉、秒杀苹果、三星又从何说起呢!虽然,三星Note7深陷爆炸门困扰,正遭遇历史上最大的用户信任危机,元气大伤,但三星的总销量仍高于华为,是华为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苹果手机的销量仍然遥遥领先华为。虽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多次公开表示,华为将在两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到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家。但凭华为的技术实力在未来几年有可能超越苹果三星,但是现在就说华为干掉了三星苹果恐怕为时尚早!平心而论,华为Mate9算是华为目前的巅峰之作,技术先进,但与苹果手机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单凭一款华为Mate9就能超越三星、苹果那是吹牛!尤其是一些人动不动就用“碾压高通”“终结西方垄断”“大败BAT”、“干掉苹果三星”等字样吹捧华为,这并不是在帮华为宣传,更不是在帮华为进步,而是在给华为制造越来越多的阻力,给华为四面树敌。2、华为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12月1日,华为中央研究院在第57届日本电池大会上宣布:华为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研究突破,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实验结果显示,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耐高温技术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于是媒体标题起法仍然如出一辙,《华为将碾压三星苹果,或率先商用石墨烯》、《干掉三星苹果!华为宣布重大研究突破!》,“干掉”、“碾压”等字眼煽动着每个人的细胞。事实情况:华为说的很清楚这是“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即使其名字上加入了 “石墨烯”,但它实质上还是属于锂离子电池。这些新闻通稿中的华为瓦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阳兴博士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主要为:在电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剂,去除痕量水、避免电解液高温分解。在电池正极中选用改性的大单晶三元材料,提高热稳定性。采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实现锂离子电池与环境间的高效散热。上面的解析就已经明确指出了,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里面的 “石墨烯” 仅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散热效果。而电池电极上也并没有使用石墨烯材料提高导电性,更没有直接使用石墨烯材质制作电池主体。但是一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可能出于蹭热度或者某些利益原因,却以 “石墨烯” 为切入点,胡编乱造出“华为正式发布石墨烯电池” 或者 “华为开启石墨烯商用时代”之类的言论,极大地误导了很多读者。为此还引发了一些非常尴尬的事情,中科院前几天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了一些双层石墨烯的研究进展探讨发展方向,却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质疑研究价值。随后中科院通过转发微博回答了这名网友,这名网友还说出“华为石墨烯电池已经商用,为何中科院还在研究”的言论。另外,在某些自媒体平台上,更多的人也将矛头指向了中科院,认为中科院尸位素餐,那么多教授都比不上一个民企(华为),还不如解散了。显然,这些愤青都是被这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给误导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华为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就是个噱头没有实用意义。华为瓦特实验室这次是很巧妙地利用了石墨烯高导热性能来为他们的锂电池散热。华为在通稿中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高温极端的环境。在高温下,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的温升比普通锂离子电池要低 5℃,同时工作环境极限温度范围相比起普通锂离子电池也提升了 10℃,使用寿命从而也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 2 倍。60℃高温循环充电 2000次,电池容量仍超过 70%,在 60℃的高温存储 200 天,容量损失也小于13%。因为锂离子电池在温度过高时会让其容量损失越来越快,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石墨烯在这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当中担当着最为重要的散热材质。华为认为这种新型电池可以应用于世界各地高温区的蜂窝基站上,提升基站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后还有可能应用到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主要依靠电池模组提供动力的设备上。但这项技术目前并不适合下放到智能手机上,首先如上面所说的产量和成本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对于动辄铺货上百万的手机电池来说肯定不现实。而且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是针对高温工作环境制作的,一般而言锂电池高温性能好,低温性能就差,反之亦然。3、华为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认可11月17日,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 RAN1 87次会议的 5G 短码方案讨论中,历经千辛万苦,华为公司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最终战胜之前具有垄断地位的高通、爱立信等著名公司的短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与Polar码平分秋色。消息传回国内后,就立刻引起了国内众多媒体和网友的一阵狂欢。很快网上就铺天盖地的出现了一大批大肆吹捧华为的文章,例如《任正非笑了!世界 5G 技术标准,我们中国人定!》、《今天全中国沸腾了!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华为打败美国高通,拿下5G短码方案》;《华为碾压列强:拿下了5G时代!》某官媒当天还发表评论称:“华为碾压高通,助中国打破美国的垄断,成为通信设备的基础规则的“制定者”,让中国智造扬眉吐气、创造历史!中国又一次突破技术‘无人区’,碾压列强,拿下了5G时代!恭喜中国,恭喜华为!”当读到这样豪迈的句子的时候,不知道你内心有没有被爱国情怀激起一圈涟漪。华为5G 编码方案获得国际上的认可,这的确是一件令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你在写文章时为了博眼球,而夸大事实,哗众取宠,造谣生事。事实情况:Polar码并不是由华为所发明的,华为只是众多推动Polar码的其中一家公司。编码方案只是5G中很小的一部分,确定使用Polar码标准,也是全球互相妥协,相互博弈的结果,谈不上是中国厂商的大胜。更为重要的是,在Polar码成为5G短码方案之前,高通、爱立信等公司主推的LDPC方案已经成为5G中长码编码确认方案。而长码部分覆盖了主要的信息传播,相比之下短码主要用于信号,携带的信息量几乎没有,等于国家队(包括华为中兴等一百多家企业)花费巨资研究但是得到了与投入极不相称的收益,这实在难言胜利。况且这只是5G三大场景中的一个,还有两个尚未讨论。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说什么“5G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确实都是扯淡。当然我们也必须肯定中国厂商成功参与到了5G标准的制定当中,同时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此,华为副董事长兼轮值 CEO 胡厚崑在接受 FT 中文网专访时表示,“华为拿下 5G 时代”是夸张其辞。5G 标准达成并不是你输我赢的过程,这不是两个公司之间或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交流中,胡厚崑更愿意将5G标准达成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而Polar码被大家共同选择为EMBB场景下的信道编码,也仅反映了大家对Polar码技术先进性的肯定。胡厚崑强调“5G标准达成的过程并不是个你输我赢的过程,这不是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谈民族自豪感就更没有必要了。”差,反之亦然。4、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和年度奖金曝光?近日,还有人在网上披露称:“华为2016全年销售收入曝光,高达5850亿元”,“华为年终奖曝光,总额1500亿,入职3年能分到18万”。可笑的是,这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东西在网上疯传,居然还有人信了。真可怕!昨天还有人饶有兴趣地对我说:“余老师据说华为今年销售收入高达6000亿元,华为年终奖总额达1500亿,华为真是牛逼,天下无敌!”
其实,只要长脑子的人一看便知,即即华为今年销售额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年终奖总额能达1500亿吗?华为哪有这么高的利润?真是吹牛不打草稿!根据华为每年的财报分析,这则消息有明显的逻辑错误,而华为内部员工也表示,这明显是造谣,在捧杀华为。华为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年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16年,按照华为计划,年收入销售目标为818亿美元。对于销售收入5000多亿(约818亿美元),利润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来说,要拿出1500亿元做为年终奖并不现实。
本文来源:PCPOP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华为手机的成功,水军功劳最大!揭秘华为运作潜规则,华为水军的特点 - 要时尚资讯网
要时尚资讯网
&&&&&& & 正文 &
华为手机的成功,水军功劳最大!揭秘华为运作潜规则
时间: 13:09
点击:187次
来自:网络原创
作者:呆木一科技
还记得华为当年的一代神芯K3V2吗?虽然吹嘘的是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然而性能却远远低于同期的高通处理器,但正是这样的k3v2,华为整整战了高通三代旗舰:APQ8064 、骁龙600、 骁龙800,是什么让华为活了下来?是水军!
第一,不惜一切代价的吸引…
还记得华为当年的一代神芯K3V2吗?虽然吹嘘的是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然而性能却远远低于同期的高通处理器,但正是这样的k3v2,华为整整战了高通三代旗舰:APQ8064 、骁龙600、 骁龙800,是什么让华为活了下来?是水军!华为p6第一,不惜一切代价的吸引眼球,请水军攻击友商,大嘴微博喷粪,宣传爱国。第二,旗舰机大量借鉴或者说抄袭友商优秀的设计思路,并且放任粉丝和媒体进行碰瓷营销,不管造成的形象是正面还是负面,反正硬是让华为这个牌子和大品牌放在同一个新闻里。第三,玩命建渠道,为运营商大幅度减少补贴机做最坏的打算。第四,加快麒麟的研发进度。最终麒麟跟上了主流芯片的脚步,渠道建好了,牌子也变一线了,于是成功了。只是余承东的大嘴外号算是无法丢掉了,华为与海军,爱国也被永远的捆绑了。当时的华为p6非常惊验,刷新了对国产手机的看法,尤其是小米,那时小米可以冲击高端了,妥妥的成功,可惜小米放弃了还是誓死走出国外改变对中国手机的看法。当时小米吊起打华为,现在反过来了,真是风水轮流转。然后红米的出来让米粉得到了个猴子称号,小米4得到了个屌丝称号,当时mate7的缺货直接成就了华为,然后一炮打响,mate s封位爵士,小米封位屌丝,猴子。再加上华为的爱国,自主研发。没人愿意上来黑海思的,但是是华为海军把别的品牌的机子扁成组装机,他们的用户扁成厂妹猴子,把海思吹上天,吹成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了,真正的国产。然而海思过往性能不济是事实,用料扣也是事实。不乐意见高通一家独大应该是期望国产芯片能够摆脱垄断,给大家带来实惠!现在成了为了扶持一个用料缩,却是价格更高的牟取暴利的公司。苹果有自己的系统,有自己的设计改良arm构架的能力,而且A78910这些芯片也不是靠缩减来做出来的,而且苹果本来就做的生态圈。华为用的公版的设计,还各种缩料,价格却还想着跟苹果看齐。希望华为今后能够在产品上投入更多的心思,推出真正意义上优质的产品。更多精彩可以关注我们的后续报导。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手机制造业的未来,实业思维定乾坤
作者;开眼二郎(微信号:tmel0211)
本文首发百度百家
岁末年终,科技圈一如既往的热闹,丝毫没有休假的迹象。2月9日,在西安,中兴通讯举行了终端生产基地投产仪式,笔者随同一批媒体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有幸参观了工厂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见识了中兴智能手机星星2号的生产组装全过程,想不到,这款号称引领语音操控创新革命的手机背后,有那么多的生产工序,其全自动化的分板点胶和模拟人的智能使用体验监测,着实让人脑洞大开。
不过,纵观目前的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边厢,小米作为新兴互联网手机厂商,仍在不遗余力吹响全球化的号角,搞营销,玩并购,大肆进行粉丝经济、互联网思维等手机品牌形象宣传,好生热闹,那边厢,中兴作为传统实力派的手机厂商,依然在大手笔“大兴土木”工程,建工厂,铺渠道,眼睁睁看着趋势已被小米、魅族等抢尽了风头,却也耐得住寂寞。
我们姑且可以把国产手机厂商划分为两个阵营。其一、以小米、魅族为代表的轻资产互联网手机厂商,借着互联网的风口,以“免费手机”的搅局姿态参战,通过粉丝经济、公关大战等强势营销争宠,靠比拼出货量,资本市场估值,一次次争抢媒体头条,给人一种紧贴趋势,掌控未来的时局感。其二、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重资产传统手机厂商,在知识产权、创新专利、生产工厂、全球渠道等有核心的优势,但由于传统企业基因的阻碍,在全新的互联网风口前,往往比较被动,会被冠以传统企业“廉颇老矣”的失意者形象。不过,这种划分评判标准,是建立在互联网思维大热,智能手机市场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而今,被妖魔化的互联网思维已经原形毕露,智能手机全球化趋势逼近,知识产权创新综合势力的比拼成为核心,风水轮流转,这些个初生牛犊也就没有了傲娇的资本,那些传统的实力派选手也不忘加强学习,迎合新趋势,未来智能手机市场谁会掌舵,很难预计。
股神巴菲特在风雨飘摇的股票市场,始终保持一份做实业的投资思维,这就确保了他能够把握住对中局的判断,以至于不会被泡沫冲昏头脑,也不会因暂时的失意落寞而消沉低迷。在而今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的手机市场,厂商同样要以“实业思维”去定战略、做产品、拓市场、玩营销,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基调。
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活方式的渗透,智能手机终端成了用户流量的硬性入口,互联网公司做手机风靡一时,从传统企业大亨到明星大腕个人都来做手机。但,手机毕竟是一个重资产的项目,一些新入局的公司,通过先营销后生产,减少渠道环节的方式,降低了成本,拉低了整个手机制造的门槛,也确实让消费者得到了红利,现在一般的千元机体验就甚至可以和曾经的旗舰级相媲美。
不过,在一个“发烧”的行业,再好的方向,一旦趋利者鱼贯而入,倾覆就在一瞬间。尤其是,互联网思维成为手机制造业一个通用的标准后,很多手机厂商就会在焦虑中失去方向,从而丢掉自己的核心优势。要知道,小米式的成功,其实也只能算是一个偶然,对于资本实力薄弱,供应商议价能力脆弱,知识产权创新力不足的小米而言,从消费者层面的营销抓起,转移成本,也不失为一种良策,但被吹大的泡沫总有被撕裂的时候,手机作为消费级科技产品,无论故事讲得怎么好听,情怀怎么煽动人心,粉丝队伍如何强大,最终在消费者手里落到实处的还是方寸间的使用体验,一旦消费者过了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新鲜劲,对智能手机的要求落到基础功能层级,电池耐不耐用,长时间使用是否流畅,通话信号好不好,机器耐不耐摔,故障会不会频发等等,那个时候,想必产品就会回归本质,纵使有万般变化,也会在棍棒之下变成一堆白骨。而这些消费体验保障,对于轻资产的公司就成了软肋,反倒一些重资产的实力派公司,在技术研发投入,创新专利积累,全球渠道拓展上的优势就尤为明显了。所以,对于厂商而言,务必要找准自身企业的核心定位,无论是加强粉丝经营的软实力,还是稳守技术研发的硬实力,要尽可能的将核心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在更长远的战局中拔得头筹。
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瞬息万变,对于众国产手机厂商而言,头顶的一片天是一样的。表现在:1、智能终端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智能手机价格战呈白热化,低价成为厂商拼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筹码;3、智能手机硬件创新乏力,品牌软实力成为厂商一较高下的核心;4、智能手机全球化进展节奏较慢,和苹果、三星等手机比拼,后劲不足。应该说,黑云压城城欲催,大家的生存处境都差不多,当务之急是应认清市场形势调整战略。
对于小米、魅族等新兴互联网手机厂商,显然再一味玩粉丝经济,做资本估值概念,搞公关骂战的结果只会加剧国产手机厂商之间的战局吃紧,在国内市场趋势饱和的情况下,再继续窝里横已经毫无意义。对于中兴、华为等传统实力厂商,& 眼下到了走出去的关键时刻了,如何发挥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创新优势,更多的在国际市场上扎稳脚跟才是关键,大可不必,再在以小米为中心的低价竞争漩涡中挣扎。而且,眼下窝里横只会加剧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危机显现,价格能不能再低,市场占有率会不会更大,总有一个看得见的天花板,相比之下,走出去的全球市场、品牌未来想象空间难以预计。所以,某种程度上,中兴、华为等实力厂商完全没有顾此失彼,既然在媒体争宠抢头条的基因上比不过小米、魅族,何不先把全球化的标榜树立起来?
科技产品并非像其他功能性的产品一样,消费者对它的期待会赋予更多,比如时尚感、科技感、文化感等等。这就摆在很多手机厂商面前一个极大的挑战,除了明面上的商业逻辑,其背后暗流涌动的“势能”同样不容忽视。单单从创新的维度来讲,一个企业有创新专利,有顶尖产品,有优质渠道,还并不完美,产品还需要在趋势面前有足够的表现力才行,这里的表现力就表现在品牌张力,产品人格,粉丝活力等等一系列软实力。
这就给出了一个方向,即使互联网思维存在泡沫,即使产品的创新是命脉,对于中兴、华为等厂商,照样不能忽视新思维、新趋势带来的变革冲击。因为,随着做手机的厂商越来越多,手机创新在缺乏革命性大突破的背景下,任何小的创新改变,如果没有感染性强的营销宣传,是很难让消费者认识到价值所在的,再好的产品,消费者不知道又有何用?所以,未来手机厂商之间拼得是产品创新力+产品表现力+客户交互等多个维度上的品牌综合实力,缺一不可。
----------------华丽丽地分割线--------------
新思维、新视角,力求独特,帮您劈开脑海,淬炼新思维,扫描关注我,一定没错!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统计数据“打架”:OPPO真的超越华为成中国手机市场第三季老大?-中商情报网
统计数据“打架”:OPPO真的超越华为成中国手机市场第三季老大?
其实,第一是谁并不重要,通过上述数据可得出几条重要结论:一是OPPO、vivo第三季度增长速度极快,成为增长新星;二是华为同样保持了很高的增速,生命力强劲;三是、三星、小米等厂商坐上了“滑梯”,出货量持续下降,尤其是三星和小米降幅很大。 当然,只看某个点市场数据并不够客观。若将时间轴拉长,我们可看到在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中,华为占据第一,OPPO第二,vivo第三。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 另外,如果从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看,依然是三星第一、苹果第二、华为第三,OPPO和vivo位居第四第六,OPPO离华为还有很大距离(如下表)。
由TrendForce的数据可看出,全球手机市场前六名分别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LG、vivo,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2.3%、12.9%、9.1%、6.1%、5.7%和5.2%。报告显示,第三季华为智能手机生产数量达3200万部,季度成长约10.3%,稳坐全球第三。 这是因为在除中国以外的市场,三星、苹果、华为均由于专利积累雄厚,支持了其市场前三强地位。 未来市场格局将走向何方?坚持产品为王的企业才能长久 那么,以发展的眼光看,OPPO未来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并稳居第一吗?笔者以为不然。 OPPO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公开渠道春天来临这个大势,水涨而船高。所以,业界也一直认为OPPO的成长来源于线下渠道。要靠“水涨”持续引领,并不容易。 其次,产品创新与专利才是企业常青的关键。 而OPPO却存在产品短板:在手机等核心专利方面积累较少,芯片等方面都无核心竞争力,要依靠高通等企业。尽管OPPO最早提出了快充的卖点,但该卖点技术门槛太低。仅从产品技术角度看,OPPO要超越华为,还有很大距离。 再次,线下渠道并非难以逾越的高墙。OPPO所引以为傲的是深度覆盖至三四线城市,甚至到乡镇,实现农村包围城市之势。但是OPPO在一二线城市表现一般。华为的情况正好反过来,在一二线城市颇受青睐。
【版权提示】中商情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4,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数据平台合作】我们的数据自媒体平台“”、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了!欢迎各位数据自媒体们合作入驻。免费入驻类型:各行业数据自媒体、数据企业。咨询QQ :
中商情报网扫一扫、与您一起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扫一扫、每天阅读免费高价值报告
中商情报网始终聚焦科技、互联网+、创业、财经、产经大数据等,目前在全国财经网站中排名居前,旗下中商产业研究院专注产业经济细分市场研究,中商可以为用您提供一手的市场数据和高价值的商业资讯,欢迎沟通交流合作!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