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太极拳如何松胯视频的掤劲

太极拳中的掤劲是什么?怎么练?_太极_爱学艺武术网
> 太极拳中的掤劲是什么?怎么练?
太极拳中的掤劲是什么?怎么练?
分享者:|更新:
  太极拳界历来有“太极拳主掤劲”之说。那么,什么叫掤劲?掤劲在太极拳的练法与应用中占什么样地位?怎样练好和用好掤劲?这三个问题弄清了,在太极拳的练法和用法上就算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否则虽然经久练习也以难登堂入室,陟圣造巅。  “掤”劲是太极拳八种劲法之一,也是其首。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也。在太极推手中“掤、捋、挤、按”为四正手,“采、挒、肘、靠”为四隅手。“掤、挤、肘、靠”是四个进攻的手法。“捋、按、采、挒”是四个化解的手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俗称八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俗称五步,统称“八法五步”,也叫“八门五步”。通称“十三势”。“十三势”就是太极拳的全部精华,也可以说是太极拳过去秘不外传的绝技。  “十三势”的基础是什么?是掤劲。特别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个手法,如果失掉掤劲,其他七种劲力都不可能产生和化解。  掤劲是一种由下向上、由内向外或者准确的说是一种上下、内外对拔撑拉的一种意念劲。掤劲是骨骼拉开,肌肉韧带用意念放松。掤劲有膨胀之意,爆炸之势。其动、静过程的始终都要呈显出圆转自然之形,中正安舒之态,松静开阔之神,随遇平衡之性。  掤劲是一个对立统一,俯阴抱阳之体。属水性。具有公转同时自转之能,具有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无孔不入,向下而后漂升的特性。掤劲其大无外,可与宇宙相融,其小无内,如同原子之无限分裂。练太极拳在弄明白掤劲,练好掤劲的同时还要弄清掤劲与其他七种劲力的关系。掤劲向斜后上方滚动(食指画眉毛)就产生捋劲,乃破掤劲之法;掤劲向前下方滚动(夹脊找前脚)就产生挤劲,乃破捋劲之法;掤劲向斜下方滚动(膻中穴找少商穴,凭栏下瞧)就产生按劲,乃破挤劲之法;掤劲向后上方滚动(玄关找肩井)就产生采劲,乃破肘劲之法;掤劲向左、右、上、下直向滚动对拉(意在登后脚)就会产生挒劲——吴式太极拳有左右挒,上下挒,腾挪挒,乃破靠劲之法;掤劲折肘前拥(劳宫肩井合)就会产生肘劲,乃破按劲之法;掤劲向斜后下方滚动(意想玉枕扛大包)就会产生靠劲,乃破挒劲之法。  太极拳运动如同一个旋转的球体,四面八方都会产生离心之力。也就是前面说的八种不同的劲力。但这种内涵之力不碰不转,是借力而转,如同火药不遇明火不燃爆,如同水液不倾不流,不满不溢。非自身有出头或退缩之意。  太极拳的掤劲与顶劲不同,掤劲是以内使外之力,以阴助阳,以阳导阴,阴阳互助之力;是旋转滚切之力,不是直力;是柔和松静之力,不是努力努气之力;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节节贯穿之整力,不是局部之力;最重要的是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而顶劲是外形之力,是局部之力,是努力努气之力,是以硬碰硬,以力取胜之力。  掤劲的获得,主要是在练拳和推手中要时时着意丹田,式势注意腰胯,处处保持中正。劲力要始于足下,动静都要松柔。形要向下,如榕树之气根,全身披挂。神要向上,如沐春风,气宇昂然。太极拳是一种实用意念拳,是头脑功夫,是哲理性拳术。八法的练与用都要在阴阳哲理指导下的、以意念为主导的、整体协调的、内外如一的、圆转自如之神、意、气劲来完成套路练习和应对在推手、技击运动中遇到的千变万化的进攻方法。
论文写作技巧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猜你可能喜欢的
推荐太极专题
太极热门文章
太极最新内容打太极不会练掤劲?王西安大师来告诉你,一看就懂打太极不会练掤劲?王西安大师来告诉你,一看就懂道法太极百家号  掤劲在之前我们也提过很多次了,它也是太极拳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是在推手中重要的比例最大。下面让我们看看太极拳泰斗王西安怎么说吧?  太极拳在演练时处处采用螺旋缠丝劲运动,走架时无论是顺缠、逆缠、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平缠、立缠、正缠、侧缠百般缠绕,都是以腰为主宰的。在一动周身上下无不全动的原则之下,演练者在促使身肢放长的情况下,内气由内向外鼓荡于皮所产生的一种弹性劲为掤劲。掤劲在练拳或推手中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掤劲与放松、僵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练习太极拳和推手演练者必须弄懂的关键问题。掤劲又是练习推手的八门劲别之最,如果没有掤劲,周身的其他劲别就无所依存,练拳和推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掤劲是建立在放松基础上的,运动中只有周身关节、肌肉自然放松,由内形于外的掤劲才能自然畅通,鼓荡于皮。若松得不彻底,势必导致掤劲不足,这就是太极拳论中所说“一分柔一分刚”的道理。但柔不能全然无力,无力则为丢劲,丢掉中气就是“失掤”。只有在放松的前提下,中气才能由内形于外,才能做到柔中寓刚。  此掤劲来源于内气,日积月累,愈练愈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灵活多变的浩然之气。僵劲则是僵直、硬化、紧张、呆板之笨劲、拙力。它是周身筋骨、骨肉僵直、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外劲,气易上浮,横气填胸。横气乃血脉之气,运动时转关不灵,不易变化,易受制于人,纯属刚猛、断续、阳多阴少的呆拙力。此劲犹如雨后洼水,有减无增,是不能采纳之气劲。  习练的人一定要对它熟悉再熟悉,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学会掤劲。试着去理解接触它了,你才有可能离成功更近一步。你们认为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道法太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太极既能防身又能养身 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太极拳的掤劲不是顶也不是劲而是一种能力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的掤劲不是顶也不是劲而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只会用肩、手臂的力量往前扛住对方,那就不能称为掤只能称为顶;如果你不需要肩、手臂的力量,能把脚底的反弹力量调到接触点上阻止住对方,那就可以叫掤,这个力量在身体的输送过程中,会在各关节、肌肉消耗,消耗得越少,掤劲越大。绝大部分成年人,身体各关节部位已经不在最合理位置,关节已经开始僵硬,一遇外力,肌肉又自然摒紧,所以推手时只能用肩臂之力扛着,那就只能叫顶。传统的推手训练方法一开始是可以用力的,这样也是有好处的,好处就是练不出高深功夫的话,至少也能学会擒拿、摔跤。但更有坏处,须坏处是很多人可能会顶一辈子而找不到真正的掤劲。现代社会,学会擒拿、摔跤其实也是有些用处的,至少可以去做城管。还有一种对掤劲的理解,认为身体结构摆对了,能在静态时扛住对方的力就是掤劲。所以训练时,会把各个部位摆到位,一试,很灵,推不动、也拉不动,据说是有根了。用这种训练方法也是有机会练出高功夫的,只不过估计出高功夫的几率不高,应该能比0高一点儿。哈哈,老死杵在那儿也不是个事儿呀。掤劲有什么用?有这样一段视频,郑曼青用一条没什么肌肉的细胳膊,扛住四位大汉的挤压,掤劲是大呢还是小?掤劲可不可以顶呢?当然可以顶!可以顶和不顶是不矛盾的。这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要成为大师,先把掤劲练大了再说。我们再换个角度,从孙禄堂弟子柳印虎的言辞来看看。柳说:“ 刚分整、拙,柔分真、伪。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整刚难求,若无真人传授内外合一之妙,怕是终生未可得也。形意初成于刚,刚至贯通则达柔,何以判之不如太极耶?真柔者乃是转运刚整之劲于周身,求其贯通而不发也,欲发,则随时随处皆可也,故真柔是以刚整为其基也。以余之见闻,能得到整至纯者鲜,能由至纯刚整而入真柔者更代不数人,侪辈中仅见振川、振岱二兄能臻此境。曾则兄亦近于此。伪柔者,无刚整之劲也。因无刚整之劲,与人较量时,不得不靠技巧变化也。虽变,然其不整。虽巧,然其不通。人一旦逼人,即刻散溃或以拙劲缠抱也。此等伪柔安能克真刚乎?当今习太极拳者多犯此病也。近年数次大赛,专习太极者皆一触即败,即源于此病。而振川、振岱、曾则诸师兄及郝月如、杨澄甫诸先生所以能不畏彼刚,盖其自身本有刚整之劲耳。故唯真柔方能克刚,盖此乃寓刚之柔也。”这段话比较长,有耐心者读一读。有两点提示一下:一、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二、郝月如、杨澄甫诸先生所以能不畏彼刚,盖其自身本有刚整之劲耳。刚整之劲指什么?就是前面说的掤劲。那掤劲怎么练呢?再来给掤劲一个定义:掤劲就是调整身体,把接触点所受之力,放到脚底,得到从脚底反作用力回到接触点的能力。对的,掤劲并不是一种什么力啊、劲啊的,它是一种能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肩部,肩部跟对方顶抗了,推手时你的肩部就会酸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腰部,腰部跟来力顶抗了,推手时腰部就会酸痛。关于局部肌肉为什么酸痛就不多解释了,毕竟这不是在上运动生理课,大家只要知道是这样就可以了。当你有能力把来力传导到通过胯部到达大腿(这里的胯部指骨盆中国传统里腰胯概念是模糊的),神奇开始出现了,这时候推手时对方就觉得你力量很大,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么!大家可以试一下,在一个坡道上往上推一个车,没有坡道就在家里推一下墙,放松两臂,腰部不要顶,哪里在出力?一般人这个时候就是大腿在出力了。如果你能自如地将接触点的受力传导到大腿,同时大腿出现抵抗之力回到接触点,恭喜你!刚整之劲开始出现了。这就是柳印虎的理解。刚整之劲容易吗?容易那再试一下用刚整之劲摸一摸蚊帐,这不是我出的题哦,是孙禄堂前辈出的。郝月如、杨澄甫前辈是这个东东吗?当然还不是,还要怎么样?继续往下传导,过膝关节、过踝关节,目标:脚底。为什么大家练不出来?答案很简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练得不对。这也不是我说的,是李雅轩说的,找到了这篇文章,附录在后,大家先读一下文章第五段,有兴趣全篇读一下。那怎样才能练对呢?再摘录《董英杰先生太极拳之经验谈》第二条、第三条:(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讥,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能如何,但勤能补拙。本平台已更新教学视频如下:杨氏太极拳85式 & & & 简化42太极拳简化24式太极拳 & & & 陈氏老架二路炮捶陈氏老架一路拳 & & & 陈式32摔法、擒拿陈小旺大师养生桩功教学视频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练习太极掤劲
中国太极网蔡文晓
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有句名言:“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精辟地说明了太极拳的本质及锻炼方法。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什么是掤劲太极拳锻炼时以松、圆、慢为主,重在内在功夫的修炼,逐步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劲力,形式上又有“形不外露,劲蕴于内”的特点,不令人知,因而称这个劲为内劲。内劲主要是通过螺旋运动的顺、逆互变的锻炼得来,螺旋运动本身也是化解来力的方法,因而称内劲为缠丝劲。把缠丝劲称为掤劲更合适。从字面意义理解,掤(通“棚”),意为把席、布等搭架支张起来,遮蔽风雨或日光,如天棚、帐棚等;从太极内劲的作用考虑,它既有借用“掤”字,作为以手搭棚掩护身体的作用,更有将对方“掤起”的意思,应尽量使对方脚不得力,使“其根自断”,方易控制对方劲路,使其进退不能,处处被动,利于我根据需要,用最小的力调动或击倒对手。 如何练习掤劲1.放松肢体与思想 内外皆松太极拳要求:“由松入手,化僵为柔”。在各个阶段,都要求放松。放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肢体要放松。使全身的肌肉、骨骼、筋腱、皮肤都舒展开,做到最大限度地松开、放长,把自身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二是指思想、情绪要放松。排除一切杂念,情绪稳定。意念中要有放松才是对的、才能出真功夫的想法。这两方面紧密相联。肢体上不放松,意念就很难放松,意念上不放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放松。要做到“神舒体静”,以“内松”促“外松”,最后达到“内外皆松”。2.练好拳架 达到着熟太极拳重意不重形,重内不重外。但其中的“意”、“内”,不能凭空而来,而是通过合适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方法得来。方法之一就是练好拳架。拳架是用来模拟劲路的,练拳架既可以增加练拳的兴趣,又能检查劲路是否正确。练习拳架时,要按照阴阳平衡理论,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旋踝转腿、舒指坐腕。拳架练对了以后,还要做到着熟。“着熟而渐悟懂劲”,劲是内里的变化,通过“着”这个有形的动作表现。没有“着”,不可能表现出劲,练到着熟并知其变化,才能产生掤劲,进而懂劲。3.螺旋转动 贯穿全身陈氏太极拳通过螺旋转动产生掤劲,是区别其他拳种运动形式的独特之处。这种螺旋运动,贯穿全身。“通过反复持久地锻炼,体内自然产生一种似松非松而富有弹性的缠丝劲”。开始练习时,可先从手的缠丝开始,即所谓的“划圈”。“要想练好拳,先把圈划圆”,要尽量使圈无凹凸处、无间断处。“要想拳法好,要把圈化小”。要从大圈开始,逐步化至中圈、最后化成小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螺旋运动,仅有手上的缠丝劲不行,还要有身上的螺旋劲。“练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既要有手的自转,也要有围绕腰的公转,使身体围绕腰脊运动,形成立体螺旋。身肢的运动,要上下相随、节节贯穿,缠丝劲贯穿于身法之中,达到意、气、身相统一,内气和劲力相协调。长久练习,掤劲自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自学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