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三板怎么看投资,项目好坏怎么看???

  很多投资者,目前已经被形形色色的投资项目搞昏了头。新三板到底真的假的?新三板到底能不能赚到钱?新三板真有那么好?既然那么好干嘛给我打电话,你自己干嘛不投?今天吧主就给大家讲讲怎么选择新三板好的项目!  了解新三板的朋友,都被新三板的高收益给震惊了,震惊之余很多有理智的朋友还是会质疑天上掉馅饼的事,新三板真有那么高的收益,那你自己为什么不投,反而给我一个陌生人打电话?  今天给大家讲怎么选择好项目,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出发!  选择判断原则一:看这家卖股权的公司自己投没投,如果你自己公司都不投,凭什么说服我们投?所以,先看看他们自己投没投!  选择判断原则二:最好选择已经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没有挂牌的如果已经处于新三板在审的企业名单里面的,也可以考虑。  不是说没有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不好,而是没有挂牌新三板的企业,风险实在太高,而且你买到了还不一定有高收益,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是有问题的,比如现在跟你讲每年净利润1000万,卖块钱一股,算出来的市盈率是10倍,你感觉还可以。但是等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再次审核财务,发现企业真正净利润是100万,市盈率一下子就变成了100倍,让你瞬间傻眼。到时候不要说赚钱了,能不能保本都是问题。而且没挂牌新三板的企业风险远远不止这些,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越来越多的,去年是个正常的企业哪怕亏损都能挂新三板,但是现在已经不行了,现在券商对挂牌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很多企业还承诺到明年后年挂牌新三板,我感觉到那时候可能已经不是你想挂就能挂了。   判断原则三:要选就选新三板内行业细分龙头股且挂牌时间越早的企业越好。大家都知道,新三板以后肯定会出分层搞竞价推转板。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被分到竞价层甚至有机会转板呢,我想不外乎几点,挣钱多的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超高热点题材企业,还有一个就是可能会控制时间,因为北京也想留住好的企业,不想他们流到上海深圳,钱全被他们赚去了,所以可能会卡时间,留不住你我也要拖拖你,让你多待会。比如挂牌新三板满两年或者三年才能转板。所以选择挂牌时间早的企业,也是很重要的。  判断原则四:不要自己去参与直接认购原始股,选择有机构领投的私募基金。(还有一种直接开户参与新三板交易的,除非你够牛,不然不建议直接进二级市场操作)  目前有很多人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直接投资成为股东的才叫投资股权,拿到股权证才感觉投资靠谱,其实你的想法错错错!真正好的企业是不会接受那么多小股东的,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我随便说几个,一个是我自己亲身接触的(没有一千也有百十家企业老板),他们都不愿意把股东拆成那么多份,到时候开个股东大会动不动就好几百人,说现实点,会场都坐不下。大家可以自己想想,如果你开公司,几个好哥们是股东,你们愿意把那么多小投资者引进来吗,股东人数好几百,都是几十万,一百来万的。股东机构复杂。。而且负责任的告诉你,股东人数超过200是上不了新三板的,不说200就是100人的股东都会大大增加主办券商辅导工作,到时候还要一个个股东问答录音,券商忙的很,压根不给你保荐。股东人数多还会增加北京新三板审查工作,其次中登公司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最后负责的告诉你,你的企业基本上不可能挂牌成功,到时候各种打回重审,光排队就够你受的!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有机构领投的私募基金呢?  投资股权为什么选择私募基金?  具体好处和原因分享如下:  从投资者个人角度来讲:  1、通过有限合伙基金份额收益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投资股权收益后个人所得税20%,通过有限合伙基金份额投资股权可以扣除有限合伙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费用,其个人所得税按累进计算5%—35%,甚至可以做到最低5%。  2、从风险系数来讲:每个投资股权的人都希望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如果个人直接投资,你是与项目方直接发生要约责权利关系,承销方销售后即完毕,没义务再为你费心费神,也就是项目经营怎么样 财务 法律 现代化治理等等怎么样?你都无法掌控!将个人风险完全暴露在单一的企业方,但反之通过有限合伙基金份额投资股权,其风险系数大大降低,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的好,专业人士作专业的事,个人投资是个人能力判断,而有限合伙企业里的基金管理人却不一样,是一个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团队,有擅长财务审计 上市法务规范 行业分析等各方面的专家团队,当项目投资完后所有投资者关心担心的问题,全是基金管理人在孵化项目面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帮助企业完成股权激励,设定上市规划目标及嫁接并购资源等等,派独立董事入住企业,督促企业快速发展,这些投后管理工作,极大的降低了投资风险系数,反之这些工作让个人去作比登天还难,再说个人也不会有管理的权益。  3、个人投资股权,将来退出,一系列交易转让手续繁琐,而且最要命的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举个例子:孙正义万美金投资阿里巴巴。 如果2004年卖掉手上股权可以卖8个亿,4年翻40倍。因为没有卖,独到的眼光2014年翻了2900倍获得598亿美金。 你具备独到眼光吗?你知道什么时候退出收益最合理吗?  另一个方面,当项目投完后,个人投资者只能等待收益退出,而有限合伙基金模式不一样,基金管理人出于利益和品牌等原因,会积极主动的孵化项目,争取早日并购退出,如果同样是个人与有限合伙份额投资项目,肯定基金管理人会选择有限合伙份额优先退出,因为在他的管理职责范围!而那些自然人小股东就在家只能默默的等待!  4、个人投资项目得到的投后服务,如信息披露项目进展获悉 收益价值等都较差,而有限合伙的基金份额管理人,因为职责一定会为投资者提供最优质的基金管理投后服务!请问谁投资了不希望得到更多的投后服务呢!?
  从项目方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当引进投资者时,最好引进有限合伙的基金进来完成投资,太多的个人投资者:  1、不利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运营;股东权利过度分散不够集中;  2、不利于企业股东结构稳定,个人投资者可能更换频繁,股东结构不稳定,既不利于上市,也不利于并购。  3、个人投资者因其额度较小,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其财务投资痕迹以及股东人数限制方面,包括将来引进更大创投方面,都不利于企业挂牌上市以及IPO。所以作为企业家来说都不是明智之选,不能为了融资而融资!
  最后,从股权投资的专业标准方式上来讲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投资股权是最正规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信息披露合规性!  综上三个大的方面来说,个人直接投资与采用有限合伙投资项目方比较的话,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风险最小化都是最理性的选择之道!从企业上市规范化 治理现代化都是最正确的首选之道!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去投资新三板了--大好财富凤凰频道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去投资新三板了
  三板最新动态:  截止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7455家,新增挂牌企业111家。上周以来三板做市指数徘徊在1184点上下,振幅较小,周涨幅0.03%;三板成指一周上涨0.6点,周涨幅0.04%。  上周,新三板市场合计成交32.78亿元,同比增加5.53%。新三板成交量6.59亿股,较上周增加12.46%。其中,通过做市转让方式成交3.11亿股,成交金额达16.76亿元,成交额同比减少8.49%;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成交3.4亿股,成交金额16亿元,成交额同比增加25.7%。  截止5月27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股本达4403.38亿股,相比上周增加36.4亿股,其中无限售股本1549.98亿股,增加2.5亿股。新三板挂牌公司总市值达到22237.17亿元,较上周增加0.76%,平均市盈率24.27。本周日均成交股票个数为959只,占总挂牌企业数量的12.9%。  为什么要投资新三板?  首先,新三板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原点。  有新三板就有老三板,我们熟悉的老三板就是两网退市(ST*)的股票进入中关村股转系统交易。而新三板是全新的公司,大多数都是具有“三高五新”的企业。其实有三板就有二板一板,二板就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一板就是主板,后面还会出现四板,五板等。这就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每一缕恩泽的阳光洒向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一个国家的富有不是几个首富能影响的,而是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数量决定的。同样国家的企业好坏不是几个主板的大航母企业决定的,而是中小企业发展好坏决定的,而三板是最接近创业板的,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能进入三板的大多数都是好苗子公司,他们敢进入新三板秀出自己的“肌肉”或者是公开自己“三板子五斧子”叫卖自己的股份,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原点。  第二,新三板的第三个交易场所发展到现在不足一年半,国家培育和发展新三板的政策扶持想象空间巨大,历史机遇不能错过。  大家都知道,91年的上海交易所设立,国家为了培育和发展这个市场,91-95年火爆程度历历在目。那时买啥股票啥挣钱,一度喊出国家的股票没有跌的市场。现在买新三板的股票就像当年的老八股和认购证一样的投资价值。错过了第三个交易场所的发展时期,就会错过一代人的财富快速增值的历史机遇。就像房地产一样,如果在90年代,你有亲戚在国外发展,他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告诉你房地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你会砸锅卖铁进入房地产。而新三板就像是美国的纳斯达克,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进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第三,新三板是大蓝海,是战略要地,是资本市场最后的价值洼地。  新三板是面对99%的企业融资的平台。他是包罗万象,是普度众生的地方;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摇篮。很多人对新三板的企业产生误区,认为新三板的公司都是财务出现问题资金链快要断裂,都是来新三板融资救命的。这是完全错误的,新三板的公司都是快速发展的公司,他投入也大产出也大,光靠自身的盈利来发展壮大,时间周期和市场份额不能为自己博得一席之地。  大家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的。你不在行业生命周期之前快速做大做强,成为成熟行业的几个龙头企业,你最终是走不远,面临就是淘汰的结局。所以新三板就是企业的大蓝海,大战略发展时期。如果不是纳斯达克推动苹果,谷歌,微软的快速做大做强,那么我们至少要晚十年才能享受互联网的快速便捷。没有资本的快速介入人类文明的发展就不可能日新月异。  第四,新三板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是无数梦想的天堂,未来投资的主战场就是新三板。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24年,其实还是一个畸形的资本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状,主板的股票不管是在数量和市值都在倒金字塔的上方,中小板和创业板在金字塔的中间,新三板现在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金字塔的尖尖处。而国外的资本市场却是正金字塔型,美国的纳斯达克接受全球的中小企业,不管是数量还是市值都是金字塔厚厚的下方。  历史表明这才是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的新三板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7000家,今后新三板的股票会出现几万家,甚至是几十万家都不足为奇。随着交易机制的打开,今后不管是题材,概念,数量,市盈率等等,比主板的选择性更高,更好。未来要买就买新三板的股票,他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主战场。  第五,投资新三板就是股权投资,是资本运作,是投资时尚的新宠,是创造亿万富翁的聚集地。  我们投资股票,基金,固定收益产品,这叫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解决你的财富增值保值作用。而股权投资就是资本运作,现在媒体很多报道资本大鳄,名人,名导,战略投资者他们都在玩资本运作,而不会选择艰辛的创业。投资一个一千多万的,二年后就是亿万富翁例子比比皆是。选择新三板如果是为了一两倍的收益而来,那你就不需要来到这个市场,从新三板每天的涨幅排名来看,一天涨10倍以上的新三板股票每天都会有。  大好财富梦圆三板  我们可以这么来设想下:任何一个资本市场要存活下去,就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活跃度,目前新三板之所以流动性不够,主要在于参与新三板二级市场的开户门槛很高,必须要满足500万的资金才可以做到;国家这么设计,其目的无外乎就是希望新三板的股东能长期持股,真正促成企业的长足发展;但是,随着股市场患上了不可治愈的顽症,而民间资金任由国家怎么忽悠都不愿意直接进入所谓的实体投资中去,那么,放开新三板的交易是一个必然,一旦新三板的开户门槛降低,必然是汹涌的民间资金涌入这个市场去抢筹,可以这么断言,新三板的未来才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的方向,A股既然是久治不愈,另辟蹊径将成为管理层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而在这一切发生巨变之前,谁能先入新三板的公司,谁无疑就是把握住了新一轮财富之门的钥匙!  反过来说,在一家拟挂牌新三板的公司开展增资扩股的活动中去认购该公司的股份,一般而言,出资100万就可以直接拥有该公司股东的身份,这个身份也就同时意味着你具备了在新三板二级市场开户的资格,而不再受到500万资金门槛的限制;而如果你一不小心认购的该公司成为又一个暴风科技、全通教育,那么想像下你的财富将会是如何的增值?一般新三板公司的认购价格也就几元钱一股,而如果你一不小心认购的该公司成为又一个暴风科技、全通教育,那么想像下你的财富将会是如何的增值?这种财富梦想,真的不是梦想,而是许多人已经经历过的事实。  更多财经资讯与新三板项目请随时关注:/article/id-30569.html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好财富凤凰频道
财经资讯就上大好财富/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新三板拉个项目好处费15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年1万家的豪迈愿景,加上挂牌门槛低,新三板成为资本圈内各路人马眼中待开挖的“金矿”。据了解,目前券商对新三板项目的打包价在120-180万左右,扣除会师所、律所的费用,券商拿到手的只有80-120万。
各路资本抢食下的乱象
“你找一个中小企业,注册两年以上,传统行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高新行业年营业额在200万并持续增长。只要谈成一个,你就拿15万。”北京新三板私募人士周原(化名)对《金证券》记者表示。
他说,“我们和很多券商都有合作,我们负责发掘企业并向他们培训新三板挂牌政策,比如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新三板可以转板、融资等。等企业有意向后,再向券商推荐。在中国找个年营业额3000万的企业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营业额300万的中小企业遍地都是。我们就是要找这些规模几百万,准备上新三板的企业。”
介绍一个提成15万
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超过350家。据研报预计,一旦政策放开,明年挂牌企业数量有望激增至1500家,未来5年将达到家。
5年1万家的豪迈愿景,加上挂牌门槛低,新三板成为资本圈内各路人马眼中待开挖的“金矿”。除了券商、会师所、律师三大中介机构外,一些活跃的私募、咨询机构、管理培训机构也摩拳擦掌,切入新三板利益链。
“介绍人能拿多少钱?要看他在中间发挥的作用。如果确实发挥了牵线搭桥的作用,15万是可以拿到的。”周原告诉《金证券》记者,自己成功参与了四个新三板挂牌项目,还成功引入资金参股其中一家,和券商维持很好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目前券商对新三板项目的打包价在120-180万左右,扣除会师所、律所的费用,券商拿到手的只有80-120万。
“券商收入里,还要扣除几十万的成本,剩下的钱才能在项目组里分配。”沪上一位从事新三板业务的投行人士对《金证券》透露,“新三板和IPO一样,承揽的人分得比较多,承做分得比较少。一般来说,承揽能分到20多万,承做小组几个人才分10万左右。”
汉鼎“一揽子”夺食
“承揽人员拿大头,其实我们也不愿意,但又没办法。”沪上那位投行人士对《金证券》坦言,“现在的园区基本被各家券商跑马圈地,划过地盘了。想要签约新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
周原表示,“虽然新三板的转板、补贴各种利好对企业很有吸引力,但很多企业的挂牌动机并不强。往往几十个客户谈下来,有一个能成就很不错了。”另外,好的新三板储备企业目前估值比较高,很难靠投资拟挂牌企业来获得收益。在他看来,现在是券商求着要项目,多拿一些好处费出来也是应该的。
除了像周原这样的私募,汉鼎咨询一类IPO服务机构也介入新三板“夺食”。资料显示,汉鼎咨询老总王叁寿近期频频出现在各种新三板宣讲会上,该机构新三板业务也迅速扩张。
据汉鼎咨询客服人员介绍,公司可以作为企业顾问,为企业提供新三板挂牌的全程服务,其中包括帮企业推荐主办券商等中介机构。此前曾有券商人士爆料,汉鼎目前在新三板领域的开拓速度相当快,部分投行甚至将尽职调查、招股书的部分章节交给他们处理。
据悉,新三板尽职调查环节中,投行工作包括制作尽调报告、推荐报告、工作底稿、股份报价转让说明书等,并审看会计所的审计报告、律所的法律意见书。其工作量与IPO项目几乎相当。而成立于2006年的汉鼎咨询,曾专门为IPO招股书中的“细分市场”部分提供行业数据参考。
对此,汉鼎咨询方面回应,“只是与投行工作上有一些重合,并非代替。”
名校培训班趁机捞金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触一手信息,周原也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新三板宣讲会、培训班或聚会。“各家券商都会去科技局、办、园区搞宣讲,我们就去凑个数。有时候当演讲嘉宾,有时候当工作人员。一轮一轮的活动下来,我们也就跟园区很熟悉了。”
据悉,券商宣讲的目的在于熟悉和拉拢客户,宣讲活动一般都是免费的。即便带有培训课程性质的活动,也就收100-200元的材料费。
不过《金证券》注意到,除了低价课程外,新三板培训班也有“贵族班”。周原在微博中就积极推荐了打着清华大学旗号的新三板挂牌培训班,课程共四天,收费38000元。
他说,这个主要是对企业家做新三板、IPO过程中规范的培训。“如果介绍学员去报名,研修班是会给一些提成的。不过,大家对这种高价的名校培训班兴趣不大。”
[责任编辑:maco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新三板六大趋势:一个投行从业者还原真实的新三板市场
来源:综合
作者:三板富
  2015年,新三板市场大破大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中国资本市场横空出世的新三板市场经历了腾空而起大幅上涨,也经历了缩量暴跌打回原形。我们试图从一个行业内投行服务从业者的角度,去还原一个众说纷纭的新三板市场。
  根据每周对市场的独立研究和跟踪,同时结合国内A股市场的长期经验,我们对目前的新三板市场总结了六个现象):
  现象一:今年以来,从最高点至9月中旬的全市场指数跌幅,新三板做市指数跌幅58.71%领跑国内其他主要指数。
  统计全市场全年最高点至最低点跌幅,新三板做市指数跌幅58.71%,大于创业板55.94%,大于44.95%,大于新三板成指40.02%。
  一方面,新三板资金与热度明显表现出对A股走势的依赖性。从整个周期来看,新三板市场在2014年年底还是遮遮掩掩半推半就的状态,但在今年二月份市场情绪被点燃之后,行情开始全面爆发,到了三四月份,新三板定增市场的估值价格到了疯狂阶段,但依然非常受投资机构欢迎。
  另一方面,新三板又显示出严重不成熟的一面。前期参与定增的投资机构,大多数只是纸面浮盈,挣了吆喝,很少有投资机构能真正从市场上拿回钱。因此,当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时,赚不到钱的投资者也不愿意继续留在这个市场,整个市场情绪从冰点拉到最火爆之后再打回冰点。新三板指数急涨急跌,涨跌幅、振幅均超过A股指数,其本质原因是新三板市场还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市场规则、投资者成熟度、机构投资者盈利模式等方面均不成熟,最终导致其投融资功能跟整个市场周期关联性过强,稳定性差。从目前形势看,前期参与定增的投资机构大多处于浮亏状态,而在这一轮没有完成融资的挂牌公司,大多数6月也未能获得融资。
  现象二:协议转让交易平均66.8倍,已局部高于做市交易平均市盈率52.1倍。
  在过去一段时间,新三板挂牌公司都认为启动做市是提高估值的必然路径,目前券商和投资机构也是建议新三板公司为了提高市值,尽快启动做市;但是到了当前这个市场环境下,盲目选择做市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现象三:新三板交易量持续下滑,定增融资量保持高位(53亿/周),流通交易量持续低迷(20亿/周)。
  在我们的研究部门里,新三板的两个指标被我们长期跟踪,作为市场好坏的一个判断依据:一是新三板市场的定增融资量;二是新三板交易市场的交易量。现在新三板二级市场严重缩量,一路下跌。然而新三板增发融资,尽管增发估值在慢慢往下走,但是融资量基本没有减少,还是维持着高位震荡。
  所以新三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怪像,当情绪高涨的时候,新三板表现出一个市场的特性,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在半年的投资周期内可以快进快出,而在市场预冷的时候,新三板又转变为PE市场的特性,投资机构会因为没有交易量无法卖出而被动持有。我们可以把增发融资量看成是入口,流通交易量看成是出口,假设一个10亿的定增项目,可能一周内就能完成建仓,但如果这10个亿要卖出套现,在目前周交易量只有20亿的背景下,估计需要超过半年的时间,而且价格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前期高峰周成交量70亿元,最近3个月缩量60%,目前新三板流通市场的交易量为每周19.6亿人民币,这个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平均每天不足4个亿,仅相当于A股一家百亿市值公司一天的成交量,而真实的流通环境比想象中更差,因为这19.6亿的成交量中还未扣除做市商每天最低的换手要求以及新增挂牌企业对应交易量。但目前新三板市场的总市值规模是1.5万亿,这本身是一个价值虚高的数字,这是一个很畸形的现象。
  现象四:做市商结构对市盈率影响大,“做市商数量少的企业”的平均市盈率高于“做市商数量多的企业”的平均市盈率;
  我们在服务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新三板上市公司对“为何要做市、什么结构做市”的问题并没有完成思考,很多新三板企业首次做市启动时,会贪大求全,表现出“大比例+多做市商”的特征,认为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放大成交量和估值溢价。但从数据上看,目前做市商数量和估值水平基本是呈负相关关系,做市商的管理其实已经成为了新三板企业市值的一个核心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新三板企业的外部资本生态。
  做市商多,交易量相对大,做市商少则相对估值高。要“量”还是要“价”,这对新三板企业来说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他自身的资本运作策略和安排反推不同的阶段的资本运作,明确是以“交易量”为优先原则还是“估值溢价”为取舍的不同选择策略。
  现象五:真实的做市交易,交易活跃一九分布,一半以上做市公司无交易。
  很多新三板企业做市之后都期望自己能够有一个活跃的交易与较好的K线走势,导致新三板做市企业的暴增,从2月底不到170家,飙升到8月份的800多家。然而做市交易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交易额前30名的企业占据做市交易全市场交易额的75%;这30家企业占据做市企业数量的3.6%,占据全市场挂牌企业数量的1%。实际的做市情况比预期中的要差很多,大部分企业启动做市后仍然没有投资者交易,只有做市商之间的相互倒手。
  在观察研究这30家交易量相对活跃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具备较大体量优势与成长性的企业,甚至一定程度上,他们在收入利润的规模上已经可以与中小板和创业板看齐,所以体量规模对活跃的资本交易来说能够提供足够的纵深空间。
  现象六:监管实质性趋严带来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规范性提升需求。
  2015年9月份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总数达到3500多家,目前股转中心的策略是先做大、再做精,而企业挂牌后的相关培训和监管体系却无法在短期内跟上挂牌企业的数量。目前大量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合法合规、信息披露、内幕交易、交易流程、资本运作流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现象。在近期服务的几个新三板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能明显感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尺度开始实质性趋严。例如,在股转中心,过去挂牌公司能够同时操作几个资本运作项目,但现在同一时间只能操作一个项目,且申报第二个项目必须等到第一个项目拿到备忘函后才可启动。另外,股转中心也开始运用通告、惩处等手段对企业存在的违规披露等现象进行纠错,整个市场的纠错力度和范围均在加大。
  从趋势看,我们认为新三板的合规性长期会向创业板趋同,但仍保持灵活性特点。我们预计,未来股转中心对企业合规性要求会从挂牌前的合规逐步向强化挂牌后合规,以及从挂牌企业合规向加强投资者合规这两个方向发展。这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和投资者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长期看这是好事,因为只有实现了规范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市场参与者才能去充分享受公开交易市场的红利,但现在看来,这个红利可能只属于那3%的优质企业。
(责任编辑:陈靖)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新三板行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