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艺谛针对哪类人群感染梅毒招商呢?

03 在《华容县志》稿评审会上的讲话 / 王晓天
05 在《南县志》稿评议会上的讲话 / 袁勇前
07 提高认识 立足优势 充分发挥史志资政功能
/ 陈国华 蒋四维
10 纵述规律 横陈特点 鸟瞰全志
  ——试谈如何运用创新模式写活村志概述 / 刘文海
13 论年鉴编纂中的辩证法 / 江时宜
15 年鉴篇目创新初探 / 龚英明
16 点校注释旧志 服务经济建设 / 陈水清
1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修志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 省公安厅志办
20 加强领导 争取指导 依靠群众
  提高素质 努力完成检察志编纂任务
/ 省人民检察院志办
23 勤奋创新 加强修养 服务中心 / 杨志军
24 论屈原赋中楚人的生活与风尚 / 任国瑞
29 炎帝陵选择了最佳的地理环境和风水之我见 / 张广核
31 屈原故里“汉寿说”之我见
  ——与侯文汉先生商榷 / 唐远猷
32 宋玉城与沧浪之水 /于   试
34 范蠡与蠡山考 / 王友达 刘仲云
35 勇于创新的方志学家黎锦熙 / 李龙如
36 彭德怀元帅50年前平江访谈录 / 卢伯雄
40 湖南大事纪述 / 李章进整理
44 搀扶 / 梅
45 章长斌诗二首 / 章长斌
46 编好《乡镇企业志》 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46 “湘潭史志网”正式开通
47 常德市党史方志暨党史联络工作会议召开
47 长沙市第二轮修志第二期培训班成功举办
48 岳阳市平江县全面启动第二轮部门志乡镇志编修
48 《岳阳市君山区志》首发式成功举行
48 天灾无情 人间有爱
  我委全体干部职工向玉树灾区人民捐款
04 《华容县志》稿评审会召开
封面〓岳阳大道
封二 《吉首市志()》稿评议会召开
封三 怀化市召开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
封底 泉山书法作品选
在《华容县志》稿评审会上的讲话
多雨时节,我们来到了水乡华容。一路上体验了水乡人民的热情,也感受到了水患的威胁。今天,在华容县全民防汛之前的宝贵时机,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岳阳市《华容县志》评议会,意义重大。借此机会,我代表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华容县志》的全体采编人员和在座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中共华容县委、县政府和市县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容地处湘北湖滨,民敦物阜,以鱼米之乡的美誉驰名三湘,是镶嵌在洞庭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华容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耕耘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里有大禹治水的足迹,有杜甫把酒赋诗的吟唱,还有岳飞插旗操军的号令;有明代兵部尚书刘大夏、礼部尚书黎淳,有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长工,还有史学家刘大年等古今风流人物。20世纪70年代,华容就因创建“四级农科网”而闻名全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华容人民在中共华容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崭新的历史篇章,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率先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了全省,县级机构的改革试点影响了全国。特别是近10年来,县域经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2006年华容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20强,并跻身全国中部地区百强县行列;被国家有关部门先后确认为全国产棉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食用油基地县、十大渔业经济重点联系县、纺织产业基地县、科技进步县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今天的华容,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的是一幅新形势下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蓝图。
社会主义首轮修志,《华容县志》荣获了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成绩卓著。《华容县志》的续修工作始于2003年4月,历时7年完成评议稿。志稿较为规范的框架设计,比较突出的地方和时代特点,丰富的资料,特别是全志行文优美,语言流畅,显示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值得充分肯定。当然,《华容县志》评议稿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篇目需要作适当调整,个别记述要作修改、完善,表格的制作和运用要更加科学和规范等等。我们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对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下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华容县志》稿进行认真、客观的评议。我委市县志指导处还会就志稿的具体修改作发言。这里,我仅就岳阳市和华容县的修志工作及《华容县志》的修改谈两点希望或建议:
一是希望岳阳市委、市政府,华容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领导继续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地方志工作。岳阳市首轮修志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二轮修志工作也不甘落后,两轮合一的《岳阳市志》早已完成。县区一级的10部志书已出版《平江县志》、《君山区志》,《华容县志》稿正在评议中,《临湘市志》、《汨罗市志》有望年内拿出评议稿,其他几部都在加紧编纂中,2009年岳阳市委史志办跨入全省修志工作的先进行列,值得充分肯定。华容县能够按照第二轮修志规划如期评议,并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召开志稿评议会,这是中共华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所有修志工作者特别是志稿编纂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特别是中共华容县委、县政府曾多次专题研究《华容县志》的编修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坐镇史志办亲力亲为;岳阳市委史志办的领导多次专程指导;县史志办主任张凭栏同志团结志办一班人,努力认真,把修志工作搞得有声有色,2009年被评为全省修志系统先进个人,值得肯定和学习。
志书是官书、政书。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2008年6月,湖南省也出台了《湖南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2009年初,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召开了全省第六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于来山常务副省长对全省的修志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各项条例、办法和全省第六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是全省地方志系统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对岳阳市和华容县的方志工作寄予厚望,希望你们能再接再厉,取得新的成果,步入新的更高的台阶。
二是要继续深入总结前段修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华容县志》的质量。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此次会议之后,《华容县志》稿后段的修改与前段编纂工作相比要求会更加严格,工作更加精细,任务更加繁重。《华容县志》稿的修改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充分吸收和消化本次会议的意见,加强总纂,不要为了赶进度、急于出版而降低志书的质量标准。华容是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地方,县委、县政府又是如此重视和支持地方志工作,志稿的基础也很不错,《华容县志》一定可以修成一代名志佳志的,对此我很有信心。因此,下一步志稿的修改和整个地方志工作,县委、县政府还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确实做到深入细致,精益求精。华容的修志工作者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更加集中精力,打好修改、总纂的攻坚战。《华容县志》稿还要充分吸取已出版或已评议的其他兄弟县市的修志工作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给后来的兄弟县市带个好头,做出样板,促使岳阳市本轮县区一级志书的编修工作更上一层楼。我对此充满期待!我也相信不服输的华容志人一定会不负众望!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在座的同志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作者系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邮编:410003)
[责任编辑 任国瑞]
《华容县志》稿评审会召开
[本刊讯]5月27日,《华容县志()》稿评审会在华容县神禹宾馆举行。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晓天,巡视员袁勇前,岳阳市领导和副厅级干部、华容县委书记向伟雄,市县志指导处处长尹克加、副处长蔡素云,市委史志办主任、党组书记杨志军,市委史志办班子成员、湖北省石首市、监利县史志办方志科科长、各县市史志办主任、区史志档案局局长以及相关业务人员,华容县老领导、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县史志办工作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岳阳市委史志办副主任周友珍主持。
会上,向伟雄首先致词,杨志军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话,王晓天代表省志编委会对志稿的开评表示祝贺,希望华容县集中精力,打好修改、总纂的攻坚战,为华容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华容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蔡勋华介绍县志编修情况;与会人员就志稿发表实事求是、言词中肯的评审意见,华容县委副书记吴葆青致答谢词。
2004年3月,《华容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周密部署第二轮新编县志工作,县直单位、各乡镇建立协编小组,组织协编人员520多人,完成重要史料提供。2006年7月,县志编辑部全面着手县志总纂。实行资料征集分片包干制、志稿撰写文责岗位制、统稿总纂流水作业制和周二例会集体定稿制。县志编修中,坚持秉笔直书,客观反映挫折、失误和经验教训,坚持反映改革开放的主线,多角度再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在继承修志传统中力求创新,较好处理了全面系统记述与突出特色重点的关系,述而不论与阐明改革理论的关系,可信性与可读性的关系,推出了一部较为成功的送审稿。
在《 南县志 》稿评议会上的讲话
金秋十月,我们应邀来到南县,参加《南县志()》稿评议会。历届南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对修志工作非常重视,第一轮《南县志》出版于1988年,是全省出版较早的县志,因此,该志也曾在全省获奖。第二轮修志,南县几大家的领导发扬传统,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使修志人员在较短的时间里,编修成了百万长卷。今天,几大家的主要领导又亲临志稿评议会,在此,我谨代表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南县志编委会成员单位致以深深的谢意,并向全体修志同仁表示诚挚的问候!
审读《南县志》第二轮志稿,跨越历史时空19年,洋洋洒洒百余万字,全面记述了南县改革开放时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变化的辉煌史实。从整体上说,该志稿指导思想明确,政治观点正确,体例完备,门类齐全,编目规范,资料翔实,文风朴实,应该说是一部基础比较扎实的志稿。具体来说,一是志稿承接首轮,借鉴他人,遵循《规定》,突出了续志的延续性、规范性、全面性的特点;二是志稿强化概述综述,使人读之便握全志之纲,洞全志之窗,起到了勾魂点睛的作用;三是编目设计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综合政务”和“经济综述”篇,前者将比较纷繁的行政事务合为一篇,融为一体,较好地解决了分散设置的结构零乱、内容繁杂的问题;后者则为读者了解南县从年的19年,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专题视屏,推出了经济发展的特写镜头,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特色。
诚然,宏篇巨著,工程浩大,众手成志,总纂艰难。因而,志稿很难达到尽善尽美。《南县志》稿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正因为如此,今天特召开评议会,请大家来共同审稿,多提出修改意见。这里,我只提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调整篇目,解决大而空的问题,《南县志》稿现在属于中偏大的框架结构,存在归属不当甚至缺项的问题。第二轮《南县志》断限为19年,宜采用中篇结构,增设几篇,这样可以使归并更科学,更准确,解决大而空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彰显地方特色,解决“千志一面”的问题。志书要在符合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求特求新,尤其要体现地方特色。比如,南县是一个平原湖区,众水环绕,多垸相隔。在快速发展的大交通时代,我们仅仅依靠“风雨中的那条小船”行垸出湖,肯定追赶不上现代交通发展的步伐,也就更难追赶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我们是怎样解决交通瓶颈,出湖入海,走向世界,融入大交通发展格局的?我们是如何让湖产变海产,让产品变商品,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的?我们要让它在县志中彰显出来。再比如,南县是一个粮棉基地县,优质棉、优质稻都冠以“国”字品牌,是名副其实的“米鱼之乡”,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管生产不管流通是不够的,只开发产品不开发商品也是不够的。我们如何依靠农业兴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好无工不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克明面条、南洲酒业、纺织、造纸都是很好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在县志中彰显出来;还比如,南县是一个接纳湖湘的移民县,有新化人开的第一家钱庄,有岳阳、常德、衡阳、湘阴人围垸垦淤建造的“种福垸”,可谓是汇集湖湘东南西北地域各民族的人。这些“犹太人”不仅带来了劳力,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智慧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文化,具有边缘优势、洼地优势、杂交优势。多少年来,多区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汇在一起,从碰撞走向融合,必将产生特有的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这些,更应该在县志中彰显出来。你们说,南县的地理特色是“水”,人文特色是“活”。你们对“水”是否写出了它的“灵”,对“活”是否写出了它的“魂”?如果写好了水,写好了人,就抓住了这个地方的灵魂,就构成了志稿的地方特色。当然,除了地方特色,还有个时代特色问题,改革开放30年,中央有这么一个概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些,都应该在我们志稿中凸现出来,增强时代特色。
借这个机会,我想就地方志工作强调几点:
第一,要继续推进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中国修志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才实现有法可依。2008年,省政府又颁发了《湖南省实施办法》,使地方志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法律依据。这两个法规,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修志是应有的“官职官责”,确定了地方志工作经费必须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队伍,明确要对修志工作实行法制管理,明确要对地方志机构和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等等。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两个法规,推进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第二,要继续推进修志的规范化进程。长期以来,众手修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求统一。但方志是官书,是正史,不能凭修志人员的是非好恶和学识高低随心所欲,画虎成猫,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遵循。因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先后颁发了《第二轮修志若干意见》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这两个文件,就是全国修志的“国家标准”,我们必须认真遵循。这个标准,是全国方志专家学者反复调查、反复修改,数易其稿而形成的,是科学的、系统的,是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的,我们修志要遵循这个标准,评志也要遵循这个标准,奖励也要按照这个标准。请各地很好学习,认真执行。
第三,要继续推进地方志工作的服务化进程。我们处在改革发展的年代,各行各业都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地方志工作也不能例外。《条例》明确规定,要开发和利用地方志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只有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发展举措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才是我们地方志工作的出路和生命力所在,我们不能把地方志工作单纯理解为修志,要通过编修简志专志、点校旧志、编修年鉴、建立信息库、开办方志网,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情服务。
第四,要继续推进地方志队伍的专业化进程。我们修志,靠的是一支专兼结合的修志队伍,但要进一步强调队伍的专业化问题。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项世代相传的长期性工作,必须建立专门机构,造就一支专业化队伍。这也是国务院《条例》规定的。目前,我省市、县两级除了益阳和娄底的县(市)区一级有待健全之外,机构和队伍都是比较完善的,许多地方还把地方志机构列为政府常务会议成员单位,有的还作为新闻单位,以便于修志机构增强现实感受,直观积累资料。《条例》明确,每20年左右修一次志。本轮修志结束就是下轮修志开始,因此,我们说它是一项接力性、传承性的工作,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希望益阳市政府,进一步健全修志机构和队伍。不然,临时搭建机构,志修完了、机构撤了,人也散了,谁来积累资料,谁来开发资源,谁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也不苛求一定要建单独机构,可以史志合一,甚至史志档案合一,但总得有牌子,有人来干这个事。同时,也希望修志同仁,爱岗敬业,勤业精业,用心血谱写历史华章!
(作者系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巡视员
邮编:410003)
[责任编辑 任国瑞]
提高认识 立足优势
充分发挥史志资政功能
● 陈国华 蒋四维
什么叫资政?从一般意义上讲,资政是为执政者提供治理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和现实借鉴。而史志工作的资政是通过编修和研究党的历史和地方志书的成果,以及结合和利用这些成果,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发展大局,开展课题调研,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具有总结性、规律性、历史性的参考和借鉴。因此,资政是党史方志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史志工作服务现实的价值所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史志工作的资政功能越来越重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史志工作的资政功能发挥得还很不够,而且应该说是当前史志工作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史志资政的作用愈为重要,发挥史志的资政功能越发急迫,全市各级史志部门对做好史志资政工作务必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积极履行资政职责,切实担负起党委政府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一、做好史志资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发展新的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总结、研究历史经验,做好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史志部门立足优势和特点,深入开发利用史志资源,进一步做好史志资政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是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迫切需要。史志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必须坚持服务大局这个根本方向。我们开展史志资政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服务大局,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地情的不断变化,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吸取历史经验和传统文化的营养,从中获得迎对挑战、破解困难的启迪和智慧。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科学跨越、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促进改革、发展与和谐的任务繁重而艰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这既需要我们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也需要以历史为借鉴。这就要求史志部门必须做好资政的工作,认真总结好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把其中带有历史规律性的东西的挖掘出来,为市委和各级领导干部提供来自历史经验的智慧和力量,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减少工作盲目性,少走弯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是史志工作自身的价值所在。史志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价值,且是通过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三大功能体现出来的,本质上是为党委政府大局提供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史志工作不能服务大局,离开了大局,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无所作为,就会丧失存在的价值。单就资政这部分来说,我们开展工作,就是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出发,密切关注现实,深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为促进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和历史智慧,从而实现工作的价值。可以说,史志资政的工作,是更能直接为党委政府服务的,是更能直接体现工作价值的,做好了,能够大大提升史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3.是实现史志工作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史志工作外部来讲,做好史志资政的工作,能够争取党委政府对史志工作的重视,为史志工作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从史志工作自身来讲,做好资政工作,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推动史志工作实现健康科学发展。一是有利于拓展史志工作领域,促使史志部门从单纯的存史和资料征编,转为征集、研究、转化、运用并重;二是有利于提高史志队伍的素质,在提供资政的过程中,史志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等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三是有利于增强史志部门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资政,史志工作与党委政府大局,与经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史志事业的生机和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史志工作有优越的资政条件
就常德来说,开展史志资政的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第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常德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277年蜀守张若开始筑城,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澧水流域发现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目前我国最早古城址,距今6000余年。常德被誉为中华道德文化发祥地,自古以来人文昌盛,古有善卷、屈原、车胤、李群玉,近有宋教仁、蒋翊武、林伯渠、丁玲,可谓群英荟萃,人杰地灵。历史上常德境内党的活动较为活跃。1923年初就成立了中共常德党支部,1927年在桃源建立了湘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徐溶熙苏维埃,红二、六军团曾长期在境内活动。常德地方志文化也比较发达,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开始修志,薪火相传近1600年。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史志资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二,史志资料留存丰富。史志资料是常德悠久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据初步估计,全市现存各类历史文化、党史、方志资料达100万余册(种),仅地方志书从南朝的《武陵记》到今天的《常德市志》,州志、府志、县志、乡志、村志,种类其全,包罗万象,卷帙数以万计。这些史志资料客观记载了我市社会发展情况,包括党在市境内的活动情况,客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为史志资政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些史志资料广泛保存在全市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教育部门,各级史志部门也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仅市史志办就保存各类史志资料3000册(种),还有少量孤本古籍旧书,这是其它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各级史志部门征集编研一大批理论资料成果,完成党史正本(含一、二卷)、各类专题资料、各类志书(包括市志、县志、区志、部门志等)、旧志点校、常德年鉴等300余部,这些最新最近史志资料,都具有很高的资政价值。
第三,非常熟悉历史地情。史志工作者既是生动实践的参与者,又是实践活动和历史经验的记录者。史志工作者长期从事史志编研工作,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研究,对一地经济社会发展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对一地的实践得失成败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史志部门和史志工作者是最熟悉历史地情的,是最了解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也是最清楚当地执政得失的,相对于其它部门上,搞资政更有条件,也更清楚从何处、以什么角度展开资政。事实上也是如此,全市各级史志部门从掌握的历史地情资料出发,通过深入研究,深度挖掘,推出了一批理论调研成果,有的发了市委通报,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有的还被中央、省级报刊采用,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帮助。
第四,具备较高的人员素质。全市史志干部在政治上是过硬的,在作风上是踏实的,在业务上是精通的,具备一定的资政能力素质,从现有队伍来看,是完全有能力胜任资政工作的。一是我们有一批具有中高级称职的干部,能力素质相当突出。史志机构成立之初,一批专家型、学术型,具有中高级称职的干部,从文化、教育部门进入史志工作队伍,至今在理论研究、课题攻关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比如,市党史办调研员魏胜权同志作为市委领导联系的专家,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曾多次为市委领导授课,出版过专著2本,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二是市县史志部门领导班子结构优化,能量更大。近些年,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史志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备,选拔、交流了一批曾在党委政府综合部门工作过的,开拓能力强一点又有较强文字功力的,各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进入史志领导班子。由于他们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政治洞察能力较强,政策水平较高,了解当地党委政府的政治需求,能够说得上话,特别是在推行市、县两级党史办主任兼任市委副秘书长、区县(市)委办副主任的体制之后,更便于开展史志资政工作了。三是史志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活力增强。最近几年,史志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先后选拔一批年龄较轻,学历较高,思想活跃,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史志队伍,从使用的情况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史志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做好史志资政工作的基本要求
做好史志资政工作,必须立足于史,立足于志,紧紧围绕当地发展大局和工作中心,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认真调查研究,不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创新、有说服力的资政成果。
1.熟读史志资料,刻苦钻研地情。这是做好史志资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史志资政是建立在运用史志地情资料基础之上的,进行资政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当地的史志情况。史志地情资料记载着一个地方,一个历史时期自然、社会、经济、风物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通过研读史志地情资料,可以熟悉一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吸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掌握地方发展的脉络,从而为现实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各级史志部门要积极开展市情、县情研究和信息收集、整理,督促史志人员切实掌握史志资料,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史志工作者要认真研读掌握当地的党史、志书等地情资料,对重要的部分要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努力成为一名地情专家。史志部门和史志工作者不熟悉、不钻研当地党史地情,是不称职的,也是无法做好资政工作的。
2.关注发展大局,善于分析思考。政资必须“知政”。史志资政是围绕发展大局展开的,想做好资政工作,要了解什么是当前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什么是当地工作的大局,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是什么等等。在不了解中心工作和大局的情况下,开展史志资政不仅起不到应有的资政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帮倒忙。史志部门和史志工作者要敢于打破关门修史传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开阔视野,熟悉和掌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前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更加自觉向党委中心工作靠拢,向人民群众的期望靠拢。同时,要积极开动头脑,深入分析思考,善于把现实问题与历史情况联系起来,从党的历史及地方历史文化中发现与中心工作和现实问题类似和相近的情况或事件,从史志的视角加以分析、归纳、对比、总结,努力探求两者的内在关联性、规律性,找出两者的契合点,从最佳的角度展开资政。当前,全市上下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步伐加快,各级史志部门要联系在进程中一些重大问题和各级党委密切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历史实践活动和经验,深入研究总结,提供有针对性的借鉴。
3.选准调研课题,贡献资政成果。选准资政课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选择课题的总的原则是服务于党委政府大局和中心工作。一是应急性专题,根据中心工作和大局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史志资料,撰写相关资政报告,为党委政府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参与和借鉴。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课题、社会民生的课题、红色旅游的课题、维稳的课题,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或相关的资料,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二是长期性专题。对一些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开展资政研究,撰写专题性报告和前瞻性报告,起到醒示和预见的作用,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比如领导和执政水平的课题、党建的课题,反腐倡廉的课题等。确定资政课题后,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史志资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形成资政报告、专题材料、论文等供领导参考借鉴,以扎实有效的资政成果为党委政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史志资政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走出“不误正业”的心理误区。目前,各级史志部门工作任务较重,人手紧缺,相当部分干部认为史志部门再去开展资政工作是“不误正业”,普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是史志部门用不着“资政”,把存史修志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二是史志部门轮不着“资政”,党委政府设置有专门的资政部门,比如政研室,还轮不到史志部门去资政。三是史志部门不会“资政”,认为“资政”是虚的东西,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史志工作者一定要走出上述认识误区,端正思想,把资政当作分内工作,当作本职工作,当作主要工作抓紧,抓好。其实,中央、省各级领导人对史志资政越来越重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指组对资政工作早就作过具体的部署,明确要求各级史志部门认真做好资政工作。
2.要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史志资政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要始终围绕发展大局,必须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代脉搏紧密结合起来,为不断解决发展道路上的新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借鉴。比如,当前各级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史志部门可以从自身优势出发,围绕发展红色旅游开展资政服务,深入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再比如,重点工程建设也是目前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史志部门可以利用掌握的地情资料,为工程的选址、建设方案提供参考。有一些工程就是因为不了解地情,花了冤枉钱,干了冤枉事,市区铜锣湾商业广场由于不熟悉地情,选址失误,仅打桩就浪费了800万。原市方志办主任伍顺生同志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基于对常德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认识,提出了利用防洪墙修建历史文化长廊的资政建议并被决策者采纳,堪称是一个完美的结合,是史志资政案例的典范。时至今日,常德诗墙已成为“中华第一墙”,受到前总理朱镕基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
3.要让资政成果的价值最大化。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史志部门研究推出了一批很好的理论成果,但是由于宣传不够,转化不够,很多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进入领导决策视野,不被人民群众所知晓,很多至今还“睡”在库房里。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大史志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尽可能地挤入领导决策视野,最大限度实现资政成果的价值。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利用理论研讨会、节庆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史志知识竞赛等推介平台,把丰富的史志成果向领导汇报,向社会推广普及。具体操作的方法,主要是“六上”,一是上内刊,二是上电视,三是上报纸,四是上课堂,五是上展台,六是上网络。做到“内部有汇报,电视有影子,报纸有文章,课堂有声音,展台有形象,网络有影响”,实现资政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4.要善于整合资源,借用外力。做好史志资政的工作,传统的“关门修史”、“与世隔绝”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单靠史志一个部门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必须树立开门办史的意识,加强资源整合,加强联系合作,学会借用其它部门的、社会上的力量开展资政工作。一是实行部门联合,加强与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及政策研究等部门横向联系,开展集体公关,对重大课题进行集体研究,共同资政。二是借用学术教育机构、社会人才“为我所用”,打造精品力作,为各级领导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资政成果。三是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究成果的传播速度,丰富成果的表现形式,把研究成果以喜闻乐见、深入浅出形式表现出来,增强资政工作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作者陈国华系中共常德市委副秘书长、史志办主任,蒋四维系常德市委党史办副科级干部 邮编415000)
[责任编辑 任国瑞]
纵述规律 横陈特点 鸟瞰全志
——试谈如何运用创新模式写活村志概述
  概述,或称总述、综述、导述,是以简练的文字,概括全志的内容,置于一部村志之首的纲要。它是一部村志的灵魂和精华,起着总揽一村各方面大势大要、统观全局的作用。它从全局、宏观着眼,纵览古今,横连各业,勾勒特点,综说利弊,寻求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展现一村的概貌。从对村志内容的高度概括上说,它是村志的内容提要;从对村志记录的各种事物进行的归纳总结、揭示规律、提炼升华上说,它又是一部村志的灵魂,具有统帅和总摄的地位。写作的总要求是:源于各篇,精于各篇,提炼全志精华。
1、鸟瞰全志的内容。概述通过宏观记述,既弥补村志偏重微观记述的弱点,又打破村志中对各门类设置的界限,将一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历史沿革、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等反映村庄全貌的内容,条理清楚、高度概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只要阅读概述,就能正确地、快捷地了解村庄的过去,认识村庄的现在,展望村庄的未来。
2、增强村志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著述性。概述应站在全志的高度,纵述一村历史发展的进程,指出事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彰明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使一部村志的灵魂在概述中得以体现。
3、强化村志的资政、教化功能。概述申说一村之旨趣,力陈振兴一村长治久安之良策。与村志其篇章节目相比,能起到更大的资政意义和更强的教化作用。
4、方便读志用志。读者通过阅读概述,就能抓住村志的主线,了解村志所要揭示的规律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在短时间内了解全志的大概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进而阅读全志。
5、升华全志内容,一部村志,篇章浩繁,要使一般读者全文认真阅读完毕,是很不容易的。卷首设置概述,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与综合,把握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将其升华为对村情规律性的认识。把村情的总貌、主要特点和发展轨迹,以极其精练的文字,钩玄提要,俯仰古今,窥视全貌;突出重点,反映规律,为人们深入认识所志村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便利,起到升华立意的作用。
1、“夹叙夹议式”。既有叙事,又有议论。其中,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夹叙夹议,相得益彰,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写法。如《王山口村志》就是按照这种方法写的,从解放前直到村志下限的2008年,按照因果关系,遵循的规律,不回避主客观两个方面的问题,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王山口村发展的轨迹。
2、“分期式”。是写概述常用的方法之一,划分几个时期,然后在每个时期内进行纵横记述,而且分期又大多为解放前、解放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个时期。这种分期式的概述比较好写,但没有深度。
3、“板块式”。这种写法是独树一帜,从几个方面或几个时期选取几个主要问题来写,从形式上看,似乎有些支离破碎,但在内容上却又浑然一体。如《王山口村志》的概述,写了旧村的建筑风貌,又写了解放后基础建设的成就,还写了当前旧村改造和建设新王山口的规划,就用了这几个板块,便展现了王山口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这种板块式的概述,很有可读性。
4、“大势大略式”。以高屋建瓴之笔法,写事物的大势大略,不求其全而求其特,其要点是抓住事物的主线、主流来写,读罢令人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5、“侧记式”。所谓侧记式,就是在概述中不直接记述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而是从与之有关的一些侧面,来记述它的兴衰起伏和因果关系,借此以烘托事物的发展。
1、覆盖全志,加强村志的系统性。村志横分门类,各篇自成体系互不关联,因此内在联系不够紧密。概述则可站在更高层次总揽全局,突破行业界线与所志村大势大略有机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宏观结构,为读者提供有组织、有系统,按照一定关系能够体现客观存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资料集合体。
2、揭示因果,增加科学性。村志叙事采取以事系时、事以类从、横排竖写的方式,要求述而不作,但因“块块结构”的限制,不易揭示事件因果,这是村志的缺陷。概述叙事主要采取写史的笔调,以史叙事的优势,着重采取以时系事,贯通古今,对散布各篇的主要内容和数据加以综合、分析、升华使之条理化,对重要事例进行有叙有论,有褒有贬,有轻有重的记叙与评议,以知其长短,察其利害,考其原委,对是非功过,做出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解释。
3、突出时代性。在概述中,可将自然条件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村庄的影响作客观分析,从是非得失、经验教训中提炼出符合村庄实际的发展规律,可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4、增加实用性。一部村志章节繁多,篇幅较长,动辄数十万字,非专业人士很难读完,即使领导和村民要使用材料,也只是各取所需,教化作用要打折扣。而概述则能使读者花较少时间对全志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如果要细读下去,就可深入章节,在阅读中对村志使用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等潜移默化地吸收,增加村志的实用性。
5、总括村情,使读者未读全志而能了解一村之全形大势。村志以类系事,横排竖写,各门类之间严守志界;各自封闭的个体,难以形成整体概念。概述从宏观的角度对村情进行高度概括,把全志各篇精华部分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立体图画,使读者得知一村之总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全形大势,优劣短长,一目了然。
6、沟通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彰明因果,使读者能认识某些客观规律。作为块块结构的村志,虽可横陈一村百业,纵贯一村古今,但因相互隔绝,故有“鸡犬”之声不相闻,“因果之效不彰”的缺点。作为全志的概述,要站在全村的高度,把那些自成体系的事物之间的影响、制约关系联系起来,通盘分析,权衡利弊,彰明因果,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联系,反映出事物的发展规律。
7、提纲挚领。村志的各个门类之间,由于篇目结构横排竖写的关系,普遍存在一个“详于门内,而不知门外”的问题。概述可以统领各篇,衔接各章,融合各节。把全志各门类事物的具体情况综合起来,并把村志中的块块打通,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将横分的各个门类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很好地揭示出来,从宏观上加以提炼和综述,使读者对村庄总貌产生本质性的认识,从而达到提纲挈领写概述的目标。
概述虽置于全志之首,但写作时间却只能在全志形成之后。因为只有在全志其他稿件完成后,撰写人才有可能通读全部志稿,熟悉驾驭全部资料,经过周密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从中选取精华,谋篇布局,写出高水平的概述。
1、综合一村地理概貌,概述当地之自然与资源优势,写出大势大略,描绘整体村貌。
2、综合一村总体面貌与历史脉络,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归纳总结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化,探讨所志村庄各历史阶段的兴衰及其原因,明晰今昔地位之要,以作鉴戒之资。
3、综合一村的经济状况,概述当地经济领域的发展潜力,探索其发展规律。
4、列举一村的特有典型事物、重大工程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充分体现当地的特点和优势。
5、例列在村庄中著名的历史人物、现实名人、闻人以及奸究,用以激千秋爱憎。
6、简述在村庄有影响的名牌物产、服务名牌和名胜古迹、特种工艺、新生事物、优良风尚或陋俗,以启思古之幽情,激励建设村庄之壮志。
7、简述村庄的社会风俗及其移风易俗情况,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持纲振纪,移风易俗。
8、展望与启示,即在全篇末尾以少量文字提示村庄发展方向与远景。
9、概述的篇幅一般在5000字以内。
村志常用的概述写作有“浓缩、总结报告、特点综述”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其长短。如浓缩式,它类似一部微型简志,其长处是读罢概述则能知全志概貌,短处是面面俱到,主要特点不够鲜明,文字往往偏长,内容与各篇章重复较多。总结报告式,其长处是能概述所志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有利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结尾瞻望今后的发展前景,详今略古,着重概述社会主义阶段的村庄特点,对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特点综述式,着重于综述所志村的主要特点。其长处是反映村庄主要特点十分鲜明突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总结报告式和特点综述式这两种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对村庄的总貌和历史轨迹反映不够,存史不足。
我的创新写法是:取三者之长,补三者之不足,按照概总貌、概轨迹、概特点三位一体,密切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写,我把其称之为“三位一体式”。即先概要纵写所志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源流、历史发展沿革,而后横陈现状,集中记述村情的主要特点。详今略古地展示所志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浓墨重彩地记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以夹叙夹议的笔法介绍重要人物和名胜古迹,展示兴衰起伏的轨迹。最后以一个简短的结语部分,从村庄之优势劣势入手策论式地提示村庄的发展方向与远景,以瞻望村庄的前景
1、概括记叙全志的主要情况,升华提炼素材。使其源于各篇,精于各篇;它可以有叙有论,有褒有贬,彰因果,明得失。
2、概述宜夹叙夹议,用“雄文妙笔”,收“点一睛而使龙腾,出一语而制全胜”的效果。以极其精练的文字,俯仰古今,使人开卷则不忍释手。
3、写出气势磅礴、文采飞扬。增强概述的文采,要采用“清水出芙蓉”的素描手法,提高村志的清晰度,杜绝“哗众取宠、矫揉造作”之笔。
4、通过对全书的概括、归纳、提炼,使材料的地位得到“升华”,要力争做到“文无虚段,段无虚句,句无虚词,词无虚字”。
5、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本来面貌。
综上所述,概述应总领全志之要,从中引出资信之道,审时势之变,悟发展之迹,观全村之貌。概述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详,行文围绕所志村特色做文章,文简理富。其立意要源于志,又高于志,因此常用写史的结构和笔调纵横驰骋,或议或评,提纲挈领地导全体、概全志、审大势、说大略,纵述规律,横陈特点,从宏观上鸟瞰全志,对客观环境与全志进行叙述与评价,使读者对其历史和现实、规律和特点以及优劣之势,一目了然,以达到高屋建瓴的目的。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王山口村志》特邀主编 邮编:266105)[责任编辑 刘 艺]
论年鉴编纂中的辩证法
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这项工作,对于保存地方历史、提供决策参考、扩大宣传“窗口”、丰富地方文化等有着重要作用。编纂地方综合性年鉴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方法,努力实现地方综合年鉴文体的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的统一。
一、年鉴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任何事物都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对立统一。稳定性包含着变动性,变动性寓于稳定性中;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动性是绝对的。编纂地方综合年鉴,要正确处理稳定性与变动性的辩证关系,既要保持综合年鉴框架、结构的相对稳定,以保持年鉴质的规定性或年鉴的特质,又要体现因形势发展、地情变化、时代变迁而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差异性、变动性。
要保持年鉴架构的稳定性。地方综合性年鉴是记载一定行政区域内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变化的资料性工具书,是一年中一定行政区域的地情手册。为了方便资政、便于检索,应按照专文(或特载)、大事记、综述、政党、人大、政府、政协、军事、群众团体、公安司法、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农业、工业、城建城管与环保、电业交通通信、贸易、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文化新闻出版、杂录等设立部类。各级地方年鉴应保持这种结构的基本稳定,不可随意更改。随意更改、调整部类的顺序,会使年鉴缺乏“章法”,失去年鉴的“特质”。
要注意年鉴架构的变动性。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产业优势在不断凸显,地方特色在不断彰显。作为反映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的综合年鉴不能熟视无睹,在架构设计、类目和条目设置方面必须有充分体现。比如临澧县于200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县,基地建设成为该县的一大亮点;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经济结构经过多年调整,已形成建材工业、烟花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化纤工业、铸造机电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等优势产业。作为综合性《临澧年鉴》,在架构设时必须予以足够重视,以突出临澧县地方特色。
二、叙事与记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历史。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必须把叙事与记人有机结合起来,寓记人于叙事之中,防止“见事不见人”。要坚持以事系人,人从事出的辩证法。
要突出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编纂地方综合年鉴,要多记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不能仅仅记领导人的讲话、领导人的活动。要多记对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反映他们在一个地方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领域创新活动、业绩成果。要多记实业家、慈善家、名师、名医、名艺人,反映他们的优秀事迹,彰显他们的创业精神和高尚品质,凸显他们在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要突出领导集体。编纂地方综合年鉴要正确处理领导集体与领导个人的关系,多写领导集体,少写领导者个人。在重大决策活动中,体现集体的作用。要体现集体的成就。要把领导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归功于领导集体,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当然,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
要突出正面人物。以事系人,应主要记载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优秀的领导集体和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既然是历史,也会涉及反面人物。总的原则是少写反面典型,在历史上判过刑或犯有重大错误,并有历史结论的人可点名记述。
三、记述正面信息与记载负面信息
记述正面信息与反映负面信息是年鉴编纂中必须直面的一对矛盾。科学的态度应该是,以记述正面信息为主,记载负面信息为辅;以写成就成绩为主,记失误、问题、困难为次。正面的东西是主流,负面的东西为支流。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以记载正面信息为主,方能反映地方各级党政组织的坚强有力、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
对发展成就、成绩要浓墨重彩。要重点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成就。一年中,一地的地方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结构及产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交通能源建设等,应成为年度资料性工具书的主体内容。要突出反映地方软实力发展成绩。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包括投资政策、行政效率、服务水平等)、社会风尚、社会治安状况、城乡文明程度、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构成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地方的人气指数、幸福指数,社会治安状况的群众满意率、治安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教育入学率升学率、城乡居民的就业率、文化产业发展、电视收视及普及率、人们的健康指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大型流行病的防控等,应该全面、具体反映和记载。
记述正面信息,反映发展成就,并不意味着掩盖矛盾和问题。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困难、问题、瓶颈,应较客观的记述,并要分析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以便供各级党政组织在谋划未来时借鉴和参考。要真实记录各种自然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生产性事故及其损失状况。注意记载负面信息,以避免“报喜不报忧”之倾向。
四、坚持客观性与秉持政治性
地方综合年鉴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反映历史进程,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是客观事物、客观历史过程的具体反映。同时,年鉴又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作用和影响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故此,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必须坚持客观性与政治性的辩证统一,防止因强调政治性而忽视年鉴的客观性或因强调客观性而忽视年鉴的政治性的倾向,不能把客观性与政治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坚持客观性与政治性相统一,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地方综合年鉴,其主体是大事条目。条目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一地大事、要事、新事、特事,记清每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进程、结果、影响、地位和作用。所有条目撰写要尊重历史、尊重实践,不可有主观随意性。数字要客观真实。对记入年鉴的各种统计数字要反复核实、核查,挤干“水份”,增强数字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必须突出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彻于年鉴的全部内容中。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都是在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必须遵循科学的编纂指导思想。要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所纂内容必须体现党中央精神、地方党委的决策和政策,确立为领导决策服务和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思想,体现年鉴的资政和实用功能。
此外,编纂地方综合年鉴还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规范性与可读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诸关系。年鉴编纂者对以上诸范畴要认真思考与研究,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科学谋划,精心打造,确保各级地方综合年鉴可信、可读、可用。
(作者系临澧县地方志办主任 邮编:415200)
[责任编辑 任国瑞]
年鉴篇目创新初探
● 龚英明  
《岳阳年鉴》创刊于1997年,至今已按原定篇目部类连续编纂12年了。各供稿单位几乎每年按老单程、老办法撰稿,将稿件送到编辑部按部类进行编辑时,不尽人意的问题就充分暴露:如各部类的“综述”、“概况”几乎大同小异,篇幅即长又尽写套话。在撰写条目时还要与“综述”重复出现,国家早已实行了“大部委”制的行政体制改革,而作为政府举办的城市权威年鉴却不能从年鉴篇目中反映体制改革的蛛丝马迹。颇感缺陷。
去冬今春,岳阳年鉴编辑部通过年鉴对外交流,查阅全国年鉴学术界的好经验好方法,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的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兄弟城市同仁学习,把撰稿人员请到编辑部来集中培训以会代课,按照拟定的编辑方案传输指令,收到了一定效果,在此基础上编辑部再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研讨会议三番五次,终于下定决心修改篇目,将定于2010卷付诸实施。
(一)篇目设置的主要依据
城市年鉴在设置篇目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认为: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已有明确阐述:“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资料性决定其编纂体例;连续性决定其框架内容;区域性限制其记述范围;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年鉴基本框架不可轻易更改的原则要求。篇目恰似捕鱼网的纲绳,纲绳的大小、股数多少却决定了城市年鉴的承载能力。其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就像捕鱼网上大小不同的网眼,二者相互依存,捕捉大小不同的年鉴信息。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更广泛更全面地反映本区域状况,增设某些“附录”、“图表”和区域内地方政府相关惠民的地方性“文献法规”也是可取的,这样它即可以辅佐篇目,又可以使城市年鉴产生丰富多彩、标新立异的效果。
(二)制定篇目要具有时代感、时效性
我认为在制定年鉴篇目时,要根据历史赋予的使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国内机构改革的新动态,于当年及时进行调整。在不脱离年鉴属性的框架下,做到篇目命题规范准确、信息内容新颖、年度内所涵盖的知识面广泛,来自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有据可查。使社会发展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新点、热点篇目光彩夺目、显而易见。这里有江苏省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总结得好:“年鉴不应该是板着面孔、一成不变的老夫子,而应是充满活力、惹人喜读。”在制定“政治”部类篇目时,既要突出地区党委政府的核心领导,又要使得二级行政机构在设目时能够放下架子,科学归类,与文化体育相关的就归“文化”部类,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就只能归口“科技”部类,绝不能使生动的年鉴刊物委曲求全。要让当年度发生的各类新情况、新信息在年鉴中得到充分展示。
(三)要把握篇目、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的互为作用
在总篇目的框架下,综合性条目是年度客观事实及相关情况,相关资料的集合体;是条目从年鉴主体内容的基本寻检单元和相对独立的信息主题。它要求要素齐全、内容完备。大致可分为社会背景、发展概况、理论数据、突出的特点和主要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诸方面。而在撰写单一性条目就大不相同,则是一事一议。重点突出其当年度最新的信息量。有的认为单一性条目是年鉴的“单体细胞”,而综合性条目则认为是年鉴的“复合细胞”,这种看法很是形象。这两种条目在编辑使用时,一定要掌握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首先二者的共性同属于条目体且条目的要义都是时间、地点、主体、过程、结果和成效五脏齐全,但它们二者在编辑时却有着地位、起点和要求的高低之分。从逻辑的角度看:二者条目却有纲与目、泛与专、面与点的关系,从功能的角度思考:综合性条目要求有头有尾,对整体的背景、宗旨、目标和条件要有说明,对主体内容有所引领和铺垫,做到有骨干结构。这是单一性条目所不能承载的。在充分利用综合性条目搭建好框架平台之后,如何使单一性条目在年鉴编辑过程中体现有血有肉,生动丰姿尤为重要。使二者遥相呼应,承前启后,使篇目结构即有综合性的先驱,又有单一性的衬托,完完整整、互为作用。
科学制定年鉴篇目,要依据年鉴的综合性质而定,所不同的地方则是因为城市大小和隶属关系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和地区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各有特色和差异。只能在严格保障城市年鉴的综合性质前提下,按照科学的分类体系去探索,新思维篇目创新之路一定又好又快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作者系中共岳阳市委史志办 邮编:414100)
[责任编辑 刘 艺]
点校注释旧志 服务经济建设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其发展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囊括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土人情和人物等诸多内容,素以资料丰富、信息量密集而著称,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千百年来,古人对她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概括为“资治、存史、教化”三大功能,她的价值无与伦比,其他正史文献不可替代。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兴起,工作重点从旧方志中检选资料,类编成册,兼及方志目录、内容提要和书目索引等,转变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旧志点校注释、编纂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为创立方志学科体系,抢救保护现存珍稀旧志,开发旧志资源,特别是如何发挥旧志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和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及北京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馆藏地方志目录记载,衡阳地方旧志达50余种,由于历史久远,兵焚浩劫和保管不善等原因,目前保存完好或保存部分残卷的有32部,其中《衡州府志》6部,《衡阳县志》4部,《清泉县志》2部,《衡山县志》7部,《耒阳县志》4部,《常宁县志》5部,《祁阳县志》2部;《清泉县志乡土志》1部,《耒阳县乡土志》1部(这32部志书中,明代3部,清代29部)。元代以前的志书,仅见记载, 未见传世之作。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十分重视衡阳旧志的整理和点校工作,衡阳市十三届二次会议,人大代表还专门为此递交提案。市地方志办公室为落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精神,积极开展这项工作,拟计划分期分批将衡阳市仅存的6部《衡州府志》进行点校注释。2009年3月开始着手明《(嘉靖)衡州府志》的点校注释,其初稿,目前已经完成,预计2010年7月印刷出版。
一、校注释义旧志,为繁荣旅游提供地情指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产业。旅游业要想持续蓬勃发展,就必须不断挖掘旅游资源并考证有关旅游资源的历史源流,校注释义出版的旧志刚好为旅游业寻找新的资源,寻觅名胜古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旧志卷首一般都有舆图、府州(县城)图,有的还印有学宫、书院、文庙、关帝庙、城隍庙、州县衙等古记和名胜风景图。民国时期摄影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以照片代替绘图,保存了大量历史遗址和名胜,图文结合,文字记载,尤为详尽。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丰富资料。
回顾这些年关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败与得失,我们发现,凡是重视方志作用的旅游开发者,所开发出来的旅游项目往往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反之,则弄巧成拙,得不偿失。考察一些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在城镇发展过程中被拆除的原因,往往相当复杂,但大都存在一个共性,不阅览旧志,不重视记载,对所拆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缺乏应有认识,结果把珍宝当瓦砾,毫不怜惜地一拆了事。其实,旧志在区域旅游开发中的意义特别重大,具体而言:一是旧志记载为许多名胜古迹的修复和定位提供了历史依据。石鼓书院的重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衡阳石鼓书院历史悠久,在宋代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商丘应天书院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44年在衡阳抗日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200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重修石鼓书院。书院的布局和结构就是依据清朝乾隆时编修的《石鼓书院志》。还有南岳衡山定位于“寿岳”等等,都是旧志发挥的作用。事实上现存的许多古迹,衡阳旧志都有记载。如“衡阳八景”之名,就源于明清之际。我国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来此游览一个多月,并写了一篇《楚游日记》,其中对回雁峰、石鼓、青草桥、朱陵洞等名胜景点都做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陈安写了《衡阳八景赋》,王船山写了许多歌咏之词。后人把衡阳八景编成一首七律,即:“雁峰烟雨实堪夸,石鼓江山锦绣华;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二是旧志为地方古迹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研读方志可以发现,旧志记载的每一处名胜古迹,几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些看似质朴无华的古迹,原来竟曾深深地渗透到了地域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其文化内涵丰富得如同厚重的史书一般。南岳衡山有“五岳独秀”的美称,人们把南岳的胜景概括为八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磨镜台之幽,会仙桥之险,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南岳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而从各种揭示和反映旅游资源的文献比较看,没有一种比地方志资料显得更具体,更丰富。因此,旧志中的有关资料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地情指南。
二、校注释义旧志,为招商引资提供可靠资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很多都要通过招商引资让蓝图变为现实。校注释义旧志,发掘历史资料,也能为招商引资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为探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编辑招商引资项目目录,为客商提供历史信息;二是为修建公路、铁路、飞机场、核电站进行论证,提供历史资料。这样既可减少重复劳动,节省人力和经费,又可有效避免隐患;三是为招商引资项目注入丰富文化内涵,提供历史根据。四是为防灾抗灾提供历史数据,为客商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自然灾害的状况及某种规律提供重要研究资料。地方志对自然灾害的记载,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可靠性,这对减少客户损失,增加工农业产值至关重要。如雍正八年刻本《衡州府志》中《祥异》载康熙59~60年灾情为:“五十九年大旱无禾,六十年大旱无麦。自五十九年三月至六十年六月凡十五阅月不雨,赤地千里,草根树皮俱尽,饿莩盈路……斗米直银八九钱不等。是岁六月十五日始雨,下种时已中伏,乃大有。民渐以苏”。其他灾害,如风灾、雹灾、雪灾、霜灾、地震等,在旧志中大都有记载,这对后人研究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范围、区域、次数、规模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明清时期的《衡州府志》在水利方面的记载也很详细,对某年某月修了哪条河,每次修河的长度,负责人及所花银两,特别是治理方法和措施记载更详备。如反滤围堰、吹塘重镇、开沟导渗、造减压井、配合块石护岸等方法。五是为客商开发当地土特产品提供了历史借鉴。旧志对当地自然资源、物产及农、林、牧、副、渔业等方面的生产资料都有记载,并总结出与之配套的相关经验。清乾隆的《清泉县志》描绘“湖之酒”的酿作工具和技术,纤悉入微;明清时期的《耒阳县志》对造纸作坊描述十分详细,并载有工艺图数十幅。境内的各县旧志都专门设有“物产”篇章,对地方物产,如衡阳县的莲藕、南岳的茶叶、祁东的黄花菜等都有丰富的记载,将地方志中的这些材料加以整理利用,再作一番实地调查,就可开发一方的传统土特名产品。象南岳寿文化节和耒阳蔡伦科技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就是发掘旧志资源,借鉴历史经验,利用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
三、校注释义旧志,为资政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校注释义旧志的主要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依据。地方志所提供的资料,与原始资料不同,它是经过筛选、整理、加工得来的,具有系统化、条理化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地方志从较大程度上都实事求是地记载了一方一个时期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这些经验与教训都可以为我们当今各级领导提供鉴借。对于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县来说,要想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对其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衡阳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多种资源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首屈一指,是著名的“黄花菜之乡”、“茶油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两广之咽喉”,明清时期工商业就十分发达,民国时期还有“小香港”之称,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衡阳旧志对此都有详尽的记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市、商贸活市、旅游旺市”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是以旧地方志提供的地情资料为基础依据。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利用志书,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当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克服随意性、盲目性,积极探索服务现实,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祁东县的红壤土改良、耒阳市农耕文化的发掘、南岳珍稀树种的普查、常宁茶油之乡的开发等,都非常注意从旧志中挖掘历史资料和信息,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志书在手通古今。现在的问题是旧志多为线装书,繁体竖排,文言文,对现代决策者来说,阅读确实不方便。我们校注释义旧志,除了让资政决策者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大事,办好大事外,还要从旧志中认识地情,了解历史,吸取营养,开阔视野,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继承和发扬历史的精萃,提高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
(作者系衡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邮编:421001)
[责任编辑 任国瑞]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修志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 省公安厅志办
近年来,公安志续修工作在公安厅党委、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湖南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努力在编写进度与质量的平衡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续修工作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我们先后5次被评为全省修志工作先进单位,5人次被评为先进个人。目前,我们已完成《湖南省志()?公安志》(约80万字)的增补、修改工作,并已送交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即将付印出书;《湖南公安年鉴(2005年)》已印刷出版;《湖南公安大事记()》已印出样书,校对完毕。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争取领导重视,抓住修志工作关键
领导重视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关键。为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在工作中十分注重把握三个环节: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经常向领导宣传史志工作;二是把握有利时机和工作机遇多请示、勤汇报;三是努力做出工作成绩,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领导。第二轮省志续修工作开始后,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次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请示工作。厅党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了机构、人员、经费等三大问题,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其他厅领导任副组长、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编委的史志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副厅长分管史志工作。李江书记经常过问史志编写工作,亲自参加修志工作的重大活动。分管厅领导先后5次主持召开编审委员会议,确定方案,部署工作,提出要求,并经常深入史志办,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为避免因经费问题拖工作后腿,在我们积极汇报、多方协调下,厅里先期拨款2万元作为启动经费,确定了“保证需要,实报实销”的经费开支原则。近年来,我们先后争取经费30余万元用于举办培训班、评审会、发放稿酬、组织到外省市学习考察和为返聘老干部发放工资,保证了修志工作经费需求。
二、引入考评机制,强化修志工作措施
根据公安工作特点,我们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修志工作制度,并狠抓落实,常抓不懈。一是制定修志工作规划,下发《湖南省志?公安志编写方案》,确定编修史志的任务、步骤和要求;二是编辑发行《湖南公安大事记》、编写《湖南公安年鉴》,作为修志工作的配套工程,互相促进,互为补益;三是将公安厅历届领导同志撰写的公安历史和业务资料纳入修志的范畴,避免珍贵历史资料遗失;四是充分发挥厅史志办的协调、指导作用,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与有关单位的领导和编写人员共同研究编写条目、方案,将任务按章节分解到单位、具体到个人;五是提请将修志工作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2003年,我们制定了《湖南公安史志编写工作考核办法》和《公安史志编辑人员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将修志工作纳入厅机关创建精神文明单位(个人)的考核评比内容。2007年,我们提请厅领导同意,将修志工作纳入厅机关精细化管理考评,制定了考评实施细则:考评分85分以上的,评定为优秀单位,给予适当奖励;考评分60分以下的,评定为不合格单位,在全厅通报批评。厅史志办还定期发出通报,公布各单位的修志工作情况,并排出名次。进一步增强了各单位修志工作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确保了修志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三、注重资料收集,打牢修志工作基础
资料收集是编写志书的一项艰巨而繁杂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收集资料的重要性,要求把此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适时建立了资料共享机制,拓展资料来源渠道。编写人员舍得花时间、下力气收集资料。据统计,续修工作开展以来,编辑人员共查阅档案资料4500多卷,1800多万字,摘抄、复印资料550多万字。一是收集资料与清理档案相结合。边防总队把收集资料与清档工作有机结合,专门抽出4人脱产清理历年的档案资料,共清理装订档案200多卷,收集资料13万多字。消防总队把收集资料与档案升级达标工作相结合,组织力量认真清理历史档案,摘抄、复印了10多万字的消防资料,不仅按时完成了志书资料编写任务,还完成了档案室升级达标的工作目标。二是向厅属单位收集与向市州县公安局征集相结合。省厅就资料收集向市州公安局下发了专门通知。厅政治部、交警总队、监管总队、经侦总队等单位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市州公安机关对口部门收集、报送有关资料。监管总队还在全省监管工作会议上就修志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市州公安监管部门专题报送“四所”(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收容教育所、戒毒所)的相关历史资料。三是公安机关内部收集与外部收集相结合。原厅装财处多次派人到省财政厅调阅资料、核对公安历年的经费数据;厅政治部派人到省委组织部核实有关人事任免等情况;禁毒总队、警卫局、公安专科学校等单位为收集资料,还专门邀请有关人士座谈,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四、发挥老同志余热,严把修志工作质量
离退休老同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见证人,对志书的编写最有发言权,在把关志书编写质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积极为老同志创造条件、畅通渠道,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热情。修志伊始,我们就将编写计划、条目、章节等内容分送老同志征询意见。编写过程中,我们经常上门走访、请教老同志,请他们提供素材、资料,佐证相关史实,对形成的志稿提出修改意见。公安志初稿完成后,我们于2008年五六月份将送审稿分送历届厅领导和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广泛征求意见。去年8月21日、22日,我们在九所宾馆召开《湖南省志?公安志》评审会议。李江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朱东阳、李贻衡、齐振瑛、张树海等20多位已离退休的原公安厅领导同志以及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评审会议结束后,分管史志工作的厅领导专门召集编审人员开会研究志稿的修改工作,在认真消化吸收老同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列出修订、补充提纲,并以《责任书》的形式通知厅属各单位进行修改、补充,确保了编写质量。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修志工作水平
续修《湖南省志?公安志》,涉及25年的公安工作,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难度系数大。为使修志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始终重视编写队伍建设,按照“新老搭配,专兼结合”的原则,在全厅范围内精心挑选了24名在职干部(其中处级干部8名,科级干部12名,均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返聘22名退休干部(其中副厅级干部3名,处级干部19名),组建了46人的编写班子。厅史志办先后返聘的5位老同志和在职的5位责任编辑,工作认真负责,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承担的编辑任务,还精心指导厅属各单位的修志工作,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为提高编写人员的业务素质,2003年2月、2006年4月,我们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邀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专家授课。2003年11月,我们组织23名编写人员到北京市公安局、辽宁省公安厅等地参观学习。2007年8月,厅史志办派员参加了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赴四川成都参观学习。为纪念《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3周年,进一步提高编写水平,我们于日邀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省志处的领导和同志参加座谈会,畅谈《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回顾总结三年来的工作,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编写人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编写水平,促进了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们的修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形势的发展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虚心学习,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对历史负责,替后人着想,为现实服务”,继续做好地方志工作。
[责任编辑 任国瑞]
加强领导 争取指导 依靠群众 提高素质
努力完成检察志编纂任务
●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志办
《湖南省志?检察志》的编纂工作在传达贯彻湘志编字[2002]7号文件精神后开始启动。由于多种原因,编志工作未能有效开展。2005年5月底,院党组重新对编志人员进行调整,编志工作从头开始。相比省政法系统公安、法院、司法的编志工作,我们起步较晚。经过近5年的努力,截止到今年3月底,《湖南省志?检察志》全书8篇、20章、63节近60多万字的志稿和统稿任务已完成。概述、规章制度汇编、图像照片选辑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可望4月中旬送交省院编纂委员会会审、力争6月底送省地方志编委会专审,年底前出书。现将我们这几年的工作情况和体会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个简要汇报。
一、加强请示汇报,争取领导重视
2005年5月,修志人员认真总结了前段修志工作进展迟缓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修志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编纂环境(领导的重视、外部的支持与配合)和条件(与编纂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人、财、物和应有待遇等),而这些环境和条件的取得,不能靠消极、被动的等待,要主动、积极地去争取,不断加强向院党组的请示汇报,争取领导对编志工作的重视与支持。5年来,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一是日常性具体问题,及时请示汇报。主要是编纂工作进展中应予院领导掌握的情况(省志办的指导意见、编纂工作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批示有关部门予以解决的问题,以及编纂人员身体、生活、工作遇到需要解决的困难(如患病住院、家庭负担或重大变故等)都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及时向院领导请示汇报。无论是在何素斌任检察长,龚佳禾副检察长主管修志工作时期,还是龚佳禾任检察长,周世雄副检察长主管修志工作时期,持之以恒、贯彻始终。每次请示汇报,院领导再忙也都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听取,明确答复,及时指示,切实解决。因此,保障了编纂工作顺利进行。二是阶段性工作情况,定期请示汇报。编纂办在编纂工作进程中,如部署编纂工作、征集疏理资料、撰写、修改志书初稿,志书统稿等阶段,每当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就向院领导汇报一次阶段性成果,并就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打算(措施、要求与目的)向院领导请示。由于院领导明了编纂工作进展成果与实际需要,便能情况明、决心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障下一阶段的工作顺利进行。比如:在进入志书初稿撰写阶段,编纂人员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领导汇报后,增加了两名退休老同志。2007年编志人员赵国吾同志因病去世,为不影响编志工作,党组研究又增加3名新调进省院的年轻干部。根据人员的增加,同年5月8日对征集疏理资料的分工进行了重新分工,落实了各篇初稿的撰写任务,为初稿撰写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三是重要问题和措施,专题请示汇报。主要是编纂工作的总体部署及其人、财、物必要保障措施进行请示汇报。编志办人员重组后经调查研究,对编志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体设想、加大力度与改善条件、工作安排与进度安排等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具体意见。于日,向省院党组呈报了《关于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编纂湖南检察志的报告》。6月14日,龚佳禾副检察长就作了批示,同日何素斌检察长批示中要求“大家都来支持这项工作。”并以湘检发(2005)36号文件下发全省各市、州检察院贯彻执行。自此以后,理顺了省院编志办与省院内设机关的关系,畅通了省院与各检察机关的工作联系,改善了人、财、物保障条件。根据院领导的决定,编志工作经费实报实销;解决了四间办公用房,其中一间大办公室;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配备了专职打字员;给每个编志人员配置了电脑、计算器、新华辞典,以及工作、生活用品。还增加了返聘人员的补助费。这些问题的解决,优化了编志工作环境和氛围。编志人员在编纂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需要统一,又必须是领导决定的问题,编志办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领导成员、规章制度、重要文件、领导干部任免时间、检察志编纂委员人员等入志问题,于日向周世雄副检察长呈送了“关于编志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周检认真审查后,又转呈龚佳禾检察长和吴立明副检察长审查,三位主要领导都及时作了批示,明确了具体意见,促进了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日,编纂办将拟就的《湖南省志?检察志》编纂委员会、审稿小组、编纂办公室、编志办组成人员名单;编辑说明;图片、规章制度和重要决定呈送周世雄副检察长审查。周检认真、慎重、仔细审查后,逐一作了批示,并向编志办主任逐一说明批示的依据和想法,对编纂人员的工作支持、鼓舞很大。
二、主动接受指导,确保志书质量
省院编志办调整重组后,何素斌检察长、龚佳禾副检察长提出要“编纂高质量检察志”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省院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省院编纂办除了召开相关会议、下发有关文件进行传达外,主要是积极、主动、认真地接受省地方志编委会的业务指导,将省地方志编委会对检察志编纂工作的意见、要求,贯彻落实于编纂检察志书的实际工作中,以确保检察志的编纂质量。在具体工作中,一是主动上门求教。院编志办调整重组后,全体编纂人员就前往省地方志编委会征求意见、聆听指示、索取资料、会商措施。此后几年不断加强联系,沟通情况。二是邀请来院授课。2005年9月,省院召开“湖南省志?检察志编纂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院领导、省院各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编务员,全省各地、市、州院主管编志工作的院领导及编务人员,计60多人。会上,我们邀请了省地方志编委会领导到会指导,并作了专题讲座。2007年2月,省院召开了省院机关检察志编纂工作会议,又邀请省编志办的领导就如何编纂高质量的检察志作了指导性发言。三是学习会议材料。凡是省地方志编委会召开的全省性或专门性会议,我们都派人参加。会议结束后,在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的同时,还组织编纂人员对会议的文件材料、有关资料,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和讨论。如2006年组织学习了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2008年7月又组织学习了《湖南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2009年在传达贯彻全省第六次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后,将《湖南省志()编写行文规则》、《〈湖南省志()〉质量标准(暂行)》等文件复印给每位编纂人员,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四是听取审稿意见。为了保证质量,少走弯路,我们在征求省地方志编委会审稿意见时,采取了两种措施。其一典型剖析,举一反三。《控告申诉篇》初稿撰写后,于2008年请省地方志编委会先行审查,然后召集全体编纂人员讨论,通过典型剖析,汲取经验教训,促进各篇初稿撰写质量的提高;其二逐篇剖析,整体改进。在各篇初稿完成后,~18日在长沙市百果园召开了为期5天的志书初稿评审会。会上,省地方志编委会的领导对志书初稿逐篇逐章地提出了审改意见,使编纂人员不仅明确了对志书反复修改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志书具体修改任务和细节。五是年度工作讲评。每年春节前,院编志办都要召开年度工作汇报座谈会,每次会议都要邀请省地方志编委会的同志与会。除了征求他们对一年来我院编志工作的意见外,主要是听取他们对下一年我院编志工作的指导。几年来,已形成了制度,这对保障我院编志工作坚持正确方向,提高编纂质量有很大帮助和促进。
三、坚持依靠群众,夯实史料基础
编纂志书,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史料的客观、真实、充分、完整。5年来,我们在编志工作中,坚持贯彻执行省院领导关于“大家都来支持这项工作”的指示,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完成资料的收集、补充、核实与应用。其做法:一是学习先进。在编纂工作开展之前,我们就向省政法系统起步早而又见成效的先进单位学习。先后到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法院学习取经。《公安志编辑培训学习资料》、《湖南省司法厅党组会议纪要》、《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续修〈湖南省志?公安志〉取得阶段性成果》等文件资料和经验材料,我们学习后,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二是组织动员。2005年9月省院召开湖南省志?检察志编纂工作会议。龚佳禾副检察长就资料的征集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要求省院各内设机构、全省各地、市、州院认真负责地按照院编志办拟定的征集资料清单抓紧征集好资料。2007年2月,省院又召开省院机关检察志编纂工作会议。何素斌检察长、龚佳禾副检察长就资料补充征集问题又作了重要指示。会后,以[2007]湘检志办1号《简报》向省院内设机构、各市州院通报了省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和会议情况。先后两次会议的召开,对检察志资料征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动群众、共同征集的资料达9000余万字。三是深入基层。在征集资料阶段,省院编志办同志先后到株洲、郴州、永州、衡阳、湘潭、长沙、益阳、岳阳、常德9个市州院,以及桂阳、宁远、东安、湘潭县、云溪区5个基层院进行指导督促。在编纂初稿阶段又先后到了长沙、株洲、永州、衡阳、邵阳、洞口县等市、县院,补充核实资料。如补充了全国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洞口县院法医张先绍的图像资料。还对基层院已写入志书初稿的两起典型案例,核实后发现一起是错案,一起与事实不符而被删除。四是召开座谈会。编志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不同阶段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指导。编纂人员调整后,日,召开了首届检察志编志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了老领导对编志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经验。日,由龚佳禾检察长主持召开了“省检察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在任期内主持检察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编志工作的意见。4位已离退休的原检察长全部到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路、理念以及阶段性成果和应予把握的要点。会上,原检察长李志辉说:“以后,什么时候找我了解情况,我都会提供。”会后,原检察长张树海又主动约编志办谈了自己任职期间10个方面突破性进展情况。编志工作进入疏理资料阶段,为了分析了解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日召开了“原省院领导班子成员座谈会”,到会的原副检察长、纪检组长7位同志根据自己分管过的工作情况,就主要成绩和经验教训、典型案例、事例以及应予注意的问题和要点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志书初稿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每写完一篇、章,就将初稿打印好,发给曾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新、老同志审查,然后约定时间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参会人员对初稿思路、架构、史实、内容、文字以及标点符号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据初步统计,召开这类座谈共13次,参会人员100余人次。五是重点征集。编纂人员根据疏理资料或编纂初稿时的需要,主动与相关人员进行征集。如编纂《控告申诉篇》时,编纂人员据座谈会收集的意见,向已退休的原控申处处长高石昆征集到了他任职期间办理免诉人员申诉的有关资料,为修改、充实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依据。又如关于省院女检察官协会的内容以及外事工作内容均十分单薄,编纂人员分别向有关领导征集到了相关资料,充实了这两部分的内容。
四、尽心尽力编撰、尽职尽责统稿
省院编志办共有9名成员,其中8名编纂人员,1名打字员。2007年11月以前,编纂人员5名(均系退休干部),赵国吾同志逝世后,又调入3名在职女干部。由于院领导对检察志编纂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向全院干警提出了对从事编纂工作人员特别是退休人员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要求,编纂办的全体成员备受鼓舞,深受激励,因此在贯彻执行院领导关于“高质量完成本届检察志的编纂任务”指示时,不仅做到了认识一致、尽心尽力,而且能够持之以恒、尽职尽责。5年来,一是刻苦学习、自强素质。无论是退休的老同志,还是调入的新同志,对编写志书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编纂人员调整后,就提出了“练兵强身”的要求(即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素质),把提高编志素质摆在重要位置、贯彻始终。首先是强调自学,要求每一位编纂人员紧密联系检察史实,认真学习省地方志编委会印发的各类学习资料、讲课材料以及文件、规范;其次是组织互学。除召开会议进行座谈讨论,相互交流体会外,还组织老同志与新同志一对一的互帮互学;第三是登门求教。或是向兄弟单位编志部门登门求教,或是深入基层求教。如日,应邀参加《郴州市志政法篇?检察章》评审会议,学习了组织评审工作的相关做法和基本经验。通过学习理清了思路,增加了知识,掌握了重点,明确了方法,增强了信心。二是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资料征集工作开展之前,以及疏理资料工作之后,根据当时编纂人员的配备与变化情况,按照省地方志编委会审批的检察志篇目内容进行过两次编纂任务的分工。2008年5月,全书的概述及9篇内容确定了编纂责任人。由于分工合理,互相连接,因此从征集资料、疏理资料、撰写初稿,组织座谈,到修改初稿均做到了有序进行,如期完成。在初稿修改过程中,又对志书的附属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相继完成了编纂说明、编纂委员会、编纂领导小组名单等材料的起草工作;志书图片资料的征集编纂工作;重要规章制度、决定的编纂工作;检察长在人大所做的工作报告汇总工作等。三是协调配合,统稿总成。2009年9月,初稿修改相继完成,进入了统稿阶段,根据统稿工作要求和省院领导的指示,统稿工作由刘良玉同志担负,各编纂人员协助。目前,已完成了全书的统稿任务。
在5年来的编志过程中,编纂人员充分认识到修志工作是事关政权建设,检察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都把从事这项工作作为发挥余热,再作贡献的光荣任务,因此每一位编纂人员都能高度敬业,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赵国吾同志身患绝症,坚持工作,在修改完成第9篇第一章约3万字撰写任务后,不幸辞世。陈延喜同志年过7旬,接受编志任务,在开刀动过大手术后,带着病体坚持工作、深入基层,积极努力完成所担负第七篇和第八篇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不适合哪类人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