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商誉减值什么意思只在承诺期内才计提吗

商誉减值计提更改业绩承诺 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风险乍现 _ 东方财富网
商誉减值计提更改业绩承诺 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风险乍现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外延式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高增长也伴随着高风险。5月3日,深交所发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5年报实证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并购公司家数的增多以及并购整合的推进,个别公司并购风险显现。由于并购标的预期收益不达标造成商誉减值计提准备以及未履行业绩承诺甚至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等受到了交易所的重点关注。
  外延式并购对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高增长也伴随着高风险。5月3日,深交所发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5年报实证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并购公司家数的增多以及并购整合的推进,个别公司并购风险显现。由于并购标的预期收益不达标造成商誉减值计提准备以及未履行业绩承诺甚至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等受到了交易所的重点关注。  并购高峰伴随高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市了1444次并购重组事项,有数据披露的并购事件涉及交易金额15766.49亿元,平均每单交易金额20.14亿元;而2014年全年公告了475项重组事件,披露交易金额2306.29亿元,平均每单10.63亿元。2015年,并购重组事件的数量、交易金额都有突飞猛进地增长,分别是2014年的3倍、6.8倍。  并购对上市公司实现外延式成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公司。安信证券指出,虽然创业板并购案例的增速在放缓,但是每个并购标的平均所贡献的利润在快速增加,2015年并购标平均贡献利润接近2000万元,同时被并购标的保持较高的盈利增速。  数据显示,2015年创业板公司的全部利润中,超过22%来自于收购后并表的公司;而创业板2015年全年20%多的盈利增速中,外延收购的标的贡献了10%以上的增速。  同时,并购交易愈发向新兴产业集中,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愈发明显。深交所的报告指出,2015年,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分行业看,购买方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最为活跃。并购标的中,广播影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受到青睐。  不过,随着并购市场不断攀向高峰,风险也开始暴露。深交所的报告指出,2015年股票市场经历了较大的异常波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受到了高估值、高对价的影响,出现了部分公司终止或暂停并购活动的现象。由于缺乏可靠的估值参考体系,个别上市公司向新兴产业的跨界并购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由于并购标的预期收益不达标,造成商誉减值计提准备和未履行业绩承诺等情况。深交所的报告指出,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也给少数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并购公司家数的增多以及并购整合的推进,个别公司并购风险显现。在经济大环境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5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业绩承诺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公司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  商誉减值损失成烦恼  由于并购标的无法达到预期收益造成的商誉减值计提,成为上市公司高溢价和高业绩承诺的外延式并购时面临的新烦恼。2013年以来,并购市场屡攀高峰,商誉总值与日俱增,商誉减值计提的风险也在2015年年报中得到集中暴露。  指出,外延式并购,尤其是现金收购,能够为每股收益带来显著增长。并购过程中产生的溢价会逐渐积累到商誉这一会计科目。商誉反映的是并购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主观预期,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当被收购资产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公司面临计提减值并冲抵利润的风险。商誉越重,计提减值对利润的冲击可能也越大。  随着并购市场的快速膨胀,A股市场的商誉总值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外延式并购活跃的和创业板公司。深交所的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5年间,深市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分别为707亿元、1581亿元和3544亿元,2015年共有210家公司的商誉增长幅度超过100%。  大幅增加的商誉压顶之下,并购标的预期收益无法达成造成的计提减值准备风险逐渐暴露出来。以创业板“并购之王”为例,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年报业绩预告中,公司表示,2015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万元-1亿元,同比下滑85%-93%。对于净利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称,除了“三费”的影响外,公司收购的西藏山南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尚处收购后业绩承诺期。受传统电视广告行业收入整体下滑等因素影响,博杰广告2015年度实际经营业绩完成情况与收购时承诺业绩有较大差距。预计对收购博杰广告所形成的商誉及无形资产需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净利润有较大影响。  事实上,商誉减值计提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造成了长期困扰。以为例,公告显示,公司为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GIS业务,2011年全资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了上海中发超高压电器有限公司51%股权,沈变公司在合并报表时确认商誉11410.12万元。2013年、2014年公司对该商誉分别计提了减值准备1653.32万元、2385.42万元。2015年对该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对剩余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7371.38万元。  在此背景下,高溢价并购以及高业绩承诺受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2016年以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向 、 、 、和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出重组问询函,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是否合理,以及较高的业绩承诺能否达成等。以唐德影视为例,今年3月28日,公司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爱美神51%股份。资料显示,爱美神成立不到一年,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而唐德影视给出了7亿元的估值。4月11日,深交所向唐德影视发出问询函,要求唐德影视在披露收购爱美神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时,重点对爱美神的估值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进行重大风险提示。  更改业绩承诺频现  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大多伴随有业绩承诺。的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2015年,上市公司与重组方签订的业绩补偿协议分别有31、36、71、120、211和349项。不过,业绩承诺不达标在2015年年报中大规模暴露。据不完全统计,收购资产的2015年业绩未达到承诺标准的高达百宗。  业绩承诺不达标需要业绩承诺主体按照约定进行补偿。不过,深交所的报告指出,在经济大环境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5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业绩承诺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公司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  以 、为例,深华新收购标的资产八达园林2015年只完成承诺业绩的54%,补偿责任主体提出,将补偿期限由2015年至2017年调整为2016年至2019年;而盛路通信则选择了降低承诺金额。此外, 、将业绩承诺期由“每年”改为“累计”。  这些情况也受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以为例,公司4月30日公告称,控股股东英达钢构应于5月1日前将2015年度业绩补偿款3.5亿元交付给公司,但未如期交付,其提出了“日前支付6000万元、日前支付12000万元,以及日前支付剩余1.71亿元,并承诺在支付最后一期业绩承诺补偿款的同时,就应付未付业绩补偿款按0.3%。/日的利息向公司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5月4日,深交所向斯太尔发去关注函,要求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和保荐机构新时代证券对英达钢构作出的后续履行计划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发表意见,重点说明对于英达钢构履约能力的分析和结论、是否存在充分的履约保障措施、公司可能采取的救济手段等;同时,要求英达钢构提供最近两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并详细说明相关的客户回款计划、回款延迟及日常运营资金需求等因素导致无法交付业绩补偿款的具体情况等。  部分上市公司更是想摆脱责任。以*为例,2015年上半年,*ST建机收购了天成机械100%股权,原股东王志荣作出三年期净利润承诺,其中2015年承诺净利润为不低于2550万元。天成机械2015年度实际净利润仅为968.65万元,约占当年承诺额的37.99%。在此背景下,公司董事会提议对补偿条款进行修改,由此引来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不过,*ST建机回复上交所称:“如此次王志荣履行原承诺责任,则会对其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影响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并容易导致王志荣以牺牲天成机械长远发展为代价而刻意追求短期利益。”
(责任编辑:DF155)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激进并购留雷区 商誉减值致上市公司巨额亏损_第一财经
激进并购留雷区 商誉减值致上市公司巨额亏损
第一财经张婧熠 21:25
2015年并购重组热潮背后诸多后遗症开始发作了。
并购资产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导致的巨额商誉减值,在2015年A股上市公司已频繁出现,一些公司更因此身陷商誉计提拖累业绩的泥沼中,动辄过亿元的减值早已屡见不鲜,然而,高溢价、高估值的并购之风仍没有减弱的趋势。
对上市公司而言,重组预期和财务并表的利好刺激下虽有短暂&蜜月期&,但由于并购标的业绩波动和不确定性开始增大;为维持业绩增速而推进的外延并购,难以根本改善公司的实际发展,还将制约着盈利预期的真正回升。对投资者而言,除了要避免做盲目跟风炒作的接盘侠外,还要时刻谨慎防踩业绩大变脸的地雷。
部分上市公司2015年商誉减值准备情况
2015年商誉减值
计提后当期净利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商誉减值致业绩大变脸
在2015年A股公司的年报披露中,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不断被引爆,多家上市公司遭遇业绩&大变脸&。
沃森生物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0.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4亿元,但公司2月底披露的业绩快报,去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为3.89亿元。时隔两个月,净利润&蒸发&逾4.5亿。
沃森生物在对此发布的《致歉公告》中称,在今年3月份山东非法疫苗事件后,公司涉事子公司被撤销和收回相关资质,受此影响,公司进行了相关子公司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非经常损益达4.81亿元,同时还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损失2839万元,上述减值计提是影响沃森生物亏损加剧的直接原因。
商誉减值造成业绩变脸,并非仅出现在偶发和突发事件中。
华讯方舟在4月时发布了2015年业绩快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81.8万元,但在正式的年报披露时,净利润却大幅转亏2.73亿元。对于业绩的前后巨大差异,华讯方舟称主要受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
公告显示,华讯方舟在去年完成了资产重组;置出传统化纤业务,置入军事通信及配套业务,后者涉及的具体资产包括南京华讯方舟、成都国蓉科技。但由于下半年主要客户受相关客观因素影响业务短期停滞,南京华讯当年并没有完成业绩承诺目标,整体销售收入下降并影响拟置入资产的经营业绩,在核查和评估后,华讯方舟对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72亿元。
能让上市公司业绩瞬间变脸的商誉计提并非新鲜事物。&商誉主要由并购产生,本质是被收购资产预期收益的折现。&国泰君安金工分析师刘正捷在其研报中总结称。
刘正捷介绍,在实际的收购活动中,收购方所处的最终收购价往往高于被收购公司的公允价值;为了会计处理的方便,支付对价中超过公允价值这部分将被计入&商誉&这一会计科目。因而,商誉反映的是对未来资产收益的预期。根据会计处理原则,商誉需要定期进行测试和会计调整,其中当被收购资产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时,便需要计提减值、直接冲抵当年利润。
据不完全统计,蓝色光标、浙江广厦、中水渔业、科达洁能、北陆药业、新北洋、达实智能等上市公司,均在披露2015年的年报时计提了巨额商誉减值。此外,三五互联等公司已连续计提商誉减值,新华传媒、远望谷、康达尔等公司则出现了一次性全额计提商誉减值。
&大额商誉一次性减值行为影响对企业过去的评价,说明了企业过去并购行为的失败,预示过去企业花在并购上的资金在未来无法收回,是企业并购战略失败的一种表现。& 中信证券研究部财务与估值组分析师林小驰称。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商誉占比还在迅猛提升。深交所近期统计称,2013年至2015年间,仅深市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就分别为707亿元、1581亿元和3544亿元。2015年共有210家公司的商誉增长幅度超过100%。
激进并购留隐患
A股为何频频引爆巨额商誉减值的地雷?
根据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商誉减值的原因梳理,更多时候责任被归结于相关资产的自身原因。林小驰就表示,2007年至2014年间被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的子公司中,近半成公司称主要是由自身因素而导致,具体理由包括相关子公司持续低利润率、盈利水平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亏损较大、生产线竞争能力差且效益低下、预计其未来的净现金流已减少等。
但伴随近两年来商誉减值风险的陡然提升,市场开始追问这一趋势背后的更深层动因,高溢价、高估值的激进并购热潮隐患也随之陆续曝出。
&并购市场的活跃以及资本市场的繁荣,使得被收购公司同样估值高企;不少被并购资产的估值明显超过其账面价值,导致A股市场上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加速上升。&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锋表示,在整体经济相对疲弱的大环境下,这些被收购的企业经营及盈利状况可能不达预期,这会对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造成拖累,兼并收购中产生的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压力。
更为严峻的是,依靠外延并购来维持业绩增速、扮亮财报等手段,已成为A股公司较主流的操作和运作手法。但短暂的利好预期和财务并表&蜜月期&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都需要时刻警惕商誉减值风险的引爆。有分析师就指出,新兴产业近期一季度业绩继续向好,主要受益并购重组的增多,但由于新兴产业过度依赖外延发展方式,一旦业绩证伪,潜在的大额商誉减计风险就会爆发;这一隐患还制约了业绩的持续改善、盈利预期的真正提升。
此外,商誉计提减值的风险潜伏期并不确定,除已爆发出的一次性巨额商誉减值外,完成业绩承诺的逐年减值也不容忽视。
&商誉是否减值与业绩是否实现并无必然关系。商誉的减值是一把永远悬在公司头上的利剑。&林小驰表示,即使并购标的完成了业绩承诺,甚至为公司累计产生的利润已经大于商誉的账面价值,但只要预期并购标的未来经营不佳,现金流折现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依然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王乐
还没有账号摘要:并购作为上市公司做靓业绩的一大法宝,在A股市场是屡试不爽,而不少投资者也喜欢追着并购题材股跑。一般来说,在并购的业绩承诺期内,被并购公司的业绩往往都会很给力得完成承诺目标,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并购方和被并
并购作为上市公司做靓业绩的一大法宝,在A股市场是屡试不爽,而不少投资者也喜欢追着并购题材股跑。一般来说,在并购的业绩承诺期内,被并购公司的业绩往往都会很给力得完成承诺目标,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钱袋子。但是,也有些公司却屡屡上演承诺期还没过完,业绩不达标的戏码,令人对其并购资产的眼光深深感到担忧。股价大跌之后,踏着并购号角高位入场,被套牢的散户一脸懵懂:大饼还没画完,怎么就变脸了?习惯性流产听说过,习惯性业绩不达标你见过吗?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星星科技(300256.SZ)就是一家非常值得研究的公司。上市6年多来,公司进行了2次重大并购,产生商誉超过15亿元。但是,与高溢价购得资产相对应的却是承诺业绩不达标以及一过承诺期业绩就腰斩的尴尬。业绩不达标,意味着接下来面临着严峻的商誉减值压力。一旦发生大规模商誉减值,对于公司当期利润无异于“五雷轰顶”。系好安全带,面包财经和老铁们一起来读读财报。星星科技这15亿元的商誉究竟是否会成为一地鸡毛?是不是会成为打压利润的“滚滚天雷”? 上市后业绩大变脸 并购带来高增长 故事从2011年开始。星星科技是一家浙江台州的电子零部件制造商,主要从事各种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模组及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和制造,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2017年上半年,星星科技总营收为27.23亿元,其中触控显示类产品收入为12.72亿元,占比46.71%,结构件类产品收入10.82亿元,占比39.74%。2011年8月份,星星科技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当年的业绩虽然说不上惊喜,但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的:2011年营收5.63亿元,同比增长85.3%;归母净利润为5748万元,同比只增长6.09%。虽然,利润增幅远低于营收增幅,不是什么好事情,但考虑到公司上市当年会产生诸多额外开支,勉强也能接受。在大A股,上市当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杯具”很快就来了。营收很快也开始下降了。到了2012年和2013年,营收逐年下滑至4.84亿元和4.29亿元。原本就不多的利润缩水得更惨:从2011年盈利5748万元直接跳水至2012年的767万元,2013年更是出现了财报上的首度亏损1.49个亿。上市至今,星星科技总共赚了约2.18亿元,其中政府补助累计近0.8亿元,占比达36%。也许管理层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或者是早有预感,不管是什么原因,上市公司在2013年年报出炉之前就祭出了A股常用制胜法宝——并购。开启并购模式后的前几年,星星科技的营收开始蹭蹭蹭地上涨,净利润也不再亏损了。2013年末,星星科技以总价8.39亿元并购深越光电。对于上年末净资产只有7.62亿元的星星科技,这是一笔堪称巨大的交易。但效果也立竿见影。2014年,公司营收从上年的4.29亿元一下子增长到2014年的16.78亿元,同比增长约3倍,并实现扭亏为盈,在2014年录得2690万元净利润。2015年,星星科技以14亿元并购深圳联懋,营收又上了一个台阶:2015年营收为38.85亿元,同比增长1.3倍,净利润为6508万元,同比增长1.4倍。净利润终于回归到上市首年的水平以上。这就是并购的“魅力”。2015年,A股大牛市,星星科技的股价也迭创新高。2015年6月总市值一度突破80亿元,较上市首日收盘市值,增加了2.28倍。如果时间可以停滞在那一刻,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绚丽。但接下来,更大的“杯具”发生了,巨资收购的公司开始上演业绩不达标的戏码。因为并购而形成的商誉开始发生减值,露出狰狞的面孔。 巨资并购的公司业绩“扑街” 商誉减值初露峥嵘 首先出问题的是深越光电。2013年末,星星科技收购深越光电时,产生商誉6.13亿元。根据业绩承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深越光电承诺实现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250万元、9250万元和1.1亿元。财报显示,深越光电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实现扣非后净利润7335万元、9325万元和1.07亿元。2015年的业绩承诺完成率为97.34%,业绩承诺未达标。关于不能达标的原因,星星科技解释如下:“由于智能手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价格竞争激烈;同时随着一些新生产工艺、新技术的成熟及应用,传统触控模组产品的市场份额下滑,并在中高档手机上的应用占比减少,产品价格下调,触控模组产品主营业务毛利率降低。”当然,类似解释大家也已司空见惯——怪市场、怪行业、怪同行,总有一个说得通。悲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结束业绩承诺后,深越光电的净利润便神奇得停止了增长的步伐,呈断崖式下跌之惨状:2016年,深越光电营收为26.44亿元,同比增长8.12%,但净利润仅为5965.38万元,同比下降了46.76%,这比并购当年的净利润还少了1500多万元。对比一下业绩承诺和实际利润走势图,小散们是否感到了阵阵寒意?(注:因星星科技未披露深越光电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故上表中2016年的净利润为扣非前净利润。)业绩如此惨淡,接下来就要轮到“商誉减值”这个利润大杀器出场了。据公告显示,2016年底对深越光电的评估值为9.36亿元,较2015年的10.89亿元减少了1.53亿元,约减少了14%。这体现在财报中,则是进行了首次商誉减值,星星科技对深越光电计提了约3890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这依然不是故事的终点,甚至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即便减值之后,星星科技账面上因收购深越光电而记录的商誉金额,在2016年底仍然高达5.74亿元。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年底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金额直接影响当期利润!如果2017年,深越光电的利润能够大幅上升,或许可以避免商誉减值对业绩造成打击,但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根据财报,2017年上半年,深越光电净利润2670万元,比2016年同期减少1220万元,同比下降31.37%。如果在2017年下半年,深越光电的利润不能上演“惊天大反转”,2017年年报出炉之际需要减值多少?如果未来几年,深越光电业绩持续低迷,甚至陷入亏损,减值是否会持续发生?各位看官:理论上,如果被收购公司经营严重恶化,上市公司判断未来无法收回任何现金,商誉减值可以一直减到零!虽然商誉减值到零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但累计减值超过50%的案例不算少。具体到深越光电,当前星星科技账面上所记录的5.7亿元商誉,按照50%计算,金额也将达到2.85亿元。而从2011年到2016年,星星科技累计归母净利润(盈亏相抵后)只有1.54亿元。期盼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替所有小散们拈香祷告:深越光电啊,你可得好好干。巨额减值的杀伤力太大,谁也伤不起。 并购公司业绩再“扑街” 15亿商誉前途未卜 巴菲特说,如果你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只蟑螂,那么很快就会发现它的亲戚。深越光电的故事还没谢幕,星星科技收购的另一家公司又出了点状况。2015年,星星科技耗资14亿元收购深圳联懋,涉足手机结构件制造,产生商誉9.2亿元。并购时的业绩承诺是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实现扣非后净利润8000万元、15000万元、18000万元和216000万元。不幸的是,并购完成当年深圳联懋的业绩承诺就没有完成:2015年扣非净利润为1.19亿元,业绩承诺完成度仅为79.3%。2016年扣非净利润为2.01亿元,完成了业绩承诺。2017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45亿元,完成了今年承诺业绩的67.15%。深圳联懋的业绩承诺期在今年将结束,能否顺利完成业绩承诺?承诺期过后,盈利水平是否能够维持?这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有了深越光电的“前车之鉴”,投资者有所担心,亦在情理之中。但愿未来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传说中,A股的并购剧本是这样的:业绩承诺期内的账面数据都会走出漂亮的上扬曲线,即便是被收购方套现离场,也会兢兢业业做好善后工作——好聚好散,再见亦是朋友。两次并购都出现业绩不达标的记录,其中一次还出现业绩承诺期刚过就发生商誉减值的状况。突然想起那熟悉的旋律——郑智化的《星星点灯》。歌词里唱到: 现在的一片天 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天其实并不高 海其实也不远人心其实比天高 比海更遥远学会骗人的谎言 追逐名利的我在现实中迷失才发现自己的脆弱看着你含泪的离去 想着茫茫的前程远方的星星请为我点盏希望的灯火 截止2017年9月底,星星科技留在账面上的商誉还有15.1亿元,占净资产约44.18%,占总市值约24.5%。望着报表上15亿商誉,小散需要灯火来温暖脆弱的心灵。 星星点灯 照亮谁的前程?星星点灯,总会照亮一些人的前程。比如,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翻查上市公司公告,星星科技收购深越光电时的支付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向深越光电原股东发行5320万股股份购买其持有深越光电的85.12%股权,剩余14.88%股权则以增发募集到的资金支付约1.249亿元。收购深圳联懋时的支付方式也大致相同——向深圳联懋原股东发行7248万股股份购买其持有深圳联懋的85%股权,剩余15%股权则以增发募集到的资金支付约2.1亿元。业绩不达标,当然要进行补偿,但与收购金额相比,补偿金额实在有点“微不足道”。据公告显示深越光电的业绩承诺人毛肖林、洪晨耀及深圳群策群力就2015年未达标业绩向星星科技补偿约892.74万元,以66.47万股股份进行补偿。而当初星星科技收购深越光电的总价是8.39亿元。业绩补偿总额只相当于收购总额的1.06%。更关键的是,业绩承诺期已经结束。深越光电利润在承诺期后大幅下滑,2016年已经出现商誉减值,2017年上半年利润继续下滑,如果不能逆转局面,年底商誉减值测试时,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减值。商誉减值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向谁追讨?进一步追问,当初的收购价格是否过高?而在收购过程中获得股票对价的一些高管们已经开始减持。比如,据近期公告不再担任星星科技总经理一职并将转任副董事长的毛肖林,是深越光电的创始人之一,其在今年已减持约840万股,占总股本的1.3%,减持套现参考市值约9000万元。减持后,其手上的股份仍占总股本的8.9%。据wind数据显示,上市至今,星星科技的重要股东们前前后后已减持的参考市值约5.54亿元。由于之前多次增发,日还有1.25亿股的限售股将解禁上市,占解禁前流通股的33%,这其中就包括深圳联懋的原股东们手持占比总股本超过15%的股份。默默心疼韭菜们N秒。深圳联懋的业绩承诺方NEW POPULAR、德懋投资和TYCOON POWER曾就2015年未达标业绩向星星科技补偿约6927.76万元,以421.91万股股份进行补偿。虽然金额远高于深越光电的补偿额,但是这笔补偿金额也只占当初并购交易价格的4.9%。业绩承诺期也快要结束了,但愿深圳联懋不会重演业绩承诺期刚过利润就大幅下滑的“杯具”。而距离2015年定增并购深圳联懋才不过1年时间,在2016年8月,星星科技又提出了巨额定增方案——拟发行不超过3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3.4亿元用于项目建设。不过,历时1年后,星星科技在今年的9月份终止了此次定增。其给出的理由如下:“鉴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自发布以来,再融资政策法规、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时机等发生了诸多变化,为维护公司以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公司与中介机构深入沟通和交流,经董事会认真研究与论证,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撤回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的申请文件。”且不论这次定增终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是作为一家上市不过6年的公司,在已经定增募资了近26亿的情况下,还希望马不停蹄地继续定增募资23亿元,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不知,这颗定增的星星如果真的升起,又在照亮谁呢?看着这张K线图,韭菜们的心是否会绞痛?本文作者:面包财经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提商誉减值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