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民警工作总结合同制民警发警服吗

驻守小岛30年&启东民警当选“江苏最美警察”
  他头发苍白,走起路来身体僵直,左手一直使劲摁住不停颤抖的右手……这个貌不惊人的汉子,在南通“飞地”之一的小岛一待就是30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警徽增色,他就是启东市启隆派出所民警黄建生。
  17岁那年,黄建生跟随父亲来到当时位于崇明岛上的启隆乡良种繁育场打工,29岁当上合同制民警。他觉得,穿上警服之后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那时的启隆派出所驻地在永隆沙,往东是兴隆沙,两沙间隔着一条近2公里宽的江涧,来往只能靠小船摆渡。“碰上东滩有警情,我们从所里出发,先要摆渡到兴隆沙,再坐拖拉机往东,然后步行穿过芦苇荡到东滩,要花上一天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晚上,风雨交加。7点多,有船民报警称江面上有船户发生严重纠纷。老黄立即出警,骑着自己那辆28寸的“老爷车”,冒雨从派出所出发。来到码头,发现报警人所称地址有误。重新询问110后,黄建生联系到了报警人,原来船户所在位置为三通港,在江对岸兴隆沙的最东头。
  此时渡口已没有渡船了。黄建生从渔民那儿好说歹说借了一艘小木船。茫茫江面上,孤灯一盏,在风浪中摇曳。小船上下颠簸,剧烈晃动,一段时间,黄建生只能趴在船舱内。
  小船靠上兴隆沙码头时,已是晚上8点多,离报警人所在地还有二三十里路。顾不上拧干身上的泥水,黄建生快步向三通港奔去,到达目的地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
  当一身泥水的黄建生出现在船户面前时,哄闹的现场一片安静,剑拔弩张的船户们面面相觑。原来,两艘船发生碰撞,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争吵。了解了来龙去脉,黄建生让船户们坐下来,根据船损商讨赔偿数额。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多年来,鳗鱼苗价格一路走俏,一些渔民不惜铤而走险,在长江从事非法捕捞,有些甚至因此丧命。启隆派出所经常接到打捞漂到江边尸体的指令,最多的一年要捞七八具。
  2010年10月的一天,黄建生接到110指令称,江边发现一具尸体,他立即骑车前往。两米高的芦苇密密麻麻长满了江岸,黄建生二话不说,脱下鞋子、衣裤,一路穿行。芦根在他脚上扎出了一道道血口子,蚊子似的小虫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片片红疙瘩。
  终于到了江边,黄建生一眼就看到了漂在水面上的尸体,他先找了根树干打了个桩,用绳子把尸体固定在边上,再使劲将尸体拖到江滩上。在等待法医尸检的时候,黄建生开始对周边渔民进行走访。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寻找到尸体,才能使亡灵真正得到安息。”黄建生说,得让亲人领回尸体,这也是对死者的尊重。一直走访到晚上11点多,一渔民反映,白天曾经看到过类似的人在江边转悠,好像是海门海永乡的人。黄建生连夜与海永乡派出所核对失踪人口信息,终于找到了死者亲属。
  在启隆派出所,每个民警都要“身兼数职”,既是民警也是水警、交警。“海陆空都要管。”黄建生说。每到打雷闪电,也是黄建生妻子王桂兰最为担心的时候。在她的印象中,黄建生几次最危险的出警都是在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
  2011年夏,台风“梅花”入境前,为防不测,所里民警事先挨家挨户通知所有养殖户撤离。但就在当晚,所里还是接到紧急警情,在滩涂养殖区,还有10多名养殖户因故未能及时撤出。此时,长江堤岸已决堤数十米,风力达12级以上。
  赶到现场后,民警用手电筒作灯光,发现10多人爬在一辆拖拉机上,四周江水越漫越高,养殖户处境十分危险。“我先下水,你们跟在我后面。”黄建生当即决定下水救人。他手拿竹竿,把绳子牵在身上,和同事们手挽着手,跳入水中。
  这时,拖拉机上的最后一名养殖户缩在车厢一角,死活不肯下车。“什么都没有了,我还活着干吗,我就在这儿待着!”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放声大哭起来。此时江水已漫到了胸口,黄建生跳上拖拉机,拼尽全力将对方拽了下来。等黄建生和这名养殖户上岸时,拖拉机已被江水吞没。
  这两年,黄建生的身体大不如前,帕金森综合征引起的步态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愈发明显。尽管如此,黄建生依然没有甩手,每天总是提前半小时上班。“所里人手少事多,况且岛上情况我最熟悉,做起工作来比别人顺手些。”黄建生说。
  担心老黄摔倒,王桂兰总是24小时陪护在他身边。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后,王桂兰就跟着老黄一起上班。老黄手抖不能写字,王桂兰就帮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填写表格。
  “每当我处理好一件纠纷,救回一条人命,看到老百姓眼中的感激,心里真有种特别幸福的感觉!”这是黄建生对自己职业价值的初步认识。
  黄建生在小岛上一待就是30年,先后迎来了7任所长,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同事。“老黄其实有好几次调回市里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他的理由只有六个字:习惯了,舍不得!”所长施程骏介绍。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黄建生就将妻女一同接到了这座江心的寂寞小岛,并在这里扎下了根。当问起黄建生的妻子有没有后悔时,王桂兰说:“既然老黄这么决定,8匹马都拉不回。”
  曾经有媒体记者直截了当地问黄建生,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离开小岛,到北岸启东市里上班。他认真地回答:“年轻时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如今更是不可能,我的根已经扎在了这里。”(黄海)
来源: (责编:黄竹岩、张鑫)
分享到:37.1K
【】 | 【】
72小时热点新闻榜基层派出所民警的一天基层派出所民警的一天芭人约球百家号有危难找警察,群众遇到危难,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民警察。在公安队伍中,基层派出所与群众打交道最多,派出所民警和群众距离最近。他们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怎样开展工作?2月26日,记者来到区公安局城西派出所,跟随值班民警接警处警、治安巡逻、办理身份证件等,零距离体验了基层民警紧张、繁忙而又充实的一天。户籍办理窗口忙不停“警察同志,我要办理新生儿户口登记,你看这材料全了吗?”“请您提供一下出生证明……”记者到城西派出所时,户籍办理窗口户籍民警黄丽正和一位办理新生儿户口登记的市民交流。“这些人长时间不回家,只有这个时间有空,如果现在不办理不知道啥时候再有时间。”黄丽说,外出务工回家的群众办理身份证更换业务集中在春节假期。为了能给更多的群众办理业务,有时放弃自己的午休时间,加班工作。据了解,1月22日起,办理身份证更换业务多了起来,每天办理身份证业务将近30件。在与记者交谈之际,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越来越多,黄丽停止与记者的交流,又开始忙碌起来。身份证拍照、补办身份证、户籍登记……黄丽一件件地为群众办理。繁杂的户籍业务,没有让她感到烦躁,始终耐心地与每位群众交流,确保他们能尽快办理完毕。“以前身份证办理起码要跑两次,第一次是来办业务,第二次是来领身份证,现在只需要跑一次。”据了解,以前群众申领、换领或补领的新身份证只能自行前往派出所领取,现在群众到派出所办证或换证,在家“坐等”快递即可。面对这样的便利,返乡大学生徐晓霞感叹:“不用专门请假回家领取身份证,身份证邮政快递服务太方便了。”黄丽说,身份证邮政快递服务不仅方便了广大群众,也方便了窗口的民警,少了分发身份证的工作量,多出来的时间可以为更多群众办理其他业务。突击检查网吧随后,记者还跟随当天值班的民警陈睿和辅警陈令到辖区网吧进行安全排查。警车从所里出发后,一路上陈睿目不转睛盯住窗外,将路两侧治安情况纳入眼底,一旦有意外情况,准备随时下车处理。半小时后,警车在辖区一家网吧门前停下,重点对网吧上网人员是否实名登记、是否有未成年人上网、消防设备设施是否完备、经营执照相关证件是否齐备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同时,要求网吧管理人员认真核对上网人员身份证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意网吧内的各类流动人员,防止盗窃、斗殴等事件发生。“以前觉得警察很威风,没想到在实际工作中,也有遇到白眼或不理解的时候。”陈令说,警察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为民服务很快乐离开网吧,陈睿陈令又开始巡逻。据了解,春节期间,随着大部分务工人员返乡过年,街上比之前更热闹了,但同时民警的工作难度也更大,处警次数也增多了。陈睿说:“不希望报警电话响起,因为少一个报警电话,就意味着辖区多一份平安。”回派出所的路上,记者问陈睿:“工作这么辛苦,累吗?”“马不停蹄忙碌的确累,但这是我们的工作,接处警是为了辖区治安更好,我们的付出有收获,就很快乐。”陈睿说。再次回到所里,已是傍晚6时,天色渐暗,华灯初上,别的单位早已下班,可对于派出所民警来说,“为民服务”是下不了班的。回到所里的他们要整理当天处警记录,将资料上传至相关系统。回忆这一天发生的一幕幕,记者体验不断巡查出警的辛苦,但对于城西派出所的民警们来说这是每天重复的日常工作。接警处警、治安巡逻、证件办理、调解纠纷、走访社区,他们的身影穿梭在辖区的每个路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管片的每个角落。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有序、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记者手记一天的采访体验中,记者没有抓拍到事先设想的“惊心动魄”的重大案件,记录下来的是城西街道派出所民警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同时也是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民警们日常工作的缩影。短短一天,不足以概括民警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通过这次亲身体验,记者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基层民警的辛苦和不易。民警劳累、辛苦、忙碌的一天,其实就是实践“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一天。正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尽心尽责的处警,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化解矛盾和纠纷,才有了城市的平安和谐。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芭人约球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那不是一段篮球岁月,而是一段青葱年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这个南通人的故事拍成了微电影,入围中国国际微电影节!他是戍守孤岛30年的“不徙鸟”
从只身守岛到妻女相随,
从穷尽青春到疾病缠身,
他在孤岛上一守就是30多年……
△启隆派出所民警黄建生
启东市公安局启隆派出所民警黄建生,
2015年12月当选“江苏最美警察”。
再现其独守孤岛的生平事迹,
微视频《不徙鸟》感人至深,
荣获首届“平安江苏”微电影微视频优秀作品一等奖。
最近,这部作品又传来好消息↓↓↓
& & & & 日,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通过“中国国际微电影节”的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展播第六届参赛影片,由江苏省公安厅报送的《不徙鸟》入围作品评选。
& & & & 届时,电影节官方将通过观众投票和评委会评选相结合,角逐盛典奖项。
“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是啥?
“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是目前国内开展最早、影响力最大、参与人群最多、辐射范围最广的针对微电影征集、创作、投资、传播的高端品牌活动之一。
该活动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新影纪录电影基金、《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社、中国影视艺术协会等单位主办,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承办。
《不徙鸟》凭什么入围微电影节?
用作品讲故事
用故事打动人
自1985年江苏南通启东在当地启隆小岛上设立派出所以来,黄建生在孤岛上一守就是30年。从警以来,黄建生接处警2000多次,每个警情都与700户岛民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农场改制,小到邻里纠纷;远到江边滩涂,近到农田埭路,成为启隆派出所资历最老的“守岛人”。
2015年10月,59岁的黄建生获评“中国好人”,2015年12月,当选了“江苏最美警察”。微视频《不徙鸟》剪辑了几个特殊场景,真实再现了黄建生坚守本职岗位的感人事迹。
“最美警察”黄建生“美”在哪?
启隆岛上&第701户岛民&
——记南通&最美警察&黄建生
时间回眸,定格在日。在“南通首届‘最美警察’评选活动揭晓仪式”发生了令人揪心的一幕——领奖队伍中一位年近六旬面相和善的警察登上台阶的时双腿打颤,举步维艰,右手也在不住地抖动,他因帕金森综合征突发,无法自控,正试图用左手摁住右手,不让其抖动。在前排就座的一位民警见状,飞步上前搀扶……
目睹此情此景,台下不少民警和市民代表的眼睛湿润了。他们对这位病患者——启东市公安局启隆派出所民警黄建生太熟悉、太了解了。在人们的心目中,身板结实,浓眉大眼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的他,总是最帅的、最美的。
当年的小黄身手不凡
万里长江东流,江海交融,垒起了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岛屿。
崇明、长兴、横沙,还有启隆岛,就是在启隆这个面积只有36.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黄建生默默无闻, 燃烧着他从青年到壮年人生中的宝贵年华。
上岛那年,黄建生才17岁,他随父亲到岛上的良种繁育场打工。1985年,启东警方组建了启隆派出所。黄建生迎来人生的巨大转折:经过选拔考试,启东市公安局在农场职工中招聘了三名合同制民警,黄建生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打工仔”忽然间穿上警服当上了人民警察,在他看来,是何等荣耀!然而,从穿上警服的那天起,黄建生表现的却是特别的勤奋。
启隆派出所首任所长杨成忠这样描述当年的小黄:吃得了苦耐得了劳,工作起来有一股子韧劲,遇事肯动脑筋。
那时,“两沙”之间还隔着条涧河。派出所在永隆沙,去兴隆沙还得靠小船摆渡。记得有天晚上,风大雨骤,下班已经两个多小时,有船民报警称,新隆沙最东头的三通港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出发到了渡口,渡船早已停驶。夜幕下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除了雨水吧嗒吧嗒打在江面上的声音,四周似乎没有一点生气。黑暗包围的他,心里却焦急万分,他打着手电到附近村子里借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如愿。孰料,船至江心,一个大浪打来,船呈90度倾斜,他被船“倒”入江中,情急之下他抓住了船舷上的一根绳子……
上了岸,还有20多里地和一大片芦苇荡在等待着他。在风雨交加的半夜,穿着被雨水和江水浸泡过的冰冷而沉重的衣服,他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在没有一点光线的泥泞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终于在凌晨三点钟到达目的地。
当穿着警服,从头到脚一身泥水的黄建生“突然”出现在那些正吵得不可开交的“报警人”面前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呆若木鸡。此时距报警已足足8个小时,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位警察还会赶过来,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到天黑渡口就没了船,那么,他是怎么过来呢?就在他们疑惑不解之际,“泥人”黄建生开口了,他要求报警人讲一讲“遭抢劫”的经过。这些人一个个面露愧色,嗫嚅了半天,黄建生方才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抢劫案”,而是一起数额不大的物损纠纷案。他们担心警察不来,所以有意把案子报得大一点。黄建生不由得长叹一声。也许是黄建生的“韧劲”和一身正气感召了他们,在黄建生的主持下,他们很快地没一点争议地达成了赔偿协议。那一天,也是黄建生难忘的第一次执勤。
有一件事杨成忠至今印象深刻——那是小黄来所工作的第二年的一天上午。他接到上海中山北路派出所来电,说是有一个绰号叫“老蟹”的男子在居民小区窃得1万元钱,近期很可能会逃窜到启隆岛,请求协助布控……小黄听了,问清了“老蟹”的体貌特征,并要求把堵截此贼的任务交给他。
当时,还没隧道和大桥,从上海到这里,先得乘船到崇明岛南门港,然后乘车到崇海码头,再乘汽船摆渡才能到永隆沙。所以,拦截“老蟹”的地点有两个:一是南门港,二是启隆岛码头,一连10多个小时过去了,靠岸的轮船一班接一班,那厮就是不露面。皇天不负有心人,临近午夜时分,从市区到崇明岛最后一班轮船靠了岸,贼人终于现了身。 就这样,“老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爬进瓮中,上了启隆岛。在距派出所最近的地方,小黄和小李雷霆出击,合力将其扭送到派出所,并在其身上搜出9900多元现金……第二天,中山北路派出所来人将“老蟹”押回上海,并很快查实了他的罪证。
初试牛刀即身手不凡。黄建生坐准了“坐标”,开始成熟了。
他铁了心要在这根扎
启隆岛,弹丸之地。岛上共有700户人家,在岛上干了30年警察的黄建生,被岛民称为“第701户岛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启隆岛上人和单位渐渐增多。那时,岛上还剩下300多名知青没回城,除了农场,还开了四家砖窑厂及一些公司,治安状况开始复杂起来。黄建生进所工作以后,就专门搞了个“备忘录”,把点点滴滴的信息都有条不紊地记录在上面。有关岛上的事只要问到他,没有他不知道的,他成了启隆岛的活字典。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年365天,黄建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岛上……
△黄建生在做民情调查
行文至此,人们或许会问:黄建生没有家庭需要照顾吗?事情是这样的,早在1980年他还是个打工仔的时候就结婚了,1982年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妻子王桂兰在启东万安民办初级中学当民办教师,家安在启东市区。1985年,黄建生当上合同制民警后,即与妻子商量着要把家搬到岛上,取得了妻子的支持。王桂兰上岛后由初中老师“降级”为幼儿园老师,编制仍是民办。他们的新家极其简陋:一间地处江边、动辄要被狂风掀掉屋顶的10平米茅屋,全部的家当就是一床一桌,一家三口吃喝拉撒全在这巴掌大的地方。上下班也不大方便,家里距派出所6里地,每逢下雨,一条脚踩下去就“巴几巴几”响的烂泥路。岛上没专门的菜场,买菜得赶集市,一个星期才一二次,开市的时间很早,早上七八点钟赶过去,集市已散了……条件虽然艰苦,黄建生却很满足,有妻女陪伴在旁,其乐融融,他觉得再无后顾之忧了。半夜里,他常常一个电话被叫去接警,有时天亮了还回不来。起初,妻子很不习惯,但次数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启隆派出所建所30年来,人员川流不息地调动,所长也换了七任,就黄建生一个人没挪过地方。九十年代末,组织上考虑到他在岛时间长,为了工作作出的牺牲太大,几次三番主动照顾他,欲把他调回市区工作。对此,他妻子也有些心动,但就是他一个人痴心不改,不肯离岛。他说,从穿上警服那天起,就铁了心要把根扎在这岛上。在岛上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与小岛及居民有了很深的感情,他割舍不下这份情意。
从合同制民警到正式民警,从副所长做到指导员,最后回到“普通一兵”。这就是黄建生走过的“仕路”。别人说他“傻”,说他“执拗”,是个“执拗到傻的人”,他却 “以傻为荣”,乐呵呵地说,傻就傻呗,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所以,当局里对民警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评时,黄建生笑咪咪地发自内心地一连说了三个“满意”—— “满意,非常满意,十分满意!”
他是百姓的“定海神针”
在启隆岛岛民的心目中,黄建生就是一根能使“海河永固”的“定海神针”。无论风有多狂雨有多大,只要他出现,陷于灾难和绝望之中的人们就看到了希望之光,天上的、心头的狂风暴雨都会在霎那间停息、化解……
与黄建生相识35年的农场老职工黄自伟至今忘不了发生在18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他说,那一刻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老黄是我一家七口的救命恩人。
1997年8月,11号强台风肆虐。19日深夜,电闪雷鸣,乌云翻滚,瓢泼大雨连续下了七八个小时还没有停息的意思。黄自伟一家七口(其中两个孩子,一个尚在襁褓之中)正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电视。他们全然没想到,此时此刻,危险,死神,正向他家一步一步进逼……
临近21点,全家的目光正聚焦在电视荧屏上一个精彩的镜头上时,突然,随着“哗”的一声巨响,用司必灵紧锁着的房门猛地被撞开。黄自伟扭头一看,天哪,原来是水,泼天般的大水犹如一头猛兽冲了进来。房门“啪”的一下应声倒地。黄自伟吓得魂飞魄散。他未及叫出声来,水已没过肚脐眼,灯也熄灭了。他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下完了,这下完了”……
正当一家子被洪水挡住去路无法挪步,陷于绝望之际,黄自伟发现有几束手电筒光正朝他家方向射来,是黄指导员带人来救他们了!他只听得黄建生高声呼喊道:“老黄,不要急,我们来了……”。
就这样,一条长绳、一捆短绳把一家七口连接起来,被黄建生他们牵着,在茫茫黑夜中一点点地摸索着行进。花了足足一个小时,才艰难地走完了550米路程,登上了大堤岸,逃过了一劫。
那天,启隆岛水位高过1.7米,村里有五人被淹死,不少村民包括黄自伟家的房屋都被大水冲垮了。黄自伟说,要不是黄指导员及时带人赶到,我全家就要遭灭顶之灾了。
把黄自伟一家送上高堤以后,黄建生一行又冲进了雨幕。
同为农场退休职工的张召康一家上有80多岁的老娘,下有七八岁的小孙子,强台风来临时,村干部动员他家撤离,老张竟然哭着舍不得丢下用血汗建造起来的家园。黄建生闻讯,火速赶到,见了老张,二话不说,一把拖住他就往车上推,接着又把他老娘、妻儿等一个个扶上了车。后来,他家的房子在暴风雨中倒塌。事后,每当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张不由得阵阵后怕……
那天夜里,黄建生通宵未归,返回家中,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狂风已把整扇窗子刮走了,暴雨随着狂风如饿狼般侵入了整个屋子……家里的风雨全由她一人挡着,黄建生一阵心酸,紧紧的抱住了妻子和女儿。
转瞬间,35年过去,人们给了他一个美名:小岛上的“定海神针”!
他 是“好人”
他不是“老好人”
启隆岛的岛民们提起黄建生,所说的第一句话总是“老黄是个好人哪!”
有着40年党龄的农场职工代表徐仲冲说黄建生是个热心热肚肠。他退伍回乡后身体一直不好,妻子又有重病,黄建生经常过来看望我们,问有啥事需帮忙尽管说。我叹了口气,说别的没什么,就家里那8亩地,有时料理起来体力跟不上,我是随口说说的,黄建生却上了心。1989年,我8亩地全种了蚕豆,到该收割的时候我正在愁收割的事,黄建生突然带着一帮人来了,三下五除二,把豆都割了......
黄建生是“好人”,但他绝不是“老好人”。对此,张召康是有 “切身体会的”的。
前面说过,黄建生救过他一家,黄建生是他家的“救命恩人”。令他想不到的是“救命恩人”也会“为难”他。一次,长征农场有人开了一辆农用车给他家送来一车饲料。货刚卸下,黄建生正好执勤路过,见到那辆农用车,就向驾驶员要驾驶执照。驾驶员说没带,黄建生说没执照车子就不能放行。老张说是我请他送饲料来的,他开的又不是小轿车,你顶什么真?黄建生坚决不放,说没驾照出了事怎么办?这种事故还出得少吗?我们要对老百姓的安全负责。老张好说歹说,黄建生就是不同意。最后,那个驾驶员只得借了自行车回到长征农场取了驾照回来,黄建生验看了才放行。现在有人提起此件事,老张就四个字:“心服口服”。
黄建生在启隆岛上生活了43年,干了30年警察,这么多年来,谁不认识谁?被岛民称为“第701户岛民”的黄建生就更不要说了。大家乡里乡亲的,相互熟悉好关照。但这种状况也为执法带来困惑: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遇“事”怎么“下得了手”?然而,对黄建生来说处理什么问题就两个字——“透明”,什么事都摆在阳光下;因为他光明磊落,心中无私坦坦荡荡。所以对任何人他都可以运用同一个标准执法。
一次,农场有位女职工到所里报案,称她丈夫“老毛病”又犯了,正在聚众赌博。黄建生与他丈夫很熟,知道这人别的还好,就是喜欢赌。他因此被处罚多次,但就是赌心不改,黄建生劝诫他多次,他也信誓旦旦下决心改邪归正。现在却又犯了,黄建生立即带人过去,将一起参赌的四个人全部带走。途中,这些人苦苦哀求,要老黄放了他们,说大家都这么熟悉,以后不赌还不行吗?老黄斩钉截铁:“绝对不行!”
如此“雷霆出击”数次,岛上的赌风大为收敛。而那些因赌博受了重罚的没一个说老黄坏话的——不是不敢,而是服。他们觉得老黄公正。老黄有一句话他们都熟悉:“在这个岛上,谁犯事我就打击谁,不怕的,我不欠任何人!”
无欲则刚,无私则威;无欲则无私,无私则公正。而公正就是对民众最大的爱——这就是老黄的信条。他用一颗赤子之心实践了他的信条,书写了对老百姓的真爱。
启隆岛早已成了启隆乡。现在的启隆乡正日趋繁荣,她是沪崇启大通道的中转站,是将浦东乃至南通纳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桥头堡,扮演接轨上海的先行区、试验区、示范区,前程无量。
然而,有平安才有发展。启隆乡的发展、繁荣,岛民们说有黄建生们的一份功劳!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让我们为人民警察黄建生点个zan吧!
文/记者彭军君 张亮
编辑/王玮丽 高阳
一键分享到:
南通日报 南通日报 今天,南通市政府网站发布市政府关于分解落实2018年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网截图 2018年, 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目标和任务? 日报君(zgntrb)带你详细了解▽ 2018年全...
天文专家表示,同去年一样,今年的元宵月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经中共南通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市委2018年第一轮巡察工作于3月1日正式启动。
3月1日起,《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
2018年,南通市物价局、南通市旅游局继续联合推行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日活动。
【无用的东西就是垃圾】\\n【读者来信】
这里都是队长想说的。
烤的焦黄的披萨上抹上厚厚的芝士,布满美味糯口的土豆先锋披萨家新宠【美国风情土豆披萨】鲜美的肉汁与香浓的芝士混
如何合理地熬夜看欧洲杯!转发给你看球的朋友吧!
如果你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你会住怎样的房子?
知晓南通新闻,参与报网互动。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拒绝访问 | www.sxgov.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sxgov.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ab48d207f6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男子身穿网购“警服”到处显摆终被拘留-中国警察网
男子身穿网购“警服”到处显摆 最终被拘留并处罚款
日&16:10& &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刘娅 姜兰 曹超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11045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90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总)网出证(京)字第12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4号
本网法律顾问:北京市凯亚律师事务所 董来超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Copyright (C) CP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公安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派出所民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