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2017年10月m2增速速意味着什么问题

2017年上半年金融数据出炉,6月M2增速再创新低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官网12日发布《2017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6月末,广义货币增长9.4%,狭义货币增长15%;上半年贷款增加7.97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9.07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4%;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15万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9.4%,狭义货币增长15%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个和9.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6.6%。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326亿元。  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7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469亿  6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7万亿元,同比多增436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52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8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4.4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59万亿元;非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487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54万亿元,同比多增1533亿元。  6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27亿美元,同比增长6.1%。上半年外币贷款增加469亿美元,同比多增921亿美元。6月份,外币贷款增加126亿美元,同比多增76亿美元。  三、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07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801亿美元  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5.04万亿元,同比增长9.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59.6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07万亿元,同比少增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4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6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3万亿元。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64万亿元,同比多增1856亿元。  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9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9%。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801亿美元,同比多增513亿美元。6月份,外币存款增加141亿美元,同比多增159亿美元。  四、6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4%,质押式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03%  上半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359.11万亿元,日均成交2.9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8.2%。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4.1%,现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1.9%,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8%。  6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9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06个和0.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03%,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0.92个百分点。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06万亿美元  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6万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为1美元兑6.7744元人民币。  六、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15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700亿元  2017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1.65万亿元、5058亿元、1514亿元、4186亿元。  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  初步统计,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同比多增728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73亿元,同比多增4260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988亿元,同比少增447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03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96亿元,同比多增1.85万亿元;融资净减少3708亿元,同比多减2.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702亿元,同比少1321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3亿元。  从结构看,2017年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5%,同比低2.8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占比0.4%,同比高4.3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5.4%,同比低5.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1.7%,同比高8.9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5.1%,同比高18.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3.3%,同比低21.3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4.2%,同比低1.9个百分点。  2017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  初步统计,2017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6.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62万亿元,同比下降3%;委托贷款余额为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信托贷款余额为7.59万亿元,同比增长32.3%;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47万亿元,同比下降2.3%;企业债券余额为17.67万亿元,同比增长7.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6.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  从结构看,6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9%,同比高0.2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1.6%,同比低0.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8.3%,同比高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4.5%,同比高0.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2.7%,同比低0.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0.6%,同比低0.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7%,同比高0.2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中国政府下调2017年M2增幅目标意味着什么?
中国政府曾几何时下调(200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M2增长目标的主要动因是控通胀、防风险。如今,中国政府再次下调2017年M2目标增速,也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控通胀,同时防范资金脱实向虚加杠杆累积的系统性风险。
文邓永亮,作者供职于浙商银行,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中国政府曾几何时下调(200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M2增长目标的主要动因是控通胀、防风险。如今,中国政府再次下调2017年M2目标增速,也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控通胀,同时防范资金脱实向虚加杠杆累积的系统性风险。
中国政府下调M2增长目标,主要着眼于控通胀,抑制资产泡沫及防风险,货币政策初始取向多偏紧,因此,面临较大的通胀风险和货币政策偏紧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债市表现一般较差。而当通胀回落,房价上涨势头被抑制时,央行初始偏紧的货币政策会趋于放松,此时因通胀回落,同时流动性趋松,债市表现转好。
通胀和资产泡沫是表,信用扩张是里。没有信用扩张,通胀和资产泡沫也难以形成。因此,中国政府下调2017年M2增长目标,控通胀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只是表象或目标,而本质上是要抑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和抑制社会杠杆率过度上升。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MPA)考核约束下,下调2017年M2增长目标,不仅约束商业银行表内信贷扩张,还会约束商业银行表外理财、非标业务扩张。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放缓,意味着社会杠杆率的提升速度放缓,资产价格膨胀速度放缓。资产价格滞涨持续时间越久,加杠杆背负负债的利息支出将不断消耗高杠杆投资者的流动性,时间的天平将对其越来越不利。为筹集流动性,这些高杠杆投资者或将被迫抛售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利率债、高评级信用债等),引发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和流动性冲击,对此不可不察。同时,当债券价格上涨,也要切忌盲目乐观追涨,风险意识不能松懈,并保留流动性,以备在流动性冲击时购入那些高杠杆投资者抛出的“带血”的质优价廉资产。
1.为什么下调M2增长目标?
路透社援引政策消息来源报道称,中国政府计划将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从去年的13%下调至12%左右,以争取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债务风险。实际上,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曾下调过200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的M2增长目标,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动因是控通胀、防风险。如今,中国政府再次下调2017年M2目标增速,也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控通胀,同时防范资金脱实向虚加杠杆累积的系统性风险。
下调2005年M2增长目标的原因: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得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经济出现过热,通胀压力增大,但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得2004年M2增长率低于年初目标值。因此,2005年的宏观政策调整为:财政政策由积极变为稳健,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同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下调M2增长目标。
下调2011年M2增长目标的原因:2010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拉动了投资增长,并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海啸后率先反弹,但也造成了M2增长率明年高于年初目标值,使得CPI上升,通胀预期抬头。因此,2011年的宏观政策调整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并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且下调M2增长目标。
下调2012年M2增长目标的原因:2011年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使得M2增长率低于年初目标值,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同时CPI涨幅有所回落但仍然高位运行,中国经济呈“滞胀”态势。因此,2012年的宏观政策调整为: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并继续下调M2增长目标。
下调2013年M2增长目标的原因:2012年CPI下行,但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突出,同时稳健货币政策偏松,M2增长率仅略低于年初目标值,资金脱实向虚流向房地产,房地产价格泡沫压力增大。因此,2013年的宏观政策调整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并继续下调M2增长目标。
下调2015年M2增长目标的原因:2014年,工业部门产能过剩,通缩压力增大,CPI下行,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同时外汇占款减少,M2增长率低于年初目标值。因此,2015年的宏观政策调整为: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同时决策层认为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而且外汇占款减少,所以M2增长目标有所下调。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计划下调2017年M2目标增速,也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控通胀,同时防范资金脱实向虚加杠杆累积的系统性风险。
2.下调M2增长目标当年经济基本面与10年期国债利率表现
中国政府下调M2增长目标的五个年份(200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的经验显示:中国政府下调M2增长目标,主要着眼于控通胀,抑制资产泡沫及防风险,货币政策初始取向多偏紧,因此,面临较大的通胀风险和货币政策偏紧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债市表现一般较差。而当通胀回落,房价上涨势头被抑制时,央行初始偏紧的货币政策会趋于放松,此时因通胀回落,同时流动性趋松,债市表现转好。
3.中国政府下调2017年M2增长目标的风险和机会
通胀和资产泡沫是表,信用扩张是里。没有信用扩张,通胀和资产泡沫也难以形成。中国政府下调2017年M2增长目标,控通胀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只是表象或目标,约束商业银行信用扩张和抑制社会杠杆率过度上升才是本质,而手段就是传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MPA)相结合。
中国央行曾经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与再贴现)调节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进而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传统的货币政策,其优点是可以快速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但缺点是带有一刀切的性质,很容易误伤实体经济。而且,在表内信贷受到资本金等监管指标约束下,商业银行采用表外信贷、表外理财等方式进行信用扩张,传统货币政策对其影响有所削弱。有鉴于此,中国央行于2016年引入MPA对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进行约束。
在MPA考核中,央行对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评估分为3个方面。分别为广义信贷增速、委托贷款增速和同业负债增速,所对应的分数分别为60分、15分和25分。央行通过对这3个指标增速的控制来实现与M2增速的相匹配,防止货币在金融体系中空转不能进入实体经济。
今年央行将商业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列入MPA考核,而广义信贷增速受M2目标增速影响。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下调2017年M2目标增速,其目的也是要降低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增速。同时,银监发[2013]8号文要求,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因此,表外理财业务增速下降,也会导致非标业务增速放缓,此举明显也是针对今年1月非标业务的再度扩张。
总之,中国政府计划下调2017年M2目标增速,目的是约束商业银行信用扩张,降低社会杠杆率,进而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这意味着社会杠杆率提升的速度将放缓。社会杠杠率的提升速度放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产价格膨胀的速度也会放缓。因此,今年房价、大宗商品价格预计难以像2016年那般暴涨,如果房价、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暴涨,只会遭致更加严厉的调控。
资产价格涨速放缓对于高杠杆投资者来说是雪上加霜。由于加杠杆的利息支出是刚性支出,高杠杆投资者加杠杆买资产是赌资产价格再度大涨,然后趁大涨套现走人,倘若资产价格持续较长时间涨幅趋缓甚至转入下跌,利息支出的压力将会与日俱增,同时目前高企的市场利率也使得他们加杠杆难度上升,高杠杆投资者将会更加恐慌。当资产价格滞涨较长时间,以至于难以以更高价格出售资产时,高杠杆投资者的流动性将会随着利息支出不断被消耗。当其流动性紧张而无法补充保证金时,将面临强行平仓风险。此时,这些高杠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出售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利率债、高评级信用债等)来筹集流动性,如此容易引发债券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和流动性冲击,对此不可不察。同时,当债券价格上涨,也要切忌盲目乐观追涨,风险意识不能松懈,并保留流动性,以备在流动性冲击时购入那些高杠杆投资者抛出的“带血”的质优价廉资产。
**央观荐书**
看完了央行观察专栏作家精彩文章后,插播一个小广告,央观读者都是对央行和货币政策感兴趣的朋友,相信大家都想具备分析货币市场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框架我们就学会了分析,所谓“千金在手不如薄技在身”,小编这里推荐一本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纽约巴德大学利维经济研究所高级学者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的《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这个L.兰德尔.雷可是为高人,他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就读期间师从海曼.明斯基,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
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
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
《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作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入门读物,以新颖的视角解读宏观经济学,挑战传统思维,解释货币如何在现代经济体中“运作”。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最令人惊讶的是,政府绝非像家庭或企业那样看待金钱!尽管人们一直听说稳健的政府会平衡预算——就像家庭和企业一样,但事实上,这样的类比是错误的。政府是货币的发行者而非使用者,如果政府像一般家庭一样试图去调整它们的预算,那么整个经济都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那货币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赶紧买书来看吧!
相信对于关心金融货币市场的您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一本案头读物了,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全网最低价!(比京东和当当便宜5分钱!比亚马逊便宜1.25元!)购买此书。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解读2017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M2和社融规模增速目标均下调为12%
2017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不仅下调了广义货币目标增速,同时也要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财新网】(记者 李雨谦)2017年要保持稳健中性,不仅下调了广义货币目标增速,同时也要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2017年货币政策方向定位为稳健中性,与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关表述相一致。
  12%的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目标均低于2016年目标增速。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定为,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
  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55.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
  这一表述由去年的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变为“基本稳定”,同时强调了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及市场利率的问题。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央行在此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增加了“中性”的表述。再加上决策层力图推进金融去杠杆、加强风险防控,国内通胀预期仍在升温,且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在,今年货币政策基调可能保持偏紧。但为了支持经济增长,信贷政策应还会保持相对宽松。
责任编辑:于海荣 | 版面编辑:张柘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记者 周东旭 03月15日 12:52记者 张兰太 03月15日 11:562017年M2增速预计为12%左右 目标下调几乎无悬念
2017年M2目标增速预计为12%左右,是目前的主流观点,由于历年广义货币目标增速与GDP和CPI增速有着密切关联,而2017年的GDP目标有望从2016年的6.5-7%调整到6.5%左右,再加上适应中央要求抑制资产泡沫的要求,广义货币目标下调,几乎没有悬念。
2017年货币目标下调已成大概率事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采访多位专家获悉,2017年广义货币(M2)目标增速预计为12%左右,是目前的主流观点,这比2016的增速目标(13%)有所调低。
由于历年的广义货币目标增速,与GDP和CPI增速有着密切关联,而2017年的GDP目标有望从2016年的6.5-7%调整到6.5%左右,再加上适应中央要求抑制资产泡沫的要求,广义货币目标下调,几乎没有悬念。
北大经济学院原副院长曹和平指出,过去几年实体经济不是太好,经济处在下行期,人们不敢投资实体经济,所以资产价格泡沫化的程度有所增加。降低货币供给量增速,对资产价格的飙升和形成泡沫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遏制。
&货币增速降低一个百分点,对于经济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对未来金融风险控制的一种预设的防范。&他说。
2017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其中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多名受访专家认为,2017年财政政策力度预计与2016年差不多,赤字率仍在3%,货币政策仍是中性稳健。而由于经济增速目标调低,则M2目标需要调低,2017年比2016年预计调低一个百分点,达到12%左右。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2017年货币政策要稳健中性,不排除在经济增速、物价指数等多项指标进入相应区间后向偏紧方向调节的可能。
因此,2017年全年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被视作货币放松的信号,这与政府预期目标不一致。
&加大力度再放松货币,实体经济也并不一定能得到金融资金,财政政策也一样,关键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他说。
根据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号)》,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实际当年货币投放远超20%,房价和物价出现显著上涨。
再回到2016年,物价(3%)和GDP(6.5-7%)增速目标之和为9.5%-10%,与M2目标(13%)差距在3-3.5个百分点。若2017年M2增速目标降低为12%,则比上一年货币投放明显收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2016年M2的13%左右的目标没达到,2017年适当调降M2的增速目标,是客观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现在问题是,M2增长12%目标能否满足实体经济需要。&总体来说,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比较小&,他说。
防止大量资金继续涌入房地产
2017年之所以要调低M2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防止大量资金继续进入房地产领域。
根据央行数据,2016年11月当月国内人民币贷款增加7946亿元,同比多增857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96亿元。也就是说,人民币当月新增贷款85%以上流向了房地产领域。而且这种现象在2016年的多个月份都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涉房地产领域贷款未纳入到监管,比如大量的理财资金,一度风行的首付贷等。
在货币宽松条件下,即使2016年以来地方出台多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要求,但是一些地区的房价实际仍有上涨压力。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仍有可能加码调控,这种&紧&的格局至少在2017年上半年不会发生改变。
&城市房价分化是现阶段楼市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高度分化的格局,还将继续存在。&他在1月9日的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观报告发布会上说。
当日公布的上述报告显示,2017年制造业投资增速为3%左右,大大低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8%的增速,以及基建投资17%的增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目前一二线城市遏制房地产泡沫,主要还是采用的限制需求的办法。要彻底解决一二线的房价涨幅过快的问题,还是要加大住宅土地供应。另外未来财产税、物业税、房产税都可以考虑,这不仅有利房地产稳定,还能缓解贫富差距,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增加新的税种,减少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m2增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