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企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展

&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文章探讨了依靠科技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
【题 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 者】栾洪岐
【机 构】哈尔滨电碳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刊 名】《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年 第24期 208-208页 共1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技创新 核心竞争力 地方经济
【文 摘】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文章探讨了依靠科技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地方经济
上一篇:暂无股票/基金&
地方财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军 汪叶雄  地方财政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望城撤县设区三年来,区级财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依托政策优势,创新发展,财政收入相继跨越20亿元、30亿元和50亿元三个台阶,稳居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城镇建设投入、民生保障水平位列全省前茅,实现了经济社会由县到区的华美转型。但是,作为省会长沙的新城区,受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等客观因素影响,区级财政仍然存在推动发展的模式方式不够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不够高等问题。要进一步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区级财政必须按照现代财政理念,进一步创新思路,转变方式,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经营财政,在推动发展的思路上,着力由“单一财政”向“发展财政”转变  一是实施资本运作战略。财政不仅要聚财,更要生财,把全区作为一个大企业来经营,以高效的资本运作,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二是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财政要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继续发挥筹集资金、撬动资金的传统优势,充分调动银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引导各类资金纷纷投入到城市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以大投入推进大建设,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三是实施示范带动战略。城市经济发展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要按照“抓龙头带配套,抓重大促中小”的思路,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和手段,集中力量引导、支持各级各部门围绕重点产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招优商、招大商、招强商,实现“一笔财政资金支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促成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引领一个园区,一个园区带动一片发展”。  二、导向引领,在支持发展的方式上,着力由“直接投资”向“间接扶持”转变  一是进行引导性扶持。改变过去直接投资和减税让利等传统发展模式,对工业园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实施引导性扶持,扩大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社会投资跟进增长。二是进行政策性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粘合作用,促进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导向基础产业领域、特色产业领域,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三是进行重点性扶持。将财政资金集中投向能带动其他投资主体和产生广泛效益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  三、优化创新,在服务发展的管理上,着力由“目标管理”向“绩效管理”转变  一是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优化。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科目。按照“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创新管理、注重绩效”的原则,整合规范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完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确保每笔资金使用分配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推进区乡财政体制优化。进一步优化区乡财政管理体制,针对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科学设置乡镇财政的保障底线、分成基数和分享比例,努力实现乡镇发展“保一块、活一头”,在不断激发乡镇培植财源、依法理财活力的同时,增加区级可用财力和调控能力。三是推进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综合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评价方法,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组织,独立、自主地对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向、项目、规模、结构、使用情况和效益等进行全程跟踪和绩效评估,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努力保障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作者单位:长沙市望城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HN022)
09/27 10:3609/18 19:1909/02 08:4608/30 08:3808/29 01:4708/27 04:5508/24 11:2908/16 08:3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版权声明:1.本网资料全部来自互联网,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全部免费阅览。
2.本文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请勿拷贝使用。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论如何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赤子(上中旬)》2015年14期
论如何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经济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越宽松,吸引生产要素的能力就越强,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率就越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只有做到人人都是良好的经济发展,人人都是美好的地方形象,使软环境与硬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才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应,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127【正文快照】:
一个地方环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地方的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能使地方经济发展得到保障。很多事例可以证明,环境好,就有人流、有企业、有个体户、有外地人奔你这里来,相反环境不好,不但没人来,原有的商户、企业、流动人口也会逐渐消失。社会飞跃发展,经济隆起赶超,逼着我们加快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贤斌;[J];政策;2001年05期
高钟文;[J];创造;2002年11期
王子平,王静芝;[J];经济与管理;2002年03期
周传铭;[J];江南论坛;2002年12期
郭忠;[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4期
陈少勇;[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06期
马成才,孙亚东,张学永;[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6期
;[J];发展;2004年04期
杨咏中;[J];发展;2004年05期
,芦卓亚;[J];决策探索;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宝通;;[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庞云贵;;[A];2014年贵州社科学术年会学术专场研讨会暨“以区域特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丛琳娜;;[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李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周家纯;;[A];中国老科协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研讨会文集[C];2006年
温友祥;;[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花永兰;;[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刘琳;;[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黄捷;;[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与地方发展论坛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国忠;[N];抚顺日报;2006年
张敏;[N];抚顺日报;2006年
林文家;[N];湄洲日报;2008年
周海霞;[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张树平;[N];天水日报;2008年
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
宫娜 陶志刚;[N];大庆日报;2009年
马玉;[N];固原日报;2009年
记者 董乐平;[N];延边日报;2009年
王雁凤 刘枢尧;[N];中国工商报;2010年
王羽;[N];铁岭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仰倩倩;[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完颜岐;[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姚鸣琪;[D];厦门大学;2005年
张志纲;[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李莉;[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黄祺明;[D];郑州大学;2013年
伍晶;[D];湘潭大学;2012年
徐敏;[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王文波;[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麦洁萍;[D];吉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大学与社区互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日 08: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敏
内容摘要:【核心提示】鼓励大学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间有更多互动,不仅可以让大学教育更具相关性,还可让学生在为社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增强技能,让自己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甚至促进创业,这对缺乏就业机会的社会尤其重要。参与型大学成为当地发展的引擎知识创新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参与型大学(Engaged Universities)则是指除了知识创新以外,大学还将“参与更广泛社区活动”视作自身使命,通过一系列社区活动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符合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参与型大学有助于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到,鼓励大学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间有更多互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的教育更具相关性,还可让学生在为社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增强技能,让自己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甚至促进创业。
关键词:学生;参与型大学;社区活动;加纳大学;就业;经济发展;参与社区服务;人才;技能;公民
作者简介:
  【核心提示】鼓励大学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间有更多互动,不仅可以让大学教育更具相关性,还可让学生在为社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增强技能,让自己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甚至促进创业,这对缺乏就业机会的社会尤其重要。&  11月21日,世界大学新闻网站刊登名为《参与型大学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文章称,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大学都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自己的教育成果惠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实际上大学能做的还有很多,尤其是那些参与型大学能为经济发展和社区互动带来积极的影响。何为参与型大学?大学与所在社区间如何互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国外学者。  参与型大学成为当地发展的引擎  知识创新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参与型大学(Engaged Universities)则是指除了知识创新以外,大学还将“参与更广泛社区活动”视作自身使命,通过一系列社区活动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加纳大学副校长厄内斯特·阿耶蒂(Ernest Aryeetey)表示,企业如能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可促进当地商业社区的发展。如企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诉求,大学则可借助这一诉求直接成立研究项目,让科研成果直接进入实践领域。阿耶蒂以解决塑料袋污染为例作了说明。为鼓励企业在食品包装上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加纳大学的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环境与卫生学院目前正在与当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制造商合作。此外,为了对抗疟疾等疾病,加纳大学与日本一家医学研究所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让因疟疾而死亡的儿童数量明显下降。这些互动都为当地社区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直接合作带来的积极效应以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艾拉·豪尔考维(Ira Harkavy)认为大学正在成为拉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例如,一所大学除了吸引企业和高级技术人才来到学校所在的城市以外,还能提供相应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剧院和相关课程,满足城市及周边居民的教育需求。如果一所大学将“为公民服务,满足公民需求”当做其发展决策的一部分,在教学、科研、技术和业务发展等环节中加大公民参与力度,就能为当地的地区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刘淼)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