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传入中国每亩入了2元保险,因大风雨决产,保险公司应倍多少钱?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报告 >>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来源: 时间: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调研组意义及背景:农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其所提供的农 产品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 也是国民经济诸多产业的初级 产品来源,但由于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以家庭为的分散性,使我 国的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我国的国情又决定着政府必须关注 农业、保护农业。 年,连续 4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政 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至此,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重大机遇,通过开 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 业生产,保护粮食安全成为我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发 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少数的粮食输出省份之一,农业生 产总值占我省国民生产总值的 14%,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80%以 上,因此,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保护农业的稳定和发展 是我省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和谐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本课题就我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的状况, 工作难点及 产生的问题探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 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 效率的对策一、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状况1 2007 年 8 月, 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能繁母猪政策性 保险,2008 年试点品种扩大到养殖业中的奶牛、能繁母猪; 种植业中的水稻、棉花、小麦等 5 个品种,2009 年至今,省 委、省政府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列入省民生工程,试 点品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 17 个市,试点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由点到面实现了全覆盖,全省所 有的市、县(区)均参与了试点;试点品种涵盖了水稻、小 麦、油菜、棉花、玉米、大豆和能繁母猪、奶牛,基本覆盖 了我省主要粮油作物。合肥、黄山、安庆等 8 个省辖市、20 多个县(市、区)还自主开展了蔬菜、茶叶、草莓、生猪、 林木等特色农业保险。二是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截至今年 3 月底,全 省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站(点)已建成 1102 个、在建 102 个, 设立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 7872 个,签定协议、聘用乡村协 保员 11673 人。农业保险经办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为农业 保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省政府出台《关于开 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后,省财政厅会同 有关及时制订了 8 个配套制度和办法,形成了“1+8” 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 障。2 四是农业保险的作用日益凸现。截至今年 5 月底,全省 累计承保农作物 2.15 亿亩、牲畜 648.9 万头,为 5083 万次 农户提供 632 亿元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累计赔付 17.5 亿 元,1414.8 万次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五是农民群众保险意识增强。广大农民从试点中切切实 实感受到了农业保险带来的好处,农业保险工作赢得越来越 多农民朋友的认同和拥护。农民群众特别是种养大户、龙头 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险意识明显增强,由“要我保” 转为“我要保”。二、目前采取的主要做法为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将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农户家 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 协同推进”的试点原则,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挂帅的领导小 组和办事机构,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将试点工作列入省 民生工程,从而形成了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保费承担、 考核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机制,在省级模式的指导 下, 全省各试点地区积极响应, 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立了以各级政府分管领导 任组长、以、财政、农委、水利、气象等部门负责人为 成员的市、县(市)区、乡镇的各级领导小组,负责当地试3 点工作的组织、协调、重大政策的制定和考核奖惩。二是结 合财政部门的综合管理优势,成立了各级领导小组, 负责农险工作的组织推动、政策宣传、保费筹集以及监督检 查等日常工作。三是以农业技术力量为主体,成立了从市到 县、乡镇三级的理赔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重大灾情的核灾 定损。这些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备,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我省的全面落实,为农险政策在基层 稳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 政策知晓 试点初期,很多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不了解,参 保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参保的积极性,工作开展难度大。为 有效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全省上下各级农险办、服务机构 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一是在在电视台、报纸、电台、和 政府信息网等主流媒体以版报、专栏、专题形式作了大量政 策解读、保险效应宣传;二是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开展老百姓 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农业保险政策知识,如含山县寄发新年 贺卡、建立短信平台、枞阳县等地结合文化下乡,采取 编排农险节目、潜山县发放民生政策一封信等形式,使政策 的宣传进一步深入和广泛;三是加大典型事例的宣传,保险 经办机构对每年的重大理赔事项通过制作电视宣传片、理赔 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宣传; 四是保险经办机构多渠道、 全方位、 长时间采取发放政策宣传折页、宣传画等形式,宣传农业保4 险相关政策规定、操作程序等知识。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 宣传,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意义、政策内容、操作办法 等逐步为社会各阶层、基层政府职能部门乃至农户所了解和 接受, 使农保政策知晓度迅速提高, 营造了良好的试点环境。(三)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 健全服务网络、 健全服务网络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面对的是千万计的农户,工作 量大、社会责任重、经济效益低,为保证保险经办机构的长 期合作,省政府委托省国元集团于 2008 年成立了国元农业 保险,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现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已完 成了省、市、县三级网络的建设,在乡镇设立了“三农保险 服务站” ,每个村设立了协保员,初步形成了省、市、 县、乡、村级的完整服务网络,确保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最 基层每个村有专人负责。(四)加强监督检查,保障试点工作规范实施 加强监督检查,保障试点工作规范实施 监督检查 为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自 2008 起,省农险办连续出台了资金管理、规范投保、核灾定 损、理赔款的支付以及基层工作职责等管理办法,对政策性 农业保险的规范实施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制度保障,并不定期 开展省级检查,在考核办法中也明确要求各市主动开展监督 检查活动不少于两次,根据省里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各 试点县、区也主动展开监督检查活动,同时,坚持执行投保、 定损理赔村级公示制度,将农保试点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5 下, 多层次的立体监督机制有效遏制了强制投保、 随意理赔、 抵扣保费等违规行为,确保了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在规范中发展。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项新的工作, 没有固定、成熟的运作模式,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作 保障,所有的试点工作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同时,试点 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农户,群体庞大,农作物生长期的亢长及 脆弱性,保险行业的规范性要求以及其在展业、承保、查勘 定损、理赔等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当前试点工作难点多,对 试点工作长期发展有很大影响,如何破解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中的难题,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 解决的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一)试点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难点 工作难点以及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在具体实施过 程中的两个阶难点一来自投保阶段,农业保险政策在散户中推动难、 保费收取难、投机性投保控制难 1、推动难主要原因是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 认识不足,主动投保积极性不高,导致市场杠杆作用在散户 群体中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散户中的推动只能依靠政府 行政力量。究其原因,一是试点品种的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6 比例极低,即使没有收成对农民生活也无太大影响;二是多 年的农耕文化养成了农民“靠天吃饭”经营,大多数农 户缺乏风险补偿意识,同时,因宣传上的不深入、不细致, 使农民对农业保险理解不透,宁愿抱存侥幸心理,祈望风调 雨顺保收成,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政府在帮助 保险公司赚钱。三是大多数农户有着丰富的耕作经验,对一 些旱涝保收的地块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主观上就不想投保。2、保费收取难,按现行的保费补贴政策,投保农户每 亩地负担 2-3 元钱保费,但由于农业保险标的分散,散户缴 纳保费主动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基层工作人员逐 户上门登记投保和收取保费,可当下农村农户居住地分散、 居住地和耕地的分离,家庭主要劳力外出务工而找不到缴费 对象等现实情况很难保证保费能随着投保登记一次性收讫, 有的要往返多次,况且按规定六个种植业试点品种都要一季 一次收取,工作量也确实太大,于是出现一些村组干部在部 分保费难以收取的情况下只得代为垫付。以黄山市歙县狮石 乡的水稻为例,全乡水稻种植面积只有 12.5 亩,农户应交 纳的保费为 37.5 元,但是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即使农户愿 意缴纳, 乡干部也要跑两天。按现在的农民工工资 80 元/天, 征收行政成本为 160 元。象这样的情况在我省山区、丘陵居 多的县比比皆是。垫付保费的后果,一是会导致参保对象不 明、户数不清等情况,为日后的理赔工作带来了种种麻烦。7 二是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乡镇和村组工作负担,难以长期 为继。3、投机性投保风险难以控制。由于农业保险参保时间 集中,被保险人数量庞大,保险公司无法控制每一个被保险 人的投保行为,使被保险人在投保时有漏洞可钻,产生投机 获利心理,出现虚保、冒保、替保、垫保等违规投保行为。另外,在农业保险投保期间,农民往往根据上一年或本 灾害发生情况来选择是否参保,或有目的地投保风险较大的 标的,使危险集中,地方乡镇行政机构往往持有地方保护思 想,要求经办机构同意有问题的地块投保,承办机构缺乏制 度支撑难以拒绝,增加了承办机构的理赔负担。导致保险公 司赔偿金额剧增,甚至造成收不抵支,农业保险发展也无以 为继。难点二是在理赔阶段,查勘定损程序烦琐,定损准确难 难点二是在理赔阶段,查勘定损程序烦琐,定损准确难 定损程序烦琐 准确 度大。度大。一是种植业保险品种定损要按不同生长期确定损失, 由于投保的是活性标的,大多灾情核损过程较为繁复,即首 先确定是否受灾,损失程度则要若干天以后才能确定,有的 甚至要到作物成熟后才能确定,二是农业生产一旦受灾,往 往多地同时出现灾情,经办机构限于人员力量,保险公司短 时间内无法逐户核实灾情,只能依赖于投保人的报告,镇村 干部及农技人员部登记审核,经办机构抽样查勘的方式定8 损,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假报、错报、乱报、虚报、滥报 等现象。加大了农业保险灾后查勘定损的工作量和准确度。(二)工作层面存在问题 工作层面存在问题 1、相关部门及保险经办机构的宣传引导不够深入,不 相关部门及保险经办机构的宣传引导不够深入, 的宣传引导不够深入 够细致,引起参保农户的误解和不满。够细致,引起参保农户的误解和不满。一是目前的试点引导 手段主要是通过保费补贴和政策宣传,但在目前的宣传情况 看,政策的宣传以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居多,能够深入到 乡村、居民组的宣传较少,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了解大 都来源于投保阶段基层工作人员的口头告知,很多农户只知 道自己花几元钱能买农业保险,国家为其补贴了多少保费都 不知道,更难理解国家花这么大力气搞农业保险的意义所 在。二是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对理赔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 很多农户对理赔的法定程序、不同生长期的理赔标准不是很 清楚,结果理赔款发放下来,与其期望值相距甚远,影响了 其来年再次投保积极性。2、基层服务网点的代理性质无法保证基层服务质量。基层服务网点的代理性质无法保证基层服务质量。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面对的是千万计的农户家庭,承办机构 的服务网络无法延伸到乡镇、行政村,农保在基层的具体操 作工作,如保费收取、承保登记核实、灾情查勘报损只能依 靠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村级协保员、村民组组长等代 理完成,由于这些代理人员都不是公司正式员工,同时又承 担着其他大量的农村工作,加上报酬低等客观原因,基层服9 务网点及代理人员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农保工作,保单填 写不规范、信息不完整,核灾定损不合理,投保理赔档案管 理等基础性工作无法保证完善,达不到规范要求。(三)制度设定方面存在的不足 制度设定方面存在的不足 1、部分品种保险金额设定与实际投入成本有差距,影 部分品种保险金额设定与实际投入成本有差距, 与实际投入成本有差距 响参保积极性,导致承保工作推动难。响参保积极性,导致承保工作推动难。我省各试点品种的保 险金额是按标的的生长物化成本来核定的,如水稻保险金额 为 300 元/亩但在实际生产中,水稻因田间管理相对复杂, 其物化成本远不止 300 元/亩,而最高赔付金额不足以弥补 农户投入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物化成本,难以全部化解农 户的种植风险。从调研的几个市看,水稻的种植成本已达到 500 元/亩,如果是大面积播种的话,每亩成本还要加上土地 流转费用,高达 600-700 元/亩,远不能保证成本补偿,从 而影响了大多数农户的参保积极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保 额,适应农户需求,这项政策对农民而言将失去应有的吸引 力。 年主要农作物物化成本统计表(不含流转费) 单位:元/亩 年度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棉花 379.2 381.5 438.6 小麦 171.7 250.3 272.9 油菜 127.1 249.5 260.2 早稻 227.4 545 501 一季稻 380 470 475设置起赔点及绝对免赔率,不利于维护农民利益。2、设置起赔点及绝对免赔率,不利于维护农民利益。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条款复杂,标准不易把握,灾害损 失难以准确衡量,特别是损失率 30%的理赔起点很难把握,10 农民反映强烈。基层干部及农民对损失率 80%以下的设置 15%绝对免赔率,都认为不合理。车险中设置免赔率,是与 驾驶人所负的责任挂钩的。农民除了可以对虫灾进行施药预 防外,对于其他灾害农民是无法承担责任的,农民不理解, 难接受。《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 3、理赔计算公式不合理。理赔计算公式不合理。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赔偿金额=各生长期保险 金额×(损失率-15%)(简称方法一) 。如公式改为:赔偿金额 =各生成期保险金额×损失率×(1-15%) (简称方法二) 则每 , 亩可增加赔款约 10-30 元。若十亩、百亩乃至上千亩的,对 投保农户因灾损失的补偿将更加可观。以 1 亩水稻为例两种方法差异生长期 孕穗期 成熟期 孕穗期 成熟期 受灾 程度 四成 四成 六成 六成 方法一 方法二 差额 21.6 元 27 元 14.4 元 18 元240*(40%-15%)=60 元 240*40%*(1-15%)=81.6 元 300*(40%-15%)=75 元 300*40%*(1-15%)=102 元 240*(60%-15%)=108 240*60%*(1-15%)=122.4 元 元 300*(60%-15%)=135 300*60%*(1-15%)=153 元 元4、农作物损失率计算依据不确定。如计算油菜损失率, 农作物损失率计算依据不确定。必然要将实际产量与常产进行对比。但是,常产是以当年平 均产量还是以统计年报产量作依据?是用 3 年平均数还是 5 年平均数?由于保险条款及省里文件均无相关规定,导致地11 方与保险机构在确定损失率时都从各自立场出发,无所适 从。5、参保品种的一刀切不切合实际。试点品种中的水稻、 参保品种的一刀切不切合实际。不切合实际 大豆等作物在我省的一些山区县种植非常少,但由于是硬性 规定,使这些品种的保险在少数地区虽无实际意义,但又不 得不施行的尴尬局面。导致承办机构做了同样的工作,却难 以收到同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政策的推行,承办机 构的生存都难以为继。(四)保险经办机构的困局影响试点工作开展 保险经办机构的困局影响试点工作开展 承办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收入的提取不成正比, 制约了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从而影响了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是一项保护性措施,其实施的好坏最终要看赔付效 果,可以说,这项工作的社会效益要大于经济效益,作为农 业保险的承办机构既要顾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又要顾及公 司的积累与发展,但由于政策限定,承办机构从事这项工作 所能提取的经营性收入只能按保费收入的 15%提取, 这个比例 在这个保险行业当中都是偏低的,况且农业保险的工作成本 远大于其他商业保险,承担我省农业保险任务的国元农业保 险公司又是成立不久的企业,公司尚处于发展初期,公司经 营性收入的不足无法保证服务网络的健全完善、工作车辆、 设备的配置以及员工队伍的建设与等工作的资金投入,12 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带来农险人手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核灾理赔不及时等负面影响。摆出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促进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 次调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根据上述工作难点和问题,本调研 组对下一步推进和完善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提出以下建 议一、针对试点工作中的难点,辅之以相关措施,彻底解 针对试点工作中的难点, 之以相关措施, 决试点难题 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治理 促进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 1、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治理,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 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从这几年的实 践情况看,农村的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营组织 风险防范意识较强,参与农业保险积极性较高,真正难以推 动的是大多数、小面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散户,他们生 产的目的也仅仅是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即便受灾损失也不 大,买不买保险无所谓,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 保险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由省、市、 县共同承担治理资金, 对农村散落在五保户、 孤寡老人家庭、 留守家庭等户均不足 3 亩的零散耕地、抛荒地,结合其它低 洼、低产地的改造,进行置换整合,实现农业生产用地趋向 成片集中,向社会公开招聘承租经营或合作经营,促进农业 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而达到彻底解决投保难、保费收13 取难等难题,真正实现农业保险市场运作的初衷。将参与农业保险与农户小额金融信贷有机结合, 2、将参与农业保险与农户小额金融信贷有机结合,提 将参与农业保险与农户小额金融信贷有机结合 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高 农户 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农户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 者, 其生产经营除了基本的种植以外, 往往还有其他如畜禽、 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种植等,农村小额金融市场需求旺盛, 如能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村小额金融信贷结合,凭借达到 一定数量及保险金额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就能贷款,不仅 能提高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农村金融的长 足发展,对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实是一举多得、值得尝试的好办法。二、以强化宣传、服务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引导效应 以强化宣传、服务为切入点, 提高广大农民和种养大户对农保政策的知晓度和认知 度,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投保的积极性,对巩固政策性农业保 险工作成果至关重要。一要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对农保政策的宣传 工作除了在主流媒体上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以外,各级农险办 要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已建的基层网络优势,支持、配合经办 机构深入乡村、农户,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折页、印制 墙体广告、制作农用车车载流动广告、免费提供农村广播等 让农户显而易见的宣传形式,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二要 充实宣传内容,加强政策细节的宣传。在开展的各项宣传工 作中,要加大对农保政策中的投保条件、核灾定损的规范程14 序、理赔金额的计算等政策细节上的宣传,以减少和消除农 户对政策的误解。三要强化服务观念,以服务带动工作的开 展。各级农险办要密切与农委、水利、气象等成员单位之间 的联系,通过为农业生产提供重大气候变化服务、传授核灾 定损知识技能、指导病虫灾害防治等服务性工作,进一步营 造试点环境,推动试点工作开展。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推行农业保险的法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律支持。律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市场运作环境,更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 全国性的农业保险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更没有一部完善的 农业保险法,我国现行的《保险法》是不能覆盖农业保险的; 由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存 在随意性,导致农业保险既无约束机制,也无激励机制,建 议从国家层面、至少是省级层面出台农业保险法规,明确农 业保险工作在地方政府工作中地位和性质,地方政府工作职 责、 保费补贴筹集渠道及方式。对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营原则、 保险责任、经营模式、运行方式、农业保险的风险准备金的 提留、服务流程、资金管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在法 律层面上固化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和政府部门、受益主体的权 利、责任和义务关系。15 四、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取消地方财政保费资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金补贴负担, 金补贴负担,提高地方尤其是农业大县推进农业保险的积极 性。农业是个低收益、高风险的行业,为保护农业生产,促 进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大省既要承担粮食输出的社会责任, 又要为保护农业生产承担大量保费补贴资金,长此以往,就 会导引地方会放弃农业,改变耕地用途,选择发展高盈利产 业,从这个角度看,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加大东部地区 财政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农业输出省份的转移,减轻中、西 部地区农业大省、农业大市、农业大县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 的财政负担才是农业保险的长久持续之计。五、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规定品种与自选品种相 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规定品种与自选品种相 结合的参保政策。结合的参保政策。根据政府对农业、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的参保政策 目标,对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和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以及大面 积的生产经营者实行法定强制保险,其他产品及零星散户的 生产实行自愿保险。同时针对全省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在 规定试点品种面积少于一定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至二 项,在当地有举足轻重分量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试点。六、提高承办机构经营费用提取比例或给予经营费用补 提高承办机构经营费用提取比例或给予经营费用补 贴。为促进承办机构完善服务网络,稳定农保队伍,提高服 务质量,应提高承办机构经营费用提取比例或给予经营费用 补贴,以保证承办机构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在试点初16 期为完善服务网络所需的投入,提高员工待遇,达到留住人 才,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七、调整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相关制度 调整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相关制度 一是及时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保障需求,把保险 的功能与农户的投保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完善试点农业 政策性保险产品和保险金额,针对不同的地区开发相宜的农 业保险产品,并对各保险产品的保险金额根据市场水平作相 应调整,切实发挥保险对受灾品种的成本补偿作用。二是取 消绝对免赔率,消除不公平的霸王条款。三是从制度上规定 核灾定损理赔程序,杜绝核损理赔随意化。17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Xx 省农业保险调查报告[摘要]xx 省是我国农业保险开办较早的省份, 但由于保险公司内部原 因,使得 xx 省的农业保险业务覆盖地区少,保费规模徘徊不前,农 业保险产品对农业风险的保障不足。xx 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应通 过确定农险业务的经营原则,重点发展有效益的险种,创新营销方式 等办法,把发展农业保险作为新形势下支农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落 实。[关键]农业保险,农险业务,农险产品xx 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社会改革和经 济发展关注的热点, 而为“三农”保驾护航的农业保险也越来越引起社 会各界的重视。2006 年,xx 省政府已确定在人保产险 xx 省分公司进 行农业保险试点,探索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风险保障问题,并通 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建立 xx 省现代农业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经济 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一、xx 省农业保险发展状况xx 省是我国农业保险开办较早的省份。从 1982 年原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在 xx 试办农业保险业务到现在的 24 年间, 前十年业务规模增 长迅速,后 14 年业务规模逐渐萎缩。1985 年―1989 年, 全省近 6000 万亩小麦承保面达到了 70%以上,德州、滨州的 700 多万亩棉花,最 多时承保面都达到了 80%以上。德州的陵县实现了全辖所有农作物的 统保,承保面达到了 100%。这期间,xx 省为搞好农业保险做了大量 的基础性和研究性的工作,在德州建立起了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委托 xx 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进行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鉴定农作物损失范 围和程度的研究; 与聊城农校合作进行了棉花人工模拟冰雹损失程度 的确定; 与泰安农科所进行了果树损失鉴定的实验, 农业保险的承保、 理赔和防灾技术逐步建立和提高,为农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的 保障作用。1994 年,xx 省出台了《农村保险互助会管理办法》,采 用互助会的形式,即政府推动、农民互助、保险服务的模式在 23 个 试点县经营农险业务。在其后的两年内,全省尤其是滨州、菏泽的农 业保险业务有了较快发展。1995 年,中央发文禁止政府参与商业保 险运作,结束了经济下保险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模式,农业保险改 由保险公司按商业化模式经营。此后,全省农险规模不断萎缩,业务 急剧下滑。开办险种由最多时的近 50 个,萎缩至目前只办理小麦火 灾雹灾保险、塑料大棚蔬菜种植保险、农作物保险、肉食牛保险、奶 牛保险、林木保险等几个险种。保费收入从 1992 年的 6700 万元下滑 到 2005 年的 630 万元,仅占全省财产险保费收入的 0.08%。人保产 险公司在 xx 经营农业保险 24 年,综合赔付率达 117%,积极性受到 严重挫伤。 二、xx 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分析目前,xx 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现状:一是覆盖地区少。全省 14 家财产险公司中,只有人保产险一家开办了农业保险业务,人保产险 xx 省分公司的 16 个市分公司中只有 13 个开办了农险业务,并且保 费收入过 10 万元的仅有 7 个分公司。二是保费收入规模徘徊不前。2003 年-2005 年,xx 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 650 万元、570 万元 和 630 万元,难以取得大的突破。三是农业保险产品对农业风险的保 障不足。以人保产险 xx 省分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共有农险类条款 22 个,但有保费收入的仅仅是小麦雹灾、火灾以及林木保险等几个 险种, 这几个险种的保费收入占农险保费的 80%左右, 农民群众的选 择余地很小。四是种养两业发展不均衡。种植业保费收入远远大于养 殖业保费收入,两者比例约为 9:1。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保险公司外部因素看:(一)政府扶持政策缺失。农业保险的高风险直接导致了高赔付, 加之成本较高,如果没有政府政策扶持,必然导致亏损。xx 省农业 保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之所以得到较好发展, 主要还是得益于各 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组织发动。随着保险公司体制的变革,农业保险 纯商业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政府扶持缺位实属必然。没有政府支持 和相关政策保障,就难以办好农业保险。(二)农业生产分散,保险经营成本高。农业灾害发生通常是大面 积区域性的,根据保险“大数法则”,要达到分散农业风险的目的,必 须有一定的承保面。而地域统保方式既可保证一定规模的投保数量, 又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展业成本。在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具有一定的 资金支配权,可以先行垫付保险费。税费改革后,乡镇资金支配捉襟 见肘,村级收支公开化,加之减少农民负担的舆论环境,统保愈加困 难。(三)农民购买力低,投保主动性不高。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和高成 本,必然导致农业保险的高费率,例如养殖业保险费率一般维持在 5%―15%之间,在农民收人低且不稳定,加之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 足,投保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按商业化标准缴费农民买不起, 按农民买得起的标准收费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局面,一直困扰着农业 保险的发展。(四)保险赔付非技术性因素的掣肘。一是农业保险存在较大的逆 选择风险,农民对风险大的标的投保积极性高,对风险小的标的投保 积极性不足,受损非保险标的很难鉴别。二是与目前政府对农业保险 展业扶持缺位相反,一旦发生灾害,各级政府会给保险公司施加很大 的赔付压力。尤其是对种植业保险的赔付,处理不好会影响与当地政 府的关系,影响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进而制约其他业务的发展,这 往往使各公司为减少麻烦而望而却步。从保险公司内部因素看:(一)农险业务风险大,经营不稳定。农险业务风险具有普遍性、 区域性、伴发性等特点,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从 保险损失的角度看,具有巨大性、非均衡性和不可预见性。如 1998 年夏季, 全省因暴雨洪水就造成 3.3 亿亩农作物受灾, 成灾面积达 2.1 亿亩,这对任何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从农业保险 的实践来看,要么一年期间一次灾害都没发生,要么一旦发生,损失 又是巨大的。一个风险周期长达几年、 十几年, 造成经营的不稳定性。(二)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态度消极。目前,大部分产险公司是 商业性保险公司,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理念。农业自然灾害情况 复杂,承保风险高,又缺乏巨灾保险或农业再保险保障,保险公司有 后顾之忧,发展农业保险不积极。一是体现在组织机构和从业人员的 非专门化上,二是体现在激励机制的缺乏上,近年来保险公司内部很 少组织农险业务的专项竞赛活动或推出促进农险业务发展的专门措 施,使农险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 (三)农业保险险种针对性不强且改造缓慢。例如,现在大部分小 麦产区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小麦火灾保险的风险很小,生命力下降。再如,沿海盐田的主要财产是盐和塑苫,固定资产寥寥无几,把盐田 塑苫保险条款作为财产综合险的一个特约条款使用起来就不方便。此 外,费率水平相对于农民的接受程度偏高,供需双方的契合点存在较 大的落差。(四)展业渠道不畅。原来保险公司代办网点遍布广大农村,改为 营销服务部后,网点数量大大减少,逐户收取保费难度加大。(五)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匮乏。近几年由于农业保险业务萎缩,以 及该险种在公司经营地位的下降,农业保险专家纷纷改行或离岗。加 之很少举办农业保险业务培训,导致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后续不济。三、发展 xx 农业保险的有利条件和基本思路xx 是农业大省,2004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3453.2 亿元,其 中畜牧业总产值达 1010.8 亿元。但同时 xx 也是农业灾害频发的省份, 目前的农业风险保障非常脆弱,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建立有效的农业 保险制度意义重大。对外有利于农民转嫁风险,有效保障灾害之年减 产不减收,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稳定农民收入和生活,促进农 村社会和谐;有利于消除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后顾之忧,调动扩大再 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充分利用 世贸组织允许的“绿箱”政策, 通过发展农业保险来保护和支持农 业,提高全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内则可使公司赢得较高的社会 地位和信誉,加强同当地政府的联系,进而推动其他非农险业务的发 展;可配合公司险种结构调整,扩大公司利润来源,从战略上巩固自 身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在体现保险公司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公司 价值最大化。这些都为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应 抓住机遇, 把发展农业保险作为新形势下支农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落 实。(一)确定农险业务经营原则。在农业产业化、 市场化的新形势下, 农险业务经营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尽可能促成政府对农业保险扶 持政策的出台,在统筹兼顾保险企业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努力追求和扩大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对“三农”的支持和保障。(二)重点发展有效益的险种。实践证明,效益是农业保险生命力 之所在,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保证农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 素。种植业保险应重点放在盈利性明显的林木保险和农作物火灾、雹灾保险上。养殖业保险应把主要 精力放在具有规模、科学管理的养殖项目上,如奶牛保险、肉牛保险 等。在农业保险的规模和效益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逐渐扩大风险保障 种类和范围。(三)创新营销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发展农村业务。1.树立“大农险”的概念,积极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生产加工、 储藏保鲜、运输诸环节的财产险、责任险、货运险等业务,如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保险、奶牛养殖一揽子保险等,将种养两业险 与财产险进行捆绑销售,为客户提供“一揽于”保险服务,从而降低展 业成本。2.加强与农业、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农业资金投入、农业信贷等措施的落实,增强农民的投保能力, 拓宽发展农村保险业务渠道。3.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一是根据我国《保险法》“国家支持 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的有关精神,争取政府对开展农业 保险的保险费和管理费用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通过各级财政持续稳 定的资金投人和保险公司与农户的互利合作,多渠道收取保险费。如 利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促成政府和龙头企 业为农民提供保险费资金支持。二是用足用好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列 支各项涉农的税前抵扣项目,加速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积累。 (四)加快农险产品改造、创新。农险产品的改造和创新是当务之 急,要在平衡保险公司风险承担能力和农民缴费能力的前提下,紧紧 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保险需求进行。1.对保源丰富但由于保险责任过窄导致生命力不强的险种,要扩 展保险责任。如将林木火灾保险的保险责任扩展为火灾、风灾和涝灾 责任,增强吸引力。2.对保险标的主次颠倒的条款进行针对性地改造。如财产险综合 险附加盐田塑苫保险。3.针对农业产业的“亮点”设计新条款。如大棚养鱼保险、农村龙 头企业一揽子保险、养蚕保险等。(五)实施严格的业务流程风险管控。1.种植业保险。要坚持低保障、低保额、低收费。农作物保险的 保障水平不易太高, 以保障投保人在受灾后能恢复简单再生产能力为 宜。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促使被保险人精心生产,防止放松管理或图 谋诈骗等道德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承受较少的保险费。提倡承担单一责任。注意选择那些突发性强, 损失率较低的局部洪水、 涝渍、冰雹、风灾、霜冻作为保险责任的险种承保。这样责任容易鉴 定,核损容易把握,农民缴费负担小,业务容易开展起来。大面积承 保。保险是依靠大量同质风险来有效分散风险的,种植业保险尤其如 此。在不同的风险单位内应当努力扩大承保面,以分散风险。2.养殖业保险。险种的开办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开办养殖业保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专门的 技术人才管理养殖业保险业务。二是有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三是具 备承保标的五年以上损失资料和数据。四是配备现代化交通工具、通 讯设备、照相设备,并具备处理重大疫情的快速定损能力和控制风险 的能力。险种承保要遵循专业验标、谨慎观察、统一承保、规模经营 的原则。保额的确定要坚持以保成本为主的原则。养殖业保险一般为 定额保险,由于养殖业保险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了控制 被保险人通过保险获取不当得利,对于被保险人投保的保险标的,一 般采取承保其标的价值的 5-7 成并规定免赔额。理赔定损要坚持现场 查勘,准确迅速、专业定损的原则。养殖业保险出险后,由于现场查 勘须专业技术人员验证且动物尸体及残值不宜保留, 必须派专人迅速 赶到现场,尽快定损。业务经营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区划费率、 严格控制高风险业务。由于养殖业保险险种较多,对于有承办经验且 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险种,可以适当扩大规模。反之则要尽可能控制 规模。另外,由于地理条件、气象条件、养殖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同 种标的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应区别对待。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关于农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柳林镇唐村农保的现状与思考县老科协按照县老科协安排, 农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柳林镇党政领导十分重 视, ,给予我们很大的,唐村社区给予各种方便。调研中,镇人大主 席景佰达始终参与指导了调查工作,先后召开了村支书记、专业户代 表、镇农财所站参加的座谈会三次,专题走访 5 次,访问有关农户 15 人次,广泛听取了社情民意,反复调查核实,对农业保险工作状 况有了初步了解探讨,现报告如下一、参保状况唐村社区共有农业人员 28181 人,农村劳动力 15968 人。2011 年小麦播种了万亩,参保小麦面积 4070 亩参保率为 13%,奶牛存栏 689 头,参保 146 头,占总存栏的 20%,赔付 12 头,占参保数 8%, 繁育母猪存栏 1680 头,参保 1420 头,参保率为 80%以上,赔付 60 头,占参保率 4%,果枝、蔬菜、大棚等农业生产均未纳入农业保险 项目。二、存在问题1、农业保险乡镇没有常设机构。镇保险站所不涉及农业保险业 务,现在保险业务均系政府或所属业务站部门(小麦保险由乡政府代 办,牲畜由兽医站代办)办理,因而出现票据不齐,理赔、条款解释 口经不一致,收钱的不管赔付,赔付的没收钱,赔付不及时,上下推 诿扯皮,群众很有意见。2、牲畜保险在理赔中虽做到 100%,但在同一赔付中打时间差, 随行就低不高。同样类型赔付差距在 4000 元到 2000 元之间 。农户 认为保险公司不执行保险合同不诚信誉。3、蔬菜大棚保险农户要求迫切,但在 2001 年 20 座蔬菜大棚参 保收取保险金 5000 元,当年大棚雪夺受灾倒塌,当年得到六万元赔 付款群众满意,减轻了农民经济损失,保障了大棚蔬菜生产,此后农 户要求参保,但保险公司不受理大棚蔬菜保险业务,群众认为保险公 司为挣钱,变不上为农保险服务。归上所述,农业保险工作难以持续,有起有落,大致有以下几个 问题1、农业生产受气候制约大,意外灾害多,保金小,在投保中往 往出现大的灾害,赔付入不敷出,理赔亏本,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中 没有积极性。2、农业保险开办以来,多数处于行政压力。办理中程序不规范, 参保、理赔办理中行政公司脱本。3、农业保险工作,群众农户保险观念淡,认为农业保险搞不搞 无所谓,因而政府急群众皮,保险工作被动,投保面小,保费收取数 量有限。三、建议与政策 为了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 保障, 对于防灾减灾, 提高综合效益, 保护农民利益,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了使这项工作正常有效的 开展,仍需不断探索,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1、政策需要进一步协调沟通,增强保险公司对农业的社会责任 感,制订一套责、权、利可操作有序的运行机制,发挥农业保险的主 体作用。2、农业生产不同于其它行业,受天气摆布。因此,农业保险要 淡化商业意识,细化赔尝条款,理赔应以当时签订的条款为准,不能 随行就市。3、政府应在农业扶持专项资金中设 “农业保险项目” 专项资金, 。应对特殊,确保农民受灾不受穷。4、办理农业保险应在地方保险站所增设业务,取消间接办理, 避免收保费的不管赔, 赔付的没收钱、 报案、 赔付不及时无人管现象。5、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传媒形式宣传农业保险的好处,达 到农喻户晓,人人明白。增强广大农民的农保观念,强化农保意识, 达到增产有保障,受灾不受损。以上调查公在农户作了了解,未对保险方交谈,难免有片面性, 以上建议是否妥当供参考。柳林镇老科协 2012 年 5 月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中国农业保险市场 需求调查报告
目 录目 录前 言 ................................................ 1 调查背景篇 ........................................... 2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我国农业保险取得的成就 ................... 2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环境 ................... 4一、国家对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不断加强 ............... 4 (一)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 ...................... 4 (二)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 ........................ 6 (三)日益完善的农业保险监管 .................... 7 二、农业保险供给呈现良好态势 ..................... 7 (一)供给主体不断增多 .......................... 7 (二)覆盖面快速扩大、产品创新深入推进 .......... 8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农业保险 .......... 9 三、农业保险需求持续增加 ......................... 9 (一)政府和生产者对农业保险有较强的潜在需求 .... 9 (二)现代化农业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更高需求 ....... 11 (三)我国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较低 ............... 12第三部分摸清农业保险需求,把握农业保险发展脉搏 .. 12调查分析篇 .......................................... 15 第一部分 调查情况说明 ............................ 15一、调查对象与种类 .............................. 15 二、调查内容 .................................... 15 目 录三、调查样本与数量 .............................. 15 四、采集数据时间安排 ............................ 16第二部分农户调查分析 ............................ 17一、基本情况 .................................... 17 二、风险状况分析 ................................ 21 三、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 24 四、对农业保险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 28 五、模型及实证分析 .............................. 31第三部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调查分析 ................ 37一、基本情况 .................................... 37 二、灾害情况分析 ................................ 39 三、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 42 四、对农业保险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 44第四部分协办机构调查分析 ........................ 45一、基本情况 .................................... 45 二、对农业保险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 48第五部分区县政府调查分析 ........................ 50一、基本情况 .................................... 50 二、灾害情况分析 ................................ 52 三、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 56 四、对农业保险产品的支持及改进调查 .............. 59结论与政策建议篇 .................................... 61 第一部分 调查结论总结 ............................ 61 目 录一、农业保险保障不足,农户购买主动性有待提升 .... 61 二、农业产业化为农业保险需求带来增长机会 ........ 62 三、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价格保险需求强烈 .......... 62 四、协办人员待遇水平有待提高 .................... 63 五、区县政府对农业保险认可,但推广有难度 ........ 63 六、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有待健全 ................ 63第二部分政策与建议 .............................. 65一、提高农业保险在灾害援助体制中的地位 .......... 65 二、完善政府补贴配套政策 ........................ 66 三、调动区县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 67 四、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量 ........................ 68 (一)创新农业保险产品 ......................... 68 (二)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 ................. 70 (三)引入新型科技,提高承保、查勘效率 ......... 71 (四)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员 ..................... 72 (五)建立农业保险信息披露的渠道和制度 ......... 72 (六)注重农业风险管理 ......................... 73 五、强化对农业保险的监管 ........................ 73 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 ........................ 75附 录 ............................................... 77 表目录表目录表 1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 ..... 4 表 2 受访者与户主关系及性别 .......................... 17 表 3 影响种植业的主要灾害分析 ........................ 21 表 4 灾害发生后,不同部门补偿或者救助的比例 .......... 23 表 5 农户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种类 ...................... 23 表 6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渠道 .......................... 24 表 7 受访农户购买的农业保险种类 ...................... 25 表 8 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变量指标 ...................... 32 表 9 对保险条款理解程度的边际概率效应 ................ 33 表 10 对提高保障程度意愿的边际概率效应 ............... 34 表 11 对不同风险保险产品偏好的边际概率效应 ........... 35 表 12 受访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各省市占比情况 ............. 37 表 13 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 39 表 14 不同主体购买农业保险种类比较 ................... 42 表 15 不同主体购买农业保险渠道比较 ................... 42 表 16 不同主体对保单条款的认知度比较 ................. 43 表 17 受访协办机构区域分布 ........................... 45 表 18 协办人员对农业保险承保和理赔流程的了解度 ....... 48 表 19 受访区县政府区域分布 ........................... 50 表 20 区县政府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种类 ................. 54 表 21 区县政府采取的施救措施种类 ..................... 56 表 22 区县政府未开展农业保险的原因 ................... 57 图目录图目录图 1 农户受教育水平.................................. 18 图 2 农户年龄及购买保险状况 .......................... 19 图 3 2012 年农户家庭总收入情况 ....................... 19 图 4 东、中、西部农户家庭收入来源 .................... 20 图 5 政府救济弥补养殖业成本的程度 .................... 22 图 6 政府救济弥补种植业成本的程度 .................... 22 图 7 种植户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的损失 ................ 24 图 8 养殖户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的损失 ................ 24 图 9 受访农户中购买农业保险原因 ...................... 26 图 10 受访农户中未购买农业保险原因 ................... 26 图 11 农业保险赔付金额弥补损失的程度 ................. 27 图 12 部分省市保险公司知名度 ......................... 28 图 13 假如每亩农作物保险金额为 600 元,可承受的保费 ... 29 图 14 农户所能承担的每亩(头、只)最高自交保费 ....... 29 图 15 农户最需要的保险险种分析 ....................... 30 图 16 不同保障类型保险的需求度 ....................... 31 图 17 受访龙头企业规模状况 ........................... 38 图 18 受访合作社规模状况 ............................. 38 图 19 受访龙头企业性质............................... 38 图 20 近五年发生灾害的次数统计 ....................... 40 图 21 近五年灾害对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影响 ............. 40 图 22 近五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次数 ..................... 41 图 23 近五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农产品种类 ............... 41 图 24 近五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 41 图 25 协办机构所辖村庄数目 ........................... 46 图 26 协办人员构成情况............................... 46 图目录图 27 协办人员的工资水平 ............................. 47 图 28 基层协办人员人均获得协办费情况 ................. 47 图 29 协办人员对协办费的满意度 ....................... 48 图 30 协办人员认为合理的协办费额度 ................... 48 图 31 政府所辖乡镇情况............................... 51 图 32 受访地区支柱产业情况 ........................... 52 图 33 区县政府赈灾投入............................... 53 图 34 户均赈灾资金分布............................... 53 图 35 区县政府对种植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 55 图 36 区县政府对养殖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 55 图 37 灾害发生后政府采取的施救措施 ................... 56 图 38 政府推广农业保险所采取的措施 ................... 58 图 39 政府推广农业保险所遇到的问题 ................... 58 图 40 区县政府能够承担的保费补贴比例 ................. 60 前言前 言听取基层呼声,精准把握需求,是推进农业保险改革的基础。按 照保监会党委统一部署,在保监会办公厅和财险部的指导下,在各地 保监局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 中国保险学会承担了首次全国性农 业保险需求调查。按照《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业保险条例〉宣传工作的 通知》 (保监厅发〔2013〕56 号)的要求,中国保险学会听取各方面 意见,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开发配套的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全系统入 户调查视频培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此次农业保险需求调 查。入户调查工作得到各保监局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各保监局主 要领导高度重视,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参与调查,动员有关行业组织、 公司和院校等力量参与调查。参与调查人员上千人次,调查农户、农 业经济组织和基层政府上万个,获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本研究报告修改过程中,保监会办公厅、发改部、政研室、财 险部、统信部都提出了宝贵意见,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修改建议。保 监会会领导多次指导研究报告修改完善工作。值此报告发布之际,谨 向参与此次调查的保监会相关部门、各保监局、专家学者,以及人保 财险、安华农险等单位表示感谢。农业保险需求调查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中国保险学会深入贯 彻保监会党委的决策部署,致力于打造保险业改革创新“智库” ,高 度重视此次调查和分析工作。然而,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 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将广泛听取意见,进一步总结提高,不断提升此 项工作的质量。1 调查背景篇调查背景篇农业保险作为处理农业风险转嫁重要工具,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 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之一,是 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一项“绿箱”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农业 保险发展,2004 年,明确提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在部分 地区开始了试点。2007 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农业保险实施保费补 贴政策。2012 年,我国颁布《农业保险条例》 ,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 国农业保险的方向定位、政策支持、经营规则等。目前,我国农业保 险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已成为全球最重要 的农业保险市场之一。2004 年以来,连续多年的中央 1 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保险业坚决贯彻落实 中央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识,立足于服务三 农、保障民生,坚持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机 制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促进产品服务创 新,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部分我国农业保险取得的成就自 2007 年财政部启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中国的农业 保险获得了快速发展,覆盖面显著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贯彻 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稳定农民收入、 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及完善农村社会支持保护体系等方面, 发挥了 积极作用。一是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 年至 2013 年, 主要农作物承保从 2.32 调查背景篇亿亩增加到 11.06 亿亩, 保费收入从 51.8 亿元增长到 306.7 亿元。2013 年,农业保险实现了“四个突破”: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突破 10 亿 亩,达到 11.06 亿亩;保险金额突破 1 万亿元,达到 1.39 万亿元;参 保农户突破 2 亿户次,达到 2.14 亿户次;赔款支出突破 200 亿元, 达到 208.61 亿元。水稻、玉米、小麦三大口粮作物的保险覆盖率分 别达到 64.9%、67.3%和 61.8%。二是功能作用日益凸显。2007 年至 2013 年,农业保险累计提供 风险保障 4.07 万亿元,向 1.2 亿户次的农户支付赔款 759 亿元。在去 年黑龙江省特大洪涝灾害中,农业保险支付赔款 27.16 亿元。2013 年 11 月,海南省遭受“海燕”台风袭击,农业保险对受损胶农支付赔 款 1.5 亿元, 创下了我国农业保险历史上单一保单下的最大赔款记录。农业保险“稳定器”和“助推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稳定农业生 产、促进农民增收、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三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从 2007 年的 6 家 增加到目前的 23 家,基本实现每省均有 2 家以上的经办机构,适度 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已达 2.2 万个,协办人员 达 40 多万人。在部分省市启动蔬菜、生猪价格保险试点,推动农业 保险和涉农信贷合作试点,引入人工干预天气、无人机航拍、卫星遥 感等新技术、新科技。四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条例》明确了农业保险的政 策定位、 经营原则、 管理体制和支持政策。保监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3 调查背景篇对农业保险市场准入、产品管理、经营规范提出要求。并配合相关部 门研究制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办法等配套细 则,初步建立了以《条例》为核心,以为支柱的农业保险管 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第二部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环境一、国家对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不断加强 (一)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
年, 连续 1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加快农业保险发 展进程、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各项举措和要求。历年文件从提及 “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或“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 例”等到 2014 年重点提到“三大口粮”的农业保险覆盖面和风险保 障水平问题。文件从相对宽泛到逐年具体,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 极性,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及市场供给。具体内容如表 1 所示:表1年份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支持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 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2007 年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 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 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2008 年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和做法,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4 调查背景篇年份支持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 确定补贴品种;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险。大力发展油料生产,鼓励 优势区域发展棉花、糖料生产,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 性保险制度;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 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 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2009 年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 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探索出口信用保险与农 业保险、出口信贷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2010 年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 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逐步扩大政策 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2011 年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2012 年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健全 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对符 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 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2013 年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 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 品和服务。2014 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 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2014 年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 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 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 互助合作保险;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 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整理5 调查背景篇2013 年 3 月 1 日《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 保险业务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具有里 程碑意义,将为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三农”,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体 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二)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 政府提供保费补贴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特征之一。从 2007 年开始,财政部开始将“农业保险费补贴”列为预算科目,并做出 10 亿元的补贴预算,发布了《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 法》和《中央财政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两个重要文件,正 式开启了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之旅, 同时要求省财政也给予相应配套 补贴。2012 年 1 月 20 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 ,将补贴区域由 6 个试点扩展到 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央补贴比例也从最初的 25%提高 到 35%-40%。补贴标的种类由 6 个增至 15 个(水稻、玉米、小麦、 油料作物、棉花、马铃薯、青稞、天然橡胶、森林、能繁母猪、奶牛、 育肥猪、牦牛、藏系羊及糖料作物) 。此外,在税收优惠、巨灾支持 等方面,国家也先后出台了相应政策。 年,中央财政累计 投入超过 420 亿元,农业保险覆盖率显著提高。6 调查背景篇(三)日益完善的农业保险监管 保监会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监管,将农业保险作为重点监管险种, 切实促进农险市场发展和保护参保农户利益。保监会提出了“惠农政 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 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五公开、三到户”农险服 务基本规范。为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条例》 ,保监会先后制定并发布 了规范性文件,对农业保险市场准入、条款费率管理、经营规范提出 了要求, 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基层服务体 系建设办法、相互保险组织管理等细则,初步建立了以《条例》为核 心,以制度为支柱的农业保险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此外,保监 会加强对农业保险现场检查,规范农业保险市场行为,确保农业保险 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农业保险供给呈现良好态势 (一)供给主体不断增多 2008 年, 我国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主要有人保财险、 中华保险, 安华农业保险、安信农业保险、阳光农业保险、国元农业保险和安盟 保险等 7 家公司,市场份额达 96%以上。随着农险业务发展,一些保 险公司陆续开始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由 2008 年的 7 家增加至 2013 年底的 23 家,每个省市均有 2-3 家保险公司获得农 业保险经办资格,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7 调查背景篇综合性保险公司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方面各具优 势。综合性公司经营网点遍布全国、覆盖面广,极大地节省成本和提 高效率。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具有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可以集中 公司的资源,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实现规模效应。(二)覆盖面快速扩大、产品创新深入推进 2013 年,全国承保水稻 2.93 亿亩,小麦 2.25 亿亩,玉米 3.53 亿亩,棉花 3899 万亩,油料作物 6670 万亩,林木 19 亿亩。养殖业 保险承保牲畜 8.64 亿头 (羽) , 其中, 能繁母猪 3698 万头, 奶牛 3286 万头。在开办区域上,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区。截至 2013 年底,13 个粮食主产省承保面积均超过 2800 万亩。其中,安徽、黑 龙江、内蒙古、山东等 4 省承保面积均超过 8 千万亩。有 20 个省农 险保费收入超过 5 亿元, 其中, 黑龙江、 内蒙古、 四川、 新疆、 安徽、 湖南、河北、江苏、河南、云南等 10 省农险保费收入超过 10 亿元。在参保农户上, 从 2007 年的不足 0.5 亿户次快速增加到 2013 年突破 2 亿户次。但是,我国农业保险基本都是成本保险,保障水平低,不 能完全解决受灾农民的生产问题。价格保险既能解决受灾问题,也能 平抑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近年来,各保险公司积极研究开发各种新 型农业保险产品,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 险、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新型产品积极试点,探索满足日益多元 化、多层次的农业风险保障需要。例如,指数型保险产品投保和理赔 程序简单,并可避免“价贱伤农”现象,有效应对市场风险。8 调查背景篇(三)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农业保险 卫星遥感、无人机查勘及 GPS 等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保险中, 力图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保险立体服务体系,实现“按图承保” 和“按图理赔” 。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作业,效率高、成本低,不但 可以准确确定农作物损失面积,而且缩短了查勘时间,避免了不必要 的理赔纠纷,提高了查勘定损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为农业保险灾害 预测预报、作物面积估测和受灾评价、定点查勘、损失程度鉴定和作 物产量估计等提供量化数据, 推动农业保险由经验化的粗放管理方式 向科学的量化精准体制的转型,有效提高了农业保险技术含量。人保 财险、中华联合、安华农险和国元农险等公司,应用遥感和无人机技 术在辅助查勘定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三、农业保险需求持续增加 (一)政府和生产者对农业保险有较强的潜在需求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农 业生产风险暴露水平居高不下,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随着农业生产 的发展和专业化的加快,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要素投入增加,集 约化水平提高,使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也更集中,尽管抗拒自然灾害 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增多,能力不断加强,但由于灾害事故发生频率和 强度有加剧趋势,每年因旱灾、水灾、虫灾、台风及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每年都有 0.4-0.5 亿公顷农作物受灾,占总9 调查背景篇播种面积的 1/3。每年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达 400 亿公斤,经济损失 100 亿元。据统计, 年 64 年间,我国农作物生产遭受旱、 涝、 风、 雹、 冻等灾害面积年均近 38923.33 千公顷, 成灾面积近 18293.5 千公顷, 分别占年均农作物播种面积 (5 千公顷) 的 26.25% 和 12.34%。我国农业的分散经营削弱了对自然灾害的整体抗灾能力。同时 ,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不断增加生产投入,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应 增大。在这种特殊需求和农业生产特性下, 就产生了独特的组织方式, 包括种养大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 者,这些新型的农业生产者往往文化水平高,对保险的接受能力强, 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农业保险改变了政府支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方式, 政府把过去的灾 后救助向灾前保险转变,把不固定支出转化为固定的财政预算支出。可以将支出补贴进行合理预算、更实惠,也更加可控,有利于减轻因 灾导致损失给各级财政救助带来的压力。使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 千斤”的作用,提高了政府救灾备用资金的使用效益。据测算“十一 五”期间农业保险财政投入与农业风险保障之比为 1:4809。并且与救 助金相比,保险的赔付更为及时,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在当前经济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作为“绿箱政策”的一项重 要内容, 把政府在灾后的不确定补偿转变为灾前对农业保险的规范性 补贴,是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首选。10 调查背景篇(二)现代化农业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更高需求 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分散的农户,生产 和种植规模小、投入总量少、受灾损失小,保险意识难以提高,同时 由于其理念、素质等诸方面局限,缺乏农业风险分散意识。“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农业现代 化进程的深入, 农业产业结构有了一定调整,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农村土地流转也呈加速态势,农户小规 模经营情况得到很大改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不断涌现。农业产业 链从田头向餐桌延伸,相应的保险产品需要创新,如稳定农产品推出 价格保证保险,保障农产品质量试点责任保险,及提供更为方便综合 的意外保险。与此同时,现代化农业“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值、高 收益”的特点增加了农业经营的高风险。在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下,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多采取市场化方式决策,固定资产投入多、生产 规模大、市场风险放大。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农业适度规模和专业化经 营,导致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风险更为集中,农 业生产经营者承担的风险水平更高。由于农业发展模式趋于一体化, 农业风险关联度增强,不但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研发与生产的风险, 还增加了加工、 储运及服务等部门风险, 使风险范围更广、 规模更大、 危害更强。催生了多样化的农业保险需求,要求农业保险创新服务内 容和服务方式,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切实发挥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 键作用。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农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加, 可增加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11 调查背景篇(三)我国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较低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程度的 重要指标。2013 年我国农业保险密度为 48.71 元,农业保险深度为 0.54%(农业保险密度为农业保费收入与乡村人口之比;农业保险深 度为农业保费收入与农业 GDP 之比) ,同比增长分别为 17.39%和 30.03%。但与发达农业保险市场乃至一些农业保险政策健全的发展中 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 重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农业保险基础薄弱、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目 前农业保险潜在需求尚未完全释放,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第三部分摸清农业保险需求,把握农业保险发展脉搏农业保险需求决定农业保险供给的有效性和农业保险经营的可 持续性。在农业保险发展的初期阶段,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较为常见。在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供给逐步完善同时, 开展农业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摸清我国广大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保险需求,了解农业保险协 办机构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结合各地农业保险政策施 行情况,掌握农业保险发展的现实情况,对我国近几年农业保险发展 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为今后农业保险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和指导 性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户是农业保险需求的主力军,分析其风险暴露情况、 影响其需 求的因素、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以及有哪些潜在需求,以把握农户对 农业保险需求脉搏,对制定农业保险政策和制度具有重大意义。12 调查背景篇相较于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具有生产方式一致、规模较大等 特点,是除农户外,对农业保险需求较为旺盛的两个团体,它们既是 农业保险的需求者, 又是经营的组织者, 在保险公司和农户之间起到 媒介和组织作用。收缴保费和发放赔款, 同时协助保险公司查勘定损, 某些龙头企业可据自身情况对农户进行保费补贴, 强化产业化链条的 强度,建立起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在提高农民投保能 力和投保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单独分析其对农业保 险的需求,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创新性。农业保险标的零散且较为偏远,加大了农业保险的查勘、定损难 度,道德风险也难以防范。而基层组织对本地作物测量方法和养殖户 都有所了解,由其协助保险公司承保、查勘、定损并发挥监督作用, 会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协办机构作为连接农户和保险公司的重 要沟通桥梁,在分析农业保险需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保险的受益者不仅是农民, 还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与 发展。但农业保险的利益外溢、承保风险的特殊性及农户支付意愿低 等原因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最优量大于私人最佳需求量。私人需 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空缺, 是政府为发挥农业保险的巨大效益所必须 承担的部分,即政府也是农业保险的需求方之一。因此,从微观角度 来说,农业保险的需求主体包括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从战略角 度来说, 农业保险的主要需求主体则是政府, 这也是政府对农业保险 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原因。区县政府在农业保险宣传、13 调查背景篇保费补贴等财政支持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 也是农业保险需求的主体 之一, 将区县政府作为农业保险需求对象进行调查, 具有一定必要性。国内关于对农业保险需求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定性探讨, 实证研究 不足。本研究弥补了此方面的空白,通过问卷调查,对农业保险市场 需求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农业保险协办 机构和区县政府的调查,分析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建议。14 调查分析篇调查分析篇第一部分一、调查对象与种类 为全面调查农业保险需求状况, 本次调查对象不仅局限于单纯的 农户,还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业保险协办机 构和区县政府。调查以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种类为主, 主要包括小麦、 水稻、 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森林、橡胶、能繁母猪、育肥猪、 奶牛、牦牛、青稞、藏系羊等。二、调查内容 根据《农业保险市场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分别调查上述五类对象 的基本情况、风险应对情况、农业保险认知情况、农业保险产品及服 务需求等信息。三、调查样本与数量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典型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主要 是针对农户的调查覆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10%的产粮大县或 养殖大县。对每个县调查的数量不少于该县参保农户的 1‰,以保证 调查样本选取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代表性。为更便捷和有针对性地发 现农业保险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选择了农险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以 便以后在农险覆盖率低的地方进行推广。15调查情况说明 调查分析篇针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选择规模大、订单农户多、管理规范 的企业。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选择规模大、社员多、代表性 强的合作社;针对协办机构的调查选择农业保险覆盖率较高,且以协 办业务为主的地区;针对区县政府的调查,重点选择农业大县或农业 保险覆盖率较高的县。同时根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特点及农业保险发展情 况,因地制宜,研究确定调查样本和数量。对合作社、龙头企业、协 办机构、区县政府四类调查对象,调查的数量原则上不少于 10 个, 问卷共发放到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四、采集数据时间安排 保监会于 2013 年 12 月 13 日统一组织了视频培训,介绍调查问 卷和注意事项。各保监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即开展入户调查和问卷 录入工作,于 2014 年元旦前完成。16 调查分析篇第二部分一、基本情况 (一)受访地区覆盖面广农户调查分析对农户的调查地区涉及 27 个省和 4 个直辖市,有效调查问卷 13142 份,有效率达 92.2%。问卷发放量前十大占比最高的省份有八 个位于 2012 年农、林、牧、渔产值最高的十大省份之列,且总占比 达到 68.57%。(二)受访农户大多为户主,男性占比较高 调查问卷在发放时,要求农户面访。调查中,尽可能访谈户主本 人。基于户主本人最为熟悉农业生产以及保险状况。回收的样本显示 (表 2) ,调查户主所占比例为 89.6%,其中男户主占比达 85.8%。表2 性别 关系 户 主 其配偶 其子女 其父母 其亲戚 其 他 受访者与户主关系及性别 女 3.77% 5.11% 0.80% 0.15% 0.03% 0.24% 男 85.80% 0.34% 2.08% 0.24% 0.08% 1.36%(三)接近半数受访农户受教育水平为初中 由于我们抽取的样本以户主为主, 已婚占比为 98%, 远高于未婚 者的比例。受访农户中受教育的水平如图 1 所示,有近半数为初中学 历;高中学历和小学学历基本接近,分别为 24%和 21%;大学学历17 调查分析篇的受访农户最小,仅占 2%。3% 2% 4% 24%21%没上过学 小学 初中46%高中 职业学院 大学图1农户受教育水平(四) “购买农险/未购买农险”比例随年龄增加先增后降 图 2 给出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访农户购买和未购买农业保险的 数量占比情况,41-50 岁的农户购买保险的比例最高,达 39.22%;其 次是 51-60 岁的农户,占比为 26.26%。为衡量不同年龄阶段对于农 业保险的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计算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调查农户 购买保险与未购买保险的比例。从图 2 可以看出,在 60 岁之前,随 着年龄的增长该比值也在增大。在 51-60 岁时,比值为 18.55,达到 最大值;在 60 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购买保险与未购买保险的 比例有所下降, 说明农业保险的需求受年龄结构和农业生产经验积累 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在 41-50 年龄阶段的农户与 31-40 年龄阶段 相比,保险认知度更高。这两个年龄阶段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参与 者,他们对于农业保险不同的认知或需求,是识别和评估当前农业保 险产品的重要人群。18 调查分析篇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0-20 21-30 31-40 5.00 0.02% 0.11% 14.59% 5.46 2.87% 0.53% 1.33% 购买保险(左) 未购买保险(左) 购买/未购买(右) 10..22% 26.26%20 18.55 16.78 18 16 14 12 10 8 10.85% 6 4 2 02.16% 41-501.42% 51-600.65% 大于60图2农户年龄及购买保险状况(五)大多受访农户家庭年收入低于 4 万元 图 3 为受访农户 2012 年收入情况。家庭总收入中 2-4 万元的占 比最高,为 30.58%,然后向两边递减。占比较高的依次是 4-6 万元 和 1-2 万元,占比分别为 19.25%和 17.15%。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4.27% 17.15%30.58% 收入占比(%) 19.25%9.66%7.36% 6.55% 2.37% 1.34% 1.46%图32012 年农户家庭总收入情况受访农户家庭收入来源的统计结果显示 (图 4) , 东、 中、 西部1农1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1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 9 省、自治区;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1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 调查分析篇户来自粮油作物种植的占比最大,分别为 59%、94.9%和 52.7%,粮 食的集中生产呈现向中部转移的趋势。同一区域中收入来自经济作物 和外出打工的比例相差不大。东、 中部地区农户收入来源均主要集中 在粮油作物种植、 外出打工和经济作物; 而西部地区主要来自于粮油 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牲畜养殖。除农作物种植外,外出打工获 得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中占有较大比例。收入来源占比(%) 100.0% 80.0% 60.0% 40.0% 20.0% 0.0%粮油 作物 种植经济 作物 32.3% 51.2% 50.3%牲畜 17.2% 20.5% 44.1%禽类 养殖 10.4% 18.3% 18.4%水产 养殖 1.5% 2.7% 5.0%外出 打工 33.0% 51.5% 34.1%政府 或村 补贴 8.6% 9.9% 6.7%其它 6.0% 12.9% 11.0%东部 59.0% 中部 94.9% 西部 52.7%图4东、中、西部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备注:多项选择,频率之和大于等于 100%。(六)租种土地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比例较高 在受访农户中,租种土地的农户购买保险的比例为 95.86%,比 未租种土地的农户高出 3.17 个百分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农业生 产的规模较大,使经营风险集中,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增大。是否 租种土地, 为进一步分析农业保险是否真正反映了农户需求或者化解 了农户的经营风险,提供了较好的自然试验样本。这是因为农业保险 是政策性保险,农户的负担并不重,尤其是对于不以种养殖业为主要 收入来源的农户来说, 购买农业保险并不一定是关注其化解风险的作 用,甚至有一定随意性。而租种土地的农户,由于其主要收入来自于20 调查分析篇种植业, 存在某种程度的规模化生产, 出于化解农业经营风险或稳定 收入的考虑, 其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更为强烈。受访农户租种土地的 占比 20.22%,反映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效果。城镇化背景下,随 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租种土地的比例会更高,他们对农业保险的 需求也更加强烈。因此,租种土地的农户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情况, 可作为检验当前农业保险产品是否充分反映了农业经营的主要风险, 是否满足了农民保险需求的依据。二、风险状况分析 (一)东中西种植业灾因相对集中,但各有侧重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区域面临灾害状况不尽相同,为此将受 访农户分为东、中、西部,对影响种植业的主要灾害展开分析,以便 保险公司研发相应的产品协助农户抵御风险。调查结果如表 3 所示, 影响东部的主要风险为台风、 旱灾和雨涝; 影响中部的主要风险为旱 灾、雨涝和病害;影响西部最主要的风险为旱灾、病害和洪水。表3 影响种植业的主要灾害分析 占比(%) 东部 24.76% 18.19% 17.74% 14.86% 6.92% 6.24% 3.73% 3.71% 2.06% 1.80%21给种植业带来较大损失的自然灾害 或其它因素(种植) 台风 旱灾 雨涝 病害 洪水 其他 冰雹 低温霜冻 虫害 价格波动中部 2.28% 54.82% 8.92% 8.8% 6.7% 4.63% 2.51% 6.18% 3.69% 1.47%西部 1.27% 42.87% 4.15% 18.51% 9.73% 3.12% 9.15% 6.07% 2.81% 2.33% 调查分析篇给种植业带来较大损失的自然灾害 或其它因素(种植) 合计占比(%) 东部 100% 中部 100% 西部 100%(二)过半数受访农户灾后获得政府救济,但救济不足 发生灾害后政府会对农业生产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 受访种植业 农户中获得政府救济的比例为 57.9%,受访养殖业农户中,获得政府 救济的比例为 53.1%。如图 5 和图 6 所示,过半数的受访农户认为政 府救济弥补程度不足成本的一半。当灾害发生时,除了政府采取的救 济外,农业保险为农户分散风险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养殖业15% 可以 不可以,但超过 成本的一半 不可以,不到成 本的一半种植业14% 可以 不可以,但超过成 本的一半 不可以,不到成本 的一半55%30%59%27%图5政府救济弥补养殖业成本的程度图6政府救济弥补种植业成本的程度(三)灾害发生后,农户所受补偿主要来自保险公司 统计结果(表 4)表明,有 59.2%的种植户和 73.71%养殖户的灾 后补偿或救助来自于保险公司。农业灾害发生后,民政部、农业部、 财政部及村委会都会提供一定的灾害援助。保险公司补偿的比例最大, 接近 60%。但由于我国政策性保险开展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 , 保险保障对于弥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较为不足。同时也预示着, 随着我国财政实力的增强, 尤其是在农业支出比重在逐年增加的情况 下,应适当提高保额或者研发产量保险等更高保障程度的产品。22 调查分析篇表4灾害发生后,不同部门补偿或者救助的比例 种植 59.20% 9.88% 6.59% 6.17% 4.05% 14.11% 100% 养殖 73.71% 3.49% 1.92% 1.34% 0.98% 18.56% 100%不同部门补偿或者 救助的比例(%) 保险公司 民政部门 农业部门 村委会 财政部门 其他 合计(四)农户风险防范意识较高 使用灾害发生前农户采取的措施来衡量其风险防范意识的大小, 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户分别进行统计。受访农户对采取的风险措施种 类可进行多项选择。统计结果发现(表 5) ,采取一种防范措施的种 植户占比为 35.8%,采取两种及以上措施的种植户占比为 64.2%。采 取一种防范措施的养殖户占比为 38.3%,采取两种及以上措施的养殖 户比例为 61.7%。64.1%的种植户和 52.1%的养殖户选择了通过保险 来分散风险(见图 7 和图 8) 。此比例小于所有受访农户中购买保险 的比例(93%) ,说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行为实际出发点并不是为 了防范风险。其购买农业保险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其政策 性,可以获得国家补贴。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有的保险产品自身保 障程度较低,使得农户难以化解风险。表5 采取措施种 类个数 种植户(%) 养殖户(%) 1 35.8% 38.3% 农户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种类 2 43.0% 33.9% 3 13.6% 14.9% 4 7.4% 9.0% 5 0.3% 0.1% 6 ―― 3.1%[注]:种植户采取措施的选项有五类,养殖户采取措施的选项有六类23 调查分析篇其他 购买保险 增加其他收入来源 增加种植品种 提前做好灾害预防其他 11.50% 购买保险 52.10% 64.10% 增加其他收入… 35.40% 40.10% 做好疾病防御 44.10% 35.00% 增加品种 27.00% 52.80% 防洪排涝 35.70% 0.00% 25.00%50.00%75.00% 0.00% 20.00% 40.00% 60.00% 1.50%图7种植户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图8养殖户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备注:多项选择,概率之和大于等于 100%备注:多项选择,概率之和大于等于 100%三、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一)受访农户购买农险的主要渠道是村里统一购买 受访农户中,购买农业保险的比重高达 93.9%,未购买农业保险 的比重仅为 6.1%。表 6 显示, 农业保险的购买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村里统一购买的比重最高,达 47.38%;其次是通过保险公司现场宣 传购买,比重为 32.27%。两者占比之和为 84.65%,说明村委会是连 接农业保险和农户的一条重要纽带。现有农业保险产品的特点决定了 其购买渠道主要是村里统一购买。虽然方便,但不利于农民保险意识 的提高,对农户深入了解农业保险产品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农业保 险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表6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渠道 占比(%) 47.38% 37.27% 5.36% 4.17% 3.57% 0.85% 0.60% 0.10%24购买农业保险的渠道 村里统一买 保险公司现场宣传 农技站介绍 上门推销的 自己主动 朋友推荐 亲朋代买 银行、储蓄柜台 调查分析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传入中国的路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