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投资什么能挣钱多少钱?

二里头遗址将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您当前的位置 :
  经过考古工作者55年的不懈努力,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颇丰。1959年,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徐旭生发现的中国早期部落遗址&&二里头遗址,成为继安阳殷墟、郑州商城之后夏、商都邑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随后的每一个新发现,都牵动着全世界考古界的神经。
  记者昨日从市文物局获悉,为更好保护展示标志着华夏王朝文明开端的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将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市将依托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二里头遗址展示设计方案》,对一号宫殿遗址、二号宫殿遗址、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作坊遗址、祭祀遗址等8项内容,分7个功能区进行保护性展示。公园建成后,游客可在此目睹、感受&最早的中国&。
  原址保护,保持遗存本体真实性
  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期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学术地位得到了学界的公认,成为探索夏、商王朝及其文化的关键性遗址。它不仅是中国乃至东亚青铜时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邑,以其为核心的典型遗址的二里头文化,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故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长期以来,我市非常重视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我市将建设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这座历经3000多年的部落遗址重新焕发光彩。
  根据《二里头遗址展示设计方案》,即将开建的遗址公园将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等原则,保护遗存本体的真实性,不可移动文物一律按照原址保护要求实施遗址保护性展示,重点对一号宫殿遗址、二号宫殿遗址、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作坊遗址、祭祀遗址、城墙遗址、井字形道路及洛河故道进行展示。
  按照功能分区,该遗址公园分为遗址现场展示区(包括城墙,一号、二号建筑基址,井字形道路,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作坊遗址和祭祀遗址)、古环境模拟复原区(二里头文化四期内容、洛河故道景观展示区复原水面、湿地、森林、手工业作坊展示等)、生态农业展示区(小麦、油菜等)、遗址复原区(复建宫殿遗址)、遗址博物馆区(可移动文物展示)、功能服务区(停车场、入口广场)、村庄等7个功能区。
  多样性展示,增强文物观赏性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相对枯燥的遗址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二里头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其中,城墙遗址、一号和二号基址主体建筑、大门、绿松石作坊等将采取遗迹现场地表模拟展示,一号宫殿南门、二号宫殿南门、下水道、祭祀遗址等将进行遗迹局部揭露覆罩展示,遗址博物馆、遗址复原现场则采用多媒体和文图资料等综合展陈。
  其中,宫殿遗址的展示方案具体为:对已发掘的宫殿遗址在现有地平上模拟复原考古发掘现场,严格按照考古发掘记录的遗迹平面对一号、二号、四号、六号、七号、八号建筑基址进行考古模拟复原,复原遗址均为土质,表面防水处理,通过颜色深浅和高低形态变化区别原有墙基、柱洞和地面。在城墙和大门处会设置架高木质平台栈道,其余参观道路均为细砂石路面。正在发掘的遗址现场则根据考古工作开展情况设置可移动的临时保护展示棚,并设置游客参观平台;未发掘的宫殿遗址将得到大面积绿化,种植酸浆草或大花马齿苋。
  为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宫城的原貌,文物部门将对宫城城墙遗址采用部分模拟复原,复原的城墙在外观上尽量仿造夯土城墙,城墙与地面交接部分镶嵌玻璃条带灯箱,让游客产生浮在遗址上的感觉。一号基址南侧城墙和二号基址东侧城墙设置楼梯通向城墙顶面,游客可登高远眺整个二里头遗址全貌。
  井字形道路主要通过植被标示的方式进行展示,在考古发掘记录的道路平面种植低矮草本经济作物,如紫花苜蓿等;铸铜作坊遗址采用地表模拟展示方式,对3处浇铸厂、1处陶范烘烤工房进行考古遗迹模拟复原,布置主题雕塑,还原古代制陶工作场景;绿松石作坊遗址通过绿化标示展示,在遗址边界密植小型灌木,中部设置模拟绿松石废料坑;祭祀遗址采取现场局部展示方式,对两处祭坛和贵族墓进行展示。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将按照国家级馆舍的标准设计,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目前正在立项。
  二里头遗址南侧区域将恢复原洛河故道景观,在河岸和小岛滨水种植挺水和浮水植物。宫城入口将建入口广场,供游客休憩。遗址公园内将建设3个停车场、7处游览车停靠点和洗手间等基础设施。
  整体统筹,吸引游客参观旅游
  据了解,二里头遗址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正加紧立项。我市还计划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等重点历史文化遗存,与洛阳周边文物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纳入整体规划布局,统筹考虑旅游与现代生态农业观光等其他业态的融合,增强文物旅游可观赏性,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王阁)
[ 责任编辑:孙静]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 诚聘英才 |  
       
网络服务:(6
业务咨询:(8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中冶律师事务所 张彦立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0年建成
  曾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天门石家河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昨日,记者从文化部门获悉,我省成立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组织领导,这标志着该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石家河遗址是国内考古界的明星考古遗址,发现于1954年,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60多年来,石家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多次,创造了诸多“之最”,号称“湖北第一龙”“中国第一凤”“中国第一虎”的玉器均出自这里。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该遗址核心区域进行勘探并发掘其中的谭家岭、印信台、三房湾等遗址,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出土了240余件精美玉器,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极大地丰富了石家河文化的内涵。
  据了解,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11亿元,拟于2020年建成。除了考古研究中心,还将有仿古步行街、湿地公园、文物展览等。当地石河城镇规划也将融入石家河遗址的文化精髓,成为集文物鉴赏、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记者别鸣)
(责任编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分享至手机首页>手机端>财经新闻>产业
用文物讲好城市故事
&&&&中国财经报网
  洛阳不仅是十三朝古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洛阳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经过一代代洛阳人的挖掘保护,化作今天散落在河洛大地上一颗颗耀眼的文化明珠。
  根据洛阳“十三五”文物工作规划,洛阳定下了要在2020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博物馆聚集区”、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和全国文物保护示范基地等文物保护开发的目标。6月10日,以“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选择了洛阳,记者借机探寻洛阳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独特匠心。
  文物保护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说的是洛阳市新安县汉函谷关的地形地貌。凭借险要地势和特殊地理位置,新安汉函谷关曾是东汉洛阳西郊的重要关隘,在班超出使西域后,逐渐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驿站。
  阅尽千年沧桑的新安汉函谷关,在年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主动挖掘,遗址总体布局得以确定,大批文物破土而出,抢险加固工程顺利实施,函谷关以崭新的风貌走入人们的视野。
  据了解,新安县县级财政累计投入6437万元,用于函谷关遗址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同时争取到国家2347万元的文物保护资金支持,省、市级文物部门也投入了文物保护维护资金430余万元,为新安汉函谷关的长久保护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同在洛阳的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3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这三处遗产点,构成了城、门、关、道这一内涵丰富,完善的丝绸之路要素体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这些遗址遗迹是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沿线各国友好往来、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展现了中国文化包容、开放协作的态度。
  “唤起人们对于古丝绸之路的记忆和共鸣,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发改委西部司丝绸之路经济带协调推进处处长孙雪珍说,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各国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文化基础。
  河南省副省长戴柏华指出,河南省2015年发布的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龙门石窟、汉魏故城、新安汉函谷关等黄金旅游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建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洛阳市也在2016年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上了日程。
  让大遗址“活”起来&
  “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可以说是对洛阳丰富大遗址资源的生动概括。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形成“五都贯洛”的恢宏气势。
  “洛阳大遗址分布密度之高、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洛阳五大都城遗址的位置、规模和整体布局已基本查明,为今后的研究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避免 “古在地下”“古在书里”,让更多民众分享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近年来洛阳实施了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先后投资17.6亿元,实施三期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工程;投资13.5亿元,用于核心区明堂、天堂和应天门遗址周边拆迁整治和洛阳玻璃厂整体搬迁;投资5000万元,实施汉魏故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保护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洛阳的众多大遗址正在悄然“活化”。
  漫步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一种历史的庄严厚重和现代生活的休闲惬意油然而生。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是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博物馆,外观是仿唐城门,由城门、城墙、城楼和阙楼组成;内部用来展示遗址演变历史和考古发掘出土的门道、柱础石等出土文物。除了博物馆以外,遗址公园内绿树阴阴、湖水清澈,鸟语花香,以优美的环境吸引来众多前来休闲娱乐的市民。家住洛阳市洛龙区古城路的李先生说,他每天清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来遗址公园的湖边打太极拳。
  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洛阳大遗址保护把旧城改造、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通过在城市核心区建成大面积的绿地和生态空间,既为市民提供参观、游览、休闲以及历史文化教育的场所,又大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生态景观。
  洛阳以往的实践证明,大遗址无论是保护还是利用,单纯让财政“包起来”难以做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与利用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在明堂、天堂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洛阳市大胆引入市场机制,组建了遗址公园运营管理公司,在遗址展示、参与互动、文创开发、推广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明堂、天堂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上升。
  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到2020年,洛阳将再建成2-3处大遗址公园,着力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基地,让更多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民众,真正实现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和谐共赢。
  打造中国的“博物馆之都”&
  河南历史遗存众多,地上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前列,被誉为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洛阳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洛阳正在统筹整合博物馆资源,努力打造“博物馆之都”品牌。
  洛阳市现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9家,非国有博物馆47家,全年各博物馆和文物开放单位共接待中外游客746万人次,有50余家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根据“十三五”期间洛阳市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将达到100家,使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聚集区”。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北侧。作为洛阳博物馆洛阳唯一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胡人俑、夏代七孔玉刀、商代母鼓铜方等展品,使得古丝绸之路和河洛文化交融印记历经千年依然光芒四射。位于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大门对面的龙门博物馆,不仅是洛阳面积最大、藏品最多、接待游客最多的非国有博物馆,在全国非国有博物馆中也名列前茅。洛阳还有众多格局特色的专业博物馆,例如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洛阳铲博物馆、嵩县嵩州古灯博物馆、洛阳驿站博物馆等,使得洛阳国有与民办博物馆交相辉映、综合性博物馆与专题性博物馆相得益彰,呈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之态。
  近年来,洛阳市各博物馆利用文物藏品资源优势,组织文物精品,先后在日、韩、法、美、意、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或参加20多个文物外展。《从洛阳到河西走廊―甘肃与洛阳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秦汉?罗马文明展》等,都得到了观众的赞誉,扩大了河洛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
  在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日期间,占地2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正式奠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评价说,这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二里头宫城遗址自1959年发现以来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中国财经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中国财经报社新媒体部这个村受到了全中国的关注
6月11号,“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在我市开工奠基。两年多后,二里头遗址将向公众呈现最早中国都城的历史风貌。
据介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占地208亩,建设规模3.1万平方米,总投资6.3亿元,计划于2019年10月建成,届时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规划占地613亩的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与博物馆同步建设,将对宫城城墙、宫殿建筑基址群、“井”字形道路、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作坊遗址、祭祀遗址等进行保护展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奠基仪式上讲话时指出,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和考古公园的建设,是让埋藏在伊洛平原的文物、书写夏朝历史的文献“活起来”的典型项目,有利于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考古发掘半个多世纪以来,其都城面貌不断揭示。
二里头不断改写着中国之最:发现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紫禁城”——宫城、中国最早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青铜器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并首次在宫殿区发现成组贵族墓及随葬其中的绿松石龙形器。用于祭祀与宫廷礼仪的青铜酒器、乐器、武器、玉器的出土,昭示着早期王朝的礼制传统。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在这里,我们已初步探明了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勾画出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二里头都邑繁盛时的大概样貌。”
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大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副省长戴柏华,我市领导宋义林、李灵敏、马洪福等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公司地址:洛阳伊川白元工业区
销售中心:洛阳市宝龙国际批发中心
联系人:赵灿省
电子邮件:
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前日举行奠基仪式
&6月11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在洛阳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举行。两年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将向公众呈现&最早的中国&的历史风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和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共同为奠基石揭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大卫,副省长戴柏华等参加仪式。
奠基仪式现场
在二里头初步探明了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二里头宫城,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还首次在宫殿区发现了成组贵族墓及随葬的绿松石龙形器。正因为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被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国家的重大文化工程。
建成效果图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总占地约2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等。展品主要来自二里头遗址近6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二里头文化区内重要遗址出土遗物,以及在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两大学术研究工程开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像资料等。博物馆计划于2019年建成,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示范区。此外,还将建设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计划对城墙、一号和二号宫殿建筑基址、&井&字形道路、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作坊遗址、祭祀遗址等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展示。同时进行古环境模拟展示,建造部分湿地、稀树草原风貌景观及手工业作坊功能区等。
绿松石龙形器,长约6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十分生动传神,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根源,被誉为&超级国宝&。
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二里头出土的类似铜牌饰有3件,其中一件现藏于洛阳博物馆。它长16.5厘米,宽8厘米至12厘米,以青铜铸成主体框衬,整整齐齐地镶嵌着数百片绿松石,造型繁复华丽,富有神秘感。
乳钉纹青铜爵,高22.5厘米,宽31.5厘米,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线条简洁流畅,被誉为&华夏第一爵&,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版权所有:洛阳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灿省
地址:洛阳伊川白元工业区
&&公司人才合作网站: 公司人才合作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里头考古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