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僵尸粉的龙珠直播怎么刷僵尸粉平台

  移动直播成为2016年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新宠,直播市场日趋火爆的背后,却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泡沫和阴影。色情、僵尸粉、刷榜等现象接踵而来,屡禁不止。  从直播平台角度而言,面对愈发残酷的行业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更高的用户活跃度、更多的收入和融资,都曾经或正在默许上述违规行为;而对于很多主播而言,对粉丝和金钱的渴求,则往往刺激他们不断铤而走险,游走在色情等灰色服务边缘。  这种趋势下,网络直播的监管开始变得更加严格,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只有真正解决了色情、僵尸粉、刷榜等难题,2017年的移动直播市场才能走向成熟,但据腾讯科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色情服务顽疾难除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初到现在,便有易直播、趣播、花椒、KK开播、映客、蓝鲸直播等数百家主打手机移动直播的产品陆续上线,、美拍等也上线了直播业务,定为在生活类全民直播和电竞游戏直播等不同领域。  尽管各大平台凭借请来明星助阵提升自己的名气,但无可否认的是,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不清晰成为困扰网络直播平台的最大问题之一。  早期,这些平台不得不思考如何在众多相似的平台中寻找差异化吸引更高关注度、留住核心用户,并以此提高自己在直播榜单中的排名以便寻求到资本支持。于是,个别网络直播平台铤而走险对播主打法律擦边球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一些主播为了增加人气,尝试用色情表演吸引粉丝谋取利益,这让直播平台难以摆脱打色情擦边球的嫌疑。  “涉及情色等大尺度的内容在直播平台上出现不可避免,观众想看,主播能就此获得赠礼,只不过每个平台把握的程度不同罢了。”一家移动直播公司的创始人对腾讯科技直言。  今年11月,绵阳当地检察院公开宣判,映客女主播“雪梨枪”因制造、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3月,雪梨枪录制的淫秽视频曾在网上疯传。不过,映客官方对外声明,雪梨枪虽然在该平台注册用户,但并非在该平台传播淫秽内容。  这是移动直播爆发历程中,对色情传播行为最严厉的一次惩罚。但据腾讯科技了解,淫秽直播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诸多新上线的直播APP中。  近日,有用户向腾讯科技举报称,一款名为Miss直播的,深夜12点后便存在大量裸露、淫秽表演。Miss直播平台相关主播色情表演  发现,用户在该平台需要花20元购买会员后才可以观看直播视频,此外还提供有价值1元—200元不等的虚拟礼物用于打赏女主播。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除了直接的淫秽表演,还有主播通过提供其他社交平台的联系方式,把用户转移到私密群组进行付费淫秽表演。  对美女的感官需求,和对隐私天然的窥视欲望激发了屏幕另一头观众们的荷尔蒙,这让他们能在一个固定的直播间里停留一晚。更不乏有“土豪”不断送花、棒棒糖、豪车等虚拟礼物,为的就是能和心怡的主播互动一句,以此得到内心的满足。  不过在监管趋严和寻求长远发展的压力下,直播平台也在尝试打破色情枷锁。这从一些直播平台去公会化所做的努力上便能看出一二。在他们眼中,色情内容的产生和经纪人的趋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会制度下,主播会背负流量、排名、引导用户送礼这样的任务,公会经纪人还会做岗前和定期培训,这就导致个别平台会出现违规事件,轻则穿着暴露、重则涉黄。而这是在线直播平台不愿见到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知名移动直播创始人说。  在经过整治后,直接的色情直播或者其他服务已经很难在平台看到,现在联络变得更加隐晦,相关的关键字有“开车”、“品茶”、“豪车”等,以此在各种群里传达信息。  有业内人士向腾讯科技描述了一个典型色情直播群的构建方式:一般都是要建立两个群,一个是体验群,一个是总群。体验群是免费进入,会安排一些女孩进行引诱性的表演,以此来吸引网友加入,而总群收费,会员需交费才能加入,会安排一些“秀女”定时进行淫秽表演,主要有单女表演、夫妻表演等。  该人士对腾讯科技进一步表示,这些所谓的“秀女”很多都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招募的,一些相对来说收入较少的主播在受到诱惑后加入总群,在现实中组织者和“秀女”往往不认识,而收入则会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多种方式支付以此规避风险。  在越来越严厉的监管政策下,目前各大直播平台当然意识到打击色情的重要性,对各类低俗现象进行了有效整顿,从大的趋势而言,色情服务涉嫌违法,也无法长久,并非直播行业最终无法克服的顽疾。  虚假繁荣:泛滥的僵尸粉和“机器人”  直播的本质在于通过实时视频这种介质使得主播与观众产生交流和互动,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当然,对于主播来说观众和粉丝越多,直播的积极性也会越高,同时自己的人气和收入也会得以提升。然而,在一些直播平台上,看似热闹的直播间里却充斥着大量虚假观众。  从现状来看,直播平台上的虚假观众一般来自两种渠道,一种是由主播主动实施的刷粉行为,一种则是由直播平台引入的“机器人”观众。  刷粉曾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流行之时大行其道,比如花20元就能让上千个粉丝关注自己,不高的价格却能换来粉丝数的瞬间暴增,看起来的确是个不错的交易。随着直播行业迅速崛起,僵尸粉又有了新“舞台”。  在淘宝和多个直播群中,腾讯科技发现了多个以“涨粉”、“包热门”为关键词的卖家。其中某家淘宝店铺里对映客、、一直播等平台的涨粉价格明码标价,1元可以换取1000粉丝,50元可以上全国热门。目前该店铺的成交量已经超过5万单。某卖家提供的刷粉套餐  该卖家告诉腾讯科技,要在购买后在订单留言处备注平台账号,付款后把账号发给店主。卖家提到,这样购买的人气都是机器人数,只是挂机,但无法互动和评论,只是增加直播人数,而人气的作用就是增加上热门的机率。也有一些卖家提供真人粉丝,但价格比僵尸粉贵10倍左右。  买粉刷热门似乎已经成为直播圈公开的“秘密”,这种操作正在变得批量化和规模化。  据腾讯科技了解一些直播平台的热门主播都会有专门团队或者经济公司帮忙运作,包括对主播进行包装和推广,还会帮助主播买粉丝、买道具。  其实这种做法早在直播秀场的公会时代就已经成为常态,公会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主播上热门。这种做法正在移动直播时代延续。  有报道称,一些网红经济公司会向直播平台大量充值获得五折优惠,然后把这些虚拟货币用在旗下运作的网红身上。“其实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正常,谁不想自己带的主播人气高一些?”某经纪人如此表示。  一位直播行业的投资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个别平台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有时会纵容主播的刷粉丝、刷热门,甚至会出现刷榜行为。  除此之外,机器人观众在各大直播平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前有媒体报道,某用户曾尝试在映客黑屏直播,依然会有数十个“观众”进入直播间。而这些观众的ID均以固定号码4000开头,后面5个数字则从02865排到18850,映票和送出基本都为0。  在其他直播平台上,类似的现象也都有发生。昨日,便有媒体体验调查后,声称来疯直播的机器人比例高达400:1。  腾讯科技在花椒直播上以“黑屏测试”为标题开了一个直播间,直播期间将手机摄像头遮挡住,屏幕中并未出现主播的任何画面。  即便如此,在开播的30分钟时间里,仍然有76粉丝进入直播间。而当腾讯科技点开前50名进入直播间的观众时发现,其直播账号均以为开头,而腾讯科技测试的主播账号为3710开头,此外这些观众的等级通常在LV1~LV4级,关注的人和粉丝数都较少,且送礼和收礼数量几乎为零。  腾讯科技通过梳理这前50位进入直播间的观众,还发现这些账号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即账号前四位和账号等级呈递增状态。  也许是为了让直播间里的“机器人”显得更加逼近于真人观众,此次黑屏测试过程中腾讯科技发现一些“机器人”甚至在主动与主播互动,“这个发型挺好看啊”、“就喜欢你这种风格”、“太好看了,很养眼”,然而这些评论却与黑屏直播的内容完全不相及。  腾讯科技在黑屏直播时的评论截图  刷粉和机器人观众也许确实能带来短期的“热捧”假象,但长期来看,无论对于主播还是平台本身,都有极大伤害——虚假人气必然带来不公平的竞争,更多的优质直播内容被虚假人气所埋没,用户看不到优质内容,会逐渐从平台流失,而且这样的流失是不可逆的,对品牌来说是致命伤。  行业监管趋严&泡沫终将消散  随着移动直播平台上问题频出,行业监管也正在趋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曾与11月4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定》明确,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此次新规明确要求了互联网直播服务从业机构需要有服务资质,一个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另一个是视听类资质。  早在今年9月,广电总局要求直播平台需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申请单位则需要满足“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而截至目前,行业内拿到此证的平台仅有YY、虎牙、一直播、战旗、映客等少数几家。  此外,《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  监管的效果很明显。本月6日北京市网信办曾通报称,自《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快手、花椒、六间房等北京属地直播网站已封停数千个违规账号并下线或关闭数千个违规节目。  而针对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从事此类业务的账号,快手直播封停了103个,花椒直播封停了70个。同时,一直播清理下线各类违规节目2458个,封停违规账号3124个;六间房封停违规账号1228个;360水滴直播关闭了存在泄露隐私隐患的直播节目662个。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和行业发展回归理性、泡沫逐渐消散,未来一定会有少数几家大体量型的移动直播平台胜出。而在这之前,一场不可避免的行业洗牌正在悄然到来。  在曩昔的这几年中,直播作业从正本的乏人问津成为全新的直播抢手,而抢手的直播路径融资数量不断再立异高,早道网校取得YY领投、华创跟投的A轮 1500万元融资、直播取得A轮约6000万元融资、映客取得昆仑万维领投的A+轮8000万元融资、斗鱼TV取得腾讯和红杉本钱等B轮1亿美元融资,这些事例都证实直播作业现已成为一个全新的风口。  在直播兴起的一同,与直播作业严密相连的网红经济也随之变本钱钱热捧的方针。在曩昔微博年代,网红经济就曾是微博上最首要的构成有些,现在在直播路径上根柢上再现了其时的盛况,而曩昔在微博上“刷粉”的做法也在直播路径上大行其道,乃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直播作业的眼里,刷粉分红两种。榜首种没有啥技术含量,即是简略的用机器人跋涉直播间的热度,通常是在直播开端时,主动以必定份额分配机器人进入主播房间,构成有人在观看的幻觉,有的时分机器人会宣告一些简略的言辞,来证实直播间的人数实在性。  (图一)  为了招引证户,给用户构成一种有直播路径人气旺盛的幻觉,刷粉在现在的作业界根柢成为人尽皆知的潜规矩,业界知道,一有些玩家也知道,但是为了持续坚持热度,直播路径不得不持续刷粉的做法。  除了直播路径为了涨人气亲身下场定制的僵尸粉,某些主播为了取得人气也会收买僵尸粉,添加直播间的人数,招引证户进入他/她们的直播间。  别的一种粉丝就愈加专业,那即是生意公司为旗下的网红定制的粉丝。这种粉丝就像许多国内游戏呈现的托,不相同的人需求扮演不相同的人物。通常来说有三类人物,榜首类担任在互联网上制作热度,让更多的方针团体知道主播的存在;第二类即是规范的托,在往常的直播中伪装给主广播礼品,让主播与这位托接近互动,以招引别的实在用户给主广播礼品;第三类使命比照简略,即是当实在用户或许托赠送礼品时,吹捧这些送礼品者,不过实在用户的跪舔程度必定比托更高。  (图二)  多见的套路即是实在用户赠送过礼品后,托马上在直播房间中嘲讽这位送礼品的用户,而且要马上送上高档礼品来影响实在用户,而主播也会很协作的与托翻开接近互动,别的托也赶忙上场吹风焚烧,毕竟达到让实在用户充钱买礼品的方针。  生意公司对主播的操控不只体现在虚伪粉丝的组织。较大的生意公司通常会跟直播路径狼狈为奸,一次性给直播路径充上百万或千万的数额,直播路径将这些充值额改换成虚拟钱银返还给生意公司,所以经济公司根柢上能操控抢手引荐榜,没有生意公司的主播现在想登上抢手引荐榜几乎是件不或许的使命。  这种状况不由会让人想起曩昔的微博,微博之所以会逐步失掉人气,用户将外交路径改换到兄弟圈,恰是由于僵尸粉的众多和各种套路的呈现。假以时日,这些虚伪的粉丝会不会要挟到悉数直播作业的翻开?或许等风口不再吹风往后,咱们就能看到实在的状况。(图三)
关键字: 假粉,已成,业内,共识,平台,直播,僵尸,粉横,行的,起底,融资,获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搞趣网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网红主播:一些直播平台变成非法性交易“工具”
网红主播:一些直播平台变成非法性交易“工具”
中国青年网
网络配图网红主播:一些直播平台变成非法性交易“工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盘点过去一年的流行语,网红直播一定不能不说。在被誉为“移动直播元年”的2016年,网红直播不仅成为最热门的网络行为艺术,也成为资本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几百家创业平台涌入,各大巨头携资本入场。然而,网红直播在抢尽风光的同时也招致不少争议。记者见到主播小鹿的时候,她正在咖啡厅吃着下午茶和“粉丝”们打招呼互动。小鹿从去年2月份“开播”,一年时间积累了几十万粉丝,直播高峰时期同时有数万人在线观看,各种虚拟礼物不断飞出屏幕,一年下来纯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在不少人看来,小鹿就是千万网红主播的典型代表。但是谈起未来,她坦言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是想靠这个赚一些钱,然后开一个餐厅之类的。这个饭(做网红主播)不能吃太久的,直播这个行业确实是会一直发展下去,但是之后的路如何走谁也不知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真人聊天秀直播和游戏直播快速发展,网民使用这两类直播的比例分别为19.2%和16.5%。在秀场类直播平台,每一个直播间都有一个粉丝给主播赠送礼物数量多少的“排行榜”,主播们习惯将排行榜送礼物最多的粉丝称为“榜一”“榜二”或者“大号”。小鹿告诉记者,直播行业的疯狂发展,在她看来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榜一和榜二相互竞争刷钱,“榜一榜二有一段时间比着刷礼物,今天我秒杀你,明天你秒杀我,我曾经一天内收到人民币8万,换句话说这两个人一天就从直播平台买了24万人民币的礼物。”粉丝的疯狂让不少主播几乎“一夜暴富”,而资本也嗅到了直播行业的商机,各类直播平台成为投资“风口”,近一年时间包括映客等直播平台获得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融资。去年3月15日,直播平台斗鱼TV获得腾讯、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1亿美元B轮融资。然而,网红直播一片火热的背后,色情、暴力、侵权等乱象和问题也层出不穷。涉黄、涉暴现象成为2016年直播行业的毒瘤。一些网红主播为了提高人气,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性挑逗、性暗示。小吴是一家小型直播平台的网红,她透露一些网红主播甚至将直播平台变成了非法性交易的“工具”,“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卖淫平台,很多人看你直播给你刷一些礼物,然后就私信你说今晚过来陪我。一些人靠直播平台这个渠道,更隐蔽化地把这种交易完成了。”2016年,某直播平台更是被曝光出现直播公益造假的事件,一些主播为给自己涨“粉丝”挣“礼物”,在四川凉山州贫困区某农村做假慈善,直播时发钱结束后就收回。消费贫穷的“假慈善”被曝光后,这些主播甚至毫无悔意。主播“快手黑叔”说:“我俩月能挣六十万,我就花五万块钱建房子,剩下五十五万我还换辆大宾利,整一套别墅,我就挣钱,就是挣粉丝的钱,总有人愿意给我刷礼物。”此外,直播飙车、直播侵犯隐私、主播购买“僵尸粉”提高人气造假等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争议。有分析指出,网络直播平台的混乱与其“粉丝经济”的盈利模式密切相关,追求耸人听闻往往能引起关注,才能获得“礼物”,也才能吸引广告赚钱。主播小鹿表示,包括她在内的不少网红主播在享受到“粉丝经济”的红利之后,心态多少都变得“浮躁”起来,“因为做了直播你从这平台上赚了很多钱之后,就很难再踏踏实实去上班,朝九晚五坐在那里每个月拿固定工资,心态很难沉静下来,因为你已经通过这种相对容易的方式(直播)赚到钱了。”2016年既是网红直播兴起的一年,也是该行业不断整治规范的一年。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文化部、公安部等部门也均对直播领域进行了专项整治,“黑名单”制度、“实名制”等措施开始向不规范的网红直播亮剑。直播行业驶入“正轨”,然而网红直播未来如何更好发展,依旧是目前行业内不断争论的问题。主播小吴告诉记者,直播平台之间以及网红主播们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她已经在考虑退出,“主播就是为了挣钱。(直播平台给主播的分成)比例降低确实是考虑退出的原因之一,付出同样努力辛苦,收入比原来少了一半。此外对于小公司来说,想要靠这个(粉丝经济)发展太难了,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了。”艾媒咨询CEO张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网红直播平台还处在一个商业模式不清晰、不稳定的阶段,内容同质化严重,一旦用户新鲜感消失,平台可能面临大量的用户流失,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除了线上刷礼物、通过经纪公司合作包装运营甚至自己开淘宝店,一些网红主播们还会凭借自己的高人气在线下进行“走穴”,或者与汽车、化妆品等等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盈利。主播小鹿表示:“不少品牌现在开发布会都会请主播,我的(合作价格)不算高,价格高的直播一场就有给1、2万。某汽车品牌就让我帮他们打广告,很软的植入广告。”然而,这种依靠“意见领袖”来为企业进行推广的“网红模式”目前似乎尚不成熟。对于大部分网红主播,简单粗暴的粉丝经济依旧是最主流的盈利方式之一。映客直播创始人奉佑生表示,对于直播平台来说,找到合适的广告盈利模式,大家都在探索中,“基于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万变不离其宗,视频是最好的承载广告的方式,只不过是要看你能否创造出一个基于直播的广告业态和形态。如果按照传统的广告模式,比如说贴片广告,对于直播来说可能不合适。我认为这个是有机会的,我们也在投入很大资源在尝试基于直播形式的广告形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青年网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青年温度、青网态度、青春靓度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珠直播怎么刷僵尸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