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队友天线宝宝眼睛那里,两个时间线有什么不同

风之花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风之花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e9c09be_fac25ba',userId:3784852,blogListLength:30};1、学习目标观 潮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 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学习时间: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 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 入文理解“观潮” (1)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 近它、触摸它、观赏它! (2)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 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 自己试者 说一说吗? 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 想一想。 亲眼目睹了, 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12 学时 二、 品位“奇”,感觉奇观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 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课件出示: *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 又沸腾起来。 3、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 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4、精读第 4 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1)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口评“奇” A 潮水的长 师:你懂得“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B 潮水的高 师: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白色战马”齐头 并进, 既有声又有形, 极为恰当生动地说明后浪涌前浪, 一排刚过一排又紧接着, 说明气势大,速度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又如“白色城墙”色形兼具地说明浪 高,直立向前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见的浪,潮也是 罕见的潮。) C 潮水的气势猛 、声音响 “起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 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3)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过渡:同学们谈得真不错,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刚才大家 想的一样呢?下面请大家欣赏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4)欣赏课件。2 (5)品读回味。 师: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我想 大家也能受到了感染,把这雄伟壮观之势读出来。 (6)启发学生与文本、作者、大自然的对话。 师: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做呢? (7)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8)配乐朗读 3、4 自然段。 5、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联系全文) 6、品读“潮来前”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平时的钱塘江本来就美, 也有大潮出现。但“观潮日”这一天的潮就最奇特了,所以人们对这一天的到来翘 首相盼。 (2)引读:带着期盼的心情,读好句子。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我们仿佛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 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再次 感受“观潮”中的美、壮、奇吧! 第二学时 一、读文,理清层次,分段训练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品位了那“天下奇观”带给我们那壮观的景象和奇特的感 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 3、4 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 里都是写什么?1、2、5 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3 引导: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第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 来后”。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地讲写人们观潮前后的情景和大潮的壮观,学生易掌 握,难点在于二至五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讲钱塘江 大潮是“天下奇观”与下文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二、积累,课外拓展 1、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出示有关资料)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5 处,相机点拨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 犹如、形成。) 3、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 4、选作题 A 编写广告语。 B 通过网上图书馆搜集一些图片或资料。 板书设计: 1观 潮 潮来前 江面平静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样子:风平浪静 白线 城墙 白色战马 潮来后 恢复平静天下奇观4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 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 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 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 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 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 4、5 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 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 本上。 第二学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5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札记:3鸟 的 天 堂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 7、8 自然段,感受 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 感情。 2、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习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学习时间:2 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 7、8 自然段 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 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6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 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 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 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 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 5、7、8 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 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 7、8 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 能力。)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 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 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 精细、巧妙。 学习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 5、7、8 自然段。7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 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 12、13 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 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 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 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学习中遗漏的问 题,可以称为学习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12、13 自然段。 学习后记:4 、火 烧 云8 学习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学习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 任务。 二、尝试,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 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 4-6 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 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 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 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9 学习后记:语 文 园 地 一◆学习目标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 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 起分享。 4、 背诵 4 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学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 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 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 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 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 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 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 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 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 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 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10 第二学时 习作指导 (同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 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 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 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 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学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 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 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 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学习后记:11 6爬 山 虎 的 脚学习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 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学习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 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 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 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 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 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 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 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 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 会找到答案的。12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 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 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 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 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 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 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 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 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 生活中, 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 冬瓜、 牵牛花……) 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学习后记:7蟋 蟀 的 住 宅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 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13 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 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 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 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 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 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6、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7、 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 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 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第二学时 1、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 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叙述)。 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认真阅读相 应段落。 3、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 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 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 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一是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 (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 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 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 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句在文14 章的开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在课文第三 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在第七段 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 的工程了。”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 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5、要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 启示? 6、课后,引导学生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 篇短文。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学习后记: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 交流。 学习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学习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 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 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 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 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 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 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 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15 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 师: 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 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 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 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 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反复论证, 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语 文 园 地 二◆目标 1、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 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 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 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学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16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 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 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 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 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 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学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 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 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 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 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17 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学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 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 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 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 ------》,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 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学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18 9、 巨 人 的 花 园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 8 生字,会写 12 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 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 受。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 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 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学 第一学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19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 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 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 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 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学 第二学时 一、复习回顾20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 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21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 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学 第三学时 一、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 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 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 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 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22 10 、 幸福是什么学习目标: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 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 培养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学习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学习时间: 2 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 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 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 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第二学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学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 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23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 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 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 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将 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学习后记:11 、 去 年 的 树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 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 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一)2001 年 10 月 28 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二)2002 年 2 月 28 日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呢? 出示课题:去年的树24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 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nnn”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 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 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 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 拉 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 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 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激: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 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 话。 4、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2003 年的日记又会怎样写? 学习后记:25 12 、 小 木 偶 的 故 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学习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学习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时间:1 学时 学习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26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语 文 园 地 三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27 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 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 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 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 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 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 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 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 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 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成果展示。 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成果。 3、组织参观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28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 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学习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 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 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 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 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 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 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 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 话的主要情节。 d 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 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 第一位表演者。 b 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 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 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学习后记:29 13、 白 、鹅学习设想: 1、本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应结合作品的年代及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2、文章语言平易、浅显,学生阅读时障碍不多,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 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尽可能少讲。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感情。 4、本课可以阅读读本的《蝼蚁壮歌》,相互比较阅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册学过丰子恺的文章《山中避雨》,全班背诵 文中提到的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请愿个别学生介绍作者的简介 导入新课。 2、检查学生搜集有关鹅的材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生搜集材料内 容十分丰富,有的上网查找了很多的材料;有的从邮票上查找到有关这方面的材 料;有的找到有关鹅的画等。) 二、阅读环节 1、自由地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抄写成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解读环节 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讨论、班内交流课文。 1、课文中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2、白鹅对我们一家人有哪些贡献? 3、作者喜欢白鹅,你喜欢作者笔下的白鹅吗? 四、拓展环节 1、针对&喜不喜欢白鹅&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两个对立面,展开辩论。 2、读一读课文有关&白鹅生蛋&这部分,结合附图,想一想:自己有过类 似充满童趣的经历吗?讲给同学听听,注意表达出天真烂漫的情趣。 五、质疑环节 自己选一段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本文还有 问题不懂的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30 六、布置作业: 把本文和读本《蝼蚁壮歌》一课进行对比阅读。学习后记:14 、 白 公 鹅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②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 导入新课: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① 同桌或 4 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 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 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 和交流。白鹅 ①姿 态 ②叫 声 ③步白公鹅31 态 ④吃 相 ⑤玩 相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 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 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 步态。) ③ 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 么?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课后小记: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 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 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15 、 猫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 激 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 要内容;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32 “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划分段落, 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 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学习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值洌?匝??中麓省?br&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 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 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 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 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 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 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 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 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 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 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 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 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 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 “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 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 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 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 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 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 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 (板书:蹭、跳、叫唤、咕噜。)33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 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 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 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 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 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 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 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 步一步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 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 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 提问: 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明 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 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 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 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 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 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 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 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 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 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 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 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 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34 学习后记:16 、 母 鸡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 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学习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 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 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 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 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35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 遣词造句的感情 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初步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 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 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 会。 课后小记:语 文 园 地 四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 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 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学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 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 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36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 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学时 作文 l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l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l 精彩回放 1 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 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l 习作与评议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 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l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l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学时 l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 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 小林说的“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5 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l 日积月累 1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37 4 游戏:成语接龙 5 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学习后记:18 、 颐 和 园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 15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13 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 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2 至 5 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 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学习难点:领悟并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学习方法:以读为本、情境学习法、探究性法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学时:两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初读课文,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学习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 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 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 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 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内容 引入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38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 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 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 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 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 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学习后记:19 、秦 兵 马 俑39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 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 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 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时间 三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 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 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 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 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 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 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40 第二学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第 3 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 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 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 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 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 10 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C―――,有 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 指导有感情朗读 4~10 自然段, 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三、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 的? 2、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 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学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 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 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41 (2)按两个方面给 2~10 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 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一、四段 1、指名读第 1 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 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 指导朗读, 抓住“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 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 点,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 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 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学习后记:语 文 园 地 五◆ 目标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42 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学时 宽带网 ◆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学时 口语交际 ◆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 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DD保护文物 ◆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 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 提出建议。 一人主持, 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 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 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 体。 ◆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43 第三、四学时 习作 ◆ 创设情景, 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 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 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 自主完成习作 学习后记:44 20 、 古 诗 两 首学习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 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一首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 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 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 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 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 好铺垫。 (点评: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45 可谓讲在“关键处”,有画龙点睛之妙。)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 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点评: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 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表达美的感受,融理 解运用为一体。)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 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 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3.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 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 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评: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可点拨学生如 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 会,因此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2.略读第二首诗。 3.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46 21、搭 石 、学习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 、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 、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 美; 2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习流程: 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 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 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 2 ――4 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 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 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 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 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 会是怎样的心理、 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 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 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 己见。 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 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47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 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学习后记: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习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 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 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 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 捐献骨髓的危险, 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学习时数:二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 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 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 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 也可以读几句话, 只要是令你感动的, 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 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 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 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 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 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48 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 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 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 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 18 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 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 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 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 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 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学时 一.谈话导入。 师: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 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 最后, 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 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 小钱感谢那位青年, 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 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侠客风云传龙王线队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