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nvme m.2 ssdssd 对比sata ssd 在实际使用中有质的提升么

品牌: 1固态硬盘爆发性增长    大数据时代,存储变得越发重要。而作为存储阵列中的单个存储模块来说,其性能水平、稳定性和I/O和组建阵列的灵活扩建方面也变得尤为重要。随着固态硬盘在市场上的涌入,传统机械硬盘在组建阵列带来的性能提升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固态硬盘一开始以高成本“盛气凌人”,但由于采用了SATA/SAS等市场上主流的硬盘接口,使得在企业市场上的普及速度令人惊讶。然而,更值得惊讶的是,基于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逐渐迈向了PCI-Express插槽的固态硬盘发展。得益于板载PCI-E接口与CPU、内存数据的通讯和传输比传统的SATA/SAS接口高很多,使得PCI-E接口固态硬盘在未来数据中心和终端平台上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    包括PCI-E固态硬盘在内的固态硬盘近几年发展迅猛。其中2011年泰国洪灾的爆发使得固态硬盘如获新机,相比传统硬盘产量不足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固态硬盘的成本劣势也就显得不足为奇。固态硬盘出货量增长(数据来源:Gartner)    其高达6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示着固态硬盘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从固态硬盘接口方面来看,未来几年PCI-Express接口固态硬盘增速将超过SAS,SATA接口固态硬盘所占比例则逐渐萎缩。企业级固态硬盘接口发展趋势(数据来源:Forward Insight)HBA/RAID控制器带来的SATA SSD IOPS扩展性和延迟     然而,对于SATA和SAS等传统硬盘接口的固态硬盘来说,由于HBA和RAID控制器转接主机与存储设备容易产生损耗,随着固态硬盘数量的增加,其单个固态硬盘的延迟开销和性能问题会变得极为突出。品牌: 2PCI-E固态硬盘在数据中心的机会   PCI-Express固态相比其他接口的固态盘,拥有更为高级的连接接口和成熟的内存管理技术。一方面,它采用了可靠的协议体系架构,支持设备层面的协议错误检测、校正、报告和热插拔/热替换。支持可扩展带宽/频率,拥有先进的功耗管理,同时还支持虚拟通道可 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PCI-E固态硬盘还拥有先进的地址映射系统,支持垃圾回收和耐久性管理,可提供超高的服务稳定性。相比其他接口SSD,在数据带宽、延迟、可扩展和可靠性、总体拥有成本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对于未来PCI-E固态硬盘的市场机会,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探讨——数据中心以及客户端平台。在数据中心领域,PCI-E固态硬盘可优化总体拥有成本,提升固态硬盘性能密度。PCI-E固态硬盘将更多应用于事务处理     基于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在事务处理方面将优于传统的SAN方案。一方面,PCI-E固态硬盘省去了光纤通道,通过板卡内置高效传输 通道直接实现高性能数据传输;另一方面,在执行应用负载并存储数据库平台上,PCI-E固态硬盘可实现更低延迟,而且成本也更低。 PCI-E固态硬盘可应用于服务器端缓存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端缓存也将是PCI-E固态硬盘大展身手的舞台。得益于其性能远超SAS/SATA固态硬盘,减少了额外的光纤或者以太网传输,使得数据传输更为直接和高效。PCI-E固态硬盘大规模部署,将会在单盘托架、采用通用背部接口(兼容2.5英寸PCI-E和SATA/SAS固态盘),实现混插和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SFF-8639接口   2.5英寸的PCI-E固态硬盘也将采用热插拔固态硬盘外形,对于可维护性来说有显著提升。另外,SFF-8639接口标准涵盖了PCIe SATA和SAS。图中红色的部分就是在传统SAS连接器基础上增加的PCI-E引脚——包括通道0、通道3-1和边带,从而实现了双端口SAS和PCI-E共用一个连接器,兼容不同协议的SSD和HDD。固态硬盘平台设计带来性能密度提升   PCI-E固态硬盘存储无需HBA协议转换,可帮助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基于这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其托架也无需散热片设计,能够在更小的制程下实现NAND RAS管理,对于高密度2.5英寸的PCI-E固态硬盘来说,其平台的质量和设计可根据应用而有所差异,但整体来说未来其性能密度是不断在提升的。品牌: 3PCI-E固态硬盘在客户端的机会  随着客户端不断轻巧、便捷,人们对固态的体积也要求越来越高,更小、更薄、更敏捷的客户端对于PCI-E固态硬盘的诉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从原来的2.5英寸、1.8英寸再到mSATA接口,通过迷你版PCI-E界面传输信号,在确保同样的性能条件下满足更轻盈的客户端需求。不同尺寸固态硬盘    另外,SATA Express 接口也有助于促进SATA向PCI-E插口的演进。这种接口包含2个通道,可实现在SATA和PCI-E之间切换。SATA Express接口促成PCI-E固态硬盘广泛部署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种4.2卡,这种规格的固态盘尺寸设计可为缓存设备或者固态硬盘进行优化,包括对一系列模块化长度和连接键的优化,以实现ATA、2x PCI-Express。这种M.2指定了两种固态硬盘主机接口,包括插口2和插口3.前者包括SATA或者2x PCI Express通过B键锁使用固态硬盘、缓存和WWAN以及其他模块;后者提供4个PCI-Express,最高可达4GB/s,通过“M”键锁适用于高性能固态硬盘或者缓存。带有“B”和“M”键锁的PCI=E固态硬盘可插入查看2,3,但只需要使用插口3个两个PCI-E通道。PCI-E固态硬盘带有B/M键锁   面向客户端设计的PCI-E固态硬盘还具备有出色的固态硬盘功耗管理水平,在DEVSLP(Device Sleep)下Windows 8联网待机功耗不足5mW,通过带外信号控制DEVSLP,并基于OS、和BIOS的主机优化,可以全面优化在客户端PCI-Express固态硬盘的功耗设计。DEVSLP电路框架图NVMe实现高性能、高可扩展和高效率的平衡   除了M.2、SATA Express之外还有一种NVM Express(NVMe)。NVMe是一种为企业级、客户端系统所用的PCI-E固态硬盘而专门设立的高性能、高扩展主机控制接口。它将广泛采用PCIe 固态硬盘,采用能够兼容大多数操作系统的标准驱动程序,并为固态硬盘设置标准一致的功能,OEM将不必再为单个SSD设置单独的驱动程序。基于这种接口的NVMe将不会受到OS队列、IO调度、SISC层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和将来的客户端固态硬盘性能。拯救者笔记本
总帖数: 15036
今日发帖: 111
关注数: 1415
版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线时间36 小时
Y700对nvme ssd的支持和主板pcie接口问题
本帖最后由 一碗老汤 于
11:23 编辑
Y700 i7国行旗舰版,自己加了三星SM951 nvme 256g ssd,为啥进bios识别不出这块ssd呢?
bios识别.jpg (1.92 MB, 下载次数: 7)
11:18 上传
另外,进入win10后,通过aida64最新版本检测,主板只能支持到pcie 2.0×4。
(此图片稍后补)
这款机子的主板支持pcie3.0×4吗?
怀疑是bios问题,建议研发尽快处理、出bios升级版本。
【社区专享福利】晒单送延保啦!
在线时间740 小时
在线时间740 小时
/us/en/laptops/ideapad/y700-series/y700-17-inch/
在线时间740 小时
在线时间740 小时
在线时间36 小时
/us/en/laptops/lenovo/y-series/y70-touch/?sb=::000129FE:
我晕,你这是来做美国官网的广告来啦?
在线时间0 小时
给您带来不便很抱歉,目前可以到服务站更新bios版本至CDCN27WW。由于刷新bios有风险,联想官网是不提供bios下载的,需要麻烦您到服务站刷新。
在线时间740 小时
给您带来不便很抱歉,目前可以到服务站更新bios版本至CDCN27WW。由于刷新bios有风险,联想官网是不提供bios ...
在广州的专卖店可买到17.3寸的Y700吗?
在线时间36 小时
给您带来不便很抱歉,目前可以到服务站更新bios版本至CDCN27WW。由于刷新bios有风险,联想官网是不提供bios ...
我已经到服务站升级完最新版bios(CDCN27WW)了,依旧bios设置界面识别不出这块sm951 nvme 256g ssd。请及时向你们的研发部门反馈一下这个问题吧,辛苦了。
135054.jpg (2.31 MB, 下载次数: 7)
14:50 上传
在线时间740 小时
我已经到服务站升级完最新版bios(CDCN27WW)了,依旧bios设置界面识别不出这块sm951 nvme 256g ssd。请 ...
可以将BIOS升级到
在线时间36 小时
可以将BIOS升级到D6cn31ww
大哥,y700有这版本的bios么?服了~
在线时间740 小时
大哥,y700有这版本的bios么?服了~
在线时间36 小时
这里有你需要的!(BIOS大集合)
CDCN21WW那个版本太低,我已经升到CDCN27WW了
在线时间36 小时
给您带来不便很抱歉,目前可以到服务站更新bios版本至CDCN27WW。由于刷新bios有风险,联想官网是不提供bios ...
麻烦给研发那边继续反馈一下我的问题呗,辛苦了……
在线时间36 小时
自己顶一下
在线时间7 小时
我晕,你这是来做美国官网的广告来啦?
美国便宜配置齐全,相当给力!我都怀疑联想是不是国行了?
在线时间36 小时
美国便宜配置齐全,相当给力!我都怀疑联想是不是国行了?
呵呵,我也在怀疑
在线时间0 小时
在广州的专卖店可买到17.3寸的Y700吗?
美国Y700-17.3寸价格貌似还便宜点
在线时间0 小时
呵呵,我也在怀疑
主板是只支持SATA、PCI-E x2 接口,不支持PCI-E x4接口?
在线时间536 小时
美国Y700-17.3寸价格貌似还便宜点
在广州的专卖店问过,专卖店不愿代购;要买美国的Ideapad Y700 17ISK Laptop,只能自己亲自到美国买,网上能买到的都是水货。
扫码下载联想社区APP楼主是来发忠告的,千万别把系统装在Nvme的ssd里【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51,095贴子:
楼主是来发忠告的,千万别把系统装在Nvme的ssd里收藏
亲身体验。虽说现在有各种驱动,9系列芯片也支持Nvme,但是真的是各种不稳定。不说了都是泪,一下午没救回来,做了几个月的东西没了
楼主已哭晕在厕所
机械大法好
Sata SSD才是王道
做的是啥?
重要资料请放在硬盘中,不要放在固态盘中,磁点比电子管可靠
没事,反正买不起
请问楼主各位有人反应nvme ssd 开机慢,你的也是这样子的吗?还有想请问除了你反应 的这个问题外,还有没有其它的一些故障问题,相对走ahci sata的ssd?
同楼上 你没有多余硬盘了吗
三星的950还算完美
nvme装win10用了半年没啥问题
不会吧 同款750nvme,我就把系统放里面了,用了快半年了没问题。
第一次用了半年也是什么问题都没有,手贱重装了一次。各种问题,卡啊,开机找不到硬盘啊,不兼容啊,掉线啊。假死啊。改装win7,换回win10,这一个月折腾了不下二十次,问题依旧。不知道是六代平台问题还是硬盘问题还是win10系统问题。。。真后悔刚买回来装完系统用那半年了,我手贱干嘛啊
用着挺好的呀,x99
点亮12星座印记,
我z77用半年一点问题都没
这个玩儿可高级了 普通爱不起用不起
pcie的最好
东西没丢 外接一个有PE的硬盘,然后把东西拷走不就好了么。。。
抱歉,问一下,走PCIE的M.2固态装了win7速度会不会下降?有win10快吗.
楼主一定是个基佬
现在的三星960evo还有这种问题么?
intel600p如何?
这真提醒了我,看来还是得有机械硬盘来放大姐姐,话说谁铲的,谢谢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2374人阅读
NVMe(18)
PCIe闪存(18)
热插拔是大家每天都有可能做的事情。比如,将一块U盘从PC中拔出,将一个鼠标从一台电脑换到另一台电脑。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数据中心的运维人员来说,更换硬盘也是一件很频繁的事情。
NVMe SSD已经从实验阶段进入到大量业务部署时期,热插拔这个feature变得非常关键。最开始NVMe SSD只是以PCIe接口的形式出现,跟网卡一样放在背板的卡槽上固定,这种形态的NVMe还不适合热插拔。随着U.2接口(如下图)的推出,NVMe SSD可以直接如SATA/SAS硬盘一样放置在前面板,此时的NVMe SSD对热插拔的支持变得理所当然而且必须。
服务器厂商和SSD厂商也都非常支持U.2接口。如Dell的PowerEdge R730xd带有4个U.2盘位,超威甚至发布了24盘位的服务器。SSD方面,Memblaze等PCIe SSD厂商都已经开始推出对应的产品。
Memblaze的PBlaze4系列PCIe SSD,发布于2015年年中
当客户采用U.2的SSD前,会对其热插拔功能做评估。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测试人员对NVMe SSD不了解导致系统崩溃的事情时有发生;或者对如何测试NVMe SSD热插拔无从下手。那么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在NVMe SSD热插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Linux环境下)。
我们先来了解下SAS/SATA 和NVMe在硬件上的差别。对SAS和SATA比较熟悉的人知道,SAS和SATA设备通过控制器接入系统(如下图的SATA)。SAS和SATA设备的热插拔是由其控制器管理的。对于SAS来说,以常用的MegaRAID为例,其定义了一个热插拔event,当设备插入或者设备拔出时,MegaRAID会产生一个event并交由MegaRAID驱动处理。对于SATA而言,AHCI协议规定了控制器对热插拔的处理流程,并确定控制器必须在热插拔产生时触发一个中断,这样内核的AHCI驱动就可以在中断中处理热插拔事件。
NVMe SSD是不需要控制器的,NVMe直接连接到通用的PCIe Bus上(如下图),跟SAS/SATA控制器一个级别。NVMe SSD热插拔完全依赖于Host的PCIe处理机制。
因而,对于使用控制器的SAS和SATA硬盘来说,可以由控制器厂家进行测试并保证热插拔功能。但是NVMe SSD却依赖于Host端的PCIe的配合,PCIe由于其通用性,在支持NVMe SSD上没有SAS/SATA控制器那么完美。对于用户来说,需要认识到SAS/SATA和NVMe在这方面的不同之处。
省去了控制器的NVMe比SAS/SATA的热插拔要复杂的多。在进行热插拔测试之前,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当前的系统是否支持热插拔。
1,确认SSD的支持
对于SSD,热插拔需要保证在插盘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电流波峰而损坏器件;拔盘的时候,不会因为突然掉电而丢失数据。这个可以向SSD供应商确定或者查看产品规格书。
2,确认PCIe卡槽的支持
上面提到,NVMe是直接连接到PCIe Bus上的,U.2接口也是直接跟PCIe相连(当判断插入的设备为NVMe SSD时)。某些U.2接口内部连接的PCIe卡槽并不支持热插拔。PCIe Spec规定了热插拔寄存器。下图(通过lspci -vvv获取)显示了一个PCIe卡槽的Capabilities寄存器信息。其中LnkSta,SltCap,SltCtl和SltSta 4个部分在热插拔过程中比较有用(具体意义请参考PCIe Spec)。HotPlug和Surprise是最基础的判断热插拔的标志位。SltSta中有一个PresDet位指示当前是否有PCIe设备插入卡槽。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判断NVMe设备连接的PCIe卡槽是否支持热插拔。
找到NVMe SSD(如nvme0n1)对应卡槽的地址(如.0);通过lspci获得卡槽的热插拔寄存器信息(如果显示为hotplug+,Surprise+则支持热插拔)
3,确认操作系统的支持
PCIe热插拔并不是完全由操作系统处理的,也有可能由BIOS处理,这完全取决于服务器BIOS的设计。当操作系统启动时,会根据ACPI提供的信息来了解到底由谁处理PCIe热插拔。如果由操作系统处理,则会根据PCIe卡槽发送的中断获知热插拔事件。对于Linux系统来说,一般使用pciehp驱动来干这件事情。所以,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系统中是否注册了热插拔中断服务程序。
对于Linux的NVMe热插拔支持将会单独用一篇文章讲解,此处不再多说。
4,确认NVMe驱动的支持
与其说驱动的支持,不如说驱动中是否有Bug。Linux内核提供了NVMe驱动,但是在实际的测试中,驱动的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系统Crash和Hang住。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纳为NVMe驱动release设备和pciehp release设备产生竞争,出现空指针;NVMe驱动release设备时,上层调用sync函数导致进程block住。这个最好跟SSD 厂商沟通好自己的测试环境,以便提前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这些环节都通过,基本上可以确认当前的系统可以进行热插拔了。但是目前,Linux系统和PCIe热插拔驱动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在操作中还需要避免出现下面的情况:
避免在一个服务器上短时间内频繁地(或者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热插拔操作
原因:这是pciehp驱动中热插拔处理的bug,centos7都没有解决。
潜在的问题:可能导致pciehp进程block住,之后插入的盘无法识别。
解决办法:当对多个盘操作时,顺序进行热插拔,并打开pciehp的debug功能,通过dmesg获得pciehp热插拔处理进度。
避免对带有I/O的设备进行热插拔(尤其是启用了Cache的I/O)
原因:这是由于Linux Block层与PCIe热插拔的配合问题导致的。
潜在的问题:可能导致系统某些进程block住,或者系统crash。
解决办法:通过设置卡槽的power值,在拔盘之前通知操作系统先移除设备。
避免对已经mount文件系统的设备进行热插拔
原因:mount无法感知热插拔事件。
潜在的问题:文件系统无法使用,数据丢失。
解决办法:提前umount文件系统。
按照上面的方法,能够避免绝大多数问题。但是还是可能出现错误,尤其在一些新的服务器厂商的产品中,由于兼容性问题导致NVMe设备无法识别。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卡槽的Capabilities寄存器信息判断。如果设备没有被PCIe系统正确识别,那么就需要咨询厂商了。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在进行NVMe SSD热插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我们检查系统是否支持NVMe热插拔,然后避免出现上面提到的3种情况。PCIe目前还无法做到如SATA/SAS一样的支持力度,这个需要服务器厂商和SSD厂商共同推进,相信在未来会越来越好。用户在这个阶段,只有尽量和厂商多沟通,才能避免操作中造成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风险。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41432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52篇破解PCIe&SSD进化:从踩坑到解决方案(一)
本文已发表于网络世界《奔跑吧,闪存!》,由于篇幅所限有删节,在这里发布的是完整的版本。
PCIe闪存相对SAS、SATA
当我们在十几年前开始使用U盘时,只看到它的便携与易用,估计很少有人还意识到闪存蕴藏着巨大的性能潜力。&
今天,包括PCIe
SSD在内的闪存存储在企业级应用中的普及,归根结底要归功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CPU性能越来越快,而发展缓慢的硬盘越发显得跟不上;另一方面,以NAND闪存为代表的半导体存储容量密度增大,而且越来越便宜。当那个拐点的时间到来,人们发现用小小的SSD能顶上几十甚至上百块硬盘的性能。
在企业级SSD发展初期,更多的应用形式是安装在EMC等存储系统厂商的阵列中,替代磁盘的SAS
SDD;或者服务器里面使用的SATA
SSD。它们能够与传统硬盘控制器良好兼容,但当时主流的SATA和SAS接口带宽只有3Gb/s或者6Gb/s(300-600MB/s),如今12Gb/s
SAS还没有普及,而x8
PCIe 2.0的理论带宽已经达到4GB/s,PCIe
3.0更是翻了一倍。
此外,针对传统硬盘设计的SAS控制器自身也存在性能瓶颈,那么“有路何须搭桥”?直接将闪存做到PCIe卡上显然速度和延时都会更好,服务器的存储架构也变得更加简单,甚至实际量产的成本都会降低。
这就是今天PCIe
SSD越发流行的原因。
产品架构之间的PK
PCIe SSD从架构设计方面来区分,包括FPGA/ASIC原生控制器方案和SAS
IOC转接SAS/SATA SSD模块几种方式。
SAS转接方案:尽管笔者一直不看好SAS转接方案的长远发展,但兼容性好和成熟的架构是它最大的优势。产品形态就是把SAS控制器连接的多个SSD盘RAID
0做在一张PCIe卡上,因此他们的Firmware(固件)和主机端驱动与SAS
HBA基本通用,兼容绝大多数的服务器、各种操作系统版本都没有问题。
SAS转接方案的PCIe
SSD现在很少宣传其性能,毕竟这方面对比原生PCIe闪存控制器没有优势。不过,如今几乎所有PCIe闪存卡的性能对企业级客户都不是问题(这也是我们把兼容性和可靠性放在前面讲的原因),因此目前市面上Oracle
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就用的SAS转接PCIe
SSD,最近还有国内云和恩墨用EMC
ScaleIO分布式SAN软件搭建的Oracle预集成系统。
总的来说,SAS转接PCIe SSD的多芯片控制方案从效率、成本上都不占优。因此我们几乎只看到LSI这一家先天有利的厂商(该部门如今已卖给希捷)在该领域表现尚可,Intel搞了一段过渡的今年也推出自有ASIC控制器的NVMe产品了。
FPGA/ASIC原生方案: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特点是设计灵活性强,在现有的芯片上通过不同的软件(Firmware)就可以定义出差异化的闪存卡(盘),并且易于升级。这种低门槛方案非常适合中小规模的厂商。FPGA芯片的缺点是封装尺寸和发热量比ASIC较大,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成本不如ASIC。代表厂商是PCIe闪存卡领域的先行者,被SanDisk收购的,被HGST收购的Virident,以及国内的和Shannon宝存科技等。
图1:曾经是PCIe
SSD单卡容量之冠的Fusion-io
。当年它从Facebook走出,带有为互联网行业定制,高性价比的特点。令人可喜的是,今年全球率先达到单卡6.4TB容量的宝存科技是一家国内厂商。
当PCIe闪存卡向着的容量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单卡的功耗就容易超过普通PCIe插槽的25W限制。像SFF-8639尺寸的2.5英寸驱动器形式,插在服务器的前端密度更大,还要注意散热的问题。这时功能相对固定,但功耗较低的ASIC就体现出价值了。但设计出一颗优秀的ASIC,仅仅是流片成功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目前比较多见的原生PCIe
ASIC有被芯片厂商PMC收购的IDT产品线,曾用于美光(Micron)的卡和盘;再有就是Intel和三星这样的巨头;我差点忘了Marvell和SandForce(几经转手被希捷收购),尽管后者的原生PCIe
SSD控制器应该还不能量产出货,但价格和对技术门槛要求低向来是他们的优势。
NVMe横空出世
NVM Express(NVMe)是一种为企业级、客户端系统所用的PCI
SSD而专门设计的高性能、可扩展主机控制接口。它由Intel等十几个发起成员公司领导,以及数十个成员组成的行业联盟共同开发。
NVMe主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标准化的驱动,比如较高版本的Linux内核集成通用的NVMe
SSD驱动程序。
精简优化的存储堆栈,提高效率。比如支持更大的队列深度、MSI-X将IO产生的中断更好的分配到多个CPU核心上,避免出现性能瓶颈。
NVMe还有个好处,就是它不仅盯着NAND闪存,还宣称考虑了下一代性能更高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介质。就眼前来看,已经有人拿DRAM放在NVMe卡上跑Demo,也有厂商做出了类似的产品。
更多背景资料参见:
除了性能考虑、驱动层面对热插拔更好的支持之外,如果各家的PCIe SSD都同样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驱动,无疑对用户是个好事情——至少能减少许多测试和验证工作。但另一方面,SSD个性化的增强功能,目前主要是状态监控,乃至于进一步增值的缓存软件、RAID支持等都可能要依赖厂商专门的驱动。如果是带来同质化的结果,最后拼供应链和成本,这个市场剩下的估计只有三星、美光等NAND闪存厂商和Intel这样的业界巨头。
NVMe最初是在Fusion-io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出现。到了如今PCIe
SSD百花齐放的时代,NVMe产品也接近成熟,但由于各家厂商的利益不一致,对NVMe支持的力度也不尽相同。
有几位业内朋友的观点可以作为参考:“美国人和国内对于NVMe的态度、普及时间上有些差距。美国人觉得NVMe没有那么快成熟,而且热插拔没有行业标准,暂时还不可靠,产品之间不兼容。感觉国内几大家都已经要扑上去了。”
“注意各家的驱动不兼容。都不是用的原始驱动,因为性能不够。而且目前价格可真不便宜。
“某国外服务器厂商对NVMe的支持,推迟到2015年下半年,可能仍会延期。因性价比还不如任何一家‘非标准’的PCIe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cie nvme ssd 笔记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