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乡镇建制的地方化和上海浦东公利医院化

苍南行政中心
文 本 (鉴定成果) 苍南县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八月
前 言/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树立城乡空间资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同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在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南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我院于2006年11月以认真负责和积极推进工作的态度制定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的工作大纲,提交苍南县人民政府和规划建设局进行讨论。为了更好地开展县域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编制和评审论证工作,苍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于日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随后我院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苍南向24个部门和单位收集资料、对全县域范围进行踏勘并与近10多个乡镇进行交流和座谈,另外我们和规划建设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和旅游局等重点部门座谈并交换有关苍南县各专业的规划意见。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我们项目组通过内部讨论、个别部门征求意见等形式理清关系,拓展思路,主要对县域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城镇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交通条件等重大问题形成初步方案,并于日通过了苍南县政府组织召开的相关部门讨论会,初步形成一致性意见。同月,国土部门编制的《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市县两级审查,我们项目组及时进行了“两规”的初步衔接,同时根据县域总规部门讨论会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中间成果。之后于日和6日分别向苍南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基本形成统一意见。按照省市要求,在苍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2月中旬在苍南成立“两规”衔接工作组,集中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和两家设计单位进行为期1周多时间的专题衔接,并就两规衔接结论专题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进行汇报,最后形成的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于日在杭州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联查。 根据相关会议纪要及两规衔接审查意见等,我们项目组对纲要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于日省建设厅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大学、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和领导,温州市有关部门领导,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县辖各乡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会议认为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基础工作扎实,技术线路和提出的县域发展战略与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基本可行,规划纲要经过修改后,可以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的依据。根据温市规号文件,我们项目组对苍南县域总规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 于日苍南县人民政府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方案评审会。省建设厅、温州市规划局、浙江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在听取规划方案的介绍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专家认为为了统筹苍南县域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和各类设施布局,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苍南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组织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是必要和适时的。规划编制工作符合程序,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资料翔实,重点突出,规划内容基本符合有关规定,予以通过。同时在大渔湾围垦、“北群南点、双核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为了更好地衔接苍南县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群众基层意见,我们项目组于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到苍南分片区召开征询意见会,并于有关部门进行衔接。 现根据专家意见和片区以及部门衔接,修改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签定成果,提交省市相关部门审查。 苍南县域总规项目组
第一部分 县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 规划总则/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了有效解决苍南县资源、环境约束与发展需求的突出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促进苍南县域城乡建设,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统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苍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以及苍南县城乡建设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层次 本规划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为苍南县行政管辖范围的全部,陆地面积为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80多平方公里。 第三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年,远期为年。远景(2050年)提出初步构想。 第四条 规划效力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章 县域发展战略与目标/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五条 县域发展战略 1、区域协调化战略 苍南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站在浙东南、闽东北地区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苍南在鳌江流域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苍南与温州、平阳的关系,尤其是龙港与鳌江的关系,打破行政壁垒,打造鳌江流域经济共同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及龙港港、港、霞关港等港口的区域性交通网络建设,构筑现代化交通格局,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2、空间集约化战略 运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机制走集约利用空间的拓展之路。根据用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县域适宜开发与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推动人口和产业向适宜开发建设的县域北部集聚,引导西南部山区人口部分向北部转移,防止对风景名胜区与水源地的干扰,保护县域环境,改善县域生态,为县域产业空间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提供转移和扩散空间。同时,合理配置城镇功能,优化城镇布局,盘活闲置土地,优化存量建筑用途,形成适宜的城镇密度,实现城镇空间的集约使用。 3、产业集群化战略 通过打造黄金海岸线,发展主导产业或行业,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企业,并以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为主线,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区的创新能力,壮大城镇产业。通过发展龙金大道产业拓展整合带、沿104国道产业提升带、沿海及78省道生态产业开发带,大力打造临港产业基地、苍南工业园区等综合性产业园区,培育若干个支柱产业,引导工业进园,实现产业集约发展,同时重点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产业。 4、生态优先化战略 苍南生态空间(农业用地、自然山体、水体等)为县域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随着县域快速交通网络的构建,县域内生态空间将承受巨大的发展压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在城市可允许的生态承载容量内进行建设。应建立县域土地建设与保护控制体系,划定建设空间和保护空间的控制界限,从区域整体上改善、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有效避免景观破碎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谋求以人为本与生态优先在县域空间发展上的有机统一。 第六条 县域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和“两创战略”、市委“三个温州”和县委“六个战略重点、六个强力提升”的战略部署,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又好又快”为发展主题,构筑温州南部和苍南县域中心城市,打造经济高效和分工协作的县域经济,山海联动发展,营造环境友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互动的苍南。 1、以新型城市化为途径,构筑温州南部和苍南县域中心城市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苍南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应根据其区位与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构建温州南部和苍南县域中心城市,带动鳌江流域和苍南县域协同发展。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经济高效和分工协作的苍南 积极强化优势产业领域,提升现有产业层次,拓展新兴产业方向,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布局合理化,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特色优势轻工产业为支柱、以效益型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县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机制;把苍南建设成为浙南闽北区际经贸交流中心、温州轻工产业基地、温州南部地区综合旅游中心、温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的实力苍南。 3、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手段,营造山海联动和环境友好的苍南 在苍南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以绿色生态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生态环境的保育为前提,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人与环境友好共存的绿色苍南,将可为之赢得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环境优越的竞争性资本与品牌优势。 4、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互动的苍南 突破城区的行政界限,优势互补,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市场、技术、资金等经济活动要素流动,形成城乡协同区域,双向互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城镇和乡村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镇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形成一种城镇和乡村稳定持久的结合,城乡交融发展,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七条 县域发展定位 依据苍南的区域优势及发展目标、趋势和潜力,将苍南发展定位为:温州市域南翼城镇群和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以及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浙南闽东北区际经贸物流中心和国内著名的山海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第三章 县域空间发展规划/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八条 县域人口总规模预测 县域人口总规模为预测户籍人口加上外来人口减去外出人口,计算得苍南县域人口总规模2010年为131万人,2020年为140万人。远期加上临港产业基地人口,县域总人口为160万人。 第九条 县域城市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县域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52%,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9%。 第十条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苍南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北聚南优,双核四轴”的区域网络空间结构。 北聚:集聚形成苍南北部城镇群,成为温州市域两大城镇群之一,包括龙港(舥艚、芦浦)、灵溪(藻溪、观美)、金乡、钱库、宜山、望里、炎亭; 南优:优化苍南中部和南部的点状片区发展格局,包括马站片区和矾山片区等; 双核:县域内灵溪中心城区和龙港中心城区,两个中心城区将带领苍南县域以及鳌江流域产业和城镇的发展。灵溪中心城区为苍南县域中心城市的核心,是苍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带动县域部和中南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鳌江流域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港中心城区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龙港中心城区与灵溪中心城区两城并举、两域奋进,共同带动苍南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远期龙港中心城区与平阳鳌江等城区共同组成鳌江流域中心城市; 四轴:分为二条主轴和二条次轴。区域大交通城镇发展主轴——以104 国道、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区域大交通走廊为发展主轴,发展主轴将龙港、灵溪、桥墩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也是苍南对外联系和接受温州、福州等大城市辐射的主要通道;沿海城镇发展主轴——由滨海大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环海公路组成,该发展轴有龙港、炎亭、大渔、龙沙、赤溪、马站、霞关等城镇。龙金大道沿线城镇发展次轴——由龙港、宜山、钱库、金乡等城镇组成,是龙港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和辐射的主要城镇发展轴;78省道沿线城镇发展次轴——是苍南县域的内陆发展轴,连接着桥墩、观美、南宋、矾山、马站、霞关等城镇。 第十一条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县域城镇现有职能状况,规划确定各城镇职能性质、主导职能、辅助职能和适宜发展主导产业,以利于引导各城镇进行合理的分工,完善区域性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关联产业,合理配置社会服务设施,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 表25 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 等级 名称 职能性质 主导职能 辅助职能 适宜发展主导产业 中心 城市 灵溪 综合型 行政、商贸、金融、工业、交通、文化 物流、科教、旅游 电子电机、新材料、仪表仪器、塑编、机械、食品、家具 龙港 综合型 工业、商务、金融、港口 行政、交通、文化、物流 电子电机、新材料、印刷、精细化工、新能源、纺织、海洋渔业、修造船 中心镇 金乡 工贸型 工业、商贸 历史文化 商标、包装、新材料 马站 生态旅游型 旅游、农业 商贸、工业 农产品加工 桥墩 生态旅游型 旅游、商贸 工业、农业 旅游服务 钱库 工贸型 工业、商贸 农业 印刷、箱包、新材料 宜山 工贸型 工业、商贸 农业 纺织、新材料 矾山 工矿旅游型 旅游、工业 商贸、农业 矾矿开采加工 一般镇 赤溪 渔业型 渔业、农业 旅游、工业 水产品加工 望里 特色农业型 农业 工业、商业 农产品加工 南宋 特色农业型 农业 商业、工业 农产品加工 霞关 港口型 港口、对台贸易 渔业、旅游 修造船、新能源、水产品加工 大渔 渔业型 渔业 农业、旅游 水产品加工 炎亭 滨海旅游型 旅游、渔业 工业、商业 旅游服务、水产品加工 沿浦 渔业型 渔业 农业、旅游 水产品加工 龙沙 滨海旅游型 旅游 渔业、商业 水产品加工 第十二条 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依据浙江省城镇等级划分标准和县城镇发展实际状况,规划苍南县域城镇分为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苍南县域内要严格控制城镇数量,提高质量,选择若干重点城镇给予积极培育,中心城市2个,城市人口在30万人以上;中心镇6个,城镇人口在3-10万人;一般镇8个,城镇人口在1-3万人。 根据城镇等级结构对苍南县域城镇人口进行合理分配,促进人口有效地集聚,积极推进城市化。 规划期限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备注 等 级 名称 总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总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中心城市 灵溪 灵溪 31.5 19.6 38 30 藻溪 观美 龙港 龙港 35 23 40 32.5 另外远期临港产业基地人口20万人 舥艚 芦浦 中心镇 金乡 7 4 7.5 5.5 钱库 6.5 4 7.5 5.5 宜山 4.5 3 5 3.5 桥墩 桥墩 4.5 3 4.5 3.5 莒溪 1 0.5 马站 马站 3.5 2.5 4.0 3.0 矾山 3.5 2.2 4.0 3 一般镇 赤溪 2 0.9 2 1.0 望里 3 1 3 1.5 南宋 1.5 0.8 1.5 1 霞关 2.5 1 2.5 1.5 大渔 2 1 1.5 1 炎亭 1.5 1 1.5 1 沿浦 1.5 0.5 1.5 1.0 龙沙 2.5 2 远期组建龙沙镇 集镇 20 13.5 临港产业基地 20 20 人口规模单独计算 第十三条 县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规划 根据苍南县域“两规”衔接专题报告,结合苍南县域“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三级联审意见,规划苍南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1500ha,城乡建设控制总用地面积为13200ha。龙沙镇在远期组建利用大渔湾围垦用地,面积约为235ha;临港产业区远期是利用江南围垦用地,面积约为2500ha。 表29 城乡建设用地规划一览表 等级 名称 镇域人口 (万人) 城乡建设用地(ha) 城镇建设用地 (ha) 村庄建设用地(ha) 建设备用地(ha) 建设控制总用地(ha) 城镇 122.5
242.5 集镇村庄 15 47.5 小计 137.5
200 龙沙镇 2.5 235 200 35 50 285 临港产业基地 20 0 2500 合计 160
985 根据城镇等级结构和苍南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对苍南县域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合理分配,推进城镇建设。 表30 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一览表 年限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等级 名称 城镇名称 城镇建设用地(ha) 城镇建设用地(ha)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建设用地(ha) 村庄建设用地(ha) 建设备用地(ha) 中心城市 灵溪 0 30
藻溪 24.07 观美 31.81 中心城市 龙港 0 32.5
芦浦 83.58 舥艚 91.77 中心镇 金乡 325.36 410 5.5 540 140 100 钱库 252.62 350 5.5 473 140 100 宜山 255.65 310 3.5 360 105 70 桥墩 134.02 220 3.5 275 70 50 马站 99.63 230 3 297 70 50 矾山 136.90 150 3 210 70 50 一般镇 赤溪 28.66 50 1 60 35 20 望里 64.93 70 1.5 114 70 20 南宋 43.92 60 1 81 35 15 霞关 35.76 65 1.5 111 70 30 大渔 28.77 50 1 60 35 10 炎亭 36.79 50 1 60 35 15 沿浦 52.62 42 1 70 35 20 龙沙 2 200 35 50 临港产业基地
第十四条 次区域划分与发展引导 为了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城乡统筹,依据各片区资源禀赋、发展战略及发展条件提出次区域概念,将苍南县划分为灵溪片、龙港片、钱库片、金乡片、大渔湾片、矾山片、马站片和桥墩片共八个次区域。 1、灵溪次区域:强化中心功能,建设浙南闽东北地区的工贸中等城市。 包括灵溪、观美、藻溪、浦亭、凤池等乡镇,陆域面积为246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80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75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0万人。 灵溪为苍南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重点做好行政中心区、苍南工业园区和沿104国道的市场物流带建设。 继续扩大中心城区腹地,扩大城市规模,强化中心功能。 积极发展建设苍南工业园区,加强对产业布局的引导,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化与闽东北地区的边际贸易。 协调中心城区灵溪与观美、藻溪的关系,建议在条件成熟时考虑将藻溪、观美和灵溪共同组成苍南县中心城区,提高中心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建设。 2、龙港次区域:强化中心功能,建设温州南部城镇群与鳌江流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龙港、芦浦、舥艚、宜山、云岩等乡镇和临港产业基地,陆域面积为152.9平方公里,龙建设用地规模为2973公顷,发展备用地为40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2.5万人;临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200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500公顷,规划人口为20万人。宜山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6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7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2.5万人。 龙港为敖江流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重点做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尤其建设滨海新城(临港产业新城)。 进一步做强区域中心功能,加强人口、产业的集聚,建设温州南部城镇群与鳌江流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将芦浦、舥艚与龙港合并共同组建中心城区。 加强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并预留足够的港区建设、临港产业发展的余地。 加强宜山、云岩等乡镇的产业引导和城镇空间布局,发挥城镇产业特色优势,强化城镇密集地区的生产力要素优势。宜山加强纺织、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工贸型中心城镇建设。 加强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各城镇的生态廊道建设,避免城镇空间连绵成片。 3、钱库次区域:强化中心城镇职能,发展工贸优势产业。 位于苍南县域东北部,包括钱库、望里、新安、仙居、括山等乡镇,陆域面积为93.4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587公顷,发展备用地为12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7.0万人。 突出钱库作为次区域中心的地位和职能,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规划建设为契机,加强产业引导和城镇空间布局,发挥城镇产业特色优势,强化生产力要素优势。钱库加强印刷、箱包、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工贸型中心城镇建设;望里等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及适度发展加工工业为主。 加强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各城镇的生态廊道建设,避免城镇空间连绵成片。 4、金乡次区域:强化中心城镇职能,发展工贸及滨海旅游,做好海洋经济的文章。 位于苍南县域东部,包括金乡、炎亭、石砰等乡镇,陆域面积为67.5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0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115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6.5万人。 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南金公路)规划建设为契机,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镇和海岸线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和滨海旅游,注重金乡老城区的保护、沙滩资源及海岸线的保护,做好滨海景观带建设,引导海洋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养殖业,控制污染企业入驻。 5、大渔湾次区域:积极引导滨海旅游小城镇建设。 位于苍南县域东南部的大渔湾,包括龙沙、大渔、赤溪、中墩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09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2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8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4万人。 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大渔湾围垦工程。 重点建设与海洋功能相关的水产品加工,发展以大渔湾水上运动为核心,发展为海上运动、海洋文化、海上度假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小城镇。 6、矾山次区域:强化中心城镇职能,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引导工矿旅游业发展。 位于苍南县域中部,包括矾山、南宋、昌禅、凤阳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30.9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91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4万人。 矾山镇重点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加工,结合矿产开发的地下空间,发展矿产型旅游型中心城镇。 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建设。 7、马站次区域:强化特色农业型中心城镇职能,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和港口型滨海小城镇建设。 位于苍南县南部的马站平原,包括马站、、渔寮、蒲城、沿浦、霞关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50.4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478公顷,发展备用地10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5.5万人。 马站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农业经济开发与加工为主,建设特色农业型中心城镇功能。 霞关利用现状良好的水深条件,做好深水港区建设和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利用对台贸易的基础条件,积极发展对台贸易产业。 沿浦充分利用沿浦湾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渔业和旅游业,适当发展加工业。 渔寮结合丰富的海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积极发展滨海度假旅游。 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建设。 8、桥墩次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规模。 位于苍南县域西部,包括桥墩、五凤、腾垟、莒溪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79.9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75公顷,发展备用地为5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5万人。 重点保护玉苍山景区资源,适度开发建设山岳型旅游度假中心。发展应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在适度扶持桥墩中心镇的建设之外,应控制区域人口规模,尽量减少人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疏解部分人口向县域北部城镇群集中。 第十五条 城镇发展引导 1、中心城区――灵溪(详见第二部分中心城区规划) 2、中心城区――龙港 (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镇群和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业、商务、金融、港口为主导的滨海城区。 (2)发展规模: 龙港中心城区由龙港城区、区、芦浦镇区和临港产业基地四部分组成。2010年片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3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为60万人(含临港产业基地),城镇人口规模为52.5万人(含临港产业基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5498公顷(含临港产业基地),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4973公顷(含临港产业基地),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52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规模为90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重点整合龙港城区、舥艚镇区、芦浦镇区和临港产业基地四部分的功能和用地布局,引导城区由沿江发展向沿海发展转变,塑造滨海城区的特色。龙港城区整合改造旧城区,重点建设世纪大道和龙金大道沿线,积极推进滨海新城建设;滨海新城以行政、商务、会展以及高新产业功能为主。舥艚镇区向东北方向发展,重点建设舥艚港作业区和物流园区,作为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配套区。芦浦镇区向东发展成为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配套区。临港产业基地发展电子机电等高新产业和先进轻工制造业以及海产品深加工等,成为温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心镇――金乡 (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镇群的组成部分,以商标、包装、新材料等轻工产业为主导的县域工贸型现代化中心城镇。 (2)发展规模: 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7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4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7.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5.5万人。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680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54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4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0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金乡镇今后的用地发展依托龙金大道和滨海大道(南金公路),方向为向北、向西发展为主,向南、向东方向发展为辅。重点做好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外围做好新城建设和开发。 4、中心镇――钱库 (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镇群的组成部分,以印刷、箱包、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县域工贸型现代化中心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6.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4.0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7.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5.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613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473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4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0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镇区依托龙金大道发展,主要向西和向南方向。 5、中心镇――宜山 (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镇群的组成部分,以纺织、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县域工贸型现代化中心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5.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46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0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7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镇区依托龙金大道发展,以向西北发展为主,向东、向南发展为辅。 6、中心镇――桥墩 (1)发展定位:突出优良人文生态环境,以休闲旅游度假为主导并发展特色食品工业和边贸的县域生态旅游型中心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34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75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方向主要是跨原104国道向南、向东发展,并逐步向北延伸。 7、中心镇――马站 (1)发展定位: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县域南部特色农业型中心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5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367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97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方向为向东发展,并沿78省道向南延伸,呈扇型发展。 8、中心镇――矾山 (1)发展定位:矾矿开采加工与旅游为主的县域南部工矿旅游型中心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2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280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1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方向主要依托78省道,向北发展。重点做好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9、一般镇――赤溪 (1)发展定位:以水产品加工为特色的渔业型滨海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0.9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9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2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主要沿公路北侧发展。做好大渔湾围垦的配套服务,体现滨海小城镇特色。 10、一般镇――望里 (1)发展定位: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4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14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2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主要方向为向南发展。 11、一般镇――南宋 (1)发展定位: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0.8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16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8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5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主要沿78省道发展。 12、一般镇――霞关 (1)发展定位:以港口、对台贸易、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新能源、海洋渔业与旅游等为主的港口型滨海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1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1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3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主要沿沿浦湾发展。在规划船舶修造基地和深水港区,在北关岛建设风力发电基地。重点做好滨海沿线,体现滨海城镇特色。 13、一般镇――大渔 (1)发展定位:以水产品加工为特色、以海洋渔业为职能的渔业型滨海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9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沿环海公路发展,由于城镇用地空间比较紧张,城镇建设用地要坚持集约发展为原则,体现滨海渔业小城镇的特色。 14、一般镇――炎亭 (1)发展定位:以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与旅游为主的滨海旅游型滨海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9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5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以原有镇区为依托,重点保护金沙滩的旅游资源,做好滨海景观带建设。 15、一般镇——沿浦 (1)发展定位:以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与旅游为主的滨海旅游型滨海城镇。 (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0.5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0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7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2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依托沿浦湾的良好条件,规划向南拓展建设。 16、一般镇――龙沙 (1)发展定位:以水产品加工为特色、以海洋渔业为职能的渔业型滨海城镇。 (2)发展规模:远期有条件时建设龙沙镇,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2.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23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0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 (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出口为依托,以大渔湾围垦为腹地,将龙沙发展成为一个滨海小城镇,城镇主要发展方向为向东面海发展,体现滨海小渔镇特色。
第四章 县域产业发展规划/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 县域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建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县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机制;把苍南建设成为浙南闽北区际经贸交流中心、温州轻工产业基地、温州南部地区综合旅游中心、温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 至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其中第一产业19亿元,第二产业118亿元,第三产业1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4: 45.2: 44.4调整为7.6:46.6:45.8;至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其中第一产业29亿元,第二产业375亿元,第三产业38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47.7:48.6。 第十七条 县域产业空间发展总体格局 根据总体目标,在产业布局上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构筑“双核、五区、四轴”的产业总体框架。 1、双核——强化灵溪、龙港两个产业核心 强化灵溪、龙港的县域综合型产业核心功能,发挥县域行政、商贸、科教、交通物流中心等职能。主要布局城市功能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层次工业,发挥县域资源配置中心的作用。 2、五区——形成五大产业片区 苍南工业园区:依托灵溪镇建设苍南工业园区。以吸纳外来投资和提升现有产业并举,以实施欠发达地区异地脱贫项目为重任,加快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全县重要的产业基地,成为欠发达地区脱贫奔小康的示范区。 苍南临港产业区:充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优势,依托芦浦和舥艚两镇及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建设临港产业区。承接温州市区及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使之成为温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苍南工业的战略拓展区,成为海洋产业的主要成长区,推动苍南从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跨越发展。 玉苍山区:以风景旅游、生态观光、森林探险为核心的玉苍山片区; 滨海旅游片区:以沿海观光、滨海休闲、海岛旅游等为核心的滨海片区; 优势农业产业区:依托片区中心城镇,在苍南中部和南部地形相对较好的区域重点发展十大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区。 3、四轴——构筑四大产业带 东部沿海产业带:整合东部滨海城镇与自然资源,打造以临港先进制造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为重点,形成以海岸带、主要岛屿、港区、沿海城镇为平台的滨海产业带。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要求,将东部滨海经济带打造成浙江省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市南部综合性产业发展拓展区、苍南县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规模化、高水平、生态化为方向,构建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滨海临港产业体系。 沿104国道边贸产业提升带:以灵溪为龙头,联结桥墩、观美,强化省际边能,依托特色产业及商贸物流基础,发挥交通主干线贯通的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和新兴产业成长区; 龙金大道轻工产业拓展整合带:以龙港为龙头,连接宜山、钱库、金乡等经济强镇,拓展整合建设若干特色工业小区,形成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基地; 78省道农业生态示范带: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协调发展。适当分布农副产品加工、特色矿产精深加工等资源加工型、生态经济型工业点,以利脱贫致富; 第十八条 温台沿海产业带苍南段规划 1、功能定位 浙江省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市南部综合性产业发展拓展区、苍南县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临港先进制造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为重点,以规模化、高水平、生态化为方向,构建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滨海临港产业发展的滨海新城。 2、空间发展规划 以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前提,以优化区域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立足基础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理分工的发展要求,坚持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聚、操作适度弹性、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强化舥艚港区、苍南临港工业基地以及各个滨海小城镇的功能对接、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注重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居住和服务配套功能区的相互衔接、相互依托,构筑滨海产业集聚化和一体化布局格局。东部沿海产业带可以划分为三段,即北段、中段和南段。 “北段”——从龙港至舥艚,主要包括龙港、芦浦、舥艚、金乡、钱库、宜山和临港产业基地等,是苍南制造业集群主要区域,重点发展印刷及新型材料、礼品与文化用品、仪器仪表、纺织服装四大行业,并促使传统产业向环保型、高科技、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引入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基地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并结合交通系统(道路与水路运输网络)适当发展物流业。 “中段”——从大渔至渔寮,主要包括炎亭、石砰、大渔、龙沙、赤溪、渔寮等,该段主要依托滨海小城镇,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休闲和海洋养殖、海洋渔业以及海产品深加工业。 “南段” ——从霞关至渔寮,利用霞关具有的天然深水港建设条件,建设霞关港作业区,做大做强霞关对台贸易功能,积极发展港口的货运中转、船舶修造、风力发电和对台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产业基地规划 (1)苍南临港产业基地 该基地用地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依托苍南电厂和舥艚港区建设,发展精细化工、电力工业、港口物流和海产品深加工工业,依托龙港等建设民营科技城,培育高新科技产业,构建产业创新提升平台。 (2)大渔湾生态产业基地 大渔湾处于滨海旅游岸线的中间,且通过大渔湾围垦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可发展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生态产业和满足全县耕地占补平衡需要。通过建设大渔湾生态产业基地,串联炎亭、渔寮等旅游景区,逐步构建以大渔湾围垦为核心,南至霞关、北至炎亭,滨海旅游为主,现代农业、渔业和生态工业为辅的生态产业区。 (3)霞关港区临港产业基地 该基地依托沿浦湾滩涂围垦形成的土地资源,规划开发霞关港区,着重发展船舶修造、对台贸易、等产业,适当发展配套产业和生态工业,促进周边地区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发展。 第十九条 工业发展布局规划 围绕建设“大温州”战略新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南端制造中心的战略定位,优化工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苍南工业园区和苍南临港产业区。按照规划先行、基础设施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壮大产业基础,使之成为苍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拓展区,成为浙南工业走廊的金南端。 1、苍南工业园区:依托灵溪镇建设苍南工业园区。以吸纳外来投资和提升现有产业并举,以实施欠发达地区异地脱贫项目为重任,加快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全县重要的产业基地,成为欠发达地区脱贫奔小康的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6平方公里(不含苍南大道以西灵溪工业小区),发展备用地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家具制造、仪器仪表、塑料制品、商务礼品和异地扶贫工业。 2、苍南临港产业区:充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优势,依托芦浦和舥艚两镇及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建设临港产业基地。承接温州市区及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布局发展民营科技、电子电机、先进轻工业和海水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使之成为苍南工业的战略拓展区,成为海洋产业的主要成长区,推动苍南从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跨越发展。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5平方公里,抓好芦浦和舥艚启动区块的建设,依托海涂围垦新增土地,实行滚动开发。 3、城镇工业小区:以龙港为龙头,连接宜山、钱库、金乡等经济强镇,拓展整合建设若干特色工业小区,形成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建设龙港示范工业区、龙港城东工业区和包装印刷工业小区,金乡—钱库一宜山综合工业小区,改造提升包装印刷及材料、文化用品、礼品和纺织服装产业,完善产业链。 适当分布农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特色矿产精深加工等资源加工型、生态经济型工业点,以利脱贫致富。着重开发建设马站、观美、桥墩、望里等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小区和炎亭、大渔、赤溪、霞关等水产品加工工业小区以及矾山矿产深加工工业小区。 第二十条 农业发展布局规划 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以十大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区为中心,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以龙港、灵溪、马站为中心在江南平原、江西平原和马站平原建立苍南十万亩优质稻谷产业区; 二是以马站和赤溪区域为中心建设浙南蘑菇产业区; 三是以龙港、灵溪、马站和观美为中心建设特色优势和时鲜蔬菜产业区; 四是以桥墩为中心建设产业区; 五是以观美为中心建设苍南观美席草产业区; 六是以五凤为中心建设苍南茶叶产业区; 七是以马站为中心建设浙南四季柚产业区; 八是以水霞线为中心建设苍南杨梅产业区; 九是以望里为中心建设苍南脐橙产业区; 十是以“三线”(水霞线、灵金线、环海公路龙港一渔寮沿线)为中心建设苍南畜禽产业区。 第二十一条 第三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1、商贸流通业 根据苍南县的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特点,苍南县域范围内的商业网点布局,以灵溪、龙港为中心,形成“两个”互补发展的县域商业中心;以金乡、桥墩、矾山、马站四个重点乡镇为核心,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县域商业次中心。 灵溪商业中心。县域商业主中心,结合灵溪旧商业中心和新区中心以及站前商业和物流中心,形成灵溪商业中心,辐射苍南整个县域和,重点辐射县域中部、西部和南部。 龙港商业中心。县域商业主中心,结合龙港旧商业中心和滨海会展商务中心和龙港物流中心,形成龙港商业中心,辐射鳌江流域和闽东南地区,重点辐射县域东部地区。 金乡商业次中心。金乡为苍南东南部沿海经济区商业中心,重点辐射除灵溪镇、龙港镇以外的,包括金乡镇在内的、大渔镇、石砰乡等乡镇,重点发展以海洋开发和山水旅游服务为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商业中心城镇。 桥墩商业次中心。桥墩为苍南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区商业中心,重点辐射包括桥墩镇在内的莒溪镇、、五凤乡和,重点发展以对外交通门户和特色旅游服务为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商业中心城镇。 矾山商业次中心。矾山为苍南中部资源型经济区的商业中心,重点辐射包括矾山镇在内的、观美镇部分、赤溪镇、昌禅乡、风阳乡、龙沙乡和中墩乡等8个乡镇,重点发展以特色旅游服务为特点的综合性现代商业中心城镇。 马站商业次中心。马站为苍南南部特色农业经济区的商业中心,重点辐射包括马站镇在内的、霞关镇、岱岭乡、蒲城乡和等6个乡镇,重点发展以经贸、特色旅游服务为特点的综合性现代商业中心城镇。 2、现代物流业 规划建设灵溪物流中心和龙港物流中心两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 灵溪物流中心位于沪山立交与规划的灵溪火车站之间以及104国道北侧沿线,规划用地面积约为80公顷。 龙港物流中心位于舥艚港北侧,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
第五章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二十二条 县域空间管制分区划分 根据现状建设情况及城镇发展对于地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按照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通过综合考虑,将苍南县域空间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4大类,明确划定“红线”(城乡建设用地范围)、“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黑线”(地质灾害防治区),并采取不同的综合管制措施。 1、已建区 较为轻度或中等,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开发历史久、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深,产业结构与布局有待于优化、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小、人口自然资源拥有率的的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状况和潜力,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运用现代经济技术,优化经济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提高集约化程度。同时应实行更严格的土地、水、能源利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及更高的生态建设标准。 主要包括县域范围灵溪镇、龙港镇、宜山镇、钱库镇、芦浦镇、、金乡镇、舥艚镇、炎亭镇、大渔镇、藻溪镇、桥墩镇、莒溪镇、观美镇、矾山镇、赤溪镇、马站镇、霞关镇、沿浦镇、南宋镇等城镇的已建设区、独立工矿区与设施建设区(点)及保留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建设用地。 2、适建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一般、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产业结构与布局相对合理、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功能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该类区域应重点保证建设用地供应、鼓励人口集聚、加快产业集聚和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主要包括县域范围包括灵溪镇、龙港镇、临港产业基地、宜山镇、钱库镇、芦浦镇、望里镇、金乡镇、舥艚镇、炎亭镇、大渔镇、藻溪镇、桥墩镇、莒溪镇、观美镇、矾山镇、赤溪镇、马站镇、霞关镇、沿浦镇、南宋镇等城镇的已建设区、独立工矿区与设施建设区(点)及保留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建设用地之外规划确定新的城乡建设区域。 3、限建区 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对于维持区域乃至全省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区域。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兼顾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这类区域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积极引导人口自愿、平稳、有序转移到适建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县域限建区主要指以下九类地区:(1)建设用地预留区;(2)风景名胜区(不包括生态保护区);(3)森林公园的外围保护区;(4)组团隔离绿带用地;(5)历史文化街区;(6)基础设施廊道用地;(7)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主要包括县域范围城镇建设用地预留区,县域范围内炎亭景区、、玉苍山景区、、莒溪景区、鲸头景区等不包括生态保护区的景区用地范围,玉苍山森林公园、石聚堂森林公园的外围保护区,金乡历史文化名镇、蒲壮所城、、古城龙雾等历史街区和历史遗迹,城市组团生态廊道,规划形成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福铁路、78省道及高压走廊等基础设施廊道沿线两侧控制区,县域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4、禁建区 生态功能极其重要、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主要是县域自然山体、重要的江河水体以及风景区的生态保育区等。具体细分为水体保护控制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区和自然山体保护区。这类区域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差、生态状况相对脆弱、自然功能不宜改变、不适宜大规模集聚产业和人口、应重点保护的特定地区。 县域禁建区主要指以下九类地区:(1)饮用水源保护区;(2)水体保护控制区;(3)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育区;(4)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6)生态公益林;(6)基本农田保护区;(7)水源涵养区;(8)自然山体保护区。 主要包括莒溪(湾头村上游~桥墩镇)、横阳支江(桥墩镇~灵溪镇)、含吴家园水库、萧江塘河(萧江塘河~中平桥)、赤溪(鬼墩~赤溪镇)、十八孔水库等引用水源保护区;横阳支江、萧江塘河、江南河网、莒溪、藻溪、赤溪、蒲门河、、吴家园水库、十八孔水库、和铁场水库等重要水体及水源涵养区;炎亭景区、渔寮景区、玉苍山景区、玉龙湖景区、莒溪景区、鲸头景区的生态保育区;玉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聚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县域范围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和全县低丘岗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县自然山体保护区。 表32 县域空间管制分区一览表 一级 空间分区 二级空间分区 三级空间分区 已建区 城镇、集镇和村庄旧区 包括城镇的已建设区、独立工矿区与设施建设区(点)及保留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建设用地。 适建区 城镇、集镇和村庄建设新区 包括城镇的已建设区、独立工矿区与设施建设区(点)及保留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建设用地之外规划确定新的城乡建设区域。 限建区 建设用地预留区 包括城镇、乡集镇及村庄的发展备用地。 风景名胜区(不包括生态保护区) 炎亭景区、渔寮景区、玉苍山景区、玉龙湖景区、莒溪景区、鲸头风景区、燕窠硐风景区等不包括生态保护区的景区用地范围。 森林公园的外围保护区 玉苍山森林公园、石聚堂森林公园的外围保护区。 组团隔离绿带用地 城镇组团之间设置的绿化隔离带或城市绿心以及横阳支江、萧江塘河等河流和沿道路的绿化带为基础形成生态廊道。 历史文化街区 金乡历史文化名镇、蒲壮所城、碗窑遗址、古城龙雾等历史街区和历史遗迹的保护范围以内用地。 基础设施廊道 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福铁路、78省道、快速路、城市组团道路及高压走廊等基础设施廊道沿线两侧控制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位于矾山—凤阳—蒲城一带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禁建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 莒溪(湾头村上游~桥墩镇)、横阳支江(桥墩镇~灵溪镇)、含吴家园水库、萧江塘河(萧江塘河~中平桥)、赤溪(鬼墩~赤溪镇)、十八孔水库等引用水源保护区。 重要江河水体保护控制区及水源涵养区 横阳支江、萧江塘河、江南河网、莒溪、藻溪、赤溪、蒲门河、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十八孔水库、观美水库和铁场水库等重要水体保护控制区。 风景旅游区的生态保育区 炎亭景区、渔寮景区、玉苍山景区、玉龙湖景区、莒溪景区、鲸头风景区、燕窠硐风景区的生态保育区。 森林公园绝对保护区 玉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聚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 生态公益林 国家、省、市及生态公益林区域。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区平原和全县低丘岗地的农田保护区。 自然山体保护区 县域范围内的自然山体保护区 第二十三条 县域空间管制措施 (一)已建区空间管制措施 为了优化该区域现有的土地结构,改变现状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弱的状况,必须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对该类地区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参与区域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参与经济竞争的主体区域。具体的空间管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城镇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总体规划方案实施; 2、建设由注重增量转向注重存量,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功能置换; 3、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城镇建设严禁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和基本农田;以生态公益林、农田、绿地为开敞空间,优化生态环境,创建人居适宜度较高的社会-经济-生态。 4、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应提高产业园区、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利用率。 5、逐步按“四线”控制要求更新改造; 6、村庄建设按照“千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要求,加强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增加居民活动场所,建设重点整治村。 7、区内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应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原有的风貌和环境,严禁随意拆建。 (二)适建区空间管制措施 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已建区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建区域和禁建区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功能区内要遵循有序开发,渐进开发的原则,引导各城镇点状发展,适度扩大规模,近期应控制建设用地供应,避免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蔓延,远期可以根据城镇发展的需要,进行有序的适度开发建设,严格按照“四线”要求控制。 2、鼓励按县域空间发展战略布局要求以及相关城镇总体规划、村镇规划要求,集约开发城乡建设用地,促进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区的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规划期内的城市(镇)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越出该区域。 3、各类城镇建设活动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建设项目不产生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 4、引导工业向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集中,逐步淘汰尚存的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污染或对土地具有破坏性的各类小型企业,严格控制新工业项目布局,消除工业用地散乱现象。 5、社会设施按公共中心的服务范围、人口、等级水平,适应各区域的开发时序要求适时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应强调集中紧凑。规划各期均应首先有效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框架,尽可能集中紧凑地建设,减轻基础设施投入的压力,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水平。 6、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安排宅基地,鼓励零散分布的村庄通过土地整理进行搬迁、撤并,向新农村地区集中,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7、绿线划定及其控制要求:按照城乡各级规划划定城乡居民点内的公园绿地、小游园、防护绿地等生态用地的范围。绿线内所有树木、绿地、绿化设施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移植、砍伐、侵占和损坏,不得改变其绿化用地的性质。各类改扩建、新建项目,不得随意越过绿线控制范围。 (三)限制开发区空间管制措施 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目标以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保护生态平衡为主、在确保生态不受损害前提下开发其经济效益为辅。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建设用地预留区 主要是指规划远期建设用地之外的发展备用用地。总面积约22.5平方公里。控制要点是: ? 在远期完毕并调整相应规划之前,应严格控制基础设施、社会设施投放量,限制房地产项目和产业园区开发项目,以控制为主。 ? 区内不设中心村。现有村庄应控制规模。尤其是作为产业园区备用地内应少设保留基层村,鼓励外迁。 2、风景名胜区(不包括生态保护区) 炎亭景区、渔寮景区、玉苍山景区、玉龙湖景区、莒溪景区、鲸头风景区、燕窠硐风景区等景区范围(不包括生态保护区)。控制要点是: ? 本区域是专门划定的各级风景名胜区、特别保护区。 ? 本区域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按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展开与功能适应的适度的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建设量与开发强度,防止对景观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游人集中的游览区或核心景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及休养、疗养机构;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只许可建设必须的保护和附属设施。 ? 严格限制其它用途,现存零星建设用地不得扩建规模。 ? 区内限制中心村的设置数量,现有村庄应控制规模。加强对村庄面貌的整治,营造有地域特色的良好的环境。 3、森林公园的外围保护区 主要指玉苍山森林公园、石聚堂森林公园的外围保护区。控制要点是: ? 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区域内应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 ? 防止污染源点的产生,区内一切企事业单位及工厂均应以不污染环境为度,不适留在区内的污染性企业应迁往区外。 ? 区内各村庄布局、建设和发展,均应根据居民点体系规划以宏观控制;加强区内村庄、道路和绿化与美化,搞好环境卫生,提高整体的环境质量。 4、组团隔离绿带用地 组团隔离绿带用地指为阻止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在城市组团及城镇组团之间设置的绿化隔离带或城市绿心以及沿河、沿路形成的生态廊道。组团隔离带可以与农业用地及城市绿地经营性项目结合安排,严禁其它城市(镇)建设行为侵蚀组团隔离带用地。控制要点是: ? 组团隔离绿带以城郊休闲旅游区为主要功能。禁止一般房地产项目开发和产业园区建设。必须严格控制,绿地率应达75%以上。除法定保留村庄以及其它现状建设用地外,隔离绿带内建筑密度不得超过5%,容积率不超过0.1,建筑高度不超过10米。 ? 组团隔离绿带范围内尽量少设中心村,现状村庄应控制规模,鼓励外迁至周边的中心村,城镇和中心城区。保留基层村以农家乐、城郊农业为主要功能,应加强对村庄面貌的整治。 5、历史街区、重要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范围(“紫线”) 用于界定政府公布的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及其它重要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的控制线如金乡历史文化名镇、蒲壮所城、碗窑遗址、古城龙雾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遗存或国家级文保单位等。应充分挖掘和保存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处理好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 重点保护区保护要求:保护历史遗存的原貌,不允许改变历史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严格控制新建改建项目,加强城市环境的整治,结合一些小规模的改造,提高整体环境质量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 传统风貌协调区保护要求:通过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材料等达到维护历史遗存的周围环境和氛围。疏散口,调整用地结构,安排中小规模的商业、旅游、服务项目,加强环境整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原有的风貌和环境。 6、基础设施廊道(“黄线”) 主要是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廊道。控制要点是: ? 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集约性以及发展空间的,县域廊道设置应强调综合性,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主要基础设施应按规划综合廊道统一布置,并在县域、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中予以落实。根据初步的考虑,安排基础设施廊道主要有以下几条: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福铁路、78省道、快速路、中心城市之间主要联系通道等。 ? 综合廊道宽度一般按交通通道两侧各控制50米加以控制,中心城区及城乡居民点内控制50米有困难时,可压缩至20米;预留和保证交通枢纽用地(车站、立交等)。 ? 铁路两侧控制100米,在城区内部有困难处可适当缩减至30米;高速公路按规范要求设置生态绿带,两侧各控制50米;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总宽度控制在500米以内。在控制范围内禁止与基础设施建设无关的其它建设活动。 ? 龙港与临港产业基地之间的综合廊道300米,结合组团间生态廊道布置。 ? 高压通道应与综合廊道、组团间隔离绿带相结合,尽量避免穿越风景区,禁止穿越核心景区(现状已存在的设施予以严格控制)。高压线不能随意在规划建设区内斜穿,而应顺着道路走向、综合廊道走向进行布线。控制好现有高压廊道,一般与城市建设矛盾不大的现状高压廊道予以保留,并按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宽度和建设要求控制;与城市建设矛盾较大的,应予以调整,改走综合廊道。控制预留的高压通道禁止其它建设活动。 表33 高压走廊控制宽度(GB/5) 电压等级 35KV 66KV、110KV 220KV 330KV 500KV 宽度(米) 12-20 15-25 30-40 35-45 60-75 ? 公路限制建设范围,从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下同)外缘起算,国道不少于50米,省道不小于30米,县道不小于20米,乡道不小于10米;高速公路以国道为参考标准,区域性主干道以省道为参考标准,区域性次干道以县道为参考标准。限制区内限制集中成片的村镇建设活动。允许与公路路政直接相关的设施建设。 ? 公路禁止建设范围,从公路两侧边沟外缘起算,汽车专用道不少于30米,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小于15米,县道不小于10米,乡道不小于5米;区域性主干道以省道为参考标准,区域性次干道以县道为参考标准。范围可作为景观林带建设,或保留现状农田,禁止其它建设活动。 表34《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各级道路与建筑、村镇的最小控制距离 项目 国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建筑 20米 15米 10米 5米 村镇 50米 30米 20米 - 7、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黑线) 即《苍南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划定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位于矾山-凤阳-蒲城一带,面积54.49平方公里。本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处于“矾山”西南缘,主要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局部地段(矾山镇)为高易发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控制要点是: ? 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对主要地质灾害点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严禁滥砍伐和破坏山林等行为以及影响地质灾害防治的其它行为。 ? 重要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主要为采空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蒲城乡牛墘岭与评价等。 ? 78省道沿线高陡边坡的护坡、绿化。 ? 蒲城乡西门外村、岱岭乡小岭村等地应进行山坡绿化以及河道疏浚,避免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 ? 本区域严格控制建设活动。除现有的现乡集镇之外不设中心村,人口总量严格控制,引导和鼓励人口外迁至各级城镇和平原地区。 (四)禁建区空间管制措施 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该地区自然条件极具优势,必须以重点保护为主,要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强度和发展方向。 1、饮用水源保护区 将莒溪、横阳支江的桥墩镇~灵溪镇段、藻溪(含吴家园水库)、萧江塘河、赤溪、蒲门河(十八孔水库)等水面及周围50米范围内的水域及陆域为一级水源保护区,将吴家园水库、十八孔水库、桥墩水库等水库库面、库面外延至各侧山坡500米左右范围内为二级水源保护区(具体保护范围根据各个水库情况确定)。控制要求是: ? 在引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格限制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和强度,取水口1000米范围内,主干水源水系100米、次干水源水系50米范围内严禁排放污、倾倒垃圾以及其它人为污染活动,保证居民的用水数量和质量。 ? 控制水污染源,开展生态清淤和冲淤工程。严禁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场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灌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保护区内禁止开发建设行为,只容许进行山林维护、保育活动。 ? 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现有村庄应逐步搬迁,鼓励迁出村民到城镇和平原地区中心村居住;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现有村庄建设规模,加强村庄环境整治,鼓励村民搬迁。 2、水体保护控制区(蓝线):指区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它主要水体及其一定范围的陆域地区,其中水体主要包括横阳支江、江南河网、甘溪、安溪等主要江河水体,以及水库、较大面积的水域、湿地等其它水体,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控制要点是: ? 严格保护现有水域,不得减少水域面积。原则上不得改变其原有的水域形态,并尽量保留生态自然岸线。 ? 在水体陆域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除防洪排涝或水利设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构)筑物。滨水地区现状建设对水域造成污染的必须迁出或逐步改造。陆域保护范围根据河流宽度、等级进行控制,原则上40米以下宽度河流两侧各控制20~30米,40~80米宽度的河流两侧各控制40~100米,80米以上宽度的河流两侧各控制100~120米。现状建成区范围内可适当缩减,控制范围内可保留现状农田,也可作为滨河绿化带、村镇公共绿地等;并且应控制陆域保护范围内的现状村庄规模,并在规划中预留相应的水体保护范围。 ? 一般水库的陆域按水库周边100米范围作为陆域保护范围;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的陆域保护范围划定及其它控制要求见“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定和相关要求。 3、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及生态公益林 主要指:《风景旅游总体规划》中的炎亭景区、渔寮景区、玉苍山景区、玉龙湖景区、莒溪景区、鲸头风景区、燕窠硐风景区中确定的“生态保护区”;玉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聚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以及国家级、省级的生态公利林。控制要点如下: ? 该区域的作用在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环境背景。生态保育区不对游人开放,根据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进行封山育林,禁止开矿采石、伐木毁林。除考察站和保护设施以外,原则上禁止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 对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育区等生态敏感区要特殊保护,实行严格管制,积极引导区内居民向中心村与城镇迁移,通过下山脱贫、村庄撤并,减少区内人口密度。 ? 禁止在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内进行有损于林木生长发育的活动,确需采挖林木、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应依法办理许可手续;禁止在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内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筑坟等损坏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 加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乱砍乱伐,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林业生态系统和生态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在村庄聚落和一些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建立防护绿带,改善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加强森林防火、水库加固、山体保护、防洪的建设。 4、基本农田保护区 主要指除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中所确定的远期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及现状城镇(村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带和缓丘的连续成片的基本农田区域。控制要点如下: ? 建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划定在已建区、适建区外,并避让限建区中的预留区以及中心城区有明确休闲功能和其它功能安排的组团间绿带用地;在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能落实的情况下,宜安排在明确控制的基础设施综合廊道外。 ? 严格保护该区域内基本农田和优质园地,原则上不得改变其原有用地形态,不得减少用地面积。 ? 在本区域内不得建设除农业附属设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构)筑物。 ? 本区域用地类型的变更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审批程序。 5、水源涵养区和自然山体保护区的生态空间 县域内除风景区、水源涵养区、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等上述区域在内的其它自然山体空间,为县域重要的生态空间。控制要点如下: 本区域以生态自然保护、水源涵养、山林养护为主导,核心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多样性,严禁滥砍伐和破坏山林等行为。 本区域严格控制建设活动。除现乡集镇之外尽量少设中心村,人口总量严格控制,引导和鼓励人口外迁至各级城镇和平原地区。
第六章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二十四条 县域交通发展目标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成集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铁路、港口、内河航道为一体的网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等级分明的安全、高效、环保的综合交通网络系统。实现以县域中心城市为中心的 “1小时公路交通圈”的规划目标。 第二十五条 高速公路规划 苍南县域规划两条高速公路,分别为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为苍南县对外交通的大动脉。 第二十六条 快速路规划 县域快速路网络主要有龙金大道、苍南大道、滨海大道、104国道、玉苍大道及南环快速路组成苍南县域“三纵三横”的快速交通系统。 ? 龙金大道 龙金大道起于苍南龙港大桥与104国道相衔接,途经龙港、宜山、新安、钱库、金乡、终点为大渔,与环海公路相连。全长25公里,规划道路等级为一级。 ? 苍南大道 苍南大道全长5.7公里,起点为灵溪沪山互通,终于南环快速路。规划改建为一级公路。 ? 滨海大道(南金公路) 滨海大道起点为乐清南岳,终于苍,与龙金大道相交,苍南县域范围内全长15.1公里,规划为一级公路。 ? 104国道 104国道(京福线)在苍南境内25.13公里。其中一期改建工程灵溪过境段、南水头至桥墩段长8.5公里已完工,二期改建工程为平阳界至灵溪、灵溪至南水头段长6.5公里,正在建设中。桥墩至福建交界分水关10.13公里道路改建,已获省交通厅批准列入改造计划。规划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 玉苍大道(灵海公路) 玉苍大道,原名水海公路全长16公里,西起灵溪的苍南大道相交处,途径宜山,东到临港产业基地与滨海大道相交处,规划为一级公路。 ? 南环快速路 南环快速路全长18.6公里,西起104国道利用原环城南路相交处,途径藻溪、望里、钱库、金乡,东到舥艚与滨海大道相接。规划为一级公路。 第二十七条 省道公路规划 78省道即水霞线,起于观美高速公路出口,经观美、南宋、矾山、马站、岱岭、沿浦至霞关,全长约67.08公里,属山岭地形,按二级公路规划。 第二十八条 县乡公路规划 ? 环海公路 环海公路起于舥艚、经炎亭、大渔、龙沙、中墩、赤溪、渔寮、霞关、沿浦,终于福建交界,规划为二级公路标准,长约80公里。 ? 赤矾公路 矾赤公路全长10公里,从矾山经凤阳止于赤溪,连接78省道和环海公路,道路等级为四级,近期将规划为三级公路,远期规划为二级公路。 ? 公路 龙藻公路全长18.8公里,起点为苍南大道与南环快速路相交处,终点为龙沙。目前道路等级为等外级公路。规划改建为二级公路。 ? 钱藻公路 钱藻公路全长约13公里,起点为钱库镇,途径望里镇,终点为藻溪,规划为三级公路。 ? 桥南公路 桥水公路在苍南范围内为15公里,起点为桥墩,终点为平阳南雁。规划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 矾沙公路 矾沙公路起点为矾山78省道处,终点为福建沙埕,与福建201省道连接。规划为三级公路。 ? 莒沪公路 莒沪公路,起于莒溪镇,经腾垟、玉苍山、浦亭、凤池,止于甬台温高速公路沪山互通,为三级公路,全长21公里。 ? 78省道连接线 起点位于马站镇78省道,终点位于渔寮乡,与环海公路连接,全长5公里,规划为二级公路,是重要的旅游通道。 第二十九条 城镇骨架性主干道规划 城镇骨架性主干道是指北部城镇组群的主要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快速路及国、省道共同组成城市交通网络。形成“三横六纵”的骨架性干道骨架结构。其中三横是指世纪大道、龙港大道、,六纵是指城中路、站前大道、山海大道、龙宜大道、彩虹大道以及临港大道。 第三十条 公路站场规划 规划新建及改扩建站场共20个,其中一级站场4个,二级站场6个,三级站场8个,四级站场2个。 表36 公路站场建设规划一览表 编 号 项 目 建 设 规 模 与 要 求 建设地点 站场名称 站场等级 日发送(人次) 1 灵溪 县城客运西站(南线) 一级 10000 2 灵溪 站前客运站(北线) 一级 10000 3 灵溪 新城客运站(东线) 二级 3000 4 龙港 龙港客运西中心 一级 10000 5 芦浦 龙港客运南中心 二级 3000 6 龙港 龙港客运东站 二级 5000 7 金乡 金乡客货运站 二级 4000 8 钱库 钱库客货运站 二级 3000 9 马站 马站客货运站 二级 5000 10 宜山 宜山客运站 三级 1500 11 矾山 矾山客货运站 三级 1500 12 桥墩 桥墩客货运站 三级 1000 13 炎亭 炎亭客货运站 三级 1000 14 渔寮 渔寮客货运站 三级 1000 15 大渔 大渔客货运站 四级 500 16 赤溪 赤溪客货运站 三级 500 17 霞关 霞关客货运站 三级 500 18 望里 望里客货运站 四级 500 19 龙沙 龙沙客货运站 三级 1000 20 临港产业基地 临港产业基地客货运中心 一级 10000 第三十一条 轨道与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统筹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交通组织并预留轨道交通通道,规划在滨海大道(南金公路)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玉苍大道设2号线。1号线起于瑞安东山,终于龙港以东的临港产业基地,在临港产业基地设置轨道交通综合性枢纽站。2号线起于临港产业基地,终于灵溪苍南行政中心区。 公共交通发展是应对交通需求的必要途径,要摆脱机动化快速发展的约束,应该积极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完善城乡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两条快速公交(BRT)线路,1号线起于龙港旧镇区,沿龙宜大道向南,到达金乡镇;2号线起于龙港镇东侧临港产业基地,沿灵龙大道,到达苍南铁路站前区。规划在灵溪和龙港中心城区完善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区公共交通枢纽和停车场等设施;规划将公共交通线路延伸到城镇和村庄,开辟建设城乡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要求5万人以上城镇建设两个公共交通始发站,5万人以下城镇和集镇建设一个公共交通始发站。 第三十二条 港口规划 苍南县域港区作业区是温州市南部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龙港港作业区舥艚港作业区和霞关港作业区。苍南港区2010年的吞吐量规划目标1000万吨,2020年的吞吐量规划目标为2800万吨。苍南县舥艚渔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还有霞关渔港和大渔渔港等,应注重渔业发展,做好渔港建设,保障渔民的生产和生活,有条件的区域应积极发展海洋养殖,发展海产品加工等。 1、龙港港作业区 龙江作业区的功能定位是:为龙港镇及周边城镇建设发展的直接需求提供小规模运量的装卸储运、运输组织与管理功能。龙江作业区处于鳌江南岸,岸线范围为上口大桥至口门段,总长22.18km。 2、舥艚港作业区 舥艚作业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并服务于临港工业区、中心渔港、苍南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备装御储运、运输组织与管理、临港工业、通信信息、渔业生产加工、船舶修造等功能。舥艚港作业区岸线分为琵琶山西部商货码头岸线、琵琶山西部石化码头岸线、琵琶山东部商货码头岸线、支持保障系统区岸线、预留修造船岸线、崇家岙通用码头区岸线、崇家岙预留码头岸线七部分。 3、霞关港作业区 霞关作业区的功能定位是:温州南部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为出口加工提供装御储运、运输组织与管理、通信信息等功能;该作业区同时具备船舶修造功能;另外,作为农业部一级渔港,该作业区还具备渔业生产加工功能。霞关作业区分为南关岛对外贸易码头岸线、南关岛对外贸易预留码头岸线、支持保障系统区岸线、成品油码头岸线、南关岛远景预留码头区岸线、霞关出口加工区码头岸线、霞关出口加工区远景预留码头岸线、北关岛预留渔港码头岸线、北关岛预留修造船岸线、北关岛远景预留港区岸线等十部分。 第三十三条 铁路规划 规划温福铁路从苍南西侧经过,在苍南县灵溪设置客货运站。苍南火车站设计为温福铁路线上承担客货业务的中间站,设计等级为二级站。其规划期(2020年)办理的列车对数为:旅客列车45对;货物列车16对。年旅客发送量为59万人,最高聚集人数为600人,年货运到发站量为64万吨。 规划远景预留舥艚港铁路支线,规划考虑两个接线方案,“西线方案”从观美接入,经过藻溪、望里进入舥艚港,该方案线路较长,成本较高;“北线方案”从平阳接入,与滨海大道平行进入港区,该方案经济成本较省,但是对城区造成分割。
第七章县域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三十四条 县域旅游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以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为主体,整合特色山海资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挖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培育壮大旅游经济,创建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苍南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苍南县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山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近期目标:区域性综合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3、远期目标:国内著名的山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形象定位:“山海苍南――苍山苍海 苍南游”;“碧海仙山 假日苍南”。 第三十五条 县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苍南风景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系列产品组合,苍南旅游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大板块,三条主线,十三个组团”。 1、一个中心:灵溪和龙港中心城区为全县旅游集散接待中心。 2、两大板块:北起龙港、南抵霞关的东南滨海休闲度块和玉苍山、玉龙湖、莒溪组成的西北山岳生态旅游板块。 3、三条主线: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线;山岳自然生态旅游线;城镇商务考察旅游线。 4、十三个组团:东南滨海板块包括炎亭休闲团、大渔湾水上运动组团、赤溪畲乡风情组团、渔寮滨海度假组团、霞关美食休闲组团、蒲城古迹探幽组团、燕窠硐观光度假组团、矾山地下矿洞组团。西北山岳板块包括玉苍山自然生态组团、玉龙湖休闲度假组团、莒溪自然风光组团、石聚堂休闲养生组团、鲸头宗教朝圣组团。 第三十六条 县域风景名胜区规划 (一)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107.18平方公里,风景区外围影响地带面积49.81平方公里。风景资源以滨海和山岳两大类型分为滨海片和玉苍山片,炎亭、、玉苍山、玉龙湖和莒溪五大景区,蒲城独立景点。 (二)石聚堂市级风景名胜区 石聚堂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5.1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即一级保护区为0.3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为1.69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为3.1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为0.95平方公里。石聚堂风景区由三大景区组成,即石聚景区、锦鲤湖景区和紫云景区。 (三)鲸头县级风景名胜区 鲸头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7.8平方公里,风景外围影响区范围8.7平方公里。鲸头风景区分为中心景区、、广福景区、曲水景区和果园景区五大景区。 (四)燕窠硐县级风景名胜区 燕窠硐风景名胜区的范围20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狲湖山、飞龙湖、燕窠硐、护法寺。 第三十七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整治 坚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保护的原则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优先的原则,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金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碗窑村加强保护,认真落实名镇、名村保护规划,逐步完成保护整治工作,有效保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内原有街坊肌理,注意保护街坊历史风貌和街道对景,控制保护区内建筑的高度、体量和色彩,保持与延续历史风貌特色。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修缮 根据“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主导思想,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利用的有效途径。 完成浦壮所城、石棚墓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性保护工程详细规划和方案设计,完成国保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重点推进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维护与修缮;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管理设施(维护设施、保护标志、说明牌等)以及展示与服务设施的建设。 筛选一批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等文物,做好申报升级的基础性工作,增加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见附表六(县域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三)城市特色区域划定与展示 1、金乡卫城、蒲壮所城抗倭历史风貌区 金乡古城格局串联城中“一亭、二阁、三牌坊、四门、五所、六庵堂、七井、八巷、九条桥、十字街头”共同形成金乡历史风貌区,保护以金乡卫城为首 的一系列抗倭体系和浙南明代抗倭重镇――蒲壮所城共同形成抗倭历史风貌区。 2、鲸头自然人文历史风貌区 境内的鲸头景区文物古迹众多,山体秀丽,水体秀美,以杨府殿为中心,包括瑞岩寺、广福寺、宋代双塔、龙隐寺、庵基堂形成鲸头历史风貌区。 3、藻溪自然历史风貌区 藻溪镇周围碧水缠绕,清澈见底,水景优美,水乡特色突出。景点有公婆石、洞桥、王氏古井以及南山古墓,九堡石翁仲等。 4、碗窑民俗历史风貌区 包括碗窑原始制瓷古村落和别具田园风光特色的矴步头山洞小集镇。 5、江南水乡历史风貌区 石板桥主要分布于钱库、望里、平等几乡镇。保护桥梁主要有:()、(灵溪镇)、桥(平等乡)、(莒溪镇)、(钱库镇)、安步桥(赤溪镇)。 6、宗教特色风貌区 望里镇的护法寺塔及桥,云岩的广福寺和钱库镇的天主教堂总堂、的选真寺碑教组合成为富有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7、革命遗址历史风貌区 云岩乡庵基堂和。 8、工业遗址历史风貌区 主要指位于矾山镇鸡笼山北坡的矾山矾矿遗址,矾矿开采始于明代,鸡笼山矾矿遗址始于清末民国初年,由生产设施遗址、采矿遗址和矿工民居等组成,素有“世界矾都”之称。
第八章 县域社会设施规划/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三十八条 教育设施规划 1、小学布局:根据规模测算与规划布局要求,调整为111-252所12-24个班规模的小学,有12-13.6万名学生。 2、初中布局:根据规模测算与规划布局要求,调整为47-120所12-24个班规模的初中,有5.6-7.2万名学生。 3、高中布局:根据规模测算与规划布局要求,普通高中调整为17所、516个班、25800名学生;规划职业中学7所,510个班、25500名学生,共保留调整职业中学3所、选址新建4所。 4、高校布局:规划结合城市中心区建设,新建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苍南分校,提高城市的科技竞争力。 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参考对苍南县医疗服务设施需求的预测结果,依据苍南县上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县内各乡镇实际发展水平,参考《温州市卫生发展规划》对苍南县内的医疗设施的建设安排内容,医疗设施规划布局如下: 1、县级医院 为了适应苍南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根据医疗机构设置的公平性、可比性、整体效益、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以县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为核心,按三级医院的要求设置床位;县中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和矾矿工人医院等按二级医院的标准设置,同时要集中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搞好重点专科建设。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 根据总体布局与有关文件要求,县域范围规划社区卫生中心16-5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60-400所。 第四十条 文化设施规划 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集镇四个等级配置,结合滨海和玉苍山旅游线路的建设配置县域社会设施。 中心城市:县域文化中心,在近期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在龙港镇新建图书馆一座使其达到地市二级标准,在灵溪新建博物馆一座。同时在各级新区配套建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服务人口为4~6万人,以满足居民经常性的基本问题活动需要。 中心镇:文化次中心,设置小型图书馆和结合乡镇地域文化的展览馆、文化站及各类活动室。 一般镇:文化服务站,设置一处综合性文化站,容纳图书阅览、文艺表演、小型室内体育运动等文化活动。 集镇:文化服务点,设置以文化知识、农业科普、老年活动等为主的文化宣传设施。 第四十一条 体育设施规划 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集镇四个等级进行配置。 中心城市:县域体育中心,主要包括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健身苑点及其他各类体育设施,按市场规律培育出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健身房。 中心镇: 每个镇有一个运动场,一个体育活动室(篮球场、门球场或羽毛球场,5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活动室),按需设置健身苑点。 一般镇: 有一处健身苑点、一个运动场、一个体育活动室(篮球场、门球场或羽毛球场,5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活动室)。 集镇: 至少一处健身苑点和一处运动场。 第四十二条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按照每个镇设置一座福利院(敬老院),可根据乡镇的具体情况,临近地区合建,规划共设置福利院(敬老院)16所。其他福利设施如福利超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第九章 县域市政工程设施规划/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第四十三条 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根据各地区用水指标和供水人口,计算得2020年县域用水量为72.27万m3/d(其中临港产业区9万m3/d)。 2、水源 综合考虑苍南县域行政区划、水资源条件、地形条件及现状供水工程分布情况,将苍南县分为4个用水区域,即中心城区、江南平原片、马站片、山区片。 规划中心城区(包括桥墩镇)水源为桥墩水库引水工程,矴步头水库位于桥墩水库上游,可起到储水作用。 江南片的龙港镇水源以珊溪引水工程为主,吴家园水库、挺南水库(护法寺水库为吴家园水库引水工程的调节水库)为备用水源;江南片其余乡镇则以吴家园水库、挺南水库为主,珊溪引水工程为辅;临港产业区以珊溪引水工程为主,海水淡化为辅。 马站片水源为十八孔水库、铁场水库(规划新建云遮水库,位于十八孔水库上游)。 山区片水源为河流、山水、小水库。 3、水厂规划 保留县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新建第三水厂,水源均为桥墩水库引水工程,共同供县城片用水。 规划保留大镇水厂,进行区域供水,小镇及乡水厂只作为调节水量用,乡镇水厂共21个。 第四十四条 污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旧城区近期以加以过渡,逐步改为雨、污分流制。新区、开发区为雨、污分流制。 2、污水量预测 中心城市、城镇及工业区产污系数取0.9,截污系数取0.8;集镇产污系数取0.85,截污系数取0.7,污水量采用1.3,则计算得2020年县域最高日污水量为50.08万m3/d,平均日污水量为38.52万m3/d。 3、污水系统规划 根据各区域地形特点、经济发展条件,对全县污水进行分区集中、处理。 县城片包括灵溪镇、观美镇、桥墩镇、藻溪镇、浦亭乡、凤池乡、苍南工业园区,由县城污水厂处理。 龙港片包括龙港镇、宜山镇,由龙港污水厂处理。 舥艚片包括望里镇、钱库镇、金乡镇、炎亭镇、舥艚镇、芦浦镇、仙居乡、括山乡、新安乡、临港工业园区,由舥艚污水厂处理。 马站片包括马站镇、沿浦镇、霞关镇、岱岭乡、蒲城乡,由沿浦污水厂处理。 山区片包括南宋镇、莒溪镇、赤溪镇、矾山镇、大渔镇、昌禅乡、腾垟乡、石砰乡、五凤乡、中墩乡、凤阳乡、渔寮乡,由各乡镇分散处理。 第四十五条 雨水工程规划 按苍南县公式计算: I = 6.645+3.952lgP (t+9.571)0.506 式中:I——设计暴雨强度; P——设计重现期; t=t1+mt2; t1——,取10min; m——,明渠m=1.2,暗管m=2.0; t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应根据汇水面积的用地性质、地形特点等因素来确定。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选用0.5~3年,规划建议县城区、龙港镇等核心城镇选用2年,钱库镇、金乡镇等中心城镇选用1.5年,其他地区选用1年。 第四十六条 电力工程规划 1、 苍南县2020年预测电力负荷为226.37万KW。 2、变电所规划 千伏变电所供电按1.9考虑,苍南县最大负荷 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公利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