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平均增速怎么算与增速有什么关系

出自 MBA智库百科()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是指的年度,需用按计算的来计算。 GDP增长率是的四个重要观测指标之一,(还有三个是、和)
  所谓是指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GDP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GDP增长率=
本期GDP - 上期GDP
  可比价GDP增长率与的关系为:
  GDP增长率是按照 1978年计算出来的。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率是按照不变价核算的。
  由于官方GDP增长率的计算来自不同基年。例如,以1980年的价格作为计算年这一时期增长率的基年价格,以1990年的价格作为1991年以后的基年。由于两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作用,用1990年作基年换算的1990年以前的增长率,将使这一时期的平均增长率降低。如果用一致的1990年基年价格重新计算,的年均增长率,从官方的9.7%下降到9.4%。官方GDP也存在测量不准的问题(胡永泰,1998)。所以胡永泰认为平均GDP增长率和平均的估计方法不及对各自可能范围进行估算的方法,在该范围内包含了真实情况。也就是确定GDP增长率、各自可能范围的上限或下限,这样和TFP就在此区域内。GDP增长的最高限额估计值由官方数据提供(以一致的基年计算),估计值的最低限额从经出厂平减后的工业产值计算得出。
辽发改规划〔2007〕70号.关于对《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方案》建议的报告
伍敬群.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学年第二学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9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4页& 5页& 60页& 2页& 3页& 2页& 7页& 1页& 5页& 3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GDP增长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为什么说GDP增速和你没关系?|梁海明|金融改革|GDP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为什么说GDP增速和你没关系?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梁海明
  GDP增速快慢与普通读者没多大关系,读者再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新一届中央政府没有把GDP的增速放在工作的首位,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没有将加快GDP的增速作为政府工作重点。相信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只要GDP增长维持在合理的增长空间内,中央政府都会传递出这么一个信号:经济减速,可以有;大力刺激经济,没有。
在中国现今的环境下,读者实在无须太过在乎GDP增速的快慢。
  中国第一季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是7.4%,虽然仍在合理的增长区间之内,仅仅低于全年7.5%的增长目标0.1个百分点,比前值7.7%也只低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有不少媒体、专家把这0.3个百分点看得太重,他们因此忧心忡忡地建议政府要刺激经济。
  依我看来,这些媒体、专家其实是杞人忧天,他们喜欢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偏离官方增长目标值非常微小的幅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非常可笑,也非常无聊。
  在中国现今的环境下,读者实在无须太过在乎GDP增速的快慢。而且,我在这里必须坦率告诉读者,中国GDP增速快慢与普通读者没多大关系,读者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
  GDP已不是政府工作首位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新一届中央政府现在也没有把GDP的增速放在工作的首位。
  可能有读者不知道,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没有将加快GDP的增速作为政府工作重点。而且,现代GDP估算系统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早就在1971年就已经指出,GDP不能完全衡量一个国家的整体效益。如果一个国家刻意追求狭义的、物质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并不利于该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库兹涅茨的这番话,在43年后总算被新一届中国中央政府听到了,中央政府也开始与国际接轨了。如果读者有留意观察,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价格稳定和GDP"这三个目标是按优先级排列的,也就是意味GDP增长被列为最末的目标。
  很多人都没有察觉到,中国经济已悄悄地跨进了结构转型的门坎,转向了由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系。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最大,由于该行业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就业岗位,比制造业和建筑业加起来还要多约30%。只要中国的经济未来一直由服务业主导,中央政府就无须把加快GDP的增速放在首位,通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来解决就业问题。
  我列组数据读者看了就会更明白,中央政府在2013年初宣布全年要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但事实上,尽管去年GDP增速没有"保8",只增长了7.7%,但去年全年却新增了1310万个工作岗位。换言之,在渐渐由服务业主导,由劳动密集型开始转向资本密集型的经济体系中,中央政府既然可以在GDP增速在7.5%左右,实现就业目标,那么,中央领导层未来也可以非常游刃有余地、非常淡定地面对GDP的减速,而无须对GDP增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
  经济增长减速可以有
  至于部分媒体和专家学者,呼吁中央政府动用"逆周期武器",例如放宽货币政策去刺激经济。我认为那是有心害政府,至少也是好心办坏事。稍有不慎,还容易引发中国的债务风险、金融危机,这些专家学者将成为千古罪人。
  这是我在危言耸听吗?当然不是!尽管当今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低成本的资金(Cheap Money)如果利用得好,宏观经济会因此而获益。因此,他们呼吁政府可以大量印钞票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这样做是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呢?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对此提出异议,他在其著作"freefall:America,free markets,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rld economy"(《失控的未来》)中指出,监管部门长期维持超出实际经济所需的低成本的资金,长年累积下来,将是引发债务危机或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如果读者觉得斯蒂格利茨"份量"不够,那么,宏观经济学的鼻祖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份量足够大吧?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呢?
  可能很多读者会吃惊,凯恩斯虽然建议民众尽量消费、没有钱消费就借钱,借不到钱就由政府印钞票,以此来发展经济,他还提出"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以支持、发展他的观点。但是,请读者注意的是,凯恩斯早已经明确告诉他的徒子徒孙们,他理论的前提是"短期的",他并以"in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长期,我们都死了)来告诉大家,他提供的是"没有明天"的经济特效药,短期有效,长期食用,那就会成为毒药。
  这个教训中国不是没有过。上届中央政府为了应对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的袭击,大规模动用4万亿元刺激经济,虽然“保8”成功,能从经济暴跌中复苏,但却招致通货膨胀高涨、地方债风险大涨、尾大不掉的恶果,中国为此付出了太过昂贵的代价。
  因此,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相信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只要GDP增长维持在合理的增长空间内,中央政府都会传递出这么一个信号:经济减速,可以有;大力刺激经济,没有。
  民众无须太关注GDP增速
  至于我在上文提到"读者再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GDP数据是为政府和专业投资者服务的,实在和普通读者没有多大关系。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那是我知道很多读者并不大清楚GDP的"身世",在这里我给读者介绍一下。
  GDP这个统计法是1930年才在美国问世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帮助美国罗斯福政府,了解"新政计划"(New Deal)能否成功改善造成美国股市下跌将近90%,25%的劳动力失业、数千家银行关门和生产力急跌的体系问题。GDP从一开始问世,就决定了和普通民众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而且,由于GDP这个数据是由政府绘制、统计的,政府绘制、统计这个数据时,主要是为了决定开支、评估各项计划的成效和系统的安定性,并不是为了要告诉普通民众跟他们个人财产相关的大事。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GDP统计法在1930年创立后,不少国家纷纷跟随,将GDP作为一国经济健全与否的最佳指标。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读者留意的是,当时大部分国家,都属于以劳动力为主的产业型或农业型经济,而不是现在的服务导向型经济。这就导致了传统的GDP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掌握新的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加上没有一个统计法是在计算机问世后发展出来的,因此在计算机和网络高速发展使效率大为提升后,这种变化并没有反映在GDP的统计数字上。
  看到这,相信读者应该了解到,这个GDP的统计方法,对政府、对投资者而言还有宏观意义上的参考意义,但对于我们普通读者而言,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
  经济其实指的是什么呢?"Economics"最早是出自希腊文,意思是家庭和房子,很多读者一说到经济,就马上联想到GDP增长速度、工厂、生产,那是有所偏颇的。经济实质上包含了地球上的家园,内涵是如何让各个物种和谐相处,而不仅仅只是注重GDP的增长速度。
  所以,请读者们现在告诉我,这个GDP还需要你仔细关注吗?你了解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用呢?读者还需要去斤斤计较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年的增长目标,多零点几个百分点,或者少零点几个百分点吗?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财经评论员、盘古智库研究员,著有《你不知道的财经真相:美国退出QE之后的世界》、《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香港财经评论员、盘古智库研究员,著有《你不知道的财经真相:美国退出QE之后的世界》、《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投资与GDP增长关系的分析及政策建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投资与GDP增长关系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可参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工资高增长时代结束了吗 专家称要与GDP增速匹配
工资高增长时代真的结束了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史额黎 实习生 季嘉慧近日,一篇名为《中国工资高增长时代或将结束》的报道引发普遍关注。该报道援引了彭博新闻社对12名经济学家的调研结果,其中,9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速将会低于7%,而2015年该数据为7.2%;6位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将会从2015年的7.4%下降至6.5%~6.9%之间。中国的工资高增长时代真的结束了吗?收入增速与GDP增速要匹配“分好蛋糕必须建立在将蛋糕做好做大的基础上,所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跟人均GDP增速要有恰当的匹配。”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打比方道。实际上,中国前些年出现的居民收入高速增长,基本与人均GDP增速保持同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7年,我国人均GDP增速一直呈上升趋势,扣除价格因素,同时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以下简称“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以下简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也保持上涨,但是二者的增速在大多数年份低于人均GDP增速。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表示,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这使得资本收益的增长要快于劳动报酬的增长。此外,2000年至2008年,还有2010年和2011年,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国民收入中政府收入的份额在不断增加,居民收入的份额就会下降。李实还特别强调称,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只统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单位的职工工资,很多小企业都不在统计范围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范围是全国居民,但是工资性收入仅是其中的一项,所以也只能用于趋势性的观察。2008年至2009年,伴随着人均GDP增速的放缓,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增速也相应下滑。不过,到了2010年,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增速开始呈现差异性变化。从2010年起,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开始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也超过了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有两个主要原因。”李实分析称,“一个原因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收入增长较快。另一个原因是,过去几年中,政府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包括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增长较快,这使得农村的转移性收入增速加快。”李实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与城镇居民从事的行业有很大关系。很多城镇居民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但是这些单位人员的收入从2006年以后基本就没有大幅度的调整。此外,城镇居民的就业领域较多分布在传统部门,这些领域过去几年的收入增速相对稳定,而农民工大部分的就业领域分布在业、服务业,这些领域在过去几年发展较快。在苏海南看来,居民收入增速开始超过人均GDP增速,更是受到了“两同步”的影响。“中央在2010年提出了‘两同步’,即居民收入增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1978年至2009年,GDP增速往往高于居民收入增速,这与原来的大政方针没有强调‘两同步’有关。”苏海南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扣除价格因素,自2013年开始统计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以下简称“居民收入增速”),从2013年的8.1%下降到2015年的7.4%,但仍然高于同期的人均GDP增速。基于这种判断,苏海南比较赞同今年的居民收入增速位于6.5%~6.9%之间的预测。“预计今年的GDP增速是6.5%以上,那么居民收入增速就要和GDP增速相吻合。蛋糕只有这么大,非要多分,就要把以前积累的和以后的算进去。”李实同样表示,“6.5%~6.9%的预测基本上与对GDP的预测差不多,他们(6位经济学家)可能参照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过,李实强调,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谁快谁慢,取决于政府的政策。“过去几年,政府在民生支出上作了较大调整,将社保、低保、扶贫资金等转移性收入转到居民身上。未来几年,如果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有一定下降,那就不太可能大幅度增加对民生的支出。这时,要使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就会存在一定困难。”薪酬增长幅度行业差距较大咨询、经纪和解决方案公司韦莱韬悦发布的《中国地区整体奖酬调研报告》称,中国企业的实际薪酬平均增幅在2011年出现峰值11.6%之后开始放缓,从2012年的9.6%下降至2015年的8.8%。韦莱韬悦预计,2016年中国企业的预期薪酬增幅将进一步降至8.5%。但是,比较数据不难发现,从2011年至2015年,行业、品行业、高科技行业的实际薪酬平均增幅要高于全行业的平均增幅。其中,互联网行业的薪酬增幅每年比全行业平均增幅至少高出1.7%,且差距还在逐年拉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行业、外资的薪酬增幅则要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增幅。此外,互联业、汽车业近两年的薪酬增幅也超过了全行业的平均增幅。韦莱韬悦数据与调研中国区总经理许文宗告诉记者,近5年来薪酬增幅较高的行业都和产业发展方向有关。整个中国跟互联网相关的上市企业就有328家,市场规模有7.85万亿元。不管从这个市场来看,还是从全球竞争力来看,互联网行业都是向上发展的。“行业里的公司在高速发展,肯定要招兵买马,人才的需求是大于供给的。”高科技行业较高的薪酬增幅,也和互联网行业的兴盛有关。“高科技行业包含硬件、软件、通信、互联网等,因为互联网发展特别迅猛,才把它单独拿出来统计薪酬。”许文宗说,“但是,互联网和其他高科技行业的人才是流通的,互联网需要的研发人才,软件和通信行业也会需要。互联网的磁吸效应会把人才往互联网这方面吸收,也会带动其他高科技行业的调薪率。”消费品行业的薪酬增幅则直接受到了电商的影响。许文宗表示,消费品行业是价值链很长的行业,但看传统的快消品行业可能没有那么高的调薪率,但是消费品的渠道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增幅。“O2O(线上到线下)让现实渠道和虚拟渠道结合,带动了消费量,也就扩大了产业和人才的需求,使得行业薪酬随之上涨。”房地产行业、保险行业和外资银行业薪酬的较低增速,与它们行业的特性有关。许文宗认为,开发类的房地产企业经历过高速发展阶段,薪酬的绝对水平已经很高,此时涨幅就会相对平缓,而且成熟行业的人才供给也比较充沛。保险和银行业,都秉承稳健、注重长期发展的理念,比较重视风险,不会有调薪上的暴涨暴落。当然,与上述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行业相比,传统的薪酬增幅显得很寒酸。无论是%的实际增幅,还是%的预期增幅,均远落后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在许文宗看来,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必须要转型,要么走高价值的方向,要么通过高效益的方式。人力资源服务商近年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不同行业的预期调薪幅度差异巨大。在2013年至2015年,、高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行业的预期调薪幅度一直位于所有行业的前几位,而能源化工行业、制造业的预期调薪幅度则相对靠后。前程无忧《2016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称,2015年,在全行业整体调薪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金融行业与往年调薪幅度基本持平,稳居榜首,高科技行业位居其次,生物紧随其后,房地产行业与现代服务业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2016年,金融行业仍然以8.8%的预期调薪幅度领跑,这要远高于全行业7.3%的预期调薪幅度,高科技行业位居第二,生物医药行业、现代服务业紧随其后,而房地产行业则跌至第六。工资低增长是制造业的利好消息吗?过去,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工资持续上涨成为趋势,中国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也越来越小。2010年年初,沿海各省普现“用工荒”,加薪成为企业招人最常用手段。然而,随着用人成本的日益高企,越来越多的外资制造商开始把工厂迁至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系统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未扣除价格因素)由2002年的640元增至2015年的3072元。2003年至2011年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的增速由7.8%攀升至21.2%。然而,从2012年开始,农民工人均月收入的增速大幅下降,2015年的增速仅为7.2%。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表示,农民工工资快速上涨是因为供需关系偏紧。这一时期农民工的供给已不像上世纪90年代,那时从农业收入转移出去得到的预期好处是非常吸引人的。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得太快,使得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超过了农民工的供给。此外,2008年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了通货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民工工资上涨。但是,早期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并未损害出口制造业的竞争力。卢锋说,尽管工资增长很快,但那几年生产率提高得也很快,加上技术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及产能利用率饱和等因素的影响,贸易顺差增长较快。谈及近年来农民工收入增速放缓,卢锋认为,这是因为经济增速下降导致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缓慢增长,而且近几年通货膨胀水平相对较低。不过,卢锋表示,很难单纯从工资角度判断中国的制造业将会怎样发展。“总体来讲这几年发达国家不景气,进口需求较弱。而且我们讲的出口是价值量的出口,包括美元的都会有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也对制造业影响较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课题报告显示,2004年,最低工资标准各档次平均值为386元,2013年增加到1139元,年均增长12.8%。但是,近几年各省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增幅也在下降,从2011年的22%降至2015年的14%。尽管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但还是有部分省份冻结了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广东省政府2月29日发布的《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年)》称,2016年、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暂按2015年5月发布的标准执行。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也曾有两年多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刘军胜告诉记者,广东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是结合当地经济形势做的审慎的决策。“广东是外向型经济,现在欧美市场没有好转,我们的出口肯定受限制。产品出不去,企业效益下滑,怎么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呢?”东三省此前没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因也很明确。“它们原来是国家制造业基地,现在面临着比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所以最低工资的调整肯定会影响效益。而且,东三省这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排在后面的。我们要求工资跟经济增长应该是同步,经济增长较慢的情况下,当然工资增长也要减缓。”刘军胜说。不过,刘军胜表示,对企业而言,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全是负面影响。“增加了工资,也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主动性。而且,我们的转型升级要求劳动者提高素质,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也会有积极作用”。(中国青年报)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zhongzha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dp平均增速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