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和p2p破7%了 是不是没p2p什么事了

查看: 629|回复: 5
银行理财产品破7%了 是不是没P2P什么事了?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近两年受的冲击,貌似已经“销声匿迹”,最高不过5%的,随便一个P2P平台都可将其碾杀。然而近期银行终发力,其收益率不断创新高,甚至个别银行直销产品已突破7%,那是不是没P2P什么事了?是不是以后理财就可以不考虑P2P了?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个人觉得银行理财的安全只是相对的,还记得前段时间的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不?购买银行理财我们也要擦亮双眼,鉴别真伪,不是拿着钱只管买买买。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在唠叨一下哈。
投资不是投机,不是你把钱扔进行就行了,你得懂、得精明、得上进,多去网贷之家等网站做功课。如果功课做得好,保证不踩雷,P2P投资赚的一定比银行多,如果做不到,你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把钱扔进余额宝好了。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 积分
支持P2P,门槛低,收益高,服务好,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最近投了温商贷,第一次投了50元试试手,感觉不错,又去投了几千。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就算是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网贷它还是有自己的优点的,大平台预期收益到8%到10%,银行理财产品难破7。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P2P完全不care它,一个是它门槛高,通常都要五万起,二是极少量,基本买不到,较多的还是在五个点左右的理财产品。想在P2P安全投资切记:保持理性、不要贪婪、多多分析、形成自我的投资方式。P2P属于激进型投资,需要你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和判断能力,如果你很懒没时间,建议早下车。
Powered by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银行理财产品破7%了 是不是没P2P什么事了?
  近两年受的冲击,貌似已经&销声匿迹&,最高不过5%的,随便一个都可将其碾杀。就连各类&宝宝军团&的年华都能与其持平,资金的天平一直在偏向各类高收益平台。
  然而随着央行一系列的政策落地以及央行二季度MPA(宏观审慎评估)大考临近,银行终发力,其收益率不断创新高,甚至个别银行直销产品已突破7%。然而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就算是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还是俗话说得好,&你看中人家的高收益,人家看重的是你的本金&。各类血的教训就不多举例子,在这里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购买理财产品你要注意的那些事。
  银行理财的安全只是相对的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不?购买银行理财我们也要擦亮双眼,鉴别真伪,不是拿着钱只管买买买。
  银行直销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不保收益):这个才是正宗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也是收益率相对来说比较低的,通过其三个细分很容易就能看明白其风险高低,如果你只是追求给钱找个相对安全又能跑赢通胀的地方,这些理财产品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多是、私募、信等其他机构通过银行代销产品,其风险所在很多时候银行会有所隐瞒。这对这种,其实只要你仔细看协议合同,问题一般不大。
  银行推销理财产品:这种可以判定和银行理财没有啥关系了,是银行职员的个人行为。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银行职员为了高佣金将一些非银行理财产品打着银行的名义推销给银行高净值客户,民生银行的假理财案就属于这种。如何辨别呢,如果特别高,你要多留个心眼,看看其官网是否有介绍,大银行客服电话问问是否有相关备案,多去网上搜集点信息。
  P2P理财的不安全只是相对的
  贪婪才是最大的危险,在P2P领域&&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贪婪。有些人是明知有风险却还剑走偏锋、刀口舔血,总以为自己能在&&前脱身,以求收益最大化;有些人则就是人云亦云,看见人家投就跟投,没有自己的主管分析见解,这种人给你一个忠告,你真的不适合玩P2P。想在P2P安全切记:保持理性、不要贪婪、多多分析、形成自我的。P2P属于激进型投资,需要你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和判断能力,如果你很懒没时间,建议早下车。
  自己的本金只有自己负责安全才是绝对的
  收益再高都高不过本金,我们毕竟只是理财不是炒房和,所以,只有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本金负责才算是真负责。投资不是,不是你把钱扔进行就行了,你得懂、得精明、得上进,如果做不到,你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把钱扔进好了。
文章系作者授权发布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贷之家官方立场,如需刊登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并注明作者,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
互联网金融从业者,闲暇时间唠一唠P2P的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懒得晒太阳,yinghui4287
文章总数14篇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本页链接:
第1个回答:
您好P2P利率应该也会跟进,因为银根缩紧是从银行开始传导的,有个时间差。不过P2P最近在忙合规,利率总体来说还得继续下调。谢谢
第2个回答:
yeweixin888888
知道合伙人
知道合伙人认行家
那也要看那个理财**品是做投资于什么标的,风险**是多少,银行有一些结构性理财**品虽然高收益但是伴随着高风险,建议慎重思考了解再去抉择
猜你感兴趣年化7%的银行理财产品再现江湖 冲击互联网消费金融阅读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金融科技”概念走俏:是炒作还是行业升级?
“金融科技”概念走俏:是炒作还是行业升级?
温泉 | 来源:网易科技
北京已成为硅谷之外第二大金融科技投资市场。
本文共3919字,预计阅读时间1分34秒春节过后,“金融科技”从各种发布会和论坛一路火到了达沃斯。
这场概念升级来得轰轰烈烈。公开追捧金融科技的机构可谓高大上:国际三大知名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一个都没少。
不止于谈论,在国内,P2P平台积木盒子干脆重组成了智能金融服务集团PINTEC。宜信的创始人、CEO唐宁也在达沃斯上宣称,宜信将重点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在未来会有更多动作。刚刚过去的6月,宜信旗下的“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先后投资了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领域——全球采购和供应商互联平台公司Tradeshift和美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公司Circle。
与此相伴的是,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正在飞速上升。穆迪的报告估计,全球范围内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初创公司数量高达4000多家,并且这一领域的投资总金额从2011年的大约24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190多亿美元。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包括美银、花旗、富国银行、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以及高盛在内的六大银行已经在30家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看上去,中国在这个领域相当显眼。安永金融行业银行转型和创新团队执行总监吴大维公布的数字显示,2015年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是25亿美金,占整个亚太金融科技投资的份额将近56%。北京目前是硅谷之外第二大金融科技投资市场。全球目前31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创业公司)有7家在中国,其中包括蚂蚁金服、陆金所等。
与此相对,曾经热得烫手的“互联网金融”却一下烂了大街,这个概念也被扔进“low”的行列。以前顶着“互联网金融”名号的公司感觉好像戴着皇冠,如今却恨不得“你才是互联网金融”。
过去两周,网易科技参加了北京几乎所有的以金融科技为主题的论坛。一路看来,在各种论坛上谈论“金融科技”的企业,与过去谈论“互联网金融”的群体基本重合:阿里京东等手握大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宜信等P2P企业、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企业、过去投互联网金融的投资机构、还有各类与此相关的银行等金融机构。
问题来了——为啥换了概念?这场概念升级背后的实质是什么?
模式创新越来越难
“金融科技”这一名词是舶来品,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根据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的研究,2011年FinTech被正式提出。之前主要是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的互联网技术创业公司将一些信息技术用于非银行支付交易的流程改进、安全提升,后来这些科技初创公司将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最前沿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证券经纪交易、银行信贷、保险、资产管理等零售金融业务领域,形成不依附于传统金融机构与体系的金融IT力量并独自发展起来。
但是这个概念此前在中国提得并不多。2013年6月,余额宝在中国推出并大火之后,在中国广为流行的概念是“互联网金融”。
“金融科技”概念的流行,多位业内人士默认与今年互联网金融遭遇的政策调整有关。首先,从今年1月开始,不断有互联网金融企业上市遇阻的消息传出,甚至有地方停止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其次,4月14日,国务院组织了14个部委召开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
此外,多位投资人向网易科技表示,目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资确实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未来才有竞争优势。互联网金融是华创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华创资本投资人余振波向网易科技总结,前一阶段互联网金融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更多一些,今后模式上的创新越来越没有优势,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有更强的竞争壁垒,在未来胜出的几率也更大。这一观点在投资人当中相当有代表性。
新技术在涌现
但是,金融科技的概念刚一出来,就遭受到舆论的广泛质疑,认为这是新一轮炒作的评论较多。
不可否认,“金融科技”这个概念其实涵盖了之前的互联网金融。在7月10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上,蚂蚁金服、腾讯、百度金融、京东金融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出席,从会上各家介绍的情况看,没有超出之前媒体报道过的业务范畴。
与此同时,就网易科技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新的技术。
今年3月底,P2P平台信而富在北京召开了一场消费信贷战略发布会,宣布信而富将与一些数据源机构合作,通过分析这些机构掌握的数据来判断用户信用,从而从中筛选出信用较好的用户来对其提供贷款,之后对这些人的贷款需求进行自动决策。这两项技术分别为:预测筛选技术、自动决策技术。这是信而富的两项核心技术。
预测筛选技术,可以将贷款申请的过程倒过来,不是接到贷款申请后判断申请贷款者的信用,而是先判断谁是信用比较好的人,然后问他是否需要贷款。这一改变可以帮助避免主动的贷款申请当中大量的欺诈,难度在于预测的准确度必须相对较高。自动决策技术,可以缩短贷款审批的流程,只需要十几秒就可以完成,从而大大优化用户体验,减少因为长时间等待而流失的用户数量。
今年6月,升级为智能金融集团的积木盒子推出智能信贷产品“读秒”。这个产品是将以往依次进行的一环扣一环的信贷流程,改为了各个环节平行、同时进行,在后台支撑这一切的都是机器,以及事先由数据工程师设计的跑在机器上的那些数据模型。根据当天的发布,这个技术可以使信贷审批在10秒内完成。
负责智能投顾产品“投米RA”的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王福星告诉网易科技,宜信财富投米RA的核心是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机器算法实现全球资产配置。它会对用户的资产组合进行全天候的跟踪,如果数据变化超出一定的阀值,宜信财富投米RA会对这个资产组合进行实时调整,这些也是由机器来完成的。
今年5月到7月,互联网金融企业玖富举办了“2016中美金融科技创业大赛”,超过200个创业团队参加了比赛。最后赢得冠军的是来自美国硅谷的创业项目Snapcard,它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提供跨境支付服务。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传统银行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民生银行在小微金融方面的探索在国内一直比较领先,民生银行博士周学春告诉网易科技,民生银行也在将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结合起来,对客户数据进行挖掘,从而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和风险控制。他所展示的民生银行的探索包括,民生银行也在根据客户数据为客户画像、对客户进行细致分类,从而进行推荐和交叉销售。甚至,这样的研究已经细致到客户的关系网络,从而进行营销和风险传染方面的研究。
在进行探索的银行不止民生一家,事实上,这正在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今年7月7日的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的主题是“转型与突围”。中国银行业正面临2004年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短期内难以扭转。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从四年前的30%多,断崖式下跌至趋近于零。银行业智能化、降低成本,成为迫切需求,也是此次论坛上热议的话题。
近日,北京、上海和福建等地正在积极筹备设立民营银行,据媒体报道,这些银行市场定位均以“科技金融”为主。
总结起来,网易科技目前看到的有些科技含量的企业,其“科技”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数据处理技术;其二,区块链技术。
警惕概念炒作风险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领域目前鱼龙混杂,“蹭概念”的不在少数。
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曾经试过多个宣称做智能投顾的APP,下载之后发现,大多都是让用户填个问卷而已,其基本逻辑就是根据问卷得出的用户风险偏好,对客户进行相应的理财产品推荐。其中难言有多少“科技”含量。
玖富的创业大赛,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举办。去年大赛的主题是“互联网金融”,今年主办方特意改为“金融科技”,希望能接触到更多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但是,网易科技发现,在超过200个参赛团队中进入决赛的一共8个项目,这其中只有3个项目看上去是有些科技含量的,其余5个依然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大赛结束后,玖富创始人兼CEO孙雷向网易科技坦言,确实国内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还不多,与美国相比还就差距,这也是这次比赛增设了硅谷赛区的原因。
事实上,玖富今年的大赛启动仪式上,曾任职高盛的天沨资本创始人马宁便非常坦率地谈到“金融科技”目前在中国还面临的几个问题:第一,大数据能够帮助判断信用,但不精确;第二,光靠机器学习还无法规避系统性问题,比如美国2008年到2009年间遇到的消费信贷危机,最终还要靠人的判断;第三,中国的结构性数据比较少,在美国有FICO评分帮助判断信用,但是中国没有。
百舸金融论坛发起人、北京大学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文认为,“金融科技”这个概念大热的背后,存在如下三个动机:
第一,想继续做金融的企业,发现很难获得牌照,因为有些地区已经暂停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这些企业为了继续开展业务,希望借这个新概念落地;
第二,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前想逐渐获得监管机构认可、获得监管机构背书,但是没有想到今年迎来了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
第三,金融科技这个概念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反思,迫切需要造“新词”来吸引新的资本。
“新词确实能刺激资本。”陈文举例,“比如2015年上半年,许多冠以O2O名号的企业获得了融资,后来证明商业模式不行,死了一片。”
“造概念的危害在于,有可能在新概念的掩护下进行过度的金融创新,引发更多金融风险,从而传导到实体经济。这一点要非常警惕,其实过去互联网金融的乱象已经是前车之鉴。”陈文向网易科技表示。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雄霸天下...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下的p2p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