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数坚果s1pro 激光电视机手机开机后出数果手机管控页面,以下就无法操作,这问题怎么破解?请高手指点,多谢

你好,采购会员
采购会员中心
采购经理常用工具
扫一扫 关注工厂网
采购需求发布后
一个小时行业专家响应
每一个报价单
覆盖专家分析和优质供应商报价
每一个采购需求
至少10个优质供应商回应
95%以上的采购需求
收获了合适的供应商
上海数果S1 对讲手机SHUGUO S1 模拟和数字公网双对讲全网通手机对讲机
种类:整机
品牌:数果
型号:SHUGUO S1
类型:专业级
类别:手持台
频率范围:10000MHz
信道数:1000个
理论通讯距离:40000km
“上海数果S1 对讲手机SHUGUO S1 模拟和数字公网双对讲全网通手机对讲机”的详细描述:
数果 SHUGUO S1功能特点ü
IP-68高防护等级ü
支持GPS、北斗混合定位ü
移动、联通、电信4G全网通ü
支持公网数字、模拟双对讲4.5寸高清屏幕安卓5.1超大电量,4650mAh支持NFC内存 2GB RAM + 16GB ROM专用手机侧键:PTT键、SOS键、自定义键可定制含有350M或470M模拟对讲颜色:黑黄色分为:单对讲版本(公网数字)、双对讲版本(公网数字+模拟)具体参数:外形尺寸
146mm*76mm*16mm处理器芯片
MT6735,四核,1.3-1.5GHz操作系统
Andriod 5.1模式
TD-LTE/TD-SCDMA/WCDMA/LTE FDD/CMDA2000/GSMBand
TD-LTE Band38/39/40/41 LTE FDD Band1/3/7 TD-SCDMA Band34/39 WCDMA Band1/2/5 GSMBand2/3/5/8CDMA2000 band0U/SIM卡槽
Micro SIM*2(支持2/3/4G可软切)USB版本
高速USB 2.0对讲键 PTT1(公网对讲)PPT2(模拟对讲)摄像头像素
(标配)后:8MP AF 前:2MP FF (特配)后:13MP AF 前:5MP FFRAM+ROM
2GB+16GB扩展卡 TF卡,最大支持容量64GB屏幕
电容多点触屏(标配)4.5”FWQVGA/854*480 (特配)4.5”QHD/960*540FM收音机
支持蓝牙版本
Ver4.0WLAN标准
IEEE 802.11b/g/nGPS/AGPS
支持北斗BD2
支持传感器 重力,距离,光线,陀螺仪,地磁,霍尔,气压计可扩展功能
通过背夹扩展二代证读取,指纹采集等座充
支持电池容量
4650mAh(普通锂电池)NFC
支持待机时间/连续通话时间 持续对讲:时间大于10小时; 待机时间:大于300小时(单卡),大于250小时(双卡)防护等级
防摔: 高度1.5m自由跌落 IP68防水、防尘:防水深度3m;有效防止有害的粉尘堆积 防爆:通过防爆认证(待定) 防压、防刮、防腐蚀、防泄密、耐高低温(-20℃~+60℃)上海数果主营及相关产品(诚招全国代理):4G对讲手机、POC手机对讲、IP68三防对讲手机、对讲终端、手持终端、集群对讲、应急指挥、防爆手机、防爆对讲、智能对讲手机、工业防爆对讲手机、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调度、执行指挥调度系统、手持电台、数字集群系统、通信设备、安防系统、无线执法终端、无线执法、执法记录仪、程控调度机、程控交换机、IP语音调度系统、IP语音通信设备等。上海数果主要应用行业(诚招全国代理):政府、公安、监狱、戒毒所、消防、武警、部队、城管、安保、医疗、林业、石油、化工、煤业、电力、冶金、酒店、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物流运输、企业集团、金融保险、旅游户外
温馨提示: 以上是关于上海数果S1 对讲手机SHUGUO S1 模拟和数字公网双对讲全网通手机对讲机的详细介绍, 产品由上海数果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如果您对上海数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信息感兴趣可以
或者 ,您也可以查看更多与上海数果S1 对讲手机SHUGUO S1 模拟和数字公网双对讲全网通手机对讲机相关的产品!
种类:整机
品牌:数果
型号:SHUGUO S1
类型:专业级
类别:手持台
频率范围:10000MHz
信道数:1000个
理论通讯距离:40000km
电池类型:锂电池
监听功能:有
外形尺寸:146*76*16mm
赵俊毅先生(销售部
大区经理)
联系我时务必告知是在世界工厂网上看到的
地址:上海上海市
快速获取联系方式
扫一下快速获取该企业联系方式
推荐使用 微信 我查查 等扫码工具
扫描后可直接保存为手机联系人(推荐)
本企业推荐
热门产品推荐:
相关产品推荐
| | | | | |[转载]《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心猿:行者目前的用心实质,还是生灭心。真妄全是一心所行的境界,无明未破时,必然还是生灭心。
正处:通过前几回修行,把两边对待的用心彻底放下了,中道正义的心就显露出来了。佛法虽然有八万四千法,或说无量无边法,但是每一法又都是要发露中道正义之心。正处,就是指绝对待圆融的真心正位。
诸缘:是指因对待而立的一切因缘,包括以这些缘而建立的一切法。比如,我们眼前的宇宙都是因缘生的法,包括有情和无情。
伏:指伏住,不起现行。断恶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伏断,一个是证断。证断是真正的永远不起作用了,伏断则是未证果位,但是恶业没有因缘而不作用。佛法真正利益众生的方便就是伏断,可以普度三界众生。佛法令众生觉悟,如果只有断证才能得度,那十方世界的众生得度者非常少。因为断证是多生多劫累积的功德,加上逆缘多,所以众生退多进少,几乎所有的众生都难成就菩提大道。然而,佛法可以用伏断来度众生,这个法门就是净土的他力门果教派。换言之,如果没有净土法门,说一切众生都能得度,都能即身成佛就成了一句空话。净土法门修行的关键是发愿与阿弥陀佛相同,然后用一句阿弥陀佛伏诸烦恼,在临终时蒙佛接引。上根的人不必等临终就当下断证,中下根之人借临终诸根变化之时,借信愿力而即身成就。很多人不了解净土的殊胜,错过人身,实在可惜。佛家真正普度众生的方法就是净土法门,相当于八万四千法的总持门,能真正兑现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
劈破:比喻两边的事物从正中劈开,也是佛法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佛家的智慧与世俗的聪明本质差别就在这里。世俗以得失论聪明才智,而佛家以中道正义破得失之妄。可见,佛家的智慧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解决一切问题。不仅能断烦恼,而且能见实相。
旁门:正义之外的一切门皆是旁门,紧接上回故事,理事对待的法门皆是旁门。当今世界的文化凡是有对待的皆是旁门,一个一个仔细观察,看看还能剩下哪家文化。人的一生真正能遇到一个正义文化就是莫大的福报了。佛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家都是依对待来说是非利害的。
见月:娑婆世界的众生有五浊,第一是总说叫劫浊,总在劫难之中;第二是见惑叫见浊,包括身见,边见等五利使;第三是思惑叫烦恼浊,包括贪嗔痴慢疑等五钝使;第四是见浊的果报叫众生浊,包括所有的情见,不持戒,不作功德等;第五是思惑的果报叫命浊,寿命短暂,生老病死苦等等。通过修行,改变观念,破见惑断思惑,得出三界。在小乘佛法里谓得正见,然而这个正见是权说。以菩提心为见者,才是中道了义之见。从前面的故事看,感应所见之见,并非纯正之见,还落在旁门之中。把理事融合在一处,打消对待之见地,才算见性之见。月,是性光显现时的样子,因此常常代表性德。比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代表性德遍众生界。性德里有见相二种功德,单从见之清净而言,比喻为见月。从佛家的三乘法可以发现,佛家的见地非常深奥,在地球人类中传播十分不易。因此,佛家往往采用变通的方法来利益那些根器不足的众生,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若要畅佛家本愿之怀,估计佛门早就杂草丛生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似是而非的宗教观念在佛教信众当中普遍存在。所以,在中华佛教里,常常也借用儒道两家文化来接引众生。当然,道家虽然定功很好,甚至能看到生命之本,所谓的混沌蛋。虽也是一团光明,不过是阿赖耶的光明。老子在《道德经》里称混沌蛋的光明为“道生一。”他以为这就是道的本元了。借助于前面数回的故事,可以想象一下,证到见月的难度有多大。
明:通达的作用的事实证明,生活中明与暗的效应是心与事物通达与否的实证。境界里的明可以借助境界里的缘,比如日月灯。但是,内心的智慧光明没有办法助缘来完成,必须通过清净自心,放下万缘来显明内心。判断修行层次最简明的方法是按内证光明来解决,心内明是没有办法造作和掩饰的。大多数地球人是内暗的,即两眼一闭,一片漆黑。只要是有修行的人,甚至是练气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内明的体验。随着内明层次的提高,人体场的光色也跟着改变。像老子的紫气东来,也是告诉他人其内证的功夫层次。有人把孔子和老子说成与释迦牟尼佛的层次相当,因为都传播觉悟的文化,从语言文字上看,似乎也讲的很高明。但是,这仅仅是一种世俗的看法,理上说的通,事上没有迹象。麒麟文化点破了其中的奥秘,指出了功夫层次与身光的内在联系。界内定按赤橙黄绿青蓝紫提升层次,出三界的阿罗汉是三彩的光,未证法身的菩萨是五彩的光,证法身的佛是七彩的光。可见,功夫境界有定论,不是世俗的情见能左右的。道家文化的代表作《南华经》,庄子在文章里常把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描写成天地之别,这并不是文化感情之见,确实是实证之后的感言。世俗文化可以被修饰的很光彩,甚至可以被定义为真理的传播者,但是如果信仰文化的人都大失光彩,又如何能骗得了明白的人?宗教也不例外。真正了解生命真谛的人又如何会用宗教来普度众生?宗教规范只是不得以而为之的选择,对于不愿意觉悟的人来讲,信宗教总比不信的结果好。因此,本回故事的见月明,是修行过程中关键性的成果。从生死的角度讲,阿罗汉了断了分段生死,而进入了变异生死。每一次境界的提升就会有本质上的变异,修行上称之为证悟。证悟与世俗文化的理解,其本质上的不同在于身心境界上的巨大变化。如果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变化,只是些知识和逻辑上的变化,那就是还没有悟过。对于没有悟过的人来讲,修行文化永远只是神话。悟过的人会有起死回生的感受,就像接下来的故事,死去的国王必将复活。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的恢复就是国王复活的故事内涵。
师徒前行又遇一山阻路,进山之后,见到山凹里有一寺院,敕建宝林寺。
唐僧拜过佛菩萨,请求宿住,然而僧官却说正西四五里处,有一座三十里店,方便住宿。行者见师父回来面上含怒,便撞进寺院。打破了方丈门扇,要一千间干净房。僧官不依,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不搬就打样棍。于是,撞钟打鼓,聚齐了众僧。行者押着众僧,出山门外跪下。那僧官磕头高叫请唐僧去方丈里坐。
师徒们吃罢了晚斋,被安置在三间禅堂里。唐僧举步出门小解,只见明月当天,叫出三个徒弟一起赏月,领悟日月晦望之理,满心欢喜。
徒弟们先各睡去,长老掩上禅堂门,铺开经卷。
通过前几回的对因心的修正,接下来的四回故事讲果德。果德包括两大部分,正报和依报。这一回是正报,真正获得了正见,真正地进入了禅堂。后面的三回故事是依报,真正的国王得以起死回生。
《西游记》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才获得了正见,可见正见的难能和可贵。当然,这些还只是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这些地方去体会修行层次上的差别,诚可谓天外有天。这个天外天是低层次的人没有办法通过想象来获得的,因此每提高一个层次,都称为不可思议。就像我们这个宇宙一样,以物理学家的想象力为边界。当然,按佛家的百界划分,人间按道德水平和觉悟层次又可以分出十界。因此,讨论到人间的问题是按人中人的道德水平来说明的,大体上,按儒家的水准比较好。但是,对今天的地球人类而言,这个要求有点高,还是以科学家来定义更准确,因此科学家的意识形态被大多数人接受和效仿。换言之,当今世界的大多数人以科学家的观念为正见,即:小,不过基本粒子;大,不过物质世界。
物理学的观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生存体验?只从身体上看,生老病死四苦没有办法解脱。幸好有中华传统文化,不论科学家如何看传统,至少通过道家的养生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生老病死苦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养生文化,基本上都源于道家养生术,且整体上还远远没有达到道家对身体改造的水平。科学与传统两家文化观念的最本质区别表现在科学重果,传统重因。从方法论上看,传统修因,科学修果。科学技术不能改变物质的粒子,仅通过化合和重组元素的方法来重组物质,以满足人类生理上的需要,总体上,科学范畴的心理需要以满足生理为大前提。而传统文化则是通过改变身体的物质结构,化解身体的力学场,从而改变生理需要,并且身体的物质结构是通过把握心理道德水平来转换的,即生理需要以心理需要为大前提。从事实上看,科学文化中真实在物质,虚假在精神,精神与物质严重脱节,而传统文化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因此不论物质和精神都更真实。从因果上看,精神与物质的严重不统一,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不可调和的痛苦。通俗一点讲,科学技术具有不可避免的伤害众生的行为,不说武器和毒药,即便是通过错误的物质改造客观上造成了对众生的伤害,而传统文化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会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快乐人生,心理和行为都是高度利生的。
再向深处观察,为什么科学技术的精神与物质不能高度统一?是因为精神与物质的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矛盾。理论上强调物质为第一性,而生活上又以主观臆断来评价物质的利益。最有代表性的科学行为就是转基因技术的精神与物质的矛盾,即物质完全可以按精神的判断来定优劣。现在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精英创造出来的,这些精英要表现为精英,往往倡导越复杂就越高深,越细致就越正确的思想,导致科学理论很庞杂,让科学家之间往往也很难交流,这就让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论得以流行。如果再加入名闻利养的因素,科学技术还存在人为的虚伪性。虚伪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精神与物质可以不统一,其最简单的表达式是错误的精神行为不会导致物质身体的病变。当然,医学在这一领域似乎已经有了结论,心理不健康会影响身体。在更广泛的范围上看,佛教称之为娑婆世界的这个宇宙中,众生都有生老病死的规律。只是当今世界的医学心理学研究还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心理学与科学所尊崇的哲学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虽然现代量子力学对唯物主义产生了影响,但是这并没有动摇科学家以及信奉科学的人们的生活观念。可能在学术会议上会有精彩的学术报告,于生存理念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类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关系的观念转变是非常困难的,《西游记》的成功在于能让读懂的人和读不懂的人都不反对,都乐于接受,而不引来杀身之祸。道家在修行上也常常应用隐语和口诀来解决观念上的冲突。人类有记载的历史并不长,而有记载的殉道者并不少。在低级众生界里传播高等智慧的文化也存在风险,不光如此,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也有天魔来干扰。地球人多数只看到了物质利益,少数人在乎精神利益。如果这些人处于社会的高位,又坚持错误的哲学观念,那传播大道的人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错误的哲学观念在生活中很容易被接受,比如,痛并快乐着,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与肉身的矛盾,即因矛盾而受苦被认为是精神财富。这在佛家,则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提倡完善自己才有资格去帮助众生。用最坏的结果来讲,就是被迫害致死,也从来没有痛过,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当年诺那祖师被达赖喇嘛折磨,黄念祖大德被劳动改造,如果是把他们一个人的苦让八个人来受都得死。当然,这是看的到的迫害,还有被舆论完全颠倒是非的迫害,就更让世人困惑了。可贵的是,真正利益众生的佛菩萨到人间来,又何曾在乎过诽谤和迫害?换言之,如果在乎,又如何能称为菩提大道呢?好在见地可以是秘而不宣的,这就给菩萨到人间来提供了实现的基础。一个传播正见的人牺牲了,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人觉悟,这才是死的伟大。如果生到世上来,就引起社会灾难,从灵魂到肉体都痛苦,再光辉的理论思想也不能让他免受地狱之报。
正见不是通过宣扬和辩护而能得到的,是只能通过改过来获得。因此,真正利益众生的文化能把人类的错误指出来,即点解人生的奥秘。利益通过自己的悟性和努力来实证,内明的获得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获得内明的必由之路是放下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带有丝毫的对立观念,内就不会明。换言之,坚持西方哲学思想的人肯定是见不到内明的,从修行实证上看,存有精神与物质对立观念是失去人类内明的真正祸因。同样,这种错误观念放下的程度又是显明自性光明的层次,至少最终打破了理事感应的对待,才获得了这一回见月明的果德。内明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当今世界的上流社会人物的福报无不是前世内明的果报。不用说科学的理论演说的建立,就是商业上成就的洞察力,也是内明的外在表现。麒麟文化点解的人类社会八种特异功能人,不论是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科学家,等等,都是过去世修行在这一世的表现。这八种人在这一生放弃了修行,说明他们的内明在转世的时候失去了,需要修行来恢复。如果遇不到修行的缘,这种似明非明的状态则表现为聪明过人。“一罐子不响,半罐子叮当。”很可能会为了享受而错用才华,给来生带来巨大问题。可见,修行真正的成果是一生成就,不再搞轮回,八种社会名流前世虽然修行,没有遇到一生成就的佛法。一生成就的标准,就是能伏诸缘。能伏诸缘的要因,又是圆满地发心。圆满发心的要法,又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
可见,发心上存在丝毫的不圆满,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生成就。所谓“理未圆通,莫论修真。”佛家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因此,人生真正的财富,佛家总结为三个因素:善根,福德,因缘。排在第一的是善根,即有能力理解正见,获得正见。最简单明了的判断标准是能把宗教和觉悟的不同看出来,也就是依自还是依他的根本问题,依心还是依境的根本问题。福德和因缘都是依正见而起利益的作用,否则都起反方向的作用。不求觉悟,必定是随顺欲望,随顺欲望又必定害人害他。佛家称为三世冤,一生修福,来生享福,第三生去三涂受苦。世间的富贵与贫贱都不过如此,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只是时间上的差别。现在贫贱的努力修福,现在富贵的人努力享福,生命轨迹只差一世,扮演相同的命运规律,不存在成功与失败的差别。
这一回故事非常精彩,描写见月明的过程和境界。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现将几个关键点提出来释义,让读者更容易把握故事的发展内涵。
第一,为什么西行四五个年头,还不曾出大门?
第二,为什么大圣要剖开山路而行?
第三,为什么山中的寺院是敕建宝林寺?
第四,为什么向年几个行脚僧会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
第五,为什么行者要一千间净房?而寺院总共不上三百间?
第六,为什么行者要把金箍棒竖在天井里?
第七,为什么将师徒安置在三间禅堂?
第八,为什么师徒要赏月论晦望?
第一,为什么西行四五个年头,还不曾出大门?
修行证果,从生灭性到常存性,这是一个西行取经的转变。若以沾边算出门,这四回故事算出门。用禅宗的三关来判断,这里是真正到了法身边,破初关,可谓真出了大门。如行者说:“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这是指境界中一切法感应分立的境界。回归到法身边,从《心经》的五蕴皆空来看,最为方便。上几回故事里的体用互感,就是行蕴的本质。因缘迁流,如电磁感应一样,而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现象。哲学上有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是因果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没有出大门,就没有办法回答。出了大门,就会发现这本来只是一个因缘问题,先缘到哪个,就先有哪个。因为一切法本来是世间相常住,在世间相上具有因缘生的属性。说有鸡和蛋,很多人百思不得一解。如果说绘画,先画鸡,还是先画蛋,大家会同意,先画哪个,就先有哪个。但是,迷惑的人不知道宇宙万法都是由众生心画出来的。有先后,就会有得失观。如果了解一万法常住,因缘生,生命的意义就容易被看破了。没有必要急功近利,越是贪得,就失去的越多。解决物质极大文明的根本方法是先获得精神文明的高度自治。用这一回故事来说,就是先让自心有能力走出时空万物现象分立的大门。
第二,为什么大圣要剖开山路而行?
《西游记》中的山代表定业,就是哲学里说的客观存在。剖开山,就是化解业障。世界上任何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能见到存在的前因,就能破解存在的问题。《西游记》中的山里,有各种野兽,还有形形色色的妖怪魔王。这些不良的事物都是依山和洞生存的,如果把山剖开,依山而成立的事物都可被化解。生活中最真实的案例就是疾病的存在是不是客观?佛教指出: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念佛来根治。通俗一点讲是:“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说法是不是成立?科学和医学多数不认可,这就是把事物的真相能剖开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西方的医学科学仅从物质层面去剖析,并从物质层次去解决。中医精气神论和经络学去剖析。当然,现在西方医学也有医学心理学,也开始注重心理学效应。相比之下,中医更强调看不见的存在是看得见存在的因,从因来解决果,才能根治疾病,而西医只强调看的见的存在。哪个更高明?显然中医更高明。不过,高明就难得,好的中医就难遇,也就很难培养出一个高明的中医师。中医对道德素质和自身正能量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有根器的问题。根器是先天的,是累世修行的功德体现。教育行业也一样,什么才是人类愚昧的真因?知识灌输能不能解决愚昧的问题?老师最需要悟性,心灵豁达。内心光明才能成为他人精神之师。在这一点上,麒麟文化的要求是:见到法身的性光才有资格收徒弟。仅这一条,就把教育界的问题都解决了。一个不为天下众生谋利益的人,一个还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一个还有低级趣味的人,等等,都不可能成为导师。指导他人如何生活,不能仅仅建立自己的思想上,这是误人子弟。佛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现在人搞学术,不仅与色会,而且在色法上建立自己的见解,并把这个见解称为“科学”。可见,现在哲学和科学上所称的客观存在,往往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剖开这个基础,客观并不客观,存在也未必就一定存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用相对论已经化解了很多常识中的客观存在,并指出物质现象是人类的幻觉。科学尚且能剖开相对之谬见,中道的修行更是能剖开现象和作用的偏差。
第三,为什么山中的寺院是敕建宝林寺?
这是大道之理,一切有为法存在的前提是无为法。一切假相的背后是真实。就像电影银幕一样,影像是建立在银幕能显相的基础之上的。敕建,是指皇帝出资而建的,比喻依真理而存在的。宝林寺,宝是性德,林是功德,寺是宣说一切法的实义。因此,见到山中的宝林寺,就是剖开山路的结果。即,从离假而得见真。
第四,为什么向年几个行脚僧会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
这里不是在诽谤佛教,不是说佛教里竟然还存在这样的僧人。《西游记》是演义修行的大道之理的。僧人代表发愿做佛的人,是十方世界最尊贵的众生。论僧的品行,被称为众中尊。众生界最值得尊重的,所以众生想种福,供养僧,效果最胜。像这样尊贵的人怎么可能在寺院圣地做出不公的事来?还许多?这是从根本说明,佛法是无为法,没有丝毫的人情世故。修到什么果位,就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这个待遇不是人为的规定的,是自然法则,所谓天理决定。宝林寺是自性功德宝林,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有资格入住。差一点点都不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里强调行脚僧,即还在通往正殿的走廊上。大彻大悟的佛家有公案:“赵州和尚八十犹行脚,只因心头未悄然。”心还有生灭,又怎么可能入住宝林寺?最后还真的住进去了,这才是佛法里最深奥的道理。普度众生最难懂的道理,被小说演义出来了。仅从这一点,作者就足以令人赞叹了。对佛理精通到这等程度的,就是在现实佛门大德中,也并不多见。理义上讲,《西游记》本身就是神话,是文学界无法创作的奇迹。
第五,为什么行者要一千间净房?而寺院总共不上三百间?
这是修行原理,行者是处于观照下的行为。观照是彻照大千的,具有净化大千世界的功德,所以必定是要一千间净房。然而,修行尚在过程之中,功德利益还没有兑现那么多。刚刚跨出大门一步,只不过二百多间。体相用三种功德,只体上沾了光,相用上又如何得到圆满之报?只有二百八十五个房头,五百个有度牒的僧人。五根五力都有度牒了,但是还没有真正得度。离三百还差十五,即三五之数。三五是因数,三百是果数。二十个十五是三百的因数,只差一个三五之数。即未破无明,未证法身。从圆教修行上讲,行者修行的果位正处在第九信位,还在修因之中。
第六,为什么行者要把金箍棒竖在天井里?
这就回答了第四问的道理,没有证果,为什么有资格入住宝林?在佛家,凡夫为什么能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是明心见性的人才有资格住的,凡夫怎么就去了?这么深的道理,很多的菩萨不相信,有疑惑。所以,在佛教界,一直以来存在争论。因为对净土法门的带业往生,到底带的是什么业?自从佛教到中国来,这就是一个大公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净土宗的建立和发展,因为净土宗是能让凡夫一步登天的法门,是整个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大道。可以毫不夸张说的,佛教在中国真正建立了净土宗,释迦牟尼佛的本愿功德才真正大放光明。
从净土宗发展的过程看,虽然成就了数以万计的众生,但是同时也存在各种阻力和邪说。就从现在净土的情况看,亦很存在问题。真正的高功大德被诽谤,真正的净土善本(夏莲居会集)被诽谤和烧毁。这些事不仅仅是在家人所为,恰恰是一些知名人物,而且不是一个二个,就知道问题有多么严重。这就说明拥护净土的,以净土为名义的,也可能是破坏净土的,扰乱普度众生教义的。为什么会这样?本质就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穿着袈裟不信佛,只信自己的意业。
到底能不能带业,带什么业?有人说是净业,有人说是惑业。惑业是障智的,如何能生极乐世界?因为到了极乐世界,五眼圆明,智慧如同等觉菩萨,不仅相当于证了法身,还是阿惟越致菩萨,即初证无生法忍的大菩萨。这是什么道理?佛是在哪一部经里说了?很多人致力于查经,找出是不是佛亲口所说。很可惜,学佛靠悟,不靠查经的水平。《西游记》里,行者把金箍棒竖立在天井里,就拿到了入住宝林寺的门票,这里的原理与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相同的,都是佛法中最奥妙的道理。
本注解宣传净土宗,接受的人多,同时宣传麒麟文化,很多会反对。但是,这些反对的人没有看到麒麟文化也是把金箍棒竖在天井里的文化,有多少人看到了?如果你看到了,你能不宣传吗?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宣传麒麟文化,良心何在?网络上的诽谤之词,历史会有交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金箍棒代表心的作用,严格讲,代表凡夫心的根本。如把金箍棒竖在天井里,请看精解中的讨论。凡夫能知道这个根本,能把心放到位,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不一定要等到契入,处于圆满的菩萨心发心位时,功德利益就得到兑现。这就是佛法最大的奥义,普度众生的精髓。
这代表真心正义是一切万法的中心,所显现的道德必须符合这个核心,不能有对立的冲撞。不要说代表妖魔的染法不能违背,就是代表净法的僧人,同样不能违背。故事不是说自心可以凌驾于佛法之上,而正是指明了心与法本来不二。不是法外有心,亦不是心外有法。所谓依正庄严,就是此义。
第七,为什么将师徒安置在三间禅堂?
了解了前面问题的内涵,这个问题就明显了。修行应当处于禅位,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体相用,空假中,三间禅堂,得中道,则见月明。
第八,为什么师徒要赏月论晦望?
修行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智慧进一步显明,看破了修行的过程。所以,到了这个阶段方可为人之师,麒麟文化的精彩之处也可略见一斑。晦,迷惑增多,光明是如何失去的。修行正道,放下万缘,心地又是如何变明的。麒麟文化推出增根法,就是修行增加内明的方便法。这才是佛法的最真实处。为什么会有人把佛教搞成宗教?失去了光明义,就成了宗教。普度众生不是依什么教,而是依什么样的光明。度化众生是依光明的学问,不是文字功夫,不是建议学说,更不是制造机械。当宗教还在讨论依什么经典,经典是大乘还是小乘的时候,麒麟文化一直在默默地前行。圆顿秘法让很多人见到了本来面目,很多人初步体会到了性光的功德。当然,不懂普度众生道理的人们,还会因不解教化的方便来诽谤和扼杀,甚至制造陷阱,利用法律干着不法的勾当。这些做法是晦法,只能让自心的光明越盖越深,负能量不断地增加。可悲是,这些做法只能障碍自己,又何能动摇光明?世间文化不论打上什么样的光辉名称,因为本质上对立的,是分裂物质与精神的,过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必然被世人抛弃。而光明文化,一旦让学习的人见到了自心的光明,则必定成为九牛不回的修行者。既然有九牛不回的意志,哪有不成的大道?真有资格论晦望,代表唐僧师徒上了新台阶。
说到本地光明,不得不说佛家的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是光中之最,正是自性光明的名字。当今佛教界,在诸多宣扬净土的法门的大德中,现在唯独净空法师大放光明,强调见大光明,入大光明,而不是念名字多少。因为老法师独依夏老的会集本,这是净土大经中光明最完善的本子,依之更简明扼要,不容易犯错误。真正代表了净土的大光明修行之要,一经在手,人生何求?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备言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猪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径下高山前进。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备言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要参悟大道之理,必须放下事相,按落云头,就是指放下事相。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既然放下了事相,一切事物都还原成理性了。一切事物都不过是理性之表达,对修行观行法的取经师徒来讲,就是能观与所观,即一切事实不离性德,一切妙法皆是道用。道用,在《西游记》里一律称作宝贝。菩萨借童子,《西游记》中多次出现的惠岸行者,这是直说观慧的功德。菩萨借童子,是因;老君收宝贝,是果。转变境界,破迷开悟就是这样的因果关系。三藏称谢不已,修行的修因证果就是开显性德,真作用在根本上,因此三藏称谢。死心塌地办虔诚,这是强调性德的属性,犹如老子所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性德要显现,唯有虔诚可感。祖宗讲:“心诚则灵。”自作聪明的人不得其门而入,常常大笑之,自视智高一筹,以为不信则不有。舍命投西,所谓的命,只是身相,不破身相身见,如何能感德而归藏?因此,真正的求道者必定是舍生忘死,大智若愚的。攀鞍上马,猪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这个是正常的修行秩序,唐僧在马上,白龙未消业,还属意业,但又是清净意业;八戒是心所,是修行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八戒要挑担子;沙僧牵马,以解导行;行者开路,表修行是依观慧无为而行。铁棒,代表心猿的作用,真假浑然一体之用。剖开路,强调行于中道正义,不立两边。剖开路是佛法的精髓,很多学佛的人一辈子不能开解,就是方法上仍随边见。身在佛门,心在外道。不是说用什么样的经典来指导,而是是不是真的会用佛心。佛家经典多,读起来能懂的人极其罕见。“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自视才高的人往往依自己的意而改变佛的教诲。聪明人进佛教很麻烦,很容易一意孤行。要在经典里另辟蹊径,这都是随“意”的结果。甚至有人破坏经典,研究发现《首楞严经》是伪经。这都是明显把自己的意业当经典的行为,这就种下了无间地狱的业因。用心的人不是这样,不着文字相,不着心缘相。净空法师开示的读经时戒定慧一次完成,才是正道。为什么读经时有戒定慧的功德?就是读经时一字一句,不落在文字相和心缘相上,这是行佛法。读经是世间事,不着相是不用世间意,这就是修行。当然,不着相对很多人来讲,难以理解和把握。麒麟文化给了一个更方便的做法,就是放空身心,用心体会。把这个称为“恭敬态,微调态,接功态。”现在人也很难理解戒定慧,这就需要把实质提炼出来,让众生能做到,佛法的利益才能施舍给众生。佛家讲“方便为究竟。”就是从众生得利益这个根本上来说布施的功德。在当今众生的条件下,说禅宗的修行,众生都做不到,那就是不究竟。戒定慧,很多人不懂戒,不愿意戒,怎么办?佛菩萨的大智大慧在哪里体现?方便!从功德上看,什么是戒?恭敬态是戒。在一切境界里,都能依恭敬的心,这就是修戒。戒不是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戒有开遮持犯,就是因为本质上不是做的问题,是存什么心的问题。祖师开示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这就是戒的功德。什么是定?微调态是定。什么是定?恭敬到极处,就是定。由戒得定,就是这个道理。定生慧,什么是慧?接功态是慧,或者说显现佛功德是慧。在佛家经典里,称“承佛威力”,这就是一种忘我态,以佛功德为自功德。戒定慧的标准就是以忘我为尺度。忘我是修行的大根大本,这就是剖开路。众生常在迷途就是因为我字当头,大道即隐矣。净土法门,就是圆满的接功态,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当成自功德。一字一句地不断提醒自己,这是最直接,最了当的成佛之道。阿弥陀佛是一切佛的总称,一句阿弥陀佛,成就一切佛功德,哪有比这个更高明,更简捷的修行方法?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修行是在生活中修的,即世出世间的中道正义。水代表道,风代表生灭性。修行之难,经历之丰富,是很难想象的,很多人不懂,以为修行人很消极,搞人间的事业才是奋斗。其实,不论是涉及面和激烈程度,世俗的事业都难以和修行相提并论,就是人间最尖端的科技也根本不值得一提。霜,雨相,道的微细相,由天启示的。这一点相似于科学上所说的微观世界,但是科学的微观世界很容易,本质上是共振和放大技术的结合。修行中是体会一切众生类,涉及十法界的众生相,不只是地球上引力场下变现的元素物质现象。披霜,是指和光同尘。露,雨路,体悟大道。冒露,不断地体悟出各类众生的道。菩萨度化众生,必先入其道。比如到人间来,先要有一个人的身体。但是菩萨和我们凡夫不一样,我们的身体是业报,长的什么样,都是业报,菩萨只是借用。通俗一点讲,看相的人看凡夫看的准,什么长相,就有什么习气。比如,腿长的人阴气重,臂长的人阳气盛。阴阳不平衡,在生活的表现不一样。到了菩萨这里,就不能以貌取人。佛与道这个地方不一样,道家说有身即有患,佛家则不说身是患,身是方便教化众生的工具。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所以佛为法王,亲证了万法平等,有无平等。要获得这样的平等,就必然是经历了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道家是出世间,佛家是入世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幻境,焉得如幻三昧?当然,这是法身向上的修行,从西天取经之后的故事,到最后再来讨论。
师徒们行罢多时,前又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谎,人间就有这般大门?”行者道:“兄弟,我们还在堂屋里转哩!”沙僧笑道:“师兄,少说大话吓我,那里就有这般大堂屋,却也没处买这般大过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八戒听说道:“罢了!罢了!我们只当转些时回去罢。”行者道:“不必乱谈,只管跟着老孙走路。”好大圣,横担了铁棒,领定了唐僧,剖开山路,一直前进。
师徒们行罢多时,前又一山阻路。修行总不外乎修出正定,破除种种疑惑。山,代表业力之定聚现前,因此会阻碍修行前进之路。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三藏说这一句,就代表种子库里的业习种子很多,习气很重。可见,众生本来成佛,确实还没有作过佛。不修行永远只是一种可能。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这一句是修行总纲,要明心见性,一切依自性为根本,守住心神,莫乱躁动,即可化解一切障碍。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明心见性难,就是因为恶业累积的厚,大如须弥山。就像我们眼睛里看到的,全是我们的业障,宇宙有多大,业障就有多大。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彻底放下万缘算出大门,用净土法门讲,往生到极乐世界算出大门。低一点标准,是禅宗的破初关,亲证见法身,到法身边。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青天,就是我们讲的空,其实呢?是什么也没有缘到。日月,光源,让我们缘到了物质现象,所以是心灵的窗口,但是是业力变现,因此是棂,木灵。四山五岳,比喻众生定业,众生的境界依定业确立。天地犹如一敞厅!一般人以时空里的物质排列为境界,这就是心被境转。修行的人从根本上看问题,把妄想还原。境界虽然有,却关不住修行人的心,不会迷惑颠倒在境界里搞斗争,伤害众生。八戒听说道:“罢了!罢了!我们只当转些时回去罢。”这句十分契合我们人类的情况,即便是幸运地遇到了解脱身心的修炼文化,多数也会因种种障碍而退转。行者道:“不必乱谈,只管跟着老孙走路。”这个很重要,放下心所法,一切以心体去领会,就可以将二心收归一心。好大圣,横担了铁棒,领定了唐僧,剖开山路,一直前进。有了这样的法则,横下心来,放下万缘,一心向佛,就可以破障精进了。
那师父在马上遥观,好一座山景,真个是: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仿佛接云霄。青烟堆里,时闻得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听得松间鹤唳。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好山!看那八面崖巍,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盘翠盖,枯摧老树挂藤萝。泉水飞流,寒气透人毛发冷;巅峰屹崒,清风射眼梦魂惊。时听大虫哮吼,每闻山鸟时鸣。麂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獐犭巴结党寻野食,前后奔跑。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行来深凹,四边俱有豺狼。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
山顶嵯峨摩斗柄,山顶与北斗星的斗柄相接,从理义上看,境界与心机完全是统一的。树梢仿佛接云霄,树梢,与山顶内涵差不多,从业的建立来看的,与云霄接,指空与有关系是业建立的。比如,我们认为的有,在鬼道看是空,所以鬼可以轻松进出房子。同样的,鬼的障碍我们人类看不到。梢,木肖,业的边缘就是空,我们所缘的是有,缘不到的是空。山顶的顶,与此一致,心机,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不是物质真的这么运动,而是心的行业如此。下流社会,下流世界的众生都是见境时紧接着就生执着用心,即向着迷惑用心,就被境界里的现象牵制而成为万有引力现象。青烟堆里,时闻得谷口猿啼;青烟堆,比作种种虚妄之相,也就是一切众生相。时闻得,时不时还有;谷口猿啼,谷口,依正的起处,即心源。猿啼,即生灭。起心动念未尽,总是在一切事的因地起作用。心现识变,心不动,妄不现。乱翠阴中,每听得松间鹤唳。翠喻自性理体,通透之德,乱翠阴中,指妄想错位的阴宇之中;每听得,这里的用字非常讲究,闻是体上闻,听是耳朵听;松间鹤唳,松间,业相之中;鹤唳,比喻业中之真被委屈之声,即生灭之中存在不生灭性。麒麟文化在点解用功时指出:“静中观动,动中观静。”与这一句是异曲同工的妙趣,也是契入中道的要点。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啸风,是心动而有的变化过程;山魅,业缘引起的幻影;立溪间,溪是对立法,好像真的存在一样。戏弄樵夫,比喻幻化的境界影响功行。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根深蒂固的世智辩聪总在起心动念上伺机而动。惊张,比喻习气的力量很大,总能起作用。猎户,比喻真心随缘,有猎物出现,心就随之而动。好山!比喻修行至此,别有一番法喜,初至中道之心感觉如此。修行是开智慧的过程,就是能对万事万物的力学效应、因果规律了如指掌。因此,真正显露智慧,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看那八面崖巍,四围险峻。从果向因,看世事成立的因果关系,这就是清净法眼。比如,科学发现物质都有引力场,物质的质到底是什么呢?于是,就不断的剖析物质,获得基本粒子,推导出强力和弱力。可是,科学不能解决,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力可以通过空间传递?科学家只能默认力就是这样的。为了解释力的作用,提出了场论。场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可以自圆其说,就是力学效应。科学的名词和概念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科学是从始点又回归到始点,一切都是自然现象,自然的就是客观存在。这些看似自然的,其实是科学家用意识形态建立起来的。修行智慧则不同了,观察到了每一个心念引起的时空变化和错位。八面怎么来的?业力变现的。什么样的业力?对立的心念建立的。所以叫好山!看风景与凡夫不同,凡夫是追求不理解为美妙,菩萨则不然,以不理解为愚昧,为障碍。崖巍,就是障碍。险峻,因为八面障碍,也就成了四围险峻了。当然,凡夫追求险峻,拼命地工作,有了钱就去险峻之处冒险,甚至断送性命,以为人生不过如此。古怪乔松盘翠盖,枯摧老树挂藤萝,古怪,自古以来,即无始劫来;乔松,所造的种种业障;盘翠盖,盘盖在真心之上,即盖覆了众生心性。枯摧,腐朽的;老树,宿业;挂藤萝,还有新业在上面攀缘牵扯。即对众生而言,旧业未除,又造新秧,众生如果没有佛法的指路,没有佛菩萨的加持力,又如何出得了生死苦海呢?用科学来解释,就是把一些观念概念化,视为真实。然后再依这些概念推导出新学科,学科里又引入概念。从生活上讲,先认为死了就如灯灭一样,一切不会再有影响。然后就建立了即时行乐的观念,要不然就白活了一场,什么恶事都敢做。或者建立了一个成败的观念,再依这个观念,建立人生成就的方法。这就是被藤萝越缠越紧。最可怕的是以为自杀能解决一切债务问题,杀人放火抢劫财物不要紧,只要是此身享受了就算成功了。反正是一死了之,他哪里晓得祖宗说的“不得了”和“了不起”呢?举例讲:吃一只鸡腿,将来要还一条腿,一辈子吃了多少腿?将来怎么了?还多少辈子才还清?可是,一旦投身到鸡身,迷惑那么深,就以为自己是鸡,哪里想了?被吃时,仇深似海,一定要加倍偿还才能解恨,这就是因果果因的道理。真正是不得了,也了不起啊!泉水飞流,比喻法性常存于万法之中,法法生灭相续,好似道水飞流。寒气透人毛发冷;大道无亲,法则冷酷无情;比喻迷惑的众生不能体悟大道,常常被自造的因果报应折腾得很悲惨。巅峰屹崒,业障如山,难以逾越;清风射眼梦魂惊;清净观察发现,不能突破业力的牵引,永远在轮回中反复受苦。正如汉字中的怕字,明白了,就知道怕。众生的种种美梦和理想都是过眼云烟,无有实质的存在。可惜众生总是醉生梦死,毫无觉醒之念头。看当今书店之内,书馆之中,影视屏上,还有多少世俗成功的故事,名人传记,都在误导芸芸众生迷而不觉,常常醉梦于声色名利之途。时听大虫哮吼,每闻山鸟时鸣。与前面的时闻每听对应,那是正报,这里是依报。大虫,是大动之虚妄,山鸟,是依业之见。因小果大的道理,正报心中的谷口猿啼,到依报就成了大虫哮吼。同样,鹤唳,就变现成了山鸟鸣,正见失,则情见执。麂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麂鹿,虚妄的各种微尘,科学上称基本粒子;成群,和合为元素,物质等;穿荆棘,构成了种种障碍的作用。往来跳跃,万变不离其宗,总之都是波粒二象。獐犭巴结党寻野食,前后奔跑。獐,变化了的自然文章,指心现的事物;犭巴,附会而有的现象,指识变的效果;结党,指心现与识变同时起作用;寻野食,随顺阿赖耶识的种子;前后奔跑。指产生了时空为实的假相。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行来深凹,四边俱有豺狼。草坡,草,代表心生的作用,坡,土皮,境界相;客旅,指境界中的真实,不随变化而不变者;一望并无,找不到。深凹,与草坡对应,指无相处;如科学上所说的真空,暗物质。豺狼,豸才犭良,即现象的力是一种歪曲的功用。为什么说显象为假?因为背景的暗物质是业障力学效应。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所以,不可以把心现识变当自然,当清净无为,本质上是业力变现的幻象。随顺这样的境界,就是堕落,如同飞禽走兽一样。
那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那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看到了因果报应如此之大,对境界应有的态度就是谨慎,再莫造新殃。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众生业报不可思议,不忍众生苦,那就守住意,要学悟空,把境界一空到底,才能免除苦厄。我,三藏自称,强调性德才是悟空的根本。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这首诗内涵非常有深义,句句都有一味中药的名。佛法的本质就是对治众生的罪业,如药与病的关系,自性本具的功德永远是药。所以前面强调师父和自性的我,一切法源于自性功德。自性的名称就是诸佛的名号,所以学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称佛名号,以名召德,直截了当。阿弥陀佛比作阿伽陀药,就是万灵药的意思。益智,是中药名,也是自性的功德,见性就能开大智大慧。登山盟,指发愿,性德里有本愿,所以佛佛都有大愿,就是不论佛的名号如何,都有其利益众生的本愿。王不留行,是中药名,比喻无住生心治染着,性德是本质,没有丝毫的染着,永远是不变随缘的。送出城,从法身向报身,利益一切众生。反过来,凡夫要成佛,就要学习无住生心。第一句诗点破,这是根本。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三棱子,又称荸荠、马蹄。路上相逢,就是性德在道上起作用,有三个大功德,体相用对应的是觉正净,所以修行可以从觉正净三门入。马兜铃,又称水马香果、蛇参果等,马,代表意;兜,代表包容;铃,是本性的指令,所有的意业皆必须服从性德的指令。途中,在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催趱,性德须臾不可离。因此,任何一个事物可以缺少每种因素,但总不离性德。这就是佛法遍一切处的道理,修行可以不受任何事物的破坏。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荆芥,又称香荆荠、线荠等。艹刑艹介,比喻生心就有生心的刑罚来介入。什么叫生心呢?坡和涧,土皮氵间,就是境界相和对立法,即众生界。茯苓,又称茯灵,艹伏艹令,生心之时当下就伏生的指令。岭和山都是众生业障所成,都时刻受到性德的制约。人间这种制约似乎来得慢,原因是人间的众生或多或少有德的累积,可以消耗一段时间,恶报才现前。德越厚,报越缓。所以,大富之人,做了很多的恶业,以为没有事,结果累积恶业如山,下去受报就非常重。地狱就不同了,比如炮烙地狱,罪人见火铜柱如见美女,女人色欲重的如见美男,冲上去抱,当即烧死。阴风一吹马上复活,又抱又死。地狱众生福报享尽了,这个因果报应来得快。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防己,又称木防己,比喻在业海中得清净。竹沥,又名竹汁、竹油。竹是草的清净义,沥,氵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空心对境,就是防过的大法。茴香,又称怀香。茴,艹回,反闻闻自性;香,和谐,回到性德就可以和合一切众生。拜朝廷,指回报唐王,如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功德:若不满普利众生的大愿,誓不取无上正觉。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这里用了孙大圣之名,呵呵冷笑很有趣味。两种态度,一是师父慈悲心重,怜悯众生心切,这是性德。生心,则心心不离本性,所以没有必要着急。佛度众生与宗教不一样,宗教拉信徒,现在宗教化的佛教也拉信徒。觉悟的文化不拉信徒,但又真正的悲悯众生,怎么办?埋种子。种子埋下去,自然就会发芽,着急,急功近利反而会误了大事因缘。修行,总是在平心静气中兑现功效的。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自性本具的功德不失,众生的业障不实,总有功到自然成的时候。早不觉红轮西坠,心在生灭法中,总不离生时和灭时,灭时则归于自功德。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从十九开始,回归到二一。这就是灭时的总规律。科学发现电磁波也是这样的过程,是个渐变的过程,电从弱到强,再回归到弱,磁亦如此。这个波动早被道家的太极图简明道破天机。科学家在电磁问题上想象出电子和磁子,而太极是电中有磁,磁中有电。科学还要努力,也许有一天能发现这个事实。十里长亭,比喻一切法的显现;无客走,都是主人翁。如《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一句就是指示了诸法实相,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的道理。没有流动的物质,也没有运动的星球。万法就像显示器一样,只有显和隐二种存在。九重天,比喻无穷尽的理义。现星辰,因缘所生的光芒,一切法本质是光。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八河,比喻各种规律;船只,比喻在规律中显现的法;七千,因缘所生的大千世界;州县,国土。收港,关门,各回本处,隐而不现。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六宫五府,六根五识,从依报的境界回到正报的诸根对应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官宰,也失去了作用的因缘回归本处。四海三江,比喻四大智海,比喻与智慧相关的觉照;三大江用,过去现在未来;罢钓纶,四海三江随境界而起作用的,境界隐了,智慧也都藏伏起来了。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见相两分的对立消失,共鸣产生,和谐为一。和合为一,寂静之时,性光如满月,包涵乾坤。这是总说收伏了金银二大王的效果,终于性光朗朗。功夫界常常讲的万法归一,就是如此。
那长老在马上遥观,只见那山凹里有楼台迭迭,殿阁重重。三藏道:“徒弟,此时天色已晚,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明日再行罢。”行者道:“师父说得是。不要忙,等我且看好歹如何。”那大圣跳在空中,仔细观看,果然是座山门,但见:
八字砖墙泥红粉,两边门上钉金钉。
迭迭楼台藏岭畔,层层宫阙隐山中。
万佛阁对如来殿,朝阳楼应大雄门。
七层塔屯云宿雾,三尊佛神现光荣。
文殊台对伽蓝舍,弥勒殿靠大慈厅。
看山楼外青光舞,步虚阁上紫云生。
松关竹院依依绿,方丈禅堂处处清。
雅雅幽幽供乐事,川川道道喜回迎。
参禅处有禅僧讲,演乐房多乐器鸣。
妙高台上昙花坠,说法坛前贝叶生。
正是那林遮三宝地,山拥梵王宫。
半壁灯烟光闪灼,一行香霭雾朦胧。
孙大圣按下云头,报与三藏道:“师父,果然是一座寺院,却好借宿,我们去来。”
那长老在马上遥观,只见那山凹里有楼台迭迭,殿阁重重。归一之后,即得慧眼见真的能力。再看一切法,皆由功德建立。山凹里,就像文章的字里行间,从万法的本质上看。楼台迭迭,殿阁重重。比喻功德庄严,重重无尽。法不孤起,道不虚行。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功德才是归处。果然是座山门,山门,又作山寺,是对寺院的一般称呼。因为古来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以山门为寺院之别名。虽然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也可泛称山门。
八字砖墙泥红粉,两边门上钉金钉。八字砖墙,表八正道;泥红粉,热情帮助一切众生;两边门上钉金钉,两边门,不是两法,而是随顺众生,从空有两边都能接引众生。钉金钉,关键是入门,就指归,以性德开示众生。
迭迭楼台藏岭畔,功德遍及众生类;层层宫阙隐山中。利益普及诸众生。在任何层次的众生都能从佛法里受益。
万佛阁对如来殿,一切佛功德都是众生性德里本具的。朝阳楼应大雄门。只要愿大力大,就能实现成佛的愿望。
七层塔屯云宿雾,佛功德随缘起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三尊佛神现光荣。体相用三位一体,世出世间常在化众。
文殊台对伽蓝舍,有解有行;弥勒殿靠大慈厅。慈悲为怀。
看山楼外青光舞,步虚阁上紫云生。世出世间法,对眼前的境界视为梦中佛事,常在楞严大定,不分别不执着无妄想。
松关竹院依依绿,方丈禅堂处处清。真常禅心时时度众,寂光常照刻刻无染。
雅雅幽幽供乐事,川川道道喜回迎。雅雅幽幽,佛度众生具备雅和幽的特征。即与众生感应交道,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正合适,这就是雅。清净无染,不动不摇。这就是幽。不会在度众生的时候生出任何烦恼和不清净来,不搞对立。川川道道,不管是什么的路,都是路。佛法能做到平等一味的功德,信手拈来,就是无上妙味。喜回迎,总是令众生从境界里回光返照。
参禅处有禅僧讲,演乐房多乐器鸣。佛法无边,无穷无尽的法,时时都在讲。恰如自然的萧声,任何一法都在学说大道之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情况,随意开解,任何一种习气出现的时候,马上激发出自性禅,以最恰当的演说化解掉心中的疑惑。
妙高台上昙花坠,说法坛前贝叶生。佛法如昙花一现难值难遇,说法即有经论产生;贝叶,是最早佛经记载的树叶。这一句的趣味很深的。佛说法好像是一时说,事实上又是时时说。早年智者大师能在定中去参加释迦牟尼佛的法华盛会。就像释迦牟尼佛的涅槃一样,中下根人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事实上释迦牟尼佛不去不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正是那林遮三宝地,山拥梵王宫。世间法的习气往往遮盖了法性的流露,然而一切法的功德都无不是庄严了法性的广大。
半壁灯烟光闪灼,一行香霭雾朦胧。没有见到真相的众生,只能体会到境界里的光明和影像,常在的功德随了生灭性,光和尘都具有了波动波和闪烁性。虽然有功德的和谐加持,但是在众生界感觉依然很朦胧,只是一种吉祥,很难体会到智慧功德。
果然是一座寺院,这里强调大圣对三藏说,本具的智慧力已经初步开发出来了。
这长老放开马,一直前来,径到了山门之外。行者道:“师父,这一座是甚么寺?”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甚么寺,好没分晓!”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上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行者收了法身,道:“师父,这寺里谁进去借宿?”三藏道:“我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请师父进去,不必多言。”
这长老放开马,一直前来,径到了山门之外。《西游记》在用字非常严谨,性德都是直下和径登的。就像球的中心与表面的关系一样,从中心直径影射到表面。觉悟就是从表面体会核心,迷惑就是在表面上轮转。行者道:“师父,这一座是甚么寺?”这里的描写非常有生动,禅趣甚浓。前面三藏在遥观,想必是寺院,然后大圣跳在空中看,即心于中道悟出的道理。这样悟出的道理,依经教来印证,当属于什么层次的功德呢?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甚么寺,好没分晓!”三藏回答的趣味是还在马上,稍微体会一点智慧的味道,根本没有落实,因此不做定论。出镫,性德印证。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这里强调本觉本有,世间万法皆是通达的,如同大字对面,哪有不认之理?修行人经常讲的冷暖自知,都是自性功德的事,处于什么境界,别人不清楚,哪有性德不清楚的?这些问题确实很深奥,并不是简单的师徒问答,而是修行上很容易犯错误的问题点解。然而,修炼界糊涂的人还真不少,很多人以为某“活佛”说自己开悟了就是开悟了。面对境界,一点神通没有,处处是障碍,事事有迷惑,这开的是什么悟?只能是自欺欺人。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注意用字上的变化,这里用长老,代表心的功德源于性德,处于上位,点解此理。泼猢狲!心还是生灭心,真是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强调只是见到法身,并非证法身。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未契入,未破生相无明,还是未证。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尘垢如何去除?要虚心,则功德显现。腰儿,比喻中道。躬一躬,虚心则承佛威德。长了二丈余高,寺院里有方丈,比喻心量广大,众生是寸心,觉悟则成方丈。这一虚心入中道很高明,一下就功德广大无边际了。用手,是指心的作用。展去灰尘,垢灭慧生。师父,请看。性德朗照,理事清楚。乃是敕建宝林寺。敕建,一般是指皇帝建的,指道义所建。宝林寺,真义是自性功德,发菩提心就有资格入住。这是佛法最深奥最精妙的理义,即净土法门的妙理,是即身成佛的密径。学佛人真正把净土法门的原理读懂了,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佛法普度众生的大事因缘。凡夫也能即身成佛,靠的就是发菩提心,没有发出来,但能保持发心的状态,就必登佛地。其最难懂的地方就是连小乘的初果都没有得到,但临终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完成了一生成佛的愿望。所有的惑业,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没有断,带这些惑业,照样往生。这是最难理解的佛理,所以净土法门亦被称为最难信之法。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在不能靠自力的情况下,唯有用发菩提心,与阿弥陀佛本愿相应而摄受往生。行者收了法身,道:“师父,这寺里谁进去借宿?”心空寂了,心与法身合,这里借用法术身。这个宝林寺,谁有资格入宿?三藏道:“我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现在还没有破无明,徒弟都没有资格入住,唯有三藏是本家。
那长老却丢了锡杖,解下斗篷,整衣合掌,径入山门,只见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坐着一对金刚,装塑的威仪恶丑:
一个铁面钢须似活容,一个燥眉圜眼若玲珑。左边的拳头骨突如生铁,右边的手掌崚嶒赛赤铜。金甲连环光灿烂,明盔绣带映飘风。西方真个多供佛,石鼎中间香火红。
那长老却丢了锡杖,解下斗篷,整衣合掌,径入山门,回家的姿态,门面的,方便的,都放下。只见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坐着一对金刚,从众生界归功德林,即与理事的金刚直面。装塑的威仪恶丑,入寺守门金刚有威摄众生的意义,进入寺院要心怀尊重,方能受益。做成恶丑之态,具有警醒的作用。
一个铁面钢须似活容,一个燥眉圜眼若玲珑。两金刚代表性德的两大特征:不变和随缘。铁面钢须,指不变,但又似活容,指能随缘;燥眉圜眼,眉目可以传神,指随缘,但又若玲珑,又如如不动。左边的拳头骨突如生铁,右边的手掌崚嶒赛赤铜。从理体生用,骨头显现如生铁,浑然一体。事是理之展开,如掌与拳的关系,事是赤裸裸的同体。金甲连环光灿烂,明盔绣带映飘风。性德相通,如佛家经典云:一如来给十方如来灌顶,十方如来给一如来灌顶。或者十方佛赞叹一佛,一佛赞叹十方佛。都是表达此义。也正因为理事如此,才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果德。西方真个多供佛,石鼎中间香火红。从性德看一切法,法法是佛,又现佛佛相赞。这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三藏见了,点头长叹道:“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
正叹息处,又到了二层山门之内,见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国、多闻、增长、广目,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进了二层门里,又见有乔松四树,一树树翠盖蓬蓬,却如伞状,忽抬头,乃是大雄宝殿。那长老合掌皈依,舒身下拜。拜罢起来,转过佛台,到于后门之下,又见有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相。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装塑的那些虾鱼蟹鳖,出头露尾,跳海水波潮耍子。长老又点头三五度,感叹万千声道:“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
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如果众生界都能如此,东西方的差别也就没有了。如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与在极乐世界完全等同,佛在性德,一味平等,哪有差别?正叹息处,又到了二层山门之内,见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国、多闻、增长、广目,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从理事看到了修行的法理,四大天王代表修行的次第,或者说修行的四大阶段。进了二层门里,又见有乔松四树,一树树翠盖蓬蓬,却如伞状,忽抬头,乃是大雄宝殿。依四次第,立四菩提智。智慧广大以致圆满,就成无上正觉。忽抬头,比喻顿悟;大雄宝殿,比喻成佛。到于后门之下,又见有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相。指成佛后,乘愿倒驾慈航,普度十方众生。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装塑的那些虾鱼蟹鳖,出头露尾,跳海水波潮耍子。比喻不得佛趣,把佛文化变成宗教,装点门面,求的是外面的荣耀,搞的是来世今生。在六道中头出头没,不求解脱。如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弄潮儿,贪图世利,执着名闻利养。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这一句是点出故事的要义,写《西游记》的纲要所在,百回故事无非是提醒人们正视人生种种苦难和解脱的方法。
正赞叹间,又见三门里走出一个道人。那道人忽见三藏相貌稀奇,丰姿非俗,急趋步上前施礼道:“师父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佛求经的,今到宝方,天色将晚,告借一宿。”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待我进去禀他一声。他若留你,我就出来奉请;若不留你,我却不敢羁迟。”三藏道:“累及你了。”
正赞叹间,又见三门里走出一个道人。寺院里怎么走出了一个道人呢?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原来这个道人不是人们理解的道士,而是在佛寺里做义工的信徒而已。历史上佛门有二位高僧,寒山与拾得,他们就是寺院里做勤杂的僧人。这里情况是描写寺院功德理义,这个道人就是传递功德的使者。《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是说理的,整个《西游记》所有的角色,都只是一个修行人体验的理事。他若留你,我就出来奉请;若不留你,我却不敢羁迟。道人只负责传道义,来者是不是真的有道,才是留下的关键。
那道人急到方丈报道:“老爷,外面有个人来了。”那僧官即起身,换了衣服,按一按毗卢帽,披上袈裟,急开门迎接,问道人:“那里人来?”道人用手指定道:“那正殿后边不是一个人?”那三藏光着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后门首。僧官见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等个和尚,你怎么多虚少实,报我接他!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报我怎么!”
抽身转去。
那三藏光着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后门首。这种光头达摩衣打扮是唐朝和尚的打扮,尊达摩大师,因此鞋子称达公鞋。拖泥带水的,比喻带有众生气息的。因为唐僧只是达到了初关的境界,一样是尊达摩的。禅,是不垢不净的,因此称拖泥带水。斜倚在那后门首,这是特定的内涵,唐僧一惯是举止端庄的,怎么会斜倚在那后门首?比喻功夫还不到家,头触了门,身还没有完全进来。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像这些描写,最让佛家不能接受。不要说有威德的僧官,就是普通的出家人都是愿度一切众生的,怎么可能这么势力?遇到这些问题,就应当找原因。作者是非常了解佛法原理的人,怎么可能会对出家人不尊重?这样的行为,都是表理义和法要的。什么理义呢?唐僧师徒刚刚调伏了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魔王,刚刚心入中道,就感得了宝林寺的功德利益,但是这仅仅是感得,并不是契入证入,甚至味道还很淡。后面收了红孩儿为善财童子,觉悟的味道才浓起来。所以代表僧功德的僧官还不能全面接受这个云游僧,指示功德还没有达到如如不动的僧。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城上来的士夫,代表已经开显的性德使者。这等个和尚,你怎么多虚少实,报我接他!刚到见法身位,当然是虚多实少的,稍稍有了现量的感觉。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报我怎么!这里是表达佛法的严谨,容不得丝毫的不真实。世人说金无足赤,有杂质的金已经无比的尊贵了。佛法在果证上,不通人情。前廊下蹲罢了,指出唐僧当下的证量处于这个阶段。
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谶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又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噫!可怜啊!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和尚你不留我们宿便罢了,怎么又说这等惫懒话,教我们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话不与行者说还好,若说了,那猴子进来,一顿铁棒,把孤拐都打断你的!”长老道:“也罢,也罢。常言道:‘人将礼乐为先。’我且进去问他一声,看意下如何。”
可怜!可怜!两句可怜,意味深长。从佛法的真实上发出感叹,修行不是形式。宗教强调信就得永生,那是宗教。佛法要实质,修行落实了才是真的,否则纵然穿上佛祖的袈裟也是白费。这才是人离乡贱!众生虽本具佛性,不成佛,不见性,有也等同于没有。即一切事物不在本位都没有办法发挥本有的功德。拜忏吃荤生歹意,虽然形式上做悔过,但又吃刺激性的食物,让心不得清净,邪淫烦恼增重。看经怀怒坏禅心;读经是为了召德,如果看经时还用相对之心,哪里可能会有禅?丢瓦抛砖伤佛殿,诽谤正法,不遵佛训。砖瓦,代表世间意,像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懂佛法,不研究佛法,当然即便是研究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懂。像吕秋逸这样的佛学家,就犯这个罪,用砖瓦之意,伤佛的庄严,竟然有胆量作《楞严百伪》,执着相信自己的意能高于佛的经典。这是什么佛学家?连最根本的道理都不懂,但是在佛学界有声望,这也足以说明佛学界的悲哀。敢胡说八道,造地狱重罪。阿罗脸上剥真金。这也是宗教和佛学容易犯的错误,罗汉的真义是断见思惑,这是罗汉脸上的真金,错误的宣传和导向,都是剥真金。比如,把佛教的教化众生的佛事转变为超度亡灵,以此为佛事,这也是剥真金的行为。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宿业未尽,性德中还夹杂不良。此话不与行者说还好,若说了,那猴子进来,一顿铁棒,把孤拐都打断你的!这是给后面的故事做铺垫,没有证果,如何获得果地的利益?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讲,不造飞机,如何能等同地获得空中传送的利益?不造手机,如何能实现两点间信息共享?科学技术选择造飞机,造手机。中华传统教育选择开发人体的五眼六神通,不仅不用造手机飞机,且效果更好。也罢,也罢。长老是个守本分的,随遇而安。人将礼乐为先,守本分,秋毫不犯。不犯是当前的境界,没有契入。看意下如何。意下,是关键词,天理没有意下,所以必定碰壁。
那师父踏脚迹,跟他进方丈门里,只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是念经,又不知是与人家写法事,见那桌案上有些纸札堆积。唐僧不敢深入,就立于天井里,躬身高叫道:“老院主,弟子问讯了!”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烦他进里边来的意思,半答不答的还了个礼道:“你是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乃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活佛求经的,经过宝方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万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那僧官才欠起身来道:“你是那唐三藏么?”三藏道:“不敢,弟子便是。”
僧官道:“你既往西天取经,怎么路也不会走?”三藏道:“弟子更不曾走贵处的路。”他道:“正西去,只有四五里远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卖饭的人家,方便好宿。我这里不便,不好留你们远来的僧。”
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你怎么不留我,却是何情?”僧官怒声叫道:“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三藏道:“何为油嘴油舌?”僧官道:“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三藏道:“怎么日前坏了名?”他道:“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来于山门口坐下。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
三藏道:“有甚么不公的事?”僧官道:“你听我说: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
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
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
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
只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比喻僧官于本位,没有形象,不通人情。不知是念经,又不知是与人家写法事,见那桌案上有些纸札堆积。僧人的本分,是念经演教。又要帮助众生,众生有求必应,所以有做法事的能力。注意法事,不是佛事。佛事只是念经演教。纸札堆积,指示僧官是有自利利他的事业的。唐僧不敢深入,就立于天井里,注意这里的趣味,写的很严谨。唐僧现在还没有资格进去。位置与后面的金箍棒相同,道理相同。你是那唐三藏么?这里用三藏,还只是含藏的功德。正西去,只有四五里远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卖饭的人家,方便好宿。这一句极其深奥。见法身的悟者,到底住在什么位,往生什么土?佛家净土的祖师开示的很慈悲,小根器人,硬要学禅宗,根器不足,一生能有小悟也许有可能,但是小悟不了生死。所以,才开示:“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脚有根,往生净土,成佛就一生不退了。如果有点小悟,开悟的人,比如五祖戒死后投胎成为苏东坡。才高八斗,有什么用?未脱人身,未了生死。正西去,只有四五里远近,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清净,落实之后。四,代表四智;五,代表五须弥。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卖饭的人家,方便好宿。智与境统一,即得法身,三十里代表三德圆融显现,那才是真的住处,这就是证得清净法身。这是小说体的描写,本质上是僧官开示入住的资格如何获得。如果真是四五里远近,师徒在山上早就看到了。数字是理义。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这是佛门的规矩,十方道场都是佛菩萨的普度接引之处所,是为天下众生所共有的财富。当然,现在经济社会,有利用寺院发展旅游业。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你脚根没有站稳,油嘴油舌没有真实义。证果不是谁规定的,虽然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妄想放不下,法身得不到啊!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这一句有趣味,现在的修炼界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有人说,佛不是大慈悲吗,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众生都接到西方极乐世界,让众生一生成佛呢?为什么还要求那么严?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不懂如来真实义,按世间意想出来的。比如,在地球上生活,起个名字,叫极乐世界,有名无实,这样的极乐世界有什么用?现在很多劝修净土的人也犯类似的错误,说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字,阿弥陀佛就会来接他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发了愿说,念我名号必得往生。岂不知,有多少念一辈子名号不得往生的人,是阿弥陀佛打妄语了吗?是读经的人误解了真实义,相信了自己意,以自己的意业与佛的大愿做交易。每天念多少声,将来求往生。没有注意,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不发菩提心,不可能往生。念多少声都没有用。用虚假的心,就是老虎进了城,功德不能兑现,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虽然确实想成佛,可是用错了心。现在宣扬净土的人又有多少真的懂净土?冒充导师要误了多少众生的慧命?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来于山门口坐下。僧官讲故事,讲出了不证果,不能享受果德的道理。行脚僧到了似悟未悟的时候。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还没有真实的功德,大悲心加持他们丝毫无虚。其实,我们凡夫也是时时刻刻有十方佛的加持的,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有等同于没有。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清净供养一切众生,愿他们共享佛功德。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为什么没有办法共享佛德?因为众生未发佛心,贪图享受,不思量舍惑业。七八,随缘随惑。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有惑业故,行为与佛德不相应。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未悟与悟的境界,就是宝林寺的这堵墙。将悟之心,应当安守宝殿,而不是抛瓦。瓦,是世间意;抛瓦,比喻妄念纷飞。钉,是性德。抛瓦,必是扳钉。
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不用功时,不向觉悟,向愚痴。用功之时,又不能如理如法。
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幡布,是佛菩萨威德的象征,扯为脚带,比喻颠倒行事,践踏佛法。牙香即沉香,供佛之香,代表愿意为天下众生燃烧自己,比喻为天下众生求安乐;蔓菁是菜名,喻追求名闻养,早把佛法的根本忘失了。当然,真正发愿为众生而入佛门的,现在不多见了。生活压力大,为安逸而选择出家的人也就渐渐多起来了。
常将琉璃把油倾,琉璃指灯,是表常照之性光智慧,油倾,喻不知修行宗趣,因而失去了佛的智慧光明。夺碗夺锅赌胜,只在眼前利益上用功,在五欲六尘上造业。
三藏听言,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急走出去,见了三个徒弟。那行者见师父面上含怒,向前问:“师父,寺里和尚打你来?”唐僧道:“不曾打。”八戒说:“一定打来,不是,怎么还有些哭包声?”那行者道:“骂你来?”唐僧道:“也不曾骂。”行者道:“既不曾打,又不曾骂,你这般苦恼怎么?好道是思乡哩?”唐僧道:“徒弟,他这里不方便。”行者笑道:“这里想是道士?”唐僧怒道:“观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行者道:“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
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不是志气问题,是方法和道理的问题。行者道:“既不曾打,又不曾骂,你这般苦恼怎么?好道是思乡哩?”这就是修行人的心态,没有逼着他修行,但是他克服一切困难去修行。佛家有一首极好的佛号音乐《思乡佛号》。念佛的人都是思乡之苦,要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这一句就是后面将金箍棒竖在天井中就有入住权的根本道理。既然众生皆有佛性,那就应当有办法显现佛的功德利益。
好行者,按一按顶上金箍,束一束腰间裙子,执着铁棒,径到大雄宝殿上,指着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
执着铁棒,径到大雄宝殿上,解决一切问题,都是心的作用,要从大愿开始。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这句话内涵很深。世间万物都是依法性的功德而显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因此一切相的内在都是有众生心在起作用的,佛菩萨像当然也不例外了。众生一念敬心,必能感通佛,慈悲护佑众生。一般世人不懂得尊重寺院里佛菩萨的泥塑木雕的佛,不知道这里面真有感应。往往对世俗伟人的像却格外尊重,不敢轻慢,这是对道理不明白的表现。不晓得自性佛菩萨是无处不在的道理,借任何一法都可以利益世人,这才是真正自由自在,大智大慧。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此心依性德要见本性,要见诸法实相。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既然依性德来投宿,就应当有性德还接引。净土临终一念往生就是这个道理。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注意,这里的道理与生活中的佛像不同,这是宝林寺里的佛像,不是社会上的佛像。社会上佛像如前所说本是泥塑金装假像。而这里是师徒修行证果的象征,心与像是相通的。如果不通,就必定被打碎了。
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被行者咄的一声,唬了一跌;爬起来看见脸,又是一跌;吓得滚滚蹡蹡,跑入方丈里报道:“老爷!外面有个和尚来了!”那僧官道:
“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说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么!再说打二十!”道人说:“老爷,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生得恶躁,没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样?”道人道:“是个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手执一根棍子,咬牙恨恨的,要寻人打哩。”僧官道:“等我出去看。”
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这就是感应来了。又一个道人,即传道德信息,什么样的道德信息?烧晚香的。前面曾说过,烧香是灵媒,就是心灵沟通的媒介。所以,大圣发狠,这个消息就在起作用了。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生得恶躁,没脊骨。这就有趣味了。前面长老强调是有脊骨,这里强调没脊骨。说有脊骨,是指没有办法调整和变通,没脊骨就没有定法可说。恶躁,还是指生灭心。
他即开门,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关了。行者赶上,扑的打破门扇,道:“赶早将干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僧官躲在房里,对道人说:“怪他生得丑么,原来是说大话,折作的这般嘴脸。我这里连方丈、佛殿、钟鼓楼、两廊,共总也不上三百间,他却要一千间睡觉,却打那里来?”道人说:“师父,我也是吓破胆的人了,凭你怎么答应他罢。”那僧官战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别处去宿罢。”
他即开门,只见行者撞进来了,自性功德与心行本来就在一处。从功德看生灭心是什么样的?七高八低孤拐脸,七生八灭,一般说七上八下;孤拐脸,就是念头的真面目。念念孤起,念念不同。两只黄眼睛,未入法性,生灭心如两眼,黄还是有生相无明的。一个磕额头;比喻心头是硬的。第一念是正念,然后就迷了。獠牙往外生,獠牙,犭尞牙,比喻一切向外的用心都是邪的。生灭心是外道。这是对悟空外貌的描写,影视作品中都没有表现出猴子的獠牙。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现在的人一般认为心是精神,看不见,摸不着,信其有,不如信其无。这一句就完全让世人难以理解了。心不仅有,而且外硬内软。正是因为骨在外,因果报应才会重。道理上讲,心向外就是执着,刚强难化。若向内就是慈悲,和顺一切众生。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关了。行者赶上,扑的打破门扇,心与德不能分,方丈本来就是包容一切心的。怪他生得丑么,原来是说大话,折作的这般嘴脸。这里说实话实说,未见性,怎么可能睡在一千间房里?我这里连方丈、佛殿、钟鼓楼、两廊,共总也不上三百间,他却要一千间睡觉,却打那里来?佛法指真实法,是精华所在,十方三世佛的十如之相,合作三百间。若从大千世界来看,当然千变万化。只是这大千世界原是心现的,因此悟空要一千间睡觉。但是,当下的功德还不足以感通三百间。
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我们从小儿住的寺,师公传与师父,师父传与我辈,我辈要远继儿孙。他不知是那里勾当,冒冒实实的,教我们搬哩。”道人说:“老爷,十分不尴尬,搬出去也罢,扛子打进门来了。”僧官道:“你莫胡说!我们老少众大四五百名和尚,往那里搬?搬出去,却也没处住。”行者听见道:“和尚,没处搬,便着一个出来打样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与我打个样棍来。”那道人慌了道:“爷爷呀!那等个大扛子,教我去打样棍!”老和尚道:“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怎么不出去?”道人说:“那扛子莫说打来,若倒下来,压也压个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说压,只道竖在天井里,夜晚间走路,不记得啊,一头也撞个大窟窿!”道人说:“师父,你晓得这般重,却教我出去打甚么样棍?”
他自家里面转闹起来。
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天井,也就是天心的意思,即一切理的中心。与后面的井里的皇帝开始呼应了,代表本来面目。不方便,你就搬出去!与心不相应的自然不能存留。当然,故事的趣味很深,不是性德不容心,而相反是心不能显真性。如今心已经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这样的心哪有不合性德的道理?如果这样的心都不能合性,那就不存在心性一如的道理了。我们从小儿住的寺,师公传与师父,师父传与我辈,我辈要远继儿孙。他不知是那里勾当,冒冒实实的,教我们搬哩。性德哪有搬家的道理?如果能搬,也就不是功德了。和尚,没处搬,便着一个出来打样棍!都不搬就说明本来是和合的,如果不和合就与此棍有冲突。
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甚么打与你看看。”忽抬头,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口中不住叫:“爷爷,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问你:“这寺里有多少和尚?”僧官战索索的道:“前后是二百八十五房头,共有五百个有度牒的和尚。”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点得齐齐整整,穿了长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爷爷,若是不打,便抬也抬进来。”行者道:“趁早去!”僧官叫:“道人,你莫说吓破了胆,就是吓破了心,便也去与我叫这些人来接唐僧老爷爷来。”
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石狮子,代表世智,是自作聪明,当然可以打碎,即世智与中道的心是有矛盾的。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既然中道的生灭心能与功德完全相应,那此心的体相用,都可以入住。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点得齐齐整整,穿了长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这里描写入住的功德,与入住五百和尚的功德一致。就像净土法门一样,即便是下下品往生,也能够分享到上上品的功德利益。道人,你莫说吓破了胆,就是吓破了心,便也去与我叫这些人来接唐僧老爷爷来。传递这个指令,代表功德已经感通。
那道人没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门,从后边狗洞里钻将出去,径到正殿上,东边打鼓,西边撞钟。钟鼓一齐响处,惊动了两廊大小僧众,上殿问道:“这早还下晚哩,撞钟打鼓做甚?”道人说:“快换衣服,随老师父排班,出山门外迎接唐朝来的老爷。”那众和尚,真个齐齐整整,摆班出门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偏衫;无的穿着个一口钟直裰;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腰裙接起两条披在身上。行者看见道:“和尚,你穿的是甚么衣服?”和尚见他丑恶,道:“爷爷,不要打,等我说。这是我们城中化的布,此间没有裁缝,是自家做的个一裹穷。”
那道人没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门,从后边狗洞里钻将出去,这段描写有深义,说明是感通不是实证。信息不是从正门传出去的。就像净土法门里所说的“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这早还下晚哩,撞钟打鼓做甚?确实是暗合道妙,《西游记》精彩!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偏衫;无的穿着个一口钟直裰;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果管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