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群众及服务对象意见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目前档案信息传输

《档案信息化理论与实践》(06)
《档案信息化理论与实践》(0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素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过程可以看成是对各种要素的科学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不仅要科学确立建设的目标、任务,而且要系统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构成要素和基础要素,了解各要素的意义、结构、现状和发展态势,厘清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确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某一事物(或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性质不同、相对独立,对事物(或系统)的运行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目前,除个别学者言及档案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外,
档案界对此问题的研讨几乎空白。这里借鉴其他学科有关信息化要素的研究成果,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将档案信息化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 档案信息网络
档案信息网络是数字档案信息传输、交流的平台,是档案信息化最基本的设施,包括专门构造的档案局域网、区域档案网等档案信息专用网络和互联网、政务网等公共的或一定范围内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程度是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 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资源是指存储于各种介质、处于不同阶段的各类在线或脱机的数字档案信息,包括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最核心的要素,档案信息网络化的根本目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离开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档案信息化人才
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所有具有信息化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以其创造性的劳动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者,具体可分为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四种类型。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
(4)&& 信息技术及设备
信息技术及设备是指支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代信息技术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化手段,包括数据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及设备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5)&& 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
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需的各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标准等,包括国际、国家信息化公共的法规、标准和档案信息化专门性法规、标准。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是国家对档案信息化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体现着国家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档案信息化诸要素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基本关系简单示意如下。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要求
对上述要素的配置、利用构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2.1&&&&&&&&&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要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信息网络,如何充分利用公共网络环境构建符合特定要求的档案信息网络平台,是档案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两项:
(1)&& 配置信息处理设备
其任务是配置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数码摄录机、复印机、打印机等信息处理设备,构建档案信息处理的硬件环境,提高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信息处理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到‘十五’末,全国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力争东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9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70%;中西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8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50%”。
经济发达省份对配备信息处理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如江苏省要求“到2007年,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达100%”。
(2)&& 建设和完善档案网络
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目前档案信息传输、利用的网络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档案局、馆内部的局域网、连接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网、连接公众的外部互联网。三网一般实行物理或逻辑隔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网络体系。《纲要》中对局域网建设的要求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中心城市档案局馆力争全部建立局域网;省以下档案局、馆的局域网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为试点,80%的区县市档案局馆建立局域网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1.2.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标志着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几项。
1、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档案目录是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用户之间的桥梁,也是档案资源管理的必要工具。随着计算机在档案检索过程中的引入,机读目录的价值越来越为档案界所重视,80年代末起档案机读目录建设就摆上了议事日程,成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先行工作之一。档案机读目录又称电子档案目录,根据目录著录对象的不同,分为机读文件目录和机读案卷目录等。目前,随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推行,
档案机读案卷目录的功能逐渐退化,而对档案机读文件目录的要求越来越高,机读文件目录的著录内容和数据格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如《纲要》中要求,“到‘十五’末,有条件的省级档案馆全部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都要实现机检,重要全宗档案逐步实现文件级目录机检”,江苏省更提出了2006年前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部完成馆藏所有文件级目录建库工作的要求,浙江、安徽、湖南等省专门制订了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的地方标准。
2、档案目录中心建设(区域档案文献机读目录中心)
档案目录中心是在集成各级、各类档案馆目录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档案目录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它是实现更大范围内档案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档案目录中心根据其汇集目录的类型或范围的不同而分为专业档案目录中心和区域档案目录中心。在建的专业档案目录中心有明清档案目录中心、民国档案目录中心和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等。借助广域网络平台来实现档案目录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是档案目录中心建设的目标。目前,江苏省正在利用基于互联网的VPN技术来建设全省的档案目录数据虚拟专网,以满足档案目录数据馆际共享的需要,实现全省档案馆的馆际查档利用。
3、&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在数字形式的文件占形成文件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电子文件将成为未来档案的主要来源。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实现从电子文件到数字档案的“无缝连接”,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最艰巨的任务。《纲要》中明确要求“各级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虽然批量电子文件的归档尚需时日,但国家明确指定统战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市级机关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的试点工作,并要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开展网络环境下接收电子档案的试点工作。我国自1999年起先后就电子文件的管理专门制订了国家标准2部、行业标准1部、部门规章2件, 对电子文件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4、& 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是指档案部门利用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等将传统介质的纸质档案、缩微档案、声像档案等通过扫描、拍摄、采集转换成为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在网络环境中传输的格式规范、结构有序的数字档案的过程。根据数字化对象的不同,档案数字化可分为纸质档案数字化、照片档案数字化、声像档案数字化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等。档案数字化的实质是传统档案信息向现代数字环境的迁移,是为了解决传统档案信息对数字环境的不适应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因此,档案数字化是一项解决“存量档案”的阶段性工作,虽然目前任务繁重,但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电子文件逐步替代非数字文件,档案数字化的压力将逐渐减小。对于档案的数字化任务,《纲要》的要求是“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对珍贵、重要档案的保护,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水平。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要求试点单位逐步实现馆藏重要全宗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建立馆内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中央、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向中央档案馆移交的档案一般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为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我国于2005年推出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5、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档案数据库指以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形式集中存储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需要建筑在档案目录数据库工作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之上。相比于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档案多媒体数据库的组织存储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对不同格式电子文件的转化,对档案元数据的规范等。但该项工作是实现档案内容全文查询的基础,对提高数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深度,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尚处于起步阶段,《纲要》中提出了要“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等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
1.2.3&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是指以档案信息资源为内容,以档案资源管理、共享为目的,以信息技术及其软硬件设施为手段而构建的各类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保障,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体现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目前主要有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开发的各类档案管理软件,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数据库系统、基于互联网和政务网的档案网站、基于实体馆藏综合各种信息技术而建立的数字档案馆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下:
1、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与推广
档案管理软件是指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用于对档案信息和档案实体进行辅助管理的基于各种计算机环境的应用软件系统。档案管理软件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分为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和档案馆档案管理软件;根据适用技术环境的不同分为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和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根据功能上的差别有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软件、全文版档案管理软件、专业档案管理软件等等。档案管理软件是我国档案界开发最早、应用面最广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纲要》中对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推广应用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信息系统的构建
“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信息系统”是指将有序组织的文件档案数据库通过一定的方式接入地方的电子政务网,有机融入电子政务的信息流程,通过政务网平台为地方政府提供文件、档案信息服务。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建设并完善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纲要》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建库入网工作,争取将各地档案数据库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库纳入当地电子政务、信息港建设总格局中。”沿海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则提出了“各级综合档案馆要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文件中心和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在线采集、接收和利用归档电子文件”,“在档案馆建设数据备份基地作为安全和永久保存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手段,与各地电子政务数据库管理服务中心相配套”等更为具体的要求。
3、基于互联网和政务网的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在信息网络上建立的站点,是档案部门面向网络世界的窗口。它以网页和数据库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和相关服务,构成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档案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档案机构的门户,既是档案信息流向社会公众的主要渠道,又是实现档案部门之间互通互联,并最终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的必由之路。
加强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中,档案网站建设投入少、见效快,因而发展迅速。根据建站网络的不同,档案网站分为基于政务内网面向地方政府服务的档案网站和基于外网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网站两大类,两类网站在定位、服务和信息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纲要》不仅为全国省级以上档案部门档案网站的开通规定了时间表,而且提出了“档案网站要“不断加以完善,丰富网站内容,有计划地上传开放档案目录,有条件的可上传已公开的档案全文信息”,“在逐步推进地区性馆际互联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国家档案局网站为龙头,逐步与各地档案网站实现链接,最终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的目标。
4、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馆是以一个或众多实体档案馆为基础,综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中集成数字档案资源,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档案信息管理集成系统。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技术要求很高,资源投入很大的一项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构建模式。深圳、青岛等市档案部门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先行一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对于数字档案馆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模式尚不明确,有关规范和标准还在期待之中。对于示范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单位,《纲要》中也予以了明确的规定。
1.2.4&&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
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应涵盖信息化建设的所有方面,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的任务则包括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和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对于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纲要》确立了在适当时候提出行政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行政规章的制订和完善的基本任务,并要求“加快研究和制订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完善,《纲要》提出了“集中力量研究制订一批急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宣传与贯彻”,“优先制订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采集、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加快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标准实施机制”的任务要求。
1.2.5&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造就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其它行业相比,档案信息化人才形势比较严峻,人才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已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纲要》专门强调了档案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等列入指导性教学计划;加强对档案业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档案业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1.2.6&&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不同于一般信息,记录着社会活动的历史过程。档案中有相当部分内容包含敏感信息,具有保密性和利用限制性。这些信息一旦泄密或被非法利用,将威胁国家的安全,损害公众的利益,危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来严格管理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而数字网络环境的不稳定、不安全及数字档案载体脆弱、易变等特点,使得其安全措施更为复杂,如何构筑可靠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系数,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纲要》中对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要切实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各级档案部门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中,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参加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档案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在因特网上提供已公开档案目录查询服务的,要认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安全。”
匡定发:《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结构模型素描》,《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6期。
考虑到实践要求,此处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归纳以《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为重要依据。
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档发[2002]8号。
江苏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年)。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DA/T22—2000。
国家标准是《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行业标准是《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DA/T
32&2005);部门规章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档案局,1999年6月),《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2003年7月)。
档案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
江苏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年)。
来源:中国档案学术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档案人员基本业务知识讲座
(作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分析措施_心得体会范文_文秘网
您的位置: &
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分析措施
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分析措施
水文档案资料是江河**和涉水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事关国计民生。在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和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的新形势下,如何加速推进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水文档案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既要遵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兼顾水文信息生成和储存的特殊性。基于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的综合考虑,我认为水文档案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应着重抓好“五大建设”。1、数字档案室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核心要件。目前,国家正准备提出全国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方案。因此,水文数字档案室建设正当其时。作为水文档案存放、整理和加工中心,水文数字档案室应当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系统工作站、扫描仪、刻录机、光盘库和中转服务器等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同时,根据国家统一规范的数字档案管理规则和标准,设置相应的管理服务软件及其传输浏览等应用系统,从而真正建立起集信息收集、加工、馆藏、交流、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档案室。2、信息化网络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基础支撑。根据数字化归档的要求,需要在水文系统构建三个对接电子网络。一是机关内部的局域网络。在单位内部实现各部门之间和数字档案室与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并在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的前提下实现资料文件的数字化归档。二是联结各个基层水文站的数字信息传输网络。各基层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文站点的文字、图像等数字信息要适时同步地通过专用互联网络传递到水文信息处理中心,实现适时测报分析和有选择归档。三是外部电子文件传送网络。通过互联网络联通,实现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文件传送与收集相对接。3、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这是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标准,对馆藏历史档案按照类别、年度、密级、等级进行数字化归档处理,以磁盘、光盘等介质进行分类陈列,并刻录到档案信息中央处理器以供查阅。其次,要运用归档整理应用软件,对新生成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资料及时予以归档。第三,要尽可能地将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在外网空间,切实丰富外网水文信息资源的内容。4、浏览查询系统建设。数字档案的鲜明特点就是储存容量较大,浏览查询便捷。没有一个快捷高效的浏览查询系统,再好的库网条件也会失去其应有意义。当前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浏览查询系统软件已经十分成熟,完全可以通过专业人士或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其基本要求是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查询便捷、更新及时、结果精准。同时,既要能够联合使用日期、类别、主体、关键字进行精准查阅,也要能够做到汉语及拼音双识别查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查阅效率。5、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具体要抓好三个平台建设。一是公共服务网站建设。也就是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水文信息网站,对此我省已在省市两级构筑了十分完备的水文信息公共网络,今后的方向是实现与政府、各县(市、区)网站的并联对接,进一步扩大公共网站的服务和影响范围。二是手机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信服务系统,适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水文信息,其服务时间主要为防汛抗旱时期,服务内容为降雨量、主干道水位及流量等,还可联合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发布大众最为关注的洪水预报,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防汛抗旱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河运从业人员和可能发生洪灾地区的干部群众等。三是新闻媒体发布平台。可在天气预报栏目增添有关水文实时信息和水文预报的内容。同时,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谋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通过加强领导、保障投入、重视人才、完善制度等保障措施,加速挺进水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
《》由文秘114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试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_小宗师专辑:摘要:技术环境和公众服务职能的转化,促使了档案信息管理的转变,对各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顺应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是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一项对专业设备、技术、人才、时间等要求量非常高的建设工程。作为社会发展的缩影,档案信息化工作应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保证适时、准确的档案信息能被大众通过比较便捷的方式获取到。关键词: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报务质量。各档案部门应深刻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的内涵及重要性,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思想,努力提升档案管理员队伍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意识。同时,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自己工作性质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因为只有专业技能与服务意识兼俱的档案工作者,才能在信息社会中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一、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档案信息化就是指档案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档案信息是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包含了硬件设施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还包含了在这个应用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如国家政策中对档案管理的引导和支持。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1.长远性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企业各部门的档案馆理中心应认识到,档案信息化需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式工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保持前瞻性原则,在网络设施与软件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深入调查,科学论证,保持其长远性发展。2、合作意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单个的部门或个人无法独立完成,所以这个过程中的各层部门与人员都需要坚持团结合作的原则,有效沟通与配合,保证工作各阶段的顺利完成。3、实用原则任何形式的总结工作都是为了成为后世的借鉴,能够为实际的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信息服务。所以,档案信息的选择要精,注重时效性的同时看实用性,使其的质量达到上层,这样才能真正为利用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4、人才的培养档案信息化对技术的要求,比如档案保存的技术、开发利用的形式,都是多样的。电子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还要接受能力强,保持随时随地学习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要求。三、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措施(一) 完备的基础设施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其中信息网络是核心。1.配置信息处理设备其任务是配置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数码摄录机、复印机、打印机等信息处理设备,构建档案信息处理的硬件环境,提高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2.建设和完善档案网络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目前档案信息传输、利用的网络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档案局、馆内部的局域网、连接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网、连接公众的外部互联网。三网一般实行物理或逻辑隔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网络体系。(二)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1.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随着计算机在档案检索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档案目录的价值首先得到了重视,电子档案目录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对特定档案信息的查找与定位。2.档案目录中心建设电子档案目录在档案检索过程突出的作用奠定了档案目录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它是在集合了各种电子档案目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档案目录信息的交换平台,实现了更大范围内档案资源的共享。3.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文件是档案的前身,在数字形式的文件占形成文件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电子文件将成为未来档案的主要来源。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实现从电子文件到数字档案的“无缝连接”,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最艰巨的任务。4.档案的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指档案部门利用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等将传统介质的纸质档案、缩微档案、声像档案等通过扫描、拍摄、采集转换成为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在网络环境中传输的格式规范、结构有序的数字档案的过程。(三)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是指以档案信息资源为内容,以档案资源管理、共享为目的,以信息技术及其软硬件设施为手段而构建的各类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保障,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体现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目前主要有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开发的各类档案管理软件,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数据库系统、基于互联网和政务网的档案网站、基于实体馆藏综合各种信息技术而建立的数字档案馆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下:(四)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与推广1.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信息系统的构建“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信息系统”是指将有序组织的文件档案数据库通过一定的方式接入地方的电子政务网,有机融入电子政务的信息流程,通过政务网平台为地方政府提供文件、档案信息服务。2.基于互联网和政务网的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在信息网络上建立的站点,是档案部门面向网络世界的窗口。它以网页和数据库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和相关服务,构成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3.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以一个或众多实体档案馆为基础,综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中集成数字档案资源,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档案信息管理集成系统。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技术要求很高,资源投入很大的一项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构建模式。(五) 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应涵盖信息化建设的所有方面,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的任务则包括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和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两个基本方面。(七)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档案信息不同于一般信息,记录着社会活动的历史过程。必须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来严格管理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而数字网络环境的不稳定、不安全及数字档案载体脆弱、易变等特点,使得其安全措施更为复杂,如何构筑可靠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系数,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四、结束语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全面又具体的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某个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某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所有的档案管理部门在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下,带动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热情,积极参与,共同协作。因此,在技术设备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档案管理者队伍的专业技能是档案管理工作培训的核心,其次就是档案管理者们的内在素质修养。有硬件软件都合格的档案管理者,才做作好自己的工作,这样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才有了一道曙光。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