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里通积分等于多少钱我有2万等于百份之多少?

像素和分辨率的关系
我的图书馆
像素和分辨率的关系
图片的像素和分辨率
对于像素和分辨率这两个词,主要见于图片和显示设备上。只要你用到手机里的照相功能,你都要接触到这两个概念。只是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而更多的人却根本就不知道,白白浪费了手机里500万、800万像素的摄影头,却不知道如何调节使用。
像素是组成图象的最基本单元要素:点。分辨率是指在长和宽的两个方向上各拥有的像素个数。一个像素有多大呢?主要取决于显示器的分辨率,相同面积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屏,其像素点大小就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即一个平面是由无数个点所组成。但无论技术多先进发达,人类总是不可能做到一幅图象由无数个点来构成的境界,只能在长和宽的方向上由有限个点组成而已。
这些有限的点就叫做像素,每一个长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乖每一个宽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的形式表示,就叫做图片的分辨率。
如一张640X480的图片,表示这张图片在每一个长度的方向上都有640个像素点,而每一个宽度方向上都480个像素点,总数就是640X480=307200(个像素),简称30万像素。
显然单位面积上像素点越多即像素点越小,这图片就越清晰细腻。
那这个像素点究竟有多大小呢?单纯从图片来说是不能确定这个点有多大的。这个大小和显示屏的分辨率息息相关。
显示屏的分辨率
显示屏的尺寸是指其对角线的长度,用英寸表示,1英寸=25.4毫米。
我们以一款手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其主屏尺寸:4寸,主屏分辨率:800x480像素,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可知其长宽为3.430寸X2.058寸(87.1毫米X52.3毫米)。800/3.430=233,即每英寸长度有233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87.1/800=0.109毫米大。
就是说这个手机的显示屏共由800X480=384000个边长为0.109毫米大小相等的像素点所组成。任何一张图片在这个显示器里百分之百全屏显示时(图片作为墙纸或屏保时效果最好),其像素点都是这么大。如果图片大过显示屏,则要滑动滚动条才能看完全图,如果小于显示屏,则会居中显示,无图显示处为黑框显示。对于640X480分辨率的图,在此显示屏中会居中显示,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会有一截为黑框显示。这个图片的尺寸长为69.68毫米,宽为52.3毫米。如果是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照得的相片,你会看到一格格的马赛克,画面很是粗糙。
而对于4.3寸主屏,若其分辨率:像素,则长和宽3.746X2.108(95.2毫米X53.5毫米),=341,即每英寸长度有341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95.2/毫米大。显而易见这个屏幕比前面那个屏显示的效果好得多了。640X480分辨率的图片在这里的长和宽分别为47.6毫米和35.7毫米。
对于4.5寸主屏,若其分辨率为:像素,则长和宽3.923X2.206(99.6毫米X56.0毫米),=326,即每英寸长度上有326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99.6/毫米。和前面的4.3寸屏差不多。
17寸液晶显示器(5:4),其分辨率:,每英寸长度上有96个像素点;每个边长为0.263毫米。
19寸普屏显示器(5:4),其分辨率:,每英寸长度上有86个像素点;每个边长为0.294毫米。
19寸宽屏显示器(16:9),其分辨率:,每英寸长度上有82个像素点;每个边长为0.308毫米。
19寸宽屏显示器(16:10),其分辨率:,每英寸长度上有89个像素点;每个边长为0.284毫米。
PPIpixeleperinch每英寸长度上有82个像素点,即用82PPI来表示。
所以说同一张图片,在不同的PPI(影像分辨率)显示屏上其尺寸是不相同的,&& 像素点的大小就和这个影像分辨率有关。
相机里图片的尺寸
摄像头也和我们人类的单个眼睛一样,当然了,人单个眼睛左右有160度的视野范围,上下有120度的视野范围。而现在最大的超广角数码相机也很难达到这个范围。据说鱼眼镜头相机的视角范围可以达到220至230度。但无论是其视角有多大,在左右的长度和上下的宽度方向上的比例是和人眼睛一样的,即160:120=4:3。所以所成图片的尺寸也是采用这个比例的居多,如:
5万像素480X320=153600
20万像素640X320=204800
30万像素640X480=307200
50万像素800X600=480000
80万像素432
100万像素6000
130万像素8800
200万像素20000
300万像素45728
500万像素76832或38848,15200。
800万像素90272
1000万像素80928
1200万像素000000
1400万全线800192
也有采用16:9,如
900万像素24000
更有采用3:2的呢!如
600万像素00000
1100万像素656000
还有采用5:4的,如
130万像素10720
当然还有采用黄金分割系数的,即16:10=1.6:1=1:0.618,如
100万像素000
现在手机的摄像头大多数都是500万像素和800万像素,也有少数1200万像素的。最高像素的当属诺基亚新推出的智能机808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100万像素483904像素。网上报价竟然4000元都不到,而这个像素级别的数码相机却要上10万元钱呢!6000万像素的哈苏单反H4D60更是要20多万元。
我们人类的眼睛就是一个超级数码相机,视网膜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感光细胞,也就是像素。那么人的眼睛究竟有多少像素呢?据研究有5.76亿个。听说有人已经造出了10亿像素的相机,不过都是用在天文研究或军事应用上,个人用不起呀。也许在不久的以后就能广泛民用了。
显而易见,显示屏的长宽尺寸比例也应该按这个来做才对。一般显示屏最佳分辨率如下:
能否在太空看长城?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的眼睛最小能看到多细的物体呢?
有关研究资料说,人的眼睛最小能看到0.02到0.01毫米粗细的小点。也就是1270到2540PPI。
曾有人信誓旦旦的说:“长城是在太空上能见到的惟一的人工建筑”,你相信吗?能否在太空看长城?按近大远小的道理,在太空中看到的长城有多大呢?
常教导小朋友说:看书时,书要离眼睛一尺远。可见人的眼睛在离物约33厘米左右视物是最佳的距离。太近了不仅不会看得更清楚,反而会视物模糊,久了就会近视眼。
我们假设有个非常牛的航天员,能看得清50厘米外0.01毫米粗细的小点。那么长城有多宽呢?假设处处都有10米宽吧!我们假设天气非常的好,格外的清新,万里无云。
则有0.5X(10/0.00001)=500000米=50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的航天员在500公里高的太空中,看到的长城就是0.01毫米粗的细丝而已。而航天器一般离地球表面都在340公里左右,就按340公里算吧。在这个高度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 1.8X(340/10)=1.8X34=61.2(公里),也就是说,等于你看着61.2公里远处站着个1.8米高的人墙一样。
10X(10/350000)=0.(米)=0.3(毫米),一粒芝麻都有1毫米大,就当是0.3毫米宽的红布带吧!350公里高空的宇航员看长城就相当于看10米远处0.3毫米宽的红布带。
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再以头发来打个比喻吧!
我们的头发大约是0.05毫米粗。在光线充足和视力非常好的条件下,且放置头发的背景是白色情况下。在2米远应该能看得到头发的,你能在5米外看得到吗?假设是刚好可以看得到吧!还是假设长城处处都有10米宽!
则5X(10/0.00005)=100万米=1000公里,也就是说在1000公里远处看到的长城就象一根头发线一样。对于在340多公里高空飞行的航天器来说,宇航员能看得到的长城,0.00005()=1.7,相当于你看着1.7米远处的一根头发而已。1(340/10)=34(公里),也就是说和你看着34公里远处有个1米高的小孩子一样。你说有可能看得到吗?
所以说,大空看长城是不可能的事情。飞机上看长城却是没有问题的。
像素点里面还有些什么?
像素组成的图像叫位图或者光栅图像,点阵图,像素图形,网格图。(光栅一词源于模拟电视技术,我们的电视信号就是模拟信号。)。
在一般情况下,像素它是一块正方形,带有高度、色调、色相、色温、灰度等的颜色信息,一定数量的颜色有别的正方形小块排列组合,用以表示一幅点阵图像,也就是位图图像。通过数码相机拍摄、扫描仪扫描或位图软件输出的图像都是位图。
一张位图,颜色信息越是丰富,则图片的容量就越大。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所得的图片,其容量往往都很大。本人1200万像素的图片,最小的为2.2M字节,最大的有6M字节之多。
300ppi0.085
像素值和最终打印出相片大小的关系&
&&&&&&&&&&&&&&
经常有人问:我的图片是,能出5寸照吗?我的相机是500W像素,最大能打印出几寸的相片?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对此我们只需要关心三个指标:
像素数,打印精度,画幅大小。
由于相机上的图片是4:3模式(或3:2,16:9,16:10。),而照片的画幅可就不一定了:有3:2,4:3,5:3.5等。
通常表示照片规格会用“寸”来表示,和显示器之类的产品用对角线长度表示尺寸的方式不同,照片所说的“几寸”是指照片长度方向上的一边的英寸长度,一般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如1寸相片其规格为1X1.4,用1.4长那边的尺寸来表示,即1寸;5寸相规格是尺寸5X3.5,用长边尺寸5表示其照片的规格。
而国际上还有一种通行的表示照片尺寸的方法,即取照片短的一边的英寸整数数值加字母R来表示。比如5寸照片,规格为5X3.5英寸,即3R;6寸照片,规格为6×4英寸,即4R。
打印精度,就是每英寸长度方向上打印机打印的像素点数dpi,一般都是300dpi为标准。120dpi是最低要求,150dpi是安全达标下限。一般来说有250dpi就行了。所以说一般都是用250dpi来计算打印相片所要求图片的最低分辨率。
.6,很明显符合要求!300W像素,拍下来的一般是2048长度, .83寸,可知冲印7寸,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了,如果你用像素的图片来冲印7寸的相片,那相当于把图片在显示屏上放大了一样,固然是不清晰了。
象800万像素,,显然打印10寸的相片是刚刚好,但这是百分之一百显示出来的,其清晰度可想而知是多难看的了。除非是在非常优的环境下照的相。但若打印成7寸相片,机器自然会调整参数把图片相应缩小处理,这样打印出来的相片就清晰得多了。 & 黑白照已经成为了历史。彩色照片正是横行无忌之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是立体相片的天下了。
现在办居住证等证件都是采用1寸相片。其尺寸为1X1.5(25mm×35mm
若以300dpi 来计算,5X300=1500,则100万像素6000的图片打印不出5寸的相片来的。必须要200万像素20000才行。就算以250dpi(5X250=1250)也还是不行的。必须要130万像素8800才行。
拍摄分辨率÷300dpi=输出尺寸(最佳)
拍摄分辨率÷250dpi=输出尺寸(一般要求,下面的要求最低分辨率即以此算。)
&1、1寸1X1.5 &25mm×35mm&彩照居住证、厂牌、申请表等档案类和学生证等小本证件上用的多;
小1寸 &黑白小一寸22mmX32mm(好象淘汰了,网上好多资料都是错误的复制粘贴。);
驾驶证彩色一寸22mmX32mm;
彩色小一寸27mmX38mm;
第二代身份证26mmX32mm;
大一寸33mmX48mm护照(包括港澳通行证),旅行证件、毕业证等证件用。
1R(1寸)26mmX37mm。
2、2寸1.5X2 35mmX49mm;
小二寸35mmX45mm;
大二寸35mmX53mm。
2R(2寸) 63mm×89mm。
3、5寸(3R)5X3.5& 127mmX89mm (130万像素),(100万像素),(100万像素),(130万像素)。这是我们最常用的相片。
4、6寸(4R)6X4& 152mmX102mm& (200像素万)。
5、7寸(5R)7X5 178mmX127mm &(300万像素)。
6、8寸(6R)8X6 203mmX152mm &(300万像素)。
7、10寸(8R)10X8 254mmX203.2mm& ,,(500万像素)。
8、12寸12X10 304.8mmX254mm& (600万像素),(800万像素)。
9、14寸14X12 355.6mmX304.8mm &(1000万像素)。
10、16寸12X16 304.8mm X406.4mm (900万像素),(1100万像素),(1200万像素)。
11、18寸14X18 355.6mm X457.2mm(略)。
12、18寸12X18 304.8mmX457.2mm(略)。
13、20寸16X20 406.4mmX508mm(略)。
14、20寸18X20 457.2mmX508mm(略)。
15、24寸20X24 508mmX609.6mm(略)。
16、30寸24X30 609.6mmX762mm(略)。
17、32寸30X32 609.6mmX812.8mm(略)。
18、36寸32X36 609.6mmX914.4mm(略)。
19、40寸32X40 812.8mmX1016mm(略)。
20、42寸32X42 812.8mmX1066mm(略)。
21、44寸32X44 812.8mmX1219mm(略)。
12米公差。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05-15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非洲三万里》节选1
沈阳晚报记者提问
: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您有过类似毫无准备的旅行经历吗?
毕淑敏:坦白说,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存在很少数的情况下,甚至是极少数的情况下,特别是出国旅行。你不可能说走就走,我们的护照签证机票等等都需要提前准备。总而言之,旅行,我不希望打无准备之仗,当我们准备的比较充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旅行当中学习更多,拥有更多感受这世界的能力。如果说走就走,还是边建设边施工,好多问题都没有做好准备,其实对这个旅行不负责任,可以准备的比较少,但是毫无准备的几乎没有。
记者提问:您近来多旅行,出书也是多随笔,还会继续小说创作吗?
毕淑敏:我的确心心念我的小说,但是为什么现在多旅行,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考虑。我现在60多岁了,像南北极比较遥远的地方,如果到70多岁再去就太艰难也给别人带去麻烦。所以趁现在,手脚灵便,就先去旅行,我想我会继续创作小说,那是我最美好的梦想。
毕淑敏说:“衰老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求稳怕变。”
什么是真正的衰老?我以为当一个人的人生失去了任何悬念的时候,便是真的老之将至。毕淑敏之所以吸引着一代代读者,是因为她从未停止过成长。
《非洲三万里》是毕淑敏乘坐蒸汽机车“非洲之傲”从南非的开普敦一直走到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后,潜心闭关一年后写下的旅行心得。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用蒸汽机车,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毕淑敏选择的是非洲豪华铁路专列游
→& “非洲之傲”号称世界上最豪华的列车,有四条不同的线路,毕淑敏选择的是贯穿非洲南北的专列线,每人费用需要美元九万,而其所到之处有很多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餐车内的社会名流举起银杯开怀畅饮时,车窗外围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们。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毕淑敏的关注,她不但记录了非洲各地人情风物、旅游见闻,还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沟通,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呈现在读者眼前,“我看到了非洲超豪华的一面,也看到了非常贫困的一面”。
初上“非洲之傲”时,她震惊于蒸汽机车的豪奢和优雅——“非洲之傲”的车票标价在&9万美元,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每节列车仅设两间包厢,车上所有供应都不逊色于顶级酒店。上车后,毕淑敏说,“我发现自己像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联合国中”,旅伴中有来自欧洲的豪门后代,也有亚洲新近崛起的商业精英,有些旅客已经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有些旅客索性终年居住在豪华列车、游轮上。
为了实地探访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全球最大贫民窟——索韦托,毕淑敏宁愿签下“生死合同”,所有责任自负。“纸上得来终觉浅,既然有机会可以去南非,我执意要去看看索韦托。”出发前,当毕淑敏把这一计划提出时,就遭到了旅行社的强烈反对。旅行社宣称有行业内部约定,绝不安排中国公民到南非索韦托游览。
毕淑敏说,自己原本也料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阻挠,不承想没有丝毫商量余地。正在一筹莫展中的毕淑敏,幸运地得到了“非洲之傲”中国的总负责人金晓旭的帮助和鼓励,他以在南非的深厚人脉,非常周到地为毕淑敏制订了全盘的旅行计划(包括进入索韦托),让作家一了夙愿。&&一路上,虽然有当地导游陪同,但仍有挥之不去的隐隐担心。毕淑敏特别感谢自己儿子的全力相陪。“我一老媪,为了玩耍与分享,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儿子陪我,他尚年轻,家中还有日夜牵挂的儿媳。他是为了帮助我,辞职后随我远走非洲。古时都说‘二十四孝’,我想这陪着父母浪迹天涯,该算是‘二十五孝’了。”
毕淑敏透露,她的下一个旅行目标可能是南极,她坦言,“我不是去参加行走极地那么高端而勇敢的事业,我只是想做一个一般的旅行者”。
毕淑敏表示:“可能每个人给旅行下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可以去看这个世界,去看美丽壮观的自然界的风景,我可以去看各种各样的人,我可以去看世界上到达鼎盛时期的文化遗址,所有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纪念,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吧。”
毕淑敏认为旅行有不同的层次,“有点像我们到海边,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通过这次旅行,她打破了很多以前形成的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在非洲,一位当地知识分子对我说,把非洲比作一只长长的象牙,那么,它的两端一点儿都不穷。南部的南非,就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富裕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比利时和瑞典。非洲北部的埃及/突尼斯/摩纳哥,都有相当不错的生活。真正穷苦的地方,多集中在非洲中西部。”
此外,非洲也不全是酷暑难耐之地,“非洲是高原,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6摄氏度。那些赤道穿过陆地的国家,比如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和刚果(布),还有加蓬,由于地势较高,年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20多摄氏度,犹如咱们云南的昆明,四季如春”。她在非洲看到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也远没有想象中的多,“说到神秘莫测的酋长,对不起,除了在原住居民保护区看到那些身披特制服装的表演者,真正手执权杖的土著酋长,我是一个也没见到。很多非洲国家已渐渐跨入了现代化的大门,少许保留下来的酋长们,无奈地隐没在荒野深处,一般人无缘相见”。
毕淑敏说:“在去非洲之前,我对非洲的了解很有限。不了解并不等于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包括我在内的某些人的刻板成见才越发顽冥不化。偏见这个东西的真正意思——你好奇和感兴趣,但所知甚少。早先我一想到非洲,脑海中涌出的画面大致有这么几幅。黑如漆墨的当地人、荒芜的草原、无尽的沙漠、还有惊慌蹦跑的羚羊和懒散伟岸的雄狮……哦,说不定你也是这样想的。我们都是《动物世界》的拥趸。
骨瘦如柴的百姓、铁皮房顶的城市、艾滋病的泛滥和埃博拉的高死亡率、赤裸上身的原始部落居民和政变,&你会看到肋骨如刀的老人、裂如龟壳的土地、倒毙的鸟禽、嘴唇上沾满了苍蝇的儿童……
早年间我们曾高呼过口号: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现在我们知道其中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好,但也固执地相信还是有挣扎在黄连中的苦人。如果一定要你落实水深火热的存在感,非洲大陆恐怕是当仁不让之地。”
终于,一切准备停当。她注射了预防黄热病的疫苗,口服了预防霍乱的丸剂,怀揣着治疗恶性疟疾的青蒿素,带着各种驱蚊剂和药品,加上简单几件行装,一咬牙一跺脚,出发啦。坐着“非洲之傲”绿皮火车,在非洲原野上驰骋。“左看风起云涌,山高水低;右看植物枯荣、城市兴衰。须臾之间,一切都在变化中。”她说。
Q:旅行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地方?
A: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埃塞俄比亚的拉里贝拉。那里的岩石教堂超乎人们的想象,非常壮观。
Q:一定要去非洲的理由是哪些?
A:非洲是人类发源的地方;非洲有非常多有趣的自由自在的动物;非洲有神秘古老的文化。
Q:非洲适合自由行吗?您觉得旅行的必备技能是什么?
A:我觉得南非很适合自由行。非洲的国家有50多个,情况比较复杂,我建议先从南非开始。要有基本的语言能力,否则就要有人陪同。非洲很大,各地的安全情况不一样,所以制定策略的时候要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至于气候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挑战,基本上可以适应。
说到技能,第一会看地图,要有方向感。第二尽可能会使用当地通行的语言。第三要有足够的盘缠。第四要有一个好的伴。第五如果以上都没有,你要有勇气和智慧。非洲比其他地区最显著的区别是它的原始和贫穷,以及丰富的文化。非洲人民的质朴、载歌载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Q:近距离接触猛兽是什么感觉?
A:在津巴布韦,导游带我们去看一只正在进食的雄狮。不料雄狮竟然好奇地走到敞篷路虎车旁,与坐在最后一排的我直视。整辆车惟一的安全设施是女导游携带的一柄AK47,狮子只需轻轻一跃,便可将车上的人拖下来。我和这庞然大物,距离应该只有一尺多远吧。
它无以伦比的巨头,就在我的腿边晃荡。万一狮子要伤人,也许会命丧狮口。但好在当时狮子刚吃完一只血淋淋的角马,肚子很饱,所以只是瞪了我们几眼,就趴下了。母狮子和小狮子继续围上去撕咬角马。
Q:您这些年走了多少个国家?
A:我大概走了70个国家,走过的地方越多,就发现自己所知更少。
Q: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还是说有某一结合点?
A: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情。就像人的左右两只脚,轮番迈进,我们才可以慢慢向前。
1 ——露西说,欢迎你回家/
2 ——索韦托买不到那张明信片/
3 ——空棺
4 ——原始人洞穴的天光/
5 ——被麒麟的紫色舌头舔过/
6 ——那一刻,我变作黑人/
7 ——罗本岛B区5
号的修行者
8 ——哦,还是叫风暴角吧/
9 ——黑人女老板和手机/
小海豹的眼神/
持枪的巡守员唯一知道的事儿/
格雷萨·马谢尔的美丽/
在中产阶级家里做客/
我认这些机车为我的兄弟/
我将把你的话转告天堂/
你可在金伯利的矿壁抠出钻石/
荒原上的古镇/
这是我的第113个国家/
指状阿当松和老相识钉子树/
七车连撞列车晚点40多个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
在南十字星座辉映下/
黑奴在这里拍卖/
青尼罗河瀑布/
不可思议的岩石教堂11座/
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家族墓地/
送给世界的礼物——埃塞咖啡/
阿拉巴斯——渔夫之宝/
非洲三万里/
《非洲三万里》& (原创
前言(节选)
先说说非洲的面积吧。从小学地理,讲到每个省份或地区,首先就是记住面积。这很单调且需要死背,那时完全不明了面积的重要性,觉得就是一个枯燥的数字。随着沧桑感的增加,才明白这个指标的重要性。找男朋友一定要问问身高,所以对于某个地域的了解,不知道面积,历史就无从谈起,所有的了解都是镜花水月。
在地球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才发现面积这个东西实在是要命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面积,那就是亡国。就像我们每个人挥之不去的集体无意识和祖先占据的面积,也密切相关。泱泱大国自有妄自尊大、满不在乎的意识沉淀在胸,弹丸小国、立锥之地的子民,多见谨小慎微、见风使舵的秉性遗传。所以,无论你因为幼年的考试而对面积等数字多么深恶痛绝,也请心平气和地记住非洲的面积。
  非洲大陆包括岛屿,约为302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三个多一点儿的中国面积。南北长约8000千米,东西长约7403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在这块土地上,分布着54个国家和5个地区。
  在去非洲之前,我对非洲的了解很有限。不了解并不等于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包括我在内的某些人的刻板成见才越发冥顽不化。
  偏见这个东西的真正意思——你好奇和感兴趣,但所知甚少。
  早先我一想到非洲,脑海中涌出的画面大致有这么几幅。
  黑如漆墨的当地人、荒芜的草原、无尽的沙漠,还有惊慌蹦跑的羚羊和懒散伟岸的雄狮……哦,说不定你也是这样想的。我们都是《动物世界》的拥趸。
  骨瘦如柴的百姓、铁皮房顶的城市、艾滋病的泛滥和埃博拉的高死亡率、赤裸上身的原始部落居民和政变……哦,你是个关心世界风云的人,每晚都会看《新闻联播》。
  如果你关注有摄影界奥斯卡之称的“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WPP”),你会记起肋骨如刀的老人、裂如龟壳的土地、倒毙的鸟禽、嘴唇上趴满了苍蝇的儿童……
  早年间我们曾高呼过口号: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现在我们知道其中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好,但也固执地相信还是有挣扎在黄连中的苦人。如果一定要你落实水深火热的存在感,非洲大陆恐怕是当仁不让之地。
  在非洲,一位当地黑人知识分子对我说,把非洲比作一只长长的象牙,那7么,它的两端一点儿都不穷。南部的南非,就是一个富裕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比利时和瑞典。非洲北部的突尼斯与摩纳哥,加上埃及,都有相当不错的生活。真正穷苦的地方,多集中在非洲中部。
  说起中非,想起1995年参加世界妇女大会时,看到非洲妇女携带的宣传画。一位老女人骷髅般地俯卧在地,衣不蔽体,周遭黄沙漫天。只有从她上翻的白眼球上,才能依稀分辨出她尚有一丝气息游移。她濒死的身影上,印有“埃塞俄比亚灾民”字样。
  我问起埃塞俄比亚当今的状况。非洲知识分子说那是因为当年遭了大旱,加之人祸,现在已改观。1995年至2011年间,埃塞尔比亚的极度贫困人口减少了49%。
  印象中的非洲,除了穷苦,就是酷暑难耐,几乎不适宜人居住。追本溯源,这个看法估计来自非洲拥有撒哈拉大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沙漠。不过撒哈拉大沙漠尽管很大,但并不囊括非洲的全部。就算它遮天蔽日,也只占到非洲大陆总面积的32%。非洲其余的面积还是适宜人居住的宝地。那些位于赤道上的国家,美若天堂。
  你可能会反驳,赤道多么炎热啊!是的,赤道像条火绳,红艳艳地绑在非洲腰间,但身临其境方觉那里并不炎热。要知道决定自然界温度的,除了纬度这个因素,还有个大智若愚的狠角色,那就是高度。不要忘了非洲是高原,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6摄氏度。不可一世的纬度在温和隆起的高度面前倒地便拜,居了下风。那些被赤道腰斩的国家,比如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和刚果(布),还有加蓬,由于地势较高,年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20多摄氏度,犹如咱们云南的昆明,四季如春。
  实不相瞒,之前我还有一个诡异的想法,觉得那里遍地行走着威风凛凛、头插羽毛的酋长,野生动物东游西逛、横冲直撞……百闻不如一见,真相并非如此。即使是在非洲的国家公园和私人领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你能不能看到种类和数量足够多的野生动物,也完全没有保证。一切取决于你的运气,野生动物比想象的要稀少很多。到了非洲未曾和多种野生动物晤面,只得悻悻而返的旅人绝不在少数。只是他们大多不说,反正看见还是没看见,只有非洲无言的天空知道。说到神秘莫测的酋长,对不起,除了在原住居民保护区看到那些身披特制服装的表演者,真正手执权杖的土著酋长,我是一个也没见到。很多非洲国家已渐渐跨入了现代化的门槛,少许保留下来的酋长们,无奈地隐没在荒野深处,一般人无缘相见。印象是传说。最后再来说说非洲人的肤色。习惯上总是说“黑非洲”,好像非洲都是黑色人种。从南到北在非洲大陆几万里路(曲曲折折,把各种交通工具都算上)走下来,才发现这块土地上更多的是混血融合的人。惊奇地发觉黑肤色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为很多层次。有黝黑发亮的炭黑、像哑光一样能吸收所有光线的深黑、微微泛着黄色的棕黑、更为明亮的黄黑,还有稀释如淡墨水的浅黑……无数细微的差别,让你觉得人的皮肤原来可以如此富有层次感。常常会看见打着太阳伞出行的黑人女子。瞧着艳丽花伞下的黧黑面孔,我有时会毫无恶意地思忖——都黑成这样子了,阳伞的用处几近于无吧?但听到埃塞俄比亚人非常正式地说,我们不认为自己是黑色人种,只是被晒黑的人。
  非洲的人种,大而化之地说,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生活的是土生土长的非洲黑人。而在北部非洲,如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国,是白色人种的阿拉伯人。而在马达加斯加,则是黄种人。
  在非洲度过了几十天,实在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不过,我的若干误解渐渐地被澄清。愿把这些心得与更多的人分享。好吧,地理概况暂且说到这儿,以后我找机会再卷土重来。现在坦诚交代我为什么要去非洲。
  所有的旅行都是有前因后果的。那种所谓“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基本上都是对旅行的敷衍了事和不求甚解。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旅行。越是无缘无故说走就走,原因越是隐藏很深难得破解。
  2008年,我乘船环球旅行,走的是北半球航线,主打人烟稠密的亚洲、欧洲、美洲。对于非洲,只是轻轻掠过了北部,通过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本老媪决定在有生之年去一次非洲,趁眼已花耳未聋这当口儿,瞻仰这块神秘大陆。
  一个想法就像一颗橘子的种子。可惜没有魔术师,不能让橘子籽立刻长出绿叶,挂满金灿灿的橘子。咱普通人对于心底的念想,能做的事儿只有积攒盘缠和等候时机。
  等待这事儿,不能太着急,也不能太懈怠。太着急就容易仓皇,太懈怠了就容易碎弃。于是我开始呼风唤雨,每日兴起法术——呼风就是天天早上都想想要去非洲这件事,期望吸引力法则,让我心想事成;唤雨就是高度留心和非洲有关的一切信息,集腋成裘。
  自我大兴法术之后不久,收到一家旅游杂志的电话,说他们看到我在新浪上写的一篇博文,内容是在加拿大寻找北极光的事。他们说很想采用这篇博文在杂志上刊出,征询我的同意。此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我自然忙不迭地表示赞同。临放下电话的时候,对方说,毕老师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事儿?
  我很没出息地说,除了寄样刊,记得付稿费啊。我正在攒去非洲的盘缠呢。10对方很周到地说,稿费虽微薄,一定会速付,请放心。同期杂志上也有关于非洲旅行的信息,您可以留意。
  于是,盼着那期杂志。不是为了自己的文章,而是为了非洲的资讯。杂志终于到了。相关的文章是介绍一列叫作“非洲之傲”的火车,顶级奢华,终年驰骋在非洲大陆上,有多条线路可供挑选。最精彩的是它有一趟一鼓作气穿越非洲的旅程,两年发一趟车。我一边看,心跳一边加速,好像那火车喷出的白烟已经弥漫在眼前。文章结尾处,留有一个用于联系“非洲之傲”中国总部的电话号码。
  我迫不及待地抓起话筒,拨通后准备一诉衷肠,不料对方是电话留言。
  我踌躇了一下,主要是思忖好的话都是对人说的,不知道面对机器说什么11好。最后便结结巴巴地留言,说我对“非洲之傲”的旅程很有兴趣,把电话号码吐露给了那部机器。
  放下电话,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一本杂志的发行量多大啊,一定有很多人看到这则消息,一定会有很多电话打过去。这个机构肯定忙得头昏脑涨。
  晚上,我突然收到一个电话,来自新加坡。
  一个很悦耳的男声,说他是“非洲之傲”在中国的总负责人,名叫金晓旭。他听到了我的电话留言,因为正在国外执行公务,现利用在新加坡转机的短暂时间与我联系。
  我一时语塞,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完全没想到这家机构的负责人会如此敬业,对一个普通的咨询电话如此尽责。我原来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一想到人家在国外的机场,花着高额的电话费,就问不出来了。我只是强调,我对“非洲之傲”很有兴趣,很想多了解一点儿这个项目的情况。金先生正好要登机了,他告诉了我“非洲之傲”的网址,让我先看看。如果有兴趣,等他回京后再与我联系。
  我放下电话,立刻打开电脑,进入了“非洲之傲”的网页。点开首页上的五星红旗标志,进入了中文界面。我一边看,一边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喘气大了,吹走了好不容易得来的消息。看到每两年一次的从南非开普敦到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行程,原文中一句——“这是一次史诗般的旅行”,让我顿觉喉咙口喷涌出一股腥甜气息。多年以来,每当我心潮澎湃之时,就会有这种心脏位置上提、动脉热血迸射的感觉。
  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我渐渐老迈,甚至以为自己再也不会为了什么事情而高度激奋,没想到这一个非洲之行的页面就让我血脉偾张。
  我记得很清楚,就在那一瞬,我下定了非洲行的决心。无论要花费多少金钱,不管要经历多少繁杂手续,哪怕山重水复、瘴气横行,我都要去非洲!
  之后的准备工作,果然层出不穷非同小可。实在说,比环球旅行还复杂。环球旅行我走的是北线,主要是在第一世界发达国家转圈,各方面的沟通和安排都比较成熟顺畅。非洲则是第三世界的节奏,急不得恼不得。规则常常莫名其妙地作废,意想不到的变故更是家常便饭。除了少安毋躁,预留出更充足的时间和将耐心打磨得更柔韧之外,别无他法。
  史诗并不是那么容易吟诵的。到非洲很远,比到北美和欧洲都远。万里迢迢,就是坐北京到南非的直航,也要飞行15个小时以上。我为了节省盘缠,买的是中途转机的票,加上在机场等候的时间,差不多要近30个小时。非洲诸项接待条件差,但旅行开销并不便宜,几乎和我全球游的费用旗鼓相当,要几十万元。再一点是非洲相对危险,除了战乱和治安方面的问题,还有闻所未闻的传染病。我有一个朋友的弟弟到非洲执行公务,在当地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脑炎,人事不省地运回国,虽经大力救治,还是在昏迷了一年之后与世长辞。
  非常感谢金晓旭先生,他渊博的知识和勤勉的工作态度,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如果没有他,我的这趟“史诗般的旅行”,刚起笔第一行就得夭折。特别是当我疲于奔命实在应对不了规划旅途的无数烦琐细节,准备放弃某些重要项目的时候,他的苦口婆心和谆谆告诫,类乎指路明灯。他温暖的提点,让我重新燃起希望。他周密的安排,让我对这趟未知的旅程增强了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金晓旭先生,就没有我的非洲之行,也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对此,我深深感谢并铭记心间。
  终于,一切准备停当。我注射了预防黄热病的疫苗,口服了预防霍乱的丸剂,怀揣着治疗恶性疟疾的青蒿素,带着各种驱蚊剂和药品,加上简单的几件行装,一咬牙一跺脚,出发啦。目的地——阿非利加洲!
&露西说,欢迎你回家
不知孱弱的露西在闲暇时扶着后腰捶着腿遥看湖光山色之际,可曾想到过无数世代后的无尽子孙?
参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国家博物馆。
一座古朴的建筑,草坪和清泉。只是在这一派田园牧歌式的表面安宁之下,是戒备森严的警戒。随处可见持枪的卫兵,半仰着枪口,枪支保持着随时可以击发的姿态。参观者在这里经受了堪比机场的严格安检。细想起来,在参观非洲的所有博物馆中,这是最不马虎的一次。
是因为反恐吗?我问当地人。
是,也不全是。这里一直很严,因为要保护一个女人。
谁?我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让相当安全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引发如此灵猫般的警觉,并伴以兵临城下的峻厉?
主要是她的年纪太大了。当地人说。
多大呢?我问。
350万岁了。名叫露西。当地人不无骄傲地回答。
走进博物馆,大厅里迎面扑来一具残缺的骨骼化石拼凑起的大幅图片。在这张图片的下面赫然写着——露西说,欢迎你回家。
突然在那一瞬,热泪盈眶。
露西是谁?
通常我们说到家,是指那些和我们血脉相连,肌肤相亲的特定一群人。它不会很大,数目也不会很多。家是鲜血栅栏围拢起的私密小圈子。但是,在这里,在露西瘦弱纤细的臂膀下,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论男女、不拘种族、不辨肤色,更遑论国家,男女老少都被她揽入怀内。所有的人都是她的亲人,她视普天下的人为一家。
我们从哪里来?所有的人都曾在生命的不同时刻,叩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一般人浅尝辄止,想到自己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也就脑仁疼了。讲究点儿的人家,多半是祖上出现过显赫人物的家族,或是有家谱的,但最久远的也不过以数千年计(据说最早的家谱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再之前,就是天地洪荒的一笔糊涂账了。
  可是,人类一定是有祖先的。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他们,但无神论者对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我们本能地怀念祖先。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东北约350千米,有一块古老的盆地,叫阿法。开阔的荒原,植被稀疏,树影零落。起伏的小山丘和沟壑,构成了干燥的地貌。由于雨水的冲刷,每当雨季之后,裸露的土地中会显露出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化石。这有点儿像露天煤矿,便于收集。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工作,考古学家们对那里的地层顺序关系已了然于胸,再加上此地富含火山灰,可以通过同位素测定获得的化石的准确年龄。于是,这个阿法盆地让考古学家们爱不释手,简直成了人类化石的储物箱。
  1974年,在阿法盆地,有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发现。考古学家找到了在当时
  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
  为什么叫露西呢?
  那时,紧张的化石采集工作十分辛苦,考古学家们每天都要曝晒在炙热
  的非洲阳光下,工作十几个小时,等到收工吃晚饭的时候,常常已接近晚上9点。发现这具骨架的那天晚上,发掘队全体成员顾不得劳累,尽情狂欢,载歌载舞。夜晚一直在播放美国流行的披头士乐队的歌曲《天上戴着宝石的露西》,以示庆祝。反复的轰鸣,让这首本是歌颂迷幻剂的歌曲令工作人员脑洞大开,把当天发现的这具骨架昵称为“露西”。
  “露西”之所以弥足珍贵,一是在于它的完整。如果把一个人的全部骨架比作1,那么露西包括同一个体40%的骨架。我猜你一定不无遗憾地说:啊,还不到一半!请不要太苛求哦,这已是迄今发现的所有距今1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副了。
  二是在于露西的高龄。科学家们用钾-氩法测定,推导出露西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约350万年。于是,她成了获得最多肯定的最早的人类祖先。所以,广义上说,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曾曾曾曾曾曾……(以25年为一代,此处省略14万个“曾”)祖母。
  走进展厅,精致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露西的真身。浅棕色骨骼化石安放在防弹玻璃下,零落而暗淡,恍如一些树枝和细碎石子的散乱组合。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悄然上前,生怕惊扰了这位老祖宗。
  抵近观察,露西褐白相间的细弱骨骼勉强为人形,若干缺失处,要靠想象去连接。第一个感觉是她的个子好小啊,身量简直像个幼儿。据说经过科学家复原测算,露西的身高大约1.1米,体重约30千克。
  从一块完整的髋骨结构上,科学家判断出露西是女性(男女骨盆的形状是不同的)。她的膝关节及各肢骨的特征,表明她已具有类似现代人的两足直立行走步态,同时还保留着适应树居生活的重要解剖特征。也就是说,露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偶尔也重操旧业,爬到树上攀援。遗憾的是,“露西”的头骨前部完全缺失,看不到她的前额骨骼,只保存着后脑勺儿的小块骨片。据此复原出的露西头骨,比一个能放在掌中的小甜瓜大不了多少,脑容量有限。她的智齿(第三臼齿)已完全萌出,并能看出齿面有磨损。人类智齿萌出的年龄大约在28岁左右,如果加上萌出后的年代,说明露西已经不是少女,是成年人了。据推测,她死亡时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脊椎骨有些变形,已开始患上了关节炎。
  发现露西的美国科学家约翰森,把这副化石骨架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猿演变出的一支后裔,进化成能人、直立人,最后进化到智人。1997年,在阿法盆地一个名叫赫托的村子附近,又发现了三个人类头骨化石。氩同位素测定显示,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目前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也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曾在非洲生活过的这一支古猿沾亲带故。日新月异的DNA研究,更为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在露西的骨骼化石前站立了很久。大脑在一段空白期后,浮想联翩。
  从上下身的比例看,按那时的标准来看,她该是一个身材不错的女子吧。在得关节炎之前直立行走时,她细碎的步伐应该很快吧?她的手臂和手指骨骼005也都很长,想必在树上攀援之时,身手敏捷。
  露西的髋骨难得地比较完整。这破散的黝黑骨片所圈起来的小小围场,曾经组成露西的盆腔。在露西的盆腔里曾安放有她的子宫。她是个成年女子,养育过孩子。于是露西被称为“非洲夏娃”。这个业已消失但必定真实存在过的子宫,便是人世间最宝贵的房子。现如今世界上几十亿人的DNA,都能找到在此处出发的证据。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真的都是来自同一位母亲,那所有的征战、所有的杀戮、所有的剿灭和皈依、所有的战火和血流成河,又有多少意义呢?我们原本就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有共同的母亲,什么势不两立的矛盾能切割蹂躏如此紧密的关系呢?!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商量呢!
  第二处让我久久凝视的地方,是露西的牙齿。她的牙齿细小,牙冠单薄,牙根也不长,看来是植物性的杂食,估计平日吃的多是水果和草种子吧。我想不通她凭着这样软弱的牙齿,既不能撕咬也不能以利齿穿透猎物的血管和气管,是怎么存活下来的。看来只能凭借脑力的发达和团队的合作,才能使她在狮狼遍野的苍茫高原上生存,最后成功地繁衍出无数后代,倒把狮子、猎豹等猛兽逼成了濒危动物。
  只是露西的子孙们,为什么离开了非洲?
第五章&被麒麟的紫色舌头舔过&
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狮子的舌头,这一次在非洲看到了,真的是很健康的粉红色
问你一个八卦问题,长颈鹿的舌头是什么颜色的?
没想到第一个人就回答出来了——是紫蓝色的。
咦,你怎么知道的?真是太有才了。我叹服。
这没什么可奇怪的,我爱看《动物世界》。对于我的敬佩,朋友一点儿也不受宠若惊。
在我的印象中,动物的舌头都是粉红色的。比如猪(当人们吃它的时候,被叫作口条),比如鸡,比如狮子……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狮子的舌头,这一次在非洲看到了,真的是很健康的粉红色,并且没有像人们饱食膏粱厚味上火时的黄腻苔。狮子的舌头灵活且充盈血液。
在某部《动物世界》反复播映的片头中,我似乎看到过有蓝色舌头的蜥蜴。不过长颈鹿和蜥蜴,应该没什么血缘关系吧?
在一家野生动物园里,有一座高高的瞭望塔状建筑物,我刚开始以为是观测森林火警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方便游人喂食长颈鹿的特制木塔。沿着楼梯攀上去,大约到了两层楼高的地方,有原木所制带栏杆的露台,以方便人们把食品放在手心,供前来觅食的长颈鹿享用。
这座野生动物园很有特色,动物的活动区域相当辽阔,倒是人所能走动的区域比较狭窄。似乎是人在圈子里供动物们观赏。喂食长颈鹿的食物,是一种特质的类似膨化食品的短棒,棕褐色,手指样粗细,据说添加丰富的营养素,长颈鹿爱吃这种零食,会弃树叶而来舔舐。游人可在木塔旁的小亭子买到这种特供食品,约合人民币10块钱一小包。
我爬上木制高梯,在平台上眼巴巴地等候长颈鹿。高梯前面是一片广阔的草原稀树林区,十分荒凉,有若干只长颈鹿分散在林木中,悠闲地散步。我以前只知道牛羊成群,却不知长颈鹿也喜欢成群结队。看起来它们都不饿,一副散淡无欲的样子。我把手心的食物短棒捏碎,向空中散去,希图让风把美味的食物分子传布到长颈鹿的鼻孔中。当然前提是这种花钱买来的食品,真的是长颈鹿的最爱。
眼看快到中午了,长颈鹿不会过午不食吧?我在高塔上手搭凉棚,努力观察不远处的长颈鹿群。按照雄性比较高大和鲜艳的惯例,我认为有几只长颈鹿当属雄性。它们身材魁梧,大约有五米多高,果真能和二层楼的房顶媲美。它们身披咖啡色的大氅,间或有明亮的白色网纹夹杂其中,像是某种世界名牌服装的流行品。据说长颈鹿是地球上个子最高的动物,连看起来巍峨高大不可一世的非洲象也要甘拜下风。长颈鹿也并不单薄,体重可以达到将近两吨。想象如果真有一所动物学堂,长颈鹿铁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了。在较远的地方,有几只外套朴素褪色的长颈鹿,大约是雌鹿吧。它们棕黄色的身躯上有多边形的褐色斑点,有的斑点索性趋向于铁锈色,我想,这几只雌鹿,是不是不注意防晒,被非洲灼热的阳光晒得斑色加重了?
就像钓鱼要先用鱼食“砸窝子”,我不惜血本的诱导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只有着巨大斑点的黄色长颈鹿慢慢踱了过来,我猜它是一只雄鹿,不但背上腹部有斑点,而且蔓延到了整个腿上,当它奔跑的时候,星芒状的斑点抖动,边缘像锯齿状摩擦着,有的瞬间居然扭成了葡萄叶形状。只不过这些葡萄叶可不是绿色的,而是带着轻微栗子色的本白。
旁边有一位当地人,手里也捏着一把长颈鹿零食。但他很吝啬,绝不肯在长颈鹿还没走过来的时候抛撒出任何一颗。长颈鹿慢走时步伐相当优雅,同一侧的前后肢向前不疾不徐地挪动,而另一侧的前后肢安稳着地。四蹄好像四只大餐盘,轮流敲击桌面。它和大象走路的方式相类似,给人以不慌不忙的感觉。
看来温文尔雅的长颈鹿,还真不是大刀阔斧的猛士
吝啬人耐心地等着长颈鹿靠近高塔。他在语言上倒是毫不吝啬,神采飞扬地向我介绍说,别看长颈鹿是个慢脾气,一旦受了惊吓和受攻击,也会飞快地逃跑,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70千米。
我想这速度和小汽车可有一拼。
吝啬人接着说,不过长颈鹿不善于长跑,它不能连续奔跑超过1个小时。它们的心脏很小。这位长满胡须的中年男子,晃了晃自己的拳头,他的拳头像个中号碗。
这么大的心脏,如果长在人身上,真是不算小了,但要镶在身高5米的长颈鹿体内,还真是“小心”啊。看来温文尔雅的长颈鹿,还真不是大刀阔斧的猛士。
老管身旁这位热心男子叫“吝啬人”,颇不礼貌,我知道在印度称照料大象的人名为“象奴”,就称他为“麒麟奴”好了。“奴”字并无贬义。
中国有把长颈鹿叫作麒麟的传统。典籍关于长颈鹿的记载,最早出自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记录非洲索马里沿岸拨拔力古国出产异兽,身高一丈余,颈长九尺。宋代赵汝适著的《诸蕃志》中,称非洲长颈鹿为徂蜡:“状如骆驼,而大如牛,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
明代的郑和远航世界,史有定论的是说他的船队曾远达非洲。关于他出使的真正目的。众说纷纭,史无定论。其中有一派揣测,郑和之所以不辞劳苦乘风破浪跑那么远,就是为了寻找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神兽“麒麟”。
在看到非洲野生长颈鹿之前,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荒唐。至于吗,费那么大人力物力,就为了搜寻一种动物,劳民伤财。如今看到非洲大草原上悠闲自得的长颈鹿,突然觉得似乎也未尝不可啊。
中国人笃信世有麒麟出,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既然传说中有这种鹿身、牛尾、独角神兽模样的动物存在,那么国力强大之后,就有人提议愿意四海搜寻此物,用以谄媚帝王也说不定。反正在明永乐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14年的九月二十日,郑和手下的杨敏,就带回了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的一只长颈鹿,明朝举国上下为之沸腾。记载上说:“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
写这辞赋的人,多有夸张。比如说长颈鹿身高五丈,那就是50尺,大约要十几米高。就算那只长颈鹿比一般的鹿要魁伟得多,但要到五六层楼那么高,还是有点儿匪夷所思。特别是说长颈鹿“音协钟吕”,实在不靠谱。我竟私下里怀疑撰写者是否真的见过长颈鹿。因为长颈鹿可是信奉“沉默是金”的典范,很少发出声音。有人说这是因为长颈鹿没有声带。这又不确切了,长颈鹿是有声带的,偶尔也会叫。世人很少听到长颈鹿的鸣叫,是因为它们叫起来太麻烦。长颈鹿的声带很特殊,中间有个浅沟,发声困难,做一次发声运动要动员起胸腔和膈肌的共同力量方能完成。长颈鹿的脖子太长,和这些器官之间的距离太远,神经传导和协同动作都很费力气。所以,长颈鹿基本上就放弃了发声的念头。当然了,比如小长颈鹿找不到妈妈了,它们也会发出像小牛似的“哞哞”声。也许这是因为小长颈鹿的脖子还不太长,发声还不那么困难吧。
在充当完“钩子”的角色之后,长颈鹿的舌头又改行当起了“搅拌机”
明朝得了“麒麟”之后,仔细一调查,方知这孟加拉国并非麒麟的原产地,而是二道贩子。它们仗着地利之便,是从非洲把长颈鹿运来的。在东非,当地的索马里语称长颈鹿为“基林”(GiG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这使得中国人确信长颈鹿就是麒麟。永乐十三年,郑和的船队第四次下西洋,到达西亚后,首航东非,终于找到了长颈鹿的故乡,并亲自带了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明成祖大悦,认为此乃祥瑞之兆,证明了自己史无前例的伟大。历史就这样传承下来,时至今日,日语及韩语仍将长颈鹿称作麒麟,台湾更是直接把长颈鹿叫作“麒麟鹿”。
这是一只壮年的公鹿。麒麟奴告诉我。
我虽不恐高,但在距离地面五米之高的梯子上,和一只自然界的长颈鹿对视,一时竟十分紧张。这只雄鹿很漂亮,浑身的棕黄色网状斑纹淋漓酣畅。离得实在太近,鹿身上已经不像远观时可以看出明显的图案,只见一丛丛不规则的异色毛发。它的头上有毛茸茸的小角,眼睛在头部的最高位置,大而突出,很单纯而无辜的眼神,一边看着我手中的食物,一边不时向远处眺望。
在判定周围很安全之后,它长长的脖子很灵活地趋向我的手掌,忽地伸出了舌头,像钩子一样卷走了我手中的食物。我的天,它的舌头真是天下舌头之王,足足有我的胳膊那样长,最少有半米吧?并不很宽,这让它扭动的时候看起来像是一条蛇。而且,最最令人惊惧的是——这条蛇是紫蓝色的。在充当完“钩子”的角色之后,长颈鹿的舌头又改行当起了“搅拌机”,将口腔中的食物搅得翻天覆地,不一会儿就咽入食道。
我看着长颈鹿足有三四米长的脖子,心想这点食物要到达胃里,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时正好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在长颈鹿的舌头上,它闪电般地把舌头缩了回去,任凭我在手上继续安放食物,它也不理不睬。
麒麟奴说,长颈鹿的舌头很怕太阳,它要把舌头藏在嘴巴里,防止被这里强烈的阳光晒伤。我有些担忧地说,我以前当过医生,如果是人的舌头变成了这个颜色,那一定是得了非常严重的心脏血管病,生命会有危险。
&麒麟奴说,唔,长颈鹿和人是不一样的。它的舌头之所以是这个颜色,和它的身高有关系。
我反驳说,可是人并不因为个子比较高,舌头的颜色就变成蓝的啊。麒麟奴想了想,说,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么,除了和身高有关系,主要是和它的脖子太长也有关系。这下我找不出反驳的理由,说,脖子和舌头有什么关系呢?麒麟奴说,因为长颈鹿的心脏很小,它的脖子又太长了,血压很高,是人的三倍高。
我驳斥道,可是血压高的人舌头也并不是蓝色的啊。麒麟奴并不气馁,再接再厉地阐释他的推断。好吧,就算和血压的关系也不是最大,但是这和血的路程有关。
血的路程?这是个什么东西?
看我不解,麒麟奴解释道,血的路程,就是血从心脏到舌头要走的路啊。拿人来说,最多也就半米多远吧,可是对长颈鹿来说,足足有三四米。这样,它的血里面的氧气就消耗掉了,就像人的静脉血的颜色也比较暗。既然您以前当过医生,这个观点您是否可以接受呢?
我只好点头,表示这个理由基本上说得通。
一片薄云遮住了骄阳,天气暂时凉爽了一些。长颈鹿忍不住又向我的手掌凑了过来。看来这食物的配方不错,颇得长颈鹿欢心。我赶紧受宠若惊地倒了一大把食物在掌心,谄媚地凑到了长颈鹿嘴边。长颈鹿这一次认定已和我比较熟识,立刻张开嘴,把它的长舌头探了出来,在我的掌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舔舐,像一台小型推土机,把所有的食物风卷残云般地席卷而去。被长颈鹿的舌头舔舐,非常奇怪的感觉。黏黏的,像被一颗巨大的饱含水分的蘑菇冠盖轻轻拂过,软而稍带颗粒感。它温热的口水大颗地滴落在我的掌心,像半透明的胶水,黏糯温暖。吃完后,它用乒乓球大的眼珠看着我,好像在说,还有没有了?不要那么小气,都拿出来吧!
第九章&黑人女老板和手机
站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黑人聚集区索韦托的街道边,心惊肉跳地四处张望,生怕会横空跳出一个持枪歹徒。
黑人区色彩斑斓,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总之令人眼花缭乱。当地黑人多生计艰窘,有些人简直生活在垃圾堆里。废弃的木箱和纸板胡乱搭着,留个豁口就算是门。严格说起来,它不能叫门,因为没有门扇。但屋里的人们的确从此进进出出,它当仁不让地肩负起门的功能。透过歪斜门框,可以看到地上有若干纸片堆积和一口锅。那纸片,便是床铺了。我不能说它是纸板,因厚度实在薄。这种住所,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是奢侈,它没有四壁,只是一些不规则木板铁板隔断勉为其难地圈在一起,围出多边形的小空间。也许是六壁、七壁,也许只有三壁。不由得涌出一个词——水深火热。
这只是索韦托的一部分。索韦托也有政府搭建的鳞次栉比的公屋。也有别墅似的洋房,这是黑人当中状况良好的富人居住区。当然,更有钱更发达的黑人贵胄们,已经搬出了索韦托,住到约翰内斯堡的豪宅区了。不过,听说黑人贵族们还是经常会回到索韦托转一转,温习这里的氛围。这里有他们熟悉的一切,有他们的根。
我们今天要走访的,是坐落在索韦托富人区中的一家黑人旅店。汽车开进一片幽静的花园区,各色小别墅勾肩搭背。虽看起来不算很精致,但也有模有样地奢华着。南非气候好,绿树掩映,繁花似锦,使景观增色不少。没有树木的房屋,再好也只能算是一堆干瘪的水泥建筑,有了欣欣向荣的植物,才可摇身一变跻身别墅。道旁停有很多名牌汽车,多是二手货,不过保养得不错,熠熠生辉。街道也干净整洁,只是多弯曲,看得出没有规划。
店老板是一位黑人妇女。我们按时抵达,主人因另有几处馆舍要照料,尚在途中。非洲人的时间观念不强,在动物悠闲漫步的荒原上,守时是一种可笑的教条。人们慵懒惯了,向动物学习,饿了才吃,饱了就小憩,再不就是漫无目的地溜溜达达。争分夺秒地掐着时间的脖子赶路,在这里显得不合相宜。
  我在附近随意走走看看,虽然对黑人别墅区的细节很感兴趣,但不敢凑得太近。这里毕竟是索韦托,很多人拥有枪支。擅自窥探,也许会惹出麻烦。突然看到道路远处有个黑人妇女一溜小跑奔过来,我说,女主人快到了。同伴说,不一定吧?你也不认识她啊。我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儿,你何曾看到一个黑人妇女如此步履匆匆?
  的确。在我的非洲见闻中,黑人无论男女,动作基本上都是慢吞吞的。也许,这才是生命的本相。像受惊的羚羊一样奔跑不止,被金钱如豺狼般地撵着,是现代文明强加给我们的节奏。
  那女人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看得出艳丽的服饰和窈窕的身材。因为无法确认,我们也不好贸然迎过去,只有原地等待。她的身材,属于非洲维纳斯型。
  黑人女子终于抵近了,捋着头发中的汗水,气喘吁吁地说,对不起,来晚了。我刚从另外的店赶过来。
  她大约40岁的年纪,黑人中的美女,有维纳斯的身材和雪白的牙。只是略微纤瘦了一些。她领我们进入别墅,并叫出女儿与我们相见,那姑娘15岁,也很漂亮,而且是深知自己漂亮的女孩,不停地四处乱抛媚眼。我原以为媚眼这东西跟导弹似地,是专朝有情人定向发射,此刻才悟到还是需要平日抓紧时间在陌生人面前多练习,不然容易“书到用时方恨少”。
  女主人领着我们参观她的家庭旅馆。
  富人区的独栋别墅。大致有4间客房,一个客厅,一个餐厅,还有设备完善的厨房。
  旅舍里很干净,布置中弥散一种廉价的品味。比如紫红色的沙发扶手宽大,看起来很舒适。但一屁股坐下去,会受到轻微的惊吓。它比想象中懦弱,缺乏支撑力,让人有不安的陷落感。在国内很多小旅店常遇到此类座位,于是一笑,算和老熟人打个招呼。
  彼此落座,女主人露出明显地想受到夸赞的表情,我送上了她想要的客气话。她很高兴地告诉我,买这座房子,大约花了200多万元,现在才两年,已经增值了百分之二十。
  我恭喜她创业加投资都获得成功。她说,现在正在凑钱,买更好的房子,扩大家庭旅馆的业务。
  我说,来的客人可多?她说,多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索韦托。都想到索韦托来看看啊。
  我频频点头,想到我自己是多么渴望到索韦托游览,而且颇费周折!旅游者若能认识她,住在索韦托腹地,真是巴不得的。
  她领我到办公室参观。
  她说,我现在和全世界的客户都可以联系。客人预订很踊跃,在不久的将来,很希望能有中国客人住在我这里,看看我们的索韦托。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感……
  女主人说,再说啦,这里的人都互相认识。只要知道了是我的客人,没有人会动你们的一根毫毛。
  美丽的黑人小姑娘对我们的谈话不感兴趣,她瞅了个空子插话进来,您觉得我到中国去怎么样?
  我说,好啊,欢迎你去旅游。
  小姑娘说,我不是去旅游,我要去做生意。
  我吓了一跳,说,你打算做什么生意呢?
  她叽里咕噜地翻着大眼睛,顺便抛了一个媚眼过来,说,您觉得我教英语怎么样?
  我再次吓了一跳。虽然南非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也很普及,但黑人英语有特殊的韵味,这和中国人所崇尚的地道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还是有差距的。我稍稍避开话锋,小心地问,除了做英语老师,你还有什么打算呢?
  小姑娘的思维来得挺快,马上说,如果当老师不行,我就倒卖手机。说着她拿出自己使用的手机,展示了一下。问我,你说这个大约多少钱?
  我对此实在不内行,但看出这是一个老式的翻盖手机,在中国,应该有n年不流行了。我说,中国的年轻人更换手机很频繁,这种手机现在很少有人用了。应该不会值很多钱。
  女孩子说她买的是二手手机,在南非花了上千元。
  我说,中国这类手机基本上被淘汰了,应该不需要用这么多钱。女孩听后眉飞色舞,大喜过望地说,那我从中国回收这种手机,然后带回南非来卖,肯定会很赚钱。
  我说,如果你真有此愿望,要找来相关资料,比较一下两边的市场行情。还要知道携带大量旧手机出入境,手续上有无麻烦?事先要搞清楚。女孩子很认真地听着,不断地点头,最后向我飞了一个长时间的大媚眼,算是真诚感谢。
  临告别的时候,我送给女主人一条丝巾,薄如蝉翼。她非常喜欢,立刻披在身上,同我合影。然后问我,这上面是什么花?南非似乎没有看到过。我说,这是牡丹。她喃喃地重复着:木——谈。她又指着丝巾上的中国字,问,这写的是什么?
  我说,这是汉字:春黎。女主人问,陈——里……什么意思呢?
  我说,就是春天的早晨,天刚刚亮。她非常高兴地说,我一定要在我们黑人节日的时刻,把春天的早晨披在身上。话是这么说,一转身,她肩头的春天早晨就不见了,被她女儿抢先“天刚刚亮”了。
第二章&南非最大的贫民窟
索韦托的故事(节选)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集中了南非黑人最痛苦、最悲惨、最勇敢、最荣耀、最欢乐、最暴力、最美好的一切元素,迷人又令人望而生畏。”一位英国作家这样说过。
这是哪儿?索韦托。南非最大的贫民窟,据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
它的历史凝聚着血泪,曾以贫穷和暴力的双翼举世闻名。
一说到贫民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堆破败的房屋和一片污浊的环境。但是,这样你就小看了索韦托,它绝非惯常意义上的“一片”“一堆”,而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存在。在它绵延12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还在不断扩大中),分布着33个黑人城镇,居住着祖鲁、科萨等南非9个黑人部族。此地不仅仅有贫穷和肮脏,爆发过血腥的种族冲突,还收获了巨大的荣誉。南非最伟大的两位黑人领袖——曼德拉总统和图图大主教,都曾生活在这里,他们也都曾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索韦托也是南非国大党的“延安”,国大党的“黄埔军校”。无数黑人孩子从这里走上南非的政治和经济舞台,还孕育了数不清的体育和文艺明星……一代又一代黑人精英前赴后继地从索韦托的泥泞破败中走出来,斗志昂扬地表演在世界前沿。
……以上均是我从书本中得来的资料。
纸上得来终觉浅啊,既然有机会可以去南非,我执意要去看看索韦托。不料这一计划一提出,就遭到了大牌旅行社的强烈反对。
我们有行业内部约定,绝不安排中国公民到南非索韦托游览。旅行社的负责同志面容严肃、郑重其事地知会我。
为什么?我当然要问。我原本料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阻挠,准备缓慢图之,不承想没有丝毫商量余地。
南非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会发生2万多起谋杀案、10万多起抢劫案。入室盗窃案呢,更是抢劫案的3倍,您可以自己算一算,就是30多万起。强奸案会有5万多起……可能看到我已是个老媪,这最后一条的杀伤力不像对年轻女性那样具有震慑力。他略停顿了一下,没有沿着这个可怕的线索继续深入,转换话题说:南非民间,散落着300多万支非法枪械,死于各种暴力的人数是世界平均值的8倍。&
无论是面对白人还是黑人,布尔人的优越地位都当仁不让
说起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从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为发轫,规定400万的白人,掌握着南非政治经济的全部权力,而2500万黑人和有色人种,只是廉价劳动力,工资仅仅为白人的十分之一。
我在馆内慢慢行走观看,像从浑浊的深坑中打捞历史的骸骨。馆内有一件展品,是1910年正式生效的《南非法》复制件。这份由南非议会草拟、英国议会通过的南非联邦宪法,将种族隔离制度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中明确规定只有白人才享有公民权,才能进入行政、立法和司法体系。
馆内还有被放大的种族隔离时期的身份证。在白人的身份证上写着“南非公民”,而其他有色人种的身份证上则注明“土著”、“马来西亚人”、“中国人”……
历史的惨痛记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高度恐惧,使得布尔人和他们的政党都把种族隔离制度当成最后一道防线,认为取消这个制度就是灭顶之灾,一定会最终导致南非布尔人从肉体到精神的灭亡。
1948年,以马兰为代表的阿非利卡人(就是南非荷兰人)政党——南非国民党赢得选举。他们上台之后,立马颁布了一整套种族主义的法律,共有350余项。这些法律可不是只在纸面上说说而已,而是非常具体,而且伴以极其严厉地推行。种族歧视于是在南非极度扩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这些法律涵盖了南非政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无所不包。
比如关于居住区域的集团地区法。说到底,核心就是以人种作为居住场所的限制法。从展馆中可以看到,那时的南非,所有公共场所都是按种族区分开的,分别标明“只供白人”和“非白人”的使用区域。公共场合的坐位,白人与非白人也不得混用。居住地区的限制,更是楚河汉界壁垒森严。有色人种和白色人种不得同读于一个学校,不得同住一个房间,不得同上一座教堂……活着的时候是如此,死后也绝不混淆,白人和有色人种不能同葬一个墓地。尤其是黑人,必须严守规则,一旦越界,等待的将是一顿暴打甚至枪杀。
比如关于婚姻的混种婚姻禁止法——禁止人种不同的男女结婚。
这个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种族的纯洁性”。1949年的一项法律规定: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为非法。到了1953年,又通过了一项法律,不准不同种族之间的人发生性关系。看到这里,我猜读者诸君一定会联想到纳粹。它从法律的层面认定南非白人是高尚人种,为了世代相袭地保持白人人种的血统优越,而把占人口大多数的非白人永远打入另册,让其成为被奴役的工具。
隔离设施法——规定年满16岁的黑人必须携带身份证,天黑之后不能进入白人居住的城镇。
另外在医疗、宗教、就职等方面,也都有非常严格的种族隔离限制。
不知你可还记得我在前面说过非洲的全称叫“阿非利加洲”。荷兰人的白种后裔布尔人,将自己命名为——阿非利卡人,意思就是:“非洲人”。
理由如下:
第一,他们早就跟原来指派他们来南非的宗主国荷兰脱钩了,荷兰不再派人来,他们也就同原来的故国分道扬镳另立门户了。于是他们不再是荷兰人,变成彻底的非洲人了。
第二,布尔人认为自己比英国等白人殖民者抵达南非的时间更早。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我已经占山为王,就是这里的主人。剩下的人,休想再分一杯羹。
第三,他们认为自己的先人比现在居住在南非的黑人占据南非的时间还要早,起码是不晚于黑人。这一段历史虽然还存在争论,但黑人的确不是南非的土著也已有定论。所以,无论是面对白人还是黑人,布尔人的优越地位都当仁不让。
到底谁才是南非的主人?咱中国人在谈到土地归属的时候,特别爱说一个词——“自古以来……”可惜的是,南非的历史虽然古老,但没有能说得清的一脉相承的“自古以来”。南非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从欧洲人的到来时算起的。
这片土地上一轮又一轮地上演着种族隔离的悲剧&
整个“种族隔离”理论核心体系是——一个人的肤色确立他的身份,决定他的社会属性,并永远不得改变。这套制度把生而平等的人,分为白人、有色人种(17世纪荷兰白人和土著纳马人通婚的后代)、印度人、马来人、黑人几个基本种群。犹太人被划为白人,华人被划为白人下面的一个亚种群,日本人则被归为“荣誉白人”。为了甄别一个人的人种属别,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政府甚至成立了一个由白人组成的“人口登记委员会”。其成员的职责就是不厌其烦地用几个月的时间,来调查核实考证申请者的皮肤颜色、面部特点和头发的组织结构,以此来决定是否批准其改变种族身份的请求。
这套反动并荒谬可笑的理论,被阿非利卡人奉若至宝,成了当时的南非立国立法的第一基石。
馆里有一个角落,还原了当年种族隔离时的监狱,政府把一切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人视为洪水猛兽,不由分说投入监狱。一间小黑屋,没有阳光,没有窗户,环境极其恶劣。铁门沉重,推动时会发出巨大而刺耳的声音。
刚开始我还想,为什么不在门轴上抹点儿油?再一想我明白了,这是为了防止犯人逃跑而特地制造出来的装备,并以其强大尖锐的噪声,给人以巨大压抑。最可怖的是从一大片天花板上,低垂下来很多绳索结成的套子,粗糙狰狞。乍看之下,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听了解说,才晓得它们是种族隔离时期用来吊死政治犯的绞索。站在这一排排嗜血的绳套之下,不由得手足冰冷喉头窒息,激起对那个并不算遥远的黑暗时代的无比愤慨。
这一整套倒行逆施的法律,让位于人种最底层的黑人们饱受奴役,横遭虐待,还有无尽的羞辱。黑人们充满愤懑和绝望地说:我生的时候是黑色,长大成人是黑色,太阳晒过还是黑色,患病时是黑色,死去后仍然是黑色。你呢,生的时候是粉红颜色,长大成人呈白色,惊恐时是青色,太阳晒过变为古铜色,着凉时转为黄色,死去后变为黑紫色。你们为什么把其他人种都称为有色人种?
这片土地上一轮又一轮地上演着种族隔离的悲剧,南非的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反抗它,付出了血的代价。南非统治者的倒行逆施也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这是击穿整个人类良知的犯罪。
1962年,联合国向会员国建议,请不要在南非投资。1963年,联合国敦促各国不再帮助南非制造军用飞机、战车和军舰。1974年,联合国宣布中止南非在联合国大会中的席位。1977年,宣布对南非实施武器禁运。南非的体育团体被禁止参加奥运会和大多数国际比赛,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都不允许南非航空公司的客机降落或飞越其领空。然而,南非的阿非利卡人政权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依然我行我素,顽固地独自对抗着整个世界,不惜沦为孤家寡人。
真正动摇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是黑人们的不懈斗争。1976年6月16日,是一个悲怆而值得纪念的日子。约翰内斯堡的索韦托,爆发了大规模黑人起义,并迅速蔓延到全国。但胜利并非一蹴而就,索韦托事件过了十年,南非还处于全国紧急状态中,没有改变。
历史总算等来了有识之士。国民党接下来出任总统的德克勒克,对党内保守分子说:“我们当然还能执政五到十年,但那是毁灭之路。和谈的时刻已经到来。”
同时,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也认识到转型比革命更为现实可取,解决种族问题不能简单地靠驱逐白人,后者掌握着建设国家所必需的知识和管理技术。曼德拉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军事胜利即使有可能,也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双方在没有必要的冲突中使成千上万的人牺牲生命,这是毫无道理的。暴力绝不是解决南非问题的最终办法。”
德克勒克在1990年2月2日南非国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表示将终止对非国大、泛非大会、南非共产党等反种族隔离组织的禁令,将无条件释放曼德拉,恢复新闻自由,并取消死刑。
做人就要做到食物链的最高端
不必怜惜角马
那头体型硕大的雄狮,把它硕大的脑袋俯下来,用鼻子闻了闻路虎车的后轮胎。我说过,我是坐在最后一排,几乎就在后轮之上。在某个瞬间,我想我和这个庞然大物,距离应该只有一尺多远吧。它无与伦比的巨头,就在我的腿边晃荡。它张嘴打了一个哈欠,那形态像极了一只放大了百倍的棕黄色大猫。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透过自己眯缝的双眼偷窥到的,睫毛像一排黑色栅栏,将我的视线切割成破裂条索。
我以前总觉得老虎像猫,现在才发觉,毕竟同属一科,狮子也像猫。
雄狮闻了闻路虎的轮胎,它的眼神在一刹那出现了某种迷惘,然后是不屑,再然后,它垂下眼帘,转动它庞大的身躯,缓缓地……走了。
在整个过程里,我一直呆若木鸡。直到雄狮走出了十米远,我还在想它会不会只是使了个诈,下一秒猛地扑过来将我咬死呢?我身上唯一可以抵挡利齿的,是身披的混纺毛毯。刚才被迫观察到狮子的口腔,我判断它的门齿足有五厘米长。菲薄的毛毯对于它利刃般的牙齿来说,无异于一张山东煎饼吧?(我后来查了资料,说野生狮子犬齿最长可达到12厘米以上,估计那是从骨缝开始量的。我见到的这头雄狮已经不年轻,由于捕猎凶猛,牙齿磨损严重。)
雄狮走出百多米远后,司机轻踩油门,蹑手蹑脚地发动了车。路虎一溜烟抱头鼠窜而去,直到几公里外才停下来压惊。
我们问女巡守员,你害怕了吗?
她晃晃金色的头发说,害怕了,毕竟狮子离我们这样近。
我们说,狮子为什么没有吃我们?
女巡守员说,估计它已经吃饱了。它靠近我们,只是好奇。它闻了闻车胎,我想那种橡胶的气味是它不喜欢的。它又估量了一下车子的体积,比它自己要大。这样权衡之后,它就独自离开了。女巡守员抚着胸口,说,我很感谢你们。
我们齐声说,感谢我们什么呢?我们什么也没做啊。
女巡守员说,就是感谢你们什么也没做啊。如果你们做了任何事,比如说发出声音或者逃跑,事情的结局可能会比较悲惨。
到了下一个休息地点,印度百院长夫人说,我的身体一直在哆嗦,现在还没有完全停下来。毕竟我们在最低一排,狮子简直是擦着我们的肩膀走过去的。
我想,印度夫人身上的咖喱味,应该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狮子的确连一秒都没有停留就离开他们,直奔向我们。
我问百院长,您可害怕了?
百院长说,有一点点。但是,害怕的感觉非常过瘾。
我说,天哪,这样的瘾,还是离得远点儿好。
院长说,我已经多次游览过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园,但这一次实在刺激。非常好,人一生必要有几次濒临绝境才好。
我问女巡守员,那只狮子还会回来吃它的猎物角马吗?毕竟它剩了那么多。
导游说,通常是不会的,那些残骸会留给鬣狗或秃鹫等食腐动物。大自然就是这样平衡着它的子民们,狮子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
百院长听到这里,插言道,做人就要做到食物链的最高端。不必怜惜角马。
“非洲之傲”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联合国,让我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
我觉得,如果一定要在狮子和角马之间做个选择,我还是选择做一只跑得更快的角马吧。祈望自己不要被狮子吃掉,能有更多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穿越大地上的马拉河。
印度百院长继续发挥他的观点,说,做人就是要像狮子一样奢侈。
我后来特地查了“奢侈”的含义。“奢侈”在西方社会,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处世态度,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是个人奋斗的重要目标。
“非洲之傲”的诠释是:奢侈就是时间与空间加之人工的极度铺排。
原本飞机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要在时速几十千米的火车上,磨磨蹭蹭耗时14天才能抵达。原本可以乘坐50多位乘客的一节车厢,现在拢共只住了四个人。原本十几分钟最多几十分钟就可以吃完的伙食,现在每天共用五个小时。
由此感受到人世间资源配备的不平等,起码是不平衡,明白了革命是如何爆发的……有一些东西必将掩埋在历史深处,任它渐渐远去。掘出,也许是为了更深的埋葬。
他要帮助已经逝去的非洲女子巴特曼恢复人的尊严;&稚气的巴特曼同意了,随这个黑了心的欧洲医生到了英国,被送入一家马戏团。班主一眼看到巴特曼,就知道自己得到了“宝贝”。他忙不迭地到处张贴“展览活人”的广告。每次演出时,巴特曼都被赤裸裸地摆在一个展台上,驯兽师像展览动物一样,让她做出各种供人赏玩的动作。
门庭若市了4
年之后,来看的人渐渐少了。班主估计是英国有猎奇心围观巴特曼的人,都来得差不多了,于是将巴特曼转卖给了巴黎的流动马戏团。巴特曼继续在异国他乡裸身展览。终于巴黎也没有更多的看客了,号称文明时尚的人们对巴特曼丧失了兴趣。马戏团觉得摇钱树枯萎了,从巴特曼身上再也榨不出油水了,就把她一脚踹出门外无情遗弃。巴特曼无以谋生,只能沦落为站街妓女,得到一点儿小钱后就终日酗酒。1816年,年纪轻轻的巴特曼因染上梅毒,惨死在巴黎。
巴特曼的厄运,并没有因她的死亡而终结。拿破仑的医务主任乔治·库维尔,解剖了巴特曼的尸体,将她的大脑和生殖器分别装在玻璃药瓶中保存,然后将残余遗体制成标本,送到巴黎人类博物馆公开展览。这个展览一直延续百余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停止。
20世纪90年代,南非学者曼塞尔·尤伯哈姆发起了“还回非洲维纳斯”的运动。他要帮助已经逝去的非洲女子巴特曼恢复人的尊严。1996年,南非艺术部部长恩古巴内在会见到访的法国合作部长戈德弗兰时,郑重提出“请贵国归还‘非洲维纳斯’”。2002年,法国政府终于同意将巴特曼的遗体交还给南非。同年8月,巴特曼的葬礼在她的家乡南非东开普举行。
在南非,我见到过不少黑人妇女拥有这种极度前挺后撅的身材。我曾好奇地请教过有关医学专家。&她们的身材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专家说,您本人也当过医生。您一定知道人身上所有的生理特点,都在现实中有它们的实用性。比如女子的肘关节前臂在同一肘关节屈曲位时,女性提携角平均值明显大于男性提携角平均值。也就是说,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个向外开放的角度。女子的提携角更便于提东西。这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闻听此言,我赶紧调动自己以往做医学生时的记忆,总算明白了这段话的意思。通俗点儿说,我们伸出胳膊,上臂和前臂并不是笔直的,前臂有一个向外展开的角度,这个角度就叫做提携角。顾名思义,这个角度是为了人们提携物品方便而形成的。想想吧,如果我们的胳膊笔直,提物品的时候就很容易碰到身体一侧,既费力气又容易撞翻了所提的东西。如果是液体,就会迸洒一身。久而久之,人类就进化出了胳膊肘稍稍往外拐翻的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
我不断点头,表示明白了提携角的奥妙,专家说,非洲女人高高隆起的臀部,也有它的实际功用。一是非洲高原的生态环境相当荒凉,当狩猎和奔袭时,都需要长途奔跑。强健的下肢要有良好的支点,臀部必须发达后翘。再者,黑人负重时一般不是肩挑手拿,是将重物用头部顶着,或者背负。无论使用头部还是用背部,都需要身体有更稳定硕大的中段做重力平衡……后突的臀部才可以担当此任,使身体安稳负重。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非洲女子身材的定论,姑且写在这里,为非洲维纳斯做点儿科学注释。
黑人女子终于抵近了,捋着头发中的汗水,气喘吁吁地说,对不起,来晚了。我刚从另外的店赶过来。&她大约40岁的年纪,黑人中的美女,有维纳斯的身材和雪白的牙。只是略微纤瘦了一些。她领我们进入别墅,并叫出女儿与我们相见,那姑娘15岁,也很漂亮,而且是深知自己漂亮的女孩,不停地四处乱抛媚眼。我原以为媚眼这东西跟导弹似的,是专朝有情人定向发射,此刻才悟到还是需要平日抓紧时间在陌生人面前多练习,不然容易“书到用时方恨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我三万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