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应产业结构演化规律的演进规律进行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优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转型升级,引领发展新常态
日期:&&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中央部署,沉着应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不失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的质量持续提高,产业结构显著优化,转型升级呈现良好势头。
  “调”出精彩,“转”出动力。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吹响新的号角。顺应发展大势,在调结构中积极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抢抓新的战略机遇,在转方式中不断厚植更大发展优势,“三个强省”建设正迈出更大步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亮点【数说】
  ――2014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1∶52.1∶33.8调整为11.5∶53.7∶34.8
  ――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3534.1亿元,增速超过一产和二产,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3.8%提高到35.4%
& &――“十二五”以来,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高于“十一五”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8%,高于全省增速16.5个百分点
  “变化很大,能看的东西越来越多。”谈到近年来皖北发展,在淮北投资的广州客商林先生颇有感触:过去淮北“一煤独大”,现在食品产业迅速崛起;农业大市宿州,现在轻纺鞋服、云计算等产业异军突起。 “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
  数据显示,与上年相比,2014年皖北地区的一产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则上升1个百分点。
  新常态下,我省在坚持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着力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014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1∶52.1∶33.8变为11.5∶53.7∶34.8。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534.1亿元,增长10.1%,增速超过一产和二产,结构优化的趋势更加明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从2010年到2014年,在面积基本稳定情况下,全省粮食产量由616亿斤提高到683.2亿斤,主要靠科技支撑下的单产提升。去年粮食综合平均单产343.5公斤,比2010年提升30公斤。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通过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得以保持中高速增长。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9500亿元,增长11.2%,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是突出亮点。 “十二五”以来,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高于“十一五”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8%,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产业结构优化,既彰显新常态下调结构促升级的成效,也为谋划“十三五”发展奠定了更好基础。特别是第三产业强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稳步上升,表明我省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程度正在提高。未来,随着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激发内需活力,“三驾马车”动力更均衡【数说】
  ――2014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0.8亿元,增幅居全国第2、中部第1位。今年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商品零售额52.5亿元,增长73%
  ――2014年,全省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分别由上年的52.6%、16%提高到53.1%和16.5%,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由10.6%下降到9.7%
  ――机电产品出口额从2011年的74.3亿美元提升至去年的160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的比例也从 43.5%提升至50.9%,占据半壁江山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黄金周,安徽人“花”了370亿元。而2009年,这个数字还仅仅是143亿元。消费日益成为拉动增长“三驾马车”中最活跃的因素。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省政府也出台意见,实施八大重点工程,有效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
  面对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迈上两万亿元新台阶,正是得益于“三驾马车”的均衡拉动。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21256.3亿元,增长16.5%,增幅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0.8亿元,增长13%,增幅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1位;全年外贸出口314.9亿美元,居全国第16位,同比前移8位。
  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热点,特别是电子商务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便捷消费。今年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商品零售额52.5亿元,增长73%。
  投资结构在优化。我省更加突出加大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去年全省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分别由上年的52.6%、16%提高到53.1%和16.5%,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由10.6%下降到9.7%。
  面对出口增速下滑不利局面,省政府出台意见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全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从2011年的74.3亿美元提升至去年的160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的比例也从43.5%提升至50.9%。
  居民消费被激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体现,说明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取得了明显效果。 “十三五”期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必将进一步显现。
  调结构转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数说】
  ――“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分别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125万吨、212万吨、120万吨、1187.5万吨和129.9万吨
  ――近5年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
  ――前8个月,全省共申请发明专利42333件,获授权6142件,分别增长54.7%和79.9%,比全国水平高29.1个、26.3个百分点
  作为老工业城市的蚌埠,近年来通过一手抓钢铁、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淘汰,一手大力发展千亿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调结构中激活新动力。今年一季度,蚌埠GDP增长10.2%,单位GDP能耗却下降4.2%。
  蚌埠的“一升一降”,正是“十二五”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此,我省坚持把握新常态下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中心任务,提升发展科技含量和绿色含量。
  为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 “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分别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125万吨、212万吨、120万吨、1187.5万吨和129.9万吨。与此同时,去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22.5%,增幅高于全部工业11.1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比重由上年的20.5%提高到22.6%。今年一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67亿元,同比增长17.8%,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4.7%,再创历史新高。
  2014年,我省超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PM10平均浓度下降4%。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98%,创“十二五”以来同期最大降幅。
  创新是转方式的主动力。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合芜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今年前8个月,全省共申请发明专利42333件、获授权6142件,均居中部第1位。
  通过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我省不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随着“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带动全省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总量扩大、人均指标前移的战略目标,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6|
上传日期: 20:02:5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