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车载智能硬件件辣么多,谁才真正踩中了用户痛点

车载智能硬件行业分析_童童爱美食_新浪博客
车载智能硬件行业分析
【前言】车载智能硬件,并不是一场很好搅的局
伴随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嗅觉灵敏的互联网行业也在不断的寻找新的入口,而另一组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汽车新注册量和年增量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如此诱惑的数据,怎能不让摩拳擦掌的创业者们蠢蠢欲动,车载智能硬件必然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热点,但热点归热点,确并没能如其他智能硬件一般“热”起来,可能深沉次的原因还要归结为这个行业的独特性。
首先汽车行业本身做为一个传统行业,基本被几个大的品牌所垄断,新的品牌无论在技术,还是生产能力上都很难去逾越。特斯拉做为一个特例横空出世,但还是最终陷入产能不足,以及最主要的充电设备跟不上等问题,如果真的大卖,售后也将是一个大问题。而传统汽车厂商似乎对于车载智能硬件的投入并不是那么积极,而运用最多的一些显得有些“智能”的功能也就定速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也都是某些豪车上才能体会到,而做为市场数量占大部分的中低车而言,要厂商增加这样的配置,成本可想而知。但如果第三方厂商又很难去开发配套硬件来增加某些驾驶体验,比如自动泊车系统,出了事故又有谁来负责呢?而且国内的法律对于“改车”又是严格控制的,所以,车载智能硬件第三方能开发范围又缩小了很多,目前大热的无非就几类车载设备,OBD,HUD,车载网络电台,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等。
OBD,是英文On-BoardDiagnostic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诊断系统”。就是系统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但这样的数据对于个体用户意义并不是很大,目前应用对接最多的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汽车运行状况,驾驶习惯而和保险公司分享,从而让保险公司给予保费上的奖励。但这样利益如何划分又成为新的焦点,而且用户体验中也反应,使用了OBD盒子,通过对应APP上选择的保险公司反而更少,实际的利益也并是很大。到最终,OBD盒子的开发者最多也只是承担了保险销售员的职责。而目前市面上的OBD产品,大部分热情减退,如腾讯路宝,车宝,车挣盒子等等,实际数据利用率也极低,如何吸引用户回归,让用户体验驾驶乐趣与OBD结合,又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HUD,全称平视显示器(Head Up
Display),原先是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器,就是不用低头就能看到他需要的重要信息。这个功能就要比前面OBD的应用高大上了许多,目前Navdy、车萝卜、Car+等都是目前热门车载HUD热门产品,从功能上就是导航,音乐,通讯,车况信息等等功能投射到挡风玻璃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从最初的按键控制变为手势控制甚至语音控制。但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一点,驾驶汽车最重要的是安全性,HUD开发的初衷也是以安全之名,加入微信收发,电话接听等功能后,是否又真的安全了呢?
车载网络电台,堵车成为用户真正的“痛点”,让车飞起来目前不可行,那只能通过听音乐,听音频节目来打发时间,而主打音乐的车听宝,还有网络电台喜马拉雅FM的随车听,都是为此而生的车载设备。功能大致就是通过配套的手机APP下载需要听的内容,然后上车后同步到硬件上,该智能硬件又通过车载收音机将音频内容播放出来。其实光说着就觉的麻烦,而且这功能和原先的车载MP3区别就在于下载音频的方式,虽然前者很多还加了实时路况、蓝牙电话等功能。但最终内容为王,网络电台硬件只是一种使用形式而已,为什么我就不能带个耳机直接拿手机听呢,最多听的时候充上电,功能是一样一样的。
智能行车记录仪,其实很多人也一直提出质疑,行车记录仪很早就有了,加人“智能”家庭后,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大部分都是这样玩的,手机WIFI连接查看行驶拍摄内容,不是连互联网的WIFI,类似于蓝牙的连接方式;然后通过手机将视频社交分享;部分还加入了电子狗功能。所以就只是以智能之名,行社交之实,那市场反应如何呢?当每一次碰瓷新闻出现后,销量就会有所增加。行车记录仪还是那个行车记录仪,智不“智能”至少目前而言其实无所谓。
后视镜做为车内重要的安全设备(女司机可能觉得并不重要),当遇上“智能“后,又是否能提升我们的驾驶乐趣或者更安全的驾驶呢?目前常规的智能后视镜,就是加入展示车后影像实现倒车辅助,导航、行车记录、影音播放等,将前面很多功能都融为一体,堪称”轻车机“。但往往大而全的产品都有山寨之嫌,驾驶汽车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以及让整个驾驶过程更加的舒适,仅此而已。而且这类产品大部分网上销售为主,线下实体店推广较慢,因为很多时候用过就知道了!
车载智能硬件本身受到行业的限制,而大部分车载智能硬件的开发者又鲜有去真实体会用户的需求,往往追求各种功能的堆砌,而且也和很多智能硬件一样,开发时间短,匆忙上马,在急于变现的过程中出现系统不稳定,车型不能完全匹配等等的问题。而让车载智能硬件就犹如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看似美好却难以进入。未来如何发展,谁都不好判断,如果想在车载智能硬件上赚钱,其实并不难,但如果想真正做好一款产品,并且有生命力,那还真需要多听听用户的声音,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最好的产品经理。
童童爱美食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85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您的位置:&
车载智能硬件辣么多,谁才真正踩中了用户痛点?
车载智能硬件辣么多,谁才真正踩中了用户痛点?
【慧聪汽车电子网讯】每一年都会有一些年度热词,比如曾经的“互联网+”、“黑科技”、“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在媒体和企业为我们共同描绘的未来生活美好场景中,汽车就是个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它能帮你开车帮你探路,能读懂你想要的一切。虽然我们都深信不疑,这样高度智能化的一天终究会到来,不过到底要多久没人能下结论,可能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后。但其实眼下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许多车载智能硬件来提前体验部分智能化的美好驾车生活了。
从HUD、OBD、行车记录仪到智能后视镜,关于车载智能硬件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不断迭代进步。从早期的单纯记录功能、发展到如今可以智能化的为你带来导航、数据监测、安全预警和娱乐甚至社交功能,一个小小的硬件就能让我们的用车生活变得大不一样。
不过如今市面上各种车载智能硬件五花八门,究竟哪些是“花架子”,哪些才是真正直击用户痛点的实用功能呢?根据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车载智能硬件的功能中,导航的需求最高,占比超过76%,其次是汽车GPS定位、实时路况,然后是油耗提醒、胎压监测、蓝牙通话、超速报警、救援等等。既然如此,选择带有在线地图导航如高德地图等的车载智能硬件,应该也是大多数车主的优先选择了。
需求明确了,那么众多类型的车载智能硬件,又有哪种载体最适合我们呢?其实选择的标准就是适合自己,既能够最大化满足你的日常出行所需功能,对车辆的改动又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而且价格你可以接受。
车载导航是需求最大的硬件,即便很多新车都号称自带导航了,但是那些厂家自己研发的导航有多难用肯定不用小编吐槽了吧,而且越贵的豪华车自带导航越鸡肋,就好像在国内用你iPhone上的谷歌地图一样痛苦。
这种情况下很多车主选择了用手机导航。手机导航成本最低,虽然好用但是毕竟开车不安全,车上贴个支架也十分影响美观而且增加隐患,所以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后装车机导航。这样当然也是一种解决办法,前提是你愿意负担几千元的改装成本,而且还需要硬件系统适配度达标。当然这对于土豪车主这当然不是问题。
行车记录仪算是群众基础最好的一款,而且普及度很高,不管是防碰瓷还是为保险考虑,我们的车上都需要这样一种物美价廉的硬件。但是单纯的记录功能显然已经落伍了,而且现在很多汽车厂家的新车都会自带这个功能,现在再单独购买一个记录仪显然跟不上时代。
还有一种近来很火的硬件就是智能后视镜,最早的产品只是涵盖了行车记录仪的功能,算是高阶版的记录仪,不过随着技术的普及,现在的后视镜已经能够拥有导航、定位、蓝牙,娱乐等多种功能了。相比车载导航,后视镜价格基本在千元左右就能搞定,而且安装简单,对车辆的改动很小,动手能力强的男性车主甚至可以自己安装,当然从专业角度来说直接让厂家帮忙安装调试更稳妥。
市面上智能后视镜产品选择非常多,那么挑选时有什么原则呢?首先自然是选择大品牌的产品,品质有保证,售后也跟得上,毕竟只是一两千的产品没必要为了几百块差价而影响了使用效果。再者就是要挑选一个好的地图版本,因为导航、定位、路况这些功能都依托于它。
对于智能后视镜的导航功能来说,可以联网、做到实时更新是最重要的,所谓"活地图",地图不能随时更新也就没了意义。除了可以联网实时更新,强大的数据库积累也很重要,这样才能智能规划最适合你选择的行车路线,躲避拥堵节约时间。
再者在操作方式上,最好可以真正做到解放双手,不然和直接拿手机导航还有什么差别。所以一款智能后视镜应该可以支持语音声控操作,直接说出目的地就可以智能规划出行路线,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在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行业第一的高德地图目前已经推出了针对后视镜产品的高德地图车镜版2.0,得到了许多后视镜厂家的支持。它将高德地图手机版好用、方便的功能在车镜版中得到了保留,而且还根据后视镜的场景进行了专属优化,并可以实现全局语音操控。高德地图车镜版还可以做到与手机高德地图互联互通,一张地图一个账号,手机版导航进行更新后通过个人热点传输给车镜不会耗费流量。如果车主本身是高德手机地图和导航的用户,这种后视镜自然更适合。
一款好用的智能后视镜,自带高德地图车镜版,支持语音操作,又有蓝牙电话、行车记录仪、ADAS主动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让一款小小后视镜发挥了最大功能,是轻松实现爱车智能化体验的最优选择。轻松动手,就能爱车焕然一新,车主朋友们不妨行动起来,体验一把。
网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智能硬件:功能多为鸡肋,找到用户痛点是关键_B座12楼_传送门
作者/雷锋网 魏思静随着智能硬件的话题被一再炒热,其成为下一个淘金热点已毋庸置疑。而投资人士预测,在两年内智能硬件将迎来泡沫期。“正如今年的电商上市潮,这是任何一个市场的必经阶段。”投资人高翔表示,泡沫过去之后,市场会趋于成熟稳定。而在这个过程里,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传统厂商基本没戏,未来互联网企业将主导智能硬件市场。6月17日,中欧国际商学院创业点将台智能硬件专场,曾主导投资91无线的金牌投资人高翔与中欧创业学教授龚焱一起对话三位创业者:墨迹天气金犁、Camera 360徐灏以及庆科科技王永虹。本期讨论的主题是“软硬结合”,几位业内人士结合自己是创业历程,畅谈了对智能硬件市场的前景展望与深层思考。“智能”功能多为鸡肋,找到用户痛点是关键“我家有五六个智能遥控器,效果各异,但全部闲置了,摆在客厅乱七八糟。后来我太太忍无可忍,淘宝了一个19快钱的遥控器底座,问题瞬间解决。”跟诸多智能硬件发烧友一样,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也热衷于购买各种新产品回来“尝鲜”,但他渐渐意识到,这些硬件对自己而言,“玩具”功能大于实用。今天的硬件市场上,若没有个“智能”的标签,产品们简直抬不起头。中小团队纷纷加紧研发,在京东搜索“智能设备”,显示大概有1300多款产品。而随着苹果、Google、三星杀入战局,市场又进一步被炒热。但另一方面,智能硬件也多少面临着“红而不火”的尴尬境况。在点名时间上,最受欢迎的智能硬件单品出货量不超过三万。而京东的销售记录显示,销量最好的产品也仅仅售出了两三百台。资本市场的态度亦能说明问题。高翔表示,去年公布消息拿到投资的智能硬件厂商仅六七十家,而其中大部分为天使投资跟A轮投资,数额都不大。而点名时间上,募资过百万的项目迄今只有四五个,其中还有两个是电影。问题何在?买家如高翔看来,智能硬件的功能有些“鸡肋”,只能买来“尝鲜”,难以找到在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位置。如何抓住用户的痛点,也许是智能硬件生产者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不少生产智能硬件的公司来说,技术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不少公司把眼光放在硬件上。但在场专家认为这恰恰与当今的互联网思维背道而驰。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把硬件和服务结合起来。以Nest为例,其在美国能够打开一片市场的原因,未必是它的“智能性”,而是它能够切实地为用户省掉20%的电。也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无论如何,这款产品击中了用户的痛点。而高翔给出的硬件与服务成功结合的案例是汽车OBD盒子,去年,OBD盒子们很是热门了一阵,但除了好玩,用户似乎找不到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最近几家P2P租车公司的成立,却令OBD忽然有了用武之地。除开将焦点放在服务商之外,智能硬件产生的数据如何形成规模,大规模的数据作何使用,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家居: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焦点由入口转移到出口目前,智能硬件的话题更多聚集在家居和健康领域。苹果、Google在这些领域都有不小的动作,一面收购业内公司,一面在加紧研发自己的平台。随之而来安全问题与出口问题成为本期点将台讨论的焦点之一。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永虹认为,如今智能硬件的竞争焦点已从入口转移到出口的争夺上。各个巨头都在加快步伐建立数据接口和云端平台,从而吧智能硬件产生的数据形成规模并加以利用。在国内,京东也推出了京东“智能云”,力图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与此同时,设备端和云端的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中国物联网的标准决不能交付给苹果、Google、三星这些国外企业。”王永虹提出,智能家居领域急需下一个奇虎360。专注物联网无线解决方案十余年,王永虹发现传统厂商往往只重视技术产品的研发,而忽视网络安全问题。“以海尔的Wifi空调为例,假设它卖出十万台,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话,一旦服务器遭到攻击,就要有十万个用户牵涉其中,后果不堪设想。”王永虹建议,在智能硬件的发展进程里,应该尽快建立相配套的设备端和云端安全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标准要靠我们自己来做,不能由苹果、Google这样的企业来主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硬件as c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