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家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ppt继承的风险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风险识别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风险识别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观点 | 避税桃花源——香港,监管加码 CRS 交接信息当前,FO 如何打好这张牌?观点 | 避税桃花源——香港,监管加码 CRS 交接信息当前,FO 如何打好这张牌?当你天百家号本文字数1800字家族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拥有海外身份和海外财富。从中国参与CRS全球税务信息自动交换体系后,2018年 9月将进行第一次信息交换,这意味着,中国全球征税已经正式进入实际操作期。根据保密程度和资金出入方便性两项标准,《富比世》杂志 (Forbes)和税务公义组织 (Tax JusticeNetwork)合作评选出的世界十大避税天堂香港就是其中之一。全球税务日益透明的背景下,离岸架构中的投资和税务筹划对于涉及跨境身份、跨境投资的家族企业及其成员十分重要,海外法律与税收制度也都将会对家族财富产生影响。香港的税率优势作为香港资深财富管理专家,韩志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金融工具都不能实现绝对避税,在资产进行全球配置的过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法律结构和税务结构,我们可以结合家族自身的特点进行跨国和跨地区,多重身份配置与结构安排,合理的税务筹划能规避风险保护财富」。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一直以来,许多家族企业和成员都选择香港作为离岸理财平台。面对日益严格的国际监管,香港和其他避税天堂一样,加大了金融机构和离岸信托机构信息披露力度,但在资本利得税、遗产税与所得税征收方面,依然有着税率优势,这是能吸引大量家族资金流入香港进行投资和财富管理的重要原因。香港的税种少、税率低、管理简单。税收管辖权恪守来源地原则,即源自香港的利润才需在香港课税,同时,对于资本增值、股息不予征税,免征预提税。以企业税为例,在内地除了营业税5%和所得税25%,还有增值税17%。而香港公司对于企业常用税种就是利得税16.5%。针对16.5%利得税,还存在三种税务豁免方式:公司成立以后没有开立银行账户,或者已开立银行账户,但公司无任何运营,没有任何银行流水,可以采取零申报豁免;在合理范围内,将收入与成本和费用进行核销,利润越少,则税金越少,如利润为零或负数,则无需缴税;另外,如果香港公司的利润不是来源于香港时,可以向香港税局申请税务豁免。此外,特区政府一直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例如全面豁免交易所买卖基金转让的印花税、豁免离岸基金利得税的适用范围扩大至私募基金、推出财资业务相关利润的利得税减半等政策。个性化的税务筹划方案定制2017年,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豪宅市场,据香港中原地产数据,香港一手豪宅中,内地买家占金额比例达31.2%,且集中于高价豪宅。假设没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在香港购房需缴房价30%的重税。很多家族企业及成员注册香港公司后,可以透过买卖公司来持有物业,因为是纯粹公司买卖,亦可避过楼市的超高印花税。除了购买房地产,家族资金来到香港,往往是在全世界范围进行资源配置,比如海外投资、设立公司、移民、慈善、跨境交易等,这让税务筹划所涉地域更广,使用的避税工具也更加细致和复杂。韩志明表示,「税务筹划是动态和系统的,税务筹划的路径和方案,完全取决于家族以及成员的具体需求。以股票转让为例,香港公司需征收印花税0.1%,新加坡是0.2%,但还有很多地方不用缴纳印花税,成本自然大减」。他所在的家族办公室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来了解家族的业务和战略,再研究解决方案。另外,由于定价的灵活性,不少内地出口企业选择来港设立公司,将应缴纳税收入由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国家;反之,将较高的成本支出由低税率国家转向高税率国家,以价格转移法节省税款。来自新加坡狮子信托香港办事处的Ronnie认为,在给客户做税务筹划方案时,还应明确家族成员的税收居民身份,「身份是税务筹划的第一步,很多家族成员拥有海外国籍,但这不等于税务身份。根据通用的国际税收管辖原则,征税会按照国籍、居住地、收入来源地、财产来源地进行综合考量,而且不同的国家评判标准不同,如果同一项收入有多个管辖地,则要看这些地区间是否签订税收协定」。以香港居民为例,税收居民就个人而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居住在香港的个人;一类是在某课税年度内在香港逗留超过180天,或在连续两个课税年度内在香港逗留超过300天的个人。对于往返两地的家族成员,合理分配在两地的停留时间尤为重要。Ronnie还表示,选择合理的税务区域后,要对家族各类资产进行盘点,进行财富的安全隔离和传承。海外信托因其高度隐私和资产隔离的特征,一直是家族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规避未来可能开征的遗产税、赠予税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信托架构或人寿保险隔离部分资产,减免遗产税。另外,合理利用法律及金融工具、实现税收递延也能帮助家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收。」请在公众号菜单填写预报名信息惠裕全球家族智库(FOTT)是国内首家向本土高净值家族办公室提供专业服务的咨询机构。通过深度行业分析研究和业内最佳服务方式,致力于帮助高净值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并提高他们家族办公室业务研究领域的专家。欢迎转发收藏和关注我们免责申明: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发布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之用,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交易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观点只来源于受访者的看法,不代表惠裕的立场。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涉及的信息内容进行投资等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当你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带来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2015中国内地人士到香港保险公司投保新单保费316亿港元, 再创历史新高24.2%
保險業監理處今日(八月三十一日)公布二零一六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臨時 統計數字。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301 億元,佔二零一六年 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815億元)的36.9%。
(2015年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新单保费才316亿港币,2016年上半年已完成2015年全年的额度)
于日发布了2015年香港保险业保费收入统计数据。香港保險業在二零一五年的毛保費總額為 3,658 億元,與二零一四年比 較,上升了10.9%。 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316 億元,佔二零一五年 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309億元)的24.2%。
下面我们引用香港保险监理处历年所公布的中国内地人士于香港保险公司投保统计数据做说明:
统计年份占个人业务总保费比值
2008年5.4%
2009年6.4%
2010年7.5%(44亿港元)
2011年9.9%
2012年全年,香港保险公司776亿港元的个人客户新保险业务中,中国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99亿港元,占比12.8%。
2013年全年,香港保险公司向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其新造保单保费为149亿港元,占2013年香港保险公司个人业务的总新单保费(923亿元)的16.1%。
2014年在香港保险公司向中国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中,新单保费为244亿港元,占2014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51136亿元)的21.4%。
2015年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316 億元,佔二零一五年 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309億元)的24.2%。
2016年第一季度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132 億元,佔二零一六年 首季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385億元)的34.2%。
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海啸,继而引发全球性经济波动,由于这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中国家庭的保险意识觉醒,故这一年中国内地家庭在香港保险公司投保出现了明显上升。欧洲和美国至今依然未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恢复,彼时的中国内地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而2014年的中国内地,经济增长遭遇前所未有之困境,中国内地家庭出于抵御高通货膨胀和规划未来生活之需要,纷纷来港购买香港保险公司之储蓄和重大疾病保险保单。
香港保险公司之卓越业绩和服务质素,为中国内地在港投保家庭带来高额投资回报和国际水准之保险服务。我们亦持续多年服务中国内地在港投保客户,希望为更多中国内地家庭带来安定感与幸福感!
为何香港保险产品如此受内地消费者青睐?实际上和其他类型商品一样,性价比是消费者乐于购买的主因。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款保险产品的保费在内地和香港相差一倍。(经济参考报)
我知晓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的,如果你对香港保险方面有疑问,欢迎前来咨询。
本博客网站都是自己对香港保险的理解和认知,并不是保险公司的网站,是作为一种知识方面的交流的平台,是个人的爱好。本博客网站的任何有关保险及投资产品或服务的介绍或链接均不构成在任何国家向任何人发出的要约,本博客网站使用者因为违反本声明的规定或其他任何不当使用而触犯法律的,一切后果自负,本博客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客户来港购买香港保险,英国保诚特别推出客户电子理赔服务网上申请服务。&
客户只需要在网上申请并输入必要的理赔资料就可以快速获得理赔结果。
客户可以登入英国保诚的官网链接办理
https://www.prudential.com.hk/myPrudential/manual/tc/eclaims_start-a-medical-benefits-claim.html
如有更多的需求请可以联系
微信号 hkbxdl001
或者扫描二维码
成立仅数月的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下简称“香港保监局”)正为高度成熟的香港保险业带来一些新气象。香港保监局行政总裁梁志仁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全球保险科技创新的大潮及“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未来五年香港保险业商机处处”。
冀提升对内地投保人的服务
梁志仁强调,香港始终对赴港买保险的投保人持欢迎态度;鉴于目前内地保单持有人已占一定比例,香港保监局将有针对性的改进对来自内地的保单持有人的服务,例如在加强保险知识教育时专门提供接近普通话用语习惯的资料版本,以及在保监局的投诉和查询处理专线中加强普通话服务。
另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是,也许未来宁波将出现内地第一个香港保险联合服务中心。不久前,梁志仁曾出席一个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下简称“宁波保险试验区”)推介会,并致辞表示期盼香港和宁波保险业能携手合作。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中一个可能的合作方向是香港保险业界在宁波保险试验区内设立一个联合服务中心,为身处内地的香港保单持有人提供除销售之外的保单服务,如查询、赔偿等。
梁志仁表示,在内地设立服务中心的想法业界一直在提,不过落实仍需与内地监管机构协调沟通;从长远看,希望也会有类似“保险通”的互联互通机制,从一些较为简单的保险产品开始试点。
宁波保险试验区于2016年挂牌,是内地首个且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其总体方案提到探索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及推动国际间保险交流与合作。内地保监会也于今年5月出台了14 条支持政策,包括支持宁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保险政策措施,支持宁波开展区域保险公司试点及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等。
梁志仁继指,就宁波保险试验区的其他合作方式,各方正在探讨是否有机会在区内部分扩展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的长期投资渠道,不过仍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作为香港保险业的监管机构,香港保监局也会从保险公司本身的投资、负债合理性角度考虑香港险企对内地资产的投资风险。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香港保险第一波流行的时间是在2000年以前,内地的富裕家庭就开始在购买香港保险了(所谓的地下保单就是指那时候的,因为那时候还是相对不是很规范,客户在内地签字付款就可以买了)。
香港保险第二波流行的时间是在2010年后,再次从高层次的富裕家庭慢慢的延伸到了一般的白领家庭和个人,但是这次非常的规范,必须本人亲自赴香港签单,付费并有录音录像记录。
很多客户会问:购买香港保险是否划算,其实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控来说每个人的理念和风格也不一样。理念和风格和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社会层次等多种因素有关,很难统一。下面我们用一个比较俗气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也许能管窥一斑。
内地市场的股市是一个散户集中的市场,上亿的人在股市里拼杀,资金的大小千差万别,那么什么是风险呢?不同资金量的回答也是不一样的。
10万的100%是10万,1000万的10%是100万。常理来说,资金规模越小风险偏好越高是正常心态。
不过,还有一个视角 —— 如果10万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一亏损会改变你的生活状态。那么,这也不能算“小资金”;如果1000万对你来说即便输掉也不影响生活品质,那么,这也算不上“大资金”。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所以没有“比较性”。个人风险的差异,不是资金规模就完全决定,而是这钱对你有多重要。
输不起你就赢不了。根据适当性来选择“你有资格玩”的交易方式是持续盈利的前提。性格(赌性)只是风偏要考虑的一方面,约束人性本身是交易的任务之一。
的确,大家都是为了赚钱而来,但“输得起”的台子才是你可以玩的。没有鉴别能力,盲目参与你输不起的游戏,那么,很快被赶出市场,这是大概率的结果。
“识别风险,选择参与”,这是科学。你为什么能赢?别人为什么会输?为什么可以持续赚?讲不出个道道,只是琢磨行为规则,触碰不到动机本质,你就是个过客而已,既不知为何赢也不知为何输。
香港保险的选择其实也有类似的道理,如果资产够多需要配置,如果产品确实好认可,如果风险管控有需求,如果理念相同那就可以买了,至于最后是否划算现在能算得出来吗?风险不是可以计算得出来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险管控本身是一种理念。
你的理念,你的认同决定你的方向。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文章摘自作者旺瀚祥
问题不在“税”
问题在怎么“花”
CRS来了大家都在乱套
CRS来了怎么大家都像是暗室求物,也可以说是隔靴搔养。大家都搞錯方向了,都没找到真正的问题核心与实际深层的影响。
CRS将在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什么是CRS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目前全世界有101个国家(截至2016年7月)几乎所有大国都共同签署一项协议,都签署了一个名称为“Common Report Standard”简称(CRS),目的是Standard for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 in Tax Matters(多边金融帐户税务资讯自动交换协议)(中国也是签署国之一)
各国相继效仿美国的肥咖条款(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海外帐户税务遵从法,“FATCA“俗称“肥咖条款或是肥猫法案“,美国从2010年实施该法案到2016年,因该法案产生的税收,高達100多亿美金) 所以G20高峰会共同支持推出及委托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协助制作并签署CRS多边资讯交换通报协议。而签署国达101个国家,包括华人聚集的国家或地区,香港、澳洲、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开曼群岛、维京群岛等过去的避税天堂…等等几乎所有大的国家与避税岛国都含括在内,无一幸免。
我想这则消息很多人都知道了,且在网路上也有一堆相关资讯,天天在微信群里或是在金融从业员的朋友圈里经常都有各大文章在解说CRS的影响。
我的文章,不同于一般外面的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最擅长的是评估风险与发现问题並寻找合适的应对方法。
今天也不例外,如果要知道什么是CRS网路上文章已经一堆了,不需要在这里写一些众所皆知的资讯,我的习惯是别人都做的、能提供的我不做。我提供的是别人提供不了、做不到的才有价值,这样的服务我才提供,不然怎么敢向客户收费呢?不然谁愿意接受我的服务哪呢?
在此要郑重申明本文不鼓励逃税或是贪赃枉法的行为,希望读者诚实为上,并支持打击贪腐。本文的目的仅是凸显市场上出现一堆错误信息,忠实读者知道,我习惯用案例与法条深入分析探讨,目的是予以佐证并支持所提的论点,本文是做为专业的分析研究,并希望能起到教育意义,提醒市面上很多错误资讯容易被误导,让误信者一错再错,提醒读者在做任何理财行为前,一定要找到真正专业的人士提供谘询协助,避免让自己掉进更深的坑。
在此再次强调不鼓励违法。一切以合法为上,合法才是王道。以下文章内容会涉及一些非法的手段分析,分析非法手段的目的是作为分析该行为可能产生的风险,不应仿效。如果读者无法分辨善恶好坏,请勿继续往下阅读,读者自行承担一切责任。
本文只是个人之经验分享不作为提供税务与法律及财务投资等谘询之依据,读者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务谘询自己的律师、会计师与财务顾问予以确认,本文不能作为税务、法律及财务规划的相关决策与谘询依据,内容也不能使用于规避读者之税务或是法律责任的依据,读者如不能理性阅读并遵守免责之申明者,请不要继续阅读以下文章。
首先我们来看看CRS推出后谁才是真正会受影响的人呢?有些人还不知道自己会受到影响,来看看谁会受影响?跟受怎样程度的影响?
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过去已经将资产移转到居住地境外,为达到节税、资产隐藏与资产保护的客户群体(例如中国公民把资产放到境外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或是这些国家的公民在中国或是其他国家有资产),(CRS牵涉101个国家,我无法一一举例,以下我就拿中国国籍的客户作为案例,如果读者你是其他国家公民,请自己对号入座…呵呵不是啦,是自己套用啦)
影响最深的特别是“不想“、”不能“、”不希望“境外资产曝光的人,在这一个协议中,你的金融资产将会被曝光。我说的很含蓄,你可能还没懂,没关系,让我们再继续看下去。
我知道现在有人在偷笑,说我太LOW了(说我太没水平了),他们早就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本不需要替他们担心。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想要写文章的原因。哎!~~如果你是我的忠实读者你会知道,我的习惯,是看不惯一堆人在忽悠,在网路上给一些看起来是对的,乍听之下觉得合理可行,但是深入分析后,发现其实这些人给的建议,根本就是很烂的方案,这也敢提供给客户,基本上只是为了忽悠客户达到他销售的目的。
现在很多网路资讯与文章大肆宣导大家可以去办理一些移民,透过取得一些小国的身份,例如多米尼克、安提瓜等加勒比海小国身份,并且将帐户金额降低到小于100万美金,甚至于用房地产或是建议持有黄金、钻石、古董、字画等艺术品来规避查缉。
我想刚刚笑的人,应该就是做了这样的筹划与准备…而且天真的以为万无一失了,还记得我说的吗?“要不花钱请顾问,要不花钱买教训”,我今天就发发好心,当作过年送红包给读者们。
我们要来看这些方法真的可行吗?他的风险在哪里?
我们来看看哪些资产会被通报?
金融帐户(存款机构,托管机构,投资机构,保险公司)之资产,无论是个人或是机构都需要被通报。所以之前在香港买的保险保单都在通报范围之内。
CRS最大的问题不在“税“,CRS最大跟涉及最广的问题在哪?
关键不在”税”的问题上呀,关键在于阳光法案,在于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上,各国都有这个法案,无论是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澳洲、许多国家都有这个法案,中国也有这样的法案,举新加坡为例,新加坡的《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第4条规定:“本法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在本法公布实施之前后已经占有的财产),或其在财产里的利益与其已知的收入来源不相符合而该人又不能向法院作出合理满意解释时,其财产被视为贪污所得。”这里不明财产就被推定为是贪污所得。因为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法条规定,如果你是中国籍身份的要注意的是刑法395条才是重点,什么是刑法39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存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申报。数额较大、隐瞒不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现在你看懂了吗?我想你可能还不觉得严重,我再说仔细一点,就是具有加拿大籍、澳大利亚籍、新加坡籍、新西兰籍者,在中国有隐藏资产,而当时你在申报财产跟所得税的时候,你根本没有申报你在其他国家的资产。一旦被通报了问题就大了。
如果你的资产有正常缴税,可以说明所得来源(记得是要有证明文件,法律上不是你说你是合法就是合法,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一旦你被通报了你需要提出举证责任,证明该资产的来源是合法,如果无法证明那就败诉啰),相对的如果具有中国籍身份你在外国有隐藏资产,而资产与你的所得不相当者,这才是重点,你懂的。
这下子牵涉广了,CRS通报的是金融资产帐户所有人(可能是真实持有,也可能是替人代持的),中国人常常会有资产代持的现象,这更影响到资产请人代持。如果在CRS签署国通报过程发现你在境外具有不相当的资产,这就符合了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如果无法解释说明资产来源,这个问题比“税“更加麻烦,更加的复杂。
而如果你是帮人代持资产的人,我要恭喜你了,你的麻烦也不小了。当然你最好去查该国的法律,如果资产不会没收(这种机会不多,通常会追缴没收冻结例如中国刑法395条),如果不会追缴,那建议你就承认资产是你的(这样够义气,把所有的罪一肩扛起,这样做对得起大哥了),你会因此被关了几年,但是可能因祸得福,因为这资产是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并认定是你的资产,未来有一天请你帮忙代持的人,想要跟你要回这笔钱,你可以不用还他了,因为这笔钱已经被法院认定是你的,他也不敢怎样,因为他总不能告你吧,告了你就间接承认,那笔钱是他的。呵呵
如果你不想有牢狱之灾,那只好把背后託你代持资产的大哥给咬出来(做污点证人),那这位大哥就要抱着头烧了。所以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你如果有资产就请继续找人代持吧!看是资产要不见,还是被咬出来面对。
当然代持资产除了上述风险,没有其他的风险吗?呵呵,当然有,人在人情在,人不在人情…还在吗?
替人代持资产的人风险也很高,请不要随便帮人代持,不然你的风险也很高。容易惹祸上身,除非像我说的,你最好查一下,你归属国法律是不是即便被通报后无法交代所得来源,會被关了,但是非法所得是不会追缴,如果是这样,那这笔生意可以做。那代持资产越高越好。(这是在作梦)
如果替人代持资产者,一样具有CRS签署国的国籍,例如如果替人代持资产者是中国籍,那一样会被通报,没人知道资产是你替人代持的,一样会误触被怀疑违反刑法第395条条文的疑虑,如果替人代持的人有新加坡籍,你要关心的是新加坡1988年《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第4条规定,(太多国家都有类似法条规定,无法一一列举),要担心的是这些法案。
思考看看一个打工仔,怎么在国外会有这么大笔财产?要不是逃税,要不是非法所得。这时候我又要捞叨了…有比请人代持更好的方法,为什么要去冒风险?所以告诫各位“要不花钱请顾问,要不花钱买教训“…哈哈我看你们都会背了吧!哈哈
所以问题在刑法395条条文内容(如果具有中国籍)。这跟税的问题比较起来其实严重许多。现在有没有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我看了许多文章大家都不讲重点,都在谈“税“,重点在这里,重点在”代持“(无论是委托人或代持人都会深受影响)。如果资讯被通报回你的所在国(例如中国政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你懂的“,这比税务的问题大得多,严重得多你说不是吗?
接下来看看我如何破解市面上种种的误导宣传,一堆人出的馊主意,看起来觉得对,但是其实问题一堆,请不要自作聪明,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无论是美国肥咖条款或是全球CRS多边帐户资讯自动交换通报协议,一定要找“真正懂得专家”)
前面说过网路上很多人说“移民加勒比海岛国拿个小国身分“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如何万无一失?我知道现在有人又笑了。这些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就是拿了这些小国的护照身份后,用这个护照身份去开户,这样就万无一失了。这是这些移民公司或是私人银行、律师这样教导客户的。
还记不记得我说的免费的是最贵的,这种资讯你最好听听就好,千万不要尝试,因为出事的是你,移民公司把钱赚了,好处他拿了事后出事,你回头问他不是万无一失吗?他会告诉你,“当媒婆总没有保证能生儿子的吧“。
使用上述方法想逃避通报的风险在哪?
要破解这个手法,你需要知道稽查技巧,首先你要知道为什么有CRS
在中国CRS又称为中国版的肥咖。因为美国是全世界第一个稽查海外资产税收的国家,在2010年推动这个法案,美国实施这个法案6年的时间(截住2016年年初),因为该法案(还没大力度查税)就已经收到高达100亿美金主动申报的税(自动投降的就高达100亿税收,观望的应该比诚实的多很多)。所以各国才争相效仿。而美国肥咖的稽查技术这些年来不断的更新跟精进。这些稽查技巧,CRS签署国会不会效仿、会不会参考?
在做税务筹划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稽查技巧,如果你不知道稽查技术,你很有可能掉进陷阱而不自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打球一定要懂得游戏规则,要懂得“裁判”)这些年来我提供许多客户关于美国肥咖的税务筹划问题(尤其移民前的税务筹划或是移民后的税务补救),经常要做的就是跟进与搜集目前美国国税局IRS的最新稽查技术。
美国肥咖帐户有一个稽查条件,即便这个帐户持有人,是非美国公居民身份开立帐户,该帐户经常往美国打钱,该帐户会被视为与美国有相关,需要观察与调查吗?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
知道为什么非美国人的帐户,往美国打钱也会被追踪吗?因为美国知道有可能会有双重护照,会有双重国籍的人,因此用不同身份开户这一招,早就被美国IRS识破了,你觉得CRS这些大国都没脑子?脑子都进水,不知道国际间有双重国籍的问题吗?我看不是CRS没脑子?是我们的人脑子太简单,还记得我的理财天地文章里面写过一篇“找错对象,问错人”吗?我也常说“要不花钱请顾问,要不花钱买教训”,我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了省顾问费,然后胡乱听信江湖术士的方法然后不加思索就做了,这个下场…可能不是税的问题而已。
所以这不是税的问题,而是这笔钱根本不能用,你敢用吗?因为用了你就亮红灯了…请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一堆人根本不懂金融、税务跟法律,然后常常还敢给出一堆建议,当作自己是专家一样,给了一堆建议。但给的却是一堆烂建议,我举例,之前我听到的一个建议,有人想要到美国或境外买房地产,但是外汇管制资金不容易出海,(2017年之后更加困难了,个人外汇信息申报出台后,更加趋紧严格了),有人建议用一招叫“内保外贷”,或“外保内贷”,如果你听得懂的知道我在说什么,听不懂的我没时间解释,以后有机会我再说明。天呀!知道嘛?内保外贷或是外保内贷会有后遗症的并且后遗症还不小,资金要出海一定要找安全合法还要没有后遗症的方式出海,要出海有的是方法但请不要道听途说,这篇文章不是讲资金出海的问题,所以不在这里详述,我只是想表达,不找专业顾问,不愿意花钱请顾问,你的下场就是..”自找麻烦“)
想一个问题,如果用双重国籍身份开立金融帐户,把钱放到国外,然后就不动用这个帐户的钱了吗?把钱就放在哪里当作死钱吗?你觉得如果需要钱,往国内(中国)打钱,帐户不会被注意吗?往其他国家或地区打钱,他国不会注意吗?要知道一旦使用该帐户的钱,往国内(中国)汇款,或往其他国外汇款,收款国只要是签署国之一,该国将会对这个帐户进行稽查,追查该帐户真实持有人是谁?(可能帐户真实持有人与该签署国有关联)
美国的稽查技术经验告诉我,这类经常往国外汇款的帐户,可能怀疑他是代持或是双重国籍身份开立的帐户,需要追查真实的帐户持有人的身份。而透过外交途径可以追查该帐户的所有人身份,一经调查是一个移民身份,一般办理移民手续的时候,缴交的是原护照身份资料去办理的,因此一钩稽就全部漏馅了。全世界有193个国家,有169个跟中国有邦交。对中国来说,要查出这个身份难吗?你觉得去办一个加勒比海的小国身份护照,然后用这个身份去开户就能解决问题吗?走过必留下痕迹…
现在网路相当发达,电脑系统连线技术与资料库不断在建置,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中,我在多年前,有人问我中国遗产税的问题,我说了,中国要开征遗产税,需要把所有的人的资产与税务资讯电脑化做总归户,而CRS的发展就是往前再推进一大步,可以结合国内与国外资产一起归户。大家拭目以待。
为什么美国人不敢得罪IRS(美国国税局)这说来话长,有机会再跟你们分享,但我要说的是,任何国家的税务总局你都可以忽悠,但是千万不要忽悠IRS,你去问问美国人,IRS厉不厉害?美国人会跟你说,他比CIA中情局、FBI联邦调查局,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因在于他们将资产与金流电脑化总归户。你逃逃看…合法的避税方法跟管道很多,你看看人家“川普”都当上总统了,他的税呢?如果川普用的是非法逃税,早就下台一鞠躬了。美国多的是合法避税的方法,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大多数人不愿意花钱找专家。有合法管道干嘛要非法逃避呢?问题在于,许多人不愿意花钱请专家的下场就是自找麻烦。所以“要不就是花钱请顾问,要不就花钱缴罚金跟税金”,专家的费用不便宜但总比税金跟罚金与牢狱划算。
当然很多人会说,没那么严重吧!我逃税这么多年也没出过事,的的确确是没那么严重,这就像我常说,闯红灯是不是违规?闯红灯一定会被抓到被罚吗?答案是不一定,那既然不一定被抓被罚,那是不是表示闯红灯就合法没事?大家干麻要遵守?答案不是的,什么时候会被罚?就是夜路走多了也会遇到鬼的。我经常告诫很多人,现在没事不表示永远没事。现在没被抓到,不表示明天不会被抓到,有合法的方式干嘛要走险路?合法才是王道。
这些年来我对税务筹划上的经验以及对美国肥咖的稽查手法不断更新有所了解,而这些稽查手法也将会一一地都会被使用在CRS的稽查技巧上。大家拭目以待
所以当你取得移民身份就能解决问题吗?表面上看起来可以,但是实际上是有问题的,这就像我在我的文章里面說的一样,免费的是最贵的,道听途说的方法只会让事情更糟糕而已,后果是自己承担。你想想,如果是用移民身份开户,在天罗地网的电脑化布局下,这个帐户相关资讯会彼此通报,最后这个帐户的资产不但不能使用,一旦使用可能会被追查,你敢用吗?不知道的人当然敢用,就傻傻的用。但一旦被稽查后果当然是自己承担啰。
哈哈,我知道现在有人在笑,他笑说,这还不简单,CRS通报的是金融帐户(存款机构,托管机构,投资机构,保险公司)之资产,那还不简单,就买房地产、用金条、钻石、古董、字画、艺术品等,这种实物资产就好啦。呵呵,这样就不会被通报啦
哇,好聪明啊!这真的是一个好方法,你说是吗?
哈哈哈,真不知道提供这些资讯的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难道我们要回到最原始的生活改回“以物易物”的交易来维生吗?
许多所谓的CRS跟美国的FATCA肥咖条款专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CRS跟FATCA都只交换金融帐户资讯,而其他资产资讯却不需要交换的原因是什么?就给出这样的建议。哎!~~这些人都不用功,请动动脑子想一想,为什么只需要通报金融帐户?难道美国很笨吗?难道这些CRS(G20委托OECD制定的AEOI标准)签署国很笨吗?难道他们不知道黄金、不动产、钻石跟古董、字画艺术品有办法逃避查缉吗?
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孙子兵法中有一招叫“擒贼擒王”的道理吗?只要把关键掌握了,就万无一失。这就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知道关键在哪,外行人靠的是吹嘘,专家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买房子后,房子买来不出租吗?一旦出租租金收入或是买卖房子产生的交易不会存放进金融帐户吗?一旦放进去那就会被通报了。
你一定想那就不买房子,干脆买黄金、钻石、古董、字画、艺术品。这类资产的问题首先是要能辨别真假,再来是存放与搬运也是一个风险。不要为了规避税务或是通报,最后却遇上诈骗与盗窃,反而连本都没了。
再来难道要吃个饭、要买个菜拿着黄金上街吗?拿着钻石去买菜?要以物易物吗?这些古董艺术品交易变现本来就不容易,再来变现后也是需要存进到金融银行帐户才能汇的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他只需要通报金融帐户,因为抓住金融帐户你就无所遁形了。这就是擒贼先擒王,不是吗?要当金融业的销售员或是所谓的专家请你们也认真一点,动动脑子。
因此如果转换成这类资产或是用这类方式处理,你的资产将不能使用。因为使用就容易被通报,重点是在“被通报“,我说了CRS与FATCA”税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是帐户资料被通报才是重点。资产能不能使用才是重点,有钱但是不能用,有他干嘛?
在CRS的条文Common Standard on Reporting And Due Diligence For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的Section I (A)规则条约 里面就记载,帐户的汇进汇出是需要通报的。如果用这些方法都会被稽查与识破,那买房、黄金、钻石、古董字画艺术品会是一个好方法吗?
CRS签署国彼此交换所有境外的客户资产帐户汇出汇入与余额信息,通报给资产所有人的所在国家国税局,因此海外资产信息一定会曝光的。
哎!我知道有人又会说,这很简单呀,那就买钻石,体积小,容易携带,只要用钻石笔就能侦测真伪,而且过海关很容易,裸赞很好交易,交易后换成现金,就不要存银行,放在床底下就好啦。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我们中国人的。呵呵,穷则变、变则通嘛!~首先来看一则新闻
你以为诈骗你的人都很笨吗?别忘了科技始终于人性。
再来有人会说那就换成现钞放在床底下那就安全了,我无言了,你有没有看到最近印度政府做了什么事?就是新钞换旧钞,如果旧钞在12月30没有换成新钞,这旧钞就自动作废了,旧换新得先存入帐户才能换新,为什么?呵呵,这是通报跟纪录的问题,你懂的。
所以这一招放床底下,有用吗?结果是“通报”跟“报废”,你选一种。要不存入银行被通报,要不就是直接报废。我很难想像中国国内如果也来一次新钞换旧钞那会是怎样的景况?哈哈,所以我还是要说“要不花钱请顾问…要不花钱买教训”,请原谅我像跳针一样的反覆地说这句话,其实是因为看过很多人是可以在事前预先做好筹划,如此便可以真正解决问题,但是可能是无知,或是不愿意花钱请顾问,就听业务员的免费资讯与推荐便照单全收,再不然就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觉得这样做很安全,这样做最好,谁知最后的下场将会很惨,然后等出了事才来讨救兵,但通常已经为时已晚了。记得预防重于治疗…
因此CRS的重点是在税务吗?税务的问题其实不难解决,难解决的是资产如何存放与怎樣能用?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哪里可以存放资产?如何存放是最安全且可以方便使用,又不用担心通报的问题。
难道没有办法可以解决吗?当然有
本来想写出来如何应变CRS或是FATCA的问题,要如何既合法又可以灵活运用资金并且运用不同的法律架构来做到资产保护的方法,既使一旦出事了东窗事发,还可以有资金防火的准备,保护好资产,不被牵连,以及如何透过合法方法达到免税与延税的目的并且如何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将这些资产顺利传承给后代子孙的方法让世世代代享用。但是我写到一半突然停笔。
因为这是公共空间公开的资讯,你觉得我适合在这里跟你说怎么处理吗?如果你没有这个困扰,你知道了也没有用,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希望协助,那在这里公开方法也不见得是好事,你说是吗?真正的技术是不会免费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不会出现在网路上的。你说是吗?出现在网路上就会被关注的。
(请勿相信任何免费得来的资讯,因为都是坑都是套,前面的案例你看了,你还相信他们能给出什么好的建议?钱是自己的,命也是自己的)
况且我是独立收谘询顾问费的顾问师,你不觉得要知道答案也应该打赏一下吗?这可是我执业24年的经验累积,你可以看看过去我的文章,我的工作就是找出风险,辨识风险,然后评估风险并且找到解决风险的方案。
你可以看我其他的原創文章,會發現我跟大多数你在网路上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金融从业人员或是专业人士例如律师、会计师有很大的不同。我的原创文章,你是不会在其他人的文章看到一样的观点。我的观点通常比较广、比较深、 比较远、比较细腻,且可以落地。别人会做的我不做,我做的是别人做不到的,不会做的。
因为过去这24年的执业目标是扶持客户变成富有,并且让客户持续富有,这是我的工作目标,而探询风险是我的手段。因为唯有把风险排除,才能安稳地向前,你说是吗?
文章开头不是说了,到底这群跟我合作的律师、会计师跟独立顾问有没有跟对人?从上面的文章你看完后,觉得呢?是不是外面根本都听不到如此深入浅出的分析?我们的知识与技术是架构在扎实的法条与实务的操作经验,我们不只知道事情的根本原委,更抓住真正的风险,才能从风险中找到正确可以解决的方案。跟我合作的伙伴是不是素质比较好?他们从我这里提供得资讯是不是比较靠谱呢?我想就让读者自己帮我们打分数了。如果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协助可以透过我的合作伙伴预约谘询服务(未经授权者不在保障范围呵呵“请认明商标“谨防假冒)
这时候就是“见证智慧的时候到了…”,跟股票投资一样,做对了上天堂,做错了就住套房。读者们自己应该有智慧去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处理了。
再来我得再强调一遍,来…大家跟我一起说“要不花钱请”XX“,要不花钱买”XX“。我想大家应该都会背了。还是那句老话,现在套路很多,假冒专家的也一堆,装懂的更多,不要我从这个坑把你拉出来,你又自己掉进另一个洞。
我不是神仙,不是每次都可以起死回生的。不是出了事我一定还能救的回来,这一次CRS跟FATCA万一事发,肯定是无药可救的。不要在可以规划的时候失去良机,随意的道听途说,如果你愿意相信他们的话,那也是你的命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如需了解更多请联系: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税种中,遗产税是一直存在的一项税种,这意味着一旦国家需要开征遗产税,就可以马上实施,并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碍。那么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遗产税的情况以及如何的预防
不同的国家
美国:最高税率50%
最低税率为18%,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最高税率为50%。包括其个人在世界各地的所有资产。遗产额在60万美元以下者免征遗产税。非居民只需将在美国本土内的资产支付遗产税,最低税率为6%,最高税率为30%。
日本:最高税率70%
采取继承税制,即根据各个继承者继承遗产数额的多少课税,是典型的分遗产税制。对居民而言,不论其继承的遗产是在境内还是在境外,都要对其遗产征税;对非居民,仅就其在日本继承的遗产承担纳税义务。日本继承税税率共分13个档次,从10%到70%。
意大利:亲疏关系决定税率
实行混合遗产税制的国家。其征税方法是先按遗产总额征收遗产税,然后再按不同亲属关系,征收比例不一的继承税。纳税人分为两类:一类是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另一类是继承人或受赠人。对第一类纳税人统一采用第一种累进税率,对第二类纳税人则根据其与死者的亲疏关系,采用不同累进税率。
英国:遗产税率40%
英国居民在世界各地的所有资产都要付遗产税,而非英籍人士只有在英国国内拥有的资产才需要支付遗产税。目前的遗产税率是40%。
德国:最高税率50%
分级遗产税制,实行7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7%到50%不等。现德国的遗产税和赠与税都开征,且适用同一税率。免税规定:死亡人或赠与人的配偶享有基本免税额250000马克和额外免税额250000马克。每一个子女可免税90000马克,每一个孙子女免税额为50000马克。丧葬管理费用和死亡人债务允许扣除。慈善公益捐赠全额免税。
不同的地区
香港:最高税率20%
2006年,香港废除了遗产税。1932年至2006年间,香港遗产税采用全额累进税率。税率经过多次调整,基本趋势是遗产价值总额课税级距越来越大,免征点逐渐增高,但其适用税率一直保持在5%-20%之间。
台湾:税率调整为目前的10%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遗产税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王永庆支付的遗产税超过100亿,抵全台2年税收。
王永庆遗产总额为600多亿元新台币(约合127亿元人民币),扣除各项免税额之后,遗产净额为200多亿元新台币。依照当时50%的税率,需缴纳逾100亿元新台币(约合21亿元人民币)的遗产税,创下台湾地区最高金额遗产税纪录。
王永庆113亿遗产税入库岛内全年遗产税收已破表,台湾当局财税官员表示,王永庆遗产税创造了台湾的最高纪录。2009之后均统一调整为税率10%。也就是遗产总额,扣除免税额(1200万)后,得出的遗产净额,乘以10%,即是必须缴交的税款。王永庆这样的百亿纪录应该不会有人打破了。
但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税种中,遗产税是一直存在的一项税种,这意味着一旦国家需要开征遗产税,就可以马上实施,并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碍。
一。什么是遗产税?
事实上,遗产税是遗产税和赠予税合并征收。遗产税是政府赋予公民继承遗产的法律权利。被继承人如果要继承这笔遗产,必须先按被继承人死亡时这笔遗产的市场价格向政府交税,完税后才有权继承遗产。
遗产包括房地产、货币、有价证券、保险收益、礼物、古董、珠宝首饰、车辆、家具等所有这些遗产征税,有的国家对所有这些遗产征税,有的国家则只对其中一项或者几项遗产征税。遗产税的纳税人各国规定也不统一,有的规定继承人是纳税人,有的则规定被继承人是纳税人。如果被继承人是纳税人,那就意味着死人是纳税人,所以,有的国家对遗产税的通俗叫法是“死人税”。
二。跟我们的财富守护和传承有什么关系呢?
2010年修订的《新版草案》(尚未实施)甚至给出了具体征收起点、对应税率及其计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应征收遗产税的遗产包括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全部财产和死亡前五年内发生的赠与财产;
2.在遗产税税款缴清前,其遗产不得分割、交付遗赠,不得办理转移登记;
3.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遗产依法归国家所有,免纳遗产税;
4.被继承人死亡之前,依法应补缴的各项税款、罚款、滞纳金、未偿还的具有确凿证据的各项债务等允许在应征税总额中扣除;遗产税免征额为20万元。
《新版草案》超额累计税率表的征收标准和比例依次为:
1)对应纳税遗产净额不超过80万的税率为0;
2)80万-200万的征收税率为20%;
3)200万-500万的征收税率为30%;
4)500万-1000万的征收税率为40%;
5)超过1000万的适用税率为50%;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500万的遗产税净额应纳税84万,1000万、3000万的遗产净额分别应纳209万和1034万。
不算其他资产,只要拥有北上深广几套房子的人,遗产计算有几千万应该很正常的,如果没有事先预防的方案,到时恐怕会为难自己的下一代或者第三代
在日,国务院批转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
三。解决规避和减免遗产税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呢?
1.运用保险遗产规划工具;
2.运用信托为遗产规划工具进行资产保全、财产专业管理。
信托作为一种财富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工具,家族信托在海外已经有逾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国人眼中,它还是稍显神秘,最近才开始渐渐启迪富裕阶层对于财富传承的视野和思路。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最近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产很火,好多地方都发出限购令,A股市场也爆出了抛售房产以填补企业的亏损。北上广一套房子比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润还高,可见房产的价值。购买房产时大家都会问银行贷款,利用杠杆来购买,因为本钱不够所以加杠杆后小本钱可以买大房子了,聪明的人都是利用杠杆的原理。更加聪明的企业家如何用1%的资产来保全99%的产业呢?
在财富传承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财富是什么?财富是金钱,是健康,是爱情,是家人的陪伴。没错,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但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财富的人。大到一个国家的领袖,小到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您的健康和平安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条件,您的经营思路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中国有句古话是“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中国的家族不容易代代相传,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还有一个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人的不可替代性的风险。乔布斯说过一句话说,即使把所有的东西都收走,我还能再创一个苹果。乔布斯他本身才是苹果公司最大的财富,千亿资产、万亿资产都不及一个人的智慧、能力和地位更重要。
所以,对于高端私营企业主而言,您本身才是最大的财富,最应该保障的是您本身!
在所有金融工具中,保险的杠杆效应是最大的,可以做到以小博大。假如你拥有1个亿的财富,那么你只需要每年拿出100万,就能给自己建立一个巨额的健康和意外保障机制。如果真的遇到风险,保险单还能让你有东山再起的资本。同时保险还是最确定没有风险的金融工具。
所以,李嘉诚才会说:
“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财富。
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
给自己和亲人买了足够的保险。”
这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大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过去私营企业主只会和银行打交道,存款、贷款,相当于和银行“联姻”,现在要有突破性思维,要与保险公司“联姻”。保险保的是什么?是人的生命价值,保的是当风险来临的时候,你的家庭经济和企业经营不受影响。通过用1%的资金来换取99%的资产安全,这才是高端私人企业主的大智慧!
保全资产需要建立风控意识和底线思维
对于私营企业主而言,他们非常认可做生意都有风险,没有风险还做什么生意呢?不去搏一下,怎么可能成功呢?但私营企业主也有绝对的自信,他所面临的风险必须是可控的,是在他掌握之内的。
但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是什么呢?风险就是做梦也想不到会发生的事情才叫风险。觉得“911事件”中,那些在高楼中工作的人,知道那天飞机会撞来吗?觉得“5o12地震”的时候,在床上躺着睡午觉,在办公室坐着午休的人知道两点钟会天崩地裂吗?不知道。能够预料到的不叫风险,做梦也想不到会发生的事情才叫风险。而且一旦发生就可能让你全军覆灭、粉身碎骨。
做生意的人都会考虑财务成本,在企业经营上是理智的,但在无法掌控的风险上,诸如政策风险、人身风险却是无法用理智去掌控的。不能用企业经营的模式来经营健康、意外,因为那是不可控的,然而却用了最大的成本100%的方式去经营,这就是风险自担。这是最不划算的。如果贷款1个亿,那留下100万会对投资有影响吗?肯定不会。那用这100万来建立一个对冲机制,保全那9900万,觉得如何呢?
保全现有产业最容易忽视的四大方面
经营企业的人都有很强的风险意识,非常注重规避财务风险、人事风险、法律风险、婚姻风险、税收风险等等,但是有没有想过如何防范人身风险、留足东山再起的备用金、未来的生活费,以及安全传承资产?这是保全现有产业时最容易被忽视的四个方面。
健康是1,其它都是0,1倒了,0还有什么意义?意外和疾病都会夺去我们的健康,更会打乱我们的人生规划、影响企业经营。自王均瑶去世后,其均瑶集团群龙无首,纠纷不少,经营日下。大家知道,公司虽大,但大笔的现金并不常有。随时拿个2000万或1000万并不容易。所以,企业一旦出现高层人事变动、撤资,影响就是巨大的。
企业家的自身健康不仅会影响到家庭和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还承担着一系列的社会责任,比如因企业不景气导致员工失业、供应商破产等,所以,既然人身风险无处不在,那就应该提早规划,利用保险的杠杆去对冲意外和疾病的侵袭。
保全东山再起的资本
私营企业主都知道,凡是投资,必然面对三大类风险,那就是自然风险、人为风险和政策风险,这是我们在投资之前,不可能完全预测和掌控的,所以,有可能赚也一定有可能赔!如果没有留足备用金和退路,万一投资失败,很有可能会万劫不复,因为没有财力、精力再去东山再起,所以,保住本金最为重要,保住今天的成果,不至于让之前所有的付出和收获付诸东流。因此,保住财富就是今天最大的投资。如果要去投资,先放一部分钱在最安全的地方,剩下的钱才能放心地去投资。
保全家庭生活品质不降低
说到保障家庭生活,有次在美国的MDRT大会,有一个讲师站上讲台时还行色匆匆、气都没喘均匀,说:“抱歉,我刚刚从纽约赶过来。我昨天刚刚举办了我人生第一场钢琴演奏会,我不是从事保险工作的人,但我要在这里分享我的一个故事。我要感谢的是我的父亲和我身边的这位戴维叔叔。正是因为他劝说,并帮我的父亲规划了一份大额保单,在“911事件”让我痛失父爱的同时,我的父亲为我们和家庭留下了一笔巨款,让我和母亲没有从独栋别墅搬到公寓去,让我的钢琴梦能够在昨天完成,并可以持续一生。”这个真实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无论将来企业发展如何,保障家庭未来的生活是需要资金的,需要完全不会被挪用、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资金,完全不跟自己的企业相关的资金,是要作为后盾的一大笔资金。
保全资产安全传承
近几年关于税收的话题一直很火。房产税、遗产税都在逐步规划和推进中。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事情非常可怕。第一件事情死亡;第二件事情税收。还有一件比死亡和税收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遗产税。”
今天富二代优秀的虽然不少,但他们毕竟是富二代,没有吃过富一代们吃的苦,和富一代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想要获得和超越上一辈人是很难的。但是父辈创下的这份家业,迟早会交给孩子,如果他们不能够复制父母的成功,没有驾驭巨额财富的能力,后果是很可怕的。会让父母创下的家业付诸东流。
所以,浙江有一位老板买了五千万人寿保险,而且约定终身不得退保,他说:我这个企业迟早会交给我儿子,如果儿子经营得好暂且不说,那这保险就是锦上添花,万一我儿子把生意做败了那就会影响到我孙子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我的养老质量,所以有这份保险,万一我儿子生意不好做了,这五千万就是我的养老金,就是我孙子的学费钱,就是我儿子的生活费。因此,在代际交接过程中,保险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安全的财富传承。
通过保险可以建立我们的财务杠杆,而且非常确定,便于对自己财务的安排,便于对税务的安排。像保费融资就是运用了比较高的杠杆来获得大额保障。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一个客户需要1200万美元的保障(以40岁男性为例)
按香港友邦保险传统还本型寿险需要一次性缴纳607万美金的保费,保单存立之时身故赔偿金杠杆比就达2倍。
60岁时身故赔偿金杠杆比可以达到约3.2倍。
80岁时身故赔偿金杠杆比可以达到约7倍。
90岁时身故赔偿金杠杆比可以达到约11倍。
如此的合约锁定了财富,但是问题在于客户需要一次性投入600万美金,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被占资金的额度太高,不利于生产经营活动。那么我们通过保费融资来购买一份保险看看杠杆比和保费支出的情况:
客户还是需要1200万美元的保障但是客户单笔所需要的保费仅仅是300万美金,比传统还本型寿险少了近一半的保费,但是还是比较高。
那么保费融资的操作,客户可以通过一定的资产证明来问银行融资这笔300万美金的保费,由银行来支付给保险公司获得保单,作为客户只需要将一笔等同于保费35%的资金,约100万美金存入银行。
银行通过审核,以客户的存款和保单的现金价值作为抵押,同意安排保费融资,为客户向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保费300万美金,保单生效。
客户实际投入是:
存入银行100万
申请手续费
保费借款利息(LIBOR+1.5%)
(具体按投保时实际计算)
客户实际每年保险成本:
保费融资借款利息6万美金(以2%计算,实际按LIBOR)
客户存入银行的100万美金按客户与银行约定的投资项目回报计算,假设为6%,那么收益6万美金
由此可见,客户持有成本几乎为零,按照年龄,市场LIBOR情况,或许稍有支出或许稍有盈利。
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保险公司,银行,客户
客户存入银行的100万美金相当于缴纳了保费,保单成立,直接拥有保障1200万,杠杆比立刻达到12倍。而客户结余下的500美金可以掌握其他的投资机遇。而且100万美金抵押在银行同时也在产生收益。
相比于按常规支付保费,客户的杠杆运用更高,同样一张保单获得了多种的延伸机会,所以对于高净值的客户来说保费融资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假设一个人年收入10万元,但每年有5%概率出现一个造成10万元损失的事故.那该怎么办呢?
而且如果没有止损的措施可能会造成第二年第三年第N年的10万元损失,那该怎么办?
现有一个保险,每年交0.5万元,如果出现事故则保险公司帮助负担10万元的损失。甚至可以负担20万,30万更多的损失,你会怎么办?
接下来就是几种状况:
1、我不买保险,不出事故,收入10万,对此十分满意,赚取幸福感指数达到100%。
2、我没买保险,出了事故,一年没有收入,饭都吃不上,幸福感指数狂跌到0。
3、我担心幸福感跌到0,所以拿出0.5万买了保险,不出事故,收入9.5万,但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少一点收入对我影响不大,幸福感指数95%。
4、我拿出0.5万买了保险,出了事故,损失了10万,但是保险公司补偿我10万,最后收入9.5万,照样幸福感指数95%。
(买保险的0.5万没有损失只是存了一个长期)
这样来看,我买保险只有3和4两种情况,95%的概率亏5个幸福点,5%的概率保持95个幸福点,是等效的。
从概率论上看,买保险对我追求个人幸福感最大化是有利的,我不会担心幸福感降到0的情况发生了,所以我选择买保险。
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我现在还年轻,过几年再买也不晚。是吗?我们不说明天和风险究竟哪一个先来,还是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用保费和保额数据来说明为什么要尽早投保重疾险。
献给认同保险但还在犹豫中的你
用保费和保额数据来说明为什么要尽早投保重疾险,为家人的健康保障和整个家庭的财富管理花一点时间和心思,在忙碌眼前的同时,早些为自己的将来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没有谁愿意埋头辛苦劳作一辈子,到头来,该安享晚年之时,却被迫承受着身体和经济的压力。
以保诚危疾终身保计划为例
针对二个年龄组
(组一:0-10岁;组二:30-40岁)
用具体数据来说明,为什么 建议大家尽早考虑重大疾病保障。
先简单回顾一下,危疾终身保是重大疾病保障计划,投保人士年龄限定在1-65岁,提供终身保障,保障范围覆盖69种病况,包括52种严重病况和 17种早期严重病况。
组一:男性,保额30万美金,供款年限20年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重疾的发病率上升,拉长供款年限,使得年保费较低,如果发生理赔,之后的保费豁免)
0岁保费3360美元
5岁保费3747美元
10岁保费4347美元
与0岁相比,5岁和10岁所交保费分别上涨11.52%和29.38%
如果35岁时发生理赔
0岁投保为598818美元
5岁投保为566865美元
10岁投保为474075美元
与0岁相比,5岁和10岁理赔金额分别少了5.336%和20.83%
组二:男性,保额30万美金,供款年限20年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重疾的发病率上升,拉长供款年限,使得年保费较低,如果 发生理赔,之后的保费豁免)。
30岁保费7239美元
35岁保费8688美元
40岁保费10173美元
与30岁相比,35岁和40岁所交保费分别上涨22.50%和40.53%
如果60岁时发生理赔
30岁投保为572604美元
35岁投保为476625美元
40岁投保为415194美元
与30岁相比,35岁和40岁理赔金额分别少了16.76%和27.49%
如果以上各年龄投保都在80岁退保
获得294.6429万美元
获得266.9258万美元
获得222.8439万美元
获得104.4006万美元
获得90.1446万美元
获得77.1922万美元
通过以上数据举例,无需多言,年龄越大更多交了保费而少得理赔款,又少得退保金,所以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士,尽早考虑重疾保障,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hkbxdl001
“风险关系”天价警示
高净值人士的风险,不仅来自经营、投资,还有诸多人际关系,处理不慎,会影响公司的股价、股份变动。根据美国资本市场的玩法,甚至一些“浪漫关系”、“紧密关系”、“暧昧关系”都被视作风险关系,往往一有失度,损失不容小视。
此次收录中美多起股票市场内上市公司“风险关系”案例,揭示这些关系在存续与废止之间的财富捍卫技巧,以警示。
日晚间,上市公司“昆仑万维”发布公告称,于9月9日接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亚辉的通知,周亚辉与妻子李琼就股份分割达成协议。涉及的股权价值超过70亿元,创下A股之最。
而就在市场为周亚辉的巨额离婚费咋舌之际,9月13日晚间,上市公司“五洋科技”也发出了一纸“股东因离婚分割股权”的公告。公告显示,五洋科技股东胡云高与原配偶李明英协议离婚,已于9月5日分割胡云高持有的公司股票并办理完相应股份的变更手续。公开信息显示,胡云高原持有五洋科技股份数额约676.51万股,占总股本的2.78%,分割完毕后,胡云高仍持有公司股票375万股,而李明英将持有公司股票约301.51万股。按照五洋科技最新的收盘价计算,胡云高此次离婚将付出8000万元的代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内就有三维丝、电科院等股东因婚变而分割股权。
结婚两年的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离婚的消息至此已经尘嚣渐息,而两人高达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的身家,随着婚姻终结需要分割,也是诸多面临同样问题的高净值人士内心揣摩的小九九。
其实,类似天价离婚案并不只有在明星间上演,上市公司的高管们,离婚分手费也同样惊心动魄。
除了巨额分手费之外,更需要关注的是,有些离婚案可能会对公司的股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造成巨大的影响。
而此前经典的案例便是,土豆网因一年的离婚大战,错失最佳上市时机,最终导致被对手吞并。
离婚不但会产生巨额的“分手费”,也会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如今年1月28日中午,电科院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的胡醇,因与其妻子王萍离婚,将持有的3200万股公司股票无偿划转给王萍。公告披露后,电科院的股票出现跳水,最终以11.15元/股的跌停价结束了一日的交易。以此价格计算,胡醇与王萍离婚后,胡醇将为之付出高达3.68亿元的代价。
更大的影响在于,上市公司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控股权甚至都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今年3月份,三特索道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在去年6月审议通过的重大资产重组,或因交易方之一的青岛蓝森环保实际控制人与其妻的财产分割诉讼而生变。根据该实控人之妻的诉讼请求,其要求判此次重组涉及的股权转让无效。
而三年前神州泰岳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王宁的离婚大战,一度让公司的控股权发生变化。
两种方式避免人财两空
涉及资本市场的离婚案非常复杂,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谢奕思律师对记者表示, 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股东的婚姻变化,有不可预测性,且一旦发生离婚诉讼,可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最长的离婚诉讼长达5年之久,对于上市公司或拟上市的影响巨大。对当事人的心情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土豆网,2010年11月,就在土豆网酝酿多年准备赴美上市之际,王微前妻杨蕾半路拦截,要求分割土豆网38%的股权。导致上市进程一拖再拖,王微最终付出700万美元现金补偿才搞掂这桩离婚案。经过了一整年的诉讼马拉松,2011年土豆网重启IPO,却生不逢时,遇上美国资本市场的冰河期,上市首日就下跌12%,市值还不到8个月前同样赴美上市的优酷的一半。不足一年,土豆网就被老对手优酷吞并。
离婚大战在高净值人士中越来越常见,如何避免最终的一地鸡毛?
一是婚前财产协议和婚后财产约定。未发生婚变的上市公司股东,可针对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上市公司股权进行夫妻婚内共同财产的约定。约定若发生婚变时,优先以其他财产来置换上市公司的股权,以达到维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变的目的。同时,上市公司在设立之初,也可以达成协议,强制要求各股东签署婚姻财产约定来预防控股股东的“突变”,以降低各股东婚变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但是相对于一般的高净值人士来说,传统的理念还是很排斥婚前协议这样一种西化的方式。
第二则是家族信托。所谓家族信托就是将资产的所有人与受益人进行分离。一旦购买,这笔钱将独立存在,不属于任何人的私人财产,无论是离婚还是分家产,这笔钱都不会进行划分,只可以根据所有人的意愿设置资产的受益人。
目前家族信托在国内落地不久(2013年末平安信托推出首单家族信托) ,还处于一个试点阶段。
家族信托避免财产受损的经典案例是2013年末,传媒大亨默多克和前妻邓文迪离婚,邓文迪仅获得两套房产,两个女儿也只是870万美元基金的受益人,默多克超139亿美元的财产依然在自己手中。
不过也有律师对家族信托的有效性保持了一丝谨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广州律师协会会员康小鸫律师对记者表示,我国内地家族信托2013年才迈出第一步,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司法判决先例,暂时还不能给出买了家族信托就可以万无一失的结论,但是确实起到一定的“防火墙”作用。
成熟的海外家族信托正好为高净值人士填补了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不管是明星还是上市公司高管的离婚或者普通百姓的离婚,在感情破裂的前提下,都会有钱财的分割,所以高净值人士更需要未雨绸缪。
从诺贝尔奖的资产配置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保障层是放在金字塔的底层,余下才是保值,增值,投资和投机,但是以上所有的都需要有一个保障,那就是信托,当身体风险来临时可以有保险和财富来阻挡,但是当财富“风险关系”来临时唯有信托可以保全财富。
香港保险在风风雨雨的议论中已经深入人们的观念中,同样,香港海外家族信托业必将为高净值人士的财富保全和财富传承带来希望。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重疾保险可以赔偿100万,高端医疗可以赔偿1000万,选哪个?重疾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属于健康保险,都是以被保险人的健康为保险标的,却是不同的险种。两者虽有一定的重合,却肯定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的。
一.定义和区别
1. 高端医疗保险:主要解决的是费用补偿问题(特别是在北上广深香港澳门等一线城市昂贵的私立医院费用),也就是说高端医疗管的不管你花多少钱,保险公司都赔给你(在条款限定内),报销全部的医疗费用,但不会因此得到多余一分钱的补偿。
2. 重大疾病保险:首先,小疾病是不能得到赔付,必须患了合同中约定的重大疾病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赔付的金额不是实际治病花费的费用,而是保险合同的保额,也就是说一旦患了合同中约定的疾病,不管你花了多少钱治病,保险公司就按照保额赔给你,少了也不会补,多了也不会克扣,甚至你拿到理赔金治不治病保险公司都不管,根据指定医院的确诊报告,直接赔付给你。
二.设计理念和实际用途区别
1. 高端医疗属于消费性产品,甚至属于一种奢侈品,他推出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上高端群体对于医疗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2. 重大疾病保险,他的意义不仅仅是医疗费用的补偿,更重要的使命是对于一个患病人经济生命的补偿,在患重大疾病后可以不用工作,安心在家休养,其实工作收入的损失才是重大疾病的一个最重要的补偿功能,也叫收入损失补偿。
三.保障意义的区别
从保险保障的意义上来说,重大疾病的推广意义要远远大于高端医疗,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保重大疾病保险,用以抵抗一旦患病可能给家庭带来的沉重经济打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直接离世,比罹患重病治疗5-10年后才离开人世,给家人带来的经济打击要小的多。(久病床前无孝子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当一个家庭的所有资源都被一个病人耗光的时候。。。。。)
四.重大疾病保险的起源
当初重大疾病保险的设计是源于1983年南非的一个医生,他的患者心脏手术非常成功,后期只需要好好休养,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就能完全康复,当时这个病人因为家庭经济的压力不能够好好休息,不能积极配合后期的治疗,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医生感慨:医术只能拯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无法拯救一个人的经济生命,后来他联合了保险公司,推出了重大疾病保险。
五.如果抉择和配置
高端医疗,顾名思义,是主要针对高端客户的。无论是高端医疗还是普通医疗险,都是消费险,如果没有发生赔付,也不会把本金退还给你。所以合适于对保险理念非常的认同,不是一般的认同,对于金钱敏感度比较低,更合适于企业给本单位高级职员或者重要人员作为福利
所以,如果经济条件一般,是没有必要买高端医疗的,否则每年的保费会让你觉得心疼。而重大疾病险,融合灵活理财特性,如果没有罹患重大疾病,还可以将本金和利息分红退还给你,相当于一笔稳定的长期投资了。如果资金足够,那么建议两者全部配置。
重大疾病保险的针对性更强,而高端医疗的普适性更强。如果购买得起高端医疗的客户,还是建议同时也购买重大疾病,因为重疾的实用性摆在这里的。如果资金有限,建议配置重大疾病保险+普通医疗保险,这个配置方法,互补性更好,很实用。
六.高端医疗香港和内地区别
对于重大疾病保险,香港保险的优势明显,有绝对的竞争力。对于高端医疗保险,香港保险的覆盖范围虽不如内地广,但针对性更强。香港高端医疗保险的保费便宜,而且保障额度更高。香港高端医疗保险可以选择一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自付,超出该范围才由保险公司赔付,这叫做垫底费。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每年需要交纳的保费,垫底费可以有几个级别,设置越高保费越便宜。垫底费可以解决与目前国内社保医保的覆盖范围吻合部分,即小病可以用普及医保,大病可以用高端医保,实现低费用,全覆盖的效果。
七. 重大疾病保险香港和内地的区别
类似的文章介绍已经很多很多了,这里就不再啰嗦,如有需要可以联系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保險業監理處今日(八月三十一日)公布二零一六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臨時 統計數字。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301 億元,佔二零一六年 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815億元)的36.9%。
(2015年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新单保费才316亿港币,2016年上半年已完成2015年全年的额度)
http://www.oci.gov.hk/chs/download/pr_.pdf
香港保监处:上半年内地客来港买保险飙升逾1倍
http://insurance.eastmoney.com/news/.html
季度内地赴港投保创169亿天量 同比涨幅创纪录
http://insurance.eastmoney.com/news/.html
请扫描二维码或长按指纹
就能轻松关注我的公众号
微信 : hkbxdl00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