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摄影爱好者matlab从零到进阶网盘到商业与艺术

从摄影小白开始,一步步进化成像样的爱好者(多图)
摄影爱好者如何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并学习进阶的摄影技术和理念?
陈壬丰,金融低材生/摄魂师
首先第一点还是多拍,多看别人的作品。其实道理一个样,书读多了,写作自然上去了。别人的作品看多了,拍出来就会更有韵味了……
我不算专业摄影师,但是我的路子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我的观点是:不要拍你所看见的东西,拍出你的想法。
关于我如何认真看说明书,拍了好久照片才懂得光圈快门感光的关系……这种故事就略过不表了。
(下面多图预警)
我一开始都是看见天空,就拍天空,看见花草树木就拍花草树木。去旅游的时候,也拍一堆没什么意义的风景旅游照。大概都是 100 张照片才能找到一张好看,而且是只有自己觉得好看。
但是花草树木拍多了,我就会开始去注意构图,我会在意景深,在意色调,于是就把樱花拍成这样: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其实就是很普通的糖水片,有什么意义呢。但问题是,这总比好过一片繁杂的不懂构图的樱花树吧?OTZ
然后花草树木拍多了,就开始自己摸索如何拍人。买了 50mm f1.8 定焦之后,感觉好爽啊,拍人有大光圈好特么牛逼啊。后来就出了一大堆大家说没什么意义的糖水片,比如像这张:
在这个阶段,我仍然在摸索如何才能把拍摄对象拍得好看,如何让大家觉得“这花漂亮,这人漂亮,这物体漂亮”。所以来来去去都是大光圈、小清新。
但让我迅速成长的,是我发现照片能够表达我情绪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起大雾,当时心情很郁闷,觉得前路茫茫不知所然。后来有一天深夜路过某一棵大树,大树背后的光很好看,有一种让人看见光明的感觉(尼玛表达好烂),于是我也好想拍出我心中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张照片:
为了捕捉光线,这张照片光圈我开到了最小,然后曝光了 30 秒。我个人是很喜欢自己这张照片的,我把一棵很屌丝的树拍得好像很神圣那样……(喂)
后来有一次,去崇明岛旅游,我看见有一座很普通的月老桥。桥两边是很普通的没有树叶的树枝,如图所示:阶梯那里就是所谓的月老桥……(图片来自网络)
然后我当时想拍点阴暗的东西,于是就试了好多次构图和光线,终于拍出下面两张:
(把月老桥拍得那么阴暗的我估计嫁不出去了惹)
再有一次,去朋友家里,一点儿也不特别的房间,朋友叫我帮她拍点比较好看的闺房照。太过普通的房间,就算光圈再大,也拍不出有逼格的照片啊……但后来我注意到她房间的电视机反光效果还挺厉害的,可以当镜子用,于是多试几次构图后,拍出了下面的照片:
(我知道你们的目光在哪里,但请不要太过猖狂……)
再比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花瓣裙子的创意设计,我觉得既然可以这样画出来,为什么不可以拍出来,于是我就找了我的小表妹拍了这样一张:
最后一张好了……有次在随便一个地方,脑海里突然想起一句话:望断天涯路。于是搞了这样一张照片:
总结:当你拍活动,像婚礼啊还是别的事情的时候,当然是看见什么就抓拍什么。但如果平常想要拍出一些有意义的,还是先要想清楚你想表达什么,再一步一步尝试地完成脑海中所想象的画面。
我看题主的照片,题主调色貌似比较喜欢调出胶片的感觉,有时候喜欢拍出光影或暗或明的效果,但是有些照片没有看到主体和主题。
相机只是工具,只是辅助你实现脑海画面的工具。当你想到了一个 idea,当你努力完成你的构想,你就必须运用你知道的光圈、快门、构图等等等的知识一步一步地去尝试。而在这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对于拍摄环境的理解和对于曝光的掌控会越来越轻松。
我觉得这是让我继续拍照的动力,拍照很有趣,我的想法很多,如果有力气,我还是会继续按下我的快门。
欢迎点击我的 flickr :)
不太常上知乎,没想到无心插柳的答案有那么多人看到并且认同,非常开心:)
想起以前刚买相机的时候,有人说:“你就是为了装逼才买单反的”;有人说:“像你这种人还能拍出什么好照片?”;甚至有人说:“哎哟你不就是因为有钱买单反嘛,有钱就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也试过在拍出一张自己觉得不错的照片时,直接被评论:“拍得像屎一样。你拍照究竟有什么意义?”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我后来才老想着我拍照究竟有什么意义,我拍这样一张照片有意义所在吗?估计就是因为想太多了……才造就我如今的风格(其实也不算什么风格啦)。当然啦,现在还是有时会有人说,“你那张大树的照片,地平线不够直,不行啊”。
总的来说,通过摄影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摄影,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我自学摄影只是一时兴起,但是我的无心插柳,让我得到了华盖创意的签约邀请,让我做了一个业余婚礼摄影师……得以让我这个穷留学生在国外能够勉强吃喝玩乐。。我也通过摄影,认识了很多本地摄影师,以及建立起了自己的人际网络等等等……
所以努力是有回报的。当你心无旁骛,很纯粹,不计较回报地去追求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或许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摄影爱好者如何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并学习进阶的摄影技术和理念?
摄影爱好者如何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并学习进阶的摄影技术和理念?
玩转玩嗨摄影
1、看作品看别人的作品,其实也需要很多技巧。一般来说,成名摄影师的作品集 & 摄影师的个人网站 & 社交媒体。 想要感知进阶的摄影的理念,越需要探究别人的摄影的体系和风格。这时候,必须开始看已经成体系的系列摄影作品。 怎么知道有哪些摄影师?一是摄影史,再就是各大摄影比赛的获奖摄影师。把自己感兴趣的摄影师的名字一个个搜,到他们的个人网站上,看他们如何梳理自己的作品思想和呈现方法。再就是不少摄影博客网站会对当下摄影师的专题介绍。 社交媒体比如Instagram上可以获得很多实时的新鲜的摄影灵感。但缺陷是这些照片通常是碎片化的,很难对某一具体摄影项目获得一个整体的感知。 2.逛博物馆输入的层次必然比输出的层次高。摄影的输入不能只是各个摄影网站上很火的照片。就像写作需要看经典著作,才能高屋建瓴。如果写作输入的灵感是高考作文,那输出的就是中考作文的水平。 摄影说到底是视觉艺术。其他艺术,比如绘画、视频甚至雕塑其实也给人很多灵感。
这张照片是我在西班牙的街头拍的手指画家。照片的风格很明显受到了卡拉瓦乔明暗对照画法(Chiaroscuro)的启发。当时的场景是天刚黑,街头画家的周围围了一圈人。我等了很久,终于拍到了一个瞬间,画家的脸刚好被他使用的电灯照亮。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美国画家Edward Hopper的作品,
后来我在拍摄作品中也有意拍了很多城市夜景与人物的照片,比如这张照片,摄于纽约时代广场附近。
3.尝试新器材我并不赞成过度矮化摄影器材在摄影中的作用。其实和任何艺术一样,表达的工具能够显著影响生产表达的内容。或者说,用合适的工具表达合适的内容。这一点在摄影创作中尤为明显。 我在很长一段时候,都使用手机拍照。不过后来也开始使用微单,也是发现了新的摄影主题——夜景。 手机太难拍夜景了,新的工具等于提供了新的角度。
另外,我也是最近开始使用变焦镜头。在拍照大概3年多之后,第一次开始感受超过50mm的焦距对于空间感的影响。一个感觉是,线真的很正很舒服。
4.旅行真的,多出去。把更新器材的资源用来旅行。你的后院最多有一朵花开,不会有满天银河。 呆在原有的地方,人的感觉会变得迟钝。出去也是为了回来,在熟悉的事物找到新的灵感。 总结来说,就是尽可能的,看最好的作品,见最好的风景和人,用最合适的器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玩转玩嗨摄影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摄影爱好者聚集地 。
作者最新文章→ 一个国外摄影网站提供的摄影爱好者进阶路线图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一个国外摄影网站提供的摄影爱好者进阶路线图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Powered By摄影爱好者的进阶之路
摄影爱好者如何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并学习进阶的摄影技术和理念?
知乎用户,科学松鼠会成员
美国 20 世纪的两个著名抽象画家波洛克(Pollock)和霍夫曼(Hofmann)之间发生过这么一次相遇——霍夫曼参观波洛克的工作,发现他的工作室什么静物都没有,就问:你是不是按照自然来创作(do you work from nature)?
波洛克回答:我就是自然(I am nature)。波洛克是谁?他是抽象表现主义和滴画法的奠基人,画画就是拿着颜料在画布上甩。
波洛克的“我就是自然”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但是这个故事还有一句不太为人知的话——霍夫曼紧接着补了一句刀:但是如果你按照内心来创作,你就会重复你自己(Ah, but if you work by heart, you will repeat yourself)。
波洛克没有回答。
这其实侧面说明了艺术创作,包括摄影,一方面是自我表达,探索自我的过程,但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你只有不断的有输入,才能在输出上有所成就。
看别人的作品,其实也需要很多技巧。一般来说,成名摄影师的作品集 & 摄影师的个人网站 & 社交媒体。
想要感知进阶的摄影的理念,越需要探究别人的摄影的体系和风格。这时候,必须开始看已经成体系的系列摄影作品。
怎么知道有哪些摄影师?一是摄影史,再就是各大摄影比赛的获奖摄影师。把自己感兴趣的摄影师的名字一个个搜,到他们的个人网站上,看他们如何梳理自己的作品思想和呈现方法。再就是不少摄影博客网站会对当下摄影师的专题介绍。
社交媒体比如 Instagram 上可以获得很多实时的新鲜的摄影灵感。但缺陷是这些照片通常是碎片化的,很难对某一具体摄影项目获得一个整体的感知。
2. 逛博物馆
输入的层次必然比输出的层次高。摄影的输入不能只是各个摄影网站上很火的照片。就像写作需要看经典著作,才能高屋建瓴。如果写作输入的灵感是高考作文,那输出的就是中考作文的水平。
摄影说到底是视觉艺术。其他艺术,比如绘画、视频甚至雕塑其实也给人很多灵感。
这张照片是我在西班牙的街头拍的手指画家。照片的风格很明显受到了卡拉瓦乔明暗对照画法(Chiaroscuro)的启发。当时的场景是天刚黑,街头画家的周围围了一圈人。我等了很久,终于拍到了一个瞬间,画家的脸刚好被他使用的电灯照亮。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美国画家 Edward Hopper 的作品,
后来我在拍摄作品中也有意拍了很多城市夜景与人物的照片,比如这张照片,摄于纽约时代广场附近。
3. 尝试新器材
我并不赞成过度矮化摄影器材在摄影中的作用。其实和任何艺术一样,表达的工具能够显著影响生产表达的内容。或者说,用合适的工具表达合适的内容。这一点在摄影创作中尤为明显。
我在很长一段时候,都使用手机拍照。不过后来也开始使用微单,也是发现了新的摄影主题——夜景。
手机太难拍夜景了,新的工具等于提供了新的角度。
另外,我也是最近开始使用变焦镜头。在拍照大概 3 年多之后,第一次开始感受超过 50mm 的焦距对于空间感的影响。一个感觉是,线真的很正很舒服。
真的,多出去。把更新器材的资源用来旅行。你的后院最多有一朵花开,不会有满天银河。
呆在原有的地方,人的感觉会变得迟钝。出去也是为了回来,在熟悉的事物找到新的灵感。
总结来说,就是尽可能的,看最好的作品,见最好的风景和人,用最合适的器材。
作者微博:
Instagram:
本文除了知乎外,其他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禁止转载。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爱好者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