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定制HelloEar Arc耳机,需要的耳印索尼耳机去哪里维修做质量最好?

凤凰号出品
HelloEar ARC评测:一块钱,做条定制耳机?
“这定制的能选择树脂还是金属腔体?”“是硅胶。”“那面板怎么也有碳钎维或原木材质吧?”“并没有。”“起码六单元以上,圈铁还是纯铁?”“就一个,杰士X10同款。”“那你这定制个毛线啊!”“佩戴准舒服。”“要怎么定制,打个耳印给你?”“不用,一块钱就好。”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确实是一条以定制为主打特点的耳机。可与我们所熟悉的定制耳机不同,HelloEar ARC并没有炫酷的外形或是豪华的材质,也没有动辄两位数以上的单元或调音开关。其所定制的,是属于你耳朵的舒适感。一块钱,就能定制一块钱是啥梗?我们先来回顾下传统的定制耳机,要走哪些步骤。首先你需要到助听器门店的现场,做一个耳印出来。然后将这个耳印寄给厂商,由其进行修模、倒模等一系列流程后,将这条定制耳机寄给你,这个流程就走完啦。这听起来挺简单的?确实是,只是花钱花时间还费劲而已。比如做耳印,是店里的小姐姐将针管插入耳道后,注射绿色流体等凝固后拔出。要是这手法不行,耳朵疼之余,这耳机得重做。得,一次盛惠200块钱。走之前,小姐姐还会问你要不要个塑料盒装耳印啊,免得被快递压坏。得,盛惠20块钱。(我就上当过一次)。然后就是等快递到厂商,排队顺序到你后,进行一系列的修模等过程,做好耳机。国内比较快的,两个星期差不多。极端点的情况,朋友找了家奇怪的代理,硬生生的等了一年。那HelloEar ARC的定制过程呢?只要那一块钱硬币放在耳朵旁边,再用手机拍张照片即可。对,就是这么简单。当然这是由于其定制的程度以及特性不同,使得流程精简,这里就是突出效果以对比。这里面没啥黑科技,靠的是大数据。按照官方说法,其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攒起来一个超过400万张人耳形态样本的数据库。以这个大数据为基础,其计算整理出36个最优解。当你的照片发送过去后,以硬币为参照物算出耳甲腔大小,并通过数据库计算出耳廓的数个关键点。以此为根据,在36个最优解中再计算出适合左右耳的两个最优解。最后得出的,就是让你佩戴时感到最舒适的HelloEar ARC。要是以严格意义来说,HelloEar ARC是条半定制耳机。其并非是定制耳机那样,针对每个人来一比一的倒膜耳道。其所提供的定制,是在一定范围内的适配。也正是这样的半定制概念,使得其售价比定制耳机要低。但与量产耳机相比,其有1296种可能来适配,更为灵活实现佩戴的舒适。“进来了么?”“进来了”科普完技术点,就来看实际疗效。要是真抱着“定制耳机”这四个字来看HelloEar ARC,肯定会失望的。没有明显的大腔体,也没有闪亮的面板,更没有隐隐约约露出来的单元。虽说这腔体是特别啦,可这整体灰色的医用硅胶材质是真没啥看透。当然,这样的设定都是为佩戴舒适而让步的。拆揉碎来简,HelloEar ARC的导音管并不明显,直接就和两层硅胶套成一体;腔体顶部与底部均有小小的气囊;尾部则是长且翘的鲨鱼鳍;整体柔软有弹性的硅胶材质。这几点所发挥的作用是堵住洞、顶天地、卡位置以及舒缓压力,就是让你感觉到柔弱无物而佩戴舒适。这种在结构上的优势,使得其佩戴时的感受是要比别的半入耳式耳机要舒服的。要是你像我一样,戴着Airpods怎么都觉得膈,那HelloEar ARC就更适合你。听着几个小时拖稿,摘下来都都不用揉耳朵放松。要我说这款产品最适合的人群,是那些漂亮的小姐姐们。像苗苗的耳洞小,很多入耳式最小的耳罩都觉得大,塞不进;耳廓又太小,半入耳式卡不住就往下掉。虽然说这耳机是其貌不扬,可佩戴舒适就足够让我为苗苗买单了。HelloEar ARC自然是支持线控的,这没啥耗说的,倒是其配件有点意思。除附送质量不错的便携包外,还标配根USB-C to 3.5mm转接线。虽没有内置Codec那么的惊喜,可以该价位来说,这考虑的足够周全。不够靓?那就声甜要以数量来说,作为“定制耳机”的HelloEar ARC只有一个的单元,是没啥兴奋点可说的。可深究起来,就有意思多了。其采用的这个动铁单元来自丹麦声扬,与杰士X10同款。前者是国内少见的贵东西,后者是已成标杆的参照物,这两点在发烧友看来是足够有话头的。不过我对耳屎清洁者的X10没多大喜好,所以还是单独论述者音质表现。好的硬件基础,音质是实打实的够班。能跳起来打多少价位的不说,肯定对得起299元的价格。但以调音来说,HelloEar ARC显然是个“偏科生”,其将力量集中在中频,使得高低频不功不过。要是喜欢爽快的摇滚乐或是大气凛然的交响乐,这并非是你最好的选择。其更为适合演绎的,是大众口味的流行人声。其声音表现宽松自如,是笔走龙蛇的自在。形象比喻,就是歌手在冬天洗热水澡,开开心心的唱歌,是发自内心的轻松自若,少不了的是实力派唱腔。这听起来舒舒服服的,和其定制的佩戴舒适相辅相成,听着和戴着一下午不累人不累耳不累心。定制属于你的耳机最后的总结,其实就是买不买这个命题。要是你是漂亮的小姐姐,我是强烈建议购买这耳机。确实这定制耳机并不好看,可其定制的特性所使得的佩戴舒适感,可是别的耳机所不能提供的。也正是因为这特性,HelloEar ARC适合耳洞小、耳廓敏感的人群选择。(怎么看起来有点黄?)至于剩下的?你听我这段freestyle决定吧。这条耳机就299元,买不了上当,买不了吃亏;戴着这条耳机,听几个小时吴亦凡,不烦不累。算了,我还是放弃做rapper。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Helloear Arc,到底算不算“定制”?
Helloear Arc耳机在kickstarter上的众筹口号明显违反了广告法——
世界上最舒适的定制耳机
如果认同HelloEar关于定制的说法,那它还是一条世界上最便宜的定制耳机
问题的核心在于,Helloear Arc到底算不算定制?
传统的定制耳机源自于舞台监听用的返送耳机,采用的是完全贴合整个耳道的深度入耳设计,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隔绝舞台上震天的音响,让歌手可以听到自己的歌声或者乐器,另一方面可以让歌手在上窜下跳的演出中不至于把耳机扯掉。
定制耳机的制作方式与定制西装类似,颇具仪式感,并且——不是很舒服……
首先要在耳朵深处塞上一团棉花,防止异物伤及耳膜,实际感受请参考下图
塞完棉花,还要像做蛋糕一样往耳朵里注入奶油状填充泥,并且静置至少5分钟时间,等待填充泥硬化
在这5分钟里,你张开嘴巴并且保持不动,任由口水肆意流淌(不能有吞咽动作)……
最后,把硬化的印泥取出,你将会得到一个完全翻刻自己外耳道的耳印,耳机厂家会根据这个耳印制作属于你的定制耳机。
这个过程非常考验耳印师傅的手艺,手艺不精做出来的耳印要么直接废掉,要么会严重影响耳机大小,导致两边密封度不同,低频不一样响……当然等你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悔之晚矣了
Helloear的方法呢?你只需要把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耳朵边上,对着自己的耳朵来一张selfie就算完成,剩下的工作直接丢给厂家。
刚见到这种玩法的时候我也颇为惊骇,一张照片就可以抵得上做耳印时候的种种苦难?不过在大致搞明白这样做的原理后,我才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化繁为简的背后是化简为繁。Helloear的开发者西安慕声科技与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等院校共同开发的世界最大的人类耳模数据库。简单的说,他们通过3D扫描技术采集了大量人类耳廓包括外耳道的模型样本,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模型后量化分析,最终确定了5个关键参数,也就是耳廓上的5个点的形状、距离。
有了这5个点作为参考,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属于耳朵的肩宽、胸围、腰围和裤长,而Helloear根据这5个尺寸,设计出了从XS-1到L-9,一共32种尺码。这样通过硬币作为参照,有经验的“裁缝”就能快速得出每个耳朵的尺码。
如果把一般耳机看成是“均码”服装,把传统的定制耳机看成是“量体裁衣”,那Helloear这种方式就更接近我们最常穿的“带尺码的成衣”。
很显然,传统方法制作一款定制耳机,不但工序复杂,制作周期漫长,单单采集耳印的工本费都快赶上Helloear Arc的众筹价格,而只有慕声科技这样成规模的“定制”才能将成本控制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我们知道,尺码成衣的舒适度即使比均码高出不少,和量体裁衣相比还是差着一个档次——
那Helloear Arc凭什么自称为最舒适的定制耳机呢?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定制耳机并非最舒服的耳机。道理很简单,衣服是由柔软的布料制成的,而定制耳机是由坚硬的树脂材料制作的。别忘了,定制耳机的外壳会紧贴人的耳道,而耳道形状又会随着五官的动作而发生微小的形变,因此,长时间佩戴定制耳机会给耳朵造成一种颇为不自然的膨胀感。没有经验的同学不妨脑补一下使用“塑料卫生棉条”超过一个小时后的感觉……
相比之下,Helloear Arc采用了浅入耳的造型,没有像传统定制耳机那样将导管过分的深入到外耳道的二道湾以内,就避免了腔体与耳道过分的亲密接触。同时在形状复杂的外耳廓部分,则采用“5点定位”的方法选择出一个适当的形状,使得耳机可以不松也不紧的卡在耳廓中间。再加上其腔体外壳采用柔软的硅胶材料(传统耳机外壳一般为塑料、树脂或者金属),进一步完善了佩戴体验。
我自己收到这副Helloear Arc包装盒背后写着S-6的字样,看来更大的L号是留给欧美同胞的尺寸吧。耳机包装看起来颇为精致,用过创新 Aurvana Air 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包装内除了说明书、便携包和一根Type-C to 3.5mm转接线外并没有常见的不同尺寸耳套,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它其实是一款定制耳……
实际佩戴的体验非常出色,我认为Helloear Arc可以和拜亚动力Xelento、舒尔SE846并列成为佩戴体验最好的入耳耳机。Arc采用的和谢蓝图类似的浅入耳式结构,既能够保持入耳式耳塞的封闭性,又避免了深度入耳造成的不适感,但考虑到大部分人群的使用习惯,没有采取Hi-Fi耳塞比较常见的绕耳式戴法。
最后,关于音质的争议
在听说Arc的消息之前的半年,我有幸听过一次helloear的另一款次旗舰定制耳塞。这款售价高达17888元的6单元动铁耳塞是当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液态金属制作的定制耳塞。其无论颜值还是音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到Helloear Arc,受到成本限制,它每侧只采用了一颗丹麦声扬(Sonion)的全频动铁单元,但声音表现依旧可圈可点。
在写作本文之前,我也看到网上关于这个耳塞的各种反馈,微博上似乎不少朋友对这款耳塞的音质颇有非议,作为实际用家的我表示无法理解。在我看来,即使不考虑“定制”的噱头与佩戴方面的体验,仅从声音判断,其299的定价也是颇为超值的。
如果听惯了发烧耳塞,那Helloear Arc的素质当然谈不上有多么“惊喜”,但整体表现足以让我挑不出什么大的问题,对于这个价位的产品,平衡和自然或许更加可贵。受到单元限制,高频与低频部分的解析力有限,不过并不会感到声音糊闷或是下盘不稳。中频的解析力令人满意,风格比较贴耳但并不会产生压迫感,一般人声为主的流行乐或是小编制室内乐都不在话下。
或许是“定制”二字带来的一些误解吧,与那些动辄万元的传统定制耳机相比,Helloear Arc并不能算款Audiophile级别的耳机——相信我,299元的价格你无论如何也买不到真正发烧级别的产品(或许可以买一个发烧级耳机插头)。如果客观的回到消费类耳机市场,你会发现Arc不单单是合格,简直是一款颇为出色的产品。
最后的最后,像个正经评测一样总结一下这款耳机的优缺点。
佩戴非常舒适
音质在同价位可圈可点
硅胶外壳预期寿命可能比塑料对手更低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消费类耳机用户这不算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总是先把线材扯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评价米家有品HelloEar Arc量耳定制耳机? - 知乎108被浏览43297分享邀请回答2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4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