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场上某些创业板股票代码基本面优秀,却价格低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近年来,市场上的电脑、汽车等商品不断降价,有些品种已经退出了市场。下图是某种商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的价格波动图。B点比A点价格低的根本原因是
A.供求关系的变化
B.价格政策的变化
C.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D.商品质量的变化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成反比关系,因此,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已解决问题
为什么阿里巴巴上的厂价比有些批发市场价都高,运费也高得出奇?
我是做实体店的,偶然的机会商量阿里巴巴,看了上面的产品,有些出奇的便宜,但有些比我在实体批发市场的要贵,我查找的是我卖的品牌,没有什么优势,
浏览次数:3989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 阿里巴巴上的价格,只是做一个参考而以。具体的单价和运输方式还下当在谈,或是电话里谈。现在都在打价格战,如果标明实价,那么其它的加工厂会做一个对比,把价格在往下降。导致市场混乱。反以网上的价格不一定是真的,但也不完全是假的。交易方面最好是电话里谈,或是当面沟通。现在没有办法了,到处问价格的太多了,为了抢生意他们什么都能做出来了。
&&& 祝你生意兴隆!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有些衣服虽然是同款质量和面料都不同的,价格也就有所差别了,
这个是要看具体产品来的,我们是做汽车用品的,是比较高端的品牌,我经常逛淘宝,发现我们的批发价比淘宝上的零售价还要贵,但是我很清楚,我们做的高端精品,所有价格高。一个行业里客户群也分很多种,有的只看价格不看质量,有的比较偏向于质量而对价格不是那么敏感。、
当然你说的那种情况也不排除某些阿里卖家的价格不准确,属于误填现象。但那种毕竟是少数。
看你做的是什么行业了。比如有些行业,有些品牌,在当地都是有代理商的,在阿里进货的话也许比当地还贵。多在阿里了解,还是有收获的
价格是可以商谈的啊 运费物流公司是按地区 按数量 按重量来核算的 
愿意淘就会发现 有很多好的货源!!
多沟通和询价,对双方都有好处,互惠互利。
多和店主询价。才会有收获。
网上批发等于自杀,很多人淘宝买过东西都有退货的经历,如果买多了,风险就更大了,这个必须懂
现在好多所谓的厂家都是幌子,好多都是经销商挂着厂家的名号出售商品,所以价格贵很正常
你要找有优势的产品,必须找那些有实地验证的厂家,不是所有产品在网络上都有优势!
因为有些厂家还没有意识到弄阿里巴巴,像那些线下生意好的,优势肯定是有的,不然他们生意也不会那么好,然而他们大部分人也就没有意识要弄网络!说句实话,做网商的厂子,十个里面&,里面7个里都是线下生意不太景气才弄网销的,还有那三个就是为了寻求更大发展的空间
运费这个要看你自己询问的厂家是离你多远,网络毕竟不像实体,实体基本都是找那些离自己比较近的,信任的厂家!现在阿里很混乱,太多都是顶着厂家的名号卖产品,所以你应该找一些有实地验证的厂家,至少能知道对方卖的是一手货,价格高质量好也不错,至少比从经销商手里拿到的货强!
喜乐嘉祝福您,增加人气,留下脚印,欢迎回访!
共2页 到页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同花顺圈子
扫码下载客户端
看直播&选策略&找高手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页面
股市教练APP
同顺路18号
同花顺直播已解决问题
A股市场上,某些被一致看跌的黑天鹅股票,为什么有人接盘?若没有人接盘,该股票价格会怎么走?
提问时间: 13:54:37
A股由于有跌停的设置,某些因为事件而被一致看空的股票,为什么还是有人接盘? 比如去年的ST昌九,以及现在的成飞集成。 补充说明: 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人接盘可以理解,但疑问是头两天的下跌为什么有人接盘?当所有人都预期该股票还会继续暴跌的时候,在这个时刻为什么会有人接盘?
浏览次数:4246
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是耍流氓行为。&br/&&br/& 在资本市场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啊,少看网上无脑之人的分析跟扯B,对投资没一点卵用。&br/&&br/& -------------------------------------///////////------------------首先,这次指数的下跌不是股指期货造成的,而是无序巨量的融资造成的流动性踩踏。&br/&&br/& 其次,你应该感谢股指期货,如果没有这个东东的话,你会见到的下跌那才能叫暴跌,指数将会以每天几乎跌停开盘到收盘跌停,直至大多数股票质押爆仓,你可别不信。&br/&&br/& @_@其实套利盘对大盘影响并不大;影响 大的只是投机盘,但往往投机盘只有一个推波助栏的作用; 是随机而动的;大盘涨,也就做多头,大盘跌,就做空头; 所以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大盘大跌的问题,当然世界性股灾有影响一部份; 另一部份是现在经济的疲惫;投资人也无力了;。--难道你不知道是振华石油买股份才换来的利润么。&br/&&br/& 不过2017年的利润是真的,油价低华锦越赚钱,这个股不升是因为国内的资金只看板块,油气行业整体低迷,大资金干嘛费劲炒这个股@_@周期股的魅力就是如此,正如他前面巨亏戴帽,后面因为油价波动而大幅扭亏,预期兑现后自然是离场的时间。&br/&&br/& 不过坦白讲,一季度70多亿的营收,4个多亿的净利,对应160-170亿的市值还算便宜,重点这是周期股,看业绩不能刻舟求剑。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中国百年股崩史
中国百年股崩史
来源:财神君Plus(ID:caishenjun2018)
A股即便是潜规则遍地血流成河
依然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市场之一
不为别的只因为超强的流动性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文化
明知小概率事件也要前赴后继
特有的国民赌性构成了基本面
股市之初在英国在荷兰是财富创造制度
在中国百年前诞生时就是一个分配方案
百年股市追根溯源自要从晚清说起
清末股市有过两次生死对决大场面
表现各有不同可成因却是一样
简单说就是“朝廷设局,财阀对杀”
或在前台或在后台
每次都有一个重要人物
——朝廷操盘手
注:本文是讲万恶旧社会的事,如有联想,后果自负。
中国的股票交易先于股份公司存在,最初是由西方传入的。1869年,上海就已经有西洋代理券商从事国际股票买卖,这大致是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股票交易都是在茶馆里完成的,当时人称之为茶会。
每天早上,这些人来到一些著名的茶馆,举办茶会,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当然主要是交换信息、洽谈交易,不过这种交易都是口头成交,在之后才将交易落实。当然也有直接将证券拿到茶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依据比价,将证券换手。这种茶会代行证券交易的方式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1914年秋天上海股票交易公会成立,证券交易才开始逐渐走向正式。
而中国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晚股票市场三年,直到1872年底才开始。
招商局的名字很有意思,来源是因为这个企业开始的模式是走官办招商模式,官府出20万两,余款向社会招股,凑百万两资本,然后经营等都由官办,对社会股民每年许以一分股息红利,实际不像股票,而像变相商业储蓄或政府公债。没人上当,只好官银19万两唱独角戏,不到半年亏掉了将近5万两。
朝廷遇到的第一个钉子在意料之中
先不去说大清公务员经营能力如何
资本市场第一关都过不了——信用
从王莽开始朝廷发行了无数次信用货币
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民间还是要称重结算
这也算是中华千年帝制文化的一个死穴
怎么办?只好老实招商募股走市场化道路。唐廷枢,徐润接手,个人认购八百多股将近8万两,而且经由自身人脉,亲朋故旧,生意伙伴认购近24万两,完成三分之一募集,招商局走上轨道。
到1882年,票面100两的原始股,已经升值到了260两,转年3月,配发新股,面值100两新股,4月初就升到了146两。此刻招商局按股份比较,官股28%商股72%。
招商局之后,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1881年,外国商人创办了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平煤矿”产出了第一批煤。大清国的股民纷纷大量买股票。
此时上海的资本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以徐润胡雪岩为代表的新兴的财富阶层诞生了。有关当时的首富徐润,详情可见文章底部链接,老罗详细写过一篇。
然而中央极权型的朝廷,骨子里是敌视一切体制外力量滋生的,即便是红顶商人官府的合作者也不例外。有这想法也能理解,当年崇祯就被东林党所代表的江南财阀搞死的。
而此时,朝廷中以曾家为首的旧湘军和上海新兴的江南财阀开始通过联姻结盟,为爱新觉罗家族所不能容忍。在当时双方已经有很多互怼动作,杨乃武小白菜一案被翻案,浙江巡抚杨昌濬30名湘军系官员被革职。但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利用股市玩一个大的。
这时候,重要人物上场了——盛宣怀。
盛被不恰当地誉为“中国商父”,以为他也是红顶商人中的一员,其实是个误解,盛宣怀自始至终都是朝廷的技术官员,始终站在市场的对立面。
盛宣怀未必以做空股市为入手,因为当时还没这个技术,但盛深知,资金链是商人的命门所在。
在当时股市大牛的情况下,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各大钱庄也开始提供“场外配资”等等服务,让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抵押股票获取资金进一步购买股票。那时候没银监会,钱庄甚至直接买股票,现在看起来这个无疑作死的节奏,但身处其中是看不到的,况且这些都是央企,谁也不认为有风险。泡沫瞬间聚集。
1883年12月爆发了的中法战争,如果这次如前几次一般,一边倒地输到也好,偏偏这次大清还打赢了,于是引起了法租界的恐慌,纷纷抛售房产,引起租界房价一落千丈,这倒霉催的,这仗输也不得赢也不得。
房价大跌最严重的后果金融资金链断裂,据称当时整个上海的现银不过100万两, 完全不够应付挤兑。
1884年初,酝酿已久的股灾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一家名为金嘉记丝栈的大商号突然倒闭,这就苦了40多家提供贷款的钱庄,钱庄老板们宣布暂停借贷,又使得几十家企业因缺乏周转资金先后破产,同时再次将20多家钱庄拉下水。
胡雪岩当时完全爆仓,囤积了15000包丝,银根突告紧缩,钱庄发生挤兑风潮,所囤生丝拟贱价出让也不可得,因此造成几百万两乃至上千万两的巨大亏损,阜康钱庄牵累倒闭,胡氏本人破产。盛宣怀乘机推波助澜剪除左宗棠羽翼。
盛氏在胡雪岩下手时,也不忘对同一阵营的同事下手。招商局官股代表盛宣怀出场,放出消息,徐副总涉嫌当初以招商局为信用担保,向社会非法融资,同时挪用轮招局公款十余万两,为自身地丰房产填补帐目亏空云云。
本身市场气氛紧张,这种难辨真伪的消息一出笼,立马有反应,股民都认为轮招局被徐总掏空了,资不抵债马上会面临破产,股民自然想赶在清盘之前,把手头的股票变现。于是轮招局股票立马跌破40两,龙头股一跳水,所有股票应声而落,股灾来了。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到1884年则跌落到29两。
徐润宣布破产并因为挪用招商局白银16万余两而被革去二品衔浙江补用道。持有的招商局原始股跌到37两每股,最后结果是把八百三十多股,现银8千两,再加手头正开发的房产项目全部折抵即时市价,抵给了招轮局官方代表,才算了结那所谓16万公款退赔。等于净身出户。官府同时用空手套白狼手法,在股市探底时暗中大量购入轮招局股票,到年底,官股与商股比例,官52%,商48%,控股权到了朝廷手里。
战事平息,市面再度繁荣,盛宣怀从徐润那里讹来的房产,市价就冲到了1千万两。
胡雪岩于两年后1885年惨淡离世,徐润毕竟属于同门,不能太狠,重新获得李鸿章信任,东山再起。
清理旧湘军人物光靠查杨乃武小白菜案搞不定多少,而此次利用股崩,地方实力派湘军一系大挫,左宗棠日落西山,刘坤一被迫退隐数年。
20年是一代人的时间
父辈的教训已经所剩无几
晚清另一次股灾,发生在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的所谓橡皮股灾。
美国福特汽车流水线投产,效能产量增加,推出300美元的T型车,低廉的大众消费型汽车,刺激了市场购买力,汽车工业起步,对橡胶需求上升,于是南洋橡胶水涨船高,当时每磅橡胶的开采成本为1.6先令,市场价却在12先令,利润高得惊人。
麦边洋行开设了一家名为兰格志的橡胶公司,在各大报纸上大登广告,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中国洋商股票交易所也可以直接买卖兰格志股票,参与国际市场投资。在当时的热潮下,股票面值从最初的100两涨至1000两,随后又突破1300两,最高时甚至冲到1675两。
在兰格志的带动下,其他橡胶公司的股价也纷纷飙升,上海很多钱庄、票号也在无比诱人的财富效应下相继卷入这场疯狂的炒作,直到泡沫最终被刺破。资本市场向来云谲波诡,翻云覆雨只在等闲之间。
正当多数人还在做着股价继续高涨的美梦时,作为橡胶最大消费国的美国在1910年6月突然宣布紧缩政策,只用南美橡胶不用南洋橡胶。消息传出后,国际橡胶价格随之大幅跳水,伦敦股市上原本最热门的橡胶股一泻千里,其中兰格志公司的股价在一个月内由最高点1675两跌至105两,惨烈如斯。
橡皮股灾,很多书归因于帝国主义阴谋论,说兰格志本一空壳公司,始终未种一课橡胶树,诱骗中国人跟风追涨,然后洋人卷包跑路,史称兰格志骗局,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人的赌性使然,兰格志始终是洋商在华发行的是绩优股,一直到抗战时期,兰格志橡胶都是上海洋股的龙头之一。
伦敦股市崩盘后,橡胶股票的重仓户,那些高位接盘的中国商家无疑成了最大的输家。上海很多钱庄因为介入太深而被深度套牢,根本无法脱身。
当年7月,上海“八大钱庄”中的正元、谦余、兆康三家先后倒闭。风潮闹到最后,号称“钱庄的钱庄”的源丰润、义善源两大票号崩盘,上海资本市场哀鸿遍野,一片狼藉。当时上海共有91家钱庄6000余万两白银投资在橡胶股票之中,亏损过半。
在这次股灾中,一个名叫施典章的人开始浮出水面,此人是川汉铁路公司驻上海的“总收支”,职责是对公司将来用于修路的350万两集资款进行投资管理,目的是在铁路开工前获得适当的收益。
但事与愿违,倒闭的三家钱庄,其主要资金正是来自川汉铁路公司的这笔巨款。覆巢之下无完卵,川汉铁路公司亏空近300万两。
自己出了问题,怪不得贼要惦记。
朝廷操盘手又一次登场
机会手法与20年前如出一辙
连操盘手都是同一个人——盛宣怀
此次盛的对手是袁世凯,借由金融手段,政治上解决东南的两江总督张人骏,上海道台蔡乃煌这些袁系旧部,经济上则图谋控股西南铁路。
盛宣怀还是当年对付胡雪岩的老办法,放出消息,朝廷打算把存放在几大钱庄公款拿出来,去支付一期庚子赔款,民间储户挤兑马上就来。
借整垮钱庄来打击商人背后的江南地方袁系势力,同时这还不是最终目的,四川地方商民铁路股金存在上海钱庄,钱庄一倒,川路股本也就完了,铁路股票自然狂跌,于是就是对付轮招局徐总那一套,彻查帐目,行政接管川路股份公司,同时在股市谷底低价购入川路股份,完成对川路的实际控股收购。
这好似一套组合拳,滴水不漏。当然盛督办什么都算到,就是没算到川人性格,朝廷刚想对川人耍流氓,川人直接就和朝廷讲革命。而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尚书并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时,拒绝为川汉铁路公司的亏空买单,由此引发四川保路运动,进而成为清王朝最终覆亡的导火索。
盛宣怀后被称为“误国首恶”
实为高估了自己控盘能力
20年后很多参数发生变化
中国已经进入孙袁的时代
虽然对孙先生的评价两个极端
忽而国父忽而大炮难以有中肯
毕竟在海外艰苦创业这么多年
对金融业重视不是旧官僚能比
股票又一次成为平衡政治势力的工具
此时的操盘团队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
从头至尾是这个团队一手把市场做崩
团队中有个重要角色就是蒋介石
炒股已经炒了很多年,但国人自办股票交易所却是民国的事。
1914年,新成立的民国政府颁布了《证券交易法》,同年在上海成立了股票交易公会。1916年,孙中山联合上海商界精英们一同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上海股票物品交易所,希望能够以此获取革命经费,但袁世凯以孙有“不良企图”为由加以禁止。
孙的企图也太明显了,但这个目标太重要也顾不得掩饰。老袁命短,1916年过世,1917年1月,孙中山迫不及待领衔,虞洽卿、张静江、戴季陶等8人附议,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组织申请正式提交断段祺瑞政府。不巧,7月张勋突然发动复辟,政局混乱之下,孙中山南下“护法”。
此时北方大规模出现货币信用危机,北洋政府不得已发国债以保障货币信用,因此就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随后初出茅庐的蒋介石在国民党四大元老张静江的指引下,成立“协进社”,开始沿着孙中山的路线筹划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于1920年终于顶着北洋政府的压力开办成功。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本身是股份公司的形式,共有股东572户、股票10万股,仅半年间,就盈利20万元,从事证券买卖的股东、掮客、经纪人也都获利甚丰。蒋介石、陈果夫、戴季陶等人也在交易所内摇身一变,成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经纪人,牌号是“恒泰号”,蒋介石代号“蒋伟记”。利用自己在政府和日本的关系,蒋介石一众人充分运用杠杆在股票交易中大获其利。
1921年冬在上海因滥设信托公司和交易所而引发的金融风潮,简称“信交风潮”。到1921年10月,上海各类交易所竟达140余家。当时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不但交易别人股票,还把自己上市了,就在自家交易,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本所股票为例,由最初的30元涨到80元,1920年底升至120元,1921年初又被抬到160元,年底竟到了200元。
当时在交易所,布、麻、煤油、火柴、木材、麻袋、烟、酒、沙土、水泥,什么都可以交易,市场一片兴旺。但是,一来做物品买卖中介佣金利润不高,二来可流通的物品和有价证券相对有限。所以,有的交易所开始将本所的股票作为交易筹码进行买卖。交易所、信托公司相互利用,哄抬股价。
蒋公这个时期的故事讲的较少
总以为陈其美死后就直接去粤
这几年蒋公是潜龙勿用的年岁
看上去不堪却是构建了他的三观
也建立了基础的人脉关系和班底
炒股班子有个陈果夫是陈其美的侄子
赶到南昌北伐军司令部献金的虞洽卿
当时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理事长
为北伐回上海滩与汪精卫叫板打了基础
“信交风潮”最后崩盘,标志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停业,这与蒋公“协进社”有很大关系。协进社拥有本所股票3万股,当股价炒至120元后,一部分交易所创办者开始撤资,而张静江等人却以为自己有实力,带领蒋介石仍继续做多。
本所股原价25银元,上市开盘后一路涨到98银元,做多头有一整套技术流程,为了托市热炒的需要,他们不光收购现股,而且还收期股,也就是先以某个价位预购本所股,只要在下个集中交易日之前,股价能升到预期的点位,都是赚的,1921年底,本所股票涨到每股200多元,现货与期货的差价越来越大。
因为春节前的银根紧缩,节后市场交易行情走低,而多头集团操盘手洪善强一如既往的不断认购下月期股,这就出了空档。多头手中的现有股票抛出去不能盈利,这时资金出现缺口,而期股的交割期随后又逼近,到时不能按约偿付,就会出现交易违约的局面。
这时当务之急就是要找金主注资,以期能先完成期股交割,信用不垮,本所股能站住。洪善强资金缺口在700万银圆,谈妥了环球交易所的老板日籍台湾人林茂如。没想到到了期股交易截止前夕,林老板消失不见。
多头见底的消息传遍股市,空头集团广东老板陈受之乘机布置狙击,收拢多头集团两月之间在市场上的期股交易单,到期股交易日,空头一次性放量出来,多头集团无力偿付,本所股狂泻不止,最终多头集团崩盘破产,操盘手洪善强被逼得自尽身亡。
闹到最后,虞洽卿等不得不提出方案,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上海全球货币物券交易所合并,同时引进外国资本及洋员管理,才渡过难关。
负债累累的蒋介石等人决定前往广东找孙先生。
有个版本是说蒋公离开上海前,他们团队一起找到虞洽卿,要求对仍持有交易所股票给个说法。虞洽卿对这种明火执仗无赖行为很是恼怒,说蒋介石等人搞垮了交易所,现在还要捣乱。青帮头目黄金荣介入,双方经过谈判,虞洽卿答应以6万元了结,但必须在蒋离开上海那天才付款。
打天下的班底总有些烂事
陈其美马仔变身黄埔校长
从江湖到庙堂总应有些合理过渡
向虞洽卿讨钱这段很有年轻蒋公风采
老罗很喜欢
正常的多空互杀多半会见好就收
一味对方于死地总有些政治目的
这一轮应是蒋介石团队为孙总操盘
想以此在上海金融界博出一片地盘
但终究缺乏背景支撑纯用市场对杀
做崩盘也是在意料之中
孙先生此刻已经谈妥苏联金主
召唤蒋公放弃上海火速来广州
六年前用金融丢的地盘
六年后可以用军事夺回
当蒋向江浙财团展示其军事力量时
这次虞洽卿自然会主动捧着钱过来
钱就如同人参果
着地就无影无踪
哪边有利不用召唤
自然比谁都跑得快
再一次的股票高潮在抗战时期
延续到战后宋子文亲手将其搞砸
1921年信交风潮后,上海资本市场仅证券、金业等6家交易所得以存活,昔日盛极一时的股票市场就此跌入低谷,而公债市场取而代之。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939年,公债市场因抗战爆发而一落千丈,而与之几乎同步的是,股票市场却在上海租界悄然复苏并迅速繁荣。有四五十家大厂商的股票上市。
上海证券市场得以突然复兴,与租界的特殊性有关,因为当时日军慑于英美列强的压力而未能进入租界,孤岛虽孤,但安全相对还是有保障的。在此时期,租界里的各大银行、交易所仍旧照常营业,而随着战争的扩大,沦陷区资本和后来的南洋、香港资本也相继进入,加上中日套汇战、法币通胀加剧等因素,租界成为资金最佳避难所。据1940年的统计,从各地流入上海租界的游资增加到50亿元以上。
由于没有统一的场内市场,证券由各股票公司和证券行自由开拍、买卖,同一时间、同一股票的行情大相径庭,股票柜台交易和黑市交易都十分火爆。以股价论,当时各种股票价格都是屡创新高,有的甚至超过票面价值的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如会德丰股票面值为白银10两,而市价竟炒至271两。再如新亚制药,战前不过数千元规模的小药厂,上市后竟摇身一变,成为十亿规模的五大龙头企业之一。永安百货公司有个小毛纺厂,股票从10元飙升到190元,按市值计算成为继荣氏企业之后的第二大棉纺企业。
在沦陷区的江浙财团,依然在壮大自己实力。
抗战期间的上海股票市场并非产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游资投机的结果,完全是一种畸形繁荣。周佛海居然能将此平稳过渡交接给重庆,也算是能力超强。1946年9月,南京方面指定杜月笙牵头筹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证券交易得以恢复。当年11月,交易所日成交量达到8亿多股。
此时宋子文作为朝廷超盘手又登场了
想彻底把金融市场纳入政府管辖
依赖美国支持直接站到前台
用汇市和金市做主导与江浙财团对决
从46年3月开始,到来年一月末,从1美元比2020法币官方牌价开始,一路升到1美元比7千法币,而黄金则是1两兑15万法币,升到1两兑38万法币。此时做空头的政府一方的本金,从胜利初黄金690万两,美金7亿,已消耗了黄金353万两,美元5亿。
也就是说抛出这么多黄金美元来回笼法币,稳定物价,可没想到市场像块海绵,政府抛售多少都会被市场吸干。因为经过抗战,商人力量加强是一方面,抢购囤积成为社会共同心理,再强大的政府都难和整个市场心理相对抗。
美国顾问曾许诺给宋20亿美援,宋子文咬牙支持,升到1美元兑换1.2万法币,1两黄金兑换90万法币,美元也没来,汇市股市金市三线失守,法币总崩盘。
这一仗中获利的江浙财团没能高兴几天
感觉自己成为实际地下央行掌控市场主导权
达到事业巅峰目空一切
抗战西迁的那批被重庆当局削弱
留在上海日伪时期迎来大发展
这次去香港台湾是一万个不愿意
此时技术纯熟资金充足
想继续玩一把做多做空
然而接下来再也没有给你玩的机会
朝廷操盘手为何屡屡做空?
对朝廷官股又有何好处?
小股民唧唧歪歪看的是财富
朝廷看重的是江山
股票涨跌都是数字
跌去的总有办法涨回来
现金流才是七寸
重新主导话语权
才是朝廷操盘手的职责
文末再强调一遍
本文说的都是万恶旧社会的事
看官切记不可做过度联想
如果您的公司有最新的融资新闻希望得到报道,请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票行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