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玻璃检验冲压件外观质量管控要求重大异常管控报告

采购热线:6
当前位置: >
> 玻璃检验报告
¥价格电议平方米
¥价格电议立方米
¥1300平方米
¥700立方米
¥价格电议片
¥10:0平方米
¥价格电议平方米
相关玻璃检验报告采购
相关玻璃检验报告新闻
更多玻璃检验报告企业
相关玻璃检验报告搜索
全球玻璃网QQ群
我们随时等待您的来访!
| ICP经营许可证:【图文】钢化玻璃检验报告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钢化玻璃检验报告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国君电子王聪团队【行业深度报告】: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明确,玻璃陶瓷将先后爆发
我的图书馆
国君电子王聪团队【行业深度报告】: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明确,玻璃陶瓷将先后爆发
本报告导读:5G、无线充电以及OLED等应用下,手机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明确,玻璃、陶瓷将相继爆发,相关加工厂商将深度受益。摘要: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在5G通信、无线充电以及柔性OLED趋势下,智能手机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已经明确,苹果新品导入将加速这一进程。2017年开始,玻璃、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将逐步替代金属机壳,成为手机外观件主流,带来500亿新增市场空间,玻璃加工和陶瓷加工厂商迎来发展机遇。我们认为:5G通信、无线充电以及柔性OLED趋势下,手机外观去金属化进程已经开始,国际消费电子巨头的导入将加速非金属材料渗透。去金属化趋势将重构整个手机外观件产业价值链,我们预计2020年非金属材料手机机壳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四年复合增速达87%,2.5D玻璃、3D玻璃、陶瓷机壳将相继爆发:1)& 玻璃外观:玻璃外观凭借性能、成本、产能等综合优势将率先普及:性能上,玻璃材料经过多年发展,性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本上,2.5D玻璃良率较高,价格在25元左右,3D玻璃价格在75元左右,相较于其他陶瓷、蓝宝石等非金属材料仍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产能上,玻璃加工产能并不稀缺,现有厂商以及潜在进入者众多。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和三星推动下,双玻璃 金属中框方案将快速渗透,2.5D玻璃背板凭借产能和成本优势将率先爆发,3D玻璃背板爆发取决于良率和产能。玻璃加工需求大幅提升,市场规模倍增,利好蓝思科技、欧菲光等玻璃加工厂商;2)陶瓷外观:&&&&&&&&&&&&&&&&&&&&&&&&&&&&&性能优异,倍受手机厂商青睐,目前受制于成本和产能,但是下游厂商采用意愿强烈。我们认为在三环集团、长盈精密、蓝思科技等厂商推动下,陶瓷良率和产能将持续提升,有望成为主流外观非金属材料之一。3)去金属化趋势下,玻璃/陶瓷背板需搭载不锈钢/铝金属中框,金属件ASP有望进一步提升。投资建议:增持玻璃加工厂商蓝思科技、欧菲光,陶瓷加工相关厂商三环集团、长盈精密和顺络电子。行业催化剂:大客户新品发布;国产双玻璃和陶瓷机型发布。风险因素:玻璃加工行业竞争加剧;陶瓷外观渗透率提升不达预期。报告正文:1.&手机外观去金属化趋势明确,玻璃陶瓷将先后爆发在5G通信、无线充电以及OLED趋势下,智能手机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已经明确。2017年开始,玻璃、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将逐步替代金属材料,成为手机外观件主流。新一代iPhone对于非金属材料的大规模采用,也将加速整个外观行业去金属化的变革。1)5G通信:5G通信时代,非金属材料替代金属材料势在必行。由于电磁屏蔽效应,手机信号难以通过金属外壳,目前主流金属机壳手机解决方案是在一整块金属机身背面的上下开槽出金属天线净空区域。这种方案虽然解决了4G技术下的信号问题,却带来分段式、白带等外观缺陷。尤其是5G时代通信采用频段更高的毫米波技术,更容易受金属材质干扰,同时向下兼容导致天线设计更为复杂,金属外观难以应对手机天线设计问题。2)无线充电:无线充电逐渐普及,对手机外观去金属化提出需求。目前手机无线充电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同样受制于金属的电磁屏蔽效应。无线充电原理是通过发射端通电线圈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效应将在手机中接收端线圈中产生电流,进而实现无线充电。目前金属材质机壳会阻止磁场透过,无法实现无线充电,必须采用非金属材料。苹果和三星等消费电子巨头对于非金属外观的采用,将极大推动无线充电行业发展。3)OLED:OLED柔性显示是智能机显示屏发展趋势,将配套曲面玻璃或者陶瓷成主流。OLED凭借柔性化、低功耗、高对比度等优势,在高端机型中开始逐步替代LCD。尤其是柔性OLED,可配套3D盖板玻璃做成曲面显示屏,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屏幕的一大发展趋势。目前三星已经在旗舰机中大幅采用,苹果对于柔性OLED的导入,也将极大推动柔性OLED屏 3D玻璃方案的普及。前盖板和后盖板双3D设计备受终端厂商和消费者追捧,尤其后盖板的3D化已经成为趋势。前盖板3D玻璃的普及,目前受制于柔性OLED产能,但是终端厂商已经在后盖板的3D化上快速推进,近期发布的小米6就是采用背面3D玻璃/陶瓷设计。随着未来三星垄断OLED面板产能的局面打破,柔性OLED屏幕的爆发将推动3D玻璃/陶瓷机身替代金属机身,3D玻璃/陶瓷将会是未来3C产品中重要的“颜值”担当。去金属化趋势将重构整个手机外观件产业价值链,预计2020年非金属材料手机机壳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四年复合增速达87%,2.5D玻璃、3D玻璃、陶瓷机壳将相继爆发:1)2.5D、3D玻璃背板快速渗透,替代金属机壳成为外观件主流,将极大拉动对于玻璃加工的需求,市场空间倍增,利好蓝思科技、欧菲光等玻璃加工厂商;2)陶瓷外观性能优异,倍受手机厂商青睐,目前受制于成本和产能,但是下游厂商采用意愿强烈。我们认为在三环集团、长盈精密、蓝思科技等厂商推动下,陶瓷良率和产能将持续提升,有望成为主流外观非金属材料之一。3)去金属化趋势下,玻璃/陶瓷背板需搭载不锈钢/铝金属中框,金属件ASP有望进一步提升。2. &玻璃外观将成主流,利好玻璃加工厂商2.1.& 玻璃材料是目前外观件去金属化的最优选择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下,玻璃外观凭借性能、成本、产能等综合优势将率先普及。性能上,玻璃材料经过多年发展,性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新第五代康宁玻璃莫氏硬度为7左右,在1.6米的高度下,跌落完好率达到80%,相较于上一代6左右硬度和1米的跌落高度有了巨大提升。相较于蓝宝石和氧化锆陶瓷等材料,玻璃的密度更低更轻盈,能有效提高轻薄程度。作为非导体,也能适应5G通信、无线充电等技术的非金属化要求。成本上,2.5D玻璃良率较高,价格在25元左右,3D玻璃目前良率相对较低,价格是2.5D玻璃的3~5倍,但相较于其他陶瓷、蓝宝石等非金属材料仍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目前陶瓷加工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陶瓷背板价格在200元以上,如果做成后壳 中框一体机身,成本会更高。产能上,目前2D/2.5D玻璃加工工艺成熟,3D玻璃良率也在快速提升,整体来看玻璃加工产能并不稀缺,现有厂商以及潜在进入者众多。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是全球玻璃加工两大龙头厂商,也是A客户核心供应商。同时模组厂商如欧菲光、合力泰、星星科技、瑞声科技等,外观件厂商如通达集团、比亚迪也趁势切入,行业产能扩张势头强劲。EMS厂商富士康于河南兰考投资56亿元,建设盖板玻璃生产项目,规划年产能达到1.1亿片,也借机切入2.5D/3D玻璃加工行业。2.2.& 消费电子巨头推动,双玻璃趋势已经明确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和三星推动下,双玻璃 金属中框方案将快速渗透,国产手机厂商也会跟随行业趋势推进。三星旗舰机S系列和Note系列一直采用双面3D玻璃方案,预计苹果也将在2017年新品中导入2.5D双玻璃方案,未来两年有望进一步导入3D玻璃方案,玻璃外观有望逐步替代金属机壳成为主流。小米、华为等国产厂商也在旗舰机中开始导入玻璃背板,小米最新旗舰机Mi6就大幅采用3D玻璃/陶瓷作为背板,以玻璃为代表的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已经形成,行业迎来爆发期。2.3.& 2.5D玻璃将率先爆发,3D玻璃普及取决于良率提升速度去金属化趋势将重构行业格局,玻璃加工厂商成为关键。整个玻璃外观产业链包括上游玻璃材料厂商、中游2.5D/3D玻璃加工厂商和金属中框加工厂商、下游EMS厂商。原有金属机壳产业链由金属加工厂商主导,在玻璃机壳产业链中,玻璃加工是最大的增量环节。2.5D玻璃主要在玻璃基板上进行切割、打磨抛光、化学强化和丝印镀膜等工序,加工工艺成熟,良率高,将在去金属化趋势中率先爆发,国际消费电子巨头的大规模导入,将加速这一趋势。3D玻璃的生产流程和2.5D玻璃大体相同,其加工难点主要体现在曲面热弯成型、曲面抛光、曲面印刷和曲面贴合四方面工艺:1)&&&&& 曲面热弯成型工艺:将切割好的玻璃放在曲面模具中,在800度左右的温度下软化成型。该工艺需要引入热弯机,并精准地控制温度,使玻璃面板受热均匀,才能彻底弯曲成型,技术难度高,是3D玻璃加工良率较低的主要原因。2)&&&&& 曲面抛光工艺: 3D玻璃上抛光难度更高,两面需要单独加工,对抛光设备、材料的要求也更高。3)&&&&& 曲面印刷工艺:需要在喷涂、曝光显影、3D拉丝、纹路刻蚀方面开发出全新的工艺和设备以面对弧形曲面。4)&&&&& 曲面贴合工艺:3D曲面贴合也需要独特的贴合保护膜、菲林等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上述的工艺技术难点,目前3D玻璃加工的直通良率较低,约为45%左右,导致成本偏高,约为2.5D玻璃的三倍左右。但是3D玻璃更能发挥柔性OLED的优势,目前三星已在旗舰机中已大量采用,柔性OLED趋势下将会有更多厂商导入3D玻璃作为手机盖板和后壳的材料,苹果也在积极推进。随着良率和产能的提升,我们预计会有更多厂商采用,我们判断2018年将是3D玻璃爆发之年。2.4.& 玻璃加工厂商迎大机遇需求端来看:我们预计未来五年,2.5D和3D玻璃背板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到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40亿元成长到约400亿元(不包括玻璃盖板)。目前玻璃加工领域,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凭借技术、产能和客户优势,大幅领先于其他厂商。模组厂商如欧菲光、合力泰、长信科技、瑞声科技、星星科技正在切入玻璃加工环节,外观件厂商如富士康、AAC、比亚迪电子、通达集团也凭借外观件加工经验顺势加入。蓝思科技是全球玻璃加工龙头之一,拥有最先进的2.5D和3D玻璃加工工艺,客户包括苹果、三星等众多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和三星是玻璃外观件最强力推动者,三星已经在旗舰机中配备双面3D玻璃和OLED,有望向中高端机型渗透,苹果今年也将大规模导入双面2.5D玻璃,后续将进一步导入3D玻璃。蓝思科技顺势大幅扩产,2.5D玻璃年产能将达到5.5~6亿片,3D玻璃年产能将达到4000万片以上,将率先受益于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欧菲光在玻璃加工领域布局多年,拥有国内第三大的玻璃加工产能,目前这一业务潜力被市场明显低估。公司自有玻璃产能除配套触摸屏和全贴合业务外,也有望凭借客户优势导入到手机外观件中,甚至国际大客户供应链中。3. &新需求催化,陶瓷外观件有望崛起3.1.& 陶瓷材料性能优异,为外观件可选方向消费电子产品多采用氧化锆陶瓷陶瓷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是继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之后人们所关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它兼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同优点,在不断改性的过程中,已经使其易碎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常见的陶瓷材料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大类,普通陶瓷就是日常生活所用到的陶瓷产品,特种陶瓷又分为3类,包括结构陶瓷、工具陶瓷、功能陶瓷。本文探讨的消费电子产品陶瓷外观件所用陶瓷,属于特种陶瓷中的结构陶瓷。由于具有相变增韧特性,消费电子用陶瓷材料大部分为氧化锆陶瓷。氧化锆陶瓷(ZrO2陶瓷,Zirconia Ceramic)具有熔点和沸点高、硬度大、常温下为绝缘体、而高温下则具有导电性等优良性质。纯ZrO2为白色,含杂质时呈黄色或灰色,一般含有HfO2,不易分离。氧化锆陶瓷外观件性能出色,具备商用前提相比金属和钢化玻璃而言,陶瓷材料在绝大部分的物理特性上其实更为出色。如莫氏硬度为8.5,接近蓝宝石,远超金属和钢化玻璃,莫氏硬度越高,约不容易产生刮痕。具体参数见下表所示。塑料外观件因为其加工工艺成熟、成本低,早期大量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但是其质感差、廉价的形象深入人心。金属材料因为其领先于塑料和玻璃材料的物理特性,加上金属本身出色的质感能为产品营造出高级氛围,且随着金属外观件冲压、锻造、铣磨工艺的成熟,以及CNC机台的大量投入,金属外观件开始成为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主流。陶瓷外观件是近期兴起的新材料应用,相对其他材料而言其硬度更高,不会划伤,同时质感出色,温润如玉,且不存在金属材料信号屏蔽的问题。就陶瓷材料本身而言,其具备作为消费电子产品外观件的基础。3.2.& 5G和无线充电催化,陶瓷外观件市场迎来拐点三段式金属一体化机身是对信号屏蔽的妥协目前,几乎所有的金属外壳手机都采用“三段式”外壳设计,究其原因在于金属材质会对手机天线产生致命的干扰,三段式机身设计不得已妥协的产物。目前市面上的三段式金属一体化机身基本分为两种:1)第一种为全金属机身,将一块金属分成三段,在三个部分之间留出一个“海带条”进行纳米注塑或者塑料填充,代表机型为iPhone6/6 Plus以及HTC one系列;2)另一种三段式即上下两端采用聚碳酸脂等塑料材质,中间部分才是金属材质,代表机型为荣耀7,魅族MX5,努比亚My布拉格,OPPO R7以及vivo X5MAX等。这两种技术相比较来说,第一种无论是设计成本还是制造难度都要高于第二种。无线充电采用非金属材质由于金属机壳存在屏蔽效应,所以采用金属机身的手机一般无法内置无线充电功能,即便加入该功能,其无线充电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基于这一原因,目前市面上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后盖材质都为非金属材质。5G时代来临,信号问题更严峻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5G通信很可能将在2020年初步实现商业化, 5G信号显著特点是信号传输速度更快(传输速度为4G的10-100倍),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5G通信将采用3Ghz以上的频谱,其毫米波的波长很短,来自金属的干扰比4G时代更为厉害。陶瓷材料是解决电磁屏蔽问题的绝佳选择在5G、无线充电等设备中,信号与能量的传输的载体均为电磁波。电磁波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当电磁波传播至材料表面时会与其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强度衰减,这便是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金属材料发生电磁屏蔽的机制包括以下三种:(1)反射,电磁波在入射到金属材料表面时会发生单次反射,由此产生的损耗称为反射损耗(SER);(2)吸收,电磁波在进入金属材料内部时会与之产生相互作用并产生热量,由此产生的损耗称为吸收损耗(SEA);(3)多重反射,如果金属材料内部存在内表面或界面,入射的电磁波在材料内部的界面处也会发生反射,由此产生的损耗称为多重反射损耗(SEM)。材料的总电磁屏蔽效应是三种损耗的叠加,可由图中公式进行计算。其中,f为入射电磁波的频率,d代表材料的厚度,μ、σ分别代表材料的磁导率与电导率。由此可见,随着材料磁导率、电导率以及厚度的上升,其三种屏蔽效应均随之上升,而常见的金属材料要么是具有高电导率的良导体(铜、铝等),要么是具高磁导率的磁体(铁、钢等),因此总体上看对电磁波均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而陶瓷材料的电导率较金属下降了数十个量级,因而对电磁波的屏蔽作用也远小于金属,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通讯以及无线传输中的信息、能量损失。3.3.& 多年试水,巨头合作下陶瓷行业加速推进陶瓷材料颜值出众,厂商导入热情高当前中高端手机一般采用金属机壳,中低端手机的外壳采用塑料及玻璃材质,随着陶瓷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厂商在产品设计时采用陶瓷材料,以谋求产品的产异化。国产手机厂商从2014年至今都有不断使用,2016年小米的采用是陶瓷材料第一次被主流机型的主流机款采用。小米MIX的发布时间为2016年10月25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官网预约量突破66万台,这足以见得消费者对陶瓷材料的接受度非常高。陶瓷材料的高颜值与性能并存,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理由。良率低 价格高,前期推广受限虽然小米MIX的预约量爆棚,但是实际出货量缺差强人意,原因在于陶瓷外壳和中框的加工难度高,采用纳米陶瓷外观件加工共需花费16道工序,制备难度高、成本昂贵,供应商出货非常有限。巨头合作,陶瓷材料产能瓶颈问题有望加速解决随着陶瓷材料受消费者认可度的提升,以及对5G和无线充电对非金属材料需求增长的预期,厂商开始不断探索陶瓷材料生产。陶瓷材料龙头三环集团和CNC龙头长盈精密在2017年2月14日公告,两者签署了《关于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本次合作投资总额暂定为人民币87亿元,主要用于生产智能终端和智能穿戴产品的陶瓷外观件及模组,预计年产能规模可达到1亿件以上。三环集团与长盈精密将成立3家公司推进这一项目,具体如下:除三环集团与长盈精密外,目前进入陶瓷新品领域的企业主要有国内的顺络电子、蓝思科技、伯恩光学,以及日本京瓷。三环集团掌握了电子陶瓷产品的全工艺流程,同时具备原材料制备能力,且公司的关键制造设备都由自身研发,在业内绝无仅有。长盈精密具备出色的CNC经验,将显著弥补三环集团在后道工艺上的不足。业内诸多玩家的参与,将快速提升陶瓷外观件的出货量以及良率,产品价格有望快速下降。3.4.& 高增长启动,3年CAGR达134%我们认为陶瓷后盖获得小米采用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主流手机品牌对陶瓷这一材质的认可,未来更多品牌有望采用陶瓷后盖。国内手机厂商目前导入陶瓷材料的意愿较为积极。根据我们的推算,年,中国手机市场陶瓷外观件需求为:32.8亿元、85.7亿元、179.9亿元,复合增速达134%另外智能穿戴也是陶瓷外观件的重要市场,因为陶瓷材料的亲肤性,使得陶瓷材料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渗透率明显高于手机领域。根据IDC的数据,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01亿部,到2020年之前复合增速为20.3%,达2.14亿部。由于Apple watch的示范效益,2015年智能手表中陶瓷后盖的渗透率就已达50%,我们认为这一比重将持续上升,到2020年渗透率达85%,届时智能穿戴领域陶瓷外观件市场规模将达45亿元。4. &行业评级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手机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已经明确,玻璃陶瓷等非金属外观将逐步渗透,替代金属机壳成为主流,打开500亿的增量市场空间,玻璃和陶瓷加工厂商深度受益。1、蓝思科技:全球玻璃加工龙头之一,拥有最先进的2.5D和3D玻璃加工工艺,客户包括苹果、三星等众多消费电子巨头;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下大幅扩产,2.5D玻璃年产能将达到5.5~6亿片,3D玻璃年产能将达到4000万片以上,将率先受益于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2、欧菲光:拥有国内第三大的玻璃加工产能,相较于竞争对手,欧菲在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整体解决方案上具有显著优势,叠加公司在film sensor领域的巨大优势,柔性OLED时代公司在玻璃加工领域大有可为。3、长盈精密: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下,金属中框带动ASP进一步提升,长盈精密金属业务成长可期;陶瓷外观有望爆发,公司与三环合作率先卡位,将成为行业最大受益者。4、三环集团:公司是少数具备陶瓷粉体制备能力的厂商,陶瓷外观件性能优异,随着5G及无线充电催化有望普及。公司与金属加工厂商长盈精密合作和快速突破产能和价格瓶颈,陶瓷外观件业务有望亿迎来爆发。5、顺络电子:公司为电感龙头,目前公司不断拓展产品品类,随着高增长业务成型,公司增长动力已不断强化。随着 5G 时代来临,公司陶瓷外观件业务大有可为。5. &风险提示玻璃加工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玻璃外观趋势下,众多厂商纷纷加码玻璃加工产能,除了传统外观件厂商外,模组厂商以及金属加工厂商也在切入。玻璃产能迅速扩张,可能导致行业竞争加速,使得行玻璃加工价格和毛利率承压,从而使得行业相关厂商盈利能力受损。陶瓷外观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目前陶瓷外观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尽管下游厂商导入意愿强烈,但是目前产能和成本仍制约着逃避外观的渗透率提升。如果上游粉体产能不足,或者良率提升不达预期,有可能会限制下游厂商的大规模应用,从而影响相关厂商的盈利能力。蓝思科技(300433):双玻璃外观爆发在即,龙头蓝思最受益报告导读:公司拥有国内第三大的玻璃加工产能,在双玻璃外观和AMOLED趋势下,公司有望凭借客户优势、触控显示模组全制程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贡献新的增长点。&投资要点:&“增持”评级,目标价43.40元。“双玻璃 金属中框”设计将成为未来三年手机外观确定性的主流方案,蓝思科技作为手机玻璃加工行业龙头,将充分受益于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2.5D和3D玻璃外观加速渗透,将带动公司业绩进入高成长期。我们预测公司年EPS为 1.15元、1.55元、1.91元,参考行业平均25倍估值水平,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目标价43.4元,对应2018年28倍PE,“增持”评级。双玻璃方案将成主流,玻璃加工龙头开启新一轮高成长。(1)玻璃外观需求强劲:手机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明确,“双玻璃 金属中框”方案将成为主流,目前三星、小米已在旗舰机中导入,预计新一代iPhone也会采用双面2.5D玻璃方案,后续机型将进一步导入3D玻璃,国产品牌有望跟随,玻璃外观件行业已经进入爆发期。我们预计2020年非金属背板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未来四年复合增速高达87%。(2)供给端,公司大幅扩产:为配套A客户双面2.5D玻璃订单需求,公司今年2.5D玻璃产能将扩充到6亿片/年,同比增长50%,将带动业绩大幅增长;3D玻璃需求强劲,今年产能有望增加到4000万片以上,大客户导入将加速行业渗透,公司产能将进一步扩充,3D玻璃将成为未来两年业绩增长的新引擎。率先布局陶瓷外观,静待行业爆发。陶瓷凭借优异性能,有望成为主流非金属外观材料之一,公司在陶瓷外观件行业布局多年,已经供应陶瓷版iWatch、小米Mix和小米6等产品,将率先受益于行业爆发。风险提示:玻璃加工行业竞争加剧,3D玻璃导入进度低于预期。欧菲光(002456):双玻璃 OLED趋势下,玻璃加工业务大有可为&报告导读:公司拥有国内第三大的玻璃加工产能,在双玻璃外观和AMOLED趋势下,公司有望凭借客户优势、触控显示模组全制程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贡献新的增长点。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60元。双玻璃外观趋势下,玻璃加工需求倍增,欧菲仅次于蓝思和伯恩,拥有国内第三大的玻璃加工产能,将深度受益于行业爆发。相较于竞争对手,欧菲在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整体解决方案上具有显著优势,叠加公司在filmsensor领域的巨大优势,我们认为柔性OLED时代公司在玻璃加工领域将大有可为。我们维持公司年EPS预测为1.41、2.30、3.70元,维持目标价60元和“增持”评级。双玻璃 OLED趋势下,公司玻璃加工业务大有可为。(1)双玻璃趋势下,整个玻璃加工市场需求倍增,欧菲光拥有国内第三大的玻璃加工产能,仅次于蓝思和伯恩,将迎来发展良机,目前这一业务潜力被市场低估。(2)柔性OLED趋势下,薄膜式触摸屏行业重获生机,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式触摸屏厂商,在filmsensor领域具有巨大优势,与玻璃盖板行业对手相比,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filmsensor、盖板玻璃、LCM以及全贴合模组的完整工艺,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望成为国内外客户首选厂商之一。卡位摄像头革新、柔性显示两大消费电子创新趋势,开启新一轮的高成长。柔性OLED确立薄膜行业趋势,公司柔性OLED触控、压感新品切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3年新增300亿高壁垒利基市场。双摄已锁定国内客户高端机型,收购索尼华南厂加速切入到大客户双摄,3D摄像头也放量在即。未来三年打开五倍利润空间,公司目前正处在新一轮高增长的起点上。风险提示:玻璃加工行业竞争加剧,OLED导入速度低于预期。三环集团(300408):强强合作,陶瓷外观件业务有望放量&报告导读:陶瓷外观件性能优异,随着5G及无线充电催化有望普及。公司与CNC龙头长盈精密合作后快速突破产能和价格瓶颈,陶瓷外观件业务有望迎来爆发。&投资要点: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6元:当前主业陶瓷插芯将稳定贡献收益,陶瓷外观件业务随着合作落地有望应该爆发。我们预测2017-19年EPS为0.74元、0.97元、1.24元,增速为21%、31%、27%。参考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目标价26元,对应2017年35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强强合作,陶瓷外观业务即将爆发:目前金属三段式机身是对信号屏蔽的妥协,且制约着无限充电的普及,陶瓷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绝佳选择,产能和价格问题件随着三环与长盈的强强联合得到解决。两大龙头已达成87亿元的框架协议,预计于2017年中左右形成100-200万件/月的产能,预计5-6年后形成1亿件以上的年产能。预计未来后盖 中框全套陶瓷方案单价为300-400元,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我们预计2017-19年,公司陶瓷外观件业务营收为6.6亿元、17.1亿元、28.8亿元。策略性降价完成市场清理,陶瓷插芯业务将在2018年重回增长:2016年公司对陶瓷插芯及套筒产品进行了大幅降价,2016年初产品均价为1.2元,年底已大幅降至不足0.5元。通过主动性降价,公司维护了市场格局,当前公司产品价格已低于众多竞争对手成本价。随着竞争对手的逐渐离场,预计2017年价格下降将趋缓,但因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出货量增长,预计2017年该业务出现下滑(-10%),2018年重回增长( 21%)。我们判断该业务营收分别为:11.5亿元、13.9亿元、15.8亿元。风险提示:陶瓷外观件拓展不顺;光通信建设趋缓;长盈精密(300115):金属业务持续成长,陶瓷外观打开新空间&报告导读:外观件去金属化趋势下,金属中框带动ASP进一步提升,金属业务成长可期;陶瓷外观有望爆发,公司与三环合作率先卡位,将成为行业最大受益者。&投资要点: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41.25元。双玻璃外观趋势下,金属中框相较于金属机壳ASP进一步提升,将带动公司金属业务持续成长。去金属化趋势下,陶瓷外观有望爆发,良率提升和成本下降使得更多厂商愿意导入,公司与三环集团合作率先布局,年底产能将大幅释放,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考虑到陶瓷业务潜力巨大,我们上调2017-18年EPS预测至1.10( 7%)、1.65( 26%)元,预计2019年EPS为2.20元,上调目标价至41.25元,对应2018年外观件行业平均估值25倍PE,维持增持评级。与三环集团合作率先布局陶瓷外观件,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陶瓷有望成为主流的非金属外观材料之一,继小米Mix之后,小米6推出四曲面陶瓷后盖版,仅比玻璃版贵100元,备受消费者追捧,预计下半年开始华为、OPPO等厂商有望逐步导入陶瓷外观,行业爆发在即。长盈公告与三环成立合资公司投资陶瓷外观件,拟投资金额87 亿,实现前道和后道全制程的优势互补,加速陶瓷机壳产业化进程,将成为行业爆发最大受益者。预计年底合资公司将实现100万片/月的产能,2018年起陶瓷业务将开始大幅贡献业绩。去金属化趋势下,金属中框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双玻璃/陶瓷趋势下,金属中框将逐步替代金属机壳成为主流,目前铝中框和不锈钢中框价值量都要高于金属机壳,ASP提升将成为金属业务新的成长动力。在客户方面,公司在掌握国内优质客户同时,也在积极开拓三星、LG、A客户等国际客户,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风险提示:陶瓷外观件导入进度低于预期;金属加工行业竞争加剧。顺络电子(002138):新业务不断拓展,增长动力多元化&报告导读:公司为电感龙头,目前公司不断拓展产品品类,随着高增长业务成型,公司增长动力已不断强化。随着5G时代来临,公司陶瓷外观件业务大有可为。&投资要点: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1元:受2017Q1国产智能手机增长放缓影响,公司收入增速相对较低。当前公司多项目业务处于拓展期,叠加股权激励费用影响,2017Q1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对净利润造成明显影响。随着Q2起旺季逐渐来临,公司有望逐季向上,且公司新业务包括变压器、NFC、陶瓷外观件、LTCC将不断放量,业绩将明显回升。我们预测公司2017-19年EPS为0.61元、0.78元、1.01元,增速为28%、28%、29%。参考陶瓷材料相关公司平均估值35倍,给予目标价21元,“增持”评级。新品不断扩展,多点拉动公司增长:过去公司营收集中于电感业务,随着新品类扩展,电感业务营收占比已下降至70%左右。电子变压器、微波器件、汽车电子、军工电子业务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电子变压器业务已切入博世等一级供应商,同时应用于手机快充,前景广阔。负责军工电子业务的子公司贵州迅达自2015年起实现扭亏,目前已进入稳定获利阶段。陶瓷业务前景广阔,5G时代有望加速:公司旗下信柏是市场为数不多的陶瓷外观件供应商,目前公司是市场主要指纹识别陶瓷盖板供应商,2016年4月起该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随着指纹渗透率的继续提升,仍将增长。同时公司切入智能手表、手机等设备陶瓷外观件供应,独家供应华为Watch 2。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当前陶瓷材料受终端厂商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该业务大有可为。风险提示:智能终端出货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国君电子王聪团队王聪/张阳/陈飞达/张雷/汤骥驰
[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管控记录有影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