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港股期权和内地股票是同股同权吗

同股不同权公司A股IPO之路还有多远|A股市场|香港股市|上市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同股不同权公司A股IPO之路还有多远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皮海洲
  目前A股市场并不具备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的条件。除非A股市场能够实行严刑峻法,能够推出集体诉讼制度,有效地保护投资者。而在目前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香港股市在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问题上能够先行一步,这对于A股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6月16日,港交所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建议通过设立“新板市场”,在不影响现有主板及创业板的前提下,吸纳“同股不同权”架构的科技网络或初创企业赴港上市。此举意味着类似阿里巴巴、Facebook这种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未来在香港上市或将没有障碍。
  港交所提出的同股不同权公司的上市问题很容易在A股市场引起连锁反应。因为一直以来,A股市场的某些人士对BAT没有在国内上市耿耿于怀。这其中的阿里巴巴所涉及到的障碍就是同股不同权问题。所以,同股不同权问题同样是A股市场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始终将同股不同权公司拒之于A股市场大门之外的话,阿里巴巴远走美国就是对A股市场的一个教训。如今,香港市场已经正视这个问题了,A股市场又要等到何时才能正视这个问题呢?
  应该说,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的上市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种同股不同权公司往往都是新经济的代表。作为一些新兴产业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发展的需要,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投资,以至发起人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被大量稀释。而要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这些公司通常都会采取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模式。这种同股不同权的模式可以保持公司高管团队的稳定,因而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否则,公司就会陷入股权之争,陷入权力的争夺,这对公司的发展十分不利。
  但同股不同权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存在先天性不足,那就是投资者的利益容易受到损害。因为即便公众投资者出资再多,但话语权始终掌控在发起人股东及高管团队的手上,这就使得投资者的权力与义务并不对等。特别是如果发起人股东或高管团队要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话,公众投资者很难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说“不”。这也正是香港股市纠结的地方,也是A股市场担忧的地方。
  应该说,香港股市在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方面还是具备一定条件的。虽然与美国股市相比,香港股市的监管还不够严厉,在保护投资者方面还没有美国股市所采用的“集体诉讼”这种“杀手锏”,但相对于A股市场来说,香港股市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比如,香港股市远比A股市场成熟得多。不仅投资者成熟,而且监管者也很成熟。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投资,可以给同股不同权公司以合理的市场定位。而作为监管者也会理性对待同股不同权公司的上市问题,不会仅仅是基于“支持融资”的需要而放任一些垃圾公司上市。又比如,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虽然没有集体诉讼,但香港监管者还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如对洪良国际的处理,就很好地保护了全体投资者的利益,这是A股市场所望尘莫及的。也正因如此,香港市场尝试着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的上市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但A股市场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的条件显然都不具备。不仅投资者不成熟,而且融资者与监管者都非常不成熟。而表现在市场监管方面,在关键的问题上缺少严厉的惩处措施。如对弄虚作假公司的处罚,监管上仅仅只是处以不超过60万元的罚款,这实际上是对造假公司的庇护与纵容。而投资者保护更是A股市场的软肋,投资者利益几乎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在很多时候是有意拿来作为牺牲品的。
  因此,目前A股市场并不具备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的条件。除非A股市场能够实行严刑峻法,能够推出集体诉讼制度,有效地保护投资者。而在目前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香港股市在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问题上能够先行一步,这对于A股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可以为A股市场探路并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A股市场有紧迫感,进而创造条件来迎接同股不同权公司的A股上市之旅。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2017年港股IPO全球第三 同股不同权将带来新气象
作者:钟恬
展望2018年,同股不同权及H股全流通有望落实,将增加香港IPO市场的竞争力。业界预计最快明年第四季,将有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来港IPO。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新经济公司有关来港上市的查询,希望把上市的大门再开得大一点,使改革后的主板能聚集更多类型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成长创新公司。
  近日香港已经沐浴在一片迎接圣诞的热闹氛围中,这也意味着2017年即将收官。今年以来,市场依然保持活跃,据德勤统计,香港共有161只,数量上高于去年的120只,不过由于缺乏超大型新股到港助阵,新股的平均集资额缩小,总集资额达1282亿港元,超过伦交所,守住全球集资第三位。
  展望2018年,同股不同权及全流通有望落实,将增加香港IPO市场的竞争力。业界预计最快明年第四季,将有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来港IPO。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新经济公司有关来港上市的查询,希望把上市的大门再开得大一点,使改革后的主板能聚集更多类型的,尤其是高成长创新公司。
  上市以来涨幅超1倍
  临近年底,香港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两只新股(港股01789)、(港股08419)分别于12月20日、21日挂牌,而内地汽车引擎汽缸制造商瑞丰动力正在招股,集资额约3亿元,拟于明年1月初在香港上市,据悉有国家队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内地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均有意认购。
  今年以来,香港新股市场继续保持热闹活跃的势头,不过由于缺乏超大型新股助阵,失去了全球IPO龙头的地位。德勤日前发表香港新股市场展望及回顾报告,至2017年年底香港共录得161只新股上市,较2016年的120只增加34%。虽然主板和的新股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新股的平均集资额缩小加上没有超大型新股上市,2017年整体集资额下降至1282亿港元,而2016年是1953亿港元,下降34.36%,香港新股集资额由全球排名第一位跌至2017年的全球第三位。
  从上市的首日表现来看,上的新股呈现两极分化,有的暴涨也有的暴跌,并没有“新股必胜”的神话。阿斯达克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总共有17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倍,其中涨幅居前的十只新股均为1月及2月份挂牌的,(港股08091)、PF GROUP、(港股08432)的首日涨幅均在12倍以上。不过这3只虽然上市首日飙涨,但后劲明显不足,上市以来累计涨幅已经为负。主板方面,上市首日涨幅超1倍的有(港股01985)、(港股01720)、(港股01679)、(港股01676)等,其中属于半导体行业的瑞斯康集团6月9日上市至今,累计涨幅已经达到275%。值得一提的是(港股00772),是今年港股市场备受关注的新股明星,11月8日,阅文集团从腾讯内部,冻结资金5200亿港元,排名历史第二位。该股上市首日受到各路资金追捧,当天大涨86.18%,不过喧哗过后,股价逐步回落,上市至今累计涨幅缩至47.82%。
  同股不同权引憧憬
  明年新股市场谨慎乐观
  对于港股明年新股市场的前景,德勤的判断是谨慎乐观。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领导合伙人欧振兴表示,美国税改、缩表及加息等政策均是不明朗因素,预计明年香港的新股市场会呈现先高后低的现象。
  欧振兴预计,明年约有150至160只新股在港上市,总融资额1600亿港元至1900亿港元,其中最少5只超大型新股上市,包括新经济及医疗相关股份。事实上,不少公司仍在计划赴港上市,比如,有消息称海航旗下内地IT外购企业文思海辉有意在香港上市,已委任中信里昂证券作上市前融资,正安排为公司销售高达2亿。
  在业界人士看来,香港明年落实“同股不同权”架构,有望成为明年香港IPO的催化剂。(港股00388)日前正式宣布,将在交易所主板新设章节,允许市值百亿港元以上的新经济公司,以同股不同权方式在主板上市。此外,香港还将首次允许业务以大中华为中心的新经济公司在本地第二上市。资深金融及投资温天纳认为,是香港交易所在1993年接纳H股上市后,涉及上市规则的最大改革,强化香港作为中国中心的地位,有能力与美国争一日之长短。
  欧振兴和温天纳曾预言香港在明年下半年就有可能迎来首间同股不同权企业。李小加表示,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推进上市规则的细则咨询,目前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新经济公司有关来港上市的查询。
  温天纳认为,同股不同权制度将彻底改变香港资本市场结构,日后若通道能进一步打开,未来将扩宽港股市场地位、资金来源以及上市公司来源地。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将会更为深化,交易结构亦将全面优化,迎接投资新时代的来临。
  此外,欧振兴表示,明年H股全流通有望开通,与同股不同权制度一样,将助力重振香港IPO雄风。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付健青&RF13564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66.8510.00%58733.149.007.66%57017.0010.8910.00%55768.245.209.94%50730.79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4.71--买入22.98--买入11.10--买入10.94--港股“同股不同权”被否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近日,香港证监会在之前表态不支持“同股不同权”逾三个月后,港交所(00388)上市委员会昨日决定,搁置撰写不同股权架构建议草案的工作,证监主席唐家成对此表示尊重。至此,为吸引赴港上市而掀起的关于‘同股不同权’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为何“同股不同权”在香港市场会引发如此激烈的分歧?创新PK守旧?香港证监会、包括华人首富李嘉诚在内的诸多著名人物为何在这个问题上丝毫不让步?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缘由?我们今日就细细道来:财金界普遍认为,“同股同权”是香港的核心价值,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同股不同权的AB股架构在香港,可谓风潮一时。当时,在香港日趋保守的英资财团,为了对抗崛起的华资财团的觊觎,便发行一些投票权与原来股票(即A股)相同、但面值不同的B股,以小控大,藉此巩固大股东控制权。除了太古(0019.HK)外,当时英资的及旗下的连卡佛、联邦地产和会德丰船务也有发行B股,其中1987年怡和计划发行B股,藉此巩固大股东凯瑟克家族的控制权。其后李嘉诚控制的长实(0001.HK)及和黄(0013.HK),以及一众中小型上市公司有意效法,令人担心上市公司会否透过发行B股撤走资金,股市因此一度大跌。结果当时的联交所及证监处发表声明,不再批准新的B股上市,AB制亦在1989年正式废除,而怡和最后更因希望以AB股方式集资被拒,结果放弃香港上市地位,为香港股市写下了重要的一页。随着其他公司的B股陆续被私有化,现在市场上只余下太古仍保留AB股制。AB股制度容许“同股不同权”,对非控制性股东不公平,香港多年来亦未有更改。由于香港不容许AB股制,错失的公司也不仅仅阿里巴巴一家,2012年英超球队曼联也因此,才选择到纽交所挂牌上市。AB股风潮的缘起:香港英资财团的衰落与华资财团的崛起香港第一个想出发行B股来控制上市公司的是老牌英资会德丰的大班约翰&#183;马登。约翰马登与夫人安妮会德丰,1925年由英籍犹太人佐治&#183;马登在上海创立,经营航运及仓存,1932年与加拿大人汤姆士&#183;魏尔洛克(Thomas Wheelock)的上海拖驳船有限公司合并,改组成会德丰(Wheelock Marden),经营业务也扩展到钢铁、保险、地产及信托投资等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会德丰已跻身香港四大英资央行之列,旗下的直属子公司达49家,其中包括上市公司置业信托、联邦地产、夏利文发展、连卡佛、会德丰船务、联合企业及宝福发展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会德丰因接连收购连卡佛及联邦地产,多次利用供股集资或发行新股,逐渐丧失了对会德丰的控制权,然后决定用一种西方大部分股票市场已禁用的方法&#8212;&#8212;发行B股来筹集资金,同时加强控制权。1972年1月,会德丰董事局宣布将已发行的3217.5万股普通股改为A股,另每两股A股可供一股B股,每股B股面值为A股的1/10,但与A股拥有相同投票权。1972年7月和1974年,会德丰又先后两次大量发行B股。B股的发行虽然不是一件很光明磊落的事情,但是,在保卫控制权上面,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香港收购战风起云涌之际,而那时候却没有人敢打会德丰主意,主要原因也是如此。(后来大股东萌生退意卖盘包玉刚是后话了。)1974年,太古洋行(00019)效法,也发行了B股。转折点在1987年出现了。转折点:怡和置地“铁索连舟”与置地攻防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嘉诚成功向汇丰银行购入股权并入主和黄董事局,包玉刚亦从怡和集团手中夺得九龙仓控制权。这些“令人心振奋”的事件,激起了华资大亨收购资产庞大的英资公司的野心,其中,怡和集团旗下的置地公司所受的威胁最大。置地公司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产公司,在香港经济的心脏中环商业区的黄金地段,拥有一个庞大的高级商业大厦的投资组合,被誉为香港地产“皇冠上的明珠”。正如置地在其宣传中所说:“没有置地,香港维多利亚的海景将迥然不同。”谁控制了置地,谁才可称为香港地产界的“王中之王”。香港置地拥有香港中环12栋甲级写字楼及中环置地广场,是香港中环最大的业主之一为了保护控制权,置地在市场中大手吸纳怡和股票,到1981年4月,置地宣布,已持有怡和约40%已发行股票。如此一来,怡和的最大股东是置地(持有40%股权),置地最大的股东是怡和(同样持有40%股权),双方相互持有对方约四成股权,形成所谓的 “连环船”结构,使对方的控制权稳如泰山,令对手难越雷池一步。这一情景或许就是后来热播剧《大时代》中“铁索连舟”灵感来源吧。不过,这种连环船结构也为怡置系日后的发展种下祸根。在连环船策略下,置地从怡和的联营公司成为怡和的大股东,怡和对置地的发展逐渐失控,而置地罔顾当时已出现的一些不利的因素,从一名保守稳健的地产商迅速转变为活跃、冒进急躁的地产发展商,在1982年股市楼市急跌中陷入空前困境。这时,“连环船”结构中怡置互控演变成相互拖累的局面,背负四成置地股权的怡和集团苦不堪言。而且,这种怡和、置地互控的“连环船”结构也不是无懈可击。怡置互控涉及利益关系,当收购战爆发式,提出收购的财团,可以向法庭申请禁止令,禁止置地行使所持怡和股票的投票权,这就轻易破解了怡置互控的连环结构防线。面对怡和置地困守危城,有关收购怡置系的传言再度甚嚣尘上,当时市场盛传华资财团“火烧连环船”的大计:向市值较小的怡和入手。当时怡和的市值不过30亿港元左右,以约10亿港元(购买三成半怡和股权的价格)来控制置地百多亿港元的资产,算盘打得相当响。为保江山,80年代中期,怡置系架构重组,相互脱钩,同时,为了确保大股东凯瑟家族的控制权,还计划发行B股。1987年3月,怡和宣布一股送四股B股,B股面值为0.2港元,仅相当于怡和A股(及普通股)的1/10,但拥有与A股相同的投票权。怡和的B股发行计划,立即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引起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大亨的强烈不满。怡和一旦效法当年的会德丰建立“B股堡垒”,华资觊觎置地的雄心势必将永成梦幻。四天后,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照办煮碗”,也宣布发行B股。长实明确表示:“发行B股是为确保本公司的控制权延续性长远策略之一部分,亦为本公司管理层发展及规划业务增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时,发行B股,是本公司于未来之扩展及收购行动中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控制权结构方面亦无后顾之忧。”长江实业将发行B股的目的讲得如此清楚明白,不少人认为它实际上是针对怡和的一种策略。结果,香港一些中小型公司也计划跟风,触发股民抛售潮。在强烈的反对声中,长实及和黄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自动取消B股计划。稍后,香港联合交易所和证监会发表联合声明,不批准新B股挂牌。怡和的B股计划因此胎死腹中。至此,“同股同权”作为香港股市的核心价值,最终被确立起来,现阶段,仅有太古股份因历史遗留问题保留了AB架构,不过随着分拆上市后,大股东持续增持太古A股份,太古B还会保留多长时间呢?后记怡和的B股发行计划,只是怡和大股东凯瑟克家族与香港华资财团一系列攻防战的冰山一隅。怡置架构重组,相互脱钩后,再次触发空前的收购战,当时被传有意染指置地的财团,包括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李兆基的,郑裕彤的,郭得胜的,东南亚“过江龙”黄廷芳和借收购崛起的刘銮雄。华资大亨不惜与洋行大班公开摊牌,正当万众瞩目之际,收购战竟然戛然而止,双方签下“七年之约”,怡置获得喘息之机、随后怡置做出一连串部署,甚至不惜全面撤离香港股市,远避海外。这是后话了。微信扫一扫,关注腾讯港股频道官方公众号:玩转港股(ihkstock)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simonchai]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同股同权_相关新闻报道_财新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齐涨这一大背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将上市公司股权中的国有股、法人股等这些不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非流通股进行流通化,真正实现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2017年TMT并购量价双跌 华兴资本告诉你为什么
齐涨这一大背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将上市公司股权中的国有股、法人股等这些不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非流通股进行流通化,真正实现同股同权。 2005年4月底,证监会
用做很有风险的研发投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强化各种行政性进入壁垒,确保合资企业免于民营企业的竞争威胁,进而获得很高的市场利润。原因很简单,同股同权,每一块钱利润,都有五毛钱是属于国内合资方的。 非常惬
生指出走势向好、“沪港通”“深港通”利好推动,港股成为2017年新经济企业IPO热门之选。去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修订创业板及主板上市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同股同权”结构公司、“无收入无利润”生
全球娱乐一哥(新浪微博)36天20小时12分15秒前
讲的“人、财、物”综合管理,避免事无巨细、“一竿子插到底”。与此同时,切实落实“同股同权”原则,解决好支持非公有制成分、鼓励民营、外商投资的关系,提高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保护中小股东参与公
5条榆在上班(新浪微博)45天10小时22分52秒前
-第十九棵树-(新浪微博)45天15小时33分14秒前
扎心老鉄(新浪微博)45天19小时10分50秒前
不同权’。” 在标准股权架构中,上市公司仅发行一类股份,每名股东所持一股上市公司股份即对应一票投票权。在公司治理层面,市场视同股同权为保证投资者利益与公平的“黄金准则”。在非标准架构下,公司会发行多类
域,如生物医药研发、高科技以及互联网等企业,在发展前期公司创始人需要为创立公司投入更多的前期成本,进行技术开发和品牌培育。这些资本投下之后,创立者未必能很快收回投资。如果采用“同股同权”结构安排,看似
场引入“同股不同权”的必要性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欲在香港上市失败而转赴美国之时,“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就受到市场的热议。不同于香港市场现行的“同股同权”,“同股不同权”的双层股权架构能够避免创业
程。“现在汇丰控股(00005.HK)在香港的股份可以在伦敦流通,但像H股这样不能在两个市场流通的现象目前比较少见……这有点像同股同权的问题。”谭绍兴表示,台湾现在已经没有当年部分股份不允许外资购买的
lulud(财新网iPhone版)112天4小时38分37秒前
财新传媒客服部(日本)111天23小时17分3秒前
财新传媒客服部(日本)111天23小时19分9秒前
残業犬(财新网Android版)111天23小时51分12秒前
系,A股公司是H股公司的控股股东。按同股同权折算,每一股联通A股股份享有H股股份37.6%的权益。 9月15日晚间,中国联通公告披露,日前得到国资委对混改方案的原则同意,同时H股回购最多约66.51亿
邹明孝(新浪微博)155天20小时24分54秒前
一期一会_24855(新浪微博)155天9小时17分37秒前
sfs6037(山东省淄博市)155天9小时36分2秒前
LucianIvens(财新网iPhone版)155天10小时14分29秒前
点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大家看看港股和A股的价格对比,大部分同股同权。。。。。。【股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09,767贴子:
大家看看港股和A股的价格对比,大部分同股同权。。。。。。收藏
价值投资者,那啥。。。可以上了
然而国内散户买的价格却是香港的十倍以上,,,,
这很正常。同样的苹果为什么一个地方卖5元一斤,另一个地方卖10元一斤?那是因为市场不同。不要说港股和A股相差多少,B股和A股相差多少?同一市场本身也有牛熊之分,同一股不同年的同样业绩,但是当时的价格天差地别,价格是由这个市场的单位时间内投入和潜在投入的资金量所决定的。当然有一点还是不会变的,时间长了,肯定向核向价值靠拢,这也是为什么长线重视基本面的核心所在。
是港股估值太低,港股估值比美股还低
套牢了,就骗自己拿个几年,当价值投资了呗。传花击鼓的游戏罢了,如同现今的房地产一般,90年代的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a股其实是博傻理论主导,不高价卖给比你傻的,没第二条路
啥锤子,看不清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股股票期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