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了,马上高二,属于那种乖乖女,现有一个功能机,想让父母买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马上上高中住校,很想家怎么办?_百度知道
马上上高中住校,很想家怎么办?
马上上高中住校,很想家怎么办?昨天刚军训回来,今天下午就得回校了。在家的时候我觉得我肯定不会想家的,但是军训期间手机不让带,不能联系父母。从来没离开过家的我哭了好几次,学校不让带手机,两个星期才能回去一次。我很想家怎么办?现在想起下午又要走...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要努力坚持。坚持不一定有结果,成长的路上注定是孤独的,会离开家和你的父母总有一天你会长大。所以现在就是锻炼你
采纳率:83%
最多一个礼拜你就会习惯这样的生活!而且和同学搞好关系,会显得更加有乐趣这个阶段去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想家每个人都会想家!天天回家都没事,等你上完大学自己做出成绩这些都不是事了
多交些朋友,要学会离开父母自己生活。高中生了,不小了,应该多锻炼锻炼。实在是想父母了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会好很多。我小学去外地读书时,开始和你一样完全无法适应,都一学期了才慢慢变好。住校主要就是要多交朋友,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
我的情况和你一样,初中没住过宿今年高一,昨天刚放假,下午就到回学校,军训完回到家我就哭了,哭完后我还是得装作没事人的样子,顽强的站起来,我告诉自己,我在长大,住宿后真的有很大的改变,变得去适应别人,适应圈子。
那个学校都不能带手机,学生都是偷偷带,你要是只打电话的话不可能被发现。或者就买一个老年机
老师不会说你什么。实在不行老师办公室有公用电话
想想王宝强,连初中都没钱上就去北京打工了,吃了多少苦,熬了多少年,还有很多和王宝强一样的付出缺没有那么幸运的人。而你多幸福,还有学上,还可以考大学。还有美好的人生。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乖乖女最容易爱上渣男呢?|男友|父母|乖乖女_新浪女性_新浪网
为什么乖乖女最容易爱上渣男呢?
新浪看点自媒体
乖乖女爱上渣男,其实也并非全部是一种偶然。在乖乖女和坏男孩的爱情组合中,其实是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因素的。
关注公众号“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情感研究中心
  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个现象是,好女孩的情路往往坎坷,更容易爱上在我们看来是渣男的男孩。
  小A是我的同事,一直是我们公认的“乖乖女”,工作很努力勤奋,虽然不是那种特别突出的女强人,但总是给人一种很可靠的感觉。小A对自己的父母也十分孝顺,因为父母在外地,她经常会抽出周末时间回去看望他们。同时,小A和周围的人也大多谈得来,是很会安慰人、也乐于帮助人的姑娘,大家都真心希望这样的好姑娘能够得到幸福。
  可是小A的男友在我们看来却不尽如人意。有一天,看着小A眼眶红红的来上班,就有同事悄悄问她怎么了。原来,昨夜小A的男友醉酒,小A深夜去接他回家,却不想遭到男友指责而发生了争吵,拉扯之中,小A还被男友打伤了手臂。
  小A和男友的故事我们都略有耳闻,小A的男友常年喜欢和朋友出入夜场,对小A也是呼来喝去,很少体贴。反倒是小A,因为男友经常喝醉,她常常需要处理男友的烂摊子。小A在这段感情中爱的痛苦,却又离不开男友,而男友更是愈发不珍惜小A,两个人之间早已经在一种畸形的爱恋中挣扎,却始终无法做出了断。
  乖乖女爱上渣男,其实也并非全部是一种偶然。在乖乖女和坏男孩的爱情组合中,其实是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因素的。
  当我们探索乖乖女的个性特点,往往会发现,这样的女孩通常都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她们习惯了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去迎合周围人的需求。在童年里,她们往往不能勇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说,在童年里,她们的需求总是不被父母看见。这样的女孩,往往是在家庭中不被重视的孩子,或者出生在父母过于严厉的家庭里。她们习惯了自我压抑,以乖乖女的外壳来武装自己,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当乖乖女遇上坏男孩,又往往容易被这种男孩张扬而我行我素的个性所吸引。她们渴望能够有一个人打开她们被压抑的个性,帮助她们成为她自己。然而,坏男孩的“坏”,同样是源于内心缺少的爱,他们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却极度的渴望温暖,但由于他们内心的不信任,他们对于别人的温暖首先表现出的是排斥和警惕。乖乖女的退缩型表达方式,往往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同样,他们更加无法给予乖乖女想要的力量。
  而对于乖乖女而言,这种心灵上的被排斥是熟悉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安全感的。这和他们未被全然善待的童年经历有关。她们痛恨不被看见的童年经历,却也在不知不觉间重复着自己的童年经历。在这种重复和轮回中,她们获取对父母的依恋,获取内心的安全感。
  唯有放下,唯有自己爱自己,才能够让乖乖女的人生更加圆满。走出沉沦的痛苦,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内心深处那个不被看见的小女孩一个拥抱,然后勇敢的做自己,才是乖乖女能够给予自己最好的善待。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
微整形热议
就在大家狂刷《三生三世》时,赵又廷已经带着高圆圆去日本买买买了。这两人每次被网友拍到都是各种甜蜜同框,每次见面都是小别胜新婚。拒绝访问 | diyitui.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diyitui.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ad07dd54b443c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父母眼中“乖乖女”心理也可能不健康(图)_网易新闻
父母眼中“乖乖女”心理也可能不健康(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绘图:杨佳  10月24日是中山市高中生返校的日子。这一天,实验中学高二学生蒋杰玲却失踪了。当晚9时25分,蒋父收到女儿信息,称其“有自杀念头”。此后一家人苦等10日,都没能盼来女儿任何信息。
  实际上,类似的出走案例在中山市的中小学中并不鲜见。今年6月23日,南朗镇一中学亦出现过女学生出走的案例。为何孩子会出走?是不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10月31日,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诸富祥彦在中山参加家庭教育论坛时,就男孩女孩的养育问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说,养育女孩最困难的时期是青春期,这时母女之间容易产生“关系扭曲”,造成不和,从而出现“毒妈”和“守墓女”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过大,给孩子正常成长带来了负面压力。
  事件回放
  女生出走与家庭不和有关
  16岁的蒋杰玲是黄圃镇人,个子不高,但样貌清秀,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她个性内向,不大爱说话,只有心情好的时候才会跟人多聊几句。
  10月24日晚上,她约了两个闺蜜在黄圃镇的壹加壹超市附近逛街、喝东西。在闺蜜们看来,那一晚她的心情不错。聚会结束后,三人在黄圃镇北丰市场分开各自回家。21时12分左右,她走到黄圃镇新沙大桥上,4分钟后便没了踪影。
  21时25分,蒋爸爸接到一条女儿手机发来的信息。在这条短信中,蒋杰玲写道:“偶然,自杀的念头在脑海中闪过,我以为那只是暂时的,不需在意,然而念头的种子便种下了,从初中到现在,这两个星期突然爆发……”“父母最大的不幸,是有我的存在,除了伤害他们,我一无是处……”
  当时父亲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晚上22时仍未见女儿回家,家人开始急了,陆续给她打电话,但她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直到10月25日凌晨,家人才拨通蒋杰玲的电话。让全家人惊讶的是,接电话的不是自家女儿,而是一个操外地口音的陌生男子。男子称,不认识小玲,只是意外地在新沙大桥上拾获了小玲的背包,拿了其中的手机,他愿意将其归还。
  一个多小时后,家人从男子手中拿回了小玲的手机,并调取了当晚的通话与短信记录。“除了她两个闺蜜的电话以及全家人寻找她时打的电话外,再无其他通话记录,她最后发出的6条短信则分别发给了父母、哥哥等6位亲人,”母亲梁女士介绍说,“当时只有她爸爸一个人收到了那条短信。”
  当晚,家人按照男子提供的线索寻找女儿,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对于女儿的失踪,家人至今仍觉得有些意外,“之前一直以为她只是心情不好,也没太在意。”梁女士说,当晚跟女儿的闺蜜和老师聊天才得知,原来这段时间她的状态一直不怎么好,不对劲、不爱说话,尤其不愿意跟身边亲人说。
  事发后,蒋家人已报警,目前正等待警方破案。11月2日,蒋杰玲的哥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妹妹仍没有找到。虽然大家不知道她为何离家,但多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有关。据相关的知情人士介绍,在小玲初中时,父母之间的关系便不融洽,最近父亲提出要去外地工作,对小玲的情绪产生了影响,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所提及的情况。
  10月27日,蒋父专门为女儿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他流泪认错,称“爸爸答应你任何条件,只要你回来就好了”。
  调查数据
  超七成中小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
  蒋杰玲出走的消息传出后,中山市民发起了“全城寻找蒋杰玲”行动。截至记者发稿时,其家人和学校都反映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记者咨询中山市社工机构获悉,在中学生中类似的出走情况越来越普遍。今年6月23日,南朗镇云衢中学就有一位女生因为拍拖遭到家长反对而离家出走。在学校社工的引导下,她在出走后第三日回到学校。
  “我们曾对中山市某区的中小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中逾九成与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技巧缺乏等因素有关;超过七成中小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与老师和家人的相处呈现畸形化。”中山市益群社工机构的王晓菲介绍说,9月中旬其团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了913份问卷调查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通过对74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普遍存在障碍。其中处于绝佳状态的只有12.4%,有待改进和宜小心谨慎对待的占到63.2%。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更让人担忧,只有8%的群体是绝佳状态,24%的小学生人际关系值得嘉许。这一结果与社工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到的情况非常吻合。
  调查结果还显示,因情绪自控力和对他人情绪觉察力较低,导致的矛盾冲突占一半。而在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中群体中,面对压力缺乏韧性、难以自控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该数据与此前多所中学心理学科老师所得出的研究结果类似。据这些老师介绍,他们长期跟踪调查在校学生,发现约有一成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状况,学生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较高的是对人焦虑、学习焦虑和孤独倾向等。
  以某直属中学为例,年期间,心理学李老师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该校2862名入校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校级新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异常的,比例介于15.56%—17.25%;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介于3.37%—4.82%之间。具体而言,在八个维度中,按照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前三位由高至低排序,2011级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2012级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2013级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由此可以认为,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等。”李老师介绍说。
  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新生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三个维度的焦虑水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优于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
  家长要为孩子
  创造一个爱的环境
  专家声音
  无论是离家出走还是自杀,越来越多问题出现在学生身上,都印证着一个观点: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环境和成长氛围至关重要,陪伴孩子成长家长不能缺位。在10月31日—11月1日举行的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的专家,均就目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解答。
  韩国原教育部部长文龙鳞说,家长要学会平静地教育孩子,不要动怒。在孩子的面前,父母的声音一定要一致。如果父母的意见不相同,那么孩子在进退两难间很难学到正确的行为。如果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要沟通好后再发表出来。
  他建议,父母不要把孩子关在屋里,尽量把他们推向社会、带到外面,让他多感受社会上的种种生活。孩子之间如果发生争执,让孩子们自己处理。有必要的话,还要故意将孩子推到矛盾前,让他们学会独立处理问题。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未来学家、《大趋势》一书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妻子——全球社会、经济、政治趋势经济观察家、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院长多丽丝·奈斯比特说,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孩童共同学习和成长,而不只是让孩童学习。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容忍他们打破常规和挑战权威。
  针对孩子的养育问题,日本学者诸富祥彦以日本孩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分析。他说,养育男孩子父母感到最困难的时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童年,另一个则是22岁到35岁的青年期或成年前期。而养育女孩子父母最感困难的是青春期,这个时候产生的“关系的扭曲”,容易造成母女一生关系不和,出现“毒妈”和“守墓女”。
  据了解,“毒妈”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即母亲将女儿看成是自己的投影,自己想做的事强加给女儿,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女儿身上,这会让女儿感到“窒息”和“难受”。另外,情绪不稳的母亲将女儿当成诉说烦恼的对象,一直依赖,使得女儿为了母亲不出嫁,为了照顾母亲奉献自己一生的情况也不少。这种被称为“守墓女”的现象也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养育孩子,没有比为孩子提供安心的环境更重要,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是父母自身内心的安定。父母情绪不安定且易怒的话,孩子也就得不到可以安心的环境。尤其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的父母容易烦躁,保持内心的安稳更显重要。”诸富祥彦说。
  南方日报记者 高薇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 高中 住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